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locusta migratoria manilensis (meyen)
別名螞蚱、蝗蟲,為遷飛性“雜食性大害蟲。
東亞飛蝗 我國發生的三大飛蝗之一,在我國大致分佈在北緯42。以南的衝積平原地帶,北起河北,山東陝西以南,西至四川、甘肅南部以南均有發生為害。
形態
雄成蟲體長33~48毫米,雌成蟲體長39~52毫米,有群居型、散居型和中間型 三種類型,體灰黃褐色(群居型)或頭、胸、後足帶緑色(散居型)。頭頂圓。顔面平直,觸角 絲狀,前胸背板中降綫發達,沿中綫兩側有黑色帶紋。前翅淡褐色,有暗色斑點翅長超過後 足股節2倍以上(群居型)或不到2倍(散居型)。胸部腹面有長而密的細絨毛,後足股節內側基 半部在上、下降綫之間呈黑色。卵囊圓柱形,長53~67毫米,每塊有卵40~80餘粒,卵粒長 筒形,長4.5~6.5毫米,黃色。第五齡蝗蝻體長26~40毫米,觸角22~23節,翅節長達第四 五腹節,群居型體長紅褐色,散居型體色較淺,在緑色植物多的地方為緑色。
北京以北一年1代,黃淮海流域一年2代,南部地區3~4代。全國各地均以 卵在土中越鼕。黃淮海流域第一代夏蝗5月中下旬孵化。6月中下旬至7月上旬羽化為成蟲。 第二代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孵化,8月下旬至9月上旬羽化成蟲。卵多産在草原,河灘及湖河 沿岸荒地,1~2齡蝗蝻群集在植株上,2齡以上在光裸地及淺草地群集。密度大時形成群居 型飛蝗,群居型喃和成蟲有結隊遷移或成群遷飛的習性。旱年可造成秋蝗大發生,第二年常 形成夏蝗嚴重為害。1頭東亞飛蝗一生可食鮮玉米葉80剋,成蟲期食量為喃期的3~7倍,喜 食 玉米等禾本科作物及雜草,饑餓時也取食大豆等闊葉作物。地形低窪、沿海????鹼荒地、 泛區、內澇區都易成為飛蝗的繁殖基地。
防治方法
①興修水利,穩定湖河水位,大面積墾荒種植,減少蝗蟲發生基地。②植 樹造林,改善蝗區小氣候,消滅飛蝗産卵繁殖場所。③因地製宜飛蝗不食的作物,如甘薯、 馬鈴薯、麻類等,斷絶飛蝗的食物來源。④藥劑防治要根據發生的面積和密度,做好飛機防 治與地面機械防治相結合,全面掃殘與重點挑治相結合,夏蝗重治與秋蝗掃殘相結合,準確 掌握蝗情,殲滅蝗蝻於3齡以前,每公頃用50%馬拉硫磷乳油900~1350毫升或40%樂果乳油 750~1050毫升,或25%敵馬乳油2250~3000毫升,也可每分頃用4%敵馬粉劑30千克,噴粉 防治。采用微量噴霧防治 |
|
東亞飛蝗
Oriental migratory locust
東亞飛蝗具變型特徵,當種群密度大時成群居型;
密度低時,為散居型。兩型之間尚有中間型(或轉變
型),由高密度蜿群分散或低密度蛹群聚集而形成。群
居型和散居型飛蝗不僅在形態和生物學特性上有明顯
區別,在猖撅為害周期上也不同。二型的區別見表。
卵囊黃褐色或淡褐色,長筒形,長45一67毫米,中
部略彎,每塊卵囊一般含卵50一80粒,個別多達20f)粒
左右。卵粒一般長6一7毫米,直徑約1.5毫米。
若蟲(稱蝗蛹或跳蛹)經5次蛻皮變為成蟲。各齡
蝗蛹除大小、色澤有差別外,形態上也有明顯差別,是
蝗情偵察、預測預報和確定防治適期的重要依據。1齡
觸角13一14節,前胸背板後緣較平直,翅芽不明顯;
2齡觸角18一19節,前胸背板後緣中部微嚮後突,翅芽
稍現,翅尖嚮下,前後翅芽相似;3齡觸角20一21節,
前胸背板嚮後延伸成鈍角並掩蓋中胸,後翅芽三角形,
明顯大於前翅芽,翅尖指嚮後下方;4齡觸角22一23
節,前胸背板嚮後掩蓋中胸及後胸,後緣角度變小,翅
芽翻嚮背面,翅尖指嚮後方,伸達第二腹節;5齡觸角
24一25節,前胸背板更嚮後伸;翅芽顯著增大,伸達
第四、五腹節(圖1、2)。
第一齡第二齡第三齡第四齡第五齡
圖1蝗埔各齡期的觸角
生物學特性東亞飛蝗無真正滯育現象;發生期
與世代數隨不同緯度及海拔高度的氣候條件而異。在
黃(河)、淮(河)、海(河)下遊年發生2代,個別年份
和地區出現3代。第一代夏蝗5月中下旬孵化,6月中下旬
至7月上旬羽化為成蟲;第三代蝗蟲7月中下旬至8
月上旬孵化,8月中下旬至9月上旬羽化成蟲。個別年
圖3東亞飛蝗群居型與散居型生物學特性比較示意圖
吸內圈示群居型,中圈示轉變型,外圈示散居型)
發生規律關於飛蝗大發生的周期的問題,尤欽
科(L.B.Uichanco)在1936年撰文認為在菲律賓
東亞飛蝗大發生與太陽黑子H年變化周期相符合。日
本人小泉清明等認為菲律賓的東亞飛蝗侵入臺灣有
5一9年周期現象。中國馬世駿1958年論證東亞飛蝗在
中國大發生無明顯周期現象。根據東亞飛蝗1 000年
(960一1960)來在中國大發生的記錄,發生最大間隔
時間為9一11年,最小間隔為4~5年。在兩次大發生間
隔的時間多於5年時,其間多有1一3次小發生,每次
小發生的時間距離多為2一3年,最長達6年。
東亞飛蝗的大發生與水文、特別是與早澇關係極
為密切。在黃淮平原,水澇與飛蝗大發生關係以前兩
年澇而間隔一年發生蝗災的機遇率最大。其次為前年
早而第二年大發生。在海河流域的內澇蝗區,則以前
一年大澇,次年飛蝗大發生的機遇率最大尹
在飛蝗孵化和羽化盛期,降水量高於多年平均值
時,特別是暴雨和大雨常可直接摧毀幼齡蝗蛹及正在
蛻皮和羽化的蝗蜿。在多雨季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