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 >青海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 万丈盐桥
显示地图
目录
No. 1
  万丈盐桥联系方式地址:青海省柴达木盆地察尔汗盐湖腹部,格尔木市60公里处。
  邮编:816000万丈盐桥投诉电话海西蒙古藏族自治州旅游投诉电话:0977-8222015
  青海省旅游投诉电话:0971—6159841
  国家旅游投诉电话:010-65275315万丈盐桥节庆活动曲麻莱春节赛牛
  牦牛,在青海高原畜牧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能产乳、产毛、产肉、产皮,又可供牧民乘骑驮运,藏族人民把它誉为“高原之舟”,亲昵地称它为“诺尔”(宝贝)。由于它的蹄质坚实,适应性强,奔跑迅速,因而,在曲麻莱等地区就有传统的春节赛牛习俗。
  春节赛牛,曲麻莱地区的藏族人民看作是节日最欢乐的活动,也是畜牧业兴隆旺盛的一次大检阅。正如当地人民所传颂的“迎春千家喜,赛牛万众欢”。为什么赛牛要在新春佳节举行呢?习俗认为,每当岁序更新、春神降临人间的时候,春神深知农牧民关心的头等大事是农耕和畜牧业。因此,先打发“勾芒神”牵着春牛来到人间,作为农牧民的保护神。为了迎接它,各族人民按照各自的传统举行仪式。汉族风俗,举行迎春仪式,由人扮“勾芒神”,鞭象征农事的土牛,由地方官行香主礼,叫作“打春”。居住在曲麻莱地区的藏族先民认为,牛是畜牧业经济的一大支柱,对它有特殊的感情。各个部落仿汉族习俗,也举行迎接“勾芒神”鞭牛仪式。他们让扮“勾芒神”的人骑在春牛背上,扬鞭在草原上奔驰。以为春牛奔到哪里,哪里水草丰茂,虎狼远遁。在驰骋过程中,每见到另一部落的春牛,在好胜心理的驱使下,相互比赛起奔跑的速度来。年长日久,遂形成春节赛牛习俗。
  当地习俗认为,“平素不驯牛,赛牛难出头”。为此,早在头一年春末夏初,在整个牛群里选拔力大体壮、腕高体坚、性子骜烈、食草量大,并善于疾驰的优质牦牛二至三头,培育成参赛之牛。凡中选之牛,一般耳梢穿孔,系以有色布帛,作为识别标志。有的在项毛上拴上红绿布条,当作记号。还要一律扎上鼻圈,便于单独豢养。骑手们还给参赛之牛加喂青稞料、麻渣(油渣)、水食之类,平素“抓膘”,增强体质。夏秋两季,每隔十天半月,必须将牛牵入河中洗澡洁身。骑手们把乘骑锻炼赛跑作为每日早晨的必修课,抓住稳、健、快及培养竞争心四个环节,长期训练。
  赛牛之日,男女老少,身着节日礼服,集中在赛牛场上,群情激动,等待着大赛的开始。许许多多人家,特别是参赛者的男性眷属,按照传统迎接春牛仪式,在家庭佛堂里、堂屋供桌上或帐篷里,祈求赛牛者赢得胜利,以象征在新的一年里,将获得畜牧业大丰收。参赛之牛,角裹绫绸,尾系红绿布条,用缨毛绳拴上美观的笼头,牵到竞赛场,严阵以待。骑手的打份,在四十年代以前,身穿普通皮袄,袒露右臂,头戴狐皮帽,脚穿高靿靴,胸前佩宝刀,手中握短鞭;有些地方翻穿半长皮袄,竭力扮成代表农民和牧工的“勾芒神”的样子。近几年衣着变化大,有的身穿氆氇褐衫,有的穿水獭皮镶边的皮袄,比之过去转向富丽。参加竞赛者的家属及亲朋,携带绫绸,长红(红布7尺左右)、哈达及酒,准备庆贺。赛前,为了给骑手助威壮胆,亲朋用龙碗敬酒三盏。赛手自由组合,或三人一组,或四人一组,分若干组,采取淘汰赛。并推举德高望重长者二人,一人在起点发号,一人在终点定名次。第一组赛者一上场,骑手跨上牛背,紧握缰绳,屏住呼吸,等待号令,参赛之牛,怒目仰天,抬蹄摆尾,显示出奋不可遏的神气。进跑锣一响,三条或四条牛争先疾驰,两面观众吼着、啸着,充当“拉拉队”。接近终点之际,无论哪个骑手跑到了头,家属及亲友连忙上去抓牛扶骑手,献上哈达,挂上长红,敬上大碗的酩醯酒,不以胜负异样。紧接着,二组、三组……依次竞赛下去。最后以各组的优胜者组成混合组争夺冠军。
  热贡藏乡“六月会”
  热贡藏乡“六月会”是流传于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境内的一种具有独特风格的民间习俗活动,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在每年农历六月十五日至廿八日定期举办,热贡群众广泛参与。它蕴含着宗教历史、民俗风情等丰富的文化内容,充满了神奇与欢乐。"六月会"主要活动有:祭神、上口扦、上背扦、跳舞、爬龙杆、打龙鼓,最后是法师"开山"。其中最具特色的是"上口扦"、"上背扦"和"开山"。"上口扦"是法师为自愿的年轻人在左右腮帮扎入钢针,也称为"锁口",据说此举可防止病从口入。"上背扦"是将10--20根钢针扎在脊背上,舞者赤裸上身,右手持鼓,左手击鼓,边敲边舞。独特节奏的龙鼓、粗犷优美的舞姿、多彩华定贵的服饰、神秘虔诚的祈祷,给喜庆丰收的热贡藏乡带来了欢乐和浪漫,"开山"是法师用刀划破自己的头顶,把鲜血撒向四面八方,这是一种古朴奇特的祭天方式,充分表现了藏族人民勤劳、朴实、智慧和勇敢的品格。"六月会"分为三种类型:舞神、舞龙、舞军,场面恢宏壮观,舞姿潇洒粗犷,各村轮流举办,节日盛况空前。
  万丈盐桥开放时间全天开放万丈盐桥最佳旅游时间格尔木属高原大陆性气候,夏无酷署,冬无严寒,昼夜温差大。年均气温4.3℃,极端高温35℃,极端低温-33.6℃。
  格尔木之所以成为旅游城市完全得益于它是去西藏的中转站。所以,在夏季游客拥向西藏的时候,格尔木的游客也自然最多。其他时间,格尔木的气候相对比较干冷。万丈盐桥特别提醒这是进藏的旅行者在抵达拉萨之前最后的一个大城市了,如果觉得自己体力不行,不要硬上,不妨在格尔木稍事休整,不要剧烈运动。在汽车通过唐古拉山口的时候,要放下心理负担。同时,在格尔木医药公司(位于格尔木市中心)买来的氧气包可能会在紧急的时候起到很大的作用。万丈盐桥美食格尔木城里有很多好吃的东西,在格尔木宾馆前马路的对面,往南走几分钟,有一个很好的川味酒店,酒店窗户上写有英文,但是没有英文菜单。你一定要尝尝“宫爆鸡丁”。
  说到西部特色的饮食,不能不提到全家福酒楼,从格尔木宾馆往北走(一出门便向右拐),然后在十字路口向中山公园西行,就可以到达这个酒楼。步行大约花费10分钟。酒店就在一个庙宇式入口的里面,那里有4元钱一个的美味香甜的香蕉煎饼。在宾馆北面还有一个市场,入口在右面(如果你是向北走的话),市场旁边还有露天小吃店。万丈盐桥住宿格尔木只有一家星级宾馆,即格尔木宾馆(昆仑路157号,tel:412066)。宾馆分为两部分——档次较高的宾馆(1号楼)和价格相对低廉的政府招待所(2号楼)。从火车站坐中巴只要1元,如果打的最少5元,最多不超过10元;如能坐到三轮的,那只要3元就可以了。格尔木政府招待所双标间有70、80元两种价格(均含早餐),有淋浴,但热水在凌晨1:30到8:00之间是停止供应的。房间内可打长途电话,但要收押金和10%的服务费。格尔木宾馆房价分为1楼88元/双标;二楼108元/双标。其它服务都和2号楼一样。
  格尔木宾馆对门就是农垦宾馆,条件比格尔木宾馆要差一些,价格自然也就更便宜一些。万丈盐桥购物蕨麻高原花蜜味醇长贝母藏茵陈。万丈盐桥交通格尔木乘汽车来到了万丈盐桥万丈盐桥玩法观光、旅游、
  万丈盐桥是格尔木至敦煌的一段从达布逊湖上穿过的公路,厚达15-18米的盐盖构成天然的盐桥,全长32公里,折合市制可达万丈,因此人们称其为“万丈盐桥”。它是举世罕见的一种路桥,也是柴达木盆地的一大奇观。
  “桥”上路面光滑平坦,山色湖光相映,景致很美,堪称“举世无双”。玉带似的盐桥(路),旁无护栏,下无桥墩,更无流水。整个路面平滑光洁,坦荡笔直。盐桥(路)将盐湖从中间劈成两半,使人惊叹不已,我们不得不臣服于人类的聪明和智慧。
  万丈盐桥,实际上是一条修筑在盐湖之上的用盐铺成的宽阔大道。它既无桥墩,又无栏杆,整个路面平整光滑,坦荡如砥,看上去,几乎同城市里的柏油马路无两样。有趣的是,万丈盐桥由于路面过于光滑,汽车开得太快,就会打滑翻车,所以,桥头的木牌上限定最高时速不得超过每小时80公里。盐桥的养护方法十分奇特。平时,一旦路面出现坑凹,养路工人从附近的盐盖上砸一些盐粒,然后到路边挖好的盐水坑里滔一勺浓浓的卤水,往上一浇,盐粒很快融化,并凝结在路面上,坑凹处便完好如初。
  万丈盐桥道宽路长,风光无限。人们乘车来到这里,只见笔直坦荡的路桥,象一把利剑将浩瀚的盐湖一劈两半。盐桥两旁有钾肥厂的厂房,宿舍,有沟壑一般的采矿点,不远处还有举世闻名的青藏铁路,一列列长蛇似的火车,吞云吐雾,鸣鸣吼叫着从湖面上飞驰而过。
No. 2
  格尔木市北面是世界著名的察尔汗盐湖, 面积为5800平方公里。浩潮无垠的盐湖,可以说是湖天相连的盐的世界,盐储量约在500亿吨以上。藏公路和铁路,有32公里长是在湖区内铺设的,称之为“万丈盐桥”。但惊奇的是“桥”下竟无一座桥墩和一根梁柱,十多吨重的大卡车飞驰而过,十多节车厢的火车来回奔驰,成为世界交通史上的奇迹。
  万丈盐桥是格尔木至敦煌的一段从达布逊湖上穿过的公路,厚达15-18米的盐盖构成天然的盐桥,全长32公里,折合市制可达万丈,因此人们称其为“万丈盐桥”。“桥”上路面光滑平坦,山色湖光相映,景致很美,堪称“举世无双”。玉带似的盐桥(路),旁无护栏,下无桥墩,更无流水。整个路面平滑光洁,坦荡笔直.盐桥(路)将盐湖从中间劈成两半,使人惊叹不已,我们不得不臣服于人类的聪明和智慧。
  在约20万平方公里的柴达木盆地中,有一种独具特色的自然景观,这就是星罗棋布的盐湖。这些盐湖,有的与雪山为邻,把绵延的山峦和皑皑的白雪倒映湖中;有的静卧在荒漠里,四周围绕着白色的盐带,宛若戴上皓玉似的项圈;有的表面已干涸,结为坚硬的盐石,铁路公路从上面通过。盐石千姿百态,大有云南石林的风采。盐湖水中含有多种化学元素,蕴藏着巨大的无机盐矿产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