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北京時間昨天上午10時17分,在京城著名的東方君悅大酒店浮碧廳,來自國內外的40多傢媒體與瑞銀高管共同見證了歷史性的一刻:qfii第一單的指令此刻正在發出,10點19分左右,也即指令發出的2分鐘後,首單買入的四支股票全部確認成交,備受矚目的qfii正式登上中國證券市場大舞臺。
10點15分,攝影、攝像記者的“長槍、大炮”悉數對準了瑞士銀行中國證券部主管袁淑琴,此時她開始撥打電話,準備嚮申銀萬國(相關,行情)證券公司發出下單指令。但不知何故,電話綫卻在這節骨眼上出了問題,無法打通,使qfii第一單指令的發出無端添了一絲麯折。
10點17分左右,電話終於打通,袁淑琴嚮申萬發出指令。此時全場鴉雀無聲,衆人側聽她用不太標準的普通話一一報出買入股票的名稱:寶鋼股份(相關,行情)、上港集箱(相關,行情)、外運發展(相關,行情)、中興通訊(相關,行情)。在經過約2分鐘的等待後,申萬的交易員報出買入四支股票的成交價格,成交得以確認,全場頓時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瑞士銀行亞洲區主席賀利華(rodney ward)非常高興地說:“作為首傢投資於中國境內市場的qfii,瑞銀深感榮幸,qfii機製的實施,是中國對外開放的又一重要舉措,今天對中國資本市場的發展而言,深具歷史意義。”
瑞銀亞洲證券部主管賀隆(john holland)說:“qfii標志着中國證券市場發展進程當中一個新篇章的開始。qfii提供了一個框架,所有的改革和變化將在這個框架下發生。在國際資本不斷流入中國證券市場的過程中,無論是中國還是國際資本都能獲得好處。但重要的是,我們應看到,今天僅僅是這一進程的開始,雙方需經歷一個互利的、相互教育的過程,中國公司對股東負有責任,要教育廣大投資者瞭解中國市場的情況和藴藏的投資機會;同樣,國際投資者也要發揮作用,教育中國上市公司讓他們瞭解國際資本市場的希望是什麽,幫助中國公司以有效的方式進入到國際市場。”
“深信這個教育的過程决定qfii機製的成功與否,qfii的成功與否不可能在未來幾周、幾個月、甚至幾年就能看得出來,它需經過未來很多年的時間才能得以驗證”。賀隆此言給在場的人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 | | qfii是qualified foreign institutional investors(合格的境外機構投資者)的簡稱,qfii機製是指外國專業投資機構到境內投資的資格認定制度。作為一種過渡性制度安排,qfii制度是在資本項目尚未完全開放的國傢和地區,實現有序、穩妥開放證券市場的特殊通道。包括韓國、臺灣、印度和巴西等市場的經驗表明,在貨幣未自由兌換時,qfii不失為一種通過資本市場穩健引進外資的方式。在該制度下,qfii將被允許把一定額度的外匯資金匯入並兌換為當地貨幣,通過嚴格監督管理的專門賬戶投資當地證券市場,包括股息及買賣價差等在內各種資本所得經審核後可轉換為外匯匯出,實際上就是對外資有限度地開放本國的證券市場。
qfii是一國在貨幣沒有實現完全可自由兌換、資本項目尚未開放的情況下,有限度地引進外資、開放資本市場的一項過渡性的制度。這種制度要求外國投資者若要進入一國證券市場,必須符合一定的條件,得到該國有關部門的審批通過後匯入一定額度的外匯資金,並轉換為當地貨幣,通過嚴格監管的專門帳戶投資當地證券市場。
什麽樣的境外機構投資者纔是合格的?在這當中需要很多條件,核心是不能短期炒作,應具有中長期投資的性質。臺灣、韓國等地的經驗表明,引入qfii機製後,熱衷投資績優股、重視上市公司分紅、關註企業的長遠發展的理性投資理念開始盛行,投機行為有所減少,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市場的巨幅波動。因此,通過引進qfii機製,吸引境外合格的機構投資者參與進來,將有利於進一步壯大機構投資者隊伍;還可以藉鑒國外成熟的投資理念,促進資源的有效配置;同時促進上市公司提升公司治理水平,加速嚮現代企業制度靠攏。 | | qfii制度的實質是一種有創意的資本管製。在這一機製下,任何打算投資境內資本市場的人士必須分別通過合格機構進行證券買賣,以便政府進行外匯監管和宏觀調控,目的是減少資本流動尤其是短期"遊資"對國內經濟和證券市場的衝擊。而通過qfii制度,管理層可以對外資進入進行必要的限製和引導,使之與本國的經濟發展和證券市場發展相適應,控製外來資本對本國經濟獨立性的影響,抑製境外投機性遊資對本國經濟的衝擊,推動資本市場國際化,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 | | 其一是合格機構的資格認定問題。包括註册資本數量、財務狀況、經營期限、是否有違規違紀記錄等考核標準,以選擇具有較高資信和實力、無不良營業記錄的機構投資者。
其二是對合格機構匯出入資金的監控問題。一般有兩種不同的手段:一種是采取強製方法,規定資金匯出匯入的時間與額度;另一種是用稅收手段,對不同的資金匯入匯出時間與額度徵收不同的稅,從而限製外資、外匯的流動。
其三是合格機構的投資範圍和額度限製問題。投資範圍限製主要對機構所進入的市場類型以及行業進行限製;投資額度包括兩方面:一是指進入境內市場的最高資金額度和單個投資者的最高投資數額(有時也包括最低投資數額)。二是合格機構投資於單個股票的最高比例。 | | 我國證券市場經過十多年的發展,整體規模、功能和效率大大提升,已經成為亞太地區最大同時也是最有活力的證券市場之一。應該說,現在引入qfii制度的時機已經成熟。另一方面,目前我國證券市場中的機構投資者比重遠遠低於境外成熟市場,這嚴重製約了我國證券市場功能的發揮。從這個角度來看,引入qfii相當迫切。
在這種情況下,從2001年下半年開始,就陸續有專傢建議我國政府盡快引入qfii制度。此後,有關管理部門成立了專門研究小組對此進行研究。2002年6月10日,中國證監會主席周小川在出席國際證監會組織(iosco)第27屆年會時正式談到qfii,並對此給予了很高評價。7月18日,深交所舉辦了"引進合格的境外機構投資者座談會"。這次會議解决了許多qfii的技術問題,對我國引入qfii機製具有重要意義。11月5日,《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境內證券投資管理暫行辦法》正式出臺。 | | 一是引入qfii制度的跨越式發展,一步到位。按照國際上的一般經驗,資本市場的開放要經過兩個階段,在第一階段可以是先設立“海外基金”(臺灣的模式)或者“開放型國際信托基金”(韓國模式);而這一階段臺灣用了7年,韓國也用了11年。我國則是繞過第一階段,一步到位,其後發優勢不可估量。
二是qfii準入的主體範圍擴大、要求提高。新興資本市場的國傢和地區為了加大監管和控製的力度,普遍以列舉的方式明確規定了何種類型的境外機構投資者可以進入本國或本地區,此外,對qfii的註册資金數額、財務狀況、經營期限等等有較為嚴格的要求。與此相反,我國對qfii主體範圍的認定比較寬泛,而且賦予了境外投資者更多的自主權。然而,我國從保障國內證券市場的穩定和健康發展出發,對註册資金數額、財務狀況、經營期限等指標的要求方面有了進一步的提高。
三是人民幣升值迅速,qfii聞風而動,qfii的額度驟增60億美元,qfii當仁不讓地成為a股市場最有想法、最有資金實力的做多的主力部隊,下一階段瞄準qfii必然增倉的品種是捕捉底部黑馬的必然選擇。qfii正成為推動a股市場發展的一隻重要力量。來自2007年全國證券期貨監管會議上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06年末,52qfii持有a股的總市值已經達到971億元,占滬深兩市2006年末流通總市值的比例達到3.88%,一躍成為a股市場僅次於基金的第二大機構投資者。 | | 我國證券市場經過十多年的發展,整體規模、功能和效率大大提升,已經成為亞太地區最大同時也是最有活力的證券市場之一。應該說,現在引入qfii制度的時機已經成熟。另一方面,目前我國證券市場中的機構投資者比重遠遠低於境外成熟市場,這嚴重製約了我國證券市場功能的發揮。從這個角度來看,引入qfii相當迫切。
在這種情況下,從2001年下半年開始,就陸續有專傢建議我國政府盡快引入qfii制度。此後,有關管理部門成立了專門研究小組對此進行研究。2002年6月10日,中國證監會主席周小川在出席國際證監會組織(IOSCO)第27屆年會時正式談到qfii,並對此給予了很高評價。7月18日,深交所舉辦了"引進合格的境外機構投資者座談會"。這次會議解决了許多qfii的技術問題,對我國引入qfii機製具有重要意義。11月5日,《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境內證券投資管理暫行辦法》正式出臺。
北京時間2003年7月9日上午10時17分,在京城著名的東方君悅大酒店浮碧廳,來自國內外的40多傢媒體與瑞銀高管共同見證了歷史性的一刻:qfii第一單的指令此刻正在發出,10點19分左右,也即指令發出的2分鐘後,首單買入的四支股票全部確認成交,備受矚目的qfii正式登上中國證券市場大舞臺。
10點15分,攝影、攝像記者的“長槍、大炮”悉數對準了瑞士銀行中國證券部主管袁淑琴,此時她開始撥打電話,準備嚮申銀萬國(相關,行情)證券公司發出下單指令。但不知何故,電話綫卻在這節骨眼上出了問題,無法打通,使qfii第一單指令的發出無端添了一絲麯折。
10點17分左右,電話終於打通,袁淑琴嚮申萬發出指令。此時全場鴉雀無聲,衆人側聽她用不太標準的普通話一一報出買入股票的名稱:寶鋼股份(相關,行情)、上港集箱(相關,行情)、外運發展(相關,行情)、中興通訊(相關,行情)。在經過約2分鐘的等待後,申萬的交易員報出買入四支股票的成交價格,成交得以確認,全場頓時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瑞士銀行亞洲區主席賀利華(Rodney Ward)非常高興地說:“作為首傢投資於中國境內市場的qfii,瑞銀深感榮幸,qfii機製的實施,是中國對外開放的又一重要舉措,今天對中國資本市場的發展而言,深具歷史意義。”
瑞銀亞洲證券部主管賀隆(John Holland)說:“qfii標志着中國證券市場發展進程當中一個新篇章的開始。qfii提供了一個框架,所有的改革和變化將在這個框架下發生。在國際資本不斷流入中國證券市場的過程中,無論是中國還是國際資本都能獲得好處。但重要的是,我們應看到,今天僅僅是這一進程的開始,雙方需經歷一個互利的、相互教育的過程,中國公司對股東負有責任,要教育廣大投資者瞭解中國市場的情況和藴藏的投資機會;同樣,國際投資者也要發揮作用,教育中國上市公司讓他們瞭解國際資本市場的希望是什麽,幫助中國公司以有效的方式進入到國際市場。”
“深信這個教育的過程决定qfii機製的成功與否,qfii的成功與否不可能在未來幾周、幾個月、甚至幾年就能看得出來,它需經過未來很多年的時間才能得以驗證”。賀隆此言給在場的人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 | | 一是引入qfii制度的跨越式發展,一步到位。按照國際上的一般經驗,資本市場的開放要經過兩個階段,在第一階段可以是先設立“海外基金”(臺灣的模式)或者“開放型國際信托基金”(韓國模式);而這一階段臺灣用了7年,韓國也用了11年。我國則是繞過第一階段,一步到位,其後發優勢不可估量。
二是qfii準入的主體範圍擴大、要求提高。新興資本市場的國傢和地區為了加大監管和控製的力度,普遍以列舉的方式明確規定了何種類型的境外機構投資者可以進入本國或本地區,此外,對qfii的註册資金數額、財務狀況、經營期限等等有較為嚴格的要求。與此相反,我國對qfii主體範圍的認定比較寬泛,而且賦予了境外投資者更多的自主權。然而,我國從保障國內證券市場的穩定和健康發展出發,對註册資金數額、財務狀況、經營期限等指標的要求方面有了進一步的提高。
三是人民幣升值迅速,qfii聞風而動,qfii的額度驟增60億美元,qfii當仁不讓地成為A股市場最有想法、最有資金實力的做多的主力部隊,下一階段瞄準qfii必然增倉的品種是捕捉底部黑馬的必然選擇。qfii正成為推動A股市場發展的一隻重要力量。來自2007年全國證券期貨監管會議上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06年末,52qfii持有A股的總市值已經達到971億元,占滬深兩市2006年末流通總市值的比例達到3.88%,一躍成為A股市場僅次於基金的第二大機構投資者。
qfii準入門檻大幅降低
《辦法》降低了保險公司、基金管理機構的資格門檻,養老基金、慈善基金會、捐贈基金、信托公司、政府投資管理公司等也獲得了申請資格。基金管理機構、保險公司等長期資金最近一個會計年度管理的證券資産規模由原先的100億美元下調到50億美元,保險公司取消了實收資本限製,成立年數的要求也由30年降到5年。另外,明確規定養老基金等其他機構投資者的準入資格。
資金鎖定期縮短
《辦法》為鼓勵長期投資者直接申請qfii資格和額度,將養老基金、保險資金、共同基金等長期資金的鎖定期由一年以上降低為3個月,可以適當滿足長期資金對於流動性的要求。
qfii可直接開設證券賬戶
《辦法》規定:合格投資者應當以自身名義申請開立證券賬戶;為客戶提供資産管理服務的,應當開立名義持有人賬戶。這一辦法適當解决了原有規定不能滿足養老、保險類大機構分賬管理資産的要求以及實際投資者隱藏在qfii總賬戶背後不利於有效監管的問題。
多券商委托制度
為方便qfii投資,《辦法》規定每個合格投資者可分別在上海、深圳證券交易所委托三傢境內證券公司進行證券交易,改變了每個qfii衹能分別在滬深證券交易所委托一傢境內證券公司進行證券交易使得投資運作風險過於集中的問題。
qfii名錄(2009年8月)
序號
qfii中文全稱
qfii外文全稱
註册地
境內托管行
資格批時間
1
瑞士銀行
UBS AG
瑞士
花旗銀行(中國)有限公司
2003-5-23
2
野村證券株式會社
Nomura Securities Co.,Ltd.
日本
中國農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2003-5-23
3
摩根士丹利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Morgan Stanley & Co. International Limited
英國
匯豐銀行(中國)有限公司
2003-6-5
4
花旗環球金融有限公司
Citigroup Global Markets Limited
英國
渣打銀行(中國)有限公司
2003-6-5
5
高盛公司
Goldman, Sachs & Co.
美國
匯豐銀行(中國)有限公司
2003-7-4
6
德意志銀行
Deutsche Bank Aktiengesellschaft
德國
花旗銀行(中國)有限公司
2003-7-30
7
香港上海匯豐銀行有限公司
The Hongkong and Shanghai Banking Corporation Limited
香港
中國建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2003-8-4
8
荷蘭安智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ING Bank N.V.
荷蘭
渣打銀行(中國)有限公司
2003-9-10
9
摩根大通銀行
JPMorgan Chase Bank, National Association
美國
匯豐銀行(中國)有限公司
2003-9-30
10
瑞士信貸(香港)有限公司
Credit Suisse (HongKong) Limited
香港
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2003-10-24
11
渣打銀行(香港)有限公司
Standard Chartered Bank (HongKong) Limited
香港
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2003-12-11
12
日興資産管理有限公司
Nikko Asset Management Co.,Ltd.
日本
交通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2003-12-11
13
美林國際
Merrill Lynch International
英國
匯豐銀行(中國)有限公司
2004-4-30
14
恆生銀行有限公司
Hang Seng Bank Limited
香港
中國建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2004-5-10
15
大和證券SMBC株式會社
Daiwa Securities SMBC Co.,Ltd.
日本
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2004-5-10
16
雷曼兄弟國際(歐洲)公司
Lehman Brothers International (Europe)
英國
中國農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2004-7-6
17
比爾及梅林達蓋茨信托基金會
Bill & Melinda Gates Foundation
美國
匯豐銀行(中國)有限公司
2004-7-19
18
景順資産管理有限公司
INVESCO Asset Management Limited
英國
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2004-8-4
19
荷蘭銀行有限公司
ABN AMRO Bank N.V.
荷蘭
匯豐銀行(中國)有限公司
2004-9-2
20
法國興業銀行
Société Générale
法國
匯豐銀行(中國)有限公司
2004-9-2
21
巴剋萊銀行
Barclays Bank PLC
英國
渣打銀行(中國)有限公司
2004-9-15
22
德雷斯登銀行股份公司
Dresdner Bank Aktiengesellschaft
德國
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2004-9-27
23
富通銀行
Fortis Bank SA/NV
比利時
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2004-9-29
24
法國巴黎銀行
BNP Paribas
法國
中國農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2004-9-29
25
加拿大鮑爾公司
Power Corporation of Canada
加拿大
中國建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2004-10-15
26
東方匯理銀行
Calyon S.A.
法國
匯豐銀行(中國)有限公司
2004-10-15
27
高盛國際資産管理公司
Goldman Sachs Asset Management International
英國
匯豐銀行(中國)有限公司
2005-5-9
28
馬丁可利投資管理有限公司
Martin Currie Investment Management Ltd
英國
花旗銀行(中國)有限公司
2005-10-25
29
新加坡政府投資有限公司
Government of Singapore Investment Corporation Pte Ltd
新加坡
渣打銀行(中國)有限公司
2005-10-25
30
美國國際集團環球投資公司
AIG Global Investment Corp
美國
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2005-11-14
31
淡馬錫富敦投資有限公司
Temasek Fullerton Alpha Investments Pte Ltd
新加坡
匯豐銀行(中國)有限公司
2005-11-15
32
JF資産管理有限公司
JF Asset Management Limited
香港
中國建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2005-12-28
33
日本第一生命保險相互會社
The Dai-ichi Mutual Life Insurance Company
日本
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2005-12-28
34
新加坡星展銀行
DBS Bank Ltd.
新加坡
中國農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2006-2-13
35
安保資本投資有限公司
AMP Capital Investors Ltd.
澳大利亞
中國建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2006-4-10
36
加拿大豐業銀行
The Bank of Nova Scotia
加拿大
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2006-4-10
37
比聯金融産品英國有限公司
KBC Financial Products UK Limited
英國
花旗銀行(中國)有限公司
2006-4-10
38
法國愛德蒙得洛希爾銀行
La Compagnie FinancierrEdmond de Rothschild Banque
法國
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2006-4-10
39
耶魯大學
Yale University
美國
匯豐銀行(中國)有限公司
2006-4-14
40
摩根士丹利投資管理公司
Morgan Stanley Investment Management Inc.
美國
匯豐銀行(中國)有限公司
2006-7-7
41
英國保誠資産管理(香港)有限公司
Prudential Asset Management (Hongkong) Limited
香港
中國農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2006-7-7
42
斯坦福大學
Stanford University
美國
匯豐銀行(中國)有限公司
2006-8-5
43
通用資産管理公司
GE Asset Management Incorporated
美國
匯豐銀行(中國)有限公司
2006-8-5
44
大華銀行有限公司
United Overseas Bank Limited
新加坡
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2006-8-5
45
施羅德投資管理有限公司
Schroder Investment Mangement Limited
英國
交通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2006-8-29
46
匯豐環球投資管理(香港)有限公司
HSBC Global Asset Management (Hong Kong) Limited
香港
交通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2006-9-5
47
新光證券株式會社
Shinko Securities Co.Ltd
日本
中國建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2006-9-5
48
瑞銀環球資産管理(新加坡)有限公司
UBS Global Asset Management (Singapore) Ltd
新加坡
花旗銀行(中國)有限公司
2006-9-25
49
三井住友資産管理株式會社
Sumitomo Mitsui Asset Management Company, Limited
日本
花旗銀行(中國)有限公司
2006-9-25
50
挪威中央銀行
Norges Bank
挪威
匯豐銀行(中國)有限公司
2006-10-24
51
百達資産管理有限公司
Pictet Asset Management Limited
英國
匯豐銀行(中國)有限公司
2006-10-25
52
哥倫比亞大學
The Trustees of Columbia University in the City of New York
美國
匯豐銀行(中國)有限公司
2008-3-12
53
保德信資産運用株式會社
Prudential Asset Management Co.,Ltd.
韓國
中國建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2008-4-7
54
荷寶基金管理公司
Robeco Institutional Asset management B.V.
荷蘭
花旗銀行(中國)有限公司
2008-5-5
55
道富環球投資管理亞洲有限公司
State Street Global Advisors Asia Limited
香港
渣打銀行(中國)有限公司
2008-5-16
56
鉑金投資管理有限公司
Platinum Investment Company Limited
澳大利亞
匯豐銀行(中國)有限公司
2008-6-2
57
比利時聯合資産管理有限公司
KBC Asset Management N.V.
比利時
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2008-6-2
58
未來資産基金管理公司
Mirae Asset Global Investments Co., Ltd.
韓國
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2008-7-25
59
安達國際控股有限公司
ACE INA International Holdings, Ltd.
美國
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2008-8-5
60
魁北剋儲蓄投資集團
Caisse de dép?t et placement du Québec
加拿大
匯豐銀行(中國)有限公司
2008-8-22
61
哈佛大學
President and Fellows of Harvard College
美國
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2008-8-22
62
三星投資信托運用株式會社
Samsung Investment Trust Management Co., Ltd.
韓國
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2008-8-25
63
聯博有限公司
AllianceBernstein Limited
英國
匯豐銀行(中國)有限公司
2008-8-28
64
華僑銀行有限公司
Oversea-Chinese Banking Corporation Limited
新加坡
中國建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2008-8-28
65
首域投資管理(英國)有限公司
First State Investment Management (UK) Limited
英國
花旗銀行(中國)有限公司
2008-9-11
66
大和證券投資信托委托株式會社
DAIWA Asset Management Co.
日本
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2008-9-11
67
殼牌資産管理有限公司
Shell Asset Management Company B.V.
荷蘭
花旗銀行(中國)有限公司
2008-9-12
68
普信國際公司
T. Rowe Price International, Inc.
美國
匯豐銀行(中國)有限公司
2008-9-12
69
法國興業資産管理有限公司
Société Générale Asset Management S.A.
法國
中國建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2008-10-14
70
瑞士信貸
Credit Suisse
瑞士
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2008-10-14
71
大華投資管理有限公司
UOB Asset Management Ltd
新加坡
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2008-11-28
72
阿布達比投資局
ABU Dhabi Investment Authority
阿聯酋
匯豐銀行(中國)有限公司
2008-12-3
73
德盛安聯資産管理盧森堡
Allianz Global Investors Luxembourg S.A.
盧森堡
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2008-12-16
74
資本國際公司
Capital International, Inc.
美國
匯豐銀行(中國)有限公司
2008-12-18
75
三菱日聯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Mitsubishi UFJ Securities Co., Ltd.
日本
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2008-12-29
76
韓華投資信托管理株式會社
Hanwha Investment Trust Management Co., Ltd.
韓國
花旗銀行(中國)有限公司
2009-2-5
77
新興市場管理有限公司
Emerging Markets Management, L.L.C.
美國
匯豐銀行(中國)有限公司
2009-2-10
78
DWS投資管理有限公司
DWS Investment S.A.
盧森堡
花旗銀行(中國)有限公司
2009-2-24
79
韓國産業銀行
The Korea Development Bank
韓國
中國建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2009-4-23
80
韓國友利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Woori Bank Co., Ltd
韓國
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2009-5-4
81
馬來西亞國傢銀行
Bank Negara Malaysia
馬來西亞
匯豐銀行(中國)有限公司
2009-5-19
82
羅祖儒投資管理(香港)有限公司
Lloyd George Management (Hong Kong) Limited
香港
匯豐銀行(中國)有限公司
2009-5-27
83
鄧普頓投資顧問有限公司
Templeton Investment Counsel, LLC
美國
匯豐銀行(中國)有限公司
2009-6-5
84
東亞聯豐投資管理有限公司
BEA Union Investment Management Limited
香港
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2009-6-18
85
日本住友信托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The Sumitomo Trust & Banking Co., Ltd.
日本
花旗銀行(中國)有限公司
2009-6-26
86
韓國投資信托運用株式會社
Korea Investment Trust Management Co., Ltd
韓國
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2009-7-21
87
霸菱資産管理有限公司
Baring Asset Management Limited
英國
匯豐銀行(中國)有限公司
2009-8-6 | | qfii背後的境外投資人,大多是財務型投資人,其對流通性要求比較高,且大多是重視基本面的理性投資者。qfii主要通過在二級市場上買賣價差來獲利。qfii的一個重要特點是不參與上市公司治理,其行為衹是對董事會、股東大會的表决結果和日常經營行為、環境變化做出被動的買入賣出的行為。由於自身的投資特點和政策限製,一傢qfii持有一傢上市公司股權必須少於總股本的10%。
私人資本基金(PE)和産業投資者則都是屬於參與公司治理的主動型投資者,他們一般要求進入董事會,甚至在股權安排上,少數PE和大多數産業投資者是要求控股的。在股權分置狀態下,PE和産業投資者進入中國A股上市公司的方式大多是協議轉讓非流通股。PE和産業投資者持有一傢上市公司的股權一般都大於10%,從而在董事會和股東大會上具有舉足輕重的發言權。 | | QDII是Qualified Domestic Institutional Investors(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的英文首個字母縮寫。是指在人民幣資本項下不可兌換、資本市場未開放條件下,在一國境內設立,經該國有關部門批準,有控製地,允許境內機構投資境外資本市場的股票、債券等有價證券投資業務的一項制度安排。
QDII和qfii的最大區別在於投資主體和參與資金的對立。站在中國的立場來說,在中國以外國傢發行,並以合法(Qualified)的渠道參與投資中國資本、債券或外匯等市場的資金管理人(Investor)就是qfii,而在中國發行,並以合法(Qualified)的渠道參與投資中國以外的資本、債券或外匯等市場的資金管理人(Investor)就是QDII。 | | 單傢qfii投資額度上限擬增至10億美元
2009年9月4日,國傢外匯管理局發佈《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境內證券投資外匯管理規定(徵求意見稿)》,從6方面規範qfii投資的外匯管理。徵求意見截止9月18日。
一是稱將單傢qfii機構申請投資額度的上限由8億美元增至10億美元;將養老基金、保險基金、開放式中國基金等中長期qfii機構的投資本金鎖定期縮短至3個月,其他機構投資者的本金鎖定期設定為一年。
二是為滿足保護qfii客戶資産安全性和獨立性的要求,允許qfii機構為自由資金和符合條件的客戶資金及發起設立的開放式中國基金分別開立賬戶,並禁止不同性質的賬戶之間的資金劃轉。
三是便利qfii機構投資運作,適應開放式基金的運作特點,允許qfii發起設立的開放式中國基金在投資本金鎖定期結束後,將每月申購和贖回的軋差淨額匯入或匯出,並明確了開放式中國基金的額度管理原則。
四是規範和簡化了審批程序和手續,合併了批準投資額度與賬戶開立的審批環節。
五是強化了qfii資金匯兌管理和統計報告要求。
此外,規定還保留了外匯局根據我國經濟金融形勢、外匯市場供求關係和國際收支狀況等調整qfii投資額度限額以及資金匯出安排的權利。
國傢外匯管理局稱目前已經批準qfii機構70多傢,獲批額度在150億美元左右。單傢qfii投資額度上限擬增至10億美元,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我國當前股市資金充裕性的問題。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