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 不约而同
目录
不约而同 Happen to coincide
拼音: bù yuē ér tóng

用法: 紧缩式;作状语;指行动、动作相同

解释: 约:相约。事先没有约定而相互一致。

资料来源: 西汉·司马迁《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无尺寸之势,起闾巷,杖棘矜,应时而皆动,不谋而俱起,不约而同会。”

例子: 中军元帅栾书,~,亦至朝门,正遇胥童引兵到来。(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五十九回)

bù yuē ér tóng bù yuē ér tóng
  不约,言事前未尝约好。不约而同,指事先没有商量而彼此行动相同
No. 3
  她一讲完,大家不约而同都鼓起掌来
No. 4
  《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无尺寸之势,起閭巷,杖棘矜,应时而皆动,不谋而俱起,不约而同会。”后以“不约而同”谓没有经过商量或约定而彼此的看法或行动完全一致。 宋 朱熹 《答汪长孺书》:“其徒有今日悟道而明日醉酒駡人者,尝举 贾生 论 胡亥 语戏之,今乃復见此,盖不约而同也。”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吾知举世之人,不约而同皆以‘续貂蛇足’四字为新作之定评矣。” 茅盾 《子夜》二:“这一声不约而同的叫唤,象禁咒似的立刻奏效。”
No. 5
  不约而同 ( bù yuē ér tóng )
  解 释 :不: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约:约定;同:相同。没有事先商量而彼此见解或行动一致。
  英文:without prior consultation,(two persons)do or think the same;happen to coincide.
  出 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无尺寸之势,起闾巷,杖棘矜,应时而皆动,不谋而俱起,不约而同会。
  用 法 紧缩式;作状语;指行动、动作相同.
  示 例 茅盾《子夜》二:“这一声~的叫唤,像禁咒似的立刻奏效. 中军元帅栾书,~,亦至朝门,正遇胥童引兵到来。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五十九回.
  近义词 不谋而合、殊途同归、异口同声
  反义词 众说纷纭、言人人殊、见仁见智
成语词典
  成语名称 不约而同 汉语拼音 bù yuē ér tóng 成语释义 约:相约。事先没有约定而相互一致。 成语出处 《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应对而皆动,不谋而俱起,不约而同会。” 使用例句 中军元帅栾书,不约而同,亦至朝门,正遇胥童引兵到来。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五十九回
英文解释
  1. n.:  take the same action or view without prior consultation
  2. v.:  Happen to coincide
法文解释
  1. v.  faire la même chose sans se donner le mot, tomber d'accord sans s'être donné le mot, se trouver du même avis sans qu'il y ait eu entente préalable
近义词
不谋而合, 殊途同归, 异口同声, 不谋而同, 口碑载道, 如出一口, 众口一词, 千篇一律, 同工异曲, 异曲同工, 异途同归, 殊涂同归, 众口一辞, 众口如一, 众口同声
反义词
各抒己见, 各执己见, 各执一词, 大相径庭, 交头接耳, 云龙井蛙, 云泥之别, 争多论少, 争长论短,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众说纷纭, 众说纷揉, 切切私语, 窃窃私议, 窃窃私语, 街谈巷议, 见智见仁, 言人人殊, 议论纷纷, 截然不同, 斤斤计较
包含词
不约而同得选择了退出对方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