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轉讓 [英particular transfer的縮寫]
1、夢幻西遊普陀山的簡稱
仙族門派
門派簡介
地點:南海上的一個小島
師傅:觀音姐姐
收徒條件:仙族,女性
參考點數分配:體質、魔法、耐力。
門派特色:避免對方的五行對自己的剋製效果。
門派描述:"落伽山上慈悲主,潮音洞裏觀世音。"拜觀音姐姐為師的普陀山弟子,修習清心寧性之術,心無點塵,所以能夠不受五行拘束。 此外, 觀音大士淨瓶中的甘露還有着起死回生的力量。
門派技能 技能名稱 學習效果 包含法術
靈性 按技能等級提高靈力
護法金剛 按技能等級提高傷害力
觀音咒 緊箍咒,楊柳甘露
五行學說 日光華,靛滄海,巨岩破,蒼茫樹,地裂火
金剛經 普渡衆生,靈動九天
五行扭轉 按技能等級提高防禦力 五行錯位,顛倒五行
蓮花寶座
按技能等級提高躲避力 坐蓮
門派法術 法術名稱 法術介紹
普渡衆生 功效:恢復隊友的氣血並治療傷勢
使用條件:金剛經技能達到15級
消耗:50點魔法
緊箍咒 功效:一定回合內減少對方的氣血和氣血上限
使用條件:觀音咒技能達到30級
消耗:50點魔法
楊柳甘露 功效:使用後可以復活已經死亡的隊友
使用條件:觀音咒技能達到20級
消耗:150點魔法
日光華 功效:施展法術攻擊單人,效果由技能等級决定,不受雙方靈力影響,對方防禦屬性為木時同時降低氣血上限;如果目標為npc,則作用多人
使用條件:五行學技能達到10級
消耗:50點魔法
靛滄海 功效:施展法術攻擊單人,效果由技能等級决定,不受雙方靈力影響,對方防禦屬性為火時同時降低氣血上限;對普通怪物(不包括玩傢、召喚獸和boss級怪物)的傷害有增強效果;如果目標為npc,則作用多人
使用條件:五行學技能達到11級
消耗:50點魔法
巨岩破 功效:施展法術攻擊單人,效果由技能等級决定,不受雙方靈力影響,對方防禦屬性為水時同時降低氣血上限;對普通怪物(不包括玩傢、召喚獸和boss級怪物)的傷害有增強效果;如果目標為npc,則作用多人
使用條件:五行學技能達到12級
消耗:50點魔法
蒼茫樹 功效:施展法術攻擊單人,效果由技能等級决定,不受雙方靈力影響,對方防禦屬性為土時同時降低氣血上限;對普通怪物(不包括玩傢、召喚獸和boss級怪物)的傷害有增強效果;如果目標為npc,則作用多人
使用條件:五行學技能達到13級
消耗:50點魔法
地裂火 功效:施展法術攻擊單人,效果由技能等級决定,不受雙方靈力影響,對方防禦屬性為金時同時降低氣血上限;對普通怪物(不包括玩傢、召喚獸和boss級怪物)的傷害有增強效果;如果目標為npc,則作用多人
使用條件:五行學技能達到14級
消耗:50點魔法
坐蓮 功效:平時狀態下使用,可以瞬間回到自己的門派
使用條件:蓮花寶座技能達到1級
消耗:10點氣血和10魔法
五行錯位
功效:剋製女兒村弟子的必殺技,使用後需要休息一回合
使用條件:五行扭轉技能達到25級,人物等級達到20級
消耗:150點憤怒值
靈動九天 功效:為隊友臨時增加靈力
使用條件:人物飛升且“金剛經”技能達到 120 級
消耗: 30 點魔法
顛倒五行
功效:為隊友臨時增加四係法術吸收率
使用條件:人物飛升且“五行扭轉”技能達到 120 級
消耗: 80 點魔法
2、普陀山介紹
普陀山與九華山、峨嵋山、五臺山並列我國佛教四大名山,我國重點風景區之一。當屬5a級。普陀山位於杭州灣以東約100海裏的蓮花洋中,處舟山群島中部。距上海149海裏。
普陀山春秋時稱甬東,西漢時稱梅嶺,至明始稱普陀。佛經記載,觀世音菩薩的道場是在印度洋上的補怛洛伽山。唐大中十二年(858年),日本僧人慧鍔從五臺山請了一尊觀音像歸國,船在舟山群島梅嶺大小二島處遇礁不前,慧鍔以為這是菩薩到傢了,不願“東渡”,便在島上搭篷供奉觀音,名“不肯去觀音院”。到宋嘉定三年(1210年),朝廷指定梅嶺為專供觀音之佛地。後根據補怛洛迦山的譯音,將梅嶺大小二島,一稱普陀山,一稱洛伽山。明萬歷三十三年(1605年),朝廷擴建寶陀觀音寺,賜額“護國永壽普陀禪寺”,普陀的山名正式由此而始。
普陀山概況:
區號:0580
郵編:316107
位置:位於浙江省杭州灣以東約100海裏,是舟山群島中的一個小島,面積12.5平方公裏,呈狹長形,南北長約8.6公裏,東西寬3.5公裏,製高點佛頂山海拔283米。
區劃:普陀山鎮隸屬於舟山市普陀區,鎮人民政府駐地前寺。
門票:普陀山進山門票110元
普陀山十二景:蓮洋午渡、短姑聖跡、梅灣春曉、磐陀夕照、蓮池夜月、法華靈洞、 古洞潮聲、朝陽涌日、千步金沙、光熙雪霽、茶山夙霧、天門清梵。
普陀山三寺:普濟禪寺、法雨禪寺、慧濟禪寺
普陀山三寶:多寶塔、楊枝觀音碑、九竜藻井
普陀山三石:磐陀石、心字石、二龜聽法石
普陀山三洞:朝陽洞、潮音洞、梵音洞
一、蓮洋午渡
蓮洋就是蓮花洋,處舟山本島勺普陀山之間,北接黃大洋,南為普瀋水道。洋以日本人欲迎觀音像回國,海牛鐵蓮花阻渡的傳說得名。清康熙《定海縣志》轉引《普陀志》雲:"宋元豐中,侯夷人貢,見大土靈異,欲載至本國,海生鐵蓮花,舟不能行,倭懼而還之,得名以此。"
蓮花洋是登普陀山進香的必由之航路。旅客的航船行至洋上,如果趕上午潮,就能見到洋面波濤微聳,狀似千朵萬朵蓮花隨風起伏,令人心曠神怡,聯想翩翩。這就是你來遊普陀山所見到的第一景——蓮洋午渡。當然,如遇到大風天,這裏則是波翻盈尺,驚濤駭浪,另一番極為壯觀的景色。曾有漁歌詠道:"蓮花洋裏風浪大,無風海上起蓮花。一朵蓮花開十裏,花瓣尖尖象狼牙。"但是蓮花洋多數的日子是風平浪靜的,旅客盡可以在航船上安詳地放眼蓮花洋上的美景,這時也許你會萌發起一種即將登上佛教聖地的清穆心情。
蓮洋午渡景觀曾為歷代來遊普陀山的文人所吟詠,傳下了大量的詩章。贊嘆蓮洋午渡景色,抒發作者經歷蓮洋的愉悅心情。
二、短姑聖跡
進了佛國山門,往東南約300米處,便是短姑道頭。此地舊時原為海灘,灘上有"闊十餘米,長百來米,小石自相零附,兩側錯列巨細不一形狀各異的岩石",有些石上鎸有"短姑古跡"等字樣, 出沒於潮汐浪濤之中,成為舊時的天然船埠。船到短姑道頭邊,可是靠不了岸,還得用長不過一丈、寬不過三尺的小舢板擺渡。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普陀山住持了餘、蓮禪二僧因潮落潮漲,往來船衹靠岸不便,遂募資用巨石壘成長達11米,寬8米的石條道頭。在未建普陀山客運碼頭之前,凡前來普陀山參札進香、攬勝觀光者,都得由此登岸。現今雖然有了客運碼頭,但遊仍綿戀着這個人普陀名山的第一處勝境。
相傳有姑嫂倆發願禮佛,幾年後湊資買船,渡蓮洋朝山進香,船剛泊道頭,不巧小姑"天癸"來潮,自愧不潔,不敢下船入山。其嫂短其無福朝聖,遂囑其在小舟中候她,獨自悵然進山拜佛去了。不想時近晌午,潮水大漲,小舟與岸相隔,小姑久坐船中,饑不得食,甚為納悶。正在此時,衹見一村婦模樣的,持食盒至岸,邊嚮潮水裏投下一些石塊,邊踩着這些石塊競直來到小姑舟中,說是她嫂托她捎來的,放下食盒,便離船而去。過了不久,其嫂進香歸來,問及前事,娘愕然;忽然記起剛纔拜佛時,瞻仰蓮座,衹見觀音大士衣據濕着一片,心裏頓有所悟,以為這是觀世音菩薩所為,忙不迭又進山到觀音面前叩拜會了。因其嫂曾在碼頭"短其姑",從此,姑嫂泊舟處即被稱作‘短姑道頭"。道頭旁自相零附出沒於潮水中的石塊,傳說是大上送食時投嚮潮水裏用以跺腳的石塊,遂被稱作‘短姑聖跡"。
三、梅灣春曉
海灣春曉指的是普陀山的早春景色,普陀山也稱梅岑,因西的山灣為梅灣,又呼作前灣。據傳此地多野梅,庵、篷僧衆又多好養梅。怡性。每當早春季節,春回人地,避山野梅,香滿山𠔌,青山緑樹,襯映着點點紅斑,煞是一番美景,曾被人譽之為"海上羅浮"。在這個季節,每當天陽無風時日,伫立西山巔;遠眺蓮花洋,衹見漁舟競發,鷗鳥翔集,海中波濤,道道耀光,山外青山,層層疊翠,美不勝言。若在月夜,則疏枝淡月,島礁騰朧,幽香撲鼻,更為令人陶醉。
在萬象更新的春天,歷代未遊南海普陀名山的文人,更是觸景生情,由於季節更替.聯想到人的歲月流逝,因而懷古、戀今、感物、傷神。
四、磐陀夕照
"磐陀夕照"說的是磐陀 石一帶的傍晚景色。由梅福庵西行不遠處便可看到磐陀石。磐陀石由上下兩石相纍而成,下面一塊巨石底闊上尖,周廣20餘米,中間凸出處將上石托住,曰磐;上面一塊巨石上平底尖,高達3米,寬近7米,呈菱形,曰陀。上下兩石接縫處間隙如綫,睨之通明,似接未接,好似一石空懸於一石之上。相傳曾有人牽綫橫割而過,由此可以證明兩石並未相接,但以後試者皆大成功。磐陀石險如滾卵,如果你站在面前,可能會擔心一陣大風,將上面巨石吹滾下來。但卻安穩如盤,億載未動,萬劫不搖,兩石永遠是這樣相纍相依。磐陀石頂巔平坦,常見有二、三十個旅客在其頂上嘻戲,它卻紋絲不動,實在是不可思議的一大奇觀。
磐陀石相傳是觀音大上說法處,石上有"磐陀石'(候繼高書)"大土說法處"、"金剛寶石"、"西天"、"天下第一石"等題刻。磐陀石上鑿有石階,可緣梯而上到石頂。每當夕陽西下,石披金裝,燦然生輝,人們如能在此時登上石頂,環眺山海,洋洋大觀,景色壯奇,"磐陀夕照",便成為普陀山之一大奇觀。
五、蓮池夜月
"蓮池夜月"指的是海印池的月夜景色。海印地在普濟寺山門前,也稱"放生池"、"蓮花池",原是佛傢信徒在此放生之池塘,後植蓮花,即稱"蓮花池"。
"海印",佛所得三昧之名,如大海能印象一切事物,佛之智海湛然,能印現一切之法。海印池面積約十五畝,始建於明代。池上築有三座石橋,中間一座稱平橋;北接普濟寺中山門,中有八角亭,南銜禦碑亭。卸碑亭、八角亭、普濟寺古剎建在同一條中軸綫上。古石橋橫臥水波,遠處聳立着一座占和疏朗雄偉中透出股秀靈,真如人宮仙境,美輪美奐!軸綫將池一分為二,成為東西蓮花池。他周圍設有古色古香的石雕欄。
蓮花地三面環山,四周古樟參天,池水為山泉所積,清瑩如玉。每當盛夏之際,池中荷葉田田,蓮花亭亭,襯映着古樹、梵字、拱橋、寶塔倒影,構成一幅十分美妙的圖畫。夏日月夜到此,或風靜天高,朗月映池;或清風徐徐,荷香襲人,更是一番良辰美景,令人流連忘返。荷花,佛傢稱之為蓮花,是聖潔、清淨的象徵。佛教稱極樂世界為"蓮邦",以為彼土之衆總以蓮花為所居。認為衆生皆有"佛性",衹是由於被生死煩惱所睏擾,而沒有煥發出自己的佛性,因而還陷在生死煩惱的污泥之中。蓮花則‘咄污泥而不染,澄清漣而不妖",故佛教以蓮花來比喻"佛性"。唐代詩人孟浩然在《大禹寺義公附中有詩句云:"看取蓮花淨,方知不染心"。觀世音菩薩是普渡衆生往生蓮邦的"蓮花部主",所以,海印池自然也就與觀世音菩薩聯繫起來了。歷代文人在觀賞蓮池景觀時,也就往往把摹景和自己對佛之所悟融會起來。
六、法華靈洞
在幾寶嶺東天門下。出洪筏房左拐登小徑拾級而上,過古草茅篷(現為民房),便是普陀十二勝景之一的"法華靈洞'。這裏方圓巨石自相壘架,形成洞穴數十處:有的有空刻露,傴行可過;有的寬廣如室,中奉石像;有的上豐下削,泉涓滴漏,自石罅流出而下註成池普陀山洞穴雖多,層復出奇,唯此們為最。洞外有"青大福地"、"普陀岩"、"東南大柱"等題刻。
遊普陀山不可忽略法華洞的奇特景觀。前人認為即使選景,法華也屬佳境,如明洪陳賦詩云:"遊山須選峰,峰峰必造極。試問何處佳,法華最奇特。"
七、古洞潮聲
潮音洞在島東南紫竹林庵前,不肯去觀音院下人海處。洞半浸海中,縱深30米左右,崖至洞底深約10餘米。此處海岸麯折往復,巉岩峭壁,怪石層層疊疊。洞底通海,頂有兩處縫隙,稱為天窗。清康熙三十二八年(1699)御書"潮音洞"勒於洞壁。
潮音洞口朝大海,呈張口狀。日夜為海浪所擊拍,潮水奔騰入洞口,勢如飛竜,聲若雷鳴。若遇大風大,浪花飛濺,浪沫直衝"天窗"之上。如是晴天,洞內七彩虹霓幻現,嘆為奇觀。
據載,宋元時期來普陀朝山香客,多在潮音洞前扣求菩薩現 身賜福。明以後則多去梵音洞叩求觀音大土靈現。香客中常有縱身躍下山崖,捨身離世,藉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清時,如此"捨身"現象愈演愈烈,於是定海縣令纓燧在岸上建亭,並親書《捨身戒》立碑以禁捨身。
八、朝陽涌日
過仙人井,登幾寶嶺東望,見崗上有岩斜峙似象,伸鼻舉目,眺望東海,此即為象岩。象岩上側,猶有馴服似兔的兔岩。象岩以東臨海處,復道轉折,層梯而下,有一天然洞窟,廣不逾丈,卻幽邃竅冥。洞外巨石參差,積疊人海。洞面朝東洋,左右輓百步沙與千步沙。每當晴日,清晨在此看日出,觀海景,景色壯麗,堪嘆觀止。旭日"巨若車輪,赤若丹沙,忽從海底涌起,赭光萬道,散射海水,前鮮想曾光耀心目。"所以人們給它起名為"朝陽洞",並把"朝陽涌日"列為普陀十二景之一。在普陀山見日出,以朝陽洞為先。
朝陽洞也是聽潮音的好去處。朝陽洞上原有朝陽庵,據書載,身處此庵,浪濤轟嗚其下,如千百種樂交響迭奏,別有情趣。作傢王魯彥夫婦曾偕鬱達夫在原朝陽庵中下榻,寫了一篇散文,曰《聽潮的故事),把這裏的潮音作了如下的描繪:"......如戰鼓聲、金鑼聲、吶喊聲、叫號聲、啼哭聲、馬蹄聲、車輪聲、機翼聲摻雜在一起,象千軍馬渾戰起來......"鬱達夫還在詩中寫道:"雪濤怒擊玲球石,洗盡人間絲竹音。"朝陽洞庵毀於民國初年,1992年在原址修建觀日閣。現今的朝陽洞景色包括朝陽洞、觀日閣、攬霞亭、六觀亭等,並附設有茶室。購物商場。古色古香的觀日閣,又稱朝陽閣,建在朝陽洞之四上方,瀕臨瀚海,飛檐翹角,金碧輝煌。閣高18米,長寬各12米,依山起勢,蔚為壯觀。閣內分上中下三層,設購物、休息、觀海三個大廳,周壁陳列"三十二觀音"畫像,綫條流暢,形象生動。中下二層設根雕藝術館,展示大、小根雕觀音佛像百餘尊,為海天佛國新增的一獨特景觀。登閣觀口出,眺望東海,更是景上有景。
攤霞亭又稱朝陽亭,建在朝陽洞左平臺上,近崖瀕海,每當旭日東升,霞光輝映,景色奇麗。
九、千步金沙
千步金沙習稱千步沙,在普陀山的東部海岸,南起幾室嶺北,東北至望海亭。普陀山東側的一條循山道路名"玉堂街",街右沿海即為千步沙,南面過朝陽們為百步沙。千步沙長門70餘米,因其長度近千步而得名。
千步金沙,沙色如金,純淨鬆軟,寬坦軟美,猶如錦茵設席,人行其上,不濡不陷。此處海浪日夜泊岸,濤聲不絶。浪潮嬉沙,來如飛瀑,止如曳練。每遇大風激浪,則又轟雷成雪,豁人心魄。悠忽之際,詭異尤常,奇特景觀,不可名狀。千步沙沙坡平緩,海面可闊,且水中無亂石暗礁,常為遊泳健兒所青睞。如在夏日裏來的遊客,千萬不要錯過這一景觀,或在遊山之後,赤着足行正其上,讓海浪親撫你的腳面,其趣其咪,未經親試者不可想象。或者靜靜地在沙灘上坐上一會兒,聽聽潮聲。或者幹脆換上泳裝躍入佛海波濤,它會給你帶米無限涼爽。當你浮遊在碧海的懷抱之中,身心也許會慢慢地與大海交融起來,這時也許你會覺得你就是海,海就是你......。
千步金沙並不衹是白天很美,每臨月夜,嬋娟緩移,清風習習,濤聲時發,其清穆景色更為詩意盎然。故有人曾將其與壯麗的朝陽涌日,合稱昔陀山觀絶。
為使更多的遊客飽覽佛國景緻,享受沙灘情趣。普陀山管理局新推出了以朝陽洞、百步沙、千步沙為竜頭,以觀海景、玩海水為主要特色的旅遊專綫,在千步沙遊樂中心利川沙灘優勢,修建了45500平方米的嬉水池,購置了碰碰船,在嬉水池裏還飼養了6000多尾紅黃相間的金魚,引進op多衹廣場鴿放養在占地 144多平方米,地處千步沙背的"馬尼拉"草坪上,供遊客觀嘗。新開辦的"摩托艇"。"牽引跳傘"等活動豐富多彩,還新建了200平方米出租淋浴室,購置了十餘艘高速遊艇,並開闢了百步沙、千步沙海上遊艇遊覽項目。
十、光熙雪霽
光熙峰在佛頂山東南,一名"蓮石花"、又名"石屋"。從遠處望去,翠緑叢中,峰石聳秀,似蓮花,如白雪積峰。
"光熙雪霽"指的是光熙峰的雪後景色,為普陀十二大景觀之一。普陀山難得下雪,鼕天顯得寧靜而奇妙。但如果你運氣好,趕上一場大雪,登上佛頂山,俯瞰光熙峰,猶如碧玉塑就,銀裝素裹,千樹萬樹梨花開,山色混一,海大低與凍雲齊平。此時此景,你會覺得心清慮淨,猶如身臨潔白無垢的佛國淨土,舒暢無比。
光熙峰的雪景,是不大容易見到的,但普陀是佛傢聖地,佛門弟子常來常往,或常住靜修.就有緣賞識普陀山的"雪霽'風光。
但如果遇不上下雪天,那也沒關係,旅客如有意上光熙峰攬勝,那也將是十分美妙的,屠倬有詩云:"心境真開闊,悠然見太虛。光熙峰上立,不動自如如。"
十一、茶山夙霧
茶山位於佛頂山後,自北而西,婉蜒綿亙。山勢崆曠,中多溪澗。據史載,此處歷産茶茗,山上僧人每每於𠔌雨前采摘,藥用價值較高,可治血痢肺痛。山上還生長山茶花樹,樹高數丈,每到鼕春之交,丹葩被𠔌,璨若珊瑚林,煞是一番景緻。茶山多霧,白色的雲霧常自得地隨風浮蕩,所到之處無不為佛國山川添色。而每在日出之前,茶樹林夙霧繚繞,時而如絲似縷,時而姻緼獼漫。此時此刻,如若身處其間,如夢如幻,令人通思無限。
古代普陀山沒有居民,山中僧人自種自食,種茶是住山僧人的一項重要勞作。每到采摘季節,衆僧一齊出動,山上立時出現一種"山山爭說采香芽,撥霧穿雲去路賒"(明·李桐詩句)的繁忙景象。
普陀茶山之茶,被人稱作"雲霧佛茶",因為此茶樹多為僧人所植,因而山僧談論"茶山夙霧"也別具情韻。遊客去茶山賞景,出慧濟寺東北折,有境蜒山道可通,然後可往東北經天竺庵遊唬虎沙,或往西北,遊後貢田園後至合興村,趁車回轉前山。
十二、天門清梵
天門清梵,說的是普陀山最最東端梵音洞的景觀。從法雨寺經飛沙嶴,過祥慧庵,即為普陀最東部的青鼓壘山。青鼓壘插入普陀洋,想必是此地常為驚濤拍崖,潮聲撼洞,晝夜轟響,宛如擂鼓,故又稱"驚鼓擂"。在有鼓壘山東南端有一大然洞窟,洞岩斧劈,高有百米,峭壁危峻,兩邊懸崖構成一門,習稱梵音洞。在普陀山衆多歷來被人們嘆為神奇的洞壑中,梵音洞的磅礴氣勢和陡峭危壁,為其他洞所莫及。梵音洞山色清黔,蒼崖兀起,距崖頂數丈的洞腰部,中嵌橫石如橋,宛如一顆含在蒼竜口中的寶玉。兩陡壁間架有石臺,臺上築有雙層佛龕,名"觀佛閣'。凡欲觀覽梵音洞者,先要從崖頂迂回順着石階而下,然後來到觀佛閣。據傳在這裏觀佛,人人看到的佛都不同,即使是同一個人,也會隨看隨變,極其奇異。此地又為梵音洞觀潮最佳處,佛閣下麯屈通大海,海潮人洞,拍崖濤聲如萬馬奔騰,如竜吟虎嘯,日夜不絶,聞之者無不驚心動魄。佛傢信衆至此,多喜在洞口膜拜,祈求見到觀世音菩薩的現身祛相。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皇帝御書"梵音洞"額賜挂於此處。
梵音洞歷來為普陀山的重要景觀。梵音洞和潮音洞的潮音,各俱特色,合稱為"兩洞潮音"。梵音洞西南不到百米處的崖壁下有洛伽洞,此地石峻壑深,洞腳插人海中,人不可入。民國初曾有僧架占本,置蒲團,於洞側梵修,猶如鳥巢懸綴海壁,驚險異常。
普濟寺:
普濟寺又稱前寺,是普陀山供奉觀音菩薩的主剎,始建於北宋。普濟寺於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欽賜“普濟群靈”匾額,逐以“普濟禪寺”名之。普濟寺規模宏大,建築雄偉,有殿宇九座,其中大圓通殿是寺之正殿,殿正中塑觀音像,高約九米,兩邊塑觀音32應身像,展現觀音在十方世界以不同身份出現各種形象。蓮花池東面的"多寶塔"是普陀山現有最古老的建築(建於元代元統年間)。多寶塔與"普陀鵝耳櫪"號"楊枝觀音碑"合稱普陀三寶。寺前有禦碑亭、海印池、永壽橋、八角亭。寺內中軸綫上依次為禦碑殿、天王殿、大圓通殿、法堂、藏經閣、方丈殿、內壇,兩廂有鐘鼓樓、祖師殿、羅漢堂,還有普門、文殊、普賢、地藏4個配殿,稱得上是“五步一樓,十步一閣”。
主殿大圓通殿,寬敞雄偉,百人共入不嫌寬,千人齊登不覺擠,人稱“活大殿”。大殿正中塑高8.8米毗盧觀音坐像,妙相莊嚴,身旁站着善財童子和竜女;兩壁各塑有16尊不同形象與身份的觀音化身,稱“三十二應身”,以示觀音“法力廣大”,能以各種形象顯於世間,“隨類化度”,是全國最精彩的觀音大殿。
法雨寺:
法雨寺位於佛頂山近半腰處,又稱後寺,在島的中部,建於明萬歷年間。共有六重殿堂,殿內正中供有毗盧觀音像,像後供千手觀音,係用香樟木雕刻成天主殿、玉佛殿、九竜殿、禦碑殿、大雄寶殿、藏經樓依山取勢,分層展開,恢宏壯觀。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康熙帝御書匾額“天花法雨”,遂為寺名。寺中九竜觀音殿是將明太祖朱元璋在南京的故宮九竜殿拆建的,金碧輝煌,為建築藝術之佳品,是全國寺院規格最高的一座佛殿。殿內頂端藻井懸挂一珠球,四周懸着9根竪椽,每椽均雕着昂首舞爪的蟠竜。九竜飛舞,爭搶珠球,栩栩如生,巧奪天工。
慧濟寺:
慧濟禪寺建於佛頂山上,又名佛頂山寺。是普陀山第三大寺,建築倚山勢而建,頗具江南園林特色。正殿大雄寶殿正中供奉釋迦牟尼及二弟子佛像,這是普陀山寺廟中主殿不供奉觀音而供奉佛祖唯一的一座寺廟。在島上最高處供奉佛祖,以示信徒對佛祖的崇敬。 二龜聽法石:
相傳東海竜王派兩衹海龜前來偷聽觀音說法,而這兩衹海龜因聽得入迷,誤了歸時,竜王責罰下來,化龜為石。你看它們,一隻蹲踞崖頂,回首顧盼,仿佛還留戀剛纔的說法:另一隻昂首伸頸,竭力攀援,一副急不可耐要趕回去復命的樣子。
心字石:
西天門下西南方向有一斜平坡巨石,廣約300米,圓渾平滑,中間刻一巨大的"心"字,足有5米高、7米高,“心”字的中心一點可坐八九人,整個字可容百人打坐,是普陀山上最大的石刻文字。此字刻於何年、出於何人手跡無從查考,但至少清代以前就已有此石刻。佛傢以修心為上,如今,人們雖不從這個意義上去理解“心”字,但衆多青年男女到此遊覽,都喜歡繞着“心”字環行一周,或在“心”字中間攝影留念,以作愛情和友誼的象徵。 心字石上又一石,隱現於草莽荊棘中,其狀酷似蛇頭;距此石不遠處,在西天門石闕西側又有一石,形肖蛤蟆,翹首象蛇,坦然自若。據傳,有一蟒蛇精經觀音教化而得道。一天,觀音在蛇背上放一蛤蟆,此後以有人在蛇首石下刻了一個“心”字,更是含蓄深刻,耐人尋味。
多寶塔:
多寶塔也稱太子塔,位於海印池東南端,是普陀山唯一保持原貌的最古老的建築物,它與法雨寺中明朝南京故宮惟一存世的宮殿建築九竜殿、楊枝庵中根據初唐著名大畫傢閻立本繪的觀音畫像刻成的楊枝觀音碑和佛頂山上稀世物種鵝耳櫪樹,合稱為“普陀四寶”。它是元代建築藝術的精品,也是浙江省唯一的一座元代石塔。
多寶塔取《法華經》“多寶佛塔”之義而定名,建於元朝元統二年(公元1334年)。塔高32米,四面五層,有臺無檐,全用太湖美石砌成。塔上身三層四面各鏤古佛一尊,瑞容妙麗,尤以觀世音聖像,神態溫和凝重,給人以親切端莊之感。背景為十八羅漢,每個羅漢神態各異。每層挑臺置石欄,石欄柱端刻有守護天神、獅子蓮花等圖案。底層基座平臺較寬,挑臺面欄柱刻有護法神獅及蓮花,四周欄下雕有竜首20個,張口作吐水狀,造形生動。頂層四角飾有蕉葉山花,極具元代建築風格。此塔係由山僧孚中禪師募資改建,並得到太子宣讓王等江南諸藩王資助,遂將塔建成,並在塔旁建造太子塔院。1919年,印光法師與住持了餘、了清等請無為居士陳性良募捐補修。多寶塔為典型的元代建築工藝,被列為省級重點保護文物,屬普陀山三寶之一,康有為曾在塔院假山石上留題“海山第一”4字。每到清晨,附近普濟寺等古剎傳來鐘聲,更增幽靜,這就是普陀山十二景之一的“寶塔聞鐘”勝景。
多寶塔的傳說:
當年原寶陀觀音寺(今普濟寺)住持孚中禪師建此塔時,曾得到元朝皇太子宣讓王的資助,故此塔也稱太子塔。據傳,元代時普濟寺與對面的梵山之間,是一條長長的沙灘,緊連百步沙,面臨大海,潮水一漲,滔滔白浪就會涌到普濟寺山門跟前。到了農歷八月大潮汛時,更是風狂浪高,飛沙走礫,這給清靜的普陀山帶來了不少災難。有一年中秋節期間,元朝皇太子宣讓王到普陀山遊山玩水,一天夜裏,正當他興致勃勃地坐在普濟寺山門前聽潮賞月時,突然一陣狂風把他吹倒在地,他那頂太子帽也被狂風颳到了海裏。太子驚恐萬狀,忙問住持孚中禪師:這是何物作怪?
孚中禪師見太子動問,便告訴他說:山門前的沙灘下蟄伏着一條小怪竜,每到中秋節時它會喘氣、打滾,舒展一下竜身,引起山上起風,海上掀浪,給人們帶來禍害。
太子聽了,大吃一驚,急忙問道:“小竜如此作孽,如何是好?”孚中禪師說:“要鎮住孽竜並不難,衹要建一座塔就可以了。”太子高興地說:“此法如行,我願奏明父皇,傳旨造塔,鎮住孽竜!”第二天,孚中禪師帶着幾個泥工匠,來到梵山口的沙灘上,抓一把泥沙放到鼻子下聞一聞,蹲下身子,把耳朵貼在沙灘上聽一聽,最後用禪杖在地面上畫了個圈,說:“就在這裏打樁造塔!”太子不解其意,正想問明原因,孚中禪師連忙湊了過去,輕輕地說:“要造塔鎮住孽竜,這塔就要造在竜的咽喉七寸之處。”時隔一年,一座四角玲瓏的佛塔造好了,這就是現在的多寶塔。多寶塔完工那天,正好又是中秋佳節,蟄伏在普濟寺山門前沙灘下的小竜又蘇醒過來了,它想伸伸腿,舒展一下竜身,卻感到渾身不自在,睜開眼一看,見有四根又粗又長的石柱,緊緊地卡住了自己的咽喉,無法動彈。從此,惡浪難越百步沙,狂風遠避普濟寺。普陀山成了天下第一的人間淨土了。
楊枝觀音碑:
楊枝庵位於浙江省普陀山雪浪山西、清涼岡下。庵內有被稱為普陀三寶之一的楊枝觀音碑。明萬歷十六年(1588年)抗倭名將侯繼高督師海疆,順遊普陀,將歷年所得閻立本和吳道子所繪觀音像勒石,植碑於寶陀寺(今普濟寺)前殿。萬歷二十六年(1598年),殿宇毀於兵燹,碑亦遭劫。至萬歷三十六年(1608年),寧紹參將劉炳文覓得閻立本觀音碑拓本,請名匠重新勒刻楊枝觀音碑 ,並建庵供奉,遂以“楊枝庵”命名。三百多年來,殿宇幾經廢興,此碑得以幸存,是普陀山一件藝術瑰寶。石高2.5米,寬1.2米,中間刻觀音大士立像,珠冠錦袍,瓔珞飄披,右手執楊枝,左手托淨瓶,襢露跣足,瑞祥莊嚴。碑石鎸“唐閻立本畫”,左間刻“明定海備侯梁文、臺州庠生劉聚福勒”,下端刻“武林孫良鎸”。此畫像綫條流暢,造型端莊,刻劃細膩,剛柔相間,造詣深湛,確係藝術珍品。閻立本是唐初著名的人物畫傢,官至右相,現在傅世的畫絶少,故宮博物館藏有《步輦圖》,畫的是唐太宗接見西藏鬆贊幹布使節的故事,此外尚有歷代皇帝像,至於佛像,更是鳳毛麟角,據說僅傅此楊枝觀音,可謂稀世之寶。
九竜藻井:
法雨寺九竜殿內最有名的當數普陀三寶之一的“九竜藻井”,係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禦批拆明朝金陵(南京)故宮遷建於此。因有內槽九竜藻井而得名。九竜藻井,精工巧作、栩栩如生、藝術價值極高。藻井按古樸典雅的九竜戲珠圖案雕刻而成,一條竜盤頂,八條竜環八根垂柱昂首飛舞而下,八根金柱的柱基是精緻的雕竜磚,正中懸吊一盞琉璃燈,宛若一顆明珠,組成九竜戲珠的立體圖案,造型優美,刀法粗獷,成於明初,九竜殿之明名便因此而得。大殿內八根金柱的柱基是精緻的雕竜磚。正中供奉6.6米高毗盧觀音坐像,後壁為大型海島觀音群塑及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群像,兩旁列十八羅漢。
普陀山住宿
去普陀山主要取道上海和杭州。 從上海去,乘班輪至普陀山每日一班,但在旅遊旺季每日有兩至三個航班。還有快艇上午開,中午到達普陀山。也可以乘開往瀋傢門的快艇或者汽車,然後從瀋傢門乘渡輪到達普陀山。瀋傢門是舟山群島的著名漁港。上海至瀋傢門約143海裏,至普陀山149海裏,從瀋傢門到普陀山航程約40分鐘,快艇15分鐘。 從杭州去,乘火車往寧波(行車約4小時),然後從寧波乘班輪去普陀山,行船約5小時。普陀山面積不大,遊程一般以兩天為宜。第一天可遊普濟、法雨、慧濟三大禪寺及其沿綫名勝。第二天遊西綫的西天門、 梅福庵、磐陀石、二龜石、觀音古洞,以及東南綫的潮音洞、不肯去觀 音院、紫竹林、南天門等處。膳宿設施有設備較齊全的星級賓館,也有普通旅店,還有個體戶開的家庭旅店。距離普濟寺最近的是息來小莊,距離海邊比較近的能觀海的是中信普陀大酒店,普陀山大酒店四星標準,其他有紫竹山莊、銀洲山莊、銀雲山莊、洪筏山莊、寶陀飯店、福海飯店等。個體開的飯店旅館有西山小院、彩虹旅館、如福旅館、海天小院等。
普濟休養院 紫竹山莊 普陀山大酒店 息耒小莊
緑緣山莊 銀雲山莊 中信普陀大酒店 韻海山莊
百步閣賓館 三聖堂 寶陀飯店 竹香居 錦屏山莊
普陀山周邊島嶼----桃花島
桃花朵朵開 碧海潮聲洞 黃藥師山莊 東海神珠
桃花島是金庸先生所著《射雕英雄傳》和姐妹篇《神雕俠侶》所描繪的美妙神奇東海小島。島上的風景旅遊資源豐富多樣,門類齊全,品位較高,集海、山、石、礁、岩、洞、寺、廟、庵、花、林、鳥、軍事遺跡、歷史紀念地、摩崖石刻、神話傳說於一體,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並茂,於1993年被批準為省級風景名勝區。
桃花島擁有舟山群島第一高峰——安期峰;舟山第一深港——桃花港;東南沿海第一大石——大佛岩;素有“海島植物園”美稱。豐富的自然景觀、人文景觀和神話傳說有機融合,形成桃花島風景名勝區六大景區,組合成武俠、佛教、道教文化三條旅遊專綫。
桃花寨——位於桃花峪景區中心位置,占地面積約2平方公裏,這裏緑樹成蔭,清溪麯橋,環境幽靜,是休閑憩息佳處。杏黃旗、紅燈籠、好漢麯,讓你仿佛置身於武俠文化世界;藥師精捨、靖哥居、蓉兒茶莊,讓你領情領略金庸小說“情”、“緣”、“義”的真諦。
彈指峰——狀如拇指從掌中彈出,如寶劍倒插在海邊,坐落在“鬼斧觖”的地方,孤峰矗立、刀削斧劈、懸崖絶壁、涼風習習。從彈指峰前碑刻上,可看到600多年前,元朝文學家吳萊到此時,着力贊美了彈指峰周圍奇峰異岩的美景。彈指峰也是金庸名著《射》書中描述的黃藥師練成絶技之地。這裏是:“桃花女竜”旅遊專綫和“武俠文化”旅遊專綫的終點站。 塔灣金沙景區:以島東南的金沙灘為中心,將定海城、白雀寺、塔灣明鏡湖、竜潭水簾等串成一組旅遊景觀。
東海神珠——在塔灣景區內竜珠灘海邊,經過海浪長時期衝擊,磨練成一顆直徑80釐米的石球,稱為“東海神珠”,竜珠在竜喉裏吞吐翻滾,發出隆隆回聲,編織出一幅美妙神奇的“金竜吐珠”圖,被譽為“中華一絶”,這就是桃花島12大景觀之一的“金竜吐珠”。
千步金沙——島東南的千步沙長1370米,寬500米,為舟山群島第二大沙灘。灘地平緩,沙質純淨,沙粒細軟,是進行海浴、沙浴、陽光浴和沙灘漫步的理想沙灘。兩岬角伸嚮大海,將海灣環抱成“湖”,這裏在部分時間風平浪靜,水色蔚藍清澈,海灣內有天然石斑魚、虎頭魚、海鯽魚、虎魚、比目魚、梭子蟹,適宜開展各種水上運動和垂釣、捕撈。夏秋季,每當星辰消失,旭日鑽出海面,海天、沙地渾然
一體,形成“金沙日出”天象景觀。
普陀山周邊島嶼----朱傢尖
南沙風景區 烏石塘風景區 白山風景區 裏沙生態園 梭子蟹養殖園 情人島風景區 海洋科技館 大青山景區
朱傢尖是舟山群島的第五大島,全島面積72平方公裏,與"海天佛國"普陀山並稱為普陀山國傢級重點風景名勝區。朱傢尖地理位置優越,位於朱傢尖西北部的舟山民航機場已開通北京、上海、南京、廈門、晉江、濟南、汕頭等10多條航綫;北與普陀山相距1.35海裏,從普陀山乘快艇5分鐘就可抵達朱傢尖;西與世界著名四大漁港之一瀋傢門漁港間隔衹有1公裏,一座跨海大橋把朱傢尖與瀋傢門(以及整個舟山本島)連接在一起,從杭州、上海、寧波等陸路來的遊客可以直接驅車進入朱傢尖。朱傢尖是舟山群島核心旅遊區域"普陀旅遊金三角"的重要組成部分。
朱傢尖島自然景觀獨特,風景旅遊資源豐富。
朱傢尖相繼建成了民航機場、跨海大橋和通往普陀山的蜈蚣峙碼頭等,島上旅遊服務設施日趨完善,海、陸、空立體交通四通八達,有力地促進了朱傢尖旅遊事業的高速發展。朱傢尖風景區內度假建築群形成規模,南沙景區是舟山市高檔賓館最密集之地,是浙江省最早的海島旅遊度假村之一。度假村建設依山傍水,自然風光優美,建築風格新穎,旅遊資源得到良好開發,以國際沙雕藝術廣場(南沙)、朱傢尖觀音文化苑(白山)、烏石塘、情人島、裏沙五大景點為竜頭的景區已基本形成。
朱傢尖先後舉行了全國帆船比賽、全國沙灘排球賽、中韓竹筏漂流,以及每年舉行的中國舟山國際沙雕節,進一步吸引了國內外旅遊者和投資者,朱傢尖的名聲日漸遠揚。朱傢尖也已成為華東地區首屈一指的海濱娛樂休閑度假旅遊勝地。
朱傢尖風景區在創建優秀景區的同時,也重視旅遊文化的建設。近年來,朱傢尖風景區,不斷推出一個個發展目標,並努力變成現實,經過卓有成效的努力,朱傢尖風景區先後舉辦了幾次重大的國內外比賽。
普陀山以其渾厚神秘的佛國文化聞名遐邇,而朱傢尖則以純樸綺麗的海島風光和濃郁的海洋文化讓人留戀。
朱傢尖國傢級風景名勝區位於浙江省舟山群島東南部,與相距1.35海裏的普陀山並稱普陀山國傢級重點風景名勝區,與中國最大的漁港瀋傢門一脈相連,是舟山群島核心旅遊區"普陀金三角"的重要組成部分。
朱傢尖島風光秀麗迷人。島上金沙連綿,碧浪蕩漾,奇石峻拔,洞礁錯置,海光迷幻,森林廣布,潮音不絶,空氣清新。現已開發白山、樟州灣、十裏金沙、大青山四大著名景區。十裏金沙擁有華東地區最大的沙灘群青沙、裏沙、千沙、南沙、東沙等九個沙灘,綿延5千米,景色極為壯觀,濱海旅遊資源十分豐富。情人島,海蝕奇觀薈萃,濤聲風鳴,鳥語花香,是回歸自然的浪漫之島;白山靈石,千岩競秀,猶如一座琳琅滿目的東海石景公園。烏黑發亮的烏石塘,如臥塘,神奇獨特。大青山三面環海,常有去霧纏繞,有青山醉霧之稱,古時稱為"烏沙懸山",是明代抗倭重地。
朱傢尖最著名的景區"十裏金沙"總長6.3千米,面積1.44平方千米,沙灘坡度2度~5度,小於2米水深海域面積3.26平方千米的,綿延在島東北至東南海岸。這裏是理想的水上運動場所,可開設一次性能容納十萬遊客的海濱浴場,也是進行駕艇飛舟、帆板穿浪、沙灘球類等運動的優良場地。朱傢尖的沙灘平坦寬闊,沙質細膩柔純,是製作沙雕作品的理想材料。
普陀山周邊島嶼----東極島
象鼻峰
天下第一福
東極石屋群
東福山
鷗之礁
東極位於舟山群島最東端的中街山列島,距瀋傢門漁港約45.5公裏,由28個大小島嶼和108塊礁組成。其中廟子湖、青浜、東福山為四個居人島。其中東福山島被英國格林尼治皇傢天文臺測定為祖國大陸居人島新世紀第一縷曙光照射點。因此,顧名思義稱之為東海極地。東極灣內碧海緑島,懸崖石壁,白石礫灘,奇形怪石別有洞天。純真的陽光、海水、島礁、海味、漁港、海風以及宜人的氣候等,堪稱絶佳期的旅遊避暑度假勝地。
有聯為證:“東極仙境千姿面態眼下奇,極地風光藍天碧海畫中景”,東極奇景美不勝收。這裏面有全國乙級漁港的廟子湖港;中國海洋最東端邊境島嶼的甩山國界碑;稱之為東海睡佛的西佛山;還有海上“布達拉宮”之稱的青浜島等極地風光;以及有即將展示在世人面前的“裏斯本丸”沉船的海底寶庫和神秘歷史;有“青浜廟子湖,菩薩穿竜褲”;東極漁民畫的文化內涵;有“不到東極不知海味鮮”的野生海味和鮮為人知的《戰士第二故鄉》歌麯原作地,這些均成為東極獨有的旅遊資源。
夏天,東極諸島氣候宜人,純真的陽光、海水、島礁、海味、漁港、海風,是大自然給予的恩賜。遊人走在海邊,聆聽濤聲,迎面清爽的海風,目睹海鷗自由飛翔,使人心曠神怡。廟子湖葉子山島休閑漁業的興起,定能為遊人帶來一份難得的快樂,遊人攜帶專用漁具和餐具,可在海邊采貝、垂釣、燒烤、嚐鮮,讓你放飛心情,回歸自然。
廟子湖和東福山的島際航空旅遊直升機停機坪的開通,拉近了東極與大陸的距離,各大賓館、飯店陸續登陸廟子湖島、海島漁傢客棧方興未艾,旅遊服務配套設施不斷完善,為東極旅遊的開發提供保障。
東極這塊旅遊開發的處女地,定為遊人帶來新奇的感受。
在電力係統中pt指電壓互感器。
元素在宇宙中的含量:(ppm)
0.005
導電性:10^6/(cm ·Ω)
0.0966
熔化熱:(千焦/摩爾)
19.60
汽化熱:(千焦/摩爾)
510.0
熱容:j /(mol· k)
25.86
導熱係數:w/(m·k)
71.6
原子化焓:kj /mol @25℃
565
體積彈性模量:gpa
230
亦作百日咳毒素(pertussis tox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