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田鎮 : 東坑鎮 : 捷勝鎮 : 和平鎮 : 官路鄉 : 嵐下鄉 : 祥華鄉 : 山霞鎮 : 蘇坑鎮 : 潭頭鎮 : 瑪坑鄉 : 均溪鎮 : 南口鄉 : 餘朋鄉 : 大竜鄉 : 大布鄉 : 管前鎮 : 港尾鎮 : 坂仔鎮 : 金沙鎮 : 敖東鎮 : 赤錫鄉 : 柯村鄉 : 大路鄉 : 土橋鎮 : 大布江鄉 : 秩堂鄉 : 下村鄉 : 東堡鄉 : 楊溪鄉 : 鰲溪鎮 : 樟鬥鎮 : 儲潭鄉 : 富城鄉 : 臨塘鄉 : 潭東鎮 : 萬田鄉 : 梅水鄉 : 木蘭鄉 : 安西鎮 : 城岡鄉 : 城崗鄉 : 嶺背鎮 : 天河鎮 : 巾石鄉 : 萬竜山鄉 : 田墩鎮 : 烈橋鄉 : 雙明鎮 : 東坑林場 : 董傢鎮 : 上富鎮 : 中源鄉 : 新寧鎮 : 嚴陽鄉 : 餘塅鄉 : 環山路街道 : 環山路辦事處 : 東坑鎮 : 太湖源鎮 : 西聯鄉 : 雙峰鄉 : 東坑鎮 : 竜南鄉 : 五大堡鄉 : 板橋畲族鄉 : 西屏鎮 : 大柘鎮 : 石筧鄉 : 溪口鎮 : 鏡屏鄉 : 北漳鎮 : 青街畲族鄉 : 麻步鎮 : 湖嶺鎮 : 東岩鄉 : 二源鄉 : 陡門鄉 : 匯溪鎮 : 沙柳鎮 : 三洲鄉 : 三州鄉 : 溫嶠鎮 : 南峰街道 : 球川鎮 : 峽口鎮 : 大溪邊鄉 : 隆街鎮 : 竜窩鎮 : 洋頭鎮 : 佗城鎮 : 田心鎮 : 新田鎮 : 羅陽鎮 : 鶴城鎮 : 都斛鎮 : 臺城街道 : 臺城鎮 : 黃金鎮 : 高崗鎮 : 秤架瑤族鄉 : 黃羌鎮 : 東坑鎮 : 百順鎮 : 城口鎮 : 客路鎮 : 竜門鄉 : 琅琊鎮 : 崔黃口鎮 : 瞻岐鎮 : 雙潮鄉 : 高傢鎮 : 富山鄉 : 新店鎮 : 東埔鎮 : 浦南鎮 : 水南街道 : 沙河鎮 : 大幕鄉 : 呂田鎮 : 東明鎮 : 公明鎮 : 羅坑鎮 : 源潭鎮 [顯示全部] > 東坑村
顯示地圖
目錄
No. 1
  據賀氏譜書記載:明朝末期,賀連登從牟平縣薑格莊遷來此處安村。傳說,秦始皇東巡時,曾在村西低窪處歇過馬,遂稱此處為歇馬坑。因村建於歇馬坑之東,故取名東歇馬坑。1958年為稱謂和書寫方便,簡稱東坑。
東坑鎮東坑村
  東坑村位於東坑鎮中心腹地,下轄石中市(中心巷)、東涌、嶺貝塘、塘唇、江坑等5個自然村,14個村民小組,家庭948戶,人口2976人,土地面積2平方公裏,交通十分便利。東坑村着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藴,每年的“二月初二”賣身節就是起源於東坑村
  改革開放以來,東坑村大力發展股份合作製企業,逐步嚮工業化邁進。至2005年已經建設了第二工業區、第三工業區、百順工業區、駿達工業區等四大工業區,共有廠房面積約20萬平方米,目前有外資企業18傢,民營企業17傢。2001年,村委會投資建設占地面積19136平方米的東坑百順市場,成為東坑鎮主要的農貿市場。
  村裏老人歡聚一堂。東坑村一貫重視精神文明建設,大力加強村民的思想道德建設,取得了可喜成績。2006年,獲得“廣東省‘百佳’基層老年群衆組織”、“東坑鎮解决群衆就業工作先進村”、“東坑鎮經濟總量第三名”、“東坑經濟增幅第三名”和“東坑鎮招商引資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
浙江省景寧畲族自治縣東坑村
  東坑村, 位於浙江省景寧畲族自治縣東南部,東坑鎮政府、東坑村民委員會所在地。位於縣城西南23公裏。
  東坑村建山壟坡地上,北溪支流貫穿村境。因坑在大濟臺地東面,古稱東稱川,村以此名。清康熙13年(1674),吳三桂起兵,靖南王耿敬忠據閩地響應,改稱東坑。景寧至文成、泰順、壽寧公路通過村境,為全區經濟、政治、文化中心。
  東坑村轄5個自然村,人口393戶,1045人,其中畲族155人。耕地面積512畝,林地面積4073畝。主産毛竹、杉、鬆、和茶葉等。2003年農村經濟總收入320萬元,人均純收入2840元。
球川鎮東坑村
  球川鎮東坑村位於浙西邊緣的小山村,距縣城約30公裏,離黃衢南高速公路出口8公裏,距鎮政府所在地8公裏,道路交通及為便利,水泥路直通本村。地理位置,東同本縣何傢村黃崗村交接,西同江西交接,北同開化縣華埠鎮交接。全村總人口1270人,368戶,分四個自然村,十八個村民小組,勞動力有715人,村山林總面積19650畝,耕地面積717畝。 東坑村森林資源豐富,年有森林采伐量500多立方米,毛竹采伐年銷售200噸以上。2006年村還創辦了農傢樂。是個好山、好水、好風光的山村,是開發旅遊的好地方,也是遊客度假休閑的好去處。
福建省泉州安溪縣祥華鄉東坑村
  地處祥華鄉政府駐地東南3.5公裏處。原名公卿。相傳,永春縣周從良路過此地,曾題“鳳舞對公卿,伫看鳳毛蔚起;竜來由行髻,予卜竜氣特鐘。”故公卿之名由此而得,後因該地四面環山,村裏有條小坑,又位於祥華東南部,命名為東坑。村委會設在東坑,轄6個自然村。村民主要為張姓。
江西省石城縣木蘭鄉東坑村
  東坑村位於木蘭鄉東北部,村四周盛長蘭花,地方幽雅而得名。駐地原幽蘭崗。公元1988年遷東坑壩裏。村主體以所轄東坑村命名。距木蘭鄉政府駐地12公裏。距石城縣43公裏。東西北三面多山,與廣昌縣相鄰,南接本鄉新河村,地勢平坦,東坑小河從橋羅段分水隘發源,由東北斜穿駐地流入河傢灣(新河)至琴生,該河是江西省80多個縣市第一大河——贛江的發源地。石城縣木蘭鄉東坑村橋羅段的分水隘和趙傢地的王貫頭山脈水流就是贛江最長的源頭。約處東經116度29分,北緯26度30分。東坑村境轄15個村小組,31個自然村。2005年全村總戶數342戶,總人口為1629人,總勞力700人。村民代表數22人,全村有黨員人數26人,黨小組4個。全村總耕地面積2367.4畝,其中水田1503.3畝,旱地185.7畝,退耕還林面積754.3畝,糧食總産26噸,農民人均純收入1784元,全村有山地面積34065畝,其中林業面積28740畝,果業面積60畝。林業資源有鬆脂、柴碳、圓木等。全村有水域面積133畝。主要水陂有2座,即上油榨水陂、幽蘭崗水陂。主要礦産資源有粉紅花崗岩、石材。主要山峰有八卦腦,海拔1226米,為木蘭鄉最高山峰。王貫頭(又稱望景樓),海拔940.2米,還有崬背(又稱楊傢莊、楊傢寨)、塔頂嶺、仙人井都是海拔655米,有角山背岩洞(又稱七幢廳下)。名勝古跡有塔頂嶺、仙人井、太平天國古戰場、橋羅段分水亭旁有太平軍和清軍衆姓墳墓(千人墓)。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千人墓碑移送縣文化局。
  2005年全村外出務工人數約475人,年打工收入約90萬元,主要企業木材加工、單板廠。主要農林産業有煙、蓮、稻、魔芋、獼猴桃、茅粟、楊梅、鬆木、雜木、木炭。宋元時期先後隸屬調上裏、調上下裏、調琴上裏、調琴上下裏。明、清時期屬長鬆鄉石上裏。民國初隸屬豐山河東自治局管轄。蘇區時期(1931年)先屬石城縣,後屬赤水縣管轄。民國時期(1934年)隸屬小鬆區木蘭保聯。解放前夕(1946年)屬桐蘭鄉第十四保。解放初屬高田六區河傢灣鄉,後屬小鬆區河傢灣鄉。1958年屬木蘭公社,1961年9月屬新河公社,東坑增設池溪大隊,1964年3月池溪大隊並入東坑大隊,設大隊管理委員會。1966年又屬木蘭公社,稱東坑大隊。1984年6月公社、大隊改稱鄉、村建製,稱木蘭鄉東坑村設村民委員會,至今未變。
英文解釋
  1. :  Dongkeng Village
近義詞
東坑
包含詞
下東坑村上東坑村陽東坑村
裏東坑村外東坑村萬東坑村
老東坑村大東坑村芒東坑村
新東坑村東坑村管理區黃江鎮黃東坑村民委員會衛生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