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 > 中国金鱼
目录
No. 1
  中国金鱼是深受世人喜爱的一种观赏鱼类。有的憨厚,有的俏皮,形态多样,色彩艳丽。得一闲暇,静立鱼缸前数时,觉不到累,反而神清气爽,籍以修身养性,乐而忘忧,都市纷扰,消融于那一池碧水,美丽的日子,也就尽在眼前了。
  中国金鱼╠╠东方圣鱼
金鱼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Goldfish are closely related with people's lives
  作为一种可爱的形象,金鱼常出现在人们生活之中,许多商品以金鱼作为商标,如金鱼牌暖水瓶、金鱼牌洗涤灵、金鱼牌铅笔等,还有众多的金鱼工艺品。画家以金鱼为题材,描绘出许多生动活泼、富有情趣的金鱼画面。用绘画艺术表现观赏游鱼之乐,并使之艺术化,可以说宋徽宗起了很大作用,他不仅饲养金鱼,而且还绘画金鱼。其后的各朝各代,都将金鱼作为绘画艺术的主要内容,千姿百态、多彩多色、形态各异的金鱼跃然纸上。此外,我们还可以从中了解到一些金鱼的发展情况,金鱼画也就成了金鱼发展史的佐证材料。中国的金鱼画在整个中国绘画艺术中也占有一定地位。近代著名的金鱼画家虚谷和尚即以其善画金鱼而闻名。他画的《紫授金章》金鱼图成为价值连城的国宝。
  现代画家凌虚素有“金鱼画专家”之美誉。他数十年致力于鱼藻,以国画鱼藻而蜚声海内外。1979年,他用了3个月的时间,创作了长达二十四尺,宽一尺的《百鱼图》长卷。这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一幅金鱼画,也是他的代表作。
  齐白石、吴作人等大画家就有许多以金鱼为对象的绘画杰作。许多文人墨客写过不少以金鱼为题材的寓言、童话、小说和诗歌,苏东坡于1089年(宋朝元四年)游西湖时写下了“我识南屏金鲫鱼,重来附槛散斋余,还从旧社得心印,似省前生觅手书”等诗句。在房屋建筑装饰、器皿以及针织品上也常饰有金鱼图案。这些图案和文字,形象地叙述了我国金鱼发现的历史。科学家也为如此多姿多彩的金鱼变异现象所吸引,引发了浓厚的研究兴趣,开展了金鱼遗传、变异、进化、实验胚胎学、细胞遗传学、发生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等多方面的科学研究。
  金鱼形象的辐射面非常广泛,如我国的邮票和挂历上都有。我国各大公园,都设有金鱼廊或鱼缸,陈列展出各种金鱼,专供游人观赏愉悦。
金鱼是美好、吉祥的象征 Goldfish are beautiful, a symbol of good luck
  金鱼是和平、幸福、美好、富有的象征。1954年,周恩来总理赠送金鱼给亚非国家,中国金鱼乘飞机“出使”各国,成为和平的使者,促进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我国古代,就赋予金鱼以美好的象征和寄托。我国人民在过春节时,都习惯喜欢养一些金鱼或是在年画上画一个大胖子怀抱一条大金鱼,取意“人财两旺,年年有余”,“鱼”“余”之谐音,象征着生活一年比一年好,吉庆有余;再如“金鱼满塘”与“金玉满堂”中的“鱼”“塘”与“玉”“堂”谐音,都是喜庆祝愿之词,表示富有。另按古代的文化蕴含,“金”喻为女孩,“玉”喻为男孩,“金玉满堂”即为“儿女满堂”。另外像红虎头球(寿星球)即取延年益寿、福星高照的意思,表达一种良好的愿望。家庭里饲养一些金鱼在玻璃缸中,配以碧绿水草和假山异石,边置五针松盆景,置于案头,配以灯光,鱼鳞闪闪,清水悠悠,十分优美,而且还是松鹤寿的象征,令人心旷神怡,其乐无穷。
饲养金鱼的好处 The benefits of keeping goldfish
  金鱼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为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增添了不少的光彩和乐趣。它是一种鲜活的艺术品,使人悦目赏心,乐而忘倦。人们在工作之余,种种花,养养鱼,陶冶情操,不亦乐乎。正因为如此,我国每年都生产大量的金鱼,供应国内外市场,以满足人们需求,久盛不衰。花鸟猫狗虫,其各有其可爱动人之处,但金鱼较其它宠物更具有以下几个优点:
  1、陶治情操、有益身心
  金鱼鳍尾轻摇、锦鳞闪闪,无比雍荣华贵,温文尔雅,是观赏价值极高、令人赏心悦目、久看不厌的“宠物”。明朝金鱼饲养家张德谦在《朱砂鱼谱》中,对观赏金鱼的乐趣,作了这样生动的描写:“赏鉴朱砂鱼宜早起,阳谷初生,霞锦未散,荡漾于清泉碧藻之间,若武陵落英点点扑人眉睫;宜月夜,园魄当天倒影插波,时时惊鳞拨刺,自觉目境为醒;宜微风,为披为拂琮琮成韵,游鱼出听,致极可人;宜细雨,蒙蒙霏霏谷波成纹,且飞且跃,竟吸天浆,观者逗弗肯去。……余性冲无他嗜好,独喜汲清泉养朱砂鱼。时时观其出没之趣,每至会心处,意日忘倦,惠施得庄周非鱼不知鱼之乐岂知言哉。”把观赏金鱼的情景描述的多么细致。如今,若于窗前案头设玻璃缸一具,内养金鱼若干尾,配以绿藻青草和假山异石,精心栽陈,则无异于一首活的诗,一幅动的画。虽身处闹市斗室,却有悠游于青山绿水之间的闲适感觉,“目尽尺幅,神驰千里”,较之单纯观鱼自然是更胜一筹。有人将金鱼的形态美与文学的词藻美揉合在一起,称龙睛为“混江龙”、蓝鱼为“天仙子”、红头为“一萼红”、五彩鱼为“拂霓裳”等,极大地提高了欣赏金鱼的竟境。
  2、美化家居、回归自然
  目前人们都比较讲究家居装修,用各种美观的家具把自己的家庭布置的美观典雅,舒适大方。如果再安置一套水族箱,养数只各种金鱼再分别饰以水草或珊瑚造景,再加上几块人造石或水车屋之类,仿如把美好的海洋景观搬回自己家中,顿时给 你射居高楼大厦的家居带来一份大自然的灵性,让你置身大自然的怀抱。诺大的一个水族箱,好像超宽屏幕的立体动态彩电,其景其物真真切切,尤其是那些可爱的鱼们,每当看到他们的主人们走进,便摇动身子,互相挤挤撞撞向主人大献失殷情,让你不觉中停留驻足,流连忘返,或是隔镜逗趣,或是投以饲料,或是和鱼儿进行流对话,独享与鱼水交融、回归自然的那份乐趣。
  3、安心放心、不易染病
  一般来说,鸟、猫、狗都属于畜禽类,都有一股难闻的气味,大多容易生病,尤其是他们有时易患人畜共患的病,如生虱虫、瘟疫、传染病之类,因为它们生活的环境和传染病传播的途径、传染源与人类相同或相近,极易传染给饲养他们的主人们。如饲养方式不当或照顾不周,它们很容易生病,疾病一旦传播到人的身上,那会带来很多麻烦,轻者花钱买痛,重则会玩物丧身。另外,有些狗还爱咬陌生人,一旦照看疏忽,跑出咬人,还会传染上狂犬病,因此,国家明令禁止养犬,无证养犬还有可能会被罚款。有些昆虫也可能会传播一些疾病,还有一些养花的人,有可能会患花粉过敏症。而且这些猫狗鸟虫,大都爱发出各种叫声,尤其当你心烦意乱之时,他们毫无领会地乱跑乱蹦、狂叫不停,会让你火上浇油,此时你会觉得其可爱之处全无,反倒由爱生恨。
  比起他们,金鱼可乖巧多了,你把他放在哪儿,他就在哪儿,从不过分地向主人奢求什么,始终不声不响地游来游去,时时以他们鲜艳的色彩和逗人的游姿回报主人,并且可以让你放心的饲养,决不会给主人传染疾病。目前,尚未见到过观赏鱼传播到人身上的疾病方面的报道。
  另外,金鱼喜欢吞食蚊类的幼虫枣孑孓和蛹,因此可控制蚊类的孳生。在公园、宾馆、庭院中凡是有水的假山喷水池、人工河、荷花池等,如果不采采取措施,往往水中会孳生孑孓,水质变坏,影响观赏。用其他方法解决会很费事,如在水中放养一定数量的金鱼或红鲤,不仅可改善水体环境,清洁水质,控制蚊类孳生,对除害灭病如减少疟疾、丝虫病、脑炎等发病率起到积极作用,而且会提高观赏价值。我国广大山区和农村,家家户户都有饮水缸、用水缸和防火消防缸,同样可以饲养金鱼来控制孑孓的孳生。据初步试验:风容水量150至400公斤的陶质水缸,放养全长约3.3厘米左右的金鱼2尾(以草金鱼、燕尾为好),不投喂任何食物便能吃尽孳生的孑孓。所以,金鱼可用于消灭蚊类。
  4、天然加湿、节能省电
  家庭居室养一水族箱金鱼,不仅可以使你欣赏水中美景,还可以达到对室内环境起到天然加湿的效果,因为生态水族箱里的水份不断地蒸发到室内空气中,使干燥的空气湿度增大,对防止衰老、预防支气管疾病和心血管疾病都有良好的效果。而且比起加湿器来,又具有湿度均匀、节能省电、无燥音、美观等多处优点,不愧为天然加湿器。
  5、寓教于乐、开发智力
  观赏鱼的种类繁多,上千种,分布不同国家的河流海域,每一种鱼都有他的学名、俗名、产地、分布及历史,因此家庭养殖观赏鱼,还有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寓教于娱乐之中,对培养青少年热爱大自然,热爱生命,培养观察力和对水族箱造景的艺术审美和创造力、动手能力、学习生动的生物、地理、历史知识等有着重要的作用。
  6、优良的科学试验材料
  金鱼在其发展演变进程中有着很大的变异,关于金鱼的家化过程和品种的形成,我国的史料极为丰富。以金鱼作为生物进化论的材料,比起生物进化论的创始人达尔文选用家鸽为材料,在中国具有极大的说服力。
  金鱼性情温和、不怕人,适宜在室内小缸中饲养,容易繁殖。因此,它是供科学研究用的优良试验鱼。我国从20年代开始,陈桢教授研究金鱼的遗传和变异。以后,他又考证了大量史料,科学地总结了金鱼从野生状态的红鲫鱼,演化成为近代金鱼的整个过程,探讨了金鱼品种形成的因素,博得我国和日本金鱼饲养家的高度评价。尔后,我国胚胎学家朱洗教授,以金鱼为材料探索鱼类繁殖和外界环境条件的关系,鱼类受精生物学的规律等。还有些学者进行金鱼形态学、组织学和实验生物学的规律等方面的研究,为我国鱼类生物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我国实验胚胎学家童第周教授等,自本世纪60年代起,就进行鱼类细胞核移植试验,以探索细胞遗传中的作用。以后他们又用鲤鱼和其他水生动物的信息核糖核酸(mrna)注射到金鱼卵中,来探求鱼类细胞质遗传的规律,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他们的试验引起了国内外生物学界的高度重视。
  长期以来,国际上测定各种药物对鱼类的毒性指标,都是以金鱼为对象,所测得的数据互相参考使用。后来除金鱼外,许多淡水鱼也被用作试验对象。但到目前为止,金鱼仍是很好的试验材料。
  金鱼和鲫鱼是同一种,其感染寄生虫的种类,应该是相同的,只是外界条件改变,食料不同,寄生虫区系才有所差异。因此应用金鱼代替鲫鱼进行某些寄生虫生活史的研究是非常适宜的。此外,金鱼性情温驯,只要稍加训练,就能让它吞食某些人工饲料和试验用的中间宿主。如进行吴氏鲫吸虫、顾氏鲫吸虫和鲫嗜子宫线虫等生活史的研究,都是以金鱼为试验材料而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金鱼饲养在室内缸中,对外界环境的变化是很敏感的。据初步报道:湖北钟祥县双河公社发生2.8级地震前,距该地30多公里的南北湖渔场的工人家里饲养的金鱼和兴国红鲤,急躁不安,不吃食料,误认为缸中水缺氧,换水后仍不恢复正常,兴国红鲤全都跳出玻璃缸外。今后能否利用金鱼等来预报地震,值得深入研究。
  另外,金鱼性成熟早,1周龄即可产卵繁殖,因此可用于遗传工程、探索鱼类提前产卵繁殖的原理和方法,以及药物控制鱼类性别等多方面的试验研究。
  7、馈赠佳品、友好往来
  我国是金鱼的故乡。一般人都难以想到,当代如此繁多、如此瑰丽绝伦的金鱼世界,竟是一两千年前由我国劳动人民从普普通通的野生鲫鱼培养而成的。了解和考证金鱼的发展史,研究和提高金鱼的饲养技术,无疑会使人们为祖国古代光辉灿烂的文化而自豪,激发人们热爱祖国,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热情。
  金鱼作为国际友好往来馈赠对方的礼品,是其他东西不能比拟的。历史上,中国金鱼就多次作为中国人民的使者,远渡重洋,为世界各地的人民送去了友谊,增进了我国人民和世界各地人民的友好往来。因而,国外称中国金鱼为“东方圣鱼”,并美誉其为“金鱼公主”、“锦鳞仙子”。
  另外,养殖金鱼还有以鱼会友,促进各种学会、协会成立和开展各类活动、比赛,对增进国家之间、各团体之间的行业交流等都有很重要的作用。
  ----------------------------------------------------------------------------------------------------------------------------------------------------------
  △金鱼的起源
中国是金鱼的故乡 China is the hometown of goldfish
  1.金鱼是由野生鲫鱼变异产生的 中国古代有这样一个寓言:“金鱼游行水上,鲫鱼见之,急速还,告其同类曰:‘前之游行者,其贵官也耶?其身上之文采,何其显耀也;其面上之威仪,何其尊严也。双目怒视,若有所怒者,吾侪其避诸。’于是伏处一旁,寂不敢动。
  野生鲫鱼头小吻尖,由侧面看,从鳃盖至吻端,略呈三角形。鲫鱼体侧扁,胸、腹部略膨大,有胸鳍、腹鳍各两片,背鳍、臀鳍和尾鳍各一片。它身体中部两侧,自鳃盖裂后缘至尾柄末端,各有一排侧线鳞。在天然水域中,绝大多数鲫鱼体呈银灰色。但其体色常因生活环境不同而有所变化,或呈浅褐色,或呈青黑色;也有黄褐色或金黄色的,不过比较罕见。
  鲫鱼体色之所以会发生变化,是由于鳞片中各种色素体的数量发生了变动。我国生物学家陈桢曾作过多年研究,他认为:自然水域中的鲫鱼都是银灰色的,银灰色的成因是由存在于鳞片中的黑灰色素体、红黄色素体及微带蓝光的返光质等几项因素综合而形成的。其所以偶有鲫鱼变异为金黄色,是因为它反常的发育过程,而使黑灰色素体消失或改变成红黄色素体,并且红黄色素体也会增加而造成的。也就是说,鲫鱼体表鳞片中各种色素体的数量变化,是引起鲫鱼体色变化的原因。
  近年来,随着鱼类生理学研究的进展,对鱼类体色变化的成因也有了更进一步的科学解释。总的说来,引起鱼类体色变化是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如鱼类食物的营养成分,天然水域中微量元素的含量,水的深浅及水的透明度和周围物体颜色等环境条件的不同,都能引起鱼体鳞片中各种色素体和相关物质所占比重的变化,从而使不同水域中的鱼类发生体色上的差异。如生活在透明度较小而较浅水域中的鱼,体色一般较淡,呈银灰色或浅褐色;生活在透明度较大的水域中的鱼类,体色一般较暗,有的呈乌黑色。这属于生理的颜色变化,鱼类对其周围环境的颜色产生反应,改变自己的色彩以与环境相适应。
  这种因环境条件变化而改变体色的本能,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变异现象,它有助于这些生物趋利避害,保存物种,是适应性的一种表现。
  由野生鲫鱼的体型变为多姿的金鱼的体型,要比体色变化简单的多。其体型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人为地使外界条件发生变化。
  总之,外界条件的不断变化,不仅引起了金鱼体型的变化,而且还直接影响了金鱼的生理和胚胎发育,进而产生了很多部位的变异和变化。
  金鱼的体色和体形上的变异如此之大之快,令人难解。因而引起国内外生物学家的重视并对此进行研究。他们投入大量的精力,对金鱼进行系统的研究。中国的金鱼向全世界输出,自宋至明、清两代专门记载金鱼的书和章节数不胜数,解放前后我国学者利用金鱼为实验材料,写了很多有价值的论文。通过生物统计学的研究、实验的交配、细胞学的观察、遗传学和胚胎学的实验研究,再结合历代专业的、业余的饲养金鱼工作者的技术经验积累,使金鱼的变异具有了今天的规模,已经定型的金鱼品种有170余种。虽然这些品种具有不同的颜色和体型,但彼此间都有一定的血缘关系,它们的共同祖先就是古代的野生鲫鱼。1958年出版的《自然系统》一书中,生物分类学家林奈指出:鲫鱼这个科的模式标本就是金鱼,因为它的尾鳍是三叉的。日本生物学家石原等曾用金鱼和鲫鱼的血清作沉淀反应的试验,证明金鱼与鲫鱼是同种的。我国生物学家陈桢、李朴等,在遗传学、胚胎学等方面对金鱼进行了大量深入而细致的科学研究,并且考证了大量科学史料,从而得出了金鱼的祖先是野生鲫鱼的结论。其理由是:
  ①任何一种金鱼都可以与野生的鲫鱼进行杂交,杂交的后代有正常的繁殖后代的能力。一般来说,种内杂交是可育的,而种间杂交由于生殖的不亲和性是不易成功的,或即使能杂交成功,也往往由于性细胞减数分裂时染色体不能配对,而不能繁殖后代。金鱼和鲫鱼能杂交,并能繁殖,这就说明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极为密切。
  ②金鲫鱼(即红鲫鱼)与鲫鱼体形完全相同,其差异仅仅是在颜色上有红色和银灰色之分,在行为上有畏人与不畏人之分。金鲫鱼是由鲫鱼演化成金鱼的最原始的中间过渡类型。它的存在,为人们提供了直接的证据。
  ③金鱼和鲫鱼胚胎发育时期不仅形态完全相同,而且在同一温度条件下,发育的速度也是相同的。体形的分化在孵化后的幼鱼阶段发生,有的性状的分化,如龙眼、虎头、绒球、水泡等是在孵化两三个月之后才出现的。
  ④利用金鱼血清作血清学沉淀反应,结果是相同的。
  ⑤对金鱼和鲫鱼的染色体组型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金鱼和鲫鱼的染色体不仅数量相同,二倍体(2n)均为100,而且形态也十分相似,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很难找出它们之间的差异。所谓二倍体是指细胞含有两组染色体的个体,几乎所有的高等动物的体细胞都是二倍体。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它存在于细胞核中,每一个物种的染色体数目都是恒定的,以保持其物种的相对稳定性。
  ⑥在对金鱼和鲫鱼各种同工酶的分析中,发现在各自的组织之间的酶谱基本上是相同的,这也说明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密切。
  这样,就从科学上证实了金鱼与鲫鱼的同属同种,即金鱼是由野生鲫鱼变异而来,金鱼的祖先就是野生鲫鱼。这在生物界是无可非议的了。
  以上,从发展的一面论证了金鱼的祖先是鲫鱼。另外,从金鱼中普遍存在的“返祖”现象也可证明金鱼是鲫鱼演变而来的。在实际中,我们可发现任何一对纯种金鱼所繁殖的后代幼鱼中,都会有或多或少的金鱼个体在胚胎发育过程中,未能完成从鲫鱼演变到金鱼的全部变异过程,在部分品种特征上程度不同地出现不寻常的现象枣返祖现象。如龙睛鱼中有的个体眼球为一边突出而另一边不突出或突出不明显,有的个体眼球虽然突出,但是却长出和鲫鱼相同的单叶尾鳍和臀鳍;在没有背鳍的蛋种金鱼中,有的个体在背部长出刺状及瘤状的背鳍残迹,甚至长出不完整的背鳍;珍珠鱼中有的个体长不出珠鳞;甚至还有个别与野生鲫鱼完全相同的金鱼。若将各种奇形怪状的金鱼后代个体,按其变异程度的不同,由强至弱地依次排列在一起,用联系发展的观点加以比较,就可以清楚地看出,这完全是一种“返祖”现象。
  有人曾根据多年饲养金鱼的经验而总结出,若改变金鱼现有的饲养环境,而将其放入自然池塘中,任其自然生活,时间一长,必然会改变原有的颜色、状态,而逐渐变化恢复到金鱼祖先的原状。有位德国金鱼爱好者赫各莫腊透称,他在一个曾属于某位富人的废鱼池中,发现了许多眼睛极似金鱼中龙睛鱼的鲫鱼,其中有数尾双眼皆外突,或突出一眼。后经考察研究,此池中原来饲养的是金鱼,后因富人穷败,无人照料而渐渐荒废。历时既久,金鱼也过起了它们祖先般的生活,形状也渐渐恢复了祖先的原始形状,成为现在所见到的鲫鱼了。这就从反面证明金鱼是由鲫鱼演变发展而来的。
  2.中国是金鱼的故乡 我们已经知道,金鱼是由野生鲫鱼演变发展而成的。而野生鲫鱼原产于亚洲,它的分布只限于中国、日本、越南等国。现在欧洲和美洲一些河流中虽然也有鲫鱼,但都是从亚洲移植过去的。
  有关金鲫鱼的记载,最早见之于我国战国时期的《山海经》(公元前460年,距今2500年前)。《山海经》是一本经济地理名著。该书中提到“睢水出焉,东南流注于江,其中多丹粟,多文鱼”。这里的“睢水”推断可能是今天的滩河,在今安徽、江苏两省境内,往东南方向经洪泽湖、高邮湖而注入长江;文鱼即是金鲫鱼。这说明距今2500年前,我国就已经发现了金鲫鱼。但学者们普认为,中国正式饲养金鲫鱼,应起始于晋朝,证明这一史实的著作有《抱朴子》、《博物志》等,特别是公肪所(公元460?08年)著《述异记》,记载有:“晋桓冲游庐山,见湖中赤鳞鱼,即此鱼也”。又云:“朱衣鲋,泗州永泰河中所出,赤背鲫也”。这一古代文献充分证明,金鲫鱼饲养最早始于晋朝(公元265?19年),距今约1700多年,上述文献中所谓赤鳞鱼即红色鳞片的鱼,朱衣鲋与赤背鲫同义,即红色(或红色背部)的鲫鱼,显然当时还不叫金鱼。在晋以后的南齐有位叫萧锐的人在他的《高僧传•释昙霁传中》,也对庐山西林寺的红黄鲫鱼有过记载:“庐山……西林院秀池中赤鲋,龙也。”古人也称寺为院,文中西林院即西林寺;古人称鲫为鲋,赤鲋即赤(红)色的鲫鱼。稍后南朝的梁武帝大通三年的《丛林记拾》中对红黄色鲫鱼也有记载:“朱鲋,庐山西林寺秀池中,世界罕有……”。在其他一些史料中,也有关于红黄色鲫鱼的记载。
  据可以查到的史料,庐山西林寺是最早见到红黄色鲫鱼的地方。这距今至少有1500年的时间了。不过,根据史料分析,这时的红黄色鲫鱼大概是在自然条件下生活的,和银灰色的鲫鱼处于同样的野生环境中,只是由于体色的原因,才引起人们的特别注意。虽然在秀到池中可见到红黄色鲫鱼的存在,但很难断定这是从池中银灰色鲫鱼变异而来,还是人为特意放养的,所以还不能确切地说这是人为地有意识地饲养金鱼的开始。但从实际所达到的效果来看,红黄色鲫鱼经多年饲养,是终于会成为金鱼的。中国金鱼的祖先,可能就是庐山西林寺池中的那种赤鳞鲫鱼以及同期各地的野生红黄色鲫鱼。因而我们有理由说,中国金鱼的饲养,可能最早就产生于庐山西林寺和其他一些地方。晋朝始于公元265年,止于420年。因而,按最保守的推算,把公元420年作为金鱼的起源年,至今也已有1500多年了。这可以从史料及历代生物学者用科学方法研究得出的结果得到验证。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除对红黄色鲫鱼的最早发现作了记载之外,还作了如下推论:“金鱼有鲤鲫鳅鳖数种,鳅鳖尤难,秋金鲫耐火,前古罕知……自宋始有蓄者,今则处处人家养玩矣。”可见金鱼原有四种,只有金鲫自宋朝以来继续不断有人饲养,则明朝时已经传播到各地,处处有人养玩了。并指出金鲫鱼(金鱼)祖先就是晋朝桓冲在庐山发现的赤鳞鱼。
  金鱼起源于我国。我国金鱼向外传播首先是传入东邻日本,而后渐及世界各地。有关金鱼的日本书籍,始见于17世纪中叶之后,它们在论及日本金鱼的来源时,都无一例外地认为日本原无金鱼,日本金鱼是在400多年前的1502年从中国输入的。近百年来,不少日本学者论证了金鱼从中国传入日本的史实。其中,论述最详尽、最系统的是日本著名水产专家、近代大学农学院松井佳一教授。松井佳一研究金鱼数十年,有许多关于金鱼的专著,他在其所著《金鱼大鉴》(1972)中详细叙述了公元649-765年间,中日两国使者往来频繁,日本遣唐使亲眼看到的中国饲养金鱼的情况;指出中国金鱼是在日本德川时代,即17世纪初叶前后分多次传入日本的事实;考证了日文“金鱼”一词,首先出现于1607年出版的《长崎学林》一书,并指出从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传入日本后,“金鱼”这个名词才在日本有了广泛的传播。根据松井教授的研究,中国饲养金鱼的技术也与金鱼一道,同时传入日本,对日本刚刚开始的金鱼养殖业起了重要的借鉴作用。对此,他在《金鱼大鉴》中特意刊载了《砂鱼谱》一书的缩影,并刊出该书的日译全文。《砂鱼谱》是明朝万历年间苏州人张谦德所著(万历24年,公元1596年),是我国描述金鱼形态及饲养方法最详尽最科学的古籍之一。金鱼从中国传入日本后,在新的环境和饲养管理条件下,继续发生变异,经过日本养鱼者的长期努力,培育出有别于中国风格的和金、琉金、地金、朱文锦、东锦、秋锦、江户锦、蓝、荷兰狮子头等许多品种,形成别具一格的日本金鱼,使日本和中国在一起,成为世界上两个主要的养殖金鱼的国家。
  德国金鱼爱好者赫各莫腊透在其所著的《金鱼养育法》中指出,中国是最早生产金鱼的国家,这从中国古画及中国古代武将甲盾中均有金鱼图案可资证明。关于中国金鱼传入欧洲的时间和地点,他经考证后认为有1611年、1654年或1728年三种可能。最先传入法国,而后遍及全欧洲,且达到美洲。其中养金鱼最风行的则是南欧的葡萄牙等国。当时,很多的葡萄牙人在中国,尤其是广州,进行贸易。广州是中国南方的金鱼养殖中心之一。因而就有更多的机会接触金鱼,并喜爱它,于是也把中国金鱼带回葡萄牙本土。中国金鱼同样受到葡萄牙国内人民的欢迎,并大量饲养,终于成为欧洲养殖金鱼最风行的国家。在最早引入中国金鱼的法国,一些达官显贵把刚引进的金鱼作为奇珍异宝互相馈赠。
  中国金鱼在1654年也到达了荷兰。当时荷兰侵占着我国台湾,他们也把金鱼送回荷兰本土。中国金鱼在荷兰生物学家的不断努力下,终于在1728年取得了金鱼在欧洲人工养殖的成功。在这以后,金鱼很快便遍及了整个欧洲。
  1794年中国金鱼登上英国本上。这是由英国特使马卡尔蒂尼出使中国时,接受乾隆皇帝馈赠并把它带回英国的。关于“金鱼”一词,英国出版的《牛津简明词典》解释说:“金鱼为一种小的红色的中国鲫鱼,是作为玩供品用的。”
  中国金鱼又在1870年前后被中国商人方棠带到了美国。随后又大规模地从中国引进金鱼,并正式进入美国的商品市场。美国出版的《弗伯斯特大词典》把金鱼解释为“红色、黄色或其它色的小鱼,中国产,养于池中或缸中,作为装饰品”。
  中国金鱼也随着与南洋地区的交往和华侨及明朝遗民到南洋谋生而来到南洋。清朝人士许之祯在《南洋见闻录》中,曾记载了这样一件事,他来到南洋安汶岛,遇到一位来南洋谋生的中国人,他自称:“风阳朱姓,胜朝(即明朝)诸王之后,国破败泛海逃至此,至今已传八世,然乡音不敢忘也。”许之祯又被邀至他家做客,“但见方楼两座,门临一池,水中荷莲,鱼群漫游。室内古色古香,壁悬古剑,案上古书数卷,临窗一宣德瓷缸,缸高三尺阔二尺余,金鱼游弋其中。少时主妇侍茶其紫砂壶也,壶上之银饰,铮铮放光,朱姓谈及此壶曰已三百年矣,系家传世之宝,泛海时与瓷缸并鱼同舟至此,金鱼亦代代相传。视缸中之鱼皆佳品也。朱曰:‘年年吐子,万里选一,俱良种,每年货卖皆获厚利。’盘桓竟曰,洒泪而别。”从此事看来,这位安汶岛上姓朱的皇族至迟是在1648年南明朝灭亡时出海谋生的。因此,可以断言,中国金鱼至迟是在1648年到达南洋群岛的。遍查有关史料,金鱼来到南洋群岛的时间,许之祯的记载是最早的。
  中国金鱼也时间不同地出现在亚洲和美洲其他国家和地区,如印度和墨西哥等国。欧美及亚洲诸国,饲养的金鱼大多是中国金鱼的原型,他们培育出的新品种并不多,常见的有美国的慧星,印度的红珍珠等几个品种。
  综上所述,国内外都普遍认为,中国的确是金鱼的故乡。
金鱼的演变与历代金鱼欣赏 Goldfish goldfish appreciate the evolution and history
  鲫鱼演变发展成为金鱼的过程可归结为:野生-放生-半家化-家化-人工选种、人工杂交的过程。
  1.由野生到放生 人类出于自身的需要,将野生的鲫鱼捕获后进行“放生”,“放生”是人类对野生金鲫进行干预的开始,它对野生鲫鱼演变发展成为金鱼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西汉末年,佛教传入我国。佛教戒杀生,所以自佛教传入中国各地后,中国开始有了释放被捕动物的举动,并把信奉佛教者释放被捕动物的活动称为“放生”,其目的是借以积阴功,图好报。比较罕见而神秘色彩浓重的金鲫鱼,一开始便是主要的“放生”对象。直到本世纪40年代末,这种迷信习俗还在我国许多地方沿袭着。
  据记载,西汉哀帝元寿元年(公元前2年),西域大月氏国王太子伊存出使中国时,曾把印度佛经带到中国,并向哀帝等人宣扬了佛经中戒杀生、放生、普渡众生的信条。东汉明帝永平2年(公元59年),印度僧人叶摩腾和竺法蓝来我国传授佛经,且在洛阳建了白马寺,并在寺中建造了鱼类放生池,这是已知最早的放生池。自东汉明帝起,在各地纷纷建立佛教寺院,并开挖放生池。寺僧将野生的稀罕的龟、鱼供养池中,竭力守护,以此标榜佛教徒戒杀生、劝放生,“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的教义。池中异样的龟、鱼还被披上神秘的色彩,受到格外重视。并把它与佛经的内容联系在一起,有时甚至龟、鱼的活动,来解释佛事或自然界中的事情和现象。前面提到的庐山西林寺就是一座佛教寺庙,发现赤麟鱼的池塘就是这样的放生池。
  从1400多年前南朝的梁武帝(公元502年)开始,世人出家为僧侍佛及购买飞禽、鱼鳖放生的事例,被大量地记载于史籍之中。建造放生池和放生,被看成是向佛表示虔诚和自己延寿增福的行动。
  到了唐朝,不仅大规模放生,而且还大量营造放生池,更以律令的形式使之明确起来。大量史籍对此予以记载。《事物原令》中有“唐肃宗乾天中命天下置放生池八十一所,是放生始于梁而置放生池始于唐也”的记载;《方舆胜览》也记载有“天禧中故相王钦若奏以西湖为放生池,禁捕鱼鸟,为人主祈福。自是以来,每岁四月八日,郡人数万,会于湖上,所放羽毛鳞介,以百万数,皆西北向稽首,仰视千万岁寿。”在放生的动物中,生存于自然水域中罕见的金黄色鲫鱼,因其色彩奇异,带有一定的神秘意味,自然是首先被放生的对象。我国最早也是规模最大,把金黄色鲫鱼放养在池中的有两个地方,一是嘉兴,一是杭州。
  宋初开宝年间(公元968年),吴越国第三任秀州(嘉兴)刺史丁延赞在嘉兴城外月波楼下南普济院瑁池(即现在的南湖)中,发现了金黄色鲫鱼,从此,这个池就被命名为“金鱼池”,后又改为放生池;池后面的普济院,也改名为金鱼寺。在放生池中,除金鲫鱼外还有其它鱼鳖等,都是被禁止捕捉的。这可从宋代诗人梅尧臣“金鱼池诗”中得到验证:“谁得陶朱术,修治一水宽,皇恩浃鱼鳖,不复敢垂杆。”从这里可以想象到被“放生”的金鲫鱼受到人为的保护,甚至还能得到人们投给食物的大致情况。
  在北宋时代的杭州,在六和塔下慈恩开化寺后的池中和南屏山尖教寺的水池中也有了金鲫鱼。杭州六和塔及塔下的开化寺建于宋开宝3年(公元970年),目的是“选六和宝塔以镇江湖”,这是迷信。有塔必有塔院,塔院名开化寺。在寺中有秀江亭、金鱼池。
  最早的关于在开化寺的金鱼池中看到金鲫的文字记载,是宋初著名诗人苏舜钦(字子美)留下的。他在六和塔诗中有“沿桥待金鲫,竟日独迟留”。从诗中可以看出金鲫在当时是稀罕名之物,竟使得诗人为等待金鲫的出现而“竟日独迟留”。这其中的奥秘直到40年后苏东坡对六和塔实地观察才揭开。这在宋人戴植的《鼠璞》中有详细记载:“坡公……旧读苏子美六和塔寺诗:‘沿桥待金鲫,竟日独迟留’,初不喻此语。及钱塘,乃知寺后池中有此鱼,如金龟,投饼饵欠之略出,不食复入。自子美至今四十年已有迟留之语。苟非难进易退,不妄食,安得如此寿。现此,则金鲫始钱塘,惟六和寺有之,未若今之盛。”苏东坡也曾写诗记述:“金鲫池边不见君,追风直过定山村。路人皆言君未远,骑马少年清且婉。”
  宋代观元殿学士蒋之奇,在苏子美六和塔寺诗以后69年(公元1102年),也看到了苏东坡曾见到的金鲫不食投饵的情形,赋诗道:“通体若金银,深藏如自珍。应知嗅饵者,固自是常鳞。”
  在杭州南屏山尖教寺内,也建有金鱼池,放养金鲫。宋人葛洪曾在《冷斋夜话》中记载此事:“西湖南屏山尖教寺池有鲫十余尾,金色。道人斋余争倚槛投饼为戏。”尖教寺的金鱼池不像是放生池,而是专养金鲫的金鱼池。因此,可以说,我国把金鱼真正作为观赏对象而不是“神异”是始于此时。当时,慕名前来观赏者甚多,其中不乏文人骚客,苏东坡就是其中一员。他在游览观赏金鱼后,写有“访南屏臻师”赞叹金鲫:“我识南屏金鲫鱼,重来附槛散斋余。还从旧社得心印,似省前生觅手书。”苏东坡的这首诗也为南屏山尖教寺的金鲫增加了更大的名气,使之名噪一时,吸引了更多的人前往观赏,佛寺也借此招徕施主,增加名望。
  2.由放生到半家化 由嘉兴月波楼金鱼池、杭州六和塔开化寺和南屏山尖教寺等地的金鲫,我们可以看出金鲫都是受到人为的保护,甚至还能得到人们投给的食物,但是仍然生存于自然中,与龟、鳖和其他鱼类等混杂共处,而且在它们之间还存在着种间的生存竞争。除金鲫的体色与银灰色鲫鱼不同外,其它方面都表现出和普通鲫鱼大致相同的习性。就其体色而言,也只是金黄色一种而已,并无其他在自然界中未曾出现过的颜色。所以说,这时的金鲫是处于半自然环境之中,但得以“适者生存”地过着半家化的生活,从而加速了形体变化的过程,也就开始成为人们观赏的对象之一。
  这一切都是由“放生”造成的。“放生”使金鲫鱼由野生过渡到半家化时期。因此说“放生”对金鱼的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在北宋时代,金鲫不但引起诗人骚客的雅兴,而且也受到达官贵族,特别是皇族的赏识。在古代的皇宫及豪门府第中,水池是必不可少的,楼台亭榭大都建在池边,水池中种植着莲藕,荷花开放时以供观赏,同时在池中也投放一些鱼类作为观赏对象。佛寺鱼池中出现的金鲫,因其美丽的色彩,自然倍受达官贵族的青睐,被放养到皇宫及豪门府第的水池中,成为统治阶级观赏的动物。皇宫中收藏了各种各样的奇花异石,珍禽怪兽,皇帝自然也成为这一切的占有者。
  3.由半家化到家化 如果说在金鱼的演化观赏史中,北宋时期金鲫还处半家化状态,那么,到了南宋,金鲫则进入到了家化状态,金鱼的家化史也就从此开始了。那个时期,达官贵族僧侣开始以金鲫为消遣取乐的私有对象,争相搜寻凿池豢养以为玩赏,一部分红黄色的鲫鱼从大自然界被输送到富有者的小池塘中饲养,对金鱼的养殖方法也开始讲究。从此,金鲫鱼便慢慢地开始了被人工培育成金鱼的过程。为适应社会上的养鱼需要,一些人专门从事起凿池、捕捉、喂养、选种的工作,民间还出现了专靠饲养和出售金鱼为生的行业,当时被称为“鱼儿活”。“鱼儿活”在对金鱼精心饲养的过程中,逐渐掌握了从天然水域中捞取鱼虫(枝角类和桡足类浮游动物)喂养金鱼技术和繁殖金鱼的方法,因此能大量生产和销售金鱼,并使金鱼的生活环境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这是我国金鱼养殖技术的萌芽。金鱼也就从此由半家化时期进入家化时期。在家化时期,金鱼单独生活在养鱼池中,避免了在放生池中与野生鲫鱼的杂交,得到人为保护和充足的饵料,再不需要与其它水生动物进行激烈的生存竞争,所以新发生的变异也就较半家化时期易于保持,品种的性状相对稳定,加上养鱼者的精挑细选,金鱼的品种遂由单一的金黄色一种,增加到金黄、银白和花斑三种颜色。这个时期,人们还初步了解了鱼类的生殖知识,如《鼠璞》所记载的:“鱼子多自吞吐,往往以萍草置池上,待其放子,捞起曝干复换水复生鱼。黑而白始能成红。”“鱼儿活”可按此大量繁殖金鱼,南宋著名文史家岳柯(岳飞之孙,生于1214年)所著《程史》记载:“所养的鱼中,能变金色的,以鲫于最好,鲤鱼次之”,该著作还记述了金鲫鱼颜色的变化过程:“初白如银,次渐黄,久则金矣。”
  在金鱼的演变史中,南宋的高宗皇帝赵构做出了突出贡献。赵构在北宋宣告结束后,偏安东南一隅,定都临安(今杭州)。赵构和历史上所有行将灭亡的统治者一样,极度荒淫腐败。他在宫中先是饲养鸽子,后又养起了金鲫鱼。1163年,他退位做了太上皇之后,在杭州造御花园数十处,并于“德寿宫”内专门避养鱼池,广收各地的金鲫鱼玩赏。这时宫内统称金鲫鱼为金银鱼。
  在他的影响下,当时一些士大夫都建造了类似的观赏池,形成风气。据的当时史料《钱塘县志》记载:“杭州等地园亭遍养玩之”。另据吴自牧著《梦梁录》记载:浙江杭州钱塘门外,金鲫鱼已“入城货卖”,即已正式进入商品市场。另据张世南所著《游记闻》的记载:“福州三山溪水中的小鱼斑纹赤黑相间”;“里中宽豢之角胜为博戏”;“闻永嘉亦有之”。这一史料清楚地证明,当时不仅在浙江、在福建也发现了金鲫鱼的演变和饲养的事例。
  赵构玩赏金鲫鱼真可谓不遗余力,就在他死前的前一年(1186年),他还派人去距杭州约200里的昌化县山中去捕捉金银鱼来充实他的金鱼池。自此以后,历届朝代,金鱼已经成了宫中不可缺少的珍玩摆设。当然就要有一大批劳动人民为皇宫贵族官僚僧侣等富有者来凿池、捕捉、喂养、繁殖、选种,自然地有意识地进行人工选择,出现了最初的变异品种。但是,宋时的金鲫鱼野性还很大,池养也需大量的水,不便于观察,况且在庭院中蓄池养鱼,在经济上也不是一般人家能养得起的,饲养的规模仍很小,因此,金鲫鱼的变异仍很缓慢。俗话说:物以稀为贵。金鱼同样如此,品种越是新奇,就越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因而社会上就出现了对金鱼的新奇异种的要求,为满足人们的这一要求,喜爱玩鱼的人和“鱼儿活”也就有意或无意地注意了对新奇异种的筛选,同时还大量的进行新品种的培育。但由于条件限制,当时的金鱼品种还不多。
  南宋时期饲养金鱼,可谓盛况空前。从南宋初年到南宋未年,金鱼在家化过程中野性有了很大改善,颜色也有了几种,但金鱼的体形却毫无变化。
  随着金鱼养殖技术的不断提高,养殖方式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其中,盆养金鱼对金鱼的发展起了关键的作用。1961年,在世界体育界享有盛誉的爱国华侨陈幼牧博士将世藏多年的宋代均窑鱼缸献给厦门中山公园花展馆,以供群众观览。此鱼缸高1.1米,缸口直径1.2米;缸身最突出的部分,共圆周长3.7米;缸底周长约0.37米;肚大底尖,色彩斑斓,是不可多得的稀世珍品。这个鱼缸说明至少宋代已有人用盆缸养殖金鱼了,但那时还属极个别现象,盆养金鱼还未能成为普通的养殖方式。所以说,宋代养殖金鱼还是处于池养阶段。
  盆养金鱼,在稍后的史料中也有零星的记载。如《二如亭群芳谱》中就有:“元时燕帖木儿奢侈无度,于第中起水晶亭。亭四壁水晶镂空,贮水养五色鱼其中,剪采为白苹红蓝等花置水上。壁内置珊瑚栏杆,镶以八宝奇石,红白掩映,光彩玲珑,前代无有也。”五色鱼可能是金鱼,水晶镂空可能是玻璃缸。但这不能算是盆养金鱼的普通养鱼法。其方法的特殊与奢侈,只能作为特殊人物一时的玩赏,如燕帖木儿。所以,这个时期可以说是盆养金鱼的萌芽阶段。
  从元朝初期至明朝初期,是金鱼饲养相对萧条的时期。不过仍有许多人还在养金鱼,这可从一些史料中得到验证。金鱼饲养的衰落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主要原因是,南宋腐败统治阶级灭亡时,喜爱玩养金鱼的风气也随之没落。元朝及明初的新兴统治阶级对玩养虫鱼不感兴趣或兴趣不高或把金鱼视作龙的象征,不敢把神物作为玩赏对象。养鱼的人少了,养鱼法无人改进了,异样金鱼不被重视了,金鱼饲养也就相对萧条起来。
  到了明朝中后期,国家的各种矛盾相对缓和,社会也相对安定。统治阶级中一些人又有了玩赏金鱼的兴趣,社会上又有了对异样金鱼的需要。因此,金鱼的饲养又重新繁盛起来。并且在这个时期,金鱼的饲养和繁殖技术也有了很大的改进。加之盆养所花费用较少,并且盆养较池养大大缩短了人和鱼的距离,改变了人对鱼“可远观不可近玩”的状况,更便于人们欣赏玩乐和评比鱼品的优劣。故在明朝中后期,盆养金鱼的规模和范围不断扩大,盆养金鱼已成为普通的养殖方式。明代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在其巨著《本草纲目》中,如实记载了金鱼在当时社会上的普及情况:金鱼“宋始有蓄者,今则处处人家养玩矣”。稍后,沈弘正所著《虫天志》一书,又记述了选鱼、分盆饲养等养殖技术的发展,以及金鱼新品种出现的情况。他指出:“维扬人蓄金鱼初以红白鲜莹争雄,后取杂色白身红尾者。有金鞍、鹤珠、七星、八封诸名。分缶投饵。”这说明金鱼从池养发展盆养,中间共用了三四百年时间,经历了宋、元、明3个朝代;也说明了在这个时期已经开始了金鱼的人工选种。
  明朝的神宗皇帝朱翊钧是个金鱼鉴赏家,对饲养金鱼很有研究,饲养了许多金鱼。明宫中很多地方都有养金鱼的大鱼缸,甚至奢侈地用玉盆养起了金鱼。明朝的慎行《毂山笔尘》记载:“明朝皇宫中设有金鱼盆,置于案头供神宗皇帝朱翊赏玩”,这就进一步证明明朝确已将金鲫称为金鱼。当时,许多内臣宫眷也纷纷养起了金鱼。而且每年在8月中秋那天,各宫院都要举行赛金鱼的活动,以哗众取宠。如明朝万历年间太监刘若愚在《明宫史》中所记载:“凡内臣多好花木,于院宇之中,摆设多盆。并养金鱼于缸,罗列小盆细草,以示侈富。”看来饲养金鱼还成为夸奇斗富之举。
  1548年,杭州出现了一种“火鱼”。“火鱼杭自嘉靖戊申来生有一种金鲫,名曰火鱼,以色至赤故也。”(郎瑛:《七修类藁》)“火鱼有通身赤者,有半身赤者,有乱赤文者,有背赤文作卦形者,有头赤尾白者,色相各各不同……”(王圻:《三才图会》)“火鱼”的出现,引起了杭州、苏州等处的广大群众对饲养金鱼的极大兴趣,养金鱼的人更为增加,“人无有不好,家无有不蓄。竟色射利,交相争尚,多者十余缸,至壬子(1552年)极矣。”(《七修类藁》)。到了1546年,金鱼饲养已趋于普及,用木盆(木海)或陶土烧制的瓦盆养几条心爱的品种,规模小、耗资少,既能陶冶心情,又便于观察研究。
  金鱼饲养的规模和范围日益扩大,人们对新奇异样的金鱼的兴趣也随之增加,并且不断变化,时而爱好纯红、纯白,时而以红白花斑为胜,于是从大量幼鱼中选择保留变异大的异样金鱼就习以为常了。万中选千,千中挑百,百里留一,直到选出满意的鱼为止。这种做法,实际上就是在进行人工选择。盆养较池养之所以能更多更快地出现新品种金鱼,原因全在于此。在盆中繁殖金鱼,由于盆的空间较小,交配产卵时,只能容纳很少的几对金鱼,并且人们还会把较多的鱼分成很多盆来交配产卵。由于分盆育种,避免和限制了混乱的杂交,使特异的优良品种比较容易保留下来。这也是一种人工选择,不过和选鱼一样,都是无意识的人工选择。
  由池养到盆养,在金鱼的家化史上是最重要的一个改变,它所造成的影响也是最大的。盆养使金鱼活动的空间缩小,游动缓慢,而且饲料完全依靠人工供给,这不仅影响到鱼体生理、胚胎发育和金鱼体形,使其变异更多:狭长的身形发展到蛋圆形;背鳍有的残缺,有的整个退化;尾鳍变为多种形式,以适应小盆池上下转动的需要。而且由于进入盆缸饲养后,可以使饲养者比较细致地观察,加之对金鱼的认识和了解进一步深入,饲养技术的进一步提高,使大量养鱼、仔细选鱼、分盆育种成为可能,因而无意识的人工选择也就提高了效力。这时的金鱼在很多方面已和其祖先的差异极大,因此很自然地在名称上也就脱离了“鲫”字,而被叫做五色鱼、文鱼、朱砂鱼、火鱼等等,到明朝崇祯皇帝时代,逐渐统称为“金鱼”。这一时期,金鱼变异的品种数不胜数,到公元1596年以前,史料中记载的品种就有:红鱼、白鱼、金盔、金鞍、锦背、印头红、连鳃红、首尾红、鹤顶红、七星、八卦、墨眼、雪眼、朱眼、紫眼、玛瑙眼、琥珀眼、四红至十二红、二六红、十二白、堆金砌玉、落花流水、隔断红尘、莲台八瓣、蓝鱼、水晶鱼等等。这其中,有从颜色的变异而命名的,有从眼的变异而命名的,有从尾鳍变异而命名的,有的全身变异奇形怪状,因而也就随意命名。在当时这种形势下,出现了一大批金鱼鉴赏家。这其中,最著名的是张德谦,他根据多年饲养金鱼的经验,写出了我国最早的一部饲养金鱼的专著《砂鱼谱》。书中详细记述了金鱼的品种、饲养方法、鱼缸的选择以及选种等有关金鱼饲养的内容。
  金鱼在这一时期,变异的程度较大。
  4.有意识的人工选择 明朝中后期普遍采用的盆养金鱼,对金鱼的发展起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但到清朝前期,金鱼的饲养又重新出现了衰落的局面。原因基本上与元朝和明初相同。直到清朝后期,金鱼的饲养才又重新呈现繁荣。
  自清朝道光皇帝以后,养金鱼的人越来越多,在饲养方法上又有了新的改进。讲求“欲求好鱼,须选好种”,民间有意识的选择奇异品种进行繁殖已蔚然成风,养金鱼的人已经实行了有意识的人工选择。如句曲山农(1848)的《金鱼图谱》中记载养鱼方法有“咬子时雄鱼须择佳品,与雌鱼色类大小相称。”拙园老人(1904)在《虫鱼雅集》中有“出子时,盈千累万,至成形后,全在挑选,于万中选千,千中选百,百里拔十,方能得出色上好者”。“欲求好秧,全在老鱼有材,出子必佳。”“养鱼一诀,各归各盆。母鱼食白,亦如孕娠。若相搀杂,种类不分。即或出子,必难成之。”这样的养鱼育种方法,不仅对于新品种的形成起了作用,而且新品种的数量也较过去出现的多。这些新品种,无论在色彩上,还是在体形上,都比以往的金鱼更加新奇可爱。这可使我们看到,有意识的人工选择对新品种金鱼的形成起了很大作用。这个时期的金鱼饲养是个新发展。清未北京饲养金鱼盛极一时,出现玻璃缸饲养金鱼观赏的新摆设,还有用翡翠瓶饲养金鱼的记录,情趣盎然。据史料介绍,每年春节,北京居民都到庙会购买金鱼作为家庭新春点缀,助喜庆之乐,当时著名的售金鱼处有“知乐鱼店”、“致乐鱼店”、“来顺鱼店”等。到1893年,由于饲养技术的进展,变异又有增多,新培育出了墨龙睛和狮子头两个品种。此时金鱼的品种已超过20种。若加上红-白相间花色的变化;品种数较前大大增加,记载也较过去详细,在鳞片结构上已有普通鳞、透明鳞和网透明鳞3种。到1904年,金鱼又有了新的变异产生,增加了望天龙、虎头和绒球3个品种。
  从清末到抗日战争前的30余年间,由于遗传学的发展,人们不仅采取种种杂交方法,使金鱼产生新的变异,同时对变异的发生来由、形成原因、遗传性等均作了详细而系统的研究。到1925年,又增加出10余个新品种金鱼。据许和编著的《金鱼丛谈》一书中记载,1935年时仅上海就有各类金鱼70余种。其中新添的有龙睛球、珍珠龙睛、龙睛水泡眼、朱砂眼、银蛋、蓝蛋球、背蛋球、蛋种翻鳃等品种。同时,对于各种品种的优劣鉴别,也更加细致,这对于优良品种的培育起了很大的作用。
  抗日战争时期,由于战争的影响,金鱼饲养又出现了一个衰落时期,不仅没有新的品种产生,而且有些品种的种鱼也都死亡断种,使金鱼的品种和数量都急剧减少。
  抗日战争胜利后,由于对养鱼事业不重视,过去损失的品种不少仍未恢复,整个饲养业依旧衰败不振。当时金鱼的品种,全国也不过40种左右。
  5、百花齐放,硕果累累 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对我国古代的文化遗产极为重视。到1958年已发展到154种。在科学研究,最突出的是我国著名的生物家陈桢教授,于1959年著作出版了我国第一本金鱼研究的专著《金鱼的家化与变异》(研究工作起于1925年),科学地证明了金鱼和鲫鱼确系同属,该书还对金鱼的各种变异和色、形的产生作了科学的说明。作为大规模的金鱼商业活动,主要是在70年代中叶开始的,1977年秋,我国金鱼首次参加德意志联邦共和国鱼展引起轰动。70年代末以来,随着我国外向型经济的发展,金鱼出口越来越引起重视。
  目前,象《北京水产》、《水族》、台湾的《观赏鱼》杂志、《水族生态》、《花鸟世界报》、《宠物信息港》等报刊及网络也都长期设专栏介绍金鱼及观赏鱼养殖技术。
  80年代中叶到到90年代初,我国金鱼出口出现规模性企业,其中包括中外合资金鱼出口企业。例如北京宫庭金鱼有限公司、仟洋水族、怡乐水族公司,均从事金鱼出口;广东东海水族公司;金江观赏鱼有限公司等;杭州奇观水族有限公司等。随着金鱼出口的增长和国内市场的发展,广州、北京、上海、武汉、福州、苏州等地相继成立观赏鱼协会或金鱼协会。1991年10月,中国水产学会在江苏无锡召开第一次亚太观赏鱼及养殖良种展销会,同年10月8日在无锡召开了观赏鱼研究会筹备委员会。1992年6月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北戴河增殖中心建成珍奇水族馆;1992年8月,南海水产研究所与台湾鑫海水族馆等合作,在广州越秀公园举办世界珍奇观赏鱼展览会。1992年10月由淡水渔业研究中心筹建的我国第一个大型淡水水族馆《东方水族世界》正式开馆;10月7月?3日该馆同时兴办亚太观赏鱼和养殖良种、鱼药、饲料等展销会;1993年10月,中国水产学会在无锡举办了第一次全国金鱼评选会;1993年12月上海建成了规模宏大的《中华水族园》、1994年6月江苏省徐州市建成大型《淡水鱼类水族馆》。1997年10月首届北京国际观赏动物及用具展在北京农展馆成功举办;1998年10月第二届北京国际观赏动物及用具展再次在农展馆隆重举行,来自世界及全国各地的参展商,观众参与比次盛会,同其还举办了首届宠物展杯金鱼比赛,中国观赏鱼研究会也正式成立;同年9月首届广州水族及器材展示会在广州举行;到1999年,北京第三届国际观赏动物及用具展、广州第二届水族器材展、上海第二届亚洲宠物展及金鱼比赛将观赏鱼、金鱼热推向高潮。
  我国的金鱼饲养业不仅在商业经营上发展,而且在评选和展览方面也进入了发展新阶段。21世纪,观赏鱼正进入一个鼎盛的时期,金鱼也将更倍受人类的宠爱。
相关词
宠物金鱼水族
包含词
东方圣鱼中国金鱼东方圣鱼中国金鱼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