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个人收入调节税
对个人(即自然人)收入征收的一种所得税。
个人收入调节税是1987年1月1日起国家向居住在中国境内的公民征收的。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有计划商品经济的发展,人民的收入水平显著提高。国家鼓励一部分人通过劳动先富起来的政策,调动了劳动人民致富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一部分人的收入超过了一般水平,有的还超过许多。同时,中国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的多种分配方式和正确的分配政策,包括承包收入、债券利息、股息和分红,以及私营企业业主的非劳动所得,也增加了一部分人的收入。国家的分配政策是,既要有利于善于经营的企业和诚实劳动的个人先富起来,合理拉开收人差距,又要防止贫富悬殊,坚持共同富裕的方向,在促进效率提高的前提下体现社会公平。对过高的个人收入,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调节,运用税收杠杆适当调节各类社会成员的收入水平。正是为了体现国家的分配政策,于是,国务院于1986年9月25日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收入调节税暂行条例》。
个人收入调节税的纳税义务人,是具有中国国籍、户籍,并在中国境内居住,取得达到规定纳税标准收入的公民。
个人收入调节税征税对象是纳税人的应税收入,包括工资、薪金收入,承包、转包收人,劳务报酬收入,财产租赁收入,专利权转让、专利实施许可和非专利技术的提供、转让取得的收入,投稿、翻译取得的收入,利息、股息、红利收入,以及财政部确定征税的其他收入。
个人收入调节税的计税依据是取得的收入扣除规定标准的费用后的余额。有多项应税收人的纳税人,其工资、薪金收入,承包。转包收入,劳务报酬收入和财产租赁收入4项应税收入汇总计算,按月征收;其他应税收入分别计算按次征收。
个人收入调节税采用支付单位源泉扣缴和纳税义务人自行申报缴纳两种征收方法。
个人收入调节税税率分为按个人综合收入计税的超倍累进税率和按个人单项收入计税的比例税率两种。
根据国家政策,对若干项目免征个人收入调节税,以示鼓励和照顾。
开征个人收入调节税,有一定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
(2)有利于坚持社会主义原则;
(3)有利于对外开放、对内搞活方针的贯彻执行;
(4)有利于增强公民履行纳税义务的观念。
1993年10月31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同时公布了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自1994年1月1日起施行。原来实施对个人收入征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收入调节税暂行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个体工商业户所得税暂行条例》即行废止。 |
|
geren shouru tiaojieshui
个人收入调节税
individual income regulation tax
中国对在本国境内有住所,取得个人收入的中国公民所征收的一种个人所得税。
沿革 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公布的《全国税政实施要则》中已列有薪给报酬所得税。由于中国长期实行低工资制,且个人收入来源渠道单一,因而这种税一直未开征。为了适应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需要,1980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既适用于外籍居民,也适用于本国公民。但是,由于这个税法主要是针对外籍人员的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制定的,一些征税办法不完全适应中国公民的实际情况。1984年以后,随着分配形式的多样化和个人收入渠道的增多,个人之间的收入差距开始拉大,社会分配不公的矛盾日趋突出。为了调节部分社会成员的较高收入,缓解分配不公的矛盾,保障社会安定,更好地体现社会主义按劳分配的原则,国务院于 1986年9月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收入调节税暂行条例》,并决定自1987年1月1日开征。适用于中国公民。缴纳个人收入调节税的,不再缴纳个人所得税。
内容 个人收入调节税采用综合和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课税制。征税项目包括八类个人收入:①工资、薪金收入;②劳务报酬收入;③承包、转包收入;④财产租赁收入;⑤投稿、翻译取得的收入;⑥专利权的转让、专利实施许可和非专利技术的提供、转让取得的收入;⑦股息、利息、红利收入;⑧经财政部确定征税的其他收入。对纳税人取得的前四项收入为综合收入项目,实行按月合并征收,采用五级超倍累进税率。即将纳税人的个人收入按全国不同类别的工资区,划分为四档,每个档次都规定有相应的个人收入计税基数,不超过基数三倍的个人综合收入为免征额,只对超过基数三倍以上的部分,按规定税率累进征收。对个人取得的⑤⑥两项收入实行分项计税,按次征收,税率为20%。其费用扣除规定是,每次收入不超过4000元的,减除费用800元;超过4000元的,减除相当每次收入额20%的费用,然后就其余额征税。利息、股息、红利属于纯投资性所得,不允许从中扣除任何费用,按每次收入额征税20%。
个人收入调节税的免税项目有:①省级人民政府、国务院部委以上单位颁发的科学、技术、文化成果等奖金;②国库券利息、国家发行的金融债券利息;③在国家银行、信用合作社、邮政的储蓄存款利息;④按国家统一规定发给的补贴、津贴;⑤福利费、抚恤金、救济金;⑥保险赔款;⑦军队干部和战士的转业费、复员费;⑧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发给干部、职工的安家费、退职费、退休金、离休工资、离休干部生活补助费;⑨经财政部批准免税的其他收入。
征收方法 实行由支付单位源泉扣缴和纳税人自行申报纳税两种方法。支付各项应税收入的单位,所支付给纳税人的金额达到纳税标准,依法应扣税的,在支付的同时,必须按收入来源性质及有关规定扣缴税款,并给纳税人出具纳税凭证。纳税人取得的属于综合所得的各项收入,不论其单项收入是否已扣税,凡合并后的综合收入达到纳税标准的,必须自行申报纳税,已扣缴的税款,可持纳税凭证,在应纳税额中减除。
(易运和)
|
|
- n.: individual (personal) income regulation ta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