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轄區 : 中國 >甘肅 >武威 > 涼州區
顯示地圖
目錄
行政區劃代碼
  620602
區域概況
  涼州區現轄19鎮18鄉,2個開發指揮部,7個城區街道辦事處,人口101萬,是甘肅省人口最多的縣級區。有漢、回、蒙、藏等25個民族,為武威市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國傢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以來,涼州區的發展日新月異,涼州區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發展步伐明顯加快,成為亞歐大陸橋上璀璨的明珠。2003年完成國內生産總值61億元,增長12.4%,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53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777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0.7億元,增長13.83%。
  區人民政府住所地武威市東大街66號,郵政編碼:733000,電話區號:0935。
  在涼州大地上,農村已形成了蔬菜、畜牧、葡萄、製種四大支柱産業。通過調整農村産業結構,穩糧、擴經、增畜、興果,大力發展規模經營,農、林、牧、副各業得到全面發展。2003年農業增加值達到16.3億元,糧食産量近60萬噸。
  全區有中小型水庫9座,建成高標準幹、支、鬥渠道1200多條,總長近1萬公裏,並形成了渠、路、林配套的基礎設施網。新架設和改造農電綫路6000多公裏。比較完整的農田水利灌溉體係和較雄厚的農機力量,為農業的持續穩定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條件。鄉鎮企業異軍突起,近三年鄉鎮企業總産值以每年60%的遞增速度發展。
經濟社會
  區內有工業企業2000多傢,有榮華、皇臺、莫高3傢上市公司。現已形成了以皇臺集團、榮華集團、莫高集團、武酒集團、隴海陶瓷、愛雅紡織、益民食品、紅太陽面粉廠、金蛙集團等企業為代表的酒類釀造、玉米澱粉、調味品加工、小麥面粉飼料加工、亞麻紡織、農機製造、建築建材等支柱産業,主要工業産品有白酒、啤酒、葡萄酒、澱粉、熏醋、醬油、味精和原煤、水泥、地毯、化肥、皮革、亞麻紗、花崗石板材等2000多種。食品工業已成為地方工業的主體,白酒、啤酒、葡萄酒、熏醋、味精等産品榮獲優質産品稱號,享譽中外。工業開發區已初具規模,其中武威城東生態工業園區交通便利,位置優越,基礎設施比較完善,是投資者創業的理想場所。2003年全區工業增加值達16億元。
  隨着經濟的發展和流通渠道的拓寬,涼州區城鄉市場繁榮,商貿購銷興旺,專業和綜合貿易市場達到80多個,個體工商戶達到3萬多個,從業人員達到12萬多人,初步形成了城鄉聯繫、縱橫結合的流通網絡,2003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10.6億元,涼州區已成為河西地區的商品集散中心。城市建設發展較快,特別是加快了上下水、道路、住房建設速度。市區內供熱、上水、下水、供電相配套。白塔寺、天梯山石窟、海藏公園、雷臺公園、西郊公園、沙漠公園、瀕危野生動物研究中心等一批旅遊景點成為人們觀光旅遊的理想境地。
  社會事業全面進步,有各類省、市、區級科研院所20多個,各類專業技術人員1萬多人,區內有大中專院校10餘所,有中小學600多個,有衛生醫療機構300多個,醫療技術比較全面。電視廣播覆蓋全區境內,能夠收看收聽多套節目;區內有設施較好的博物館、體育場、藝術館、圖書館、影劇院。
  藉西部大開發的東風,涼州區按照“突出工業、提高農業、搞活第三産業,用工業經濟帶動農業經濟,用城市經濟帶動農村經濟”的發展思路,全面實施工業“二次創業”戰略,高度重視項目建設、“三農”問題,加快推行循環經濟的步伐,努力實現全區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以更長遠的眼光,更優惠的政策,更靈活的方式,更優質的服務,藉助外力擴大開放,把涼州建設成為河西地區農副産品精深加工基地、全省較大的商貿集散地和文化旅遊大區、大西北的投資寶地和重要的開放城市。
行政區劃
  公元前121年,漢武帝開闢了河西四郡,即武威、酒泉、張掖、敦煌四郡。武威,即武功軍威之意,因此而得名。當時武威郡下屬姑臧、張掖、武威、休屠、次、鸞鳥、撲 、媼圍、蒼鬆、宣圍10個縣,治所在故臧。元封五年(前106),分天下為13州,各置一刺史,史稱“十三部刺史”。武威郡屬涼州刺史部,涼州之名自此始。意為“地處西方,常寒涼也”。三國魏黃初元年(220),魏文帝置涼州,一直到西晉,姑臧均為涼州治所。東晉,十六國時期,前涼、後涼、南涼、北涼及唐初的大涼,都曾建都與此。
  全區轄19鎮18鄉,2個開發指揮部,7個城區街道辦事處,是甘肅省人口最多的縣級行政區。國土總面積5081平方公裏。1986年被國務院批準為歷史文化名城和對外開放城市。全區總人口101萬人,其中農業人口78萬人,非農業人口23萬人。州區是一個多民族融合、多元文化交匯的地區,全區有少數民族25個,人數較多的有回族、侗族、滿族等。
  涼州區屬溫帶大陸性幹旱氣候,具有太陽輻身強、幹旱少雨、日照充足、蒸發量大、夏季短而較熱、鼕季長而寒冷、晝夜溫差和年溫差大的特點。全年日照時數為2967.8小時,日照百分比為67%;太陽輻射量為138.45千卡/平方釐米;氣溫以7月最高,為29℃,1月最低,為零下14.9℃。多年平均降水量160毫米,年蒸發量2020毫米。
  涼州區轄7個街道、19個鎮、18個鄉:東大街街道、西大街街道、東關街街道、西關街街道、火車站街街道、地質新村街街道、榮華街街道、黃羊鎮、武南鎮、清源鎮、永昌鎮、雙城鎮、豐樂鎮、高壩鎮、金羊鎮、和平鎮、羊下壩鎮、中壩鎮、永豐鎮、古城鎮、張義鎮、發放鎮、西營鎮、四壩鎮、洪祥鎮、謝河鎮、五和鄉、韓佐鄉、松樹鄉、大柳鄉、長城鄉、金沙鄉、柏樹鄉、金塔鄉、下雙鄉、九墩鄉、懷安鄉、金山鄉、清水鄉、吳傢井鄉、新華鄉、康寧鄉、東河鄉、河東鄉。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國土總面積4873.85平方公裏,人均占有土地面積僅8.629畝,人均耕地1.88畝。區內土地包括:農用地20.6358萬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42.35%,其中:耕地、園地、林地、牧草地和水面分別占土地總面積的24.16%、1.54% 、2.81% 、13.46% 和0.38%;建設用地為3.4154萬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7%;未利用地為24.6873萬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50.65%。
  水資源
  涼州區分佈於石羊河中上遊地區,流經區內的西營河、金塔河、雜木河、黃羊河是全區的主要地表水源,多年來平均地表徑流量為6.80億立方米/年(1993年~2003年)。區內地下水取水量為5.25億立方米/年,其中90%為河渠入滲量、基岩裂隙水入滲量,近十年來地下水年均可利用量為2.816億立方米。全區地表水、地下水總的可利用量多年平均為9.616億立方米。
  礦産資源
  目前已發現各類礦點100多處30多種, 礦産資源品種主要有煤、陶土、石英砂、螢石、硅石、花崗石、地熱水等。探明儲量的礦種有15種,石英石、石膏、芒硝、花崗岩等非金屬資源在西北占據優勢。除煤的開採規模較大,有一定的歷史,其餘均屬近幾年發現。該區煤炭資源初步探明儲藏量約8400萬噸,其中設計可開採儲量約為1700萬噸,年開採量近幾年均為30萬噸左右,開採回采率為82%,實際回采率為70%,煤炭主要有無煙煤和有煙煤。
  森林資源
  全區森林面積已達69.32萬畝(天然林6.37萬畝,人工林62.95萬畝),按林種分:農防林29.86萬畝,水保林8.16萬畝,防風固沙林18.1萬畝,經濟林13.2萬畝。森林覆蓋率達9.1%。全區活立木蓄積達198萬立方米。
  農作物資源
  農作物有小麥、大麥、𠔌子、玉米、高梁、洋芋、大豆等;經濟作物主要有葡萄、鬍麻、油菜等,還有西瓜、白蘭瓜、蘋果、蔬菜、大麻、纖維亞麻、葵花籽、煙葉、發菜等。農作物和經濟作物品種多,品質優,久負盛名,遠銷省內外,部分産品還銷往東南亞和獨聯體,尤其是無殼瓜子為世界所僅有。
  涼州區認真貫徹實施《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不斷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堅持開展科技、文化、衛生、法律“四下鄉”和科教、文體、衛生、法律、培訓、環保“六進社區”活動,精神文明創建活動不斷豐富。積極引進推廣先進實用技術,促進科技成果的有效轉化,跨入了“全國科技進步先進縣(區)”行列。
教育事業
  全區現有大中專院校11所,中小學614所,博物館、文化場館、體育館、藝術館、圖書館、影劇院和廣播電臺、電視臺等設施齊全,廣播電視、“雙擁工作”、檔案管理和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步入全國先進行列。
  涼州歷史悠久,教育源遠流長。建國以來教育事業發展很快,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 區委、區政府提出了“科教興區” 的戰略,確定了教育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經過各級領導、廣大師生和社會各界的艱苦努力,教育事業迅速發展,成績斐然。
  基礎教育長足發展。1985年,全區普及了初等教育。1995年,“兩基” 工作通過省級驗收。1996年,被原國傢教委公佈為全國第二批實現“普九” 的縣、市、區之一。近年來,狠抓鞏固“兩基”成果、提高“普九”水平工作,目前,全區初等教育入學率、鞏固率均達99%以上, 初中學生入學率、鞏固率達98%以上。全區共有中小學570所, 其中小學492所,初級中學66所,完全中學12所;在校學生19.9萬人,其中小學12.6萬人,初中6.2萬人,高中1.1萬人。為保障殘疾兒童接受義務教育,2000年,成立了全市第一所特殊教育學校。高中階段的教育規模也進一步擴大,2001年,境內有1所學校被確定為省級示範性高中, 3所學校被確定為市級示範性普通高中。
  幼兒教育發展迅速。1980年以來,在政府辦園的同時,部門、集體及個人積極興辦幼兒園, 開設學前班,形成了以市區辦園為示範、鄉村辦園為主體、企業及個人辦園為補充的幼兒教育格局。目前,全區有幼兒園361所,在園幼兒2萬多人;學前班199個,在班兒童4400多人。4~6周歲幼兒入園率達80%以上,基本普及學前一年教育。 各級各類幼兒園設施設備不斷完善,幼教隊伍專業化程度及業務素質大大提高, 全區有16所幼兒園達到二類及以上標準。
  職業教育異軍突起。 為使教育與當地經濟發展相適應, 從1983年起, 積極改建和興辦農職業中學,逐步拓寬職業教育發展的路子。目前全區有職業中專、中學5所,在校學生1200多人。同時在普通教育中滲透職業教育, 大部分農村初級中學開辦了“三加一”職業班,開展職業技術培訓。成人教育日趨完善。 1988年, 經省、 地驗收,全區達到了“基本掃除文盲單位” 標準。之後,各鄉鎮、村相繼創辦農民文化技術學校490多所,圍繞農村經濟的發展,廣泛開展實用技術培訓, 年培訓農民達10萬多人次。1994年,涼州區被原國傢教委評為全國農村教育綜合改革先進單位。 1995年,全區達到國務院頒布的“基本掃除文盲標準單位” 。目前全區有24所鄉鎮農技校達到省頒“丙級” 標準。成人中、高等教育蓬勃發展,參加自學考試、上電大及成人大中專院校接受繼續教育的幹部、職工成千上萬,有效地提高了廣大勞動者的科技文化素質。
  辦學條件明顯改善。 區及鄉鎮各級政府高度重視教育,千方百計增加教育投入, 使學校的辦學條件和校容校貌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 中小學基本實現了“一無兩有”“六配套”,53所學校建起了教學辦公樓, 大部分的學校實現了校園的緑化、美化和硬化。 同時,加快了教育信息化和教育技術現代化建設的步伐,全區中小學基本配備了電視機、 錄放像機、投影儀、錄音機等電化教育教學設備, 裝備計算機4500多臺,建立用於遠程教育的衛星地面接收站400多座。建成了涼州區教育網,部分學校還建起了校園網。
  2006年,整合教育資源,落實“兩免一補”政策,加大貧睏家庭學生救助力度,積極鼓勵和支持社會力量辦學,各級各類教育穩步發展,教育質量逐步提高,素質教育全面推進。
  2006年,城鎮居民收入預計達到7266元,年均增長7.9%;農民人均純收入預計達到3820元,年均增長9.7%;居民儲蓄存款餘額年均增長16%。住房、教育、文化、旅遊、交通、通訊等生活性消費比重逐年增加。
  涼州區全面實施了“五險合一”試點工作,覆蓋面進一步擴大,社會保障體係逐步完善。認真落實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連續三次提高低保標準,城市低保基本做到了應保盡保,農村“五保戶”全部納入財政供養範圍。積極做好就業和再就業工作,城鎮“零就業”家庭就業援助工作全面展開。切實做好救濟救災和受災群衆安置工作,纍计發放救災資金800多萬元。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工作健康推進,參合面達85.1%。
近義詞
涼州
相關詞
????業公司????務管理局義務教育辦法學籍管理
包含詞
涼州區中醫醫院涼州區????務管理局涼州區西湖衛生所
涼州區衛生防疫站武威市涼州區志城印刷廠武威市涼州區星際網吧
武威市涼州區豪海酒店武威市涼州區清源磚廠武威市涼州區天狼網域會所
武威市涼州區萬民大藥房武威市涼州區洪祥鎮機械站武威市涼州區金皇冠網吧
武威市涼州區昌盛網吧武威市涼州區真誠飼料廠武威市涼州區上壩自來水廠
武威市涼州區供銷合作總社武威市涼州區下雙茂盛豬場武威市涼州區浪潮網吧
武威市涼州區三葉草招待所武威市涼州區電影公司武威市涼州區大世界洗浴部
武威市涼州區農副産品公司武威市涼州區賽爾飼料廠武威市涼州區飛馳網吧
武威市涼州區武南如意旅社武威市涼州區水電招待所武威市涼州區小二樓網吧
武威市涼州區天乾麵粉廠武威市涼州區蛇島俠蹤網吧武威市涼州區自由部落網吧
武威市涼州區華宇麗晶酒店武威市涼州區河西加油站武威市涼州區博客網吧
武威市涼州區新起點網域武威市涼州區黃羊中心市場武威市涼州區爵士休閑會所
武威市涼州區馨語網吧武威市涼州區錦鑫肥牛城武威市涼州區武涼供熱站
武威市涼州區飛竜網吧武威市涼州區動感網絡武威市涼州區鑫馬網吧
武威市涼州區商業總公司武威市涼州區鑫海網吧武威市涼州區佛慈堂大藥房
武威市涼州區博士網吧武威市涼州區鋒速休閑網絡涼州區四壩鄉南倉村衛生所
涼州區四壩鄉四壩村衛生所涼州區四壩三岔村衛生所涼州區白洪村衛生所
涼州區古城鄉上古村衛生所涼州區古城鄉中河衛生所涼州區古城小河衛生所
涼州區永昌鎮張義村衛生所涼州區永昌鎮張英村衛生所涼州區永昌鎮煙下村衛生所
涼州區古城鄉祁山衛生所涼州區清水鄉蘇鄧村衛生所涼州區校尉鄉東河村衛生所
涼州區校尉鄉陳莊村衛生所涼州區校尉鄉頭壩村衛生所涼州區校尉鄉長流村衛生所
涼州區校尉鄉河北村衛生所涼州區校尉鄉校尉村衛生所涼州區校尉鄉五畦村衛生所
涼州區永昌鎮山高村衛生所涼州區永昌鎮南溝村衛生所涼州區清水鄉上四村衛生所
涼州區清水鄉王銳村衛生所涼州區和平鎮南園村衛生所涼州區清水鄉張清村衛生所
涼州區中壩鄉衛生院涼州區四壩鄉前莊村衛生所武威市涼州區農業土肥站
武威市涼州區金泰商場武威市涼州區古城鎮農具廠武威市涼州區金麒麟網吧
武威市涼州區極速空間網吧武威市涼州區仁源堂大藥房武威市涼州區慈仁堂藥店
武威市涼州區先科網吧武威市涼州區深藍網吧分店武威市涼州區金橋供熱站
武威市涼州區竜門招待所武威市涼州區懷安綜合廠武威市涼州區雙城福利工廠
武威市涼州區經典網絡會所武威市涼州區裕興養殖場武威市涼州區海飛堂大藥房
武威市涼州區天元酒樓武威市涼州區良友麵粉廠武威市涼州區新天地網吧
武威市涼州區萬隆網吧武威市涼州區永山麵粉廠武威市涼州區鑫榮燈飾城
武威市涼州區民健大藥房武威市涼州區文星網吧武威市涼州區博林服裝廠
武威市涼州區糧食總公司武威市涼州區時空在綫網吧武威市涼州區日月山莊
武威市涼州區誠德大藥房武威市涼州區和寨磚廠武威市涼州區碧海洗浴中心
武威市涼州區福順沙石料廠武威市涼州區德林聚餐廳武威市涼州區陽光網絡會所
武威市涼州區民樂大藥房武威市涼州區新固園釘廠武威市涼州區英豪網吧
武威市涼州區炫燁聖地網吧武威市涼州區清源麵粉廠武威市涼州區富豪極速網吧
涼州區豐樂鎮豐樂村衛生所涼州區豐樂鎮竜口村衛生所涼州區豐樂鎮截河村衛生所
涼州區豐樂鎮頭牌村衛生所涼州區永昌鎮張興衛生所涼州區永昌鎮劉沛村衛生所
涼州區豐樂鎮昌隆村衛生所涼州區金羊鎮宋傢園衛生所涼州區清源鎮東槽村衛生所
涼州區清源鎮劉廣村衛生所涼州區豐樂鎮寨子村衛生所涼州區豐樂鎮泉溝村衛生所
涼州區永昌鎮馬旬村衛生所涼州區永昌鎮梧桐村衛生所涼州區九墩鄉九墩村衛生所
涼州區九墩鄉光明村衛生所涼州區永昌鎮白雲村衛生所涼州區九墩鄉平樂村衛生所
武威市涼州區跌石溝煤礦武威市涼州區牛頭溝煤礦涼州區清源鎮羊莊村衛生所
涼州區水麽村衛生所涼州區古城鄉下古村衛生所涼州區四壩鄉北倉衛生所
涼州區金羊鎮杏園村衛生所涼州區永昌鎮羊桐村衛生所涼州區清源鎮新西村衛生所
涼州區金羊鎮寨子村衛生所涼州區四壩鄉寨子村衛生所武威市涼州區社會福利工廠
武威市涼州區金馬網吧武威市涼州區金山煤礦武威市涼州區先科網吧二部
涼州區金羊鎮新城衛生所涼州區永昌鎮石碑村衛生所涼州區和平鎮新五村衛生所
涼州區永昌鎮和寨衛生所涼州區豐樂鎮懷西村衛生所涼州區清源鎮宣莊村衛生所
涼州區清源鎮新東村衛生所涼州區清源鎮清源村衛生所涼州區豐樂鎮新橋村衛生所
涼州區和平鎮中莊村衛生院涼州區永昌鎮下源村衛生所涼州區古城鄉九五村衛生所
涼州區金羊鎮平苑衛生所涼州區和平鎮韓寨村衛生所涼州區和平鎮和平村衛生所
涼州區清源鎮清泉村衛生所涼州區九墩鄉下富村衛生所涼州區金羊鎮鬆濤村衛生所
涼州區豐樂鎮沙灘村衛生所涼州區金羊鎮五一村衛生所涼州區永昌鎮東坡村衛生所
涼州區清源鎮王莊村衛生所涼州區金塔鄉金塔村衛生所涼州區金羊鎮窯溝村衛生所
涼州區清源鎮發展村衛生所涼州區長城鄉紅水村衛生所涼州區清水鄉白塔村衛生所
涼州區金羊鎮新鮮村衛生所涼州區金羊鎮皇臺村衛生所涼州區金羊鎮東溝衛生所
涼州區金羊鎮海上村衛生所涼州區古城鄉上河村衛生所涼州區古城鄉三畦村衛生所
涼州區和平鎮大衆村衛生所涼州區清水鄉菖蒲村衛生所涼州區長城鄉前營衛生所
涼州區古城鄉古城村衛生所涼州區長城鄉新莊村衛生所涼州區金塔鄉青銅村衛生所
涼州區清水鄉王盛村衛生所涼州區金羊鎮蔡莊村衛生所涼州區和平鎮臧莊村衛生所
涼州區永昌鎮和豐村衛生所涼州區永昌鎮中溝村衛生所涼州區長城鄉王墩村衛生所
涼州區和平鎮棗園村衛生所涼州區和平鎮牌樓村衛生所涼州區長城鄉長城村衛生所
涼州區金羊鎮海藏村衛生所涼州區永昌鎮校西村衛生所涼州區永昌鎮衛生中心院
涼州區清水鄉楊臺村衛生所涼州區清源鎮中沙村衛生所
更多結果...
分類詳情
張開清源鎮張開古城鄉張開古城鎮張開西營鄉張開南營鄉
張開柏樹鄉張開西大街街道張開永豐鄉張開雙城鎮張開和平鎮
張開永豐鎮張開長城鄉張開河東鄉張開西營鎮張開金山鄉
張開黃羊鎮張開永昌鎮張開豐樂鎮張開金沙鄉張開新華鄉
張開東河鄉張開雙樹鄉張開紅星鄉張開東關街街道張開西關街街道
張開火車站街街道張開地質新村街街道張開榮華街街道張開九墩灘指揮部張開羊下壩鄉
張開張義鄉張開發放鄉張開四壩鄉張開洪祥鄉張開二壩鄉
張開謝河鄉張開上泉鄉張開校尉鄉張開武南鎮張開高壩鎮
張開金羊鎮張開羊下壩鎮張開中壩鎮張開張義鎮張開發放鎮
張開四壩鎮張開洪祥鎮張開謝河鎮張開五和鄉張開韓佐鄉
張開松樹鄉張開大柳鄉張開金塔鄉張開下雙鄉張開九墩鄉
張開懷安鄉張開清水鄉張開吳傢井鄉張開康寧鄉張開中壩鄉
更多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