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地图 |
|
|
诗人: 洪迈 Hong Mai
振策冲暮云,携琴宿仙境。 松风生夜凉,萝月散秋影。 洞远落猿声,溪清鸣鹤顶。 中宵梦仙翁,乘车停翠岭。 狮子身五色,鸾凤互相引。 上有朱幡幢,金表示可省。 风吹云璈遍,顾我忽而哂。 遗以丹篆文,再拜豁心领。 明当谢浮荣,飘然从结轸。 |
|
诗人: 文同 Wen Tong
琼台横紫霄,上有缥缈居。 云霞抱窗户,日月循庭除。 飞羽下金辇,隐芝吟玉书。 俯首视人间,人间臭如帤。 |
|
诗人: 郑清之 Zheng Qingzhi
雨余日脚到天涯,十里平山戴晚霞。 疑是千虹蟠绛阙,频移光景入仙家。 |
|
诗人: 郑清之 Zheng Qingzhi
上清日腹正便便,剩纳风光似辋川。 晓雨洗开新绿岸,晚霞蘸出嫩红天。 鞭浮野竹数茎笋,叶俯秋荷几柄莲。 不是西湖最佳景,更於何处著癯仙。 |
道教正一道著名道观之一 Taoism is one of a famous Taoist |
道教正一道著名道观之一。在 江西 贵溪县 上清镇 。 唐 代名 真仙观 , 宋 大中祥符 时改 上清观 , 政和 中改 上清正一宫 , 元 改 正一 万寿宫 , 清 改称 大上清宫 ,简称 上清宫 。“上清”为道家所称的神仙居处,故其他道观亦多用“上清”命名者。《水浒传》第七二回:“ 李师师 道:‘其实不敢相留。来日驾幸 上清宫 ,必然不来。却请诸位到此,少叙三杯。’” |
五代前蜀宫观名 Five Former Shu Temple name |
五代 前蜀 宫观名。《新五代史·前蜀世家·王衍》:“五年,起 上清宫 ,塑 王子晋 像,尊以为 圣祖至道 玉宸皇帝 ,又塑 建 及 衍 像,侍立於其左右。” |
|
上清宫投诉电话青岛市旅游投诉电话:0532-85912000
山东省旅游投诉电话:0531-82963423
国家旅游投诉电话:010-65275315上清宫门票价格10元上清宫特别提醒游览这个景区主要靠步行,车辆无法进入,从太清宫游览区乘坐空中索道可直入景区的北部,游览起来就可省力省时。
在崂山东南部、太清宫西北。此宫原在山上,名崂山庙,传汉代郑康成曾设帐授徒于此。宋初改建,太宗赐名上清,后被山洪冲毁。
元大德年间,华山派道士李志明重建于今址,历代均有增修。宫观四周群山环抱,水木清华,环境绝幽。宫前银杏、牡丹均为数百年古物。
元代道士邱处机居此,亦留有题刻,其中《青玉案》词一阕、七绝诗10首最为著名。宫前半里许有邱处机衣冠冢,旧名邱祖坟。另有迎仙、朝真二桥,竹树蔽荫,松风水响,人行其间,别有佳趣。圣水泉自鳖山石下流出,甘洌清澄,为崂山名泉之一。 |
|
上清宫投诉电话洛阳旅游投诉电话:0379-64310882
河南省旅游投诉电话:0371—65506775
国家旅游投诉电话:010-65275315
上清宫在洛阳市西北4公里邙山之巅的翠云峰上,始建于唐代,初称老君庙。乾封元年(公元666年),追封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故又称玄元皇帝庙。后因避玄宗讳,改称元元皇帝庙,再改称上清宫。其时规模宏伟,殿堂巍峨,门外有石狮石马,内有“画圣”吴道子所作壁画,十分辉煌壮观。历代文人在上清宫中留下了不少墨宝,比如杜甫有“山河扶绣户,日月近雕梁”的著名诗句。该庙于金元时被毁,明代嘉靖十四年(1535年)重建,因为山高风大,改殿顶小瓦为大型釉瓦(俗称琉璃瓦),屋脊置铁瓦,故称大殿为铁瓦琉璃殿,今庙内尚存其时铁瓦数块。嘉靖三十四年地震,殿宇震毁,其后历经康熙、雍正等朝重修。修后庙宇,南北500米,东西300米,有戏楼、山门、一、二、三殿以及配殿厢房等。可惜抗战时期为日寇飞机炸毁。现存有山门、窑洞(翠云洞)和配房数间,翠云洞上有玉皇阁三间。 |
洛阳上清宫 Luoyang Shangqing Palace |
道教名观,位于河南洛阳城北邙山翠云峰。相传为太上老君炼丹之处,始建于唐玄宗开元年间,为一座青砖庙院,紧凑幽静。位于洛阳市老城西北隅4公里。坐落在邙山翠云峰上,为洛阳北郊的制高点。山虽不高但地势险峻,山上树木郁郁葱葱,苍翠若云,故称“翠云峰”。这里风景秀丽,是消夏胜地。
唐乾封元年(666年)追尊老子(李耳)为玄无皇帝,开元二十九年(741年)诏令两京诸州置庙祭祀,因而上清宫又叫玄元皇帝庙,后人又追尊老子为太上老君,所以也称老君庙。
诗人杜甫于公元749年登上玄元皇帝庙,一览洛阳的山河形势,写出“山河扶绣户,日月近雕梁”的名句,吴道子在此绘了《五圣千官像》,宋代的苏东坡也曾于此刻石题句。
上清宫,金元已废,以后多次重修,民国时亦曾整修。抗日战争期间惨遭日军炸弹破坏,仅翠云洞和洞上平台、三间五脊歇山顶老君殿幸存。在上清宫南边和邙山岭下,有玉清、下清二宫。下清宫规模较小,但十分紧凑幽静。附近尚有道士墓塔5座。 |
崂山上清宫 Laoshan Shangqing Palace |
道教著名宫观。在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境内的崂山东南麓幽谷中,简称上宫。创建于宋初,后毁于山洪,元代大德年间(1297—1307),道士李志明再次重建,后历代屡有修缮。该宫分前后两进庭院;前院门内东西各植古银杏一棵,枝叶繁茂,苍翠葱茏,为崂山银杏之冠,后院为正殿和东西配殿及道舍,正殿祀玉皇大帝像,配殿奉全真七子塑像,院中植有一株白牡丹,高约八尺,每逢春天,白花似玉,清香四溢,满院生辉,相传是蒲松龄所著《聊斋》中的花仙“香玉”。宫西北岩上刻有丘处机及明陈沂等人诗词与题字,岩下石间有一清泉,名曰“圣水泉”,其水甘冽澄明,为崂山一大名泉。宫前石桥名“朝真”,宫西石桥曰“迎仙”。为崂山著名道教宫观之一。 |
青城山上清宫 Qingchengshan Shangqing Palace |
道教宫观。在四川省灌县西南的青城山之巅。始建于晋代,后废,唐玄宗时又加修建,五代间王衍再建,明末毁于火。现存殿宇建于清代同治年间(1862—1874),主要建筑有山门、正殿、配殿、玉皇楼等,正殿内主供太上老君像。山门外西侧石壁上刻有黄天鹄所题“天下第五名山”、“青城第一峰”刻石。宫内有传为麻姑浴丹处的麻姑池以及鸳鸯井等名胜,珍藏有楠木刻板《道德经》、《阴符经》全文及张大千所画徐太妃、花蕊夫人与绛巾仙女石碑两通。宫东不远处有跑马坪、旗杆石,传为明末张献忠起义军练兵遗址。沿宫后石级而上百余米即至青城极顶,顶上建有一亭,置身亭中可观青城日出、云海及神灯等自然美景,人称观日亭。为青城山著名的道教官观之一。 |
龙虎山上清宫 Lung Fu Shan Shangqing Palace |
道教著名宫观。在江西省鹰潭市南贵溪县境内的龙虎山中上清镇东首。初为天师张道陵的草堂,第四代天师张盛在此置传箓坛,逢三元日升坛传箓。唐代会昌年间(841--846)始于此处建真仙观,宋大中祥符五年(1012)改名上清观,仁宗天圣年间(1023一1032),二十五代天师张乾曜曾观于龙虎山南。哲宗元祐元年(1086),二十八代天师张敦复又重建,但均已不可考。宋徽宗崇宁四年(1105)于上清镇东再建;政和三年(1113)升观为“上清正一宫”。南宋高宗建炎年问,宁宗于庆元、嘉定年间均有修建;理宗于端平二年(1235)赐内努,并派太乙宫高士易如刚再次进行较大规模的扩建,时共兴建二阁、三馆、六殿及东西道院数百楹,不久又创建 门楼,增建紫微阁。元代曾有三建二毁,武宗时敕改上清正一宫为“大上清正一万寿宫”。明代先后有六次重建与修复及增建。清代康熙五十二年(1713),圣祖曾炀帑金修葺;雍正九年(1731)特赐帑银十万两,遣翰林学士占留保,原直隶臬司浦文焯等督工,又命天师府署理大真人张匿昭麟协同监修,于当年大兴土木,开始重修,至雍正十年八月竣工,除将原有殿宇葺修一新外,又新建了碑亭、斗姆宫、后堂、库房、厢房、斋堂、厨房、虚靖祠及二十四道院等,整个宫宇规模宏大,气势磅礴,名振江南;后因年久失修与屡遭灾毁,至解放初仅存门楼、午朝门、钟楼、下马亭、东隐院等建筑,为江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文革”中,上清宫残存建筑全遭毁坏,现唯存有一口元代所铸大钟及部分碑刻藏于天师府内。为龙虎山历史上著名的道教宫观之一,是道教正一道的祖庭。 |
|
Shangqinggong上清宫 道教宫观。在江西贵溪县龙虎山。相传张陵于东汉永元至永建年间,曾结庐于此炼丹。西晋永嘉年间,第四代天师张盛从汉中(今属陕西)迁此建传坛。唐会昌五年(845)修建道院,赐额真仙观。北宋大中祥符五年(1012)改名上清观。天圣年间重建上清观于龙虎山南。政和三年(1113)改上清观为上清正一宫。元至大年间改名太上清正一万寿宫。元末毁。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重建。清康熙三十六年(1687)改名太上清宫,简称上清宫。后因年久失修,仅存门楼、午朝门、钟楼和下马亭等。现已逐加修缮,恢复宗教活动。各地尚有以上清命名之宫观多处,如四川有青城山上清宫等。 钱安靖 |
|
Shangqinggong
上清宫
道教宫观。在江西贵溪县龙虎山。相传张陵于东汉永元至永建年间,曾结庐于此炼丹。西晋永嘉年间,第四代天师张盛从汉中(今属陕西)迁此建传□坛。唐会昌五年(845)修建道院,赐额真仙观。北宋大中祥符五年(1012)改名上清观。天圣年间重建上清观于龙虎山南。政和三年(1113)改上清观为上清正一宫。元至大年间改名太上清正一万寿宫。元末毁。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重建。清康熙三十六年(1687)改名太上清宫,简称上清宫。后因年久失修,仅存门楼、午朝门、钟楼和下马亭等。现已逐加修缮,恢复宗教活动。各地尚有以上清命名之宫观多处,如四川有青城山上清宫等。
(钱安靖) |
|
宿上清宫 | 题上清宫 | 不去上清宫 | 龙虎山上清宫 | 上清宫方丈后亭 | 题鹤鸣化上清宫 | 宣州浑是上清宫 | 同府尹李给事游上清宫 | 和吕原晨上清宫落成 | 陪林茂南游上清宫分韵得落字 | 姚将军靖康初以战败亡命建炎中下诏求之不可得後五十年乃从吕洞宾刘高尚往来名山有见之者予感其事作诗寄题青城山上清宫壁间将军傥见之乎 | 闲闲公为上清宫道士写经并以所养鹅群付之诸公诗某亦同作 | 八年正月天庆节上清宫行香锡庆院御筵日扬辉有非烟非雾之云 | 奉和御製先天节上清宫道场香合内获金龙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