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用语 : 敦煌文献 > 不分
目录
不服气;不平 Unconvinced; uneven
  不服气;不平。《南齐书·王僧虔传》:“ 庾征西 翼 书,少时与 右军 齐名, 右军 后进, 庾 犹不分。” 宋 梅尧臣 《龙柏》诗:“苦练不分颜色近,紫荆未甘开谢迟。” 古直 《杂感寄楚伧一厂》诗:“蓴鱸不分因秋起,块垒生憎借酒浇。”
不料 Unexpectedly
  不料。 唐 陈陶 《水调词》之二:“容华不分随年去,独有妆楼明镜知。” 明 汤显祖 《牡丹亭·移镇》:“天下事,鬢边愁,付东流。不分吾家小 杜 ,清时醉梦 扬州 。” 清 朱彝尊 《咏古》诗之一:“ 汉皇 将将屈群雄,心许 淮阴 国士风。不分后来输 绛 , 灌 ,名高一十八元功。”
No. 3
  不分散。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结构》:“作传奇者,能以头绪忌繁四字,刻刻关心,则思路不分,文情专一。”
No. 4
  不分别,不分辨。 和谷岩 《茶花艳》八:“不要一出事就不分青红皂白的狠抓,那样难免会出问题的。”
No. 5
  从字面上,可以解释为「不被分类」或「难以被分类」,这是近年来在女同性恋文化中出现的新名词。
  早些年时外界通常比较主观地套用男女性爱的模式,依照性爱时的插入方与被插入方将女同性恋分为T、P两类。其中T为插入方,P为被插入方。
  然而随着学者,大众以及同性恋群体本身对于这一亚文化表征及本质的深入了解,进一步发现在现实的同性恋生活中(不论男女),大部分的人性爱时插入与被插入两角色之间经常互换。
  于是,女同中便产生了H一说,也就是在性爱中保持中立的,即T、P两种角色都能够扮演。十分类似男同中介于1于0之间的0.5。
  在女同圈内,一般60,70后的会比较保守或者死板地套用传统男女模式来坚持自己是T或者是P;而80后的大部分虽然会说自己是T或P,但实际上都是T、P皆可,也就是H;至于90后的大部分当被问及时,一般都很自然地说自己是H。
  换言之,在很多人眼里,H也成为了同性恋的权益维护所获得成果之一,因为借此可以让世人相对来说更加客观地而非主观地妄断同性爱及同性恋行为。
  相比之下,0.5(男)的出现比H(女)更具有现实意义。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改变长期以来社会对男性同性恋就是娘娘腔的一种偏见。二,有助于纠正日益壮大的腐女群体往往将小说与现实不加区分地联系在一起(小说里一般插入方于被插入方比较分明,且形成类似模式化小说化的描写特色)并广为宣传,所造成其余大众对此类群体的反感情绪。
  书名:
  2003年作者“天蓝若空”在天涯社区连载的女同小说《不分》一度引起很大的反响。此书于2006年在台湾正式出版。
包含词
不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