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歌麯 > 不列顛尼剋號
目錄
簡介
  不列顛尼剋號 (R.M.S. BRITANNIC)
  1915年--1916年 長275.8米 寬28.7米 載客3069人
  隸屬於英國白星航運公司。 此船是奧林匹剋級郵船中最大的一艘,同時也是白星航運公司自産的最大郵輪。
奧林匹剋級郵輪——巨輪傢族
  1901年白星公司被美國財閥朱利厄斯•皮爾龐特•摩根的IMM國際海運公司收購之後,他的目標是卡納德公司。而財政狀況窘迫的卡納德公司則被迫嚮英國政府尋求幫助。1907年,兩艘空前規模的快船——首次使用大型蒸汽輪機的盧西塔尼亞號和毛裏塔尼亞號加入了卡納德公司龐大的郵船隊。現在白星公司在競賽中被甩到了後面。有IMM做後盾,白星公司决定迎頭趕上。
  1908年的一天晚上,哈蘭•沃爾夫船廠老闆皮爾裏勳爵和白星公司主席布魯斯•伊斯梅,在皮爾裏勳爵位於倫敦貝爾格萊維亞區的大宅中共進晚餐。貝爾法斯特的哈蘭•沃爾夫船廠(Harland & Wolff,HW)從1871年起就是白星公司的忠誠合作夥伴。他們談到了卡納德公司的兩艘新船。伊斯梅提出在HW船廠建造兩艘空前規模的巨輪,每艘有三座煙囪,噸位要超出卡納德公司兩艘新船15000噸左右。隨着兩人在皮爾裏的書房裏,兩艘船變成了三艘,三個煙囪變成了四個煙囪。這三艘史無前例的巨船,將成為無可爭議的大西洋航綫霸主,不光是在噸位上,而且在速度和豪華程度上。新船將擁有高度跨三層甲板的頭等餐廳,甚至三等艙的裝潢也將遠比其它的郵船要舒適高級。新船要達到26至27節的高速。白星公司準備在新船上安裝三副蠃旋槳。為了試驗這種新配置的可靠性,白星公司於1909年從“自治領海運公司”購買了兩艘15000噸級的客船--雙蠃旋槳的梅甘尼剋號和三蠃旋槳的勞倫鐵剋號,作對比試驗。三個蠃旋槳被證明可以給郵船帶來速度上的優勢。
  奧林匹剋級郵船中的第一艘在1908年12月16日在哈蘭·沃爾夫船廠開工。與其他公司新船下水前名字保密的做法不同,白星公司很快公佈了三艘船的名字——奧林匹剋號(RMS Olympic)、泰坦尼剋號(RMS Titanic)和巨人號(RMS Gigantic,泰坦尼剋號海難後改名不列顛尼剋號,RMS Britannic)。由於船體尺寸太大——長達880英尺,哈倫·沃爾夫船廠的造船臺顯然不能同時開工三條船。他們决定先建造1號(泰坦尼剋號)和2號船(奧林匹剋號)等1號船下水之後再開工建造3號船(巨人號,即不列顛尼剋號 )。
建造概況——巨輪誕生
  奧林匹剋號和泰坦尼剋號下水之後,全歐洲的海運界都被它們空前規模震驚了。卡納德公司不甘落後,在泰坦尼剋號鋪放竜骨之後不久,就在剋萊德班剋的約翰•布朗船廠訂購了噸位45000噸級的阿奎坦尼亞號。德國的漢堡-美洲公司則更是針對白星公司的三艘46000噸郵船,訂購了三艘52000噸級的皇帝號、祖國號和俾斯麥號。泰坦尼剋號“世界最大郵船”的桂冠看來是保不住了。看到英德兩國的公司在郵船上的競賽,人們不禁聯想到兩國海軍部在無畏艦方面的造艦競賽。白星公司並不緊張。他們還有第三艘船。1911年11月23日,白星公司和哈蘭•沃爾夫船廠簽訂了建造第三艘奧林匹剋級郵船的合同。新船將比奧林匹剋號和泰坦尼剋號長20英尺,大2000噸左右,而且更豪華。總噸位達到48000噸,排水量達70000噸!由於奧林匹剋號的船臺被另外的公司提前預定,白星公司又想通過兩艘先下水的船來找出設計上的可改進之處,所以巨人號(Gigantic)的開工日期比較晚。
  1912年4月15日凌晨,泰坦尼剋號發生了震驚世界的悲劇性海難。“永不沉沒”的巨輪在撞上冰山之後僅僅兩個半小時就沉沒了。在那時,國際通用的海事安全規則是,客船上的救生艇搭載人數是船上總人數的三分之一。泰坦尼剋號沉沒後,製訂了新的海上安全法規。對救生艇的要求很簡單:必須能容納下船上的所有人員。各大海運公司都迅速按照新要求來進行改造工作。白星公司尤其是人們註意的焦點。奧林匹剋號被召回貝爾法斯特,防水隔艙壁升高到了船體的最上一層甲板。以前為了頭等艙乘客們散步的良好視野,奧林匹剋和泰坦尼剋的救生艇甲板都是前後隔離的,衹搭載16艘救生艇。改裝之後救生艇甲板兩側裝滿64艘救生艇。德國52000噸的皇帝號郵船在泰坦尼剋海難之後裝上了80艘救生艇!泰坦尼剋號海難後,第三艘船建造工作曾經一度被終止。白星公司把名字換成了不列顛尼剋號,Gigantic和Titanic在英語中都有“巨人的、巨大的、非凡的”的意思,白星公司不想讓新船的名字使人聯想到那悲慘的一幕。
  不列顛尼剋號之所以同奧林匹剋號比外觀變化較大,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於要適應新的海上安全法規。發電機艙加上了水密墻,使它擁有了十七個水密隔艙。隔墻被加高到了救生艇甲板。即使有六個水密艙灌滿水,不列顛尼剋號仍能漂浮在海面上。似乎更有資格被稱為是“永不沉沒”的船。全船有48艘救生艇,安裝在救生艇甲板和艉樓甲板上。其中的兩艘有自己的引擎和通訊設備。在電報室和駕駛臺之間還安裝了一根高壓空氣傳送管道,電報員和駕駛艙之間可通過它來進行聯繫,電報員不用離開崗位。這樣改來改去使建造工作進行得很慢。
  1914年2月26日,不列顛尼剋號的船體下水。根據白星公司的傳統,新船在完成舾裝之前不被認為是一艘真正的郵船,所以沒有舉行隆重的下水和命名典禮。儘管如此,白星公司的首要人物還是都出席了下水儀式,前公司主席布魯斯•伊斯梅除外(他飽受社會的道德譴責,早已辭職隱居了)接下來的六個月,不列顛尼剋號開始進行舾裝和內部裝潢。由於哈蘭•沃爾夫船廠財政狀況不好,進度被再次放慢。48000噸的不列顛尼剋號在瑪麗王後號1935年下水之前,是英國建造的最大的郵船。
戰時服役——皇傢海軍G618號醫院船
  1914年8月,發生了一件改變不列顛尼剋號命運的大事。英國、法國、俄國嚮德奧宣戰,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英國的各大船廠內紛紛堆滿了海軍的訂單。軍艦的建造和修理享有最高的優先級。航運公司的郵船也紛紛被徵用,改裝成輔助巡洋艦、醫院船或者運兵船。哈蘭•沃爾夫船廠根據政府的指示,全力完成不列顛尼剋的建造工作,奧林匹剋號則奉命回到貝爾法斯特,與不列顛尼剋號一同等待下一步的指令。英國不想輕易動用這兩艘寶貴的大郵船。
  到1915年,歐戰進入膠着狀態,雙方對戰爭的規模都失去了控製。對“1914年聖誕節結束戰爭”滿懷信心的德國人陷入了東西兩綫的持久戰。英國的軍事壓力也不小,尤其是在巴爾幹和法國。需要把更多的增援兵力送到這些地區。1915年11月13日,白星公司接到海軍部通知,已經接近完工的不列顛尼剋號將被徵用作為醫院船使用。改裝工作迅速展開。B甲板上的特等艙套間被改為重傷員病房,因為這裏離救生艇最近。頭等艙沙竜被改為手術室,D甲板的入口大廳改為中央大病房。軍醫、醫生和護士居住在頭等艙裏。經過改造,不列顛尼剋號可以容納3309名傷兵,僅次於阿奎坦尼亞號的4182人。作為醫院船,不列顛尼剋號上安裝了58艘救生艇。白黑兩色的船身也被塗成了醫院船的標準色--白色船身,中間一條緑色橫帶,還有很大的紅十字標記。根據日內瓦公約,任何交戰國都不得擊沉這樣的船衹。
  1915年12月23日,皇傢海軍G618號醫院船--H.M.H.S. BRITANNIC在查爾斯•巴特勒船長指揮下開始了到希臘利姆諾斯島的首航。抵達目的地後來自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的傷兵和病號被運送上船後,不列顛尼亞號於1916年1月9日返回南安普敦,隨後又進行了兩次航行。到1916年春天,地中海戰區的情況不那麽緊張了。卡納德公司的毛裏塔尼亞號和阿奎坦尼亞號兩艘醫院船繼續往來於希臘和英國之間。不列顛尼剋號則在南安普敦港待命。由於不列顛尼剋號的維護保養費用高得嚇人,英國國防部在5月18日將不列顛尼剋號歸還給白星公司,讓它從事戰時的橫渡大西洋商業運輸任務。在貝爾法斯特,它於7月開始恢復客艙的裝飾。但是到了8月,協約國和同盟國在地中海地區的戰鬥又變得很激烈,不列顛尼剋號再次奉召,成為醫院船——皇傢海軍G618號醫院船.
最後結局——H.M.H.S. BRITANNIC沉沒
  1916年9月4日,巴特勒船長再次被海軍部召喚到船上。隨着傷兵的增多,不列顛尼剋號在9月24日,以及10月20日、11月6日完成了三次運送傷兵回國的任務。11月21日,再次返回地中海,前往利姆諾斯島。上午8點,它抵達希臘的基亞島水域。德國的U73號潛艇正在附近遊弋,尋找目標。在8點12分,右舷突然傳來一聲巨大的爆炸聲。船身抖動了一下。餐廳裏,醫生和護士們奉命在接到船長的棄船命令之前留在原地。情況似乎可以被控製住。U73號的魚雷在第一道水密墻附近爆炸,一號和二號水密艙開始進水。而且海水還沿着消防信道進入了四號水密艙。情況似乎還可以輓救。但是不幸的是,魚雷爆炸後,破壞了油壓控製係統,船上5號和6號水密艙之間的密封門無法關閉。船首開始嚮下沉。雪上加霜的是,為了通風,許多離海面比較近的舷窗都沒有關閉。海水在這裏找到了入口。意識到這些情況後,巴特勒船長下令迅速靠岸,在附近的基亞島衝灘擱淺。附近的英國軍艦也趕來救援。水進得似乎比船跑的速度要快。在不列顛尼剋號仍以20節速度行駛的同時,人們開始放下救生艇。船後部的情況比較混亂,一些人擅自放下了救生艇,結果其中的兩艘被蠃旋槳吸了進去,經過一陣攪拌,70餘人和兩艘救生艇被攪拌成木質肉泥。蠃旋槳也損壞了,慢慢地停了下來。意識到沉沒不可避免,巴特勒船長下令棄船。仍在機艙內忙碌的鍋爐工聽到汽笛的尖嘯,紛紛扔下手頭的工作,沿着唯一可用的四號煙囪的檢修管道匆忙逃生。9點7分,不列顛尼亞號右傾沉沒——被魚雷擊中還不到一小時。沉沒之前,船上曾經發生了一次猛烈的爆炸,導致海水更加洶涌地灌進船艙。爆炸的原因,有人推測是U73號發射了又一枚魚雷,有人說是碰上了水雷,還有人說是船上秘密運送的軍火發生爆炸。不管原因怎樣,這艘命運與泰坦尼剋號相似的郵船在不到一個小時之內就迅速沉沒了,再次證明,人類無法造出“永遠不沉”的船,無論是泰坦尼剋號、不列顛尼剋號郵船,還是西班牙的無敵大帆船、或者日本的大和號戰列艦。現在不列顛尼剋號的殘骸還優雅地躺在希臘近海不到130米深的水中,等待人們發現它的更多秘密。
電影 不列顛尼剋號 2000
  外文名稱 Britannic
  導演:布賴恩·特倫查德·史密斯 Brian Trenchard-Smith
  編劇:
  Brett Thompson ....(written by) &
  Kim Owen Smith ....(written by) (as Kim Smith) and
  Dennis A. Pratt ....(written by) (as Dennis Pratt) &
  布賴恩·特倫查德·史密斯 Brian Trenchard-Smith ....(written by)
  主演:
  Edward Atterton ....Reynolds
  Amanda Ryan ....Vera Campbell
  傑奎琳·比塞特 Jacqueline Bisset ....Lady Lewis
  製作人 Produced by:
  Paul Colichman ....producer
  David Forrest ....executive producer
  Mark R. Harris ....producer
  Judith Hunt ....producer
  Stephen P. Jarchow ....executive producer
  Beau Rogers ....executive producer
  Jeffrey Schenck ....co-producer
  Meinir Stoutt ....line producer (uncredited)
  影片類型: 愛情 / 動作 / 劇情 / 懸疑 / 戰爭
  片長:Argentina:93 min / Germany:91 min / Japan:94 min
  國傢/地區: 英國 / 美國
  上映
  美國 USA 2000年1月9日 德國 Germany 2000年6月4日 日本 Japan 2000年7月7日......(video premiere) 英國 UK 2000年12月23日 冰島 Iceland 2001年2月26日......(video premiere) 以色列 Israel 2001年7月15日 芬蘭 Finland 2005年4月9日 匈牙利 Hungary 2005年12月2日......(re-release)對白語言: 英語
  色彩: 彩色
  混音: 立體聲
  級別:Argentina:13 / UK:15 / Iceland:12
  製作公司:Britannic Productions Ltd.
  發行公司:
  E Stars Films [美國] (2001) (China) (TV)
  Fox Family Channel [美國] (2001) (China) (TV)
  Regent Entertainment [美國] (2001) (China) (TV)
  特技製作公司:Corbitt Design Inc. [美國]
  其他公司:
  ARRI Lighting Rental Limited [英國] lighting equipment
  Flashpoint Limited (I) [英國] financing
  Magmasters Sound Studios [英國] post-production services
  Ray Knight Casting [英國] extras casting
  劇情
  第一次大戰爆發後,英國政府徵召布列塔尼號,負責將傷兵從希臘運回英國。不過,布列塔尼號同時也擔負著一項秘密任務,暗中為英軍運送武器。這個計劃被德國情報單位獲悉,派遣了間諜前來破壞。而英國情報單位也獲知德國方面的行動,派出一位女情報員薇拉,假扮成英國駐希臘大使夫人的女傢教,登上布列塔尼號,反製敵方間諜。薇拉是四年前鐵達尼號沉沒時,少數的生還者之一。一登上船,薇拉便想起關於鐵達尼號的回憶,竟然暈了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