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360923 | | 上高縣位於江西省西北部,錦河中遊。全縣國土面積1350平方公裏,轄6鄉6鎮3場1街道,168個村委會,18個居民委員會,總人口34.6萬,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裏256人。縣城建城區面積達14.4平方公裏,人口14.8萬。縣城規劃區面積26.62平方公裏,城市化率達43.6%,人均緑地面積19.7平方米。
上高歷史悠久,是源遠流長的千年古邑。東漢靈帝中平年間(公元184年),汝南(今河南)上蔡百姓遷到上高,始建上蔡縣,為上高縣之始,距今有1822年的歷史。晉太康元年(公元280年),改名為望蔡縣。唐中和年間(公元581年)初置上高鎮,南唐升元初(公元937年),廢上高鎮改置上高場,南唐保大十年(公元952年)升場為縣,始名上高縣,沿用至今。從1968年2月起,隸屬於宜春地區,即現宜春市。
上高交通便利,是自古以來的商旅要棧。上高扼湘贛通衢要衝,縣城東距省會南昌市112公裏,西離宜春市98公裏,南距新餘市60公裏,北離廬山260公裏,到上海、杭州、福州、廈門、武漢、長沙、廣州等地皆可朝發夕至。320國道橫貫縣境59公裏,滬瑞高速公路擦肩而過,武吉高速穿境而過,並設有出入口、管理處、服務區,浙贛鐵路接軌境內,有錦河直達贛江,水陸交通十分便利。全縣100%的鄉鎮、70%以上的村通了水泥路或油路,構建了縣內半小時經濟圈。
上高資源豐富,是物華天寶的美麗傢園。上高氣候溫暖濕潤,雨量充沛,日照充足,無霜期長。有豐富的礦産資源,鈷的儲量占江西省的70%,石灰石儲量居江西省首位,硅灰石儲量占全國的1/4。上高素有“贛中糧倉”之稱,是全國商品糧基地縣、全國瘦肉型生豬基地縣、全國優質苎麻基地縣、全國“三辣”之鄉。主要農副産品有稻穀、生豬、苎麻、“三辣”(辣椒、大蒜、生薑)等。
上高古跡 上高歷史厚重,是古跡衆多的名勝之地。目前,縣博物館館藏文物1264件。其中,獅子堖遺址文物,證明4000多年前上高就有人類居住;唐代瓷器遺址文物,說明當時上高陶瓷生産具備先進水平;蒙山銀礦遺址文物,對研究我國古代礦冶業的發展具有很大價值。九峰崇福寺,曾是唐代的佛教聖地之一。葫蘆石因劉伯溫在此求教於曾義生,輔佐朱元璋得天下,而成為明朝的一方“聖地”。敖峰疊翠、末嶺晴雲、鏡山夜月、山湖夕照、蒙頂積雪、斜口秋風、錦水歸航、鸕河罷鈎,被譽為“上高八景”。九峰林園,歷來為避暑遊覽之佳境。錦河南岸的大觀塔,建於清乾隆52年。唐代鐘傳據九峰之險,鎮撫江南而封南平王。宋代嶽飛激戰楊麽,太平軍轉戰上高。1926年,北伐軍在斜口與北洋軍激戰。1927年,朱用光首建中共上高支部。1930年,毛澤東、朱德率軍途經上高。1941年,“上高會戰”,殲滅日軍2.4萬餘人,被譽為“抗戰以來最精彩的一戰”。
上高文化燦爛,是社會進步的文明之邦。上高自古人才輩出。自唐至清,中進士者48人,中舉人者125人。唐有詩人任濤為“鹹通十哲”之一,明朝王綱先後擔任監察御史、右布政使等職,清鄭秉欽點榜眼,晚清外事活動傢黃懋材享譽海外。改革開放以來,上高文化得到長足發展,農民攝影享譽全國,並漂洋過海,出國展出。農民版畫、藏書票、嗩吶、剪紙等群衆文化異彩紛呈,被評為全國文化先進縣,被譽為“農民攝影之鄉”。 上高高考二本上綫人數萬分人口比從2002年起先後四年為全市第一,是全國“雙基”教育、特殊教育先進縣,是全國廣播電視先進縣,全國首批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先進縣。
上高發展提速,是崛起中的贛西明珠。堅持圍繞崛起目標,按照“翻番建市”的要求,以大開放為主戰略,以工業化為核心,認真實施“三化”聯動戰略,樹立和落實科學的發展觀,全面加快了小康上高建設進程。2006年,全縣實現生産總值36.68億元,比上年增長15.2%,人均10593元;三次産業比重為24.8:45:29.4;實現工業增加值14.8億元,增長24.6%;全縣工業用電量2.4億度;完成財政收入2.92億元,增長20.0%;地方財政收入達1.76億元,增長17.6%。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性收入8438元,增加73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106元,增加276元。全縣呈現出經濟提速、社會進步、城鄉變樣、人氣興旺的喜人局面。 | | 城區規劃圖
近年來,按照"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效能管理"的思路,堅持把城市化作為縣域經濟的一大戰略來抓,采取政府啓動、招商引資、土地置換、民間融資等辦法,多渠道籌集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資金,加快了城市建設步代,取得了顯著效果。
縣城市規模迅速擴大,縣城建城區面積達14.4平方公裏,人口14.8萬。縣城規劃區面積26.62平方公裏,城市化率達43.6%,人均緑地面積19.7平方米,
城區有十六條主次幹道,道路總長63公裏;開通公交綫路,投入運營公交數為30輛,運營綫路網長度為38公裏,水廠綜合生産能力為6.2萬立方米/日,供水主幹管總長度71公裏,供水覆蓋面積9平方公裏,自來水普及率100%;有水衝式公厠17座,垃圾中轉站10座;市區主要街道清掃率100%,垃圾清運率100%;建成鏡山公園、街心花園、沿江休閑公園、街頭緑地等,現狀建成區內共有城市緑地面積為335.0ha,人均緑地公共面積6.52m2/人,緑地率為28.8%。城區緑化覆蓋面積達到了499.8ha,緑化覆蓋率32.9%。。市容市貌和環境衛生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市民的整體素質明顯提高,城市功能逐步完善,城市環境顯著改觀。為招商引資提供了,良好的硬件環境。投資建成了占地130畝的鏡山廣場,美化亮化了東西北三個入城口、敖山大道、鏡山大道、"一江兩岸"等工程,為縣城居民提供了休閑娛樂場所,市民居住環境顯著改觀。
城市道路網絡基本形成。先後修建了鏡山大道、上高大道、學園路、青年路、蘭傢路、沿江東路、商城南路、錦豐路、團结路、友誼路等路街,使上高縣城區道路形成“六橫七縱”的格局。 舊城改造和新區開發成效顯著。縣城以中心商城改造為突破口,不斷加快舊城改造和新區開發建設步伐。2007年以來,該縣先後規劃建設了一批高品質的住宅小區,大大改善了人居環境,錦園小區、友誼小區、錦都聖地雅閣、禦山華府、帝景豪庭、學園名仕、高陽翰林院、建築築面積達40多萬平方米。並於2007年完成了和平路、建設路、街心的改造工程,使老城區的面貌煥然一新。並於2006年2月21日成立了上高縣新城區開發辦公室,目前,新城區正在有條不紊地進行道路和基礎設施建設以及拆遷安置工作。
加大了對公共建築建設的投入,完成了人勞局、檢察院、審計局、交警大隊辦公樓建設,法院、教育局、林業局、財政局、畜牧水産局辦公樓正在建設中。
一、城市規劃編製
2005年,局委托湖北省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進行了《上高縣城市總體規劃》(2006-2020)修編,並於2007年11月14日經宜春市人民政府審批通過,2005年,局委托江西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進行了新城區(面積約3KM2)控製性詳細規劃編製。2006年,該局委托江西省城鄉規劃設計院進行河南片區(面積約8KM2)控製性詳細規劃,目前已基本完成。今年以來,該縣陸續進行了一係列大型項目的規劃編製。2008年4月進行了“一江兩岸”防洪和景觀規劃的招標,於5月17確定了中標方案,8月22日經規劃委員會評審通過。2008年8月完成了勝利東路A-01、A-02、A-03地塊修建性詳細規劃設計招標,目前方案正在修改完善當中。此外,我局協助縣污水處理領導小組進行污水處理廠的規劃,目前已聘請中國市政工程中南設計研究院完成污水幹管、污水提升泵站、污水處理廠的初步設計,待進一步認證,修改完善,計劃8月1日正式開工;2008年7月11日完成了青陽大橋的招標。
二、城市發展方向
目前新城區控製性詳細規劃已編製完成,並通過了審批。依托三二0國道,結合山水自然環境,將城區東擴,建設一個面積約3KM2的新城區,新城區分為三大功能區:行政辦公區、商業區、居住區。目前,上高縣全力以赴投入新城區建設。新城區排水及管綫係統工程專項規劃於2008年7月17日委托廣東省佛山市勘查規劃設計院編製。根據《上高縣城市總體規劃》(2006-2020),城市開發建設的總體取嚮是:東西並進,引導有機生長;南調北控,保護生態地區
三、上高工業園
上高工業園上高縣堅持把園區建設作為對接“長珠閩”、大力發展開放型經濟、加速工業化的主戰場來抓 , 按照實施大規劃、建設大園區、引進大項目、發展大工業的理念 , 規劃建設了縣工業園 . 園區距省會南昌110公裏 , 西臨宜春90公裏,320國道穿園而過 , 區位優勢明顯,交通便捷 . 按照産業、區位分為一園三區 , 即鏡山園區、油籽洞鞋革産業功能區和塔下建材産業功能區 . 鏡山園區地處縣城東郊,距城區1公裏,園區四周青山環抱,緑樹掩映 . 油籽洞鞋革産業功能區於2005年3月動工興建 , 地處縣城西郊 , 距城區8公裏 , 320國道和武吉高速公路交匯於此 . 塔下建材園區地處縣城南郊,上新公路橫貫境內 .
上高工業園區自2001年9月正式動工建設 , 根據“工業園區化、園區城市化”的要求 , 按照 “規劃立園、項目興園、科技強園、生態美園”的思路 , 堅持“發展、服務、協調、探索”四項基本職能 , 突破“資金、用工、土地、物流”四大瓶頸 , 主攻大項目 , 産業聚集項目 , 不斷做大做強 , 吸引了縣內外企業嚮園區集中 . 截止2006年8月底 , 纍计興建標準廠房58.4萬平方米 , 硬化道路32公裏 , 鋪設排水管道39公裏 , 緑化面積32萬平方米 , 完成土石方1372萬方 . 纍计入園開工建設項目145個 , 到位資金63億元;其中竣工投産項目93個 , 在建項目52個 , 纍计安置就業26512人 . 現已初步形成了食品、醫藥化工、紡織服裝、建材、機械電子、鞋革六大産業 , 其中:以旺旺集團為竜頭的食品入園企業現有12傢;以新光集團和金利隆橡膠履帶有限公司為竜頭的機電入園企業現有35傢;以華廈建材集團和鴻基管樁為竜頭的建材入園企業現有20傢;以寶成國際集團上高裕盛工業公司和匹剋集團為依托 , 正全力建設中部地區最大的鞋革城 . 先後三次榮獲江西省人民政府授予的江西工業崛起園區發展專項奬 , 被評為全省十佳工業園區、省級民營科技園 , 是全省30個重點園區之一 , 被省人民政府評為2005年度先進工業園區 . 2006年1-8月 , 園區企業實現銷售收入19.6億元 , 工業增加值4.9億元 , 實現稅收8296萬元 .
2006年初 , 上高縣委、上高縣政府作出了“聚焦工業園 , 决戰‘雙百億’”的决定 . 堅持全黨抓經濟、全民興個私、全力引外資、全心搞服務 , 確保園區“十一五”期間纍计引進資金100億元 , 園區工業銷售收入2010年達100億元 . 力爭在“十一五”期間 , 形成一條走廊、三大板塊、六大産業的格局 , 即上高鏡山至上高泗溪工業走廊;鏡山區、五裏嶺鞋革城、上高塔下建材區板塊;鞋革、紡織服裝、食品、機電、醫藥化工、建材産業;將園區建成全國知名的鞋革、食品産業基地 , 建成全省重要的紡織服裝、機電生産基地
上高堅持以大開放為主戰略,以招商引資為總抓手,以工業化為核心,以工業園建設為主戰場,全力打造發展平臺,加速與“長珠閩”的對接互動。目前已基本形成了鞋革、食品、紡織服裝、生物醫藥、機電、建材六大支柱産業。
一、鞋革
現在寶成國際集團上高裕盛工業有限公司、匹剋(江西)實業有限公司等鞋革生産或相關配套企業21傢。
二、食品
現有旺旺集團上高瑞麥食品有限公司、上高旺旺食品有限公司、上高大旺食品有限公司、江西富竜食品有限公司、江西七寶山集團有限公司等骨幹企業18傢。
三、紡織服裝
現有江西順譽服裝有限公司、上高福鑫紡織有限公司、上高昌隆紡織有限公司、上高江城棉麻紡織有限公司等骨幹企業19傢。
四、生物醫藥
現有江西博士達藥業有限公司、上高倍肯藥業有限公司、上高僑明醫療器械有限公司等骨幹企業15傢。
五、機電
現有江西新光機動車有限公司、上高金利隆橡膠履帶有限公司、江西好樂美實業有限公司等骨幹企業41傢。
六、建材
現有江西華廈建材有限公司、江西鴻基管樁有限公司、上高金牛陶瓷有限公司等骨幹企業26傢。
七、IT
現有上高五環科技有限公司,上高五環電腦學校,上高信息網,336400.cn等7傢。 | | 上高縣地處114°28′——115°10′E,28°02′—28°25′N之間,東西最大長度68KM,南北最大寬度45KM,全縣總面積1350.25KM2。
年平均氣溫為17.6℃,鼕季最冷月1月平均氣溫為5.5℃,夏季最熱月7月平均氣溫為29.1℃;極端最高氣溫為40.8℃,極端最低氣溫為-10.0℃;3月下旬進入春季,5月下旬後期進入夏季,9月下旬進入秋季,11月下旬進入鼕季。一般11月下旬進入鼕季。一般11月下旬開始出現初霜,2月底終霜,平均無霜期達276天。初雪平均日期在12月下旬,終雪平均日期為2月底,年平均降雪日為7天。
年平均降水量為1718.4mm,4—6月平均降水量為763.6mm,占年降水量的44%;受季風影響,上半年各月降水量呈逐月增多,下半年各月降水量呈逐月減少;6月份降水量最多,平均為277mm;12月降水量最少,平均為49mm。
年平均日照時數為1668.2小時;7月份日照時數最多,平均為243小時;2月份日照時數最少,平均為70小時。
根據氣候特點,縣內主要災害性天氣有春季低溫有雨,洪澇,夏季高溫、伏秋幹旱、大風冰雹、寒露風、鼕季寒潮、凍害、雷電等。這些因素直接影響人們的生産、生活。
上高縣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型,四季分明,春秋季短而鼕夏季長,鼕季冷而夏季熱,春季濕而秋季幹,熱量資源豐富,降水充沛,日照充足,無霜期長,有着優越的氣候條件。 | | 春秋屬吳、越、楚,秦時屬九江郡。西漢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置建城縣,屬豫章郡。東漢中平年間(184—189年)汝南(今河南)上蔡百姓遷到此地,置上蔡縣。西晉太康元年(280年)改為望蔡縣。南北朝梁(502—557年)屬豫章王國。隋開皇九年(589年)望蔡縣並入建城縣,屬洪州。
唐中和年間(881—884年)置上高鎮,以其地在高安上遊故名。宋白曰,以地形高上而名也。南唐升元初(937年)置上高場,保大十年(952年)置上高縣,屬筠州。明洪武二年(1369年)屬瑞州府。1914年屬廬陵道,1926年屬江西省第八行政區。
1949年7月14日,上高解放,屬袁州專區,1952年9月屬南昌專區,1958年12月屬宜春專區,1968年2月屬宜春地區,2001年屬宜春市。
1985年4月18日,設立敖山、上甘山、大廟、墨山鄉(贛府廳字[1985]230號)。1985年4月21日,設置徐傢渡、田心鎮(贛府廳字[1985]236號)。
1997年8月18日,撤銷泗溪鄉、錦江鄉,設立泗溪鎮、錦江鎮;撤銷末山鄉,設立鎮建製,並更名為思泉鋪鎮(贛民字[1997]174號批復)。至此,上高縣轄6個鎮、11個鄉:敖陽鎮、田心鎮、徐傢渡鎮、錦江鎮、思泉鋪鎮、泗溪鎮、鎮渡鄉、蘆洲鄉、翰堂鄉、南港鄉、大廟鄉、蒙山鄉、新界埠鄉、上甘山鄉、塔下鄉、敖山鄉、野市鄉。
1998年12月7日,撤銷南港鄉,設立南港鎮(贛民字[1998]221號批復)。2000年2月25日,撤銷翰堂鄉,設立翰堂鎮(贛民字[2000]38號批復)。 至此,全縣轄8個鎮、9個鄉。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334535人;其中: 敖陽鎮 64380 田心鎮 37736 徐傢渡鎮 27016 錦江鎮 28185 翰堂鎮 20267 南港鎮 13946 泗溪鎮 38530 思泉鋪鎮 8433 蘆洲鄉 15340 塔下鄉 7678 蒙山鄉 15033 野市鄉 8770 新界埠鄉 19866 鎮渡鄉 9974 大廟鄉 4545 上甘山鄉 5728 敖山鄉 9108(人)
2003年8月19日,撤銷敖陽鎮建製,設立敖陽街道辦事處;撤銷敖山鄉,成建製劃歸野市鄉管轄;撤銷大廟鄉,成建製劃歸南港鎮管轄;撤銷思泉鋪鎮,成建製劃歸田心鎮管轄(贛民字[2003]193號批復)。2003年9月4日,撤銷上甘山鄉,成建製劃歸塔下鄉管轄(贛民字[2003]214號批復)。2003年底,全縣總人口33.7萬人。
2004年行政區劃一覽 轄1個街道、6個鎮、6個鄉。
敖陽街道 2004年轄:和平路社區、建設北路社區、鏡山路社區、學園路社區、商城路社區、桂林社區、東門社區、五馬社區、河傢堖村。
田心鎮 轄:田心居委會、田心村、坪溪村、官溪村、河竜村、店前村、坑裏村、鬥門村、新生村、王豐村、新田村、湖境村、南江村、梘頭村、洙村、球湖村、斜溪村、王傢村、江南村、連橋村、塹陂村、坑林村、石水村。
徐傢渡鎮 轄:徐傢渡集鎮居委會、火溪村、雪田村、塘下村、蛇尾村、石源村、萬坑村、山背村、王陂村、東邊村、麻塘村、洲江村、秀美村、路口村、泉港村、寨裏村、坎頭村、白土村、村泉村、九峰林場。
錦江鎮 轄:萬壽宮居委會、觀音閣居委會、錦南村、錦河村、大塘村、凌江村、鐘傢渡村、新華村、六口村、朱橋村、五裏村、團结村、石湖村、斜口村、董豐村。
泗溪鎮 轄:泗溪集鎮居委會、良田村、城頭村、安塘村、中宅村、曾傢村、洋港村、杜傢村、淋溪村、鬍傢村、漕港村、張傢村、遊市村、熊傢村、官橋村、小港村、床裏村、墓田村、塘下村、劉傢村、蘆傢園村、馬崗村、葉山村。
翰堂鎮 轄:翰堂居委會、翰堂村、廣坪村、釗田村、江邊村、中樓村、下山村、隴塘村、有源村、磻村、棠陂村。
南港鎮 轄:南港居委員南港村、梅沙村、小坪村、茶嶺村、前進村、長坑村、員山村、大窩裏村、廟前村、蒙山林場。
蘆洲鄉 轄:江口村、新橋村、中腰村、黃山村、大垣村、田溪村、郭溪村、儒裏村、章江村、陳傢村、田背村。
塔下鄉 轄:太坪社區、田北村、長山村、塘富村、上新村、下林村、毛江村、建新村、天山村、茶十村、槐樹嶺村。
蒙山鄉 轄:抗頭村、月星村、蘆傢田村、鈞石塘村、肖坊村、樓下村、滸江村、富港村、潢裏村、清湖村、小上村、小下村。
鎮渡鄉 轄:鎮南村、鎮北村、社田村、江東村、洋田村、羅溪村、黃田村、井頭村、羅傢村、埠頭村、苑新村、竜傢村。
野市鄉 轄:野市村、水口村、連山村、稍溪村、南村、遊傢村、高崗村、明星村、居井村、廖傢村、店上村、晏傢村、貫埠村、接官村。
新界埠鄉 轄:潢橫江村、洲上村、堆峰村、車溪村、先鋒村、光明村、灣溪村、澤山村、桐山村、富港村、五裏村、端溪村、城陂村、三星村。
墨山墾殖場 轄:思泉鋪居委會;香山分場、界港分場。
上甘山林場 轄:上甘山總場、銅豉嶺分場、金坑分場、高椅窩分場、羅源分場。
敖山華僑農場 轄:石洪橋社區;敖背分場、園藝分場、洋林分場、亭上分場。
2005年12月13日,《關於上高縣調整部分行政區域的批復》(贛民字[2005]150號):同意將敖陽街道辦事處所轄的五馬、何傢堖村委會劃歸錦江鎮管轄。年末全縣總人口345975人。 | |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上高縣土地總面積1350平方公裏。其中:農業用地511023畝,占25.26%;山地3.56萬畝,占1.76%;水面106868.5畝,占5.28%;城鎮、村莊、道路等其它用地339982畝,占16.8%。土壤質地肥沃,主要以紅壤土和水稻土為主。其中:紅壤土占土壤面積的51.1%,水稻土占土壤面積的16.8%。縣域土地結構是一個較為完整的生態體係,土層疏鬆的溝𠔌平原對糧食和經濟作物的生産非常有利,而丘陵崗地平緩,開發潛力較大,適宜於發展旱地作物和經濟林木。
●水資源
上高縣水係發達,地表水和地下水資源均比較豐富。地表徑流歸屬於錦河、坪溪水、汗堂水、南港水、城陂水、水口水和棠浦水六流域,其中錦河是最大河流,境內流程近158公裏,控製流域面積達4076公裏。全縣地表水徑流總量,區劃按瀕率50%為11.3億立米,75%為9.3億立米,95%為5.7億立米,大部分地區形成河川徑流和地下水補給。全縣不僅地表水得天的獨厚,而且地下水亦豐富。按地下水埋藏條件與水文地質特徵,含水岩組中地下水類型,有裂隙岩溶地下水(鬆散岩類孔隙水和碳酸????裂隙溶洞水。分佈於田心、江南、城陂、汗堂、南港、七寶山等地)和第四係衝積層中的潛水。全縣地下水資源儲量,經區劃按頻率50%為3.15億立米,75%為2.6億立米,95%為1.6億立米。經過多年開發,全縣建有蓄水工程1438座,其中中型水庫4座,小(一)型水庫36座,小(二)型水庫208座,山塘水庫1190座,總庫容2018億立米;引水工程109座,其中千畝以上工程11座,千畝以下98座,灌溉面積38326畝;全縣建有電力排灌站133處,4023馬,機械排灌站643處,11591馬力;全縣水能藴藏量10116千瓦,已建小水電站20座,裝機容量3764千瓦。
●氣候資源
上高縣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照充足,無霜期長。境內多年年均太陽輻射總量為每平方米105萬千卡,年均降雨量為1642.7毫米,年均氣溫為17.6℃,年均無霜期為276天。
●林業資源
境內植物種類和植被類型多種多樣。植物種類共有2000餘種,其中木本植物有80科237屬452種;地帶性植被的基本類型有針葉林,常緑闊葉林,針葉與闊葉、常緑與落葉混交林,竹林,灌叢,草叢等。境內林業用地面積1044769畝,占全縣總面積的51.64%;木業蓄積量為143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達42.3%。
●礦産資源
境內已探明的礦産資源有20種,礦區(點)約40處,主要有鈷鉛鋅及石灰石、硅灰石、大理岩、高嶺土、鎂質粘土、磚瓦粘土、鐵、銀等 。其中煤炭113.5萬噸,鈷7368噸、鉛126070噸、鋅187445噸,鐵礦石101.1萬噸,銅22131噸,錫20707噸,硅灰石446萬噸,大理岩407萬立方、熔劑白雲岩33821萬噸,水泥用灰岩19198萬噸,熔劑用灰岩22845萬噸,硫鐵礦58.9萬噸,地下熱水1468立方米/日,其中,熔劑用白雲岩、熔劑用灰岩、水泥用灰岩、硅灰岩等礦産資源質優量大、集中分佈於縣域中南部、區位條件良好,利於規模開採。
上高縣名優特産及傳統農産品資源
大 蒜
該縣主要品種有上高紫皮大蒜,四川二水早等品種。其中上高紫皮大蒜是上高的名特優産品,其鱗莖扁園紫紅色,具有瓣大蒜薄,葉肉肥厚,纖維少,汁液粘滑,味香濃郁,有特殊的辛辣味,可增進食欲,並有抑菌和殺菌作用。全縣種植面積達3萬畝,産蒜籽12000噸,産蒜苔6000噸。
生
上高縣是生薑的著名産地。主栽品種有白絲薑、黃絲薑和山東大肉清退。其中白絲薑和黃絲薑為該縣的傳統産品。其纖維少,辣味稍強,有香甜味,耐貯存的優點,不僅有較高的食用和藥用價值,而且適宜加工。生薑種植面積為1萬畝,總産量15000噸。
辣 椒
該縣辣椒主栽品種有雞爪×吉林,湘研3號、湘研9號及本地黃椒等辣椒果皮及胎座組織中含有辣椒素及維生素A、C等多種營養物質,有促進食欲、幫助消化及醫藥等作用。該縣早辣椒面積0.5萬畝,産量7500噸,露地辣椒2萬畝,總産量30000噸
腳板薯
紅心腳板薯是上高的一個傳統特産,是一種緑色食品。其肉質紫紅,細膩滑爽,塊莖富含粘液質、維生素、澱粉酶等多種營養物質,不僅有很高的食用價值,而且有健補肺、固腎、益精等藥用滋補功能。該品種全縣種植面積達2000畝,産量達3000噸。
西葫蘆
西葫蘆,該縣主栽品種有早青一代,熟性早,結瓜性能好。全縣種植總面積5000畝,産量達20000噸。
鼕 瓜
鼕瓜喜溫耐熱、耐貯藏,有消暑解熱的作用,除作菜用外,還可用於加工;種子和果皮可作藥用。我縣主栽品種有本地粉皮鼕瓜和廣東青皮鼕瓜,播種時期為3月中下旬,7月上旬至9月初上市。全縣種植面積2000畝,總産量為9000噸。
西 瓜
西瓜,我縣主栽品種有新紅寶、特大新紅寶、紅珍寶、新澄等品種。西瓜果實多汁,味甜,含糖量可達12%,還含有多種維生素、礦物質,具有醫藥功能。一般在3月中下旬播種,6月上市。全縣播種面積4.5萬畝;總産112500噸。
黃 瓜
黃瓜幼嫩果實可生食、熟食,????漬和醬製,各有風味。連續結果的能力強,可連續收穫,産量高,可供應時期長。我縣主栽品種有津春四號、津研四號等津研係列。全縣栽培總面積2000畝,産量5000噸。春播在4月底至6月中旬上市,秋播在9月上旬至10月上旬上市。
花 生
花生是上高縣的傳統油料作物之一,品種有粵油551、汕油27等良種。該花生品種出仁率高達70%,花生衣淡紅色,花生仁含油率50%以上,含蛋白質30%左右,花生仁不但可以直接榨油和食用,還可加工製成高級副食品。全縣花生種植面積6.5萬畝,其中春花生總産達11440噸,7月下旬至8月初開始收穫上市。
玉 米
上高縣玉米主要種植品種有掖單13號、白糯二號等。掖單13號品質優良,營養豐富,主作飼料,也可作鮮棒蒸煮食用。白糯二號味香柔軟可口,主食用,是一特色玉米新品種,深受人們喜愛。
我縣一年可種植兩季,種植面積在1萬畝左右,年産鮮棒3500萬個或籽粒400萬公斤,春玉米鮮棒在6月下旬陸續開始收穫上市,秋玉米鮮棒在10月下旬開始陸續收穫上市。
紅 薯
紅薯又叫甘薯,是我縣的主要旱糧作物。種植面積達3萬多畝,年産紅薯6000萬公斤。日前,我縣紅薯品種以徐薯18、皖薯3號為主,其澱粉含量高,烘幹率在30%左右,澱粉率20%左右,蒸煮熟食味優。我縣以夏紅薯為主,春紅薯一般在7月份開始上市,夏紅薯在10月份開始上市。
馬鈴薯
馬鈴薯是營養豐富的糧、菜、飼、工業原料兼用的作物,也是我縣傳統的經濟作物。我縣脫毒馬鈴薯良種種植面積6000畝左右,品種主要為費烏瑞它和中薯4號兩個早熟優質品種。
費烏瑞它又叫荷蘭薯,薯塊大而整齊,商品率高,蒸食品質好,幹物質含量17.7%,澱粉含量12.4-14%,還原糖含量0.03%,粗蛋白含量1.55%,維生素C含量13.6%毫剋/100剋。
中薯4號,蒸食品質優,每100剋鮮薯含幹物質19.1剋,澱粉13.3剋,還原糖0.47剋,粗蛋白質2.04剋,維生素C30.6毫剋/100剋鮮薯。
我縣一年種植秋、鼕兩季,以鼕季為主,秋季在11月上旬開始陸續上市,鼕季在3月下旬開始陸續上市,總産在120萬公斤左右。
涼 薯
涼薯的塊根肥大、皮薄而容易剝除,嫩時味甜、汁多,肉潔白脆嫩,富含糖份和蛋白質。它是蔓生草本植物,屬豆科一年生。一般在4月上中旬(清明至𠔌雨)播種,8月到11月收穫。全縣種植面積達3000畝,總産量為6000噸。
上高芋頭
上高芋頭為地方傳統品種,栽培歷史悠久。芋頭表皮具褐色有茸毛,肉白色,以食子芋為主。球莖供熟食,肉質細軟,澱粉含量高,略有甜味,品質好。芋頭性平味甘辛益脾胃、調中氣、軟堅散結,化痰和胃。播種期在3月下旬至4月中旬,采收上市期在8月中旬至10月底,畝産量1500-2000公斤,上高縣種植面積達4000畝,總産量6000-8000噸。
上高紫皮甘蔗
上高紫皮甘蔗屬果蔗,品種有拔地拉、果蔗一號。果皮為紫皮,果肉鬆脆、渣少、汁多,含糖量高達13%,果蔗生長勢強,橫莖為4-5釐米,長達1.5米以上。每年3月底至4月上旬播種,采收上市期在9月下旬至12月底,畝産量達6噸,上高縣種植面積達1萬畝,可供貨6萬噸。
上高蜜桔
上高蜜桔品質優、色澤豔、汁多無渣、風味濃甜、香氣醇厚、營養豐富,果汁含檸檬酸、多種維生素、糖份、氨基酸和磷、鐵、鈣等元素,桔核理氣散結等功能。
全縣蜜桔面積10萬畝、産量達8000萬斤,上市從9月下旬開始至第二年的4月。
B232優質苎麻
B232苎麻屬於高桿深根型,莖色褐黃,葉形寬橢,全年工藝成熟開數180-190天,屬中熟品種,前期生長快,能避開伏旱與秋旱。原麻顔色緑白,手感柔軟,斑疵很少,銹腳短,單纖維支數年平均2000支以上,每年3月初播種,5月30日前移栽完畢。適時收穫期:頭麻6月上旬,二麻7月下旬,三麻9月下旬,全縣面積在1萬畝以上,總産3萬擔。
蒙山豬
該品種是經過我縣群衆長期精心養育形成的一個具有體軀大、耐粗飼、抗逆性強、遺傳性狀穩定,繁殖力高、母性好、肉質佳、瘦肉率較高的肉脂兼用型地方豬種,歸屬贛西“兩頭鳥”類型,是江西八大豬種之一。體型有大型和中型兩種,大型豬呈園筒形,成年豬體重達150-300公斤,中型豬體型中等,成年豬體重80-140公斤。肥豬屠宰率74.2%,瘦肉率45.06%。母豬奶頭14-16個,平均窩産仔豬11.7頭,窩産活仔數10.76頭。該品種是推廣二元、三元雜交商品豬的瘦肉率分別提高到52.2%和56.5%。縣畜牧良種場是蒙山豬核心群生間基地,現有公豬10頭,母豬100頭,可常年大量嚮社會提供純種及雜一代約蒙、長蒙良種母豬。 | | 上高縣轄1個街道、6個鎮、6個鄉:敖陽街道、田心鎮、徐傢渡鎮、錦江鎮、泗溪鎮、翰堂鎮、南港鎮、蘆洲鄉、塔下鄉、蒙山鄉、鎮渡鄉、野市鄉、新界埠鄉。共有18個居委會、186個村委會。縣人民政府駐敖陽街道。
敖陽街道 面積:23.88k㎡ 人口:80977人 郵編:336400 代碼:360923001
管理商城路、學園路、建設北路、和平路、鏡山路、東門、桂林等7個居委會。辦事處駐敖山。
田心鎮 面積:159.39k㎡ 人口:36207人 郵編:336409 代碼:360923100
轄田心街居委會,田心、坪溪、官溪、河竜、店前、坑裏、鬥門、新生、王豐、新田、連橋、湖境、南江、梘頭、洙村、塹陂、球湖、斜溪、王傢、江南、坑林、石水、張傢邊、竜身背、入口、界港、香山等27個村委會。
徐傢渡鎮 面積:133.63k㎡ 人口:25393人 郵編:336412 代碼:360923101
轄徐傢渡街居委會,火溪、燮田、塘下、蛇尾、石源、萬坑、山背、王陂、東邊、麻塘、洲江、秀美、路口、泉港、寨裏、坎頭、白土、村泉等18個村委會。鎮政府駐羅傢塘。
錦江鎮 面積:81.32k㎡ 人口:28254人 郵編:336400 代碼:360923102
轄觀音閣、萬壽宮等2個居委會,錦河、錦南、大塘、凌江、鐘傢渡、新華、六口、朱橋、五裏、團结、石湖、斜口、董豐、五馬、何傢堖等15個村委會。鎮政府駐灌裏。
泗溪鎮 面積:165.98k㎡ 人口:38221人 郵編:336415 代碼:360923103
轄泗溪街居委會,淋溪、塘下廟、墓田、官橋、小港、床裏、馬崗、熊傢、張傢、遊市、鬍傢、漕港、蘆傢園、杜傢、葉山、洋港、劉傢、安塘、曾傢、良田、城頭、中宅等22個村委會。
翰堂鎮 面積:91.25k㎡ 人口:20737人 郵編:336405 代碼:360923104
轄翰堂街居委會,翰堂、棠陂、下山、磻村、隴塘、有源、中樓、釗田、江邊、廣坪等10個村委會。
南港鎮 面積:117.27k㎡ 人口:17565人 郵編:336406 代碼:360923105
轄南港街居委會,南港、梅沙、小坪、茶堎、前進、長坑、員山、廟前、大窩裏、場坑、鳥坑等11個村委會。
蘆洲鄉 面積:80.76k㎡ 人口:14513人 郵編:336404 代碼:360923200
轄江口、新橋、中腰、黃山、大垣、田溪、田背、郭溪、儒裏、章江、陳傢等11個村委會。鄉政府駐江口。
塔下鄉 面積:55.85k㎡ 人口:13462人 郵編:336401 代碼:360923201
轄大坪居委會,田北、上新、長山、下林、塘富、茅江、建新、茶十、天山、槐樹嶺、蠃源、金坑、新城、銅鼓嶺、高椅窩等15個村委會。鄉政府駐大坪。
蒙山鄉 面積:74.18k㎡ 人口:13468人 郵編:336408 代碼:360923202
轄小下、小上、樓下、滸江、富坑、抗頭、清湖、潢裏、鈞石塘、肖坊、蘆傢田、月星等12個村委會。鄉政府駐山口圩。
鎮渡鄉 面積:55.35k㎡ 人口:10362人 郵編:336411 代碼:360923203
轄鎮南、洋田、羅溪、社田、江東、黃田、鎮北、井頭、竜傢、羅傢、苑新、埠頭等12個村委會。鄉政府駐鎮南。
野市鄉 面積:103.15k㎡ 人口:12882人 郵編:336414 代碼:360923204
轄野市、水口、連山、稍溪、南村、遊傢、高崗、明星、居井、廖傢、店上、晏傢、貫埠、接官、亭上、敖背、大坪、洋林、園藝場等19個村委會。鄉政府駐野雞腦。
新界埠鄉 面積:107.24k㎡ 人口:19715人 郵編:336402 代碼:360923205
轄橫江、洲上、堆峰、車溪、先鋒、光明、灣溪、澤山、桐山、富港、五星、端溪、城陂、三星等14個村委會。鄉政府駐界埠。
墨山墾殖場 面積17.0k㎡,人口8058人,管理思泉鋪居委會。
敖山華僑 面積16.3k㎡,人口3817人,管理石洪橋居委會。
上甘山林場 面積67.7k㎡,人口2344人,管理晏傢居委會。 | | 縣域經濟
2007年,全縣生産總值達36.68億元,人均生産總值突破1000美元。三次産業比例由“九五”期末的42:28.9:29.1調整為24.8:45.8:29.4。財政總收入達2.92億元,社會固定資産投資20.56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22億元。
工業經濟
2006年,全縣實現工業增加值14.8億元,比上年增長25.0%。工業在國民經濟中的主導地位日益顯現,工業經濟占生産總值的比重達40.3%。工業園區發展迅速,2005年,建成面積2.67平方公裏,入園企業達215傢,其中竣工投産企業76傢,上繳稅金9453萬元,纍计安置就業19835人。
民營經濟
全縣國有、集體企業産權制度改革基本到位,農村稅費改革、鄉鎮機構改革、農林墾殖場改革、林業産權制度改革等多項改革穩步推進,增強了經濟的內生活力。堅持以大開放為主戰略,開放型經濟取得重大突破。“十五”期間,全縣共引進客商投資企業952傢,其中投資上億元企業12傢,引進縣外資金77.04億元,實際利用外資6883萬美元,外貿出口總額1000萬美元。2005年,全縣共引進縣外資金26.2億元,比上年增長44.8%,實際利用外資3715萬美元,比上年增長140%。民營經濟迅速壯大,2005年全縣個體工商戶達6007戶,個私企業達774戶,民營經濟上繳稅收1.6億元,占財政總收入的65.6%。
農業經濟
2005年,全縣糧食播面達66.6萬畝,總産達26.3萬噸,分別比“九五”期末增加8萬畝和1萬噸,創歷史新高。加大了農業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力度,農業綜合生産能力進一步提高。調整和優化了農業産業結構,經濟作物占種植業的比重達54.8%,養殖業産值占農業總産值的比重達24.5%。大力推進農業産業化經營,2005年,全縣建立國傢糧食豐産科技工程項目示範基地4個、10萬畝緑色大米基地1個;發展省級竜頭企業1戶,市級竜頭企業6戶。穩步推進農村各項改革,農民得到較大實惠。2005年起免徵農業稅,全縣免徵農業稅1220萬元,年末農民人均純收入達3830元,比“九五”期末增加1167元。生豬出欄66.26萬頭,比“九五”期末年均增長9.8%。
基礎設施
“十五”期間,全縣完成了320國道、上(高)新(餘)、上(高)宜(豐)和上(高)分(宜)三條出縣的省道、縣鄉公路改造,加快了鄉村公路建設,新修水泥(油)路242公裏,全縣鄉鄉鎮鎮通水泥(油)路,78個行政村通水泥(油)路。電網改造基本完成,實現了城鄉同網同價。計算機網、通訊網和有綫電視網快速發展,黨政信息網實現了與省、市的互聯互通。完善了縣城總體規劃,縣城規劃面積達60平方公裏。新建改建了鏡山廣場、上高廣場、鏡山公園等城市休閑場所,拓寬改造並新建了學園路、交通路、建設南路、沿江東路、鏡山大道、蘭傢大道、團结路等路街。深入開展了“創三城”活動,城市衛生、城市面貌煥然一新。改造了縣城三個出城口,美化、亮化和緑化了主要路街,開通了城市公交車,人流量、車流量比較密集的主要交通路口安裝了紅緑燈,進一步提高了城市品位。城市化進程大力推進,被評為省級文明城。2005年,縣城城區建成面積達12.4平方公裏,比“九五”期末增加5.2平方公裏,縣城非農産業人口達12.8萬人,比“九五”期末增加7.8萬人。
社會事業
“十五”期間,該縣啓動了科技特派員進村入企工作,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能力進一步提高。狠抓了教育體製改革,義務教育得到鞏固,高中教育發展迅速,高考成績萬分人口比連續五年在全市名列前茅,打造了上高教育品牌。文化事業繁榮發展,被評為全國服務農民服務基層文化先進集體。深入開展了“上高最大的優勢就是上高人”主題教育活動,做響了“開明誠信上高人”的品牌。加快了公共衛生體係的建設,疾病預防控製能力和突發公共衛生醫療救治能力大為增強。實施了人口與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工程,推行了計劃生育家庭奬勵扶助制度,穩定了低生育水平,人口自然增長率控製在7‰以內,是全國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先進縣。城鎮居民收入穩步增加, 2005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性收入達7708元,年均增長8.3%。大力實施就業再就業工程、計劃生育緑色養老工程,就業和再就業工作穩步推進,城鎮登記失業率控製在3.5%以內。加快了社會救助體係建設,擴大了社會救助覆蓋面,城市救助標準不斷提高。狠抓了社會綜合治安治理,強化了安全生産,確保了社會安全穩定。此外,國防教育、民兵預備役、優撫安置、民政福利、資源和環境保護等各項社會事業均有較大的發展,實現了經濟社會、人與自然的可持續、協調發展。 | | 上高 | | | | 上高縣賓館 | 上高縣????務局 | 上高縣皮革廠 | 上高縣服裝廠 | 上高縣中醫院 | 上高縣敖陽小學 | 上高縣人民醫院 | 上高縣工業園區 | 上高縣圳鑫水泥廠 | 上高縣衛生防疫站 | 上高縣蓓蕾服裝廠 | 上高縣贛中大酒店 | 江西省上高縣第二麻紡織廠 | 上高縣糧食局晶都大酒店 | 江西省上高縣棉麻公司 | 江西上高縣禾瑞香化有限公司 | 江西省上高縣順達化纖製品有限公司 | 上高縣萬事發汽車銷售有限公司 | |
| | 野市鄉 | 泗溪鎮 | 南港鎮 | 敖陽街道 | 田心鎮 | 徐傢渡鎮 | 錦江鎮 | 翰堂鎮 | 蘆洲鄉 | 塔下鄉 | 蒙山鄉 | 鎮渡鄉 | 新界埠鄉 | 墨山墾殖場 | 敖山華僑農場 | 九峰林場 | 上甘山林場鎮 | 敖山華僑 | 大廟林場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