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地图 |
|
|
诗人: 陈岩 Chen Yan
清风披拂藓苔痕,洞里仙乡万古春。 有路尽通尘世客,来游何独是三人。 |
|
诗人: 邓深 Deng Shen
诘曲山蹊晚,清冷石涧秋。 三门俨呀豁,四壁极琱锼。 上穴重岩閟,中龛一室幽。 斐然成五字,聊尔继乘风。 |
|
诗人: 李石 Li Dan
危磴俯寒水,阴崖擘苍烟。 上开水雪窟,下垂珠玉渊。 何时雷斧手,拓此壶中天。 自然浑沌窍,不受百巧镌。 地胜集灵气,木石含清坚。 三子果谁欤,流辈孰后先。 我来叩玉扃,欲访云雨仙。 呼龙龙未醒,日高贪睡眠。 |
|
诗人: 欧阳修 Ouyang Xiu
漾戢泝清川,舍舟缘翠岭。 探奇冒层嶮,因以穷人境。 弄舟终日爱云山,徒见青苍杳霭间。 谁知一室烟霞里,乳窦云腴凝石髓。 苍崖一径横查渡,翠壁千寻当户起。 昔人心赏为谁留,人去山阿迹更幽。 青萝绿桂何岑寂,山鸟嘐嘐不。 松鸣涧底自生风,月出林间来照席。 仙境难寻复易迷,山回路转几人知。 惟应洞口春花落,流出岩前百丈溪。 |
|
请鉴赏:
|
|
三游洞联系方式地址:宜昌西北7公里三游洞投诉电话宜昌市旅游投诉电话:0717—6737511
湖北省旅游投诉电话:027—87124701
国家旅游投诉电话:010-65275315三游洞景区荣誉湖北省著名名胜古迹
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游洞门票价格30元
三游洞位于宜昌西北7公里,是西陵山北峰峭壁上的巨大山洞。它背靠长江三峡的西陵峡口,面临下牢溪,洞奇景异,山水秀丽,是湖北省著名名胜古迹和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相传唐元和14年(819),白居易、白行简元稹三人会于彝陵(今湖北宜昌),同游洞中,各赋诗一首,并由白居易作《三游洞序》,写在洞壁上,三游洞即由此而得名,这是人们称之为“前三游”。到了宋代,著名文学家苏洵、苏轼(东坡)、苏辙父子三人,也来游洞中,各提诗一首于洞壁之上,人们称之为“后三游”。
三游洞地势险峻,形如覆蓬,冬暖夏凉,洞室开阔,呈不规则长方形,深约30米,宽约23米,高约9米,是古代地下水沿岩层岩面不断溶蚀,并经塌陷而形成的石灰岩溶洞。它的地层地质年代为寒武纪,距今约五亿至六亿年,洞中岩石褶皱起伏,断裂纵横,千姿百态,有似圆若方的钟乳石柱三根,垂直平行横列,将洞隔成相通的前后两室:前室明旷,诗文满壁;后室幽奥,旁有耳洞,可通于外。后室顶部空圆若悬钟,以石投击,其声如钟,石子落地,其响如鼓,故有“天钟地鼓”之说。
三游洞景色奇丽,曾被古人喻为“幻境”。历代途经夷陵(宜昌)的人,大都到此一游,并以楷、隶、行、草各种字体和诗歌、散文、壁画、题记等形式写景抒怀,镌刻于石壁之上。至今洞内外尚存有宋代欧阳修题记、明代重刻之《三游洞序》等各种壁刻和碑文40余件,留下了宝贵的文化史料。
三游洞前,是清澈碧透的下牢溪,水石相击,飞珠溅玉。沿洞旁小路登上山顶的至喜亭,西眺可见大江雄姿;在那峰峦叠嶂之中,长江像一把利斧,辟开一线通道,直泻西陵峡口,激流咆哮,破门而出,流经三游洞旁,则水势转平,江面豁然开阔,呈现险夷交替之奇观。
三游洞不仅是著名的古迹胜地,同时也是重要的革命遗址。土地革命时期,这里曾是中共鄂西特和宜昌县委的地下交通联络站,当时庙中“道士”有的是我党地下交通员。解放后,1958年3月1日,周恩来为实现毛泽东“高峡出平湖”的宏伟蓝图,造福子孙后代,曾沿着陡滑的小道,亲临三游洞察看了岩石的层次,作了极为重要的指示。
沿陡危的小道依栏而下,至山腰间的悬崖下有一小潭,细泉涓涓流入,长年不歇,潭边草茂竹翠,这便是宜昌市的名胜古迹---陆游泉。宋代诗人陆游于乾道五年(公元1169年)10月8日来三游洞时曾在此潭取水煎茶,并赋诗一首,书于石壁上。后人称之为“陆游泉”。
○碑刻与壁刻
三游洞内外有很多碑刻与壁刻,具有历史价值与书法欣赏价值,是十分珍贵的文物。
唐宋以来,白居易、元稹、白行简、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黄庭坚、陆游等历代游览过三游洞的名人,以及在夷陵任过职的官吏,或题写诗文、或刻碑记事,共作壁刻、碑刻100多件。保存下来并已经发现的近60件,楷、隶、篆、行、草各体皆备。像清人陆维的隶书壁刻“鬲凡”,陈建候命长女闺瑛用小篆书写的《占合掌岩》巨幅壁刻“合掌岩高石不顽,化工有宝秘形山,辟开混沌蒙窍,露出人间生死关”。均堪称书法上品。
○陆游泉
出三游洞沿石阶下行到下牢溪畔,悬崖腰畔有一方形石井,依峭壁上履石亭,这便是“陆游泉”。
据地方志记载,宋代爱国诗人陆游,路经夷陵游览了三游洞。他发现下牢溪上方有一潭清冽的泉水,取水煎茶,气香味甘,赞赏之余留下诗词:“囊中日铸传天下,不是名泉不合尝。”这便是陆游泉的来历。
○张飞擂鼓台
在三游洞的西陵山顶面临大江处,有一柱形石峰,上有小平台,遍是著名的“张飞擂鼓台”。据地方志记述,三国时期蜀汉猛将张飞在宜都郡(今宜昌)任太守时,曾在此台擂鼓督练兵士。猛将张飞的朔像背依幽深峡谷,下临滚滚长江,环眼圆睁,虎须戟张,巨臂挥捶,似闻隆隆能够战鼓声,再现了这位古代名奖的勃勃英姿,游人至此,纷纷摄影留念。擂鼓台是游客最喜爱的景观。
○至喜亭
三游洞顶临下牢溪口的山峰上有一座重檐三叠、金瓦朱栏、由“品”字形三亭组合的亭阁,这便是“至喜亭”。
至喜亭始件建于宋朝,由峡州(今宜昌)太守朱庆基修建在大江边,为的是方便船夫和商旅休憩。景佑四年(1037年)文学家欧阳修任夷陵县令时,专为此亭撰写了《峡州至喜亭记》,使此亭成为宋代峡州三大胜境之一。
○巴楚乐宫
《巴楚乐宫》展出的巴楚乐器“八音”齐全,乐舞图象婀娜多姿,在古色古香的舞台上,身穿古典名族服装的演(奏)员,以复仿制的15类97件巴楚乐器,奏楚曲巴乐,拌巴歌楚舞。您将在悠扬的音乐中,仿佛听到屈子仰天吟《国殇》,昭君离乡琵琶声;在浓郁的民族舞蹈气息里,可以感受到龙舟竞渡的波飞浪溅,桔茶飘香的丰收喜悦。从而更增添了爱宜昌,爱三峡,献身中华的赤字之情。 |
三游洞:与名人往事干杯 Three-hole tour: toast with celebrities past |
“巴、蜀、荆、楚之间,奇哉有此!元、白、苏、黄而后,游者为谁?”
三游洞外僧舍中的一副楹联,概述了此洞的渊源和由来。
原本只是一个普通的山洞,不过是风景秀丽一些,地势险峻一些,然而,因为有了白居易、元稹、白行简、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陆游等历史文化名人的驻足和青睐,便成就了数百年来闻名遐迩的三游洞。正所谓“夷陵有夷山,夷山多名洞。三游最著名,喧传至唐宋。”
究竟是怎样一个去处,能吸引如此众多名人的目光呢?清代诗人鲁先榜这样描绘它,“四望皆山,一峰出众,峻岭之间,横开一洞”。形象的描绘使得从未到过三游洞的人,也会顿觉三游洞的雄伟险峻跃然眼前,必先亲临而后快。
三游洞位于宜昌市区西北10公里西陵峡北峰的峭壁上,北靠长江西陵峡口,面临下牢溪,是三峡中的著名古迹。
唐代元和十四年(819),诗人白居易兄弟一同游历三峡,当他们游历至峡口时,巧遇诗人元稹,于是三人相邀同游此洞,鉴于此洞“斯境胜绝”却“罕有到者”,于是相约各人赋诗20韵一首,寻幽探胜,赋诗抒怀。
“夷陵峡口明月夜,此处逢君是偶然。一别五年方见面,相携三宿未回船。往事渺茫都似梦,旧游零落半归泉。未死会应相见在,不知何地复何年”。最后由白居易作《三游洞序》题于石壁之上说:“以吾三人始游,故曰为三游洞。”此序以纪其事,三游洞因此而得名,因有后来者,故称为“前三游”。
1059年冬,宋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出川赴京,途经夷陵,亦乘兴游赏此洞,亦各赋诗一首题写于洞中,人称“后三游”。苏辙诗云:“洞前危径不容足,洞中明旷坐百人。三人一去无复见,至今冠盖长满门”。可见三游洞至宋代已成为文人雅士、达官贵人游览、怀古的地方,以至摩肩接踵,洞门壅塞。
因为三游洞处于出入四川的舟楫往来要道旁,历来的文人大都来此一游,留下许多诗文,镌刻在石壁之上。至今,洞内外尚存有欧阳修题记等各种壁刻和碑文四十余件。
陆游游览三游洞后,诗中更是极尽赞美之辞:“意疑天壤间,岂有此峥嵘。 昨日到峡州,所见始可惊。乃知画非妄,却恨笔未精。峨巍冠冕古,阿娜髻髫倾。怪怪与奇奇,万状不可名”。
从前看到人们绘出的三游洞图,他觉得美得不可思议,实际可能未必如此,他怀疑天地间是否真有这样峥嵘的山水景物。直到他亲临峡州,看罢便大吃一惊,才知道昔日所看到的三游洞图,并非凭空臆想所画。于是诗人只恨自己笔法不精,难以形容山势的雄伟巍峨,下牢溪的婀娜多姿,山石的奇特亮丽。
三游洞形成于峭壁中部,高岚深谷,山水秀丽。三游洞呈不规则的长方形,洞深30米,宽20米,高6米,3根钟乳石从天而降,将三游洞自然分隔为前后2个石室。前室与后室之间这两根并列垂下的钟乳石,宛如门楹,浑然天成。
前室空旷明敞,后堂清幽深奥,后室之旁有一小洞,扶壁佝偻前行,可至洞外俯瞰大江。洞室内满布历代题刻,或诗或文,有隶有篆,错落有致,满堂生辉。前室人文荟萃,满壁诗文;后室自然古朴,深邃幽静。顶部空圆如悬钟,以石投击,其声如钟;石子落地,其响如鼓,故有“天钟地鼓”之说。因为奇特瑰丽的景色,三游洞被人们喻为“仙洞”、“幻境”。洞壁上有“灵区”、“鬲凡”、“洞天福地”的巨幅题刻。
三游洞之内别有洞天,洞外亦是风景如画,景点众多。洞顶有三国时蜀汉刘封所筑城垒,据险拒敌。江边一石突兀而前,下临大江,绝壁千寻,这便是“张飞擂鼓台”。台上尚有“至喜亭”,因欧阳修而得名。登亭纵目,群山叠翠,江流浩荡。至喜楼重檐翼舒,耸构巍峨。下临峡中波浪滚滚的长江,远眺南津关外的葛洲坝,气势雄伟。有诗为证:“跋涉临峰顶,攀登上小楼。西陵收眼底,葛坝似云浮。浩浩江中水,悠悠浪里鸥”。面对鬼斧神工的西陵峡和巧夺天工的葛洲坝,诗人的感慨油然而生。
三游洞左侧岩下,石级蜿蜒,峭壁半腰流出一股涓涓细流,潭清而冽,水流澄澈,水珠剔透,嗅之清新,掬之凉爽,饮之甘甜,有“神水”之称。相传南宋大诗人陆游观光至此,口渴难忍,恰在此时,地上突然涌出一股清泉,他捧手而饮,顿觉甘爽如饴,清甜浸透五脏六腑。陆游当时即以囊中的日铸茶,在此取泉水煎泡。神清气爽的陆游欣然提笔写下了七律一首:
“苔径芒鞋滑不妨,潭边聊得据胡床,岩空倒看峰峦影,润远中含药草香。 吸取满瓶牛乳白,分流触石佩声长,囊中日铸传天下,不是名泉不合尝。”
这首诗题于三游洞石壁之上,流传至今。人们为了纪念这位发现甘泉的大诗人,将这眼泉取名为“陆游泉”,游洞之人,无不慕名一顾。
三游洞的革命意义
三游洞不仅是著名的古迹胜地,同时也是重要的革命遗址。土地革命时期,这里曾是中共鄂西特和宜昌县委的地下交通联络站,当时庙中“道士”有的是我党地下交通员。解放后,1958年3月1日,周恩来为实现毛泽东“高峡出平湖”的宏伟蓝图,造福子孙后代,曾沿着陡滑的小道,亲临三游洞察看了岩石的层次,作了极为重要的指示。
门票:48元/人
交通:在宜昌沿江大道上乘10路公共汽车或中巴车可达。 |
|
|
|
三游洞组 | 三游洞序 | 游三游洞 | 游三游洞记 | 三游洞风景区 | 三游洞管理处 | 题三游洞石壁 | 题峡州三游洞 | 舟过三游洞知遂脱兵火矣喜赋 | 系舟下牢溪游三游洞二十八韵 | 三游洞前岩下小潭水甚奇取以煎茶 | 次及甫入峡杂咏·三游洞二绝 | 三游洞之外俯瞰峡江酷似钓台 | 同邱直长和欧公三游洞韵 | 次及甫入峡杂咏三游洞二绝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