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 飲食 : 中草藥 : 園林植物 : 被子植物 > 絲瓜
目錄
《絲瓜 loofah》
詩人: 杜汝能 Du Runeng

  寂寥籬戶入泉聲,不見山容亦自清。
  數日雨晴秋草長,絲瓜沿上瓦墻生。
sī guā sī guā
  幾種絲瓜屬(Luffa)植物的任一種(尤指L.cylindrica)的果實,特徵是其乾燥果實內具纖維,可如海綿和擦布那樣的利用
一年生草本植物 Annual herb
  一年生草本植物。莖蔓生,果實細長,略如黃瓜,嫩時可供蔬食,成熟後內有網狀的纖維,極強韌,謂之絲瓜絡,可用以擦拭或入藥。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菜三·絲瓜》:“絲瓜, 唐 宋 以前無聞,今南北皆有之,以為常蔬……其瓜大寸許,長一二尺,甚則三四尺,深緑色有皺點,瓜頭如鱉首,嫩時去皮可烹可曝,點茶充蔬;老則大如杵,筋絡纏紐如織成,經霜乃枯,惟可藉鞾履,滌釜器,故村人呼為洗鍋羅。” 清 潘榮陛 《帝京歲時紀勝·五月·時品》:“豇豆角、豌豆角、蠶豆角、扁豆角,盡為菜品;醃稍瓜,架鼕瓜,緑絲瓜,白茭瓜,亦作羹湯。”
No. 4
  絲瓜luffa cylindrica (l.) roem. 蠻瓜(14),水瓜(44、45) (水瓜)
簡介
  描述:絲瓜根係強大。莖蔓性,五棱、緑色、主蔓和側蔓生長都繁茂,莖節具分枝捲須,易生不定根。葉掌狀或心髒形,被茸毛。雌雄異花同株,花冠黃色。雄花為總狀花序,雌花單生,子房下位,第一雌花發生後,多數莖節能發生雌花。瓠果。普通絲瓜的果實短圓柱形或長棒形,長可達20~100釐米或以上,橫徑3~10釐米,無棱,表面粗糙並有數條墨緑色縱溝。有棱絲瓜的果實棒形,長25~60釐米,橫徑5~7釐米,表皮緑色有皺紋,具7棱,緑色或墨緑色。種子橢圓形,普通絲瓜種皮較薄而平滑,有翅狀邊緣,黑、白或灰白色;有棱絲瓜種皮厚而有皺紋,黑色。千粒重100~180剋。絲瓜 為葫蘆科草本植物絲瓜及粵絲瓜鮮嫩果實。廣東、廣西、海南等地有栽培。夏秋采摘,颳去粗皮,洗淨鮮用。
  科屬為葫蘆科植物絲瓜的鮮嫩果實。
  別名:絲瓜、天羅、綿瓜、布瓜、天絡瓜。
  性味歸經: 性涼,味甘;人肺、肝經。
  成分:本品含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鈣、磷、鐵及維生素b1、維生素c,還有皂甙、植物粘液、木糖膠等。
  功效主治: 清熱化痰,涼血解毒,解暑除煩,通經活絡。主治熱病身熱口渴,痰喘咳嗽,腸風痔漏,療瘡癰腫,婦女乳汁不下等病癥。
  宜忌:脾胃虛寒、腹瀉不宜服。
  營養成分: 每100剋含蛋白質l.4~l.5剋,脂肪0.1剋,碳水化合物4.3~4.5剋,粗纖維0.3~0.5剋,灰分0.5剋,鈣18~28毫剋,磷39~45毫剋,核黃素0.03~0.06毫剋,尼剋酸0.3-o.5毫剋。抗壞血酸5—8毫剋。此外,還含有皂甙、絲瓜苦味質、多量粘液、瓜氨酸等。
優良品種
  1、夏緑1號絲瓜:廣州市蔬菜研究所選育而成。早熟,適宜我省珠江三角洲地區夏、秋季種植。
  2、緑勝1號絲瓜:廣州蔬菜研究中心育成。中早熟,春、秋植。主蔓結果為主,連續結果能力強。商品性好,瓜長57.3cm,橫徑4.6cm。
  3、緑勝2號絲瓜:廣州市農業科學研究所育成。春、秋植。早中熟,瓜長55.7-59.7釐米,橫徑4.2-4.6釐米。平均單瓜重403剋。品質好。抗炭疽病,高抗疫病,抗枯萎病。
  4、雅緑一號絲瓜:廣東省農科院蔬菜所育成。春、夏、秋季種植。早熟,瓜長55釐米,橫莖5釐米。
  5、雅緑二號絲瓜:廣東省農科院蔬菜所育成。早熟,春、秋植。瓜長54.5釐米,橫徑4.8釐米。
  6、粵優絲瓜:廣東省農科院蔬菜所育成。春、秋植。中早熟,生長勢和分枝力強。皮色緑白有花點,瓜長約50釐米,橫徑約5釐米。
  7、萬寶絲瓜:華農大園藝種苗開發中心育成,早中熟,播種至初收期60天,苗勢強,座果性好,商品瓜瓜條勻稱,棱溝淺,瓜長60釐米,橫莖5釐米。適合夏、秋種植。
  8、雅美緑絲瓜:廣州金苗種子公司生産,早熟性好,播種至初收期57天,苗勢中,座果性好,産量高,耐熱性好,商品瓜瓜條勻稱,瓜長60釐米,橫莖5釐米。
  9、寶緑二號絲瓜:廣州鴻海種苗有限公司生産,早熟性好,瓜長棒形,頭尾均勻,瓜長60-75釐米,橫徑5釐米,肉質密,味甜。廣州地區適播期12-4月,7-9月。
  形態特徵: 葫蘆科絲瓜屬一年生攀援草本植物。枝具棱,光滑或棱上有粗毛,有捲須。單葉互生,有長柄,葉片掌狀心形,長8-30釐米,寬稍大於長, 邊緣有波狀淺齒,兩面均光滑無毛。夏季葉腋開單性花,雌雄同株,雄花為總狀花序,先開,雌花單生,有長柄,花冠淺黃色。瓠果長圓柱形,下垂,一般長20- 60釐米,最長可達1米餘。種子扁矩卵形,長約1.5釐米,黑色。
關鍵栽培技術
  1、播種季節及品種選擇
  絲瓜直播的最早時期以當地溫度穩定在18℃為標準。值得註意的是不同播期應選擇相應的品種。早春、晚秋選較遲熟品種,夏季選耐熱、早熟、雌性強、對短日照要求不嚴格的品種。春秋季最適絲瓜生長,大多品種均有較好表現,應種植優質、豐産品種。
  2、選地與基肥
  絲瓜應選有機質豐富,前作不是瓜類的田塊種植,春、秋植應施足基肥。基肥應以有機肥為主,每畝可施腐熟豬糞1500公斤,毛肥20公斤,花生麩50公斤。
  3、栽培密度
  有棱絲瓜每畝1700-2200株。秋植或主蔓結果為主的品種可適當密植。夏季由於日照長,生勢旺,可適當疏些。
  4、田間管理
  (1)水肥管理
  早春種植早熟品種,苗期應施肥促苗,並打瓜仔,勤施追肥,促進植株生長。夏秋季栽培,苗期應控肥控水,出現雌蕾纔開始追肥。
  初花期應施重肥,每畝可培復合肥50公斤,毛肥50公斤,開花結果期需水量大,特別是炎熱的夏季,要早、晚澆水,水分不足,絲瓜易纖維化,品質下降。初收期每畝追施毛肥50公斤,豬糞750公斤,采收期應及時追肥,一般每采收2-3次,追肥一次,每次每畝培進口復合肥20公斤,鉀肥10公斤,盛收期每隔一天淋一次復合肥水,用量為每畝2公斤。
  (2)植株調整
  第一個瓜座果前,衹保留主枝蔓,側蔓全部摘除。座第一個瓜後,保留3-4條強壯、有雌花的側枝,任其生長,摘除部分瘦弱、過密或染病的側枝。並及時摘除病、老、黃、密的葉片和過多的雄花以及畸形瓜、僵化瓜、病瓜、蟲蛀瓜、過密瓜等。
  (3)人工輔助授粉進行人工輔助授粉可提高座果率,增加産量。
  (4)吊瓜、理瓜
  當絲瓜幼瓜被竹、葉、蔓阻礙或捲須纏繞,不能自然下垂正常生長,容易變彎或畸形,要進行吊瓜和理瓜,一般吊瓜在成瓜後2-3天進行。
  7、適時采收
  絲瓜從開花至商品成熟約10-12天,采收標準 ,瓜身飽滿、勻稱,果柄光滑,瓜身稍硬,果皮有柔軟感而無光滑感,手握瓜尾部搖動有震動感。采摘時果實要保持完整。
病蟲害防治
  危害絲瓜的常見病蟲與苦瓜基本相同,還有白粉病、煙粉虱和瓜絹螟。
  1、白粉病
  (1)選用抗(耐)病品種,如緑旺絲瓜、夏棠1號絲瓜等;
  (2)實行輪作,合理密植,清溝排漬,增施磷鉀肥,不偏施氮肥,病初期摘除病葉集中燒毀;
  (3)藥劑防治: 以預防為主,於生長初期、開花盛期、座果期各噴一次25%阿米西達懸浮劑1500倍液; 也可采用27%高脂膜乳劑80-100倍液,於發病初期噴灑葉片,形成保護膜防病。或發現葉片有零星小粉斑時應立即施藥防治,可噴施10%世高水分散粒劑2000倍液、40%滅病威懸浮劑500倍液、20%粉銹寧乳油1000倍液、粉銹立剋600-800倍液、25%百科乳油2000倍液、百裏通2000倍液,交替使用,隔5-7天一次, 連續2-3次。由於瓜類夏天高溫對硫較敏感,故使用含硫殺菌劑濃度不要過高, 並先試後用。
  2、煙粉虱
  (1)清除田邊雜草,消滅其中間寄主及滋生基地;
  (2)藥劑防治:噴施25%阿剋泰水分散粒劑7500倍液,或天王星乳油4000倍液、敵蚜虱500-1500倍液、速撲殺1500倍液,交替使用, 隔7-10天一次,連續2-3次。相鄰田塊最好能同時噴藥。
  3、瓜絹螟
  幼蟲從5月開始危害,7-9月發生量大,危害最重。防治方法:
  (1)幼蟲發生期及時摘除捲葉,消滅藏匿在其中的幼蟲和蛹;
  (2)幼蟲左盛發期及時噴藥防治,可噴施5%美除乳油1500倍液, 或52.25%農地樂乳油1000倍液、5%卡死剋乳油1000-2000倍液、50%殺螟鬆乳油1000倍液。交替使用。
  生境分佈: 分佈於世界溫、熱帶地區。我國各地均有栽培。
  用途: 絲瓜絡清熱解毒、活血通絡、利尿消腫,葉止血、消熱解毒。果肉嫩時是很好的蔬
保健功效
  【內痔大便出血】鮮絲瓜250剋切塊,豬瘦肉200剋切片,加水適量共煮湯,煮熟後食????調味佐膳。
  【百日咳】鮮絲瓜液汁60毫升(3-6周歲量),加適量蜂蜜口服,每日2次。
  【預防麻疹】生絲瓜100剋煎湯服食,每日2次,連服3日。
  【咽喉炎】經霜絲瓜1條切碎,水煎服。或嫩絲瓜搗汁,每服1湯匙,每日3次。
  【腮腺炎】老絲瓜1條,切碎炒至微黃,研為細末。每次10剋,開水送服,每日3次,連服5日。
  【乳少】絲瓜仁30剋,煮鰱魚食。
  【哮喘】生小絲瓜2條,切斷,放砂鍋內煮爛,取濃汁150毫升服,每日3次。
  【肺癰、疝氣疼痛、産後腹痛】老絲瓜2條去皮,放瓦上焙幹存性研末,用米酒調服,每次10剋,每日3次。
食療作用
  1.抗壞血病絲瓜中維生素c含量較高,每百剋中就含8毫剋,可用於抗壞血病及預防各種維生素c缺乏癥。
  2.健腦美容由於絲瓜中維生素b1等含量亦高,有利於小兒大腦發育及中老年人保持大腦健康;絲瓜藤莖的汁液具有保持皮膚彈性的特殊功能,能美容去皺。
  3.抗病毒,抗過敏絲瓜提取物(lo43)對乙型腦炎病毒有明顯預防作用,感染病毒前註射lo43,保護率可達60%~80%。在絲瓜組織培養液中還提取到一種具抗過敏性物質瀉根醇酸,其有很強的抗過敏作用。
保健食譜
  1.燒絲瓜絲瓜800剋,水發香菇50剋,薑汁適量。先將水發香菇去蒂洗淨,絲瓜去皮洗淨切片;鍋燒熱,加入生油,用薑汁烹,再加絲瓜片、香菇、料酒、精????、味精,煮沸至香菇、絲瓜入味,用濕澱粉勾芡,淋入麻油,調勻即成。此菜餚具有益氣血,通經絡的功效。適用於婦女産後乳汁不下,乳房脹痛等病癥。
  2.西紅柿絲瓜絲瓜1根,西紅柿2個,香蔥花適量。先將西紅柿洗淨,切成薄片,絲瓜去皮洗淨切片;鍋中放人熟豬油燒至六成熱,加入鮮湯5oo毫升燒開,放人絲瓜片、西紅柿片,待熟時,加鬍椒粉、細????、味精、蔥花調勻起鍋。此湯味美鮮香,具有清解熱毒,消除煩熱的功效。暑熱煩悶,口渴咽幹者服之有效。
  3.炒絲瓜絲瓜25o剋。先將絲瓜去皮洗淨切片,鍋置火上,放油少許,燒至六成熱,倒人絲瓜煸炒,待絲瓜熟時加精????少許即成。此菜餚清淡可口,具有清熱利濕,化痰止咳的作用。尤適應於痰喘咳嗽,熱痢,黃疸患者服食。
  4.生絲瓜汁生絲瓜1000剋,蜂蜜適量。先將生絲瓜洗淨,切絲絞榨取汁,加入蜂蜜(一般10:1比例調製),攪勻即可。此汁具有清熱止咳化痰之功效,適用於小兒百日咳患者服食。
註意事項
  絲瓜性寒滑,多食易緻泄瀉;不可生食。
文獻選錄
  《本草綱目》:“熟食除熱利腸”。
  《陸川本草》:“生津止渴,解暑除煩”。
  《採藥書》:“治婦人白帶,血淋膨脹積聚,一切筋骨疼痛。”
文化欣賞
  宋·陸遊。《絲瓜》:“絲瓜滌硯磨洗,餘漬皆盡而不損硯。”
  佚名:“數日雨晴秋草長,絲瓜延長瓦墻生。”
  佚名:“黃花褪來緑身長,白結絲包圍曉霜,虛瘦得來成一念,剛偎人面染指香。”
生活常識
  絲瓜完全老化成熟後曬幹,可用於刷鍋洗碗。
No. 16
  絲瓜
  (《滇南本草》)
  【異名】天絲瓜、天羅、蠻瓜(《本事方》),綿瓜(《續本事方》),布瓜(《古今合璧事類備要》),天羅瓜(《普濟方》),魚螆(《奇效良方》),天吊瓜、純陽瓜、倒陽菜(《滇南本草》),天絡絲(《醫學正傳》),天羅布瓜(《婦人良方補遺》),虞刺、洗鍋羅瓜(《綱目》),天羅絮(《群芳譜》),紡綫(《醫林纂要》),菜瓜(《植物名匯》),水瓜(《嶺南採藥錄》),縑瓜(《中國藥植志》),絮瓜、砌瓜(《廣州植物志》),坭瓜(《廣西中獸醫藥植》)。
  【來源】為葫蘆科植物絲瓜或粵絲瓜的鮮嫩果實;或霜後幹枯的老熟果實(天骷髏)。
  【植物形態】①絲瓜
  一年生攀援草本,幼時全株密被柔毛,老時近於無毛。莖長可達7~10米,圓形,常有角棱,幼莖緑色,被稀疏柔毛,捲須通常3歧。葉互生;葉柄多角形,具柔毛,長4~9釐米;葉片圓心形,長8~25釐米,寬15~25釐米,掌狀3~7裂,裂片常呈三角形,先端漸尖或銳尖,邊緣具細齒,上面深緑色,下面淡緑色,幼時具有刺毛,老時粗糙無毛,主脈3~7條。花單性,雌雄同株。雌花單生,具柄,雄花為總狀花序;花萼5深裂,裂片緑色,卵狀披針形,外面被細柔毛;花冠黃色、淡黃色或近白色,呈5深裂,裂片闊倒卵形,長3~5釐米,寬2.4~4.5釐米,邊緣波狀;雄蕊3~5,花藥2室,多彎麯似"S"形,花絲分離。基部膨大,被柔毛;於房下位,圓柱形,3室,胚珠多數,柱頭3,肥厚,各2裂而外展。瓠果常下垂,長圓柱形,長18~60釐米;幼時緑帶粉白色,有深緑色縱紋,老熟時成黃緑色或緑褐色;果肉內生堅韌的網狀纖維。種子長方卵形而扁,黑色,邊緣有翅。花期5~7月。果期6~9月。
  全田各地均有栽培。
  ②粵絲瓜
  形與上種相似,不同點為:葉呈掌狀淺裂;雄蕊2~3枚;瓠果較短小而有明顯的棱角。
  栽培於廣東及廣西等地。
  以上兩種植物的根(絲瓜根)、莖(絲瓜藤)、莖中汁(天蘿水)、葉(絲瓜葉)、花(絲瓜花)、瓜蒂(絲瓜蒂)、果皮(絲瓜皮)、老瓜內的纖維(絲瓜絡)及種子(絲瓜子)亦供藥用,各詳專條。
  【採集】嫩絲瓜於夏、秋間采摘。老絲瓜(天骷髏)須於秋後采收。
  【化學成分】絲瓜的果實含皂甙、絲瓜苦味質、多量粘液與瓜氨酸。籽苗含葫蘆素。絲瓜的汁液含皂甙、粘液、木聚糖、脂肪、蛋白質、維生素。
  粵絲瓜全植物有殺昆蟲作用。果實對魚毒性很大,未發現有魚藤酮,但含有氫氰酸。
  【性味】甘,涼。
  ①《綱目》:"甘,平,無毒。"
  ②《本經逢原》:"甘,寒。無毒。"
  ③《醫林纂要》:"甘鹹,寒。"
  【歸經】入肝、胃經。
  ①《得配本草》:"入手太陰經。"
  ②《本草求真》:"入經絡,兼入腸、胃。"
  ③《本草再新》:"入肝、腎二經。"
  【功用主治】清熱,化痰,涼血,解毒。治熱病身熱煩渴,痰喘咳嗽,腸風痔漏,崩帶,血淋,疔瘡,乳汁不通,癰腫。
  ①朱震亨:"治痘瘡不快,枯者燒存性,入朱砂研末,蜜水調服。"
  ②《本草蒙筌》:"治痘瘡腳痛,燒灰,敷上。"
  ③《醫學入門》:"治男婦一切惡瘡,小兒痘疹餘毒,並乳疽、疔瘡。"
  ④《綱目》:"煮食除熱利腸。老者燒存性服,去風化痰,涼血解毒,殺蟲,通經絡,行血脈,下乳汁;治大小便下血,痔漏崩中,黃積,疝痛卵腫,血氣作痛,癰疽瘡腫,齒匿,痘疹胎毒。"
  ⑤汪連仕《採藥書》:"天骷髏,治婦人白帶血淋,臌脹積聚,一切筋骨疼痛。"
  ⑥《陸川本草》:"生津止渴,解暑除煩。治熱病口渴,身熱煩躁。"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3~5錢(鮮者2~4兩);或燒灰研末。外用:搗汁塗或研末調敷。
  【宜忌】①《滇南本草》:"不宜多食,損命門相火,令人倒陽不舉。"
  ②《本經逢原》:"絲瓜嫩者寒滑,多食瀉人。"
  【選方】①治腸風:綿瓜不拘多少,燒灰存性,酒調二錢,空心下。(《續本事方》)
  ②治痔漏脫肛:絲瓜燒灰、多年石灰、雄黃各五錢。為末,以諸膽、雞子清及香油和調貼之,收上乃止。(《孫天仁集效方》)
  ③治肛門酒痔:絲瓜燒存性,研末,酒服二錢。(《綱目》)
  ④治白崩:棕櫚(燒灰)、絲瓜。上各等分,為細末。空心酒調下。(《奇效良方》)
  ⑤治風熱腮仲:絲瓜燒存性,研末,水調搽之。(《綱目》)
  ⑥治癰疽不斂,瘡口太深:絲瓜搗汁頻抹之。(《仁齋直指方》)
  ⑦治天皰濕瘡:絲瓜汁調辰粉頻搽之。(《綱目》)
  ⑧治玉莖瘡潰:絲瓜連子搗汁,和五倍子末賴搽之。(朱震亨)
  ⑩治幹血氣痛,婦人血氣不行,上衝心膈,變為幹血氣者:絲瓜一枚,燒存性,空心溫酒服。(《壽域神方》)
  ⑾治經脈不通:幹絲瓜一個為末,用白鴿血調成餅,日幹,研末。每服二錢,空心酒下,先服四物湯三服。(《海上名方》)
  ⑿治酒痢便血腹痛,或如魚腦五色者:幹絲瓜一枚,連皮燒研,空心酒服二錢。一方煨食之。(《經驗良方》)
  ⒀治乳汁不通:絲瓜連子燒存性,研。酒服一、二錢,被覆取汗。(《簡便單方》)
  ⒁治風蟲牙痛:經霜幹絲瓜燒存性,為末擦之。(《仁齋直指方》)
  (15)生絲瓜適量,煮湯服食,可預防麻疹。
  (16)生絲瓜絞汁和蜜少許服;或用絲瓜藤切斷,自然滴下之水一小杯,燉熱加冰糖服,治百日咳。
  (17)生小絲瓜(連蒂)數條,切斷,放砂鍋內煮爛,取濃汁服,治哮喘。
  (18)生絲瓜(或葉),搗爛取汁,塗患處,治天泡瘡,黃水瘡,熱癤,蕁麻疹。
  (19)經霜絲瓜一條,切碎,泡開水服,治急性喉炎、喉痛聲啞。
  (20)絲瓜仁30剋,煮鰱魚食,治乳少。
  (21)絲瓜仁焙幹研末,每服10剋,治咳痰不易。
  (22)鮮絲瓜葉洗淨搗爛,塗擦神經皮炎患處,直至局部發紅,甚至見隱血為止,每七天一次,治神經性皮炎。
  (23)老絲瓜(去皮),放瓦上焙幹存性研末,用黃酒調服10剋,治肺癰,疝氣疼痛,産後腹痛。
  (24)絲瓜速溶飲:經霜老絲瓜一條,洗淨去子切碎,加水適量煎熬一小時後去渣,液汁繼續用小火煎熬至稠粘時停火,加入白糖粉100剋拌勻裝瓶。隨時用10剋,開水衝化食用。可治急、慢性咽炎,喉炎,扁桃腺炎等癥。
  (25)絲瓜瘦肉湯:鮮絲瓜250剋左右切塊,豬瘦肉200剋左右切片。加水適量共煮湯,煮熟後用食????調味,佐餐食用。有清熱利腸,解暑除煩作用。適用於夏天暑熱煩渴,初期內痔大便出血等癥。
  (26)痘瘡不快。用老絲瓜近蒂三寸,連皮燒存性,研為末,砂糖水送服。
  (27)癰疽不斂,瘡口很深。有絲瓜搗汁頻頻塗搽。
  (28)風熱肋腫。用絲瓜燒存性,研為末,水調塗搽。
  (29)坐板瘡。用綫瓜皮焙幹,研為末,燒酒調勻塗搽。
  (30)手足凍瘡。用老絲瓜燒存性,調臘豬油塗搽。
  (31)痔漏脫肛。用絲瓜燒灰、多年石灰、雄黃各五錢,共研為末,以豬膽、雞蛋清及香油調藥敷貼,直至脫腸收上。
  (32)腸風下血。用霜後幹絲瓜燒存性,研為末,空心服二錢,酒送下。
  (33)血崩。用老絲瓜燒灰、棕櫚燒灰等分,????酒或????湯送服。
  (34)乳汁不通。用絲瓜連子燒存性,研為末,酒送服一、二錢,厚蓋發汗即通。
  (35)小腸氣痛,繞臍衝心。用老絲瓜連蒂燒存性,研為末。每服三錢,熱酒調下。病重者服兩、三次即消。
  (36)卵腫偏墜。用老絲瓜燒存性,研為末,煉蜜調成膏。每晚以好酒關服一匙。
  (37)腰痛。用絲瓜子炒焦,搗爛,酒送服。以渣敷痛處。
  (38)喉閉腫痛。用絲瓜研汁灌下。
  (39)化痰止咳。用絲瓜燒存性,研為末,加棗內做成丸子,如彈子大。每服一丸,溫酒送下。
  (40)風氣了牙痛。用生絲瓜一個,擦????火燒存性,研為末頻頻擦牙,涎盡即愈。如肋腫,可用末調水敷貼。此方治蛀牙無效。
  (41)刀瘡。用古石灰、新石灰、絲瓜根葉、韭菜根各等分,搗至極爛,作成餅,陰幹,研末塗搽。止血、定痛,生肌,有特效。
  (42)諸瘡久潰。用絲瓜老根熬水洗搽。
生活常識
  絲瓜完全老化成熟後曬幹,可用於刷鍋洗碗。
  絲瓜為葫蘆得植物絲瓜或粵絲瓜的鮮嫩果實,又稱吊瓜,原産於南洋,明代引種到我國,成為人們常吃的蔬菜。絲瓜的藥用價值最高,全身都可入藥。絲瓜所含各類營養在瓜類食物中較高,所含皂甙類物質、絲瓜苦味質、黏液質、木膠、瓜氨酸、木聚糖和幹擾素等特殊物質具有一定的特殊作用。
營養分析
  絲瓜中含防止皮膚老化的B族維生素,增白皮膚的維生素C等成分,能保護皮膚、消除斑塊,使皮膚潔白、細嫩,是不可多得的美容佳品,故絲瓜汁“美人水”之稱。女士多吃絲瓜還對調理月經不順有幫助。
  1. 抗壞血病:
  絲瓜中維生素C含量較高,可用於抗壞血病及預防各種維生素C缺乏癥;
  2. 健腦美容:
  由於絲瓜中維生素B等含量高,有利於小兒大腦發育及中老年人大腦健康;絲瓜藤莖的汁液具有保持皮膚彈性的特殊功能,能美容去皺;
  3. 抗病毒、抗過敏:
  絲瓜提取物對乙型腦炎病毒有明顯預防作用,在絲瓜組織培養液中還提取到一種具抗過敏性物質瀉根醇酸,其有很強的抗過敏作用。
  相關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1. 月經不調者,身體疲乏、痰喘咳嗽、産後乳汁不通的婦女適宜多吃絲瓜
  2. 體虛內寒、腹瀉者不宜多食。
  製作指導
  1. 絲瓜不宜生吃,可烹食,煎湯服;或搗汁塗敷患處。
  2. 絲瓜汁水豐富,宜現切現做,以免營養成分隨汁水流走。
  3. 烹製絲瓜時應註意盡量保持清淡,油要少用,可色稀芡,用味精或鬍椒粉提味,這樣才能顯示絲瓜香嫩爽口的特點。
  4. 絲瓜的味道清甜,烹煮時不宜加醬油和豆瓣醬等口味較重的醬料,以免搶味。
  食療作用
  絲瓜味甘、性涼,入肝、胃經;
  具有消熱化痰,涼血解毒,解暑除煩,通經活絡、祛風的功效;
  用於治療熱病身熱煩渴、痰喘咳嗽、腸風痔漏、崩漏、帶下、血淋、療瘡癰腫、婦女乳汁不下等病癥。
  絲瓜絡味甘、性平,通行十二經,可通絡活絡,清熱化痰。
  公主志文字小編
  絲瓜
食療價值
  葫蘆科攀援草本植物絲瓜或粵絲瓜的鮮嫩果實。又稱天絲瓜、天羅瓜、布瓜、綿瓜、天吊瓜、倒陽菜、絮瓜等。絲瓜,我國各地均有栽培;粵絲瓜,栽培於廣東、廣西等地。夏、秋間采摘。颳去緑色粗皮,洗淨鮮用。
  [性能]味甘,性涼。能清熱,化痰,涼血,解毒。
  [參考]含皂甙、絲瓜苦味質、瓜氨酸、木聚糖、脂肪、蛋白質、維生素B、C等成分。粵絲瓜含有氫氰酸。
  [用途]用於溫熱病,發熱煩渴;痰熱咳嗽,痰黃稠,咽喉腫痛;痔瘡便血。
  [用法]絞汁,煎湯,或煮食等。
  [附方]
  1,絲瓜汁:絲瓜150g,切段搗爛,絞汁。每次用半杯,加蜂蜜適量服;或用沸水衝服。
  《學圃雜疏》說:“汁滴瓶中,能消痰火。”即鮮絲瓜汁有較好的清熱化痰止咳作用。用於痰熱咳嗽,咯痰黃稠。
  若熱病身熱煩渴者,亦可用以清熱除煩、止渴。
  2,絲瓜湯:絲瓜500g,切厚片;食油煎熟,加????少許,放入絲瓜略炒後,加水煮熟,作湯菜吃。
  本方取鮮絲瓜清熱涼血、利腸道的功能。用於血熱便血,痔瘡出血,或大腸燥結,大便不利者。
  品種選擇夏絲瓜要選耐熱、早熟、豐産的品種。
絲瓜的種植方法
  選地夏絲瓜對土地沒有什麽特殊要求,衹要前作不是瓜類的就可以種植。
  整地播種由於夏季雨水多,夏絲瓜整地要深溝高畦;畦溝寬1.6米,畦面寬1.2米。夏季溫度高,出苗快,一般直播就可以,播種前浸種3~4個小時或浸種後催芽24小時再播。單行雙株,穴距30~40公分,每穴放3~4粒種子,蓋土1.5公分,蓋上紗網,淋水。出苗後,每穴留苗2株。
  肥水管理夏絲瓜苗期淋糞水2~3次,初花期重施追肥,每畝施50公斤復合肥或50公斤花生麩,每采收2~3次,再追肥一次,每次用復合肥15公斤,尿素10公斤,鉀肥5公斤。夏絲瓜苗期水分不能太多,太多了不利於根係生長。抽蔓開花期需水較多,晴天要早晚淋水,采收期除淋水外,溝內要保留10~20公分的水層,雨天要及時排水。
  田間管理插竹引蔓。當蔓長30公分時可插竹,插人字架。插架後,不要馬上引蔓,要適當窩藤、壓蔓,有雌花出現時再嚮上引蔓,並使蔓均勻分佈。吊瓜。絲瓜彎麯時,要吊瓜,用小包裝繩一頭綁瓜蒂,一頭綁一小石塊,把瓜拉直,一般摘瓜後2~3天進行。搞除老葉。夏絲瓜采收後期,下面的病葉、老葉影響通風,又易傳播病害,要及時摘除。
  及時采收夏絲瓜從種到初收35~45天,采收期50~60天,自花開放到采收商品瓜約10~12天,采收要及時。
百科辭典
  sigua
  絲瓜
  dishcloth gourd
    藥名。出明·蘭茂《滇南本草》。為 葫蘆科植物 絲瓜Luffa,cycindrica(L.)Roem或粵絲瓜Luffa,acutangula,Roxb的鮮嫩果實;或霜後 乾燥的 老熟果實。性味:甘,涼。功效:清熱化痰,涼血解毒。主治:熱病後遺精,崩漏,乳汁不 通等疾。多食之,乃發精少,損命門相火,令人陽倒不舉。用量用法:10~15g,煎湯服。 鮮者100~200g。中國民間有“絲瓜痿陽”之說,見《笑林廣記》。
    
英文解釋
  1. :  suakwa vegetable sponge,  sponge gourd,  luffa,  dishcloth gourd
  2. n.:  loofah,  the sponge[towel] gourd,  towel gourd,  vegetable sponge
近義詞
絲瓜
相關詞
健康飲食竹蓀涼拌冷盤
甜椒草菇美食鮮蘑生物自然蔬菜
農作物美容食療護膚絲瓜加工農業瓜類
菜譜更多結果...
包含詞
絲瓜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