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i是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外設部件互連標準)的縮寫,它是目前個人電腦中使用最為廣泛的接口,幾乎所有的主板産品上都帶有這種插槽。pci插槽也是主板帶有最多數量的插槽類型,在目前流行的臺式機主板上,atx結構的主板一般帶有5~6個pci插槽,而小一點的matx主板也都帶有2~3個pci插槽,可見其應用的廣泛性。
pci是由intel公司1991年推出的一種局部總綫。從結構上看,pci是在cpu和原來的係統總綫之間插入的一級總綫,具體由一個橋接電路實現對這一層的管理,並實現上下之間的接口以協調數據的傳送。管理器提供了信號緩衝,使之能支持10種外設,並能在高時鐘頻率下保持高性能,它為顯卡,聲卡,網卡,modem等設備提供了連接接口,它的工作頻率為33mhz/66mhz。
最早提出的pci 總綫工作在33mhz 頻率之下,傳輸帶寬達到了133mb/s(33mhz x 32bit/8),基本上滿足了當時處理器的發展需要。隨着對更高性能的要求,1993年又提出了64bit 的pci 總綫,後來又提出把pci 總綫的頻率提升到66mhz 。目前廣泛采用的是32-bit、33mhz 的pci 總綫,64bit的pci插槽更多是應用於服務器産品。
由於pci 總綫衹有133mb/s 的帶寬,對聲卡、網卡、視頻卡等絶大多數輸入/輸出設備顯得綽綽有餘,但對性能日益強大的顯卡則無法滿足其需求。目前pci接口的顯卡已經不多見了,衹有較老的pc上纔有,廠商也很少推出此類接口的産品。當然,很多服務器不需要顯卡性能好,因此使用古老的pci顯卡。通常衹有一些完全不帶有顯卡專用插槽(例如agp或者pci express)的主板上纔考慮使用pci顯卡,例如為了升級845gl主板。pci顯卡性能受到極大限製,並且由於數量稀少,因此價格也並不便宜,衹有在不得已的情況纔考慮使用pci顯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