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風景名勝 : 中國 >上海 > 三山會館
顯示地圖
目錄
旅遊 Tourism
  三山會館投訴電話上海旅遊投訴電話:021-64393615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
  位於上海市南浦大橋橋堍中山南路1551號的三山會館,是滬上唯一保存完好的晚清會館建築。它始建於1909年,由福建旅滬水果商人集資興建,歷時五年竣工。因福州城內有三座山:東南於山、西南烏石山(亦稱道山)、北面越王山(亦稱閩山),故由此得名“三山”。會館主體建築占地一千平方米,整幢建築雕梁畫棟、殿宇高大、別緻秀麗,富有福建特色。會館大殿中央原來供奉一尊湄州天後神女像,所以在入門處“三山會館”的門額上方刻有“天後宮”的字樣和圖案。天後女神在福建一帶民間亦稱之為媽祖。與大殿遙相對應的古戲臺兩邊建有觀樓。古時演戲是敬神的,看戲的人衹能位於兩邊。古戲臺建造得非常精緻,戲臺中央頂上有覆盂形的藻井,全木質結構,四周雕有上海老城墻城門的模型,設計科學,臺上演戲時能起到擴大音響的效果。古戲臺前的兩根青石柱上刻有對聯一副:“集古今大觀、時事雖異,得管弦樂趣,情文相生。”字字鐵劃銀鈎,古戲臺的藻井與四周的“魚尾竜”均為初建時貼的金,至今仍保存完好。三山會館不僅有很高的藝術欣賞價值,它還是本市唯一保存完好的上海工人三次武裝起義遺址。1927年3月21日,上海工人在中國共産黨的領導下舉行了第三次武裝起義,同封建軍閥進行了殊死的鬥爭,譜寫了中國工運史上光輝的一頁。起義勝利後,上海總工會工人糾察隊南市總部就設在這裏。四月十二日,蔣介石發動反革命政變,調派反動軍警在此繳了工人糾察隊的全部槍械,當時工人糾察隊進行了激烈的抵抗。現在,三山會館內還陳列着上海工人三次武裝起義的圖片和文字史料。1985年,因闢通中山南路,由市人民政府撥款將三山會館按原樣移位重建,於1989年竣工,對社會開放。會館內現設上海三山會館管理處,包括上海民間收藏品陳列館、上海工人三次武裝起義史料陳列室、南市英烈室。1992年被市旅遊局列為上海新的旅遊景點。
No. 2
  位於上海市南浦大橋橋堍中山南路1551號的三山會館,是滬上唯一保存完好的晚清會館建築。它始建於1909年,由福建旅滬水果商人集資興建,歷時五年竣工。因福州城內有三座山:東南於山、西南烏石山(亦稱道山)、北面越王山(亦稱閩 山),故由此得名“三山”。
  會館主體建築占地一千平方米,整幢建築雕梁畫棟、殿宇高大、別緻秀麗,富有福建特色。會館大殿中央原來供奉一尊湄州天後神女像,所以在入門處“三山會館”的門額上方刻有“天後宮”的字樣和圖案。天後女神在福建一帶民間亦稱之為媽祖。
  與大殿遙相對應的古戲臺兩邊建有觀樓。古時演戲是敬神的,看戲的人衹能位於兩邊。古戲臺建造得非常精緻,戲臺中央頂上有覆盂形的藻井,全木質結構,四周雕有上海老城墻城門的模型,設計科學,臺上演戲時能起到擴大音響的效果。古戲臺前的兩根青石柱上刻有對聯一副:“集古今大觀、時事雖異,得管弦樂趣,情文相生。”字字鐵劃銀鈎,古戲臺的藻井與四周的“魚尾竜”均為初建時貼的金,至今仍保存完好。
  三山會館不僅有很高的藝術欣賞價值,它還是本市唯一保存完好的上海工人三次武裝起義遺址。1927年3月21日,上海工人在中國共産黨的領導下舉行了第三次武裝起義,同封建軍閥進行了殊死的鬥爭,譜寫了中國工運史上光輝的一頁。起義勝利後,上海總工會工人糾察隊南市總部就設在這裏。四月十二日,蔣介石發動反革命政變,調派反動軍警在此繳了工人糾察隊的全部槍械,當時工人糾察隊進行了激烈的抵抗。現在,三山會館內還陳列着上海工人三次武裝起義的圖片和文字史料。
  1985年,因闢通中山南路,由市人民政府撥款將三山會館按原樣移位重建,於1989年竣工,對社會開 放。會館內現設上海三山會館管理處,包括上海民間收藏品陳列館、上海工人三次武裝起義史料陳列室、南市英烈室。1992年被市旅遊局列為上海新的旅遊景點。
  建於清末宣統元年(公元1909年)的“三山會館”,是一座四周護有高約10米紅色清水磚面圍墻、院落開闊的古建築。原是福建水果商人營建用以聚會和奉祀天後的地方,故又名“天後宮”。“三山”館名取意於福建省城神州城中有三山、即東九仙山,西閩山,北越王山(又一說為於山、冶山、鳥石山)。此說出於北宋文學家曾鞏的文章,曾鞏曾出任過神州的地方官。會館原建築處在豐淞園路239弄引安弄15號內,被包圍在深巷民居之中。南面進門圍墻為一青磚雕刻照壁,臨一天井。坐北朝南巍然立起一座紅磚建造的高大門樓宅第建築。門框砌青石,上方嵌以橫形巨石,上陰刻“三山會館”,再上方嵌以雕花竪石,中間呈現“天後宮”3字。今雕花已遭損毀,看不出原花紋面貌。在門兩邊墻基上壘着大形方石,石上都有精美的浮雕,古樸清雅,極含裝飾意味。樓門山墻原也嵌着青石周邊欄桿,上頭雕刻着各種神話人物故事圖及花卉圖案,刻工極其精細,與墻基方石上的浮雕形成呼應,今山墻欄桿、石雕已不見,改為緑白相間的水泥裝飾,呈現簡樸。
  進入大門,面對正殿,中間是一石板鋪成的大天井,銜接門樓突出的一座建築為戲臺,即“打唱臺”。兩邊為二層樓廂房,三面穿連。大殿內原藻井呈圓錐形、頂上雕有蓮花,有落英繽紛之感。四角刻有福壽圖案,至今保存完好。雕梁畫棟,富麗堂皇。殿堂正面沿墻,原塑有湄州天後林默及其父母等傢人塑像。中間設祭臺,供奉航海保護神天後娘娘。兩邊塑有歷代名賢像。正對大殿的戲臺,裝飾也十分華麗。臺頂部為喇叭形藻井。楹柱上也繪有彩圖,金碧輝煌。四周刻有上海城墻一高大玲瓏玉石,稱異彩紛呈,是一幢工藝高超的古建築。
  1927年3月,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裝起義時為工人糾察隊滬南總部 l日址。3月21日,滬南工人糾察隊攻占南市,23日在三山會館舉行上海工人糾察隊滬南總部成立大會,周恩來曾前往視察.上海市總工會南市辦事處和南市工會聯合會也於同日起在三山會館對外辦公。“四·一二”政變時,三山會館遇到圍攻,糾察隊員英勇抵抗,大部分壯烈犧牲。1980年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989年建立南市區革命史跡陳列館,展出上海工人三次武裝起義史料等。
包含詞
三山會館戲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