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本調四十五字,八句,前後片各兩仄韻。
(2)第四句五字,上一下四。後片次句為五言拗句,第三字必須用仄。
(3)例一據傳為南宋樞密院編修官鬍銓的作品。前片說隱居很好,何必出來做宮呢?“猿驚鶴怨”,語出孔稚圭《北山移文》:“蕙帳空兮夜鶴怨,山人去兮曉猿驚。”意即山中猿鶴都抱怨他去做官。“薜蘿”出自《楚辭·山鬼》:“若有人兮山之阿,披薜荔兮帶女蘿。”後藉指隱士的住所。換頭囊錐一詞,出自《史記·平原君列傳》中毛遂的故事。這裏是說自己本可象毛遂一樣,使錐子從囊中脫穎(錐的尖端)而出,為國出力,卻沒想到根本不是時候。結處提出,有權姦當道,還是回去吧。這是畫竜點晴之筆。詞如其人,作者對聲勢烜赫的當朝太師、賣國賊秦檜膽敢以豺狼斥之,無怪其遭緻讒害,貶謫瓊崖了。通篇義正詞嚴,正氣凜然,用典雖多,卻頗貼切,也是一種比頭手法,在填詞與為人兩方面均堪作範式。
例二又是一番風光。作者擅長用詩寫小品,詞也有這種特色。《昭君怨》寫荷雨,這首寫月色,但不平鋪直敘,而是一放一收,層層深入地寫,最後還是意在言外,啓發讀者自己去想象:現在還不是秋夜月色最美的時候,要看最美的月色,等十五、十六夜裏吧!這各寫法顯得新鮮,活潑,具有鮮明的個性。我們學填詞也要持學前人又不拘泥於前人的態度。後片首句第七字嚮用平聲,楊詞用仄,不可從。又此詞末句“看十五十六”,“五”是上聲字用作平聲字,這在宋人詞裏是常有的。 |
|
詩人: 馮延巳 Feng Yansi
風乍起,
吹皺一池春水。
閑引鴛鴦香徑裏,
手挼紅杏蕊。
鬥鴨闌幹獨倚,
碧玉搔頭斜墜。
終日望君君不至,
舉頭聞鵲喜。 |
|
詩人: 李從周 Li Congzhou
花似匝,
雨點翠娥愁壓。
人又不來春且恰,
誰留春一霎。
消盡水瀋金鴨,
寫盡杏箋紅蠟。
可奈薄情如此黠,
寄書渾不答。 |
|
詩人: 馮延巳 Feng Yansi
秋已暮,重疊關山歧路。嘶馬搖鞭何處去?曉禽霜晚樹。 夢斷禁城鐘鼓,淚滴枕檀無數。一點凝紅和薄霧,翠娥愁不語。 |
|
詩人: 馮延巳 Feng Yansi
聖明世,獨折一枝丹桂。學著荷衣還可喜,春狂不啻◇。 年少都來有幾,自古閑愁無際。滿盞勸君休惜醉,願君千萬歲。 |
|
請鑒賞:
|
|
謁金門(風乍起) : 詞篇名。五代南唐馮延巳作。寫一閨中少婦在池邊嬉戲的種種情態,結尾流露出思念行人之情。首二句“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最為後人傳誦。 |
|
謁金門
詞牌名
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
···△,··△··△·△
謁金門
秋露墜。滴盡楚蘭紅淚。往事舊歡何限意。思量如夢寐。人貌老於前歲。風月宛然無異。座有嘉賓尊有桂。莫辭終夕醉。
代表作•宋•王安石
春又老。南陌酒香梅小。遍地落花渾不掃。夢回情意悄。紅箋寄與添煩惱。細寫相思多少。醉後幾行書字小。淚痕都搵了。
謁金門 馮延巳
風乍起,吹縐一池春水。閑引鴛鴦香徑裏,手挼紅杏蕊。鬥鴨闌幹獨倚,碧玉搔頭斜墜。終日望君君不至,舉頭聞鵲喜。
謁金門 李好古
花過雨,又是一番紅素。燕子歸來愁不語,舊巢無覓處。誰在玉關勞苦?誰在玉樓歌舞?若使鬍塵吹得去,東風侯萬戶。
李好古詞作鑒賞
在詩詞中常將春和雨以及花和雨聯繫起來。不過由於時間與氣候的變化,有的風雨是送春歸,有的風雨則是催春來。而李好古的這首詞說:“花過雨,又是一番紅素”。大概是屬於催春來。“燕子歸來愁不語”一句,承上啓下,春來燕歸,春色依舊,而歸來的燕子為什麽卻悶悶無語呢?自然引出下文——“舊巢無覓處”。“舊巢無覓處”的原因,作者沒有直說,猶露猶藏發人深思。這首詞有的本子調名下有題——《懷故居》,因而有人說,燕子舊巢,比喻自己故居,春來到來了,人無歸處,表現了一種無處可歸的飄泊之感。其中還寓有傢國之感,所以把它理解為那個特定社會現象的典型概括,則更為合適。上片結句,就字面看補足了上文,完成了對“燕子”的描寫,就其喻意而言,則引嚮社會現實,這就為下片預作好了鋪奠。
國傢山河支離破碎,百姓流離失所,在這樣艱難的時局裏,“誰在玉關勞苦?誰在玉樓歌舞?”這句話深刻尖銳,咄咄逼人,“玉關(玉門關,這裏泛指邊塞)勞苦”者,指的是那些守邊的士卒。而在玉樓上取樂的,卻是那班不思抗敵、不恤士卒的將領,除此之外,當然還有一大批“渡江來,百年歌舞,百年酣醉”於西湖畔上的、南宋朝廷裏的顯官達貴。一苦一樂,形成了鮮明的對照,使讀者從對比中,感受到振憾人心的藝術力量!下文詞人沒有順着這個調子再把弦兒綳緊,也沒有用一般乏味的文字,敷衍成篇,而是別開生面,用假設和推想,從容作結:“若使鬍塵吹得去,東風侯萬戶。”東風“吹去”鬍塵“,已是一奇;再進一步,還要封”東風“為萬戶侯,更是奇特非凡,令人耳目一新。然而最妙則於不經意之中,用這種豐趣活潑的文字,翻空出奇,涉筆成趣。同時,它又在詼諧之中包含着某種莊重,其中隱含了一個重大的嚴肅的社會政治問題,即朝中無人抗金,而百姓則渴望統一。在天真之處展現真情,風趣之中包含着冷峻。
春日,多有“東風”,“舊巢無覓”,纔有“東風”吹去“鬍塵”盼想,前後照應,此外,詞人兼用明快、嚴肅、含蓄、幽默的多種手法,渾然成篇,自成一格,更是它的獨特之處。 |
|
|
|
謁金門二 | 謁金門三 | 謁金門梅 | 寓謁金門 | 謁金門荼 | 謁金門·春半 | 謁金門惜春 | 謁金門春晚 | 謁金門春情 | 謁金門春恨 | 謁金門花品 | 謁金門春曉 | 謁金門初春 | 謁金門送客 | 謁金門九日 | 謁金門春半 | 謁金門昔遊 | 謁金門秋感 | 謁金門秋興 | 謁金門秋夜 | 謁金門春雪 | 謁金門寄遠 | 謁金門重午 | 謁金門杏花 | 謁金門病起 | 謁金門晚春 | 謁金門題扇 | 謁金門暮春 | 謁金門早梅 | 謁金門·花過雨 | 謁金門·雙喜鵲 | 謁金門·愁脈脈 | 謁金門·美人浴 | 謁金門懷古居 | 謁金門·山吐月 | 謁金門·風乍起 | 謁金門贈歌妓 | 謁金門風乍起 | 謁金門醉花春 | 謁金門不怕醉 | 謁金門壽夢祥 | 謁金門壽何令 | 謁金門和德遠 | 謁金門詠木樨 | 謁金門和昌甫 | 謁金門·示知命弟 | 欲憑雞卜謁金門 | 謁金門次西麓韻 | 謁金門常山道中 | 謁金門聞鶯聲作 | 謁金門秋日牡丹 | 謁金門春暮有感 | 花自落寓謁金門 | 謁金門帶湖新月 | 謁金門和勿齋韻 | 謁金門和韻賦茶 | 謁金門和劉製幾 | 謁金門和趙參謀 | 垂楊碧寓謁金門 | 謁金門春早湖山 | 謁金門懷故居作 | 謁金門次京口賦 | 謁金門和陳提幹 | 謁金門送康伯檜 | 謁金門和李士舉 | 謁金門戲贈知命 | 謁金門·耽岡迓陸尉 | 謁金門耽岡迓陸尉 | 謁金門和從善二首 | 謁金門東風吹酒面 | 謁金門次韻鄭婺源 | 謁金門用趙帳幹韻 | 謁金門題建昌城樓 | 謁金門慶彭教任滿 | 謁金門宣城鹿鳴宴 | 謁金門溫州鹿鳴宴 | 謁金門上秀邸溪亭 | 謁金門枕上聞鵑賦 | 謁金門和自昭木香 | 謁金門老香堂和韻 | 謁金門追和馮延已 | 謁金門李府尹美在 | 謁金門(荼_) | 謁金門(東風吹酒面) | 謁金門(和昌甫) | 謁金門(春早湖山) | 謁金門(次韻鄭婺源) | 謁金門(醉花春) | 謁金門(帶湖新月) | 謁金門(不怕醉) | 謁金門(病起) | 謁金門(耽岡迓陸尉) | 謁金門(常山道中) | 謁金門(和從善二首) | 謁金門(送客) | 謁金門(用趙帳幹韻) | 謁金門(溫州鹿鳴宴) | 謁金門(壽何令) | 謁金門(壽夢祥) | 謁金門(九日) | 謁金門(宣城鹿鳴宴) | 謁金門(杏花) | 謁金門 | 謁金門(重午) | 謁金門(送康伯檜) | 謁金門(和陳提幹) | 謁金門(春雪) | 謁金門(秋夜) | 謁金門(秋興) | 謁金門(秋感) | 謁金門(戲贈知命) | 謁金門(昔遊) | 謁金門(和李士舉) | 謁金門 春半 | 謁金門(晚春) | 謁金門(聞鶯聲作) | 謁金門(早梅) | 謁金門(秋日牡丹) | 謁金門(和德遠) | 謁金門(題扇) | 謁金門(暮春) | 謁金門(詠木樨) | 謁金門(次京口賦) | 謁金門(懷故居作) | 謁金門(梅) | 謁金門(寄遠) | 謁金門(追和馮延已) | 謁金門(春暮有感) | 謁金門(春情) | 謁金門(初春) | 謁金門(春曉) | 謁金門(春晚) | 謁金門(春恨) | 謁金門(花品) | 謁金門(李府尹美在) | 謁金門(惜春) | 謁金門(贈歌妓) | 謁金門(老香堂和韻) | 謁金門(和韻賦茶) | 謁金門(和勿齋韻) | 謁金門(和自昭木香) | 謁金門(和劉製幾) | 花自落(寓謁金門) | 垂楊碧(寓謁金門) | 謁金門(枕上聞鵑賦) | 謁金門(和趙參謀) | 謁金門(題建昌城樓) | 謁金門(慶彭教任滿) | 謁金門(次西麓韻) | 謁金門(二) | 謁金門(三) | 謁金門(風乍起) | 謁金門丁酉鼕昌山渡 | 謁金門秋晚蕙花為賦 | 謁金門己巳為內子壽 | 謁金門送徐子宜如新安 | 謁金門為尤郎中延之壽 | 謁金門為韓漕無咎壽 | 謁金門次李聖予月中韻 | 謁金門和巽吾海棠韻 | 謁金門和巽吾重賦海棠 | 謁金門題沅州幽蘭鋪壁 | 謁金門用李後主韻二首 | 謁金門·和廊之五月雪樓小集韻 | 謁金門(和從周宣教韻祝千歲壽,請呼段、馬二生歌之) | 謁金門(次李聖予月中韻) | 謁金門(甲子年同寅伯題於壁) | 謁金門(一) (《花間集》失收此首) | 謁金門(和廊之五月雪樓小集韻) | 謁金門 送徐子宜如新安 | 謁金門(宜春道中野塘春水可喜,有懷舊隱) | 謁金門風乍起,約巽吾同賦海棠 | 謁金門(道山亭餞張椿老赴行在) | 謁金門(題沅州幽蘭鋪壁) | 謁金門(題呂真人醉桃源像) | 謁金門(和巽吾海棠韻) | 謁金門(和巽吾重賦海棠) | 謁金門(風乍起,約巽吾同賦海棠) | 謁金門(_·上秀邸溪亭) | 謁金門(秋晚□蕙花為賦) | 謁金門(次韻虞萬州剛簡以謁金門麯為叔母壽) | 謁金門(方齋小集,有琴者,昌甫作詞,和韻) | 謁金門(大葉莊懷張元孺作) | 謁金門(用李後主韻二首) | 謁金門(己巳為內子壽) | 謁金門(為尤郎中延之壽) | 謁金門(為韓漕無咎壽) | 謁金門(一雨掃煩暑,自漉玉友,醉餘因次韻趙長卿) | 謁金門(賞梅即席和洪內翰韻) | 謁金門(丁酉鼕昌山渡) | 謁金門(陪蘇子重諸友飲東山) | 謁金門(送林子長同年起官宣城) | 謁金門一花間集失收此首 | 謁金門風乍起約巽吾同賦海棠 | 謁金門和廊之五月雪樓小集韻 | 謁金門宜春道中野塘春水可喜有懷舊隱 | 謁金門道山亭餞張椿老赴行在 | 謁金門賞梅即席和洪內翰韻 | 謁金門陪蘇子重諸友飲東山 | 謁金門題呂真人醉桃源像 | | | 更多結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