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送李性夫赴召時李以端午採藥後行 | 二十九日遊桃李村分韻得春字 |
聞蟬寄友人(一作李端詩) | 寄在朝鄭曹獨孤李四同年 |
知府李大諫特枉新詩存問甚厚以謝 | 和李公素捨人真州通濟亭詩 |
陳蹇叔郎中出閩漕,別送新茶。李聖俞郎中出手分似 | 詩答李時發見賀書省除命渠雲嘗言矣 |
送李大夫管勾太平宮居袁州 | 過姑孰溪觀李白舊詩洎樂天吊太白墳短句因而繼和 |
辛亥夏餘將廣舊廬偶讀欒城李方叔新宅詩篇是時子由方治長有餘年七十無住著屋成可作十年客之句感而賦之 | 三月三日義興李明府後亭泛舟(一作劉長卿詩) |
夏夜坐遊李左藏園常父子駿明叔毅父元忠時新除宣守不與朝參故斷章及之 | 陪少師李相國崔賓客宴居守狄僕射池亭 |
春社同梁必大湯景文徐山玉吳昭德吳仲退李思宣周南翁飲芝山五峰亭二羽士來會以範文正公雲飛過江去花落大城東分韻得雲字 | 遊善題寺二首·李長者畫像 |
次韻李監丞同劉玉淵遊七泉 | 送絅齋李監丞赴湖南提舉 |
喜李景魏就熊伯岩縣尉招 | 下第歸後李伯輝李景魏索近詩 |
與李盤翁知縣登七星山吊世士 | 送柳道時餘北還(一作送觀察李判官巡郴州) |
同韋少尹傷故衛尉李少卿 | 謝李元德郎中餉傢釀二首 |
與張道士同訪李隱君不遇 | 之官五羊,過太和縣登快閣,觀山𠔌石刻,賦兩絶句呈知縣李紳公、垂主簿趙蕃昌父二首 |
竹林寺別友人(一作與德玄別,一作李玄) | 招陳益之、李兼濟二主管小酌。益之指蠶豆雲"未有賦者"戲作七言。蓋豌豆也,吳人謂之蠶豆 |
將歸姑蘇南樓餞送李明府 | 贈李唐山人(一作李山人唐) |
遊謝仙岩飛霞觀岩下李參政墓 | 和汴州李相公勉人日喜春 |
辛酉正月十一日,東園桃李盛開 | 已亥正月二日送李伯和提幹歸豫章 |
過明田寺會楊李二生於碧玉三首 | 江陵遇元九李六二侍禦紀事書情呈十二韻 |
寄許煉師(一作李益詩) | 路逢故將軍李顯忠以符離之後私其府庫怨而潰,謪居長沙 |
途中寄李二(一作李益詩) | 臨賀別駕李子西同年寄五字詩,以杜句君隨丞相後為韻,和以謝焉五首 |
立春後言懷招汴州李匡衙推 | 登玉鈎亭奉獻淮南李相公 |
十六月夜再同子文、巨濟、李叔粲南溪步月 | 上元後一日往山莊訪子仁,中塗望見莊裏李花二首 |
奉和王侍郎春日喜李侍郎崔給諫張捨人…因命觴觀樂之什 | 七月二十三日題李亭之墨梅 |
李捨人少尹惠傢醖一小榼立書絶句 | 夢亡友黃世永夢中猶喜談佛既覺感念不巳因和夢李白韻以記焉二首 |
維舟秦淮過溫州李給事宅 | 緱氏拜陵回道中呈李捨人少尹 |
擬白樂天期李二十文略王十八質夫不至獨宿仙遊寺 | 秋夜會宿李永宅憶江南舊遊 |
與清江上人及諸公宿李八昆季宅 | 李聖俞郎中求吾傢江西黃雀醝法,戲作醝經遣之 |
題茅山李尊師所居(一作秦係詩) | 李與賢來訪,自言所居幽勝,甚似剡溪。因以「似剡"名其庵,出閑居五詠,因次其韻五首 |
秋館雨後得弟兄書即事呈李明府 | 尋覺公因寄李二端司空十四曙 |
送太僕寺李丞赴都到桃林塞 | 皇佑五年三月乙巳齊大風海水暴上壽光千乘兩縣民數百傢被其災而死者幾半丞相平衛星公以同年李君子儀往賑之以詩見寄因而和酬 |
鄉士李英才得老潘墨法,善作墨梅,復喜作詩,艮齋目以三奇,贈之七字,復同賦雲 | 武岡李簿回多問蕭判官東夫 |
和李相公勉晦日蓬池遊宴(同字) | 題汪季路所藏李伯時飛騎斫鬃射楊枝及綉球圖二首 |
題李季章中書捨人石林堂 | 湯田早行,見李花甚盛二首 |
送李司直歸浙東幕兼寄鮑將軍(一作朱灣詩) | 王子纔軍中有道鬻筆既售而去日吾姓管中破視有細字日李洞長求之不復見矣 |
暮春沐發晦日書懷寄韋功曹渢李錄事從訓王少府純 | 春雨舟中次和橫江裴使君見迎李趙二秀纔同來…寄江南 |
二月十六日,與張、李二君遊南溪,醉後,相與解衣濯足,因詠韓公《山石》之篇,慨然知其所以樂而忘其在數百年之外也。次其韻 | 和蕭石城袖示壬午李漕革夫勸駕詩 |
次韻秦觀秀纔見贈秦與孫莘老李公擇甚熟將入京應舉 | 李公擇過高郵見施大夫與孫莘老賞花詩憶與僕去歲會於彭門折花饋筍故事作詩二十四韻見戲依韻奉答亦以一戲公擇雲爾 |
次韻子由書李伯時所藏韓幹馬 | 次韻孫巨源,寄漣水李、盛二著作,並以見寄五絶 |
寒食日答李公擇三絶次韻 | 次韻蘇伯固遊蜀岡,送李孝博奉使嶺表 |
聞李公擇飲傅國博傢大醉二首 | 送孫著作赴考城兼寄錢醇老李邦直二君於孫處有書見及 |
代前清江守滕大著贈李吉州 | 與兒輩論李杜韓柳文章偶成 |
迎赦呈王志夫李德孺師伯渾 | 夜閱篋中書偶得李德遠數帖因思昔相從時所言後多可驗感嘆有作 |
寧壽寺劭農登慈氏閣和李誠之柱間韻 | 小齋壁間張王子喬梅子真李八百許旌陽及近時得道諸仙像每焚香對之因賦長句 |
送猷講主赴李明府薑山之招 | 樂庵李先生居南床論張同知不行挂冠而歸賦二詩為壽 |
是日偶至野人汪氏之居有神降於其室自稱天人李全字德通善篆字用筆奇妙而字不可識雲天篆也與予言有所會者復作一篇仍用前韻 | 李白於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一首十二月初六日夜獨坐鬆齋懷抱良不佳飲少輒醉庭下梅兩株月色皎然倚樹微吟偶誦李白此詩有會予意者次其韻追和一首 |
送李憲被召舊與其先侍郎遊從 | 二月四日遊大雲寺分韻得三字佛龕多題名韋獨抗段文昌李景讓鄭四愚四人者可考王文穆呂正閔治平嘉祐間過此亦有筆跡因以詩記 |
登桂林宜樓和李帥柱間韻 | 李伯時畫其弟亮工《舊隱宅圖》 |
嶺外守歲(一作李德裕詩) | 臺頭寺雨中送李邦直赴史館,分韻得憶字人字,兼寄孫巨源二首 |
送襄陽從事李友諒歸錢塘 | 書林次中所得李伯時《歸去來》《陽關》二圖後 |
書丹元子所示《李太白真》 | 李思訓畫《長江絶島圖》 |
金門寺中見李西臺與二錢唱和四絶句,戲用其韻跋之 | 和孫叔靜兄弟李端叔唱和 |
江西李君千能能和墨及畫梅艮齋許以三奇而詩非所長也 | 德麟約遊西山某自酇來會行李阻修成此詩 |
和李端叔大夫從參寥子遊許昌西湖十絶 | 李伯時畫十古圖鄭尚明作詩詩辭多振絶因為同賦·霍光取璽 |
李伯時畫十古圖鄭尚明作詩詩辭多振絶因為同賦·高陽長揖 | 李伯時畫十古圖鄭尚明作詩詩辭多振絶因為同賦·馮媛當熊 |
居仁報李季言論養生之益 | 李伯時畫十古圖鄭尚明作詩詩辭多振絶因為同賦·王猛捫虱 |
自湘赴廣道間雜詠·桃李 | 餞李君亮著作守眉山分韻得翠字 |
訪李國器於包山同登寺後山庵 | 次韻李孟達使君與林雪巢子季武詩 |
同翁士特李似表謁巽伯少卿因作醉歌 | 李佐國攜緻中贈別詩來戲成二首 |
兼道攜古墨來墨面竜紋墨背識雲保大九年奉敕造長春殿供禦竜印香煤旁又識雲墨務官臣庭邽監官臣夷中臣子和臣卞等進蓋江南李氏物也感之為作此詩 | 送王深道歸黃岩雲霞居並簡李微之周子靖吳毅夫蔣良貴 |
送李季允侍郎歸蜀五絶用禪房花竹幽為韻 | 送李德載公輔之宣城王子敏遹之寧陵秦少章之仁和 |
李良相清德碑良相百藥四世孫也天寶中為尉氏令邑人立此碑 | 宣城李君嘗遊東湖居士之門袖詩見過次韻以謝 |
自湘赴廣道間雜詠·李花 | 久雨驟晴山園桃李爛熳獨海棠未甚開戲作 |
李允蹈判院送酒四鬥予答書乃誤以為二鬥作小詩識媿 | 送李德遠寺丞奉祠歸臨川 |
書李商叟秀纔所藏曾文清詩捲後 | 乾道初予自臨川歸鍾陵李德遠範周士送別於西津是日宿戰平風雨終夕今自臨川之高安復以雨中宿戰平悵然感懷 |
六月二十四日夜分夢範至能李知幾以尤延之同集江亭諸公請予賦詩記江湖之樂詩成而覺忘數字而已 | 李文授和所贈老融詩復次韻為謝 |
寧晉李照磨築室奉觀名日芝室索空賦之 | 送李伯和吏部提舉浙東伯珍寺丞將漕夔門 |
次韻劉希顔李泰發竜井壽聖請獻辨纔詩 | 題徐商叟所藏李伯時四天王圖 |
李忠甫見惠長箋以詩謝之 | 次韻唐立夫永川五柳堂堂李齊年所建十年間三易名立夫作令為復之 |
和李提學存耕鉛山酌廉韻 | 題韶州李同知百泉漱雪吟捲 |
遊純房見李叔穎郎中詩因思叔穎聊繼其韻贈淳化禪師 | 李尹叔知丞藉華嚴子仙山子楚以詩道其事李有和詩因以次韻 |
李叔飛以僕遷官遠貺長箋而僕在江亭無牟取謝因寄小詩 | 寄李叔飛見振叔雲叔飛嘗見訪不遇 |
九日登寶叔塔同遊者楊大著李校書馮正字曾著作易校書 | 寄呈漳守李侍郎元善四首 |
壬辰三月二十一日讀李翰林墓銘雲以任俠為事因激志示杜子長 | 客杭思李常伯滿粹翁及衡父子權因寄此 |
紹興乙卯張安國為右史明清與仲信兄梁舉善郭世禎李大正李泳多館於安國傢春日諸友同遊西湖至普安寺於窗間得玉釵半股青蚨半文想是遊人歡洽所分偶遺之者各賦詩以紀其事 | 次德和韻寄談李二丈二首 |
李公擇求黃鶴樓詩因記舊所聞於馮當世者 | 送李文若歸修水並吊其兄商老之亡 |
李杞寺丞見和前篇復用元韻答之 | 題李伯時渭城送客圖用知幾韻 |
李氏園(李茂貞園也,今為王氏所有。) | 壽州李定少卿出餞城東竜潭上 |
和李士舉陪提刑徽猷遊中梁山臨秀遠軒以望江中平陸之勝承示佳句且敘故舊離合之感次韻二首 | 題石磧明因院因李端叔韻 |
得昭文李學士書報以二絶 | 避寇糝潭登李彥修延秀閣 |
送淮西轉運判官李彥恢還朝 | 和餘元明時元明邀餘同李次元夜飲 |
和丁景仁三叉河留題贈李仲山 | 次韻同捨李支使夢與二首 |
遊靈隱寺戲贈開軒李居士 | 淳化五年秋八月二十四日鉅鹿魏野江東僧用晦趙郡李識登解城瑯琊王衢命聯句詩一章凡六十四句請題於是 |
次韻劉貢父李公擇見寄二首 | 至濟南李公擇以詩相迎次其韻二首 |
餘所藏李文才畫鶴甚奇偉歲久縑爛各缺一趾偶有善工為補之 | 次韻孫巨源寄漣水李盛二著作並以見寄五絶 |
和子由四首·送李供備席上和李詩 | 夜直玉堂,攜李之儀端叔詩百餘首,讀至夜半,書其後 |
戲書李伯時畫御馬好頭赤 | 綺閣吟嘉州李使君命官妓段倩乞詩席上為賦 |
題李伯時畫《趙景仁琴鶴圖》二首 | 題李伯時《淵明東籬圖》 |
臺頭寺雨中送李邦直赴史館分韻得憶字人字兼寄孫巨源二首 | 即席次韻趙簿縣圃小集呈李明府 |
次韻李明府追和蘇黃門鸂鶒池 | 次韻李明府上事初謁登源廟用蘇黃門韻見示 |
次韻李明甫追和蘇黃門垧鸂鶒池 | 同張李二同知及學官遊石竜潭以韓公炭從湫詩為韻分賦得捧字 |
和吏部李侍郎見示秋夜望月憶諸侍郎之什…因命僕繼作 | 資善禦筵送刑部侍郎致仕李受歸廬山山 |
資善常禦筵送太子少保致仕李柬之歸西京 | 贈太子太傅李康靖公輓詞二首 |
李新仲圭同遊醮壇歸以詩告別次韻 | 至濟南,李公擇以詩相迎,次其韻二首 |
九日湖上尋周李二君不見君亦見尋於湖上以詩見寄明日乃次其韻 | 金門寺中見李西臺與二錢(惟演易)唱和四絶句戲用其韻跋之 |
李頎秀纔善畫山以兩軸見寄仍有詩次韻答之 | 餘與李廌方叔相知久矣,領貢舉事,而李不得第,愧甚,作詩送之 |
雨中邀李範庵過天竺寺作 | 與周長官、李秀纔遊徑山,二君先以詩見寄,次其韻二首 |
與李彭年同送崔岐歸二麯,馬上口占 | 往富陽新城李節推先行三日留風水洞見待 |
與周長官李秀纔遊徑山二君先以詩見寄次其韻二首 | 賢者之孝二百四十首·李密 |
康州小舫與耿伯順李德升席大光鄭德象夜語以更長愛燭紅為韻得更字 | 賢者之孝二百四十首·李迥秀 |
賢者之孝二百四十首·李崇 | 賢者之孝二百四十首·李景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