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唐僖宗李儇 中和 中和 (881年七月至885年三月)是唐僖宗的年號,共計5年。 一.詞語釋義 I. Words and Phrases 中和
1.相當量的酸和鹼互相作用生成????和水。所生成的物質失去酸和鹼的性質。這種反應是所有的酸和鹼的特徵。中和 反應是化學反應中復分解反應的一種,是指酸和鹼互相交換組分,生成????和水的反應,在中和 的過程中,酸裏的氫離子和鹼中的氫氧根離子會結合成水。中和 反應的過程會釋放熱量,屬於放熱反應,摩爾氫氧根和氫離子反應放出55.90千焦耳熱量。
2.使中和 。
3.抗毒素或抗毒血清跟毒素起作用,産生其他物質,使毒素的毒性消失。
4.物體的正電量和負電量相等,不顯帶電現象的狀態叫中和 。
5.同“ 中和 ”。 《漢書·敘傳上》:“欥中龢為庶幾兮, 顔 與 冉 又不得。” 顔師古 註:“龢,古和字也。” 明 宋濂 《瑤芳樓記》:“況夫宮角之相參,羽徵之互奏,禁其忿欲之邪,宣以中龢之正。”
||
1.中庸之道的主要內涵。《禮記·中庸》:“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緻中和 ,天地位焉,萬物育焉。”聶文濤 註:喜怒哀樂沒有發作失控(此言不因個人情緒而左右正見),叫做中;喜怒哀樂情緒表現出來的時候,都恰到好處,叫做和。君子能夠做到中,是天下最大的根本;做到和,天下才能歸於道。君子的中和 如果做到完美的程度,天地都會賦予他應有的位置,萬物都會養育他。
2.中正平和。《荀子·王製》:“公平者職之衡也,中和 者聽之繩也。” 楊倞 註:“中和 謂寬猛得中也。” 田北湖 《論文章源流》:“聞其聲音,油然愉快,遊神宇下,含履中和 。” 朱自清 《山野掇拾》:“他是個含忍與自製的人,是個中和 的人。”
3.道教語。指元氣。《太平經·和三氣興帝王法》:“元氣有三名,太陽、太陰、中和 。” 北周 庾信 《道士步虛詞》之四:“中和 煉九氣,甲子謝三元。”
4.化學、物理名詞。(1)指相當量的酸和鹼互相作用生成????和水。(2)指抗毒素或抗毒血清跟毒素起作用,産生其他物質,使毒素的毒性消失。(3)指物體的正電量和負電量相等而不顯帶電現象的狀態。
本指中正、平和。以後引申為符合中庸之道的道德修身境界的一種原則。儒傢認為人們的道德修養能達到緻中的境界,那麽天地萬物均能各得其所,達到和諧的境界了。《荀子.王製》:“公平者職之衡也,中和 乾聽之繩也。”楊倞註:“中和 謂寬猛得中也。”《禮記.中庸》:“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緻中和 ,天地位焉,萬物育焉。”宋葉適《中庸》:“古之人,使中和 為我用,則天地自位,萬物自育;而吾順之者也,堯舜禹、湯、文、武之君臣也,夫如是,則偽不起矣。”
中和 是以中國儒傢哲學為靈魂的審美形態!它要求在日常人倫中表現出以忠孝友悌為內容的君子人格其中的關鍵是盡心’盡性’的功夫!心性的基本規定是仁’即美’!一個人能盡仁盡善則其表現於外的言行莫不是和! 仁’是和’的內核和’是仁’的表現(善統率着美美不能脫離開善否則發展太過就會淫’就會偏離正德修身的正道!中和 美的藝術是對鼓蕩起來的情’的疏導和澄汰有助於真正的心性之原的挖掘和導引不僅如此而且會使整個人格嚮上超越達到以德合天’贊天地之化育’的境界!當中和 ’的宇宙社會和心理秩序被破壞時由撓蕩激梗炙擊而後發的不平之鳴也要註意怨而不怒哀而不傷!後世儒者把中和 之美等同於溫柔敦厚’以與狂’狷’對立這樣就取消了藝術對政治和社會的批判權成為束縛人精神的桎梏! 二.臺灣省中和市 Two. Zhonghe City, Taiwan Province 中和 市是臺灣臺北縣下轄的一個次級行政區,屬縣轄市等級。
地理
中和 市位於臺北市的西南端,東與永和市交界,南依橫路裏鹿寮山地與新店市交界,北隔新店溪與臺北市萬華區相鄰,西與板橋市和土城市交界。與永和關係密切,常合稱為雙和地區。
歷史
中和 市最早為原住民所居住,分別「擺接」及「秀朗」兩社,直至延平郡王鄭成功攻占臺灣,開始規劃郡縣。1920年(大正9年),日治時期,地方制度有所改革,取中坑莊之首字、漳和莊之次字,合稱中和 莊,隸屬於臺北州海山郡,相當於現今的中永和地區,1945年臺灣光復,隔年地方制度改製,廢街莊為鄉鎮,當時本市人口數不及3萬人,依製稱「中和 鄉」,1958年4月1日分鄉,另設「永和鎮」,自此中永和分治。至1978年底人口已破17萬,隔年依法正式由「鄉」越級改製為縣轄市,隸屬於臺北縣,現有人口40餘萬,為全臺灣第6大城市。
行政組織
中和 市公所是中和 市最高的行政機關,依組織自治條例,依法辦理自治事項並執行上級政府委辦事項,置民選市長1人任期4年、副市長1人、主任秘書1人、秘書1人、專員4人。設民政課、財政課、建設課、工務課、兵役課、養護工程課、社會課、計劃室、行政室、主計室、人事室、政風室等單位,及清潔隊、市立托兒所等附屬機關。
民意機關
中和 市市民代表會為本市最高民意機關,由民選市民代表依地方制度法組織之。市民代表任期四年,得連選得連任,本市現有市民代表31人,代表會設主席、副主席各一人,由市民代表互選産生;另置秘書及組員。
經濟
中和 市早期以農業、礦業為主,1961年(民國50年)左右發展工商業,以紡織、印刷為主,近期發展高科技産業,如著名的計算機主機板製造商微星科技、顯示卡製造商麗臺科技等均在此地設廠。其中以北二高中和 交流道附近為主要聚集地.鄰近有許多知名大廠.如軟件業:大宇.遊戲橘子....計算機相關業:威剛.勁永.科風...... 附近也因廠商聚集而有約20間金融業再此競爭.且不斷增加中
交通
·快速道路
·國道三號(福高)中和 交流道
·省道臺64綫(臺北縣八裏鄉 — 臺北縣新店市)(部份路段通車)
·臺北都會區環河快速道路臺北縣側(興建中)
·聯外橋梁
·華中橋:景平路通往臺北市萬華區萬大路
·秀朗橋:景平路通往臺北縣新店市復興路、水源快速道路
·捷運係統
·臺北捷運中和 綫:永安市場站、景安站、南勢角站
·臺北捷運環狀綫(規劃中)
·臺北捷運萬大樹林綫(規劃中)
·鐵路
·臺灣鐵路管理局中和 綫(已廢綫),中和 站原址改建為臺北捷運中和 綫南勢角站,沿綫路基改建為中和 市板南路及板橋市板新路。
·國道客運
·中壢客運、臺聯客運、國光客運聯營:市政府—中壢綫。路綫資訊(臺聯客運網站)
·臺聯客運:臺北—竜潭綫。路綫資訊(臺聯客運網站)
·建明客運:臺北—臺中綫。路綫資訊(建明客運網站)
·國光客運:臺北—竹東綫。路綫資訊(國光客運網站)
·國光客運:臺北—苗慄綫。(經板橋新站、福高班次)。路綫資訊(國光客運網站)
·統聯客運:板橋—新竹綫。路綫資訊(統聯客運網站)
·統聯客運:板橋—高雄綫。路綫資訊(統聯客運網站)
觀光
烘爐地南山福德宮
圓通禪寺
興南觀光夜市
錦和運動公園
中和 823紀念公園(4號公園)
南勢角緬甸街
教育
華夏技術學院
國防管理學院 2006搬遷到北投.
國立中和 高中
私立竹林高中
私立南山高中
縣立錦和高中
縣立中和 國民小學
縣立景新國民小學
縣立自強國民小學
縣立中和 國民中學
縣立漳和國民中學
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
中和 市(Zhōnghéshì)在廣州城區北郊,廣從公路西側。屬竹料鎮。清末建圩,取“交易公平”之意,名中和 市。 三.海南省中和鎮 Three. Hainan provinces and towns 中和 鎮歷史悠久。公元前100年,路博德將軍渡海南徵,設置了儋耳郡,郡治設在南灘浦(現儋州舊州坡)。梁大同年間(公元546年),嶺南巾幗英雄冼太夫人渡海收復海南,駐軍南灘浦。這年災荒睏擾南灘浦,冼太夫人决定將郡治從南灘浦遷移至美麗富饒的宜倫河畔,從此開啓了中和 鎮長達1300多年的“州城”歷史。冼太夫人在當地傳播“愛國愛民,民族團结|”文化思想,對儋州多民族和睦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直到現在,中和 鎮民間仍用舉辦“軍坡節”等形式紀念這位巾幗英雄。
中和 鎮文化古跡叢多,郭沫若先生上世紀六十年代視察中和 鎮時,寫下了“儋耳古鎮古跡多”的詩句。現保存着城垣、州治、書院、廟宇、庵堂、井泉、街巷、石塔等十三處古跡,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一處,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二處,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十處。
古州城的北門和西門,分別稱“武定門”、“鎮海門”,始建於隋末唐初,城門上有城樓雄峙,門前有月城做屏障,城外有護城河環繞,不僅保持着我國城垣建築風格,而且有海南地方藝術個性,堪為獨樹一幟,現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和 古鎮在宋代時曾是海南重要的軍事重鎮,那時修建的城墻也被保留到了今天。如今的古城早已沒有了往日的威武,墻上已經爬滿了荒草,更有甚者在城墻上都有參天樹木生長,而不少地方也是缺磚短瓦。如果傍晚來看,映襯在夕陽的一縷餘輝下,更有種無限蕭瑟的感覺。
四牌樓是古州城中和 的一條青石板老街,長約100米,住着五六十戶人傢,分上頭街和底下街,從上頭街行到底下街巾,就打個呵欠的功夫。整條街都由青石板鋪成,街的兩旁立着的都是深黯古樸的牌樓,牌樓上斑駁的黑苔下依稀可辨“成記一天寶堂’等店名。
如今古韻猶存的千年古鎮至今尚保留着如故的街道建築,城內的房捨、街巷、楹帖、擺設等,種種流露着歷史文化遺存的痕跡,處處散布着歷史文脈傳出的氣息。鎮內有兩條平行的新老街道,老街是一條風侵雨蝕的青石路,古稱“州前街”。由於這條街的男人在外打工,女人在傢搓香,世代延續,因此又稱“香街”。尤其是農歷七月十五“天燈節”晚上,香街將出現古鎮一絶的燃香盛況,傢傢門前點燃香燭、傢傢孩子手持香球,火竜蜿蜒,香氣襲人。 中和 :唐朝唐僖宗之年號。公元881年七月至885年三月。 zhonghe
中和
neutralization
酸和鹼的相互作用。一般認為酸與鹼反應,生成????和水,例如:
NaOH+HCl─→NaCl+H□O中和 的實質是:
H□+OH□─→H□O □□°=-57.32kJ/mol阿倫尼烏斯電離理論認為:弱酸(鹼)在水溶液中衹有部分電離,它與強鹼(酸)的中和 熱低於57.32千焦/摩爾。
嚴格說來,“中和 生成????和水”的說法不妥,因為上例中的Na□和Cl□並未參加反應。又如按照路易斯酸鹼理論(見酸鹼理論),在液氨溶液中NH□(酸)與NH□(鹼)作用生成的是NH□而不是H□O:
NH□+NH□─→2NH□所以“生成水”,衹是在一定條件下中和 反應的一種結果,而不是唯一的結果。然而,生成溶劑是大多數中和 反應的共同特點,如:
(嚴宣申)
: harmony, zhonghe n.: correction, neutralize, neutralization v.: counteract, neutralize (chemistry), justice and apeace, (in chemistry) to neutralize, lessen the effect, modify, Chungho, a suburban district of Taiwan n. neutralisation 中龢 , 抵銷 , 對抗 , 使 , 中和 村中和 作用中和 居委會中和 裏中和 鎮中和 鄉中和 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