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 : 影視歌麯 > 中原突圍
目錄
中原突圍
  中原軍區戰略轉移任務
  中原解放區是抗日戰爭轉入相持階段後,由新四第5師和王震率領的八路軍南下支隊在鄂、豫、皖 、湘、贛五省交界地區創建的敵後抗日根據地。日軍投降前,中原軍區部隊已發展到2個縱隊、3個獨立旅及3個軍區共6萬餘人,根據地也已擴展到60多個縣,並對戰略要地武漢形成了包圍之勢。
  抗日戰爭勝利後,武漢成為國民黨軍從大後方進軍華東、華北和東北的戰略樞紐。為了搶奪抗戰勝利果實和部署進行內戰的兵力,蔣介石調集了20多個師,加緊包圍和蠶食中原解放區,並先後占領鄂中、襄西、鄂東、鄂南、豫中、豫西等地,企圖消滅中原軍區的部隊,打通國民黨軍嚮華東、華北和東北進軍的通道。
  1946年5月10日,國共雙方代表雖然就中原地區停止武裝衝突簽訂了《漢口協定》,但國民黨軍的蠶食進攻並未停止。至6月,國民黨軍已將中原軍區部隊6萬餘人包圍在以宣化店為中心、方圓不足百裏的羅山、光山、商城、經扶、禮山之間的狹長地帶,中原解放區的面積衹及原來的十分之一。為了避免內戰,中共中央多次與國民黨談判,表示願意讓出中原解放區,將部隊轉移至其他解放區去。但蔣介石卻一意孤行,不斷加緊調兵部隊,至6月下旬,蔣介石用於包圍中原軍區的兵力已增至10個整編師(相當於軍)約30萬人。
  1946年6月26日,蔣介石撕毀國共雙方於1月間達成的《停戰協定》,以鄭州“綏靖”公署主任劉峙指揮10個整編師,約30餘萬人的兵力,首先對中原軍區部隊發起大規模進攻,致使全面內戰爆發。
  中原軍區遵照中共中央軍委的指示,為了保存力量,爭取主動,除以一部分武裝分散堅持遊擊戰爭,牽製敵人,掩護主力轉移外,主力在軍區司令員李先念、政治委員鄭位三等軍區領導的率領下,於6月底分兩路嚮西突圍。
  右路突圍部隊為第2縱隊第13旅、第15旅、第359旅、幹部旅及中原軍區 機關共1.5萬餘人,在軍區司令員李先念、政治委員鄭位三的率領下,於6月29日晚越過平漢路,7月下旬進入陝南,同陝南遊擊隊會合,8月3日組成豫陝鄂軍區(其中第359旅於8月31日突圍返回陝甘寧解放區)。左路突圍部隊為第1縱隊(欠一個旅)、第2縱隊第15旅(欠一個團)共1萬餘人,在軍區副司令員兼第1縱隊司令員王樹聲的率領下,於7月1日越過平漢路嚮西突進,25日到達鄂西北房縣地區,8月27日組成鄂西北軍區。擔任掩護主力突圍的第1縱隊第1旅7千餘人,為吸引敵人,嚮東突圍,於7月下旬進入蘇皖解放區,後編入華東野戰軍序列,成為華中野戰軍第13旅。
  任全勝等新四軍後代在中原突圍紀念碑前合影 中原軍區部隊的成功突圍,打破國民黨軍苦心經營半年之久的封鎖和包圍,勝利地完成了戰略轉移的任務。這一行動不僅粉碎了蔣介石企圖消滅中原軍區部隊的企圖,而且牽製了國民黨軍30多個旅的兵力,並將其大部調往豫西、陝南,從戰略上有利地配合了其他解放區的作戰。
同名電視劇
  片名:中原突圍
  時間:2001年
  語言:國語
  地區:中國大陸
  拍攝:湖北經濟電視臺、湖北鄂豫邊區革命史編輯部和八一電影製片廠
製作人員
  製片人:王衛民
  編劇:張友高
  導演:石偉
  製片主任:郭忠德
  出品人:趙徵
  藝術指導:韋廉
  策劃:齊桂鳳 李俊德
  美術:趙立新
演員名單
  徐平飾李先念
  劉永生飾王震
  郭偉華飾周恩來
  高田昊飾唐健
  席與立飾梅安妮
劇情介紹
  二戰結束以後,中國面臨兩種前途和命運的抉擇,全國性的內戰一觸即發。在錯綜復雜的矛盾形勢下,以李先念為首的中原軍區成為舉世矚目的核心,成為戰爭與和平的焦點、生存與危機的漩渦,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從美國歸來的《大公報》女記者梅安妮匆匆奔赴中原故鄉,熱情奔放的投身於祖國和平統一的進步事業,她以一個記者敏銳客觀公正的獨特視角,觀察思考着中原將士和民族的前
  途,深深被李先念的大智大勇,王震的豪爽膽略、王樹聲的智勇果敢、任質斌的老成寬厚所吸引……一個個活生生的民族精英,以各具特色的人格魅力,代表着追求光明不畏艱難的民族大義和東方智慧。梅安妮親歷了大軍突圍前夕的驚心動魄,身不由已地陷入到與英俊瀟灑的中原軍區司令部參謀處長唐健和白瑞剋的復雜情感關係中,激情獻身於唐健……
  國民黨三十萬大軍壓境,中原將士從戰爭邊緣一步步踏入矛盾的漩流。在“四面封鎖、糧食危機、外交談判、心靈衝突”等種種生死考驗面前,李先念以戰略傢的過人眼光和革命傢的寬廣胸懷,率中原軍區五萬官兵在艱難困苦的戰略堅持中鬥智鬥勇,粉碎了國民黨軍一次又一次妄圖消滅我軍的陰謀,最終被迫英勇突圍,揭開了中國人民解放戰爭的序幕。驚濤狂瀾中的中原軍區各路突圍部隊打破敵軍的追剿堵截,開創鄂豫皖川陝革命根據地,牽製敵軍對陝北、東北和華北解放區的進攻,完成了人民解放力量的重大戰略轉折。千古英雄血淚,抒寫就“中原突圍”的悲壯史詩。
分集介紹
  第一集
  中原軍區六萬將士狂飆突進,緊急通過平漢鐵路嚮東轉移。以毛澤東為首的黨中央和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集團,在中原的問題上展開了一場生死較量。中原軍區李先念司令員和鄭位三政委等人處在戰爭與和平的矛盾中心。中原軍區參謀處長唐健在漢口邂逅《大公報》女記者梅安妮。毛澤東和劉少奇在延安窯洞運籌帷幄。蔣介石為爭霸天下問鼎中原,令劉峙
  調集三十萬大軍對我中原部隊層層封鎖,把六萬抗日有功部隊壓迫在方圓不到百裏的宣化店地區。梅安妮出於對民族前途的熱心和新聞記者的敏感,隨唐健火速趕往宣化店采訪李先念。李先念苦苦思考,深謀遠慮,像手藝高超的木匠輕彈墨綫,作出把主力留下來堅守中原的决策。突然,國共美三方確定的停戰命令下達,為堅守中原,我軍官兵緊張而有序的軍訓……
  第二集
  幹弋未止,國軍加緊進攻,劉峙初露"福將"崢嶸,和紅顔知己三姨太於談詩論畫中定下打好中原政治牌的妙計。中原軍區外鬆內緊,各路將領盡顯本色。梅安妮在宣化店嶄新的環境裏,感情逐漸發生微妙的變化,對富有激情、追求光明的唐健有了好感,蕩起愛情與友誼的漣漪。突然來到宣化店的調停小組美軍代表白瑞剋中校對梅安妮展開熱烈的追求。中原地區國共雙方的摩擦不斷,王震率唐健等人前往羅山天主教堂同美蔣代表談判。延安黨中央和重慶董必武、周恩來萬分關切中原軍區的命運。春節來臨,李先念和鄭位三、王震、陳少敏、王樹聲以及英雄團長夏世厚、鄭云飛等走上街頭與民同樂,張體學和"山大王"賀大江帶着群衆的心意和難得的禮物前來拜年……
  第三集
  唐健跟隨任質斌到延安嚮黨中央匯報緊急情況,毛澤東為中原軍民寫下了"努力奮鬥"四個大字。英雄團長鄭云飛嚮文工團導演葉笛兒求愛未果,被李先念派回傢給鄉親們拜年。鄭云飛終於回到鄭傢大灣了,殘墻破壁後露出鄭九爺神秘莫測的身影,歷經戰亂,親人離散,在懸崖下的草棚內見到了瞎眼的老母和孤寡的六嫂。心係中原的中央副主席周恩來親臨武漢,李先念、王震到機場迎接。李先念舌戰群雄,同程潛、郭懺、鄧為仁展開面對面的和平政治鬥爭,盡顯抗日名將風采。在鄭萍勸葉迪嫁鄭云飛的同時,鄭云飛經不起母親的哀求、九爺的迫逼,嚮六嫂的身體跪倒下去,度過了孝親、忠誠、激動而又痛苦的一夜……
  第四集
  國共美三方代表再次前往中原前綫實地調查,製止雙方不斷升級的軍事衝突,梅安妮挺身而起,仗義執言。國軍頻頻挑起事端,鄭云飛團突發中毒事件。司令員李先念回到家乡紅安,重溫耿耿難忘的姐弟親情。中原軍民的生活逐漸走入絶境,糧食和財政、醫藥、武器嚴重短缺,黨中央和重慶周恩來、董必武異常焦急,多方奔走呼籲。唐健托董必武的友情和李
  先念的威名,來到梅千山傢求助。李先念獨具慧眼,派唐健單騎突進平漢鐵路,結果在鐵路受阻。在苦苦堅持的危難之際,李先念一字定大局,在李範一、梅千山等朋友大仁大義的幫助下,從平漢鐵路上得到大批糧食,驚動了國民黨鄭州綏靖公署。李先念再派良將前往延安,嚮中央請求解决中原根本問題的"尚方寶劍",王震臨危受命……
  第五集
  延安毛澤東嚮王震傳得"立足於打"的四字真經。正在白瑞剋為了梅安妮的安全阻撓其前往宣化店之際,唐健來電邀請梅安妮前往德明飯店面見董必武。董必武心急如火,星夜趕赴宣化店送錢送藥送溫暖,中原軍民受到極大鼓舞。梅安妮夜訪唐健,作了純真浪漫的愛情表白,被戰事倥傯和民族重任一再壓抑的男兒熱血,面對美麗純潔的女性真情不知所措。蔣介石還都南京,從西安到武漢一路野心勃勃,企圖靠美式裝備的三十萬大軍一鼓蕩平中原。中原軍區高層會議在打與走的問題上展開了激烈的爭論……
  第六集
  周恩來急風急火,南京梅圓緊急約見新聞界,公開揭露蔣介石妄圖獨霸天下,密令在五月上旬全殲六萬中原解放軍之陰謀。國共美三方代表風塵僕僕親赴中原,遭洪水阻擋,神秘九爺率百姓伸出援手。蔣介石又派鬍宗南與劉峙同擔中原重任,日夜布陣,步步進逼。周恩來在宣化店明裏同美蔣代表緊張談判,暗中嚮李先念、鄭位三等人面授機宜要"網破魚遊"。國共兩軍衝突不斷,獨二旅與國軍劍拔弩張。談判桌上,我軍陳明事實,曉之大義,拒理力爭,給予國民黨有力的回擊……
  第七集
  李二姐前來宣化店看望李先念,巧遇梅安妮,卻不曾見到親弟弟。蔣介石圍剿中原共軍的陰謀經周恩來、李先念等人的周旋鬥爭和強大社會輿論壓力而破産,被迫簽定了漢口停戰協議。中原部隊爭取合法地公開轉移抗戰有功的傷病員和幹部,廣水車站遭國軍百般刁難,衝突又起。蔣介石又調整軍事計劃,再次組織強大兵力進攻中原,形勢嚴峻險惡。李先念暗
  下决心,準備突圍,中原軍區各路部隊積極練兵,爭分奪秒地做着突圍前的各項準備。黨中央、毛主席運籌帷幄、决勝千裏,指示中原軍區立即突圍,越快越好,生存第一,勝利第一。葉笛兒一心做着突圍前的準備工作,卻被組織安排與中心縣委書記老羅結為夫妻,化裝轉移。在突圍路綫和突圍時間的選擇上,大傢意見不一,李先念以戰略傢的過人眼光和革命傢的寬廣胸懷,在煙霧騰騰中輕彈墨綫,確定影響五萬大軍生死存亡的正確决策……
  第八集
  蔣介石和劉峙軍事當局,一致判斷李先念部隊嚮東突圍,試圖把李先念主力在東進的路上斬盡殺絶。中原部隊巧兵布陣,妙計誘敵,各顯神通,一縱隊皮定均旅奉命東進誘敵,鄂東獨二旅在美蔣代表的嚴密監視下大唱空城計。梅安妮從甜蜜與安寧的睡夢中被炮聲驚醒,沉沉黑夜,找不到生命中之最愛……。李先念的主力部隊北路軍出敵不意的接近西綫的平漢鐵路,勘察地形,做好了嚮西突圍的一切準備。美蔣代表一夢醒來,方知歷史使命結束,灰溜溜的離開了宣化店。李先念、王震指揮若定,夏世厚勇當開路先鋒,北路軍前赴後繼,英勇突圍,一舉突破國民黨軍的鋼鐵防綫平漢鐵路,揭開了中國人民解放戰爭的序幕……
  第九集
  黎明前的暴雨雷鳴中,王樹聲率領的中原部隊主力南路軍在敵軍飛機、重炮和裝甲車的強大攻勢下,與敵生死激戰。英雄團長鄭云飛在完成掩護主力突圍任務的最後一刻,身負重傷。中原部隊主力南路軍以雄壯的聲威又一次奮勇撕開國軍在平漢鐵路上的鋼鐵防綫,嚮黨的生日獻上了一份厚禮。中央領導欣喜萬分,同時又為中原部隊突破敵人內層包圍以後面臨的重重險阻而揪心。李先念不愧是智慧超群、膽識過人的英明戰略傢,率領北路將士輕裝突進,一路斬關奪隘。蔣介石得到李先念率部突圍的"驚人"消息,驚疑震怒,緊急調整軍事部署和用人策略,分頭追剿中原部隊。李先念突圍途中發表講話,揭露蔣介石的陰謀。毛澤東、劉少奇决定調整內綫作戰方案……
  第十集
  國民黨軍宋瑞珂部步步進逼,王樹聲率南路軍勇渡襄河。丹江岸邊,唐健帶人尋找渡口,巧遇陝南神秘老人張二爺。飛機空中轟炸,腳下驚濤駭浪,對岸虎口大開,李先念和王震率領的北路軍兵分兩路,冒着敵人的強大火力徒涉丹江,進入陝南。王樹聲部殺入武當山,皮定均旅進入蘇皖解放區,鄂東獨二旅衝出大別山,中原軍區各路主力隊突破敵軍層層封鎖
  。毛澤東致電中原部隊祝賀勝利突圍,同時命令李先念所屬各部隊繼續在外綫戰略牽製敵人,開創鄂豫皖川陝根據地,中原局高層有人想不通……
  第十一集
  鄂東獨二旅張體學、賀大江部本以跳出包圍圈,又奉命返回大別山堅持遊擊戰爭,少數幹部思想動搖。國軍劉峙、程潛、鬍宗南三部排兵布陣,危機四伏。中原部隊北路軍與數倍追堵之敵血戰,王鬍子率三五九旅等右翼部隊浴血鮑魚嶺,血雨橫飛。李先念親自指揮,率部血戰南化塘,英勇慘烈,打敗鬍宗南"天下第一軍"。中原部隊擔任新的戰略任務,占據陝南戰略要地,策應陝北黨中央。梅安妮懷着對宣化店浪漫純情的無限牽挂趕往醫院看望即將臨産的共黨女幹部。面對陝南地形、人緣、給養和鬍宗南優勢兵力的嚴峻挑戰,其境況不亞於當年的紅軍長徵。部隊官兵饑餓困苦,李先念下令殺馬……
  第十二集
  中原軍區和中原局在陝南白魯礎召開高幹會議,貫徹中央指示,創建豫鄂陝根據地,支持兄弟解放區,决定鄭位三、陳少敏離隊隱蔽休養,李先念和任質斌帶着唐健、夏世厚獨撐大局。面對敵人的多重進攻和內部不同意見的壓力,李先念拖着病軀心懷東西南北開創堅守的七路部隊。唐健淚別司令員和戰友,單騎東返,首先解决羅光支持成立東進縱隊離開主力大隊的錯誤。鄭云飛及其傢人全部落入國軍陳鼎勳部手中,在強兵、族規、親人性命安全的重重圍困下,鄭云飛和鄭九爺悲壯犧牲。王樹聲和一縱隊在鄂西北開創根據地,獨二旅大別山堅持遊擊戰爭,王震率部嚮西突圍遠去……
  第十三集
  李先念繼續指揮各路部隊,左翼部隊在陝南會合鞏德芳部。萬般思念唐健的梅安妮受到白瑞剋的無意傷害,安妮嚴辭斥責白瑞剋。孤膽英雄唐健巧救即將被活埋的女幹部鄭萍,唐健、鄭萍一路目睹國民黨燒殺搶掠,又險遭戰友誤傷。賀大江懷疑曾經被捕過的鄭萍背叛革命和自己,堅决離棄鄭萍,一個多情而癡心的老區女兒血淚咽咽。李先念和任質斌精心布
  置豫鄂陝根據地的黨政軍民各項工作……
  第十四集
  鄂西北、豫鄂陝兩大邊區黨委和軍區相繼成立,開創了陝南新局面。李先念、任質斌在邊區黨政軍工作全面展開後,深情惜別陝南山水,奉中央之命奔赴延安。周恩來、董必武在南京緊急照會美蔣代表,抗議國民黨一手包辦的國民大會,呼籲實現全面停止內戰。銘記着6月26日祖國母親內戰災難的苦日,懷着個人情感無以寄托的無限傷感,梅安妮前往南京搭乘飛機返美續修學業,與前往南京匯報工作的唐健近在咫尺擦肩而過。李先念與王震紅都重逢,毛澤東高度評價這段光輝歷史。風雲變幻的戰略轉折,抒寫就"中原突圍"的偉大史詩。
劇集評價
  題材重大填補空白:該片重大史實無誤,政治上政策上的總體把握妥當。該片首次以全方位、全景式的構圖,從整體戰略高度,形象地展示了中原突圍這一重要歷史事件和重要歷史人物在中國革命進程中的特殊地位和歷史作用,熱情謳歌了以李先念、王震等為代表的中原解放區軍民承受壓力、顧全大局,為和平、為民主作出重大犧牲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揭露了國民黨反動派“偽和平、真內戰”的真實面目。該片在黨史、軍史上具有填補空白的意義,有重要的歷史認識價值和現實教育意義。(摘自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影視創作領導小組審查通過令)
  人物突出性格鮮明:該片多層面、多角度塑造了中原解放區軍民、指戰員的群像,突出展示了李先念同志作為無産階級革命傢、政治傢、軍事傢的光輝形象,以及他顧全大局的黨性原則和指揮若定的儒將風采。王震同志的藝術形象也十分鮮明,畫面語言和行為方式都是性格化的,演員表演也很好。圍繞主要人物設置的老百姓形象都十分感人,催人淚下。(摘自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影視創作領導小組審查通過令)
  突破創新氣勢恢弘:該片主創人員全部由擅拍戰爭史詩巨片的八一電影製片廠藝術傢擔任,著名導演韋廉擔任藝術指導,青年實力派導演石偉親自執導。主要演員來自全國各專業文藝團體。全劇慷慨悲歌,昂揚奮進,表現了戰爭與和平、專製與民主、生存與發展以及恩愛情仇等影視作品永恆的主題,其核心主題是和平與戰爭,是共産黨領導下的人民解放。在敘事結構上,以人為主,以人帶史,重在人物塑造,情節綫索通過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塑造和人物的感情糾葛互相貫穿,水乳交融,情節波瀾起伏,扣人心弦。戰爭場面壯觀宏大,表現“中原突圍”的戲精彩,場景設置、煙火效果、畫面鏡頭氣勢恢弘,大氣磅礴,具有一定的震撼力和感染力。
  這部戲力求史詩性、藝術性和可視性的完美統一,是一部“立得起、站得住、留得下”的藝術精品。
  2001年11月底,電視劇《中原突圍》完成片經“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影視創作領導小組”專傢審查,順利通過(重視辦字[2001]第42號)。
  2002年3月,廣播電影電視總局核發了發行許可證([廣社]劇審字[2002]第019號)。
百科辭典
  Zhongyuan Tuwei
  中原突圍
  Breaking Out from Central Plains
    解放戰爭初期,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原軍區部隊在鄂豫皖邊區突破國民黨軍包圍,進行戰略轉移的作戰行動。1946年 1月10日,中國國民黨與中國共産黨簽署停戰協定後,國民黨仍繼續加緊部署全面內戰,不斷調兵包圍和進攻中原解放區。至6月25日為止,大小進攻達1000餘次,占領縣城、村鎮1100餘處,將中原軍區部隊 5萬餘人分割包圍,壓縮在以宣化店為中心的縱橫約百裏的狹小地區。為了避免爆發內戰,中國共産黨曾多次同國民黨談判,表示願意讓出中原解放區,將中原軍區部隊和平轉移到其他解放區。但國民黨卻一意孤行,企圖一舉消滅中原軍區部隊。6月下旬,包圍中原軍區部隊的兵力增至10個整編師,約30萬人,由鄭州“綏靖公署”主任劉峙指揮,準備發起總攻。在此嚴重時刻,中共中央中原局和中原軍區根據中共中央關於保存力量,以主力嚮西突圍,鉗製大量國民黨軍於外綫廣大地區的指示精神,决定分路進行突圍。
    6月24日,中原軍區主力開始在解放區內嚮西移動。25日,第1縱隊第1旅以一部佯裝主力,由白雀園地區嚮東移動,鄂東軍區部隊在宣化店附近活動,迷惑與鉗製敵人,掩護主力嚮西突圍。26日拂曉,國民黨軍第一綫部隊分路嚮黃安以西、徑扶以東、孝感以北的中原軍區部隊陣地大舉進攻,侵占瞭解放區的沙窩、鄧店等若幹重要村鎮。第1縱隊第1旅等部隊進行了頑強抗擊。軍區主力於當日黃昏即秘密地嚮平漢鐵路運動。軍區司令員李先念、政治委員鄭位三、副司令員兼參謀長王震,率中原局、中原軍區機關及由第2縱隊第13旅、第15旅1個團、第 359旅和幹部旅組成的右路突圍軍,於29日晚從國民黨軍守備薄弱的平漢鐵路柳林至李傢寨地段突破封鎖綫,嚮西北方向疾進。軍區副司令員王樹聲率領由第1 縱隊(欠第1旅)和第15旅(欠1個團)組成的左路突圍軍,在王傢店與敵堵截部隊激戰一晝夜,於7月1日在廣水以南越過平漢鐵路西進。中原軍區部隊這一突圍行動,打亂了國民黨軍的圍攻部署。劉峙急令整編第 3、第15、第41師和整編第47師主力追堵右路軍,令整編第66、第75師各一部追擊左路軍,令其餘各部就地轉入“清剿”。駐守西安的國民黨軍第1戰區司令長官鬍宗南也以8個旅的兵力加強陝南防務,控製荊紫關要隘,企圖堵塞解放軍入陝通道。在此情況下,右路軍立即加快行軍速度,迅速擺脫了國民黨軍在天河口等地的追堵,於7月8日順利渡過唐河、白河。旋即包圍淅川城和馬蹬鋪等地國民黨軍阻擊部隊,掩護中原局、中原軍區機關渡過丹江,然後分兩路前進:王震率第 359旅和幹部旅,戰勝國民黨軍在荊紫關和鮑魚嶺等地的追堵夾擊,27日抵柞水地區,爾後進入陝甘寧解放區;李先念、鄭位三率第13旅和第15旅一部,在南化塘、趙川等地粉碎國民黨軍堵截,突破梁傢墳、漫川關封鎖綫,於28日到達陝南,同當地遊擊隊會合,創建豫鄂陝邊區遊擊根據地。左路軍從安居渡過府河,大部於 7月11日搶渡襄河,突破國民黨軍在宜城西南和石花街等地的堵截,25日進入武當山區,開闢鄂西北遊擊根據地;另一部改道北上,與右路軍會合。
     中原突圍
    第1縱隊第1旅完成掩護任務後,嚮東挺進,越過鄂皖邊境的大牛山,穿過大別山,跋涉千餘裏,沿途艱苦戰鬥,粉碎國民黨軍的多次追擊和堵擊。於 7月20日突破津浦鐵路國民黨軍的封鎖,抵達蘇皖解放區,改稱為華中野戰軍第13旅。河南、江漢兩軍區部隊在策應主力越過平漢鐵路後,分別轉移到豫陝邊和鄂陝川邊界進行遊擊活動。鄂東軍區部隊繼續在大別山區進行遊擊戰爭。中原軍區部隊在突圍中,打破了國民黨軍的多次圍追堵截,勝利完成了戰略轉移任務,並鉗製了國民黨軍大量兵力,從戰略上配合了其他地區解放軍的作戰。
     (任質斌 陳彰勇)
    
相關詞
湖北孝感歷史行政區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