中國 >北京 > 中國長城博物館
顯示地圖
目錄
旅遊 Travel
  中國長城博物館投訴電話北京市旅遊投訴電話:010-65130828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
  中國長城博物館位於北京延慶縣八達嶺,背依長城而建,1994年9月6日正式對外開放,是一座展室長城的歷史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內涵的專題性博物館。江澤民為該館題寫了館名。館捨外觀為長城狀,莊嚴威武,與長城渾然一體,交相輝映。為了體現該館的的特色,該館的遊覽綫設計的宛如長城起伏,處處可見“雄關”、“隘口”、“風燧”、“敵臺”,仿佛置身萬裏長城之上。該館由“經濟文化交流”、“民族藝術寶庫”、“愛我中華修我長城”七個部分組成,展示了歷史上發生在長城內外的重大戰役及長城沿綫分佈的歷史名勝、人文景觀,再現了長城內外兄弟民族長期共同發展、相互交融的史實及全國各民族、世界各國人民對長城的關心與愛護。展覽館以多種的手段力求真實的再現有關長城的重大的歷史事件,展現我們中華民族在抵禦外來的侵略時的前仆後繼的大無畏的革命精神.增添了可視性與趣味性。
中國長城博物館簡介 Introduction to China Great Wall Museum
  中國長城博物館 位於北京延慶縣八達嶺,背依長城而建,1994年9月6日正式對外開放,是一座展室長城的歷史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內涵的專題性博物館。
  江澤民為該館題寫了館名。館捨外觀為長城狀,莊嚴威武,與長城渾然一體,交相輝映。館內展綫設計獨特,通道高低逶迤,宛如長城起伏,處處可見“雄關”、“隘口”、“風燧”、“敵臺”,仿佛置身於嘉裕關到山海關的萬裏長城之上。
  基本陳列由“歷代長城”、“明代長城”、“建置裝備”、“長城徵戰”、“經濟文化交流”、“民族藝術寶庫”、“愛我中華修我長城”七個部分組成,展示了長城産生和發展的基本脈絡,長城建築的結構與佈局,歷史上發生在長城內外的重大戰役及長城沿綫分佈的歷史名勝、人文景觀,再現了長城內外兄弟民族長期共同發展、相互交融的史實及全國各民族、世界各國人民對長城的關心與愛護。展覽集中了全國長城沿綫各地出土的文物、標本精華,輔以翔實的歷史文獻、照片和模型,對長城這一中華民族的象徵進行了詳盡的表述。同時部分采用了高科技展陳手段模擬出長城攻戰場面,烘托氣氛,使它有別於同類館的長城專題陳列,增添了可視性與趣味性。
中國長城博物館-展廳分佈 China Great Wall Museum - Gallery Distribution
  中國長城博物館它共分為九個展廳,展覽面積3200平方米,基本陳列由“歷代長城”、“明代長城”、“建置武備”、“長城徵戰”、“經濟文化交流”、“民族藝術寶庫”、“愛我中華、修我長城”、“名勝之首,友誼長虹”等八個部分組成。
  展覽集中了全中國長城沿綫各地出土的文物、標本之精華,輔以詳實的歷史文獻、照片和模型,給予長城--這一中華民族的象徵,世界最重要的文化遺産以詳盡的展示。
  重要展品中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産委員會為中國長城頒發的《世界文化遺産證書》原件,有40年來世界120個國傢200位國傢元首、政府首腦登臨八達嶺長城的照片。
  這些珍貴的展品在全中國同類博物館中是獨有的。中國長城博物館依托八達嶺長城,當參觀完八達嶺長城再走進博物館,會對長城-這一偉大的奇跡,有更全面的認識和理解,長城是世界奇跡,中華瑰寶,愛我長城應知我長城。
中國長城博物館-長城保護現狀 China Great Wall Museum - Great Wall conservation status
  現狀:未得到足夠關註和保護
  寧夏自古就是中原農耕民族與遊牧民族相互爭奪的要塞。經專傢考證,自西周時期開始,戰國、秦、漢、隋、金、明等朝代都曾先後在寧夏境內修築長城。寧夏境內幾乎可以找尋到歷史上各個朝代修築的、技術迥異的長城遺跡,至今仍存留在寧夏境內的六道長城遺跡總長度約1500公裏,被稱為“中國長城博物館”。
  鏡頭一:長城下建石料廠
  在處於寧夏和內蒙古交界處的公路邊,一條明代長城遺址斷續相連,在賀蘭山中穿過,更顯出古長城威嚴的氣勢。但建在長城腳下的石料廠卻格外刺眼。幾部碎石機,以及采砂人的宿舍和開採的大量石料置於此地,“長城石料廠”顯得與這裏的環境極不相稱。走近長城,衹見長城墻體每間隔一段就有大面積坍塌,墻體土塊一堆連一堆地落在殘墻斷壁間。
  鏡頭二:長城取土沒人管
  在位於????池縣花馬池鎮,有一位農民從長城上挖開的大門洞裏走出來。他說:“城墻上挖個大門洞圖個下地幹活兒省事。過去在長城上取土沒人管,誰想挖就挖唄。現在管得也不多,有人照樣在城墻上取土。”
  登上長城嚮村莊眺望,衹見有的農民把長城當做房屋後墻建起住宅,有的農民甚至以長城為墻建起豬圈;有的農民還在長城邊上挖開水渠,引水澆地;還有人居然用挖掘機在長城上取土,令人十分痛心。
  鏡頭三:挖開長城當窯洞
  在寧夏中衛市境內的長樂鎮下河沿村一帶,發現有人早已在長城墻上挖開了窯洞,還鋪着稻草和床板;有的長城邊還放着大堆水缸,旁邊是停産工廠的廢墟,破磚爛瓦遍地都是。
  呼籲:建立區縣鄉村四級保護網
  據研究長城並出版兩本專著的寧夏自治區文物局副局長許成介紹,上世紀80年代,他在調查發掘長城時發現,分佈在戈壁荒漠、高山峽𠔌的古長城保存狀況相當好,而那些人們與長城朝夕相處的地方,卻是長城保護的難點地帶。
  一些基層文物保護工作者建議,對長城做好有針對性地保護工作,並加大宣傳力度,動員全社會行動起來,關註長城,保護長城,讓人們自覺形成保護長城的意識。同時,應建立區、縣、鄉、村四級保護網絡,各市縣文物管理部門要從鄉村選擇義務文物保護員,經常巡視長城,一旦發現破壞長城的不法分子,及時嚮文物部門報告,以便采取有效保護措施。
中國長城博物館-長城之最 China Great Wall Museum - the Great Wall
  修築朝代最多:戰國(燕、趙)時期、秦、漢、北魏、北齊、唐、金、明共八個朝代修築的十三段長城。
  最高的長城:大部分位於赤城縣境內的明代宣府鎮北路長城,全長296公裏,穿越海拔1500米至2000米的山峰十餘座。最高處是冰山梁,海拔2211米。
  緯度最高的明長城:赤城縣獨石口長城建在北緯41度21分,為現存明長城最北端,像一隻虎首突出明朝版圖,其北部為壩上閃電河一帶草原。
  烽火臺最密集:由於宣府鎮長城防務重要,沿綫烽火臺修築密集,同時從長城到軍堡之間也有密集的烽火臺傳遞信息,史料載有烽火臺一千二百七十多座,現據不完全統計約有八百多座。更有南綫長城在平原處沒有修築連續的墻體,而是以“連墩列戍”形式築成防綫。
  戰事最頻繁:漢代的上𠔌郡、代郡在張傢口一帶,受匈奴騷擾多,戰事也多,漢代名將霍去病、李廣、蘇建(蘇武之父)均曾在這一帶多次同匈奴打仗。明朝宣府鎮和大同鎮是北京的北部邊防,蒙古殘元勢力進攻明朝多數是從這兩個地方進入,而由於宣府鎮長城沿綫離北京更近一些,在張傢口的長城更密集,這裏發生的戰事更多一些,僅蒙元軍隊打到居庸關的就有六十四次。
  連墩列戍墩:烽火臺又稱煙墩、墩臺,是長城沿綫或邊防上用以報警的高臺,每隔一段距離築一烽火臺,遇敵來犯則在烽火臺上燃放煙火,迅速傳達敵情,即所謂“烽猴相接”。戍:軍隊守衛。
中國長城博物館-館藏展示 China Great Wall Museum - Collection exhibition
  文姬,指蔡文姬。據《後漢書·董祀妻傳》,蔡文姬為陳留郡國人.是東漢著名學者蔡邕的女兒。“名琰,字文姬。博學有纔辯,又妙於音律。”初嫁河東人衛仲道,夫亡後歸居傢中。時值天下動亂,四處交兵。董卓在長安被誅後,其父蔡邕曾因為董卓所迫,受官中郎將而獲罪,為司徒王允所囚,並被處死獄中。蔡文姬則於兵荒馬亂中為董卓舊部羌鬍兵所擄,流落至南匈奴左賢王部,在鬍中十二年,生有二子.建安中,隨着曹操軍事力量的不斷強大,呂布、袁紹等割據勢力的被逐步削平,中國北方遂趨於統一。在這一歷史條件下,曹操出於對故人蔡邕的憐惜與懷念,“痛其無嗣”,乃遣使者以金璧將蔡文姬從匈奴贖回國中,重嫁給陳留人董祀,便讓她整理蔡邕所遺書籍四百餘篇,為中國文化的傳播作出了貢獻。這就是歷史上所謂“文姬歸漢”的故事。後來,這個故事又被編入小說、戲劇,被之管弦,得以廣泛流傳。諸如:元金志南的《蔡琰還漢》雜劇,明陳與郊的《文姬入塞》雜劇,清尤侗的《吊琵琶》雜劇,小說《三國演義》的有關章節,程硯秋的《文姬歸漢》京劇,以及郭沫若的《蔡文姬》五幕歷史劇等,均曾取材於此。
  戚繼光
  (1528-11-12-1588-01-05)漢族,明代著名抗倭將領、民族英雄、軍事傢、武術傢。字元敬,號南塘,又號孟渚。山東登州(今山東蓬萊)人。原籍河南衛輝。一說祖籍安徽定遠,生於山東濟寧。於閩、浙、粵沿海諸地抗擊來犯倭寇,歷十餘年,大小八十餘戰,終於掃平倭寇之患。少時好讀書,通經史大義。嘉靖二十三年(1544)依例襲父職為登州衛指揮僉事。三十二年,任都指揮僉事,備倭山東。三十四年,調任浙江都司僉事。旋進參將。分守寧波、紹興、臺州(今浙江臨海)三府。三十抗倭名將戚繼光六年以劾免官,旋以平汪直功復官,改守臺州、金華、嚴州(今浙江建德東北)三府。時浙江多被倭患,而舊軍素質不良。戚繼光招募農民和礦徒,組成新軍。嚴明紀律,賞罰必信,並配以精良戰船和兵械,精心訓練;他還針對南方多湖澤的地形和倭寇作戰的特點,審情度勢,創造了攻防兼宜的“鴛鴦陣”戰術,以十一人為一隊,配以盾、矛、槍、狼筅、刀等長短兵器,因敵因地變換隊形,靈活作戰。每戰多捷,世人譽為“戚傢軍”。
  王昭君與呼韓單於
  王昭君與呼韓邪單於生活了2年,與復株纍單於雕陶莫臯生活了11年,合計13年。
  公元前33年,北方匈奴首領呼韓邪單於主動來漢朝,對漢稱臣,並請求和親,以結永久之好。漢元帝盡召後宮妃嬪,王昭君挺身而出,慷慨應詔。呼韓邪臨辭大會,昭君豐容靚飾,元帝大驚,不知後宮竟有如此美貌之人,意欲留之,而難於失信,便賞給她錦帛二萬八千匹,絮一萬六千斤及黃金美玉等貴重物品,並親自送出長安十餘裏。王昭君在隊隊車氈細馬的簇擁下,肩負着漢匈和親之重任,別長安、出潼關、渡黃河、過雁門,歷時一年多,於第二年初夏到達漠北,受到匈奴人民的盛大歡迎,並被封為"寧鬍閼氏"。意為匈奴有了漢女作“閼氏”(王妻),安寧始得保障,後來王昭群生了兒子名叫伊屠智邪師,呼韓邪死,又依匈奴婚俗,嫁給呼韓邪前妻的兒子復株纍單於,又生了二女,長女卜居次,次女當於居次。
中國長城博物館-參觀指南 China Great Wall Museum - Visitor Guide
  門票:45元(八達嶺長城通票)八達嶺野生動物園
  地址:延慶縣八達嶺鎮八達嶺風景區內
  路綫:八達嶺高速到八達嶺路口出即到
  參觀時間
  夏季
  9:00-17:00
  鼕季
  9:00-16:30
  閉關日周一
  日計劃最高接待觀衆人數(人次):3000
  免費接待方式集體觀衆電話預約,零散觀衆憑個人有效證件現場領票
  免費開放後仍保留的收費項目:講解費、電子導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