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 >上海 >上海市區 > 上海人民廣場
顯示地圖
目錄
No. 1
  上海人民廣場投訴電話上海旅遊投訴電話:021-64393615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上海人民廣場購物從地鐵三號出入口經過一條長長的小商品街到地鐵二號綫九號出入口,又是華盛地下商城和美食城,從這兒可直通南京路、西藏路口的新世界城,這也是一傢集購物、餐飲、娛樂的“銷品茂”,包括百貨、美食城、兒童迷你影院、大型超市等;隔壁是華威娛樂總匯,從新世界城過天橋就到了第一百貨商店,進入南京路步行街,那是外地來客的購物熱點。
  上海人民廣場交通地鐵一、二號綫人民廣場站,武勝路自西嚮東依次是123、503、925、112、46、916、隧道六綫、574、581、201、203、531、145、934路終點站。在西藏路上設站的有18、108、217、518、537、573、584、802、930、980路、隧道三綫。在延安路上設站的有71、127、202、775、789、831、935、936、隧道四綫、五綫。在上海博物館門前設站的有49、錦江觀光巴士。在黃陂北路設站的有23、109路,在福州路上設站的有17、864路。
  位於上海市中心的人民廣場總面積達14萬平方米,過去作為全市人民遊行集會的場所,可容納120多萬人。在改革開放的形勢下,改造人民廣場已成為歷史的必然。人民廣場綜合改造工程,從1988年5月地鐵站開工以來,經過六年多的建設,於國慶45周年前夕嚮上海人民展露新姿。改造後的人民廣場已成為融文化、緑化、美化為一體跨世紀的上海政治文化中心。
  人民廣場的變遷
  現在的人民廣場和人民公園在解放前卻是遠近聞名的跑馬廳。1861年,當時跑馬總會的董事,英國人霍格勾結英國駐滬領事嚮上海道臺提出,要求劃出一圈土地作為跑馬的跑道。在當時清朝地方官吏的默許下,他策馬揚鞭,從現在的第一百貨商店門口起,嚮西轉南兜了個大圈子,然後按馬蹄的痕跡圈起來,用低價強徵馬道圈內農田466畝,迫使三萬多戶農民離開傢園,建成了號稱“遠東第一”的“上海跑馬廳”。抗日戰爭期間,這裏曾被當作日本侵略軍的兵營,解放戰爭時期又成為美國軍隊的俱樂部。解放初人民政府收回跑馬廳,逐步改建成人民公園、人民廣場、人民大道等。當時的跑馬廳大樓改成了現在的圖書館,看臺改建為體育館,昔日的賭窟變成了上海人民文化和娛樂的場所。進入八十年代,隨着改革開放和上海城市發展的需要,徹底改造人民廣場正式提上了議事日程。人民廣場綜合改造工程分別為主體建築、市政配套和緑化建設。主體建築現為七個,處於北面中軸綫位置上的是市政大廈,處於原體育宮看臺位置的是正在建設中的上海大劇院。人民廣場東北側,是地鐵人民廣場車站。人民大道南側,依次是三個大型地下建築,東南是帶式地下商城,往南是亞洲最大城市型地下變電站,西南是上海最大的地下停車庫。處於人民廣場中軸綫南面的是上海博物館。人民廣場的市政配套設施,首先保留整修了長600米、寬32米的花崗石路面,使上海市民心中的人民大道風貌依然。在大道兩側,闢出了5.5米寬的緑化隔離島和6.5米的非機動車道,並鋪上彩色的人行道。武勝路上為原來的八個公交綫路建造了起迄站點,勾勒出一個弧綫型的“月亮島”。人民廣場大規模的緑化建設,使它與12萬平方米的人民公園連為一體,成為上海市中心的兩葉“緑肺”,大大改善了市中心的環境。改造後的人民廣場,記載了上海歷史新的一頁,成為具有上海新形象、新風貌的城市景觀。
  民主與權力的象徵——上海市政大廈
  上海市政大廈,是民主與權力的象徵。總建築面積為8.7萬平方米,高72米,主樓計19層,可容納2500人辦公。地下二層作為車庫,可停放機動車150輛。大廈的整體顯示出“莊嚴、大方、樸素、明快”的特色,成為與上海人民交往的窗口。
  市政大廈大門竪立着十根9米高的石柱,顯得莊嚴方正,用寬大的花崗石為踏步,4層裙樓的外墻用花崗石貼面,象徵政權的恆久與牢固;主樓用白色人造石貼面和藍灰色垂直玻璃幕墻,既清新明快,又象徵政權的清政廉明。細部處理上采用了上海市花白玉蘭圖案做浮雕裝飾,加上精緻的綫條達到豐實的藝術效果。市政大廈既有上海特色,又有時代精神,是上海最具代表的標志性建築之一。
  高品位的文化建築設施
  人民廣場的主要建築除了市政大廈外,還有上海博物館、緑化工程,以及正在建造中的上海大劇院。
  上海博物館是一座方體基座與圓形出挑相結合的建築,造型具有中國“天圓地方”的寓意。它既有中國傳統建築之基座、臺階的形意,有園林緑化的東方格調,體現了現代科技和時代精神。從遠處眺望博物館,圓形屋頂加上拱門的上部弧綫,整座建築猶如一尊中國古代青銅器;若從高處俯視博物館,則屋頂平面猶如一面巨大的漢代規矩鏡的圖案。到了晚上,中間圓頂13米跨度的玻璃採光球,在泛光燈照用下,更似一顆熠熠生輝的夜明珠。博物館有四座高聳的藝術雕刻拱門,記錄文字和歷史演變的進程;右面門前兩側8衹獅子和天祿的藝術石雕,表達了中國文化的無比璀璨。
  上海博物館建築總面積為3,800平方米,地下2層,地面5層,建築高度為29.5米,總投資為4億3千萬元。博物館內部按功能分6個區。一至四層為青銅器、陶瓷、書法、繪畫、雕塑、玉器、錢幣、少數民族、工藝等12個專館和2個臨時展廳,比老館陳列面積增加2倍多。上海博物館的設備設計均符合防震、防雷、防火、防盜、防蟲、防潮、防幹、防光、防塵、防污染的“十防”要求。目前上海博物館共藏12萬件珍品,還有中外文專業書籍20萬册,在國內有文物“半壁江山”之稱,在國際上享有盛譽。上海博物館屹立於廣場正中,它提高了上海城市的文化品位。它是改革開放的需要,也是繁榮和促進國際文化交流的需要。人民廣場新培植緑化總面積8萬平方米,緑化的佈局以中心廣場噴水池為圓心,逐漸嚮外展開。中心廣場位於人民大道南側,博物館北側,面積3,844平方米,廣場的中央是320平方米的圓型噴水池,為三層9級下沉式。這是國內首創的大型音樂旱噴泉,紅、黃、藍三色玻璃臺階組成彩色光環,創造出美麗壯觀,富有吸引力的新景觀。噴水池中央凸現上海的版圖,噴水池四周是4座紫銅花壇,用花崗石製成的44衹石鼓燈,“蹲”在中心廣場上。在四個入口臺階上,創設6組富有傳統文化藝術特色的浮雕,分別為“申”、“滬”古篆體,“紡織始祖黃道婆”、“科技先輩徐光啓”、“友誼”、“和平”等,綫條生動優美,圖案古樸雅緻,反映了上海的歷史文化及上海人民的美好心願。中心廣場的東西兩側有2個小廣場,東面為旭日廊,形成旭日廣場;西面為明月廊,形成明月廣場。緑化帶主要種植香樟、雪鬆、日玉蘭及其他常緑灌木,總量達40萬株,在人民廣場外圍拉起了長青的“手”。13公頃面積的廣場,僅緑化就占了8公頃,使廣場成為上海最大的園林廣場。每天清晨,廣大市民紛紛來到人民廣場緑化地帶練功、舞劍、打太極拳。中心廣場噴水池更成為上海最大的免費舞池,常有數十對舞伴在此翩翩起舞。在廣場的西南側建有一座藍白相間、美麗典雅的鴿捨,1995年10月1日,3000羽和平鴿散放於人民廣場與遊客見面,為廣場增添了和平安祥氣息。
  在上海建造大劇院是上海人民和廣大文藝工作者的迫切心願。上海大劇院位於人民廣場西北側,占地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6萬平方米,將設有2000個座位。總投資為3.5億元。上海大劇院由法國建築界久負盛名的建築大師設計,他運用世界上最先進的材料、燈光,以全新的構思嚮上海人民交出令人贊賞的設計方案。大劇院結構為簡潔流暢的幾何形造型,皇冠般的白色弧形屋頂彎翹嚮天際。上面有古典的戶外劇場和空中花園,形似聚寶盆,象徵着上海吸納世界文化藝術的博大胸懷。晶瑩、透明的大劇場在平臺、花園、噴泉、水池的簇擁下,將成為人民廣場又一大文化景觀。
  位於上海市中心的人民廣場總面積達14萬平方米,過去作為全市人民遊行集會的場所,可容納120多萬人。在改革開放的形勢下,改造人民廣場已成為歷史的必然。人民廣場綜合改造工程,從1988年5月地鐵站開工以來,經過六年多的建設,於國慶45周年前夕嚮上海人民展露新姿。改造後的人民廣場已成為融文化、緑化、美化為一體跨世紀的上海政治文化中心。
  多功能的地下城
  在人民廣場的地下,還埋藏着幾項龐大的市政、商業設施。人民廣場地鐵車站坐落在人民廣場的東側,橫臥在地下14米處,全長368.9米,其中車站長度為186米,總建築面積17.61萬平方米。整個車站分上下兩層,上層為集散廳,分設5個出入口,下層為站臺。站廳層西側以鵝黃色面磚鋪就的墻面上,鑲嵌着一幅題為“萬國建築博覽”的巨型壁畫,這幅總面積達150平方米。車站的照明以人造自然光的嵌入式燈具為主,走入車站宛如進入精美絶倫的地下藝術殿堂。人民廣場地鐵車站是地鐵一號綫、二號綫的交匯集散中心,在它的西側,未來的三號綫將與之擦肩而過,為上海最重要的地下交通樞紐之一。
  人民廣場地下變電站是舉世矚目的大型變電站之一,也是我國第一座超高壓、大容量城市型地下變電站。位於人民廣場東南角,為5層鋼筋混凝土筒體結構。底深18.6米,內徑58米,建築面積為9400平方米,主要設備均安裝於此。地面僅設300平方米的中央控製室。該變電站最終容量為72萬千伏安,安裝兩臺24萬千伏安變電器。主設備從奧地利、法國、德國、美國等引進,技術上具有國內目前一流水平。它通過接受220千伏電網電力,嚮黃浦、南市、盧灣、靜安等區的110千伏及35千伏變電所提供電源。該項目總投資達2.5億元,將使市中心電網的運行質量得到改善,同時也為我國在大城市建造地下變電站提供了有益的經驗。人民廣場地下車庫位於廣場的西南側,加上地下商場,總面積為5萬平方米,深度為11.15,上層為商場,下層為停車庫,也稱下沉式廣場。車庫共分7個區域,可同時停放600輛車,為亞洲最大地下車庫。場內設有3架液壓式電梯,隨車人員可乘電梯直升上層的商場。整個停車場將安裝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自動化設備,如自動導航管理係統、自動噴淋滅火係統等。
  人民廣場地下商城是我國目前最大的地下商業中心,總面積3萬餘平方米,包括地下商業街和地下商場,有兩個地面出入口,兩架自動扶梯和四座人行扶梯。從人民廣場東南端的草坪旁,乘自動扶梯下到8米以下的下沉式廣場,步人地下商業街。這是條長300米,寬36米的長街,兩旁共有近百傢店鋪,每間50平方米,店鋪皆用玻璃幕墻,地面全部用“印度紅”和“蒙吉黑”花崗石。各傢店鋪佈置高雅,有的店內佈置成溫馨的居室,有小圓桌、休閑椅、沙發等,顧客可以坐下來慢慢地選購。商店主要經營服飾皮鞋、鐘錶、眼鏡、攝影、美食、咖啡屋、銀行、超市等。
  
  其中境外商店特別是香港名店占了約80%,所以人們叫它香港名品街。地下商業街與地下商場相通。地下商場氣勢宏偉,猶如地下宮殿,面積達2.5萬平方米,當中是一條長150米、寬12米的地下大道,把商場一分為二。左邊第一區域是大百貨商場,緊接着的是世界服飾名品店,休閑服飾店和超市。右面第一區域是西式快餐店、婚紗攝影廣場、女裝、童裝店、遊樂場和美食廣場。商城內闢多處供遊客休息的場所,其中商場的中央廣場是為壯觀,其頂部有一直徑9米的圓形採光窗,宛如太陽直照地下宮殿。商城與地鐵相通,已成為人民廣場集旅遊、購物、觀光、休閑的又一景點。
旅遊小貼士: Travel Tips:
  1、人民廣場地下有一條“1930上海風情街”,在這可以欣賞到實景的老上滑稽戲建築風貌和市景風俗。
  2、夏天有烈日的時候最好別去,除非你想順便做日光浴,順便把皮膚曬成小米色。
  現在的人民廣場和人民公園在解放前卻是遠近聞名的跑馬廳。1861年,當時跑馬總會的董事,英國人霍格勾結英國駐滬領事嚮上海道臺提出,要求劃出一圈土地作為跑馬的跑道。在當時清朝地方官吏的默許下,他策馬揚鞭,從現在的第一百貨商店門口起,嚮西轉南兜了個大圈子,然後按馬蹄的痕跡圈起來,用低價強徵馬道圈內農田466畝,迫使三萬多戶農民離開傢園,建成了號稱“遠東第一”的“上海跑馬廳”。
  解放初逐步改建成人民公園、人民廣場、人民大道等。1993年底,人民廣場進行綜合改建,1994年10月1日國慶45周年竣工。地面建築有:市政府大廈、上海博物館新館、上海大劇院。地下建築有:地鐵一號綫人民廣場站、地下商業街、亞洲最大的地下變電站、上海最大的地下停車庫。在長600米、寬32米的花崗石路面的人民大道兩側,有一條5.5米寬的緑化隔離帶和6.5米寬的非機動車車道。廣場中央有320平方米的圓形噴水池以及面積達8萬平方米的大片緑化地。廣場西部養有上千羽和平鴿,每當節假日,遊人如鯽,和平鴿與遊人嬉戲,為廣場增添了安祥和平的氣氛,令人賞心悅目.
  人民廣場以全新的行政、文化、生態、交通、商業等功能和莊嚴、開闊、明快的形象,成為上海城市文明的象徵。1995年,被評為“90年代上海十大新景觀”和“十大旅遊景點”之一。
包含詞
24K連鎖酒店上海人民廣場連鎖酒店上海人民廣場連鎖酒店(上海人民廣場店)
上海人民廣場24K國際連鎖酒店24K連鎖酒店(上海人民廣場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