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用語 : 藥品 : 飲食 > 叢林
目錄
樹林 Forest
  ①樹林熱帶叢林。②僧人聚居之處。因指寺院。
No. 2
  叢林戰
No. 3
  和尚聚居修行的處所,後泛指大寺院
No. 4
  魯智深回到叢林選佛場中禪床上,撲倒頭便睡。——《水滸傳》
No. 5
  茂密的樹林。 漢 班固 《西都賦》:“鬆柏僕,叢林摧。” 清 唐甄 《潛書·善遊》:“鳥守故巢,亦翔於叢林;魚潛在淵,亦洄於蕩澤。” 冰心 《寄小讀者》二十:“池四圍是叢林,緑意濃極。”
No. 6
  佛教多數僧衆聚居的處所。《大智度論》捲三:“僧伽 秦 言衆,多比丘一處和合,是名僧伽;譬如大樹叢聚是名為林。”後泛稱寺院為叢林。 宋 王安石 《次韻張子野竹林寺》之一:“澗水橫斜石路深,水源窮處有叢林。”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三》:“其父姑令藉榻叢林,冀鬼不敢入佛地。” 李劼人 《死水微瀾》第五部分八:“北門內 文殊院 ,兩個和尚的叢林建築的富麗堂皇。”
福建省科技廳官員
  叢林(福建省科技廳黨組成員、副廳長):
  性別:男, 民族:滿, 籍貫:遼寧, 出生年月:54.11, 學歷:博士, 職稱:研究員
  分管社會發展處。分管省科技信息研究所、省微生物研究所、省測試技術研究所、 省亞熱 帶植物研究所、省海洋研究所、省武夷山生物研究所、省船舶科學研究設計院、省科技促進發展研究中心、省 科技對外交流中心、省科技開發中心、省計算中心、省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省亞太地區食用菌培訓中心、 省科技管理幹部學校、省科學器材公司、省科學器材進出口公司、省農牧業科研中試基地、省亞熱帶果品花卉 技術開發公司。
原天津市政府咨詢委員會委員
  1928年12月生,山東寧陽人。中共黨員。原天津市新聞出版管理局副局長、天津日報副總編輯,高級編輯。1949年前開大學經濟學係肄業。離休後,任天津市政府咨詢委員會委員和天津市延安精神研究會副會長。曾任天津人民出版社副總編輯兼《八小時以外》雜志主編,天津教育和古籍出版社副社長兼總編輯。五、六十年代當記者,采寫並發表於《天津日報》、《人民中國》等報刊上的重要新聞、特寫、通訊和評論、雜文等約計百萬字以上。70年代任職於環境保護部門時,較早提出並着手研究"環境經濟學",主張運用經濟觀點和經擠手段保護生態環境,發展國民經濟,受到上級重視,被選為天津經濟學學會理事。80年代初期,主編首創的服務於群衆業餘生活的《八小時以外》雜志時,較早提出並着手研究"閑暇社會學",將該雜志辦成了面對閑暇時間和業餘生活傳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新型期刊,暢銷全國,印數達120多萬册,多次被光明日報社和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以及青年報刊等新聞單位評為全國最受歡迎的期刊之一。編輯部也多次被評為市級模範集體和文明先進單位。1991年離休仍用其所長,針對企業試行股份製和活躍金融市場的客觀需要,在天津市首創了獨有的新型周刊《股票信息報》,為宣傳天津、重建金融中心做出了新貢獻。1998年為宣傳、弘揚延安精神,主編並出版了《民族魂》。
外交學院副教授
  女 1955年出生。 職稱:副教授。 工作學習經歷:1976年畢業於阿爾巴尼亞地拉那大學。1976-1978年在外交部工作。1978-1979年在外交學院進修,並任教至今。1981-1983年在法國巴黎政治學院國際關係係進修。1987-1990年在我駐比利時使館工作。1999-2001年在我駐澳門公署工作。講授課程:法語語音與句型練習、法語聽說、法語泛讀、法語報刊選讀、法語政論、外事法語、生動法語、法語新無國界。論文:《法譯漢教學中的點滴體會》、《法語報刊語言的特點》、《法語報刊教學的體會》等在《外交學院學報》發表。著作:《法語報刊文選》(合編) 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教材:《法語聽力教程》、《法語政治》、《經濟文選》、《法語泛讀》等。
佛教百科
  【叢林】  叢林通常指禪宗寺院而言,故亦稱禪林,但後世教、律等各宗寺院也有仿照禪林制度而稱叢林的。中國禪宗從曹溪慧能後,四傳至於懷海,百餘年間禪徒衹以道相授受,多岩居穴處,或寄住律宗寺院。到了唐貞元、元和間(785—806),禪宗日盛,宗匠常聚徒多人於一處,修禪辦道。江西奉新百丈山懷海以禪衆聚處,尊卑不分,於說法住持,未合規製,於是折衷大小乘經律,創意別立禪居,此即叢林之始。叢林的意義,舊說是取喻草木之不亂生亂長,表示其中有規矩法度雲(《禪林寶訓音義》)。
    叢林規模開始不大,到唐末五代之間,南方有發展。如洪諲住浙江徑山,道膺住江西雲居山,僧衆多至千數;義存住福州雪峰,鼕夏禪徒更不減一千五百人(《宋高僧傳》捲十二)。入宋,叢林建置益臻完備,禪衆亦以集中居住為常,凡名德住持的叢林,都有千人以上。如宋太祖建隆二年(961),延壽自杭州靈隱移住同地永明寺(今淨慈寺),學侶多至二千(《景德傳燈錄》捲二十六)。
    北方叢林,亦始盛於宋代。仁宗皇祐元年(1049),內侍李允寧施住宅創興禪席,仁宗給與寺額為十方淨因禪院。廬山圓通寺懷璉應命為住持,禪道大弘於汴京。神宗元豐五年(1082),又命京師(今開封)大相國寺,創立慧林、智海二大禪院,後都成為京師有名的禪林。至徽宗崇寧二年(1103),宗賾集《禪苑清規》時,叢林制度已燦然大備。宋室南渡以後,禪宗名僧輩出,所居叢林,皆極一時之盛。如剋勤所住江西雲居山、宗杲所住浙江徑山、正覺所住泗州普照寺及明州天童寺,清了所住真州長蘆崇福寺等,其住衆常至千人以上。史彌遠因而請定江南禪寺為五山十剎(余杭徑山、杭州靈隱、淨慈、寧波天童、育王等寺為禪院五山。杭州中天竺、湖州道場、溫州江心、金華雙林、寧波雪竇、臺州國清、福州雪峰、建康靈𠔌、蘇州萬壽、虎丘等寺為禪院十剎。見《七修類稿》),俾拾級而登,於是叢林制度遂遍行於江南,迄後世不衰。
    叢林制度,最初衹有方丈、法堂、僧堂和寮捨。以住持為一衆之主,非高其位則其道不嚴,故尊為長老,居於方丈。不立佛殿,唯建法堂(後世乃立佛殿)。所集禪衆無論多少,盡入僧堂,依受戒先後臘次安排。行普請法(集體勞動),無論上下,均令參加生産勞動以自給。又置十務(十職),謂之寮捨;每捨任用首領一人,管理多人事務,令各司其局(《景德傳燈錄》捲六《禪門規式》)。
    在這以前寺院的首腦為三綱:即上座、寺主、維那(或稱都維那),都是領導大衆維持綱紀的職僧。上座以年德俱高,都是朝廷任命。如姚秦、元魏,常有命令補上座。唐道宣亦曾被命為西明寺上座,其位居寺主、維那之上。寺主知一寺之事。如後周陟岵寺、隋大興善寺等,皆有寺主。維那意為次第,謂知僧事之次第,或稱為悅衆;但後世常以悅衆為維那之副,其職有數人,以大、二、三、四等別之(《百丈清規證義記》捲六)。
    至於叢林古規的職事,則有首座、殿主、藏主、莊主、典座、維那、監院、侍者等名目。如黃檗希運在池州南泉寺為首座、遵布衲為湖南藥山殿主、雪竇重顯為南嶽福嚴寺藏主、南泉普願於莊上為莊主、溈山靈祐在江西百丈山為典座、剋賓於河北魏府(今大名縣)興化寺為維那、玄則在法眼會下為監院(見元道泰《禪林類聚》第九)、興化存奬為臨濟義玄侍者等。
    後世叢林組織日漸龐大,各寺傢風不同,為住持者多因時製宜、自立職事,名目層出不窮。宋宗賾《禪苑清規》的序文說:“莊嚴佛社,建立法幢,佛事門中,闕一不可。豈立法之貴繁,蓋隨機而設教”。在《禪苑清規》所載叢林職事名目即有二十三種。宗賾還撰了一篇《龜鏡文》(弍鹹《禪林備用清規》捲七稱之為《百丈龜鏡文》),概括地說明設立各種職事的必要。文雲:
    “叢林之設要之本為衆僧,是以開示衆僧故有長老,表儀衆僧故有首座,荷負衆僧故有監院,
佛教百科
  【叢林】大寺院。
英文解釋
  1. :  jungle
  2. n.:  bosk,  bosquet,  chaparral,  hurst,  thicket,  thickset,  underbrush,  underwood,  Buddhist monastery
法文解釋
  1. n.  jungle
近義詞
叢林社區
叢林
叢林
叢林
相關詞
動物猴子馬達加斯加野生森林原則弱肉強食管理理論
孔茨管理學說
包含詞
叢林地叢林狼叢林戰叢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