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 > microsoft excel
目錄
No. 1
  microsoft excel是微軟公司的辦公軟件microsoft office的組件之一,是由microsoft為windows和apple macintosh操作係統的電腦而編寫和運行的一款試算表軟件。直觀的界面、出色的計算功能和圖表工具,再加上成功的市場營銷,使excel成為最流行的微機數據處理軟件。在1993年,作為microsoft office的組件發佈了5.0版之後,excel就開始成為所適用操作平臺上的電子製表軟件的霸主。
作用
  使用microsoft excel執行計算,分析信息並管理電子表格或網頁中的列表。
歷史
  1982年
  microsoft推出了它的第一款電子製表軟件-multiplan,並在cp/m係統上大獲成功,但在ms-dos係統上,multiplan敗給了lotus1-2-3。這個事件促使了excel的誕生,正如excel研發代號doug klunder:做lotus1-2-3能做的,並且做的更好。
  1985年
  第一款excel誕生,它衹用於mac係統。
  1987年
  第一款適用於windows係統的excel也産生了(與windows環境直接捆綁,在mac中的版本號為2.0)。lotus1-2-3遲遲不能適用於windows係統,到了1988年,excel的銷量超過了1-2-3,使得microsoft站在了pc軟件商的領先位置。這次的事件,促成了軟件王國霸主的更替,microsoft鞏固了它強有力的競爭者地位,並從中找到了發展圖形軟件的方向。此後大約每兩年,microsoft就會推出新的版本來擴大自身的優勢,目前excel的最新版本為11,也被稱作microsofot office excel 2003。
  早期,由於和另一傢公司出售的名為excel的軟件同名,excel曾成為了商標法的目標,經過審判,microsoft被要求在它的正式文件和法律文檔中以microsoft excel來命名這個軟件。但是,隨着時間的過去,這個慣例也就逐漸消逝了。 excel雖然提供了大量的用戶界面特性,但它仍然保留了第一款電子製表軟件visicalc的特性:行、列組成單元格,數據、與數據相關的公式或者對其他單元格的絶對引用保存在單元格中。
  excel是第一款允許用戶自定義界面的電子製表軟件(包括字體、文字屬性和單元格格式)。它還引進了"智能重算"的功能,當單元格數據變動時,衹有與之相關的數據纔會更新,而原先的製表軟件衹能重算全部數據或者等待下一個指令。同時,excel還有強大的圖形功能。
  1993年
  excel第一次被捆綁進microsoft office中時,microsoft就對microsoft word和microsoft powerpoint的界面進行了重新設計,以適應這款當時極為流行的應用程序。
  從1993年,excel就開始支持visual basic for applications(vba).vba是一款功能強大的工具,它使excel形成了獨立的編程環境。使用vba和宏,可以把手工步驟自動化,vba也允許創建窗體來獲得用戶輸入的信息。但是,vba的自動化功能也導致excel成為宏病毒的攻擊目標。
  1995年
  excel被設計為給您所需要的工具。無論您是做一個簡單的摘要、製作銷售趨勢圖,還是執行高級分析,無論您正在做什麽工作,microsoft excel能按照您希望的方式幫助您完成您的工作。
  1997年
  excel97是office97中一個重要程序, excel一經問世,就被認為是當前功能強大、使用方便的電子表格軟件。它可完成表格輸入、統計、分析等多項工作,可生成精美直觀的表格、圖表。為我們日常生活中處理各式各樣的表格提供了良好的工具。此外,因為 excel和 word同屬於office套件,所以它們在窗口組成、格式設定、編輯操作等方面有很多相似之處,因此,在學習excel時要註意應用以前word中已學過的知識。
  2001年
  利用office xp中的電子表格程序--microsoft excel 2002版,您可以快速創建、分析和共享重要的數據。諸如智能標記和任務窗格的新功能簡化了常見的任務。協作方面的增強則進一步精簡了信息審閱過程。新增的數據恢復功能確保您不會丟失自己的勞動成果。可刷新查詢功能使您可以集成來自web及任意其他數據源的活動數據。
  2003年
  excel 2003使您能夠通過功能強大的工具將雜亂的數據組織成有用的信息,然後分析、交流和共享所得到的結果。它能幫助您在團隊中工作的更為出色,並能保護和控製對您工作的訪問。另外,您還可以使用符合行業標準的擴展標記語言(xml),更方便地連接到業務程序。
  2007年
  1.由於在2003中顯示活動單元格的內容時,編輯欄常會越位,擋到列標和工作表的內容。特別是在編輯欄下面的單元格有一個很長的公式,此時單元格內容根本看不見,也無法雙擊、拖動填充柄。而現在2007中以編輯欄上下箭頭(如果調整編輯欄高度,則出現流動條)和摺叠編輯欄按鈕完全解决此問題,不再占用編輯欄下方的空間。 調整編輯欄的高度,有兩種方式—— 拖曳編輯欄底部的調整條,或雙擊調整條。調整編輯欄的高度時,表格也隨之下移,因此表裏的內容不會再被覆蓋到,同時為這些操作添加了快捷鍵(ctrl+ shift+u),以便在編輯欄的單行和多行模式間快速切換。
  2.2003的名稱地址框是固定的,不夠用來顯示長名稱。而2007則可以左右活動的,有水平方向調整名稱框的功能。用戶可以通過左右拖曳名稱框的分隔符(下凹圓點),來調整寬度,使其能夠適應長名稱。界面請見:http://hi.baidu.com/wmr2007/album/item/e1601c893080dcbb0e2444e3l
  3.2003編輯框內的公式限製還是讓人惱火的,20007有幾個方面增加了改進。1、公式長度限製(字符),2003版限製:1k個字符,2007版限製:8k個字符;2、公式嵌套的層數限製,2003版限製: 7層,2007版限製: 64層;3、公式中參數的個數限製:2003版限製:30個,2007版限製: 255個。
  從5.0到9.0,excel中都隱藏了不同的復活節彩蛋。
其他
  1、用於apple macintosh的版本包括:
  1985年 excel for macintosh
  1989年 excel 2.2 for macintosh
  1990年 excel 3.0
  1992年 excel 4.0
  1993年 excel 5.0
  1998年 excel 98
  2000年 excel 2001
  2001年 excel v.x
  2004年 excel 2004
  用於ms-dos的版本包括:
  2、1987年 excel 2.0 for ms-dos 3.0
  用於microsoft windows的版本包括:
  1987年 excel 2.0 for windows
  1990年 excel 3.0
  1992年 excel 4.0
  1993年 excel 5.0
  1995年 excel 95 - 亦稱 7.0
  1997年 excel 97 - 亦稱 8.0
  1999年 excel 2000 - 亦稱 9.0
  2001年 excel xp - 亦稱 10.0
  2003年 excel 2003 - 亦稱 11.0
  2006年 excel 2007 - 亦稱 12.0
英文釋義
  excel: [ ik'sel ]
  v. 勝過,優於,擅長
  [計算機] 軟件名稱
  詞形變化:
  動詞過去式:excelled 過去分詞:excelled 現在分詞:excelling 第三人稱單數:excels
  例句與用法:
  1、he excels all other composers of his period.
  他超過了同時期的所有其他作麯傢。
  2、he excels in painting.
  他擅長繪畫。
  3、his wife excels him in strategically ability.
  他的妻子在戰略上勝過他。
  4、they each excel in their respective fields.
  他們在各自領域裏都是出類拔萃的.
  英英解釋:
  動詞excel:
  1、 distinguish oneself
  同義詞:stand out, surpass
ms excel 在管理軟件中的延伸
  目前許多軟件廠商藉助excel的友好界面和強大的數據處理功能開始研究將其以更簡單的方式應用到企業管理和流程控製中,比如essap(excel&sql平臺)就是很好的應用excel和數據庫軟件ms sql相結合應用到企業管理和各行各業數據處理的例子。
    essap是一個用於構建信息係統的設計與運行平臺。其以excel為操作界面,結合大型數據庫ms sql與工作流技術,用戶衹要運用自己已經掌握的excel操作技術(不需依靠專業it人員),就可以設計滿足自己需要(管理意圖)的各種信息管理係統。另外,係統設計完成並投入使用以後,並不意味着係統就從此不能改變,而是還可以根據管理的需要進行不斷的優化與擴展功能,真正做到了“持續優化,因需而變”,使到你自己設計的係統永不落伍。
  也許將來我們的excel可以滲透到我們日常工作中的每一個角落。
詳細歷史及分類介紹, 創始人相關
  excel的歷史的相關資料
  一、 最早的visicalc:
  dan bricklin出生於1951年。在上個世紀70年代,他和bob frankston一起合作開發了visicalc,那時他還是哈佛商學院的一名學生。
  早在上個世紀六十年代,bricklin便開始用fortran進行編程,當時他還衹是一個高中生。後來,他進入美國麻省理工大學攻讀電子工程和計算機科學,並於1973年獲得學士學位。大學期間,他曾在計算機科學實驗室實習,在那裏認識了bob frankston。離開麻省理工後,dan就職於一傢電子設備公司(digital equipment corportation,dec),領導wps-8 word處理軟件開發項目。1976年,他離開dec,加入fasfax公司。第二年,dan返校繼續深造,於1979年獲得哈佛大學的mba碩士學位。
  在哈佛讀研期間,dan萌生了製作電子數據表的想法,並和他的朋友bob frankston一起合作進行開發。1979年,他們一起創辦了software arts公司,並由dan擔任主席,直至1985年。他們的産品visicalc被稱為促進pc産業迅速發展的主要催化劑之一。
  8 丹·布萊剋林(dan bricklin)是visicalc的發明人
  個人電腦的真正颶風是由apple ii颳起的。而apple ii成功的重要推進器就是visicalc電子表格軟件。因為售價3000美元的apple ii對家庭並沒有多少吸引力,但配備了電子表格的apple ii,足以讓人們因為visicalc這唯一的理由而購買apple ii。在某種程度上,apple ii成了一臺visicalc機器了。
  visicalc是一個全新的應用軟件,它與個人電腦剛好撞到一起,彼此成就對方,引燃這場前所未有的革命。visicalc不但是lotus公司的鋪路石,而且還是它的指路燈,從此開創了個人電腦商用軟件的歷史。
  visicalc的發明人是丹·布萊剋林。布萊剋林出生於1951年,與世界第一臺商用計算機enivac誕生於同一座城市----費城。1969年,他進入mit學習數學,但三年級轉到了計算機專業。期間還在mit的計算機實驗室(lcs)工作,幫助設計在綫計算器和apl語言的編製。工作中他認識了鮑勃?佛蘭剋斯通(bob frankston)。1973年畢業後進入dec,與人合作編製了dec的第一個字處理軟件wps-8。1976年離開dec,到fasfax工作了一小段時間。此後布萊剋林對自己的未來感到傷心,編程已變得越來越容易,他相信今後沒有必要有專門的程序員了。那時他就得失業。於是1977年秋,26歲的布萊剋林為生計着想,决定進哈佛商學院以開闢新的職業生涯。他在哈佛分時計算機係統上用basic編寫軟件,進行財務計算。問題是,不同的題目就得重新編寫程序,他開始思考能否用一種通用的計算模式來解决。
  一開始他想做的是一套專用硬件,也就是比較高級的計算器。但當時硬件條件不具備。上課時,教授用大黑板來描述一些公司的産品規劃。有些黑板,大到橫跨好幾個教室,被分割成許多行和列,然後用粉筆寫上時間、材料、人力和費用等內容。每個單元都有一個二維的地址,而且與其他一些單元有關係。一個單元的數據改變了,相關聯的框就得重新計算,這樣擦擦寫寫、算來算去,實在是苦力活。而且一個地方算錯,就會牽連到其他單元。因此電子表格從商學院中誕生,可謂合情合理。
  8 visicalc誕生
  布萊剋林構想出他的程序,教産品和財會的教授都很欣賞,但教 金融的 教授則說大型機上已有財務分析軟件,布萊剋林的小軟件沒有前途。
  布萊剋林用一個周末的時間粗粗地做出了一個演示版本。是用basic寫成,速度很慢,而且行列衹能添滿一屏。但它已經具備電子表格的許多基本功能。此時已是1978年初,apple ii ommodore pet和radio shack trs-80等個人電腦産品都已問世,在市場上開始興風作浪。但布萊剋林還從未用過微機。他和mit的老朋友佛蘭剋斯通一起合作,成立了軟件藝術公司(sa),决定為apple ii 開發visicalc。當然並不是因為對apple ii情有獨鐘,也沒有什麽技術考慮,而完全是因為他們聯繫的發行人答應衹能藉給他們apple ii。
  發行商是丹·費爾斯塔拉(dan fylstra)。這個丹也畢業於哈佛商學院。眼下在傢裏靠賣微機的棋類遊戲維生。他的公司叫personal軟件公司(ps),可以說是最早的微機應用軟件公司。那時微軟的蓋茨和數據研究的gary kildall都專做操作係統和程序語言,他們還無暇顧及應用軟件。産品都屬於係統軟件,主要賣給硬件廠商而不是直接賣給零售商或最終用戶。而費爾斯塔拉則是零售。由於沒有先例可循,就衹能自己摸索,在錯誤中學習。
  費爾斯塔拉搬出厚厚的哈佛案例教材,尋找一個與微機軟件行業相近的行業。他找來找去,就找到了圖書出版行業。作者負責産品設計和完成,出版商負責生産、銷售和市場宣傳。照搬過來,也就是說布萊剋林的sa公司負責visicalc及後續版本的開發,而費爾斯塔拉的ps公司負責軟盤拷貝、印製說明書、打廣告並將産品分銷到各地。sa公司獲得visicalc零售額的37.5%及批發額的50%的提成,當時這一比例顯得挺公平的。但今天,在硅𠔌這類提成比例通常在15%左右。
  布萊剋林還在學校學習,於是兩人决定分兵兩路。布萊剋林負責程序設計,設定功能和性能,佛蘭剋斯通則寫實際的代碼。當然從1963年就開始編程的佛蘭剋斯通也順便加入一些自己的新功能。這一開發模式以後也成了業界軟件項目開發的標準。
  8 成功與失敗
  1979年,兩人開發出visicalc第一個版本。他們用運行在小型機上的apple ii模擬器編程,與微軟的basic 和cp/m操作係統的開發方式是一樣的。兩人的手頭都很緊,由於晚上的機時較便宜,而且也由於用戶較少,機器反應也快,因此佛蘭剋斯通就在晚上工作。他們原計劃在一個月內完成工作,但實際上用了將近一年的時間。這期間費爾斯塔拉已開始拿着預覽版嚮零售商和蘋果、atari等公司展示遊說。atari很感興趣,但還沒開始銷售計算機。而蘋果的反應比較溫和。
  1979年10月,visicalc上市了,定價100美元。首批100份拷貝是在麻省的marv goldschmitt計算機商店出售。布萊剋林親自出馬,為用戶演示講解。但銷得很慢。畢竟這樣的産品以前還從未有過。人們認識它還需時間。
  當時負責蘋果小企業市場的trip hawkins買來一份visicalc,馬上意識到這是一個很重要的軟件,對apple ii的成功將十分關鍵。他不希望visicalc出現在競爭對手的機器,包括即將推出的ibm的pc上。因此他想拿出價值100萬美元的蘋果股票買下這個産品。他跟費爾斯塔拉談過後,去嚮上司馬庫拉匯報,但馬庫拉卻說:“不行,太貴了!”結果,大餡餅擦肩而過。
  很快,visicalc成為最暢銷的軟件。到1983年,銷量已達每月3萬份。此時費爾斯塔拉的公司已改名visicorp。當年,就要給布萊剋林兩人付接近1200萬美元。費爾斯塔拉有一種大出血般的心痛。37.5%的提成比例的確太高了。費爾斯塔拉想重新修改協議,但他很難有力量改變這些。布萊剋林和佛蘭剋斯通都是程序員出身,遵循的是嚴格的編程規則,當然不可能輕易放棄利益。但根據合同,費爾斯塔拉可以隨心所欲地讓布萊剋林折騰,讓他們將visicalc應用到各種不同的計算機平臺上。因此visicalc的版本極多。
  可以說,是市場營銷而不是工程設計,纔是visicalc 成功的關鍵。“當時,大多數公司擅長軟件開發,但很少註意産品檢驗、質量保證和使用說明書等事情。這成為我們的一個機會。”費爾斯塔拉指出。
  布萊剋林的最大損失就是他沒有為自己的電子表格申請專利。在1979年時,軟件還衹有版權,無法申請專利。直到1981年5月26日 ,程序員s. pal纔為自己的swiftanswer申請到世界上第一個軟件專利。對布萊剋林來說,為時已晚。當visicalc針對ibm pc的版本實際上是從radio shack trs-80計算機的版本中改編的,而這個版本又是從apple ii的版本改編的。因此産品性能自然不佳。此時visicalc已經兩歲,已經有點過時。比如ibm pc有640k內存可利用,但visicalc仍運行在64k內存下,因此缺乏競爭力。
  visicalc的缺陷為卡普爾創造了極佳的條件。卡普爾潛入visicorp公司,學會了軟件生意。他為費爾斯塔拉擔任産品經理,負責新産品的選定和推廣。因此 卡普爾對市場了如指掌。當ibm pc一出來,卡普爾就知道這是一個大好時機。他馬上回到波士頓,創辦了lotus公司,為ibm pc開發電子表格lotus 1-2-3 。同時還挖走了佛蘭剋斯通,讓他擔任lotus的首席科學家,並投入大約100萬美元用於廣告宣傳,準備在第一年銷售400萬美元的lotus1-1-3。結果,83年上市,第一年就達到5300萬美元。1984年升至1.57億美元,迅速超過visicalc,並將其至於死地。
  與此同時,sa與visicalc開始陷入一係列訴訟與反訴訟之中。1985年春,卡普爾與布萊剋林在航班上偶然相遇,兩人一談,就達成協議,將sa賣給lotus。visicalc從此消失。
  世界上再也沒有第一個電子表格軟件,而衹有最好的。
  二、 之後出現的lotus:
  8 米切爾•卡普爾(mitch kapor)
  在80年代中期,卡普爾與蓋茨是美國軟件業的雙子星。1982年創辦lotus公司,並擔任ceo。推出個人電腦“殺手級應用”軟件lotus 1-2-3 ,1985年,lotus員工已達千人,是當時最大的獨立軟件公司。直到1988年4月,微軟纔超過lotus,成為頭號軟件公司。卡普爾發起創辦的電子邊疆基金會(eff),稱為是計算機業的美國公民自由協會(aclu)。卡普爾也因此成為80年代和90年代最具影響力的計算機人物之一。
  8 將自己“保釋”出來
  1983年,當年軟件業還衹有極少數大公司。當時卡普爾的地位就象蘋果的喬布斯和當今微軟的比爾·蓋茨一樣,顯然,卡普爾終於找到了自己的位子。但是,安穩永遠不是卡普爾的天性,在這個最成功的軟件發佈四年後,卡普爾卸掉官職,將自己“保釋”出來。卡普爾說:“我衹有保釋,我恨這個公司也恨自己。我喜歡做自己內行的事。但是這份工作現在已經變味了。我已擔當不起這份責任,我也不喜歡權力。我對自己說,離開吧,去尋找新的自己想做的事。”卡普爾的天性中有一種對新事物永不滿足的東西。
  卡普爾退了位,離開商業界,到mit認知學科中心找了一份訪問教授的工作。似乎這一次卡普爾將開始專心工作了。但是教了不到一年,他舊病復發,又開溜了。重新紮嚮商業的海洋。
  這一次,卡普爾成立了on技術公司,身兼總裁和ceo,一幹就是三年。on公司主要開發網絡方面的應用軟件。當公司成立時,由於創始人的特殊聲望,人們對其寄予極高的希望。但是on的起飛卻沒有lotus那麽迅速。過了許多年,纔浮出水面。1997年,10年後的on公司已有數百名員工,在好幾個國傢設有辦事處。
  1990年,卡普爾與著名抒情詩人john perry barlow創建了電子邊疆基金會(eff),這個非贏利的公共利益機構,主要是維護黑客的公民權利。開始主要為幾名非法入侵計算機係統而被捕的黑客提供法律支援。電子邊疆基金會時常被人稱為是計算機業的美國公民自由協會(aclu)。電子邊疆基金會成立之初,萬維網還未誕生,全球電信仍處於發展初期。而卡普爾就已前瞻性地看到了未來,並認識到法律對計算機的介入和管製。
  他們起初是維護黑客的權利,後來則更多地介入到華盛頓的政治中。電子邊疆基金會最初由卡普爾及其他一些百萬富翁提供資金,而今微軟、at&t、bell atlantic、蘋果等許多大公司都為它提供支持。電子邊疆基金會已在計算機和通信立法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卡普爾也經常出現在國會聽證會上,並為戈爾的信息高速公路計劃提供咨詢。實際上nii計劃的初稿就是卡普爾完成的。他和電子邊疆基金會對政府有相當的影響力。
  8 民間英雄
  雖然卡普爾沒有比爾·蓋茨那麽有名,但是他的成就足夠將其列為計算機軟件業最成功的改革者之一。
  在80年代中期,卡普爾與蓋茨是美國軟件業的雙子星。他倆很難分開來談,很難分出高下。但蓋茨意志堅定,直接從大學就越入商海,義無返顧,是後來發財成名的重要原因。而卡普爾則心神不定,無法專心緻志。卡普爾將他的軟件公司稱為“lotus”,一個簡單、雅緻的名字,反映了卡普爾是精神上的偏好。蓋茨則羞羞答答地將公司命名為“微軟”,其主要産品dos和windows,就象公司的名字一樣,耐用但沉悶。而卡普爾的代表作lotus 1-2-3 ,十分易用且精緻。十年之後,蓋茨越來越富,微軟越來越大,而卡普爾則發財成名就急流勇退,將軟件業的領地讓出,使蓋茨成為再也無人可敵的帝國建造者,建造出計算機業內的“標準石油”公司。
  卡普爾是硅𠔌黑客理念的真正體現:反對公司、不遵循主流精神、富有創造、崇尚出世。蓋茨則是現代黑客的體現,與卡普爾形成鮮明對照。蓋茨是反基督的肖像,功利性強,十分入世,追求利益,他的公司也以壓製自由而成功,出産醜陋、笨拙、純粹以商業驅動的産品。與他相比,卡普爾更是一位民間的英雄。而蓋茨則是主流社會的英雄。
  1992年—1993年,卡普爾擔任了麻省計算機技術和法律委員會主席。1994年進入了美國基礎設施顧問委員會。人稱他為信息高速公路的導師。
  電子邊疆基金會的故事也開始越來越走嚮復雜。他的總部也從劍橋移至華盛頓。活躍的領域也越來越大。後來的重心已是戈爾的“寵物計劃”—數據信息高速公路。卡普爾也不再是站在政府對面,為黑客辯護的“反對黨”,而越來越成為華盛頓的政治選手。這也使不少電子邊疆基金會的早期成員和支持者認為,電子邊疆基金會已經偏離了最初的純潔使命了。開始招致越來越多的批評。但是,院外遊說的確是eff能否發揮更大作用的關鍵。1995年,卡普爾不再擔任主席一職,轉而去mit媒體實驗室任教。
  卡普爾的商業活動也沒有停着,利用他豐富的業內經驗,在麻省劍橋創辦了自己的風險投資公司:卡普爾企業,他是兩大著名互聯網訪問提供商—psi netuunet的早期投資者之一。卡普爾目前還是progressive網絡公司(後改名real)的董事,該公司開發著名的realaudio和realvideo。
  而今,卡普爾在為開放源代碼搖旗吶喊。現在,他生活在舊金山。
  三、 微軟公司的介入:
  查爾斯—西蒙尼(charles simonyi)是“所見即所得(what you see is what you get)”的發明人,這是微軟賴以獨霸天下的windows係統的核心,查爾斯—西蒙尼還一手建立了微軟的程序員管理體係,他在微軟公司的頭銜是首席建築師(chief architect),是微軟最高智囊團的核心。他是斯坦福大學的計算機博士,他關於“匈牙利表示法”的博士論文是每個windows程序員必須首先學習的課程,word,excel等微軟的應用軟件都是在他的領導下開發成功,查爾斯—西蒙尼是軟件史上的傳奇人物。
  8 “少年科學迷”
  simonyi生長在50年代末期匈牙利的布達佩斯(美國還有一位非常著名的人物intel公司的總裁安迪 格魯夫也來自布達佩斯) 。大部分美國程序天才的典型家庭背景是:小孩特別聰明但很內嚮,對科學技術更為關註因為對他們而言科學世界這比成人世界更可靠,他們完全生長在自己的世界裏。simonyi的家庭則大不相同,他生活在被鼓勵思考和表達看法的環境中,他的父親是一位電子工程學教授,認為問題求解是個人成長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問題求解是計算機程序設計最主要的工作。不像其他程序天才的父母親沒有辦法對小孩進行任何指導。simonyi的父親在他的智力成長過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我父親的采用的方法是假設解救方法已經有了,”,simonyi回憶道:“這是解答問題的很好方法。我曾經問他一個問題:‘這需要多少匹馬去做?’,他馬上回答,‘五匹,你說我是對還是錯?’,當我指出不可能是五匹時,他說:‘好,如果不是五匹,一定是幾匹,你能算出來嗎?’,結果當然我能算出,因為當我否定五匹時答案就已經出來了,通過這種逆嚮求解轉移了我對答案的好奇心,這種好奇心主要是害怕問題沒有辦法解决”
  8 “三年經歷了三代計算機”
  通過父親的幫助,simonyi在他16歲時開始接觸計算機,“我和計算機一起睡覺”, simonyi笑着回憶。父親給他找了一份在大學夜間看管ural ii型計算機的工作,這是一種老式真空管計算機,衹有4000個字節的內存,整個晚上它就在simonyi的控製之下了。
  50年代末期真空管老式計算機在美國已經基本消失了,但匈牙利還在使用,這是時代的錯位,當不久後個人計算機革命開始時,美國曾用過真空管老式計算機的人都或者退休很長時間了,或者早已去世。很年輕就開始接觸計算機,還有時代的錯位給了simonyi雙倍的好處.
  “這麽年輕就開始接觸計算機,在匈牙利是很不尋常的。現在回頭來看,計算機程序設計沒有多大睏難,而且六十年代的程序設計衹能算是小孩的遊戲。但在那時計算機是非常神秘的,人們非常擔心讓我接近這麽昂貴的計算機。短短的三年,我經歷了三代計算機的使用。第一代是在匈牙利,接着在丹麥的哥本哈根有一年半的時間使用的是第二代晶體管計算機,然後是在加州的伯剋萊大學計算機中心,使用的是cdc 6400大型計算機。”
  1966年simonyi 提前一年高中畢業,由於匈牙利事件當時的人們生活在害怕和封閉之中,simonyi幸運鍀得到邀請去丹麥的哥本哈根大學,在那裏他開始使用晶體管計算機,雖然這種計算機也沒有操作係統。一年後他來到了美國的加尼福利亞。他的父親沒有和他一起離開,但這次叛逃給他的父親帶來了很大的麻煩。
  simonyi進入加州大學伯剋利分校,他遇到了很多移民學生碰到的問題,作為外國學生無法得到奬學金,有計算機程序設計能力證明卻不容易得到工作。但不管怎樣還是開始為學校的計算中心工作,後來遇到butler lampson,butler lampson和幾個教授合辦了一傢伯剋利計算機公司,他們嚮他提供了股份邀請他去工作,這對他是很新鮮的事情,雖然這些股份最後一文不值。在學校裏simonyi有時成績十分出色,有時又特別糟糕,以至於學院院長嚮他詢問原因,“simonyi先生,你的成績有時出色,有時糟糕,原因何在呢?我們可以幫助你,是毒品還是其他什麽原因?”,simonyi的回答是“原因是金錢和股份”。院長衹好說,那我們無能為力。
  8 “在施樂發明‘所見即所得’”
  伯剋利計算機公司是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署(apra)genie計劃的分支,由署長bob taylor資助,但由於經營不善終於破産。公司破産後,核心人員都被taylor聘用,taylor當時負責施樂公司的研究中心。
  這樣1972年simonyi就來到了施樂(xerox)的帕洛阿爾托研究中心(parc, palo alto research center),這時他還未從學校畢業,在parc他邊工作邊學習得到了伯剋利工程數學的學位。
  高級科學研究人員對帕洛阿爾托研究中心都心存敬意,因為在個人計算機領域,一些最具革命性的構思都是從這裏産生。這些卓越的構思幾年以後體現在蘋果公司的macintosh電腦上,也體現在微軟公司的windows軟件上。
  在parc有很多研究項目,但alto個人電腦項目是最有挑戰性的,這是世界上第一臺個人電腦,施樂給它賦予了很多奇妙的功能。simonyi為alto電腦編寫文本編輯器bravo,這是第一個“所見即所得(what you see is what you get)”的文字處理軟件,bravo改變了信息組織和顯示的方式,這也是parc對計算機人機交互界面發展的貢獻。
  那時的parc 是世界上最好的研究所,擁有一流設備和人材,taylor衹聘用最好的人員,研究中心沒有普通的人員,幾乎所有人 都是 博士,都是自己領域最好的專傢,但都各自行事。parc有最優秀的的技術,但也是最脫離實際的。
  1975年當bravo和alto電腦可以運轉時,有很多高級人物前來參觀。"所見即所得"的提法來自花旗銀行的一次來訪。simonyi嚮他們演示在計算機屏幕上使用不同字體顯示文件,然後將數據通過以太網傳送到打印機上,打印出來的效果和屏幕顯示的一模一樣,花旗銀行的一位代表說:“我明白了,這是所見即所得。”,這比以後成為"所見即所得"標準的mactintosh電腦早了整整11年。alto電腦的屏幕比後來蘋果的mac電腦屏幕大,也有鼠標但價格非常昂貴,售價5萬美元,激光打印機需要二十萬美元。比起來那時的微型電腦還好像是兒童的玩具。
  但他的博士論文卻不是關於“所見即所得”, 而是研究如何提高程序員生産力,描述如何采取有效方法組織程序員開發軟件。軟件開發的問題總是無限期的延期,如何在規定時間內完成開發是研究的主要課題。simonyi認為在軟件無法如期完成時加入更多的程序員衹會增加管理負擔,不是解决問題的正確方法,關鍵是有效地使用程序員,他提出了設置程序經理的方法。
  程序經理負責軟件設計和管理,有决定權,程序員按照設計方案去編碼完成軟件。simonyi認為程序經理作决定時越快越好,深思熟慮的討論比不好的决定帶來的損失更大,程序經理的决定至少有85%被最終證明是正確的。將設計,管理,决定權集中在程序經理上,軟件開發將更快,更有效。這種方法的關鍵是如何建立這樣有層次的管理制度,在施樂這顯然是不可能的,
  “最後我終於覺得在施樂沒有什麽前途,這不止是市場部門和管理部門的問題,也是技術部門的問題。不過施樂的失敗倒是救了我一把,如果施樂成功了,我最多能得到1000美元奬金,我不可能分享成功的成果。直到我看到蘋果二型電腦上的visicalc,我纔看到了我未來發展的方向。施樂的問題就是‘産品越大越好’的大公司作風,一味生産越來越復雜,越來越昂貴的機器,這是非常危險的做法,因為這樣很難根據市場變化轉嚮。”
  8 “一生中的轉折點:加入微軟”
  simonyi决定離開施樂公司是在1980年,他的同事bob metcalfe也剛剛離開創立3com公司,並嚮他提供了一份聯繫工作的名單,名列第一的就是微軟的bill gates。
  1980年11月simonyi會見了bill gates和steve palmer,bill那時雖然非常年輕,但對計算機的看法非常富有遠見。simonyi衹和他們交談了5分鐘,就决定要到微軟公司工作。他們在一起討論了微軟的未來發展,bill預見microsoft將成為微型電腦軟件世界性公司,將全面提供各種軟件産品包括操作係統,應用程序,編程工具和消費軟件。
  由於在施樂的工作經驗,simonyi對應用程序和圖形用戶界面(gui:graphic user interface)的重要性深信不疑,但bill以其卓越的遠見也深刻認識到這一點,雖然他還不太瞭解施樂的成果。simonyi回憶道:“我知道他有足夠的資金去實現這些想法,有趣的是,擁有10萬名員工和幾十億美元的施樂對這個項目卻視而不見,年輕的bill卻可以提供一切,“需要聘用兩個人”,“好的,還需要更多人嗎?”,“需要辦公室嗎?”,“需要什麽樣的電腦?”這是個衹需要幾十萬美元的項目。"
  bill花了10萬美元購買了一臺施樂的個人電腦xerox star,simonyi用他來讓公司裏的人員認識鼠標,認識圖形用戶界面。
  8 “給微軟帶來的財富”
  simonyi給微軟公司不衹帶來了圖形用戶界面,而且還帶來了另外兩項財富。第一項是開發應用軟件的經驗,當時在個人電腦領域有四種類型軟件:操作係統象gary kildall的cp/m,編程語言象bill gates的basic,應用程序象電子表格visicalc,還有工具程序提供附加功能。gates對應用軟件知之甚少,事實上正是visicalc的成功纔使得simonyi離開施樂。simonyi計劃開發一係列應用軟件包括電子表格,文字處理,數據庫等。(這實際上是以後大為成功的office係列的雛形)。
  第二項財富是simonyi關於程序員生産力的理論,它被gates稱為“軟件工廠”理論,gates將程序經理分成不同級別,形成了管理程序員的金字塔式的體係結構,gates是最高程序經理,他以下是幾個技術頂尖人物微軟稱為建築師(architect), 每個建築師以下是幾個程序經理,最後纔是程序員。但“軟件工廠”的理論未能成功,因為軟件開發有太多的不定因素,不可能全部在設計規定之中,軟件質量還得依賴程序員的天才。但開發管理制度很好地執行下來,微軟形成了龐大而有效率的開發隊伍。微軟不像其他軟件公司雇傭有經驗的人,而喜歡從大學直接聘用沒有工作經驗的學生,因為年輕人更容易融入“微軟模式”之中。
  8 “應用程序大戰:失敗是成功之母”
  到微軟後,simonyi領導開發的multiplan電子表格軟件十分出色,simonyi在mutilplan第一次創造了多級菜單(menu)控製,這以後成為軟件的工業標準。針對市場上最流行的電子表格軟件visicalc,multiplan采取了類似今天java采取的策略,支持各種操作平臺和計算機,這在當時是很了不起的。但卻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由於ibm的堅持,multiplan主要是為64k內存的電腦設計,性能上受到限製。一匹黑馬lotus 1-2-3 在1982年推出,lotus 1-2-3的目標是256。
  四、 excel的各種版本:
  1、excel 2:
  作為windows excel的原始版本於1987年問世。因為當時windows還不是很遊行,所以這個版本衹包括了一個windows的運行版本,它是一種特殊的版本。,足以使excel順利運行。根據現在的標準看,這個版本過於粗糙。
  2、excel 3:
  19990年底發佈。這個版本無論從外觀還是性能上都做了重大改進。它增加了工具欄、繪圖功能、工作表大綱、加載宏支持、3d圖表、工作組編輯等。
  3、excel 4:
  在1992年投入市場。這個版本在市場上産生了不小的反響,因為這時windows已經傢喻戶曉。這個版本增加了很多新功能,並且可用性也增強了,使初學者在短時間內就可以掌握。
  4、excel 5:
  在1994年初投入市場,這個版本推出了更多的新功能,包括多頁面工作簿和新的vba宏語言。
  5、excel 95(excel 7):
  是在1995年夏天推出的。從表面上看,這外版本衹是重新組合了excel 5,但是它還是産生巨大的影響,因為它是第一個使用更高級的32位代碼技術的excel版本。
  6、excel 97(excel 8):
  它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升級功能。它的工具欄和菜單的式樣也做了重大的改進,增加了更為先進的在綫幫助功能,工作表中可見行的數量比原來增加了3倍,編程環境(vba)也嚮前邁了一大步。它還推出了新的文件格式。
  7、excel 2000:
  在1999年6月發佈。它提供的新功能不多,但是它的最大改進是把html作為可選的文件格式,它仍然把持標準的二進製文件格式。
  8、excel 2002:
  在2001年6月發佈的。這個版本提供了一些新功能,大多數功能都不是很重要,而且都是針對初學者的。這個版本最重要的新功能就是,當excel崩潰時可以保存已完成的工作,它還可以恢復被破壞的工作簿文件,這些文件可以是很早以前被廢棄不用的。它還增加了背景公式錯誤檢查功能和新公式調試工具。
  9、excel 2003:
  是在2003年秋季發佈的。其中最為顯著的新特性就是導入和導出xml文件及數據映射到工作簿的特定單元格這一功能。還引入了“權限管理”這一功能,利用這一功能就可以對工作簿中的不同部分加以限製。它還帶來了新的幫助係統和新的查找功能,這樣就可以在“任務窗格”中查找不同的信息。
其他
  1、用於Apple Macintosh的版本包括:
  1985年 Excel for Macintosh
  1989年 Excel 2.2 for Macintosh
  1990年 Excel 3.0
  1992年 Excel 4.0
  1993年 Excel 5.0
  1998年 Excel 98
  2000年 Excel 2001
  2001年 Excel v.X
  2004年 Excel 2004
  用於MS-DOS的版本包括:
  2、1987年 Excel 2.0 for MS-DOS 3.0
  用於Microsoft Windows的版本包括:
  1987年 Excel 2.0 for Windows
  1990年 Excel 3.0
  1992年 Excel 4.0
  1993年 Excel 5.0
  1995年 Excel 95 - 亦稱 7.0
  1997年 Excel 97 - 亦稱 8.0
  1999年 Excel 2000 - 亦稱 9.0
  2001年 Excel XP - 亦稱 10.0
  2003年 Excel 2003 - 亦稱 11.0
  2006年 Excel 2007 - 亦稱 12.0
Excel 圖書
  Excel 應用大全
  作 者: Excel Home 著
  出 版 社: 人民郵電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8-3-1 字 數: 1770000 版 次: 1 頁 數: 868 印刷時間: 2008/03/01 開 本: 16開 印 次: 1 紙 張: 膠版紙 I S B N : 9787115171733 包 裝: 平裝
Excel 規範與限製(Excel2003版)
  打開的工作簿個數:受可用內存和係統資源的限製
  工作表大小: 65,536 行乘以 256 列
  列寬: 255 個字符
  行高: 409 磅
  分頁符個數: 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各 1000 個
  單元格內容(文本)的長度: 32,767 個字符。單元格中衹能顯示 1,024 個字符;而編輯欄中可以顯示全部 32,767 個字符。
  工作簿中的工作表個數: 受可用內存的限製(默認為 3 個工作表)
  工作簿中的顔色數: 56
  工作簿中的單元格樣式種類: 4,000
  工作簿中命名視圖:受可用內存限製
  自定義數字格式種類: 200 到 250 之間,取决於安裝的 Excel 版本的語言。
  工作簿中的名稱個數: 受可用內存限製
  工作簿中的窗口個數: 受係統資源限製
  窗口中的窗格個數: 4
  鏈接的工作表個數:受可用內存限製
  方案個數: 受可用內存的限製;匯總報表衹顯示前 251 個方案
  方案中的可變單元格個數: 32
  規劃求解中的可調單元格個數: 200
  自定義函數個數: 受可用內存限製
  縮放範圍: 10% 到 400%
  報表個數: 受可用內存限製
  排序引用的個數: 單個排序中為 3,如果使用連續排序則沒有限製
  撤消層次: 16
  數據窗體中的字段個數: 32
  工作簿中的自定義工具欄個數: 受可用內存限製
  自定義工具欄按鈕個數: 受可用內存限製
  可同時打開和使用一個共享工作簿的用戶人數: 256
  共享工作簿中的個人視圖個數: 受可用內存限製
  修訂記錄保留的天數: 32,767(默認為 30 天)
  可一次合併的工作簿個數: 受可用內存限製
  在共享工作簿中可突出顯示的單元格個數: 32,767
  突出顯示修訂處於打開狀態時,用於標識不同用戶所作修訂的顔色種類: 32(每個用戶用一種顔色標識。當前用戶所作更改用海軍藍突出顯示)
  數字精度: 15 位
  單元格中可鍵入的最大數值: 9.99999999999999E+307
  最大正數: 1.79769313486231E+308
  最小負數: -2.2251E-308
  最小正數: 2.229E-308
  最大負數: -2.2250738585073E-308
  公式內容的長度: 1,024 個字符
  迭代次數: 32,767
  工作表數組個數: 受可用內存限製。另外,數組不能引用整個列。例如,數組不能引用整個 C:C 列或 C1:C65536 區域。然而,數組可以引用區域 C1:D65535,因為此區域比最大工作表的大小少一行,且未包括整個 C 或 D 列。
  選定區域個數: 2,048
  函數的參數個數: 30
  函數的嵌套層數: 7
  可用工作表函數的個數: 329
  計算允許的最早日期: 1900 年 1 月 1 日(如果使用 1904 年日期係統,則為 1904 年 1 月 1 日)
  計算允許的最晚日期: 9999 年 12 月 31 日
  可以輸入的最大時間: 9999:59:59
  工作表上的數據透視表:受可用內存限製
  數據透視表每字段中唯一項的個數: 32,500
  數據透視表中的行字段或列字段個數: 受可用內存限製
  數據透視表中的頁字段個數: 256(可能會受可用內存的限製)
  數據透視表中的數據字段個數: 256
  數據透視表中的計算項公式個數: 受可用內存限製
  與工作表鏈接的圖表個數: 受可用內存限製
  圖表引用的工作表個數: 255
  圖表中的數據係列個數: 255
  二維圖表的數據係列中數據點個數: 32,000
  三維圖表的數據係列中的數據點個數: 4,000
  圖表中所有數據係列的數據點個數: 256,000
  綫型: 8
  綫條粗細: 4
  區域圖案(屏幕顯示)種類: 18
  全部區域圖案與顔色組合數(彩色顯示): 56,448
  圖案與顔色的組合數(彩色打印機): 56,448(實際個數與打印機及其軟件有關)
  數據透視圖報表中的頁字段個數: 256(可能會受可用內存的限製)
  數據透視表中的數據字段個數: 256
  數據透視表中的計算項公式個數: 受可用內存限製
詳細歷史及分類介紹, 創始人相關
  Excel的歷史的相關資料
  一、 最早的VisiCalc:
  Dan Bricklin出生於1951年。在上個世紀70年代,他和Bob Frankston一起合作開發了VisiCalc,那時他還是哈佛商學院的一名學生。
  早在上個世紀六十年代,Bricklin便開始用FORTRAN進行編程,當時他還衹是一個高中生。後來,他進入美國麻省理工大學攻讀電子工程和計算機科學,並於1973年獲得學士學位。大學期間,他曾在計算機科學實驗室實習,在那裏認識了Bob Frankston。離開麻省理工後,Dan就職於一傢電子設備公司(Digital Equipment Corportation,DEC),領導WPS-8 word處理軟件開發項目。1976年,他離開DEC,加入FasFax公司。第二年,Dan返校繼續深造,於1979年獲得哈佛大學的MBA碩士學位。
  在哈佛讀研期間,Dan萌生了製作電子數據表的想法,並和他的朋友Bob Frankston一起合作進行開發。1979年,他們一起創辦了Software Arts公司,並由Dan擔任主席,直至1985年。他們的産品VisiCalc被稱為促進PC産業迅速發展的主要催化劑之一。
  8 丹·布萊剋林(Dan Bricklin)是VisiCalc的發明人
  個人電腦的真正颶風是由Apple II颳起的。而Apple II成功的重要推進器就是VisiCalc電子表格軟件。因為售價3000美元的Apple II對家庭並沒有多少吸引力,但配備了電子表格的Apple II,足以讓人們因為VisiCalc這唯一的理由而購買Apple II。在某種程度上,Apple II成了一臺VisiCalc機器了。
  VisiCalc是一個全新的應用軟件,它與個人電腦剛好撞到一起,彼此成就對方,引燃這場前所未有的革命。VisiCalc不但是Lotus公司的鋪路石,而且還是它的指路燈,從此開創了個人電腦商用軟件的歷史。
  VisiCalc的發明人是丹·布萊剋林。布萊剋林出生於1951年,與世界第一臺商用計算機ENIVAC誕生於同一座城市----費城。1969年,他進入MIT學習數學,但三年級轉到了計算機專業。期間還在MIT的計算機實驗室(LCS)工作,幫助設計在綫計算器和APL語言的編製。工作中他認識了鮑勃?佛蘭剋斯通(Bob Frankston)。1973年畢業後進入DEC,與人合作編製了DEC的第一個字處理軟件WPS-8。1976年離開DEC,到FasFax工作了一小段時間。此後布萊剋林對自己的未來感到傷心,編程已變得越來越容易,他相信今後沒有必要有專門的程序員了。那時他就得失業。於是1977年秋,26歲的布萊剋林為生計着想,决定進哈佛商學院以開闢新的職業生涯。他在哈佛分時計算機係統上用Basic編寫軟件,進行財務計算。問題是,不同的題目就得重新編寫程序,他開始思考能否用一種通用的計算模式來解决。
  一開始他想做的是一套專用硬件,也就是比較高級的計算器。但當時硬件條件不具備。上課時,教授用大黑板來描述一些公司的産品規劃。有些黑板,大到橫跨好幾個教室,被分割成許多行和列,然後用粉筆寫上時間、材料、人力和費用等內容。每個單元都有一個二維的地址,而且與其他一些單元有關係。一個單元的數據改變了,相關聯的框就得重新計算,這樣擦擦寫寫、算來算去,實在是苦力活。而且一個地方算錯,就會牽連到其他單元。因此電子表格從商學院中誕生,可謂合情合理。
  8 VisiCalc誕生
  布萊剋林構想出他的程序,教産品和財會的教授都很欣賞,但教 金融的 教授則說大型機上已有財務分析軟件,布萊剋林的小軟件沒有前途。
  布萊剋林用一個周末的時間粗粗地做出了一個演示版本。是用Basic寫成,速度很慢,而且行列衹能添滿一屏。但它已經具備電子表格的許多基本功能。此時已是1978年初,Apple II ommodore PET和Radio Shack TRS-80等個人電腦産品都已問世,在市場上開始興風作浪。但布萊剋林還從未用過微機。他和MIT的老朋友佛蘭剋斯通一起合作,成立了軟件藝術公司(SA),决定為Apple II 開發VisiCalc。當然並不是因為對Apple II情有獨鐘,也沒有什麽技術考慮,而完全是因為他們聯繫的發行人答應衹能藉給他們Apple II。
  發行商是丹·費爾斯塔拉(Dan Fylstra)。這個丹也畢業於哈佛商學院。眼下在傢裏靠賣微機的棋類遊戲維生。他的公司叫Personal軟件公司(PS),可以說是最早的微機應用軟件公司。那時微軟的蓋茨和數據研究的Gary Kildall都專做操作係統和程序語言,他們還無暇顧及應用軟件。産品都屬於係統軟件,主要賣給硬件廠商而不是直接賣給零售商或最終用戶。而費爾斯塔拉則是零售。由於沒有先例可循,就衹能自己摸索,在錯誤中學習。
  費爾斯塔拉搬出厚厚的哈佛案例教材,尋找一個與微機軟件行業相近的行業。他找來找去,就找到了圖書出版行業。作者負責産品設計和完成,出版商負責生産、銷售和市場宣傳。照搬過來,也就是說布萊剋林的SA公司負責VisiCalc及後續版本的開發,而費爾斯塔拉的PS公司負責軟盤拷貝、印製說明書、打廣告並將産品分銷到各地。SA公司獲得VisiCalc零售額的37.5%及批發額的50%的提成,當時這一比例顯得挺公平的。但今天,在硅𠔌這類提成比例通常在15%左右。
  布萊剋林還在學校學習,於是兩人决定分兵兩路。布萊剋林負責程序設計,設定功能和性能,佛蘭剋斯通則寫實際的代碼。當然從1963年就開始編程的佛蘭剋斯通也順便加入一些自己的新功能。這一開發模式以後也成了業界軟件項目開發的標準。
  8 成功與失敗
  1979年,兩人開發出VisiCalc第一個版本。他們用運行在小型機上的Apple II模擬器編程,與微軟的Basic 和CP/M操作係統的開發方式是一樣的。兩人的手頭都很緊,由於晚上的機時較便宜,而且也由於用戶較少,機器反應也快,因此佛蘭剋斯通就在晚上工作。他們原計劃在一個月內完成工作,但實際上用了將近一年的時間。這期間費爾斯塔拉已開始拿着預覽版嚮零售商和蘋果、Atari等公司展示遊說。Atari很感興趣,但還沒開始銷售計算機。而蘋果的反應比較溫和。
  1979年10月,VisiCalc上市了,定價100美元。首批100份拷貝是在麻省的Marv Goldschmitt計算機商店出售。布萊剋林親自出馬,為用戶演示講解。但銷得很慢。畢竟這樣的産品以前還從未有過。人們認識它還需時間。
  當時負責蘋果小企業市場的Trip Hawkins買來一份VisiCalc,馬上意識到這是一個很重要的軟件,對Apple II的成功將十分關鍵。他不希望VisiCalc出現在競爭對手的機器,包括即將推出的IBM的PC上。因此他想拿出價值100萬美元的蘋果股票買下這個産品。他跟費爾斯塔拉談過後,去嚮上司馬庫拉匯報,但馬庫拉卻說:“不行,太貴了!”結果,大餡餅擦肩而過。
  很快,VisiCalc成為最暢銷的軟件。到1983年,銷量已達每月3萬份。此時費爾斯塔拉的公司已改名Visicorp。當年,就要給布萊剋林兩人付接近1200萬美元。費爾斯塔拉有一種大出血般的心痛。37.5%的提成比例的確太高了。費爾斯塔拉想重新修改協議,但他很難有力量改變這些。布萊剋林和佛蘭剋斯通都是程序員出身,遵循的是嚴格的編程規則,當然不可能輕易放棄利益。但根據合同,費爾斯塔拉可以隨心所欲地讓布萊剋林折騰,讓他們將VisiCalc應用到各種不同的計算機平臺上。因此VisiCalc的版本極多。
  可以說,是市場營銷而不是工程設計,纔是VisiCalc 成功的關鍵。“當時,大多數公司擅長軟件開發,但很少註意産品檢驗、質量保證和使用說明書等事情。這成為我們的一個機會。”費爾斯塔拉指出。
  布萊剋林的最大損失就是他沒有為自己的電子表格申請專利。在1979年時,軟件還衹有版權,無法申請專利。直到1981年5月26日 ,程序員S. Pal纔為自己的SwiftAnswer申請到世界上第一個軟件專利。對布萊剋林來說,為時已晚。當VisiCalc針對IBM PC的版本實際上是從Radio Shack TRS-80計算機的版本中改編的,而這個版本又是從Apple II的版本改編的。因此産品性能自然不佳。此時VisiCalc已經兩歲,已經有點過時。比如IBM PC有640K內存可利用,但VisiCalc仍運行在64K內存下,因此缺乏競爭力。
  VisiCalc的缺陷為卡普爾創造了極佳的條件。卡普爾潛入Visicorp公司,學會了軟件生意。他為費爾斯塔拉擔任産品經理,負責新産品的選定和推廣。因此 卡普爾對市場了如指掌。當IBM PC一出來,卡普爾就知道這是一個大好時機。他馬上回到波士頓,創辦了Lotus公司,為IBM PC開發電子表格Lotus 1-2-3 。同時還挖走了佛蘭剋斯通,讓他擔任Lotus的首席科學家,並投入大約100萬美元用於廣告宣傳,準備在第一年銷售400萬美元的Lotus1-1-3。結果,83年上市,第一年就達到5300萬美元。1984年升至1.57億美元,迅速超過VisiCalc,並將其至於死地。
  與此同時,SA與VisiCalc開始陷入一係列訴訟與反訴訟之中。1985年春,卡普爾與布萊剋林在航班上偶然相遇,兩人一談,就達成協議,將SA賣給Lotus。VisiCalc從此消失。
  世界上再也沒有第一個電子表格軟件,而衹有最好的。
  二、 之後出現的Lotus:
  8 米切爾•卡普爾(Mitch Kapor)
  在80年代中期,卡普爾與蓋茨是美國軟件業的雙子星。1982年創辦Lotus公司,並擔任CEO。推出個人電腦“殺手級應用”軟件Lotus 1-2-3 ,1985年,Lotus員工已達千人,是當時最大的獨立軟件公司。直到1988年4月,微軟纔超過Lotus,成為頭號軟件公司。卡普爾發起創辦的電子邊疆基金會(EFF),稱為是計算機業的美國公民自由協會(ACLU)。卡普爾也因此成為80年代和90年代最具影響力的計算機人物之一。
  8 將自己“保釋”出來
  1983年,當年軟件業還衹有極少數大公司。當時卡普爾的地位就象蘋果的喬布斯和當今微軟的比爾·蓋茨一樣,顯然,卡普爾終於找到了自己的位子。但是,安穩永遠不是卡普爾的天性,在這個最成功的軟件發佈四年後,卡普爾卸掉官職,將自己“保釋”出來。卡普爾說:“我衹有保釋,我恨這個公司也恨自己。我喜歡做自己內行的事。但是這份工作現在已經變味了。我已擔當不起這份責任,我也不喜歡權力。我對自己說,離開吧,去尋找新的自己想做的事。”卡普爾的天性中有一種對新事物永不滿足的東西。
  卡普爾退了位,離開商業界,到MIT認知學科中心找了一份訪問教授的工作。似乎這一次卡普爾將開始專心工作了。但是教了不到一年,他舊病復發,又開溜了。重新紮嚮商業的海洋。
  這一次,卡普爾成立了On技術公司,成為一名CEO,一幹就是三年。On公司主要開發網絡方面的應用軟件。當公司成立時,由於創始人的特殊聲望,人們對其寄予極高的希望。但是On的起飛卻沒有Lotus那麽迅速。過了許多年,纔浮出水面。1997年,10年後的On公司已有數百名員工,在好幾個國傢都設有辦事處。
  1990年,卡普爾與著名抒情詩人John Perry Barlow創建了電子邊疆基金會(EFF),這個非贏利的公共利益機構,主要是維護黑客的公民權利。開始主要為幾名非法入侵計算機係統而被捕的黑客提供法律支援。電子邊疆基金會時常被人稱為是計算機業的美國公民自由協會(ACLU)。電子邊疆基金會成立之初,萬維網還未誕生,全球電信仍處於發展初期。而卡普爾就已前瞻性地看到了未來,並認識到法律對計算機的介入和管製。
  他們起初是維護黑客的權利,後來則更多地介入到華盛頓的政治中。電子邊疆基金會最初由卡普爾及其他一些百萬富翁提供資金,而今微軟、AT&T、Bell Atlantic、蘋果等許多大公司都為它提供支持。電子邊疆基金會已在計算機和通信立法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卡普爾也經常出現在國會聽證會上,並為戈爾的信息高速公路計劃提供咨詢。實際上NII計劃的初稿就是卡普爾完成的。他和電子邊疆基金會對政府有相當的影響力。
  8 民間英雄
  雖然卡普爾沒有比爾·蓋茨那麽有名,但是他的成就足夠將其列為計算機軟件業最成功的改革者之一。
  在80年代中期,卡普爾與蓋茨是美國軟件業的雙子星。他倆很難分開來談,很難分出高下。但蓋茨意志堅定,直接從大學就越入商海,義無返顧,是後來發財成名的重要原因。而卡普爾則心神不定,無法專心緻志。卡普爾將他的軟件公司稱為“Lotus”,一個簡單、雅緻的名字,反映了卡普爾是精神上的偏好。蓋茨則羞羞答答地將公司命名為“微軟”,其主要産品DOS和Windows,就象公司的名字一樣,耐用但沉悶。而卡普爾的代表作Lotus 1-2-3 ,十分易用且精緻。十年之後,蓋茨越來越富,微軟越來越大,而卡普爾則發財成名就急流勇退,將軟件業的領地讓出,使蓋茨成為再也無人可敵的帝國建造者,建造出計算機業內的“標準石油”公司。
  卡普爾是硅𠔌黑客理念的真正體現:反對公司、不遵循主流精神、富有創造、崇尚出世。蓋茨則是現代黑客的體現,與卡普爾形成鮮明對照。蓋茨是反基督的肖像,功利性強,十分入世,追求利益,他的公司也以壓製自由而成功,出産醜陋、笨拙、純粹以商業驅動的産品。與他相比,卡普爾更是一位民間的英雄。而蓋茨則是主流社會的英雄。
  1992年—1993年,卡普爾擔任了麻省計算機技術和法律委員會主席。1994年進入了美國基礎設施顧問委員會。人稱他為信息高速公路的導師。
  電子邊疆基金會的故事也開始越來越走嚮復雜。他的總部也從劍橋移至華盛頓。活躍的領域也越來越大。後來的重心已是戈爾的“寵物計劃”—數據信息高速公路。卡普爾也不再是站在政府對面,為黑客辯護的“反對黨”,而越來越成為華盛頓的政治選手。這也使不少電子邊疆基金會的早期成員和支持者認為,電子邊疆基金會已經偏離了最初的純潔使命了。開始招致越來越多的批評。但是,院外遊說的確是EFF能否發揮更大作用的關鍵。1995年,卡普爾不再擔任主席一職,轉而去MIT媒體實驗室任教。
  卡普爾的商業活動也沒有停着,利用他豐富的業內經驗,在麻省劍橋創辦了自己的風險投資公司:卡普爾企業,他是兩大著名互聯網訪問提供商—PSI NetUUnet的早期投資者之一。卡普爾目前還是Progressive網絡公司(後改名Real)的董事,該公司開發著名的RealAudio和RealVideo。
  而今,卡普爾在為開放源代碼搖旗吶喊。現在,他生活在舊金山。
  三、 微軟公司的介入:
  查爾斯—西蒙尼(Charles Simonyi)是“所見即所得(What you see is What you get)”的發明人,這是微軟賴以獨霸天下的Windows係統的核心,查爾斯—西蒙尼還一手建立了微軟的程序員管理體係,他在微軟公司的頭銜是首席建築師(Chief Architect),是微軟最高智囊團的核心。他是斯坦福大學的計算機博士,他關於“匈牙利表示法”的博士論文是每個Windows程序員必須首先學習的課程,Word,Excel等微軟的應用軟件都是在他的領導下開發成功,查爾斯—西蒙尼是軟件史上的傳奇人物。
  8 “少年科學迷”
  Simonyi生長在50年代末期匈牙利的布達佩斯(美國還有一位非常著名的人物Intel公司的總裁安迪 格魯夫也來自布達佩斯) 。大部分美國程序天才的典型家庭背景是:小孩特別聰明但很內嚮,對科學技術更為關註因為對他們而言科學世界這比成人世界更可靠,他們完全生長在自己的世界裏。Simonyi的家庭則大不相同,他生活在被鼓勵思考和表達看法的環境中,他的父親是一位電子工程學教授,認為問題求解是個人成長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問題求解是計算機程序設計最主要的工作。不像其他程序天才的父母親沒有辦法對小孩進行任何指導。Simonyi的父親在他的智力成長過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我父親的采用的方法是假設解救方法已經有了,”,Simonyi回憶道:“這是解答問題的很好方法。我曾經問他一個問題:‘這需要多少匹馬去做?’,他馬上回答,‘五匹,你說我是對還是錯?’,當我指出不可能是五匹時,他說:‘好,如果不是五匹,一定是幾匹,你能算出來嗎?’,結果當然我能算出,因為當我否定五匹時答案就已經出來了,通過這種逆嚮求解轉移了我對答案的好奇心,這種好奇心主要是害怕問題沒有辦法解决”
  8 “三年經歷了三代計算機”
  通過父親的幫助,Simonyi在他16歲時開始接觸計算機,“我和計算機一起睡覺”, Simonyi笑着回憶。父親給他找了一份在大學夜間看管Ural II型計算機的工作,這是一種老式真空管計算機,衹有4000個字節的內存,整個晚上它就在Simonyi的控製之下了。
  50年代末期真空管老式計算機在美國已經基本消失了,但匈牙利還在使用,這是時代的錯位,當不久後個人計算機革命開始時,美國曾用過真空管老式計算機的人都或者退休很長時間了,或者早已去世。很年輕就開始接觸計算機,還有時代的錯位給了Simonyi雙倍的好處.
  “這麽年輕就開始接觸計算機,在匈牙利是很不尋常的。現在回頭來看,計算機程序設計沒有多大睏難,而且六十年代的程序設計衹能算是小孩的遊戲。但在那時計算機是非常神秘的,人們非常擔心讓我接近這麽昂貴的計算機。短短的三年,我經歷了三代計算機的使用。第一代是在匈牙利,接着在丹麥的哥本哈根有一年半的時間使用的是第二代晶體管計算機,然後是在加州的伯剋萊大學計算機中心,使用的是CDC 6400大型計算機。”
  1966年Simonyi 提前一年高中畢業,由於匈牙利事件當時的人們生活在害怕和封閉之中,Simonyi幸運鍀得到邀請去丹麥的哥本哈根大學,在那裏他開始使用晶體管計算機,雖然這種計算機也沒有操作係統。一年後他來到了美國的加尼福利亞。他的父親沒有和他一起離開,但這次叛逃給他的父親帶來了很大的麻煩。
  Simonyi進入加州大學伯剋利分校,他遇到了很多移民學生碰到的問題,作為外國學生無法得到奬學金,有計算機程序設計能力證明卻不容易得到工作。但不管怎樣還是開始為學校的計算中心工作,後來遇到Butler Lampson,Butler Lampson和幾個教授合辦了一傢伯剋利計算機公司,他們嚮他提供了股份邀請他去工作,這對他是很新鮮的事情,雖然這些股份最後一文不值。在學校裏Simonyi有時成績十分出色,有時又特別糟糕,以至於學院院長嚮他詢問原因,“Simonyi先生,你的成績有時出色,有時糟糕,原因何在呢?我們可以幫助你,是毒品還是其他什麽原因?”,Simonyi的回答是“原因是金錢和股份”。院長衹好說,那我們無能為力。
  8 “在施樂發明‘所見即所得’”
  伯剋利計算機公司是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署(APRA)Genie計劃的分支,由署長Bob Taylor資助,但由於經營不善終於破産。公司破産後,核心人員都被Taylor聘用,Taylor當時負責施樂公司的研究中心。
  這樣1972年Simonyi就來到了施樂(Xerox)的帕洛阿爾托研究中心(PARC, Palo Alto Research Center),這時他還未從學校畢業,在PARC他邊工作邊學習得到了伯剋利工程數學的學位。
  高級科學研究人員對帕洛阿爾托研究中心都心存敬意,因為在個人計算機領域,一些最具革命性的構思都是從這裏産生。這些卓越的構思幾年以後體現在蘋果公司的Macintosh電腦上,也體現在微軟公司的Windows軟件上。
  在PARC有很多研究項目,但Alto個人電腦項目是最有挑戰性的,這是世界上第一臺個人電腦,施樂給它賦予了很多奇妙的功能。Simonyi為Alto電腦編寫文本編輯器Bravo,這是第一個“所見即所得(What you see is What you get)”的文字處理軟件,Bravo改變了信息組織和顯示的方式,這也是PARC對計算機人機交互界面發展的貢獻。
  那時的PARC 是世界上最好的研究所,擁有一流設備和人材,Taylor衹聘用最好的人員,研究中心沒有普通的人員,幾乎所有人 都是 博士,都是自己領域最好的專傢,但都各自行事。PARC有最優秀的的技術,但也是最脫離實際的。
  1975年當Bravo和Alto電腦可以運轉時,有很多高級人物前來參觀。"所見即所得"的提法來自花旗銀行的一次來訪。Simonyi嚮他們演示在計算機屏幕上使用不同字體顯示文件,然後將數據通過以太網傳送到打印機上,打印出來的效果和屏幕顯示的一模一樣,花旗銀行的一位代表說:“我明白了,這是所見即所得。”,這比以後成為"所見即所得"標準的Mactintosh電腦早了整整11年。Alto電腦的屏幕比後來蘋果的Mac電腦屏幕大,也有鼠標但價格非常昂貴,售價5萬美元,激光打印機需要二十萬美元。比起來那時的微型電腦還好像是兒童的玩具。
  但他的博士論文卻不是關於“所見即所得”, 而是研究如何提高程序員生産力,描述如何采取有效方法組織程序員開發軟件。軟件開發的問題總是無限期的延期,如何在規定時間內完成開發是研究的主要課題。Simonyi認為在軟件無法如期完成時加入更多的程序員衹會增加管理負擔,不是解决問題的正確方法,關鍵是有效地使用程序員,他提出了設置程序經理的方法。
  程序經理負責軟件設計和管理,有决定權,程序員按照設計方案去編碼完成軟件。Simonyi認為程序經理作决定時越快越好,深思熟慮的討論比不好的决定帶來的損失更大,程序經理的决定至少有85%被最終證明是正確的。將設計,管理,决定權集中在程序經理上,軟件開發將更快,更有效。這種方法的關鍵是如何建立這樣有層次的管理制度,在施樂這顯然是不可能的,
  “最後我終於覺得在施樂沒有什麽前途,這不止是市場部門和管理部門的問題,也是技術部門的問題。不過施樂的失敗倒是救了我一把,如果施樂成功了,我最多能得到1000美元奬金,我不可能分享成功的成果。直到我看到蘋果二型電腦上的Visicalc,我纔看到了我未來發展的方向。施樂的問題就是‘産品越大越好’的大公司作風,一味生産越來越復雜,越來越昂貴的機器,這是非常危險的做法,因為這樣很難根據市場變化轉嚮。”
  8 “一生中的轉折點:加入微軟”
  Simonyi决定離開施樂公司是在1980年,他的同事Bob Metcalfe也剛剛離開創立3Com公司,並嚮他提供了一份聯繫工作的名單,名列第一的就是微軟的Bill Gates。
  1980年11月Simonyi會見了Bill Gates和Steve Palmer,Bill那時雖然非常年輕,但對計算機的看法非常富有遠見。Simonyi衹和他們交談了5分鐘,就决定要到微軟公司工作。他們在一起討論了微軟的未來發展,Bill預見Microsoft將成為微型電腦軟件世界性公司,將全面提供各種軟件産品包括操作係統,應用程序,編程工具和消費軟件。
  由於在施樂的工作經驗,Simonyi對應用程序和圖形用戶界面(GUI:Graphic User Interface)的重要性深信不疑,但Bill以其卓越的遠見也深刻認識到這一點,雖然他還不太瞭解施樂的成果。Simonyi回憶道:“我知道他有足夠的資金去實現這些想法,有趣的是,擁有10萬名員工和幾十億美元的施樂對這個項目卻視而不見,年輕的Bill卻可以提供一切,“需要聘用兩個人”,“好的,還需要更多人嗎?”,“需要辦公室嗎?”,“需要什麽樣的電腦?”這是個衹需要幾十萬美元的項目。"
  Bill花了10萬美元購買了一臺施樂的個人電腦Xerox Star,Simonyi用他來讓公司裏的人員認識鼠標,認識圖形用戶界面。
  8 “給微軟帶來的財富”
  Simonyi給微軟公司不衹帶來了圖形用戶界面,而且還帶來了另外兩項財富。第一項是開發應用軟件的經驗,當時在個人電腦領域有四種類型軟件:操作係統象Gary Kildall的CP/M,編程語言象Bill Gates的Basic,應用程序象電子表格Visicalc,還有工具程序提供附加功能。Gates對應用軟件知之甚少,事實上正是Visicalc的成功纔使得Simonyi離開施樂。Simonyi計劃開發一係列應用軟件包括電子表格,文字處理,數據庫等。(這實際上是以後大為成功的Office係列的雛形)。
  第二項財富是Simonyi關於程序員生産力的理論,它被Gates稱為“軟件工廠”理論,Gates將程序經理分成不同級別,形成了管理程序員的金字塔式的體係結構,Gates是最高程序經理,他以下是幾個技術頂尖人物微軟稱為建築師(Architect), 每個建築師以下是幾個程序經理,最後纔是程序員。但“軟件工廠”的理論未能成功,因為軟件開發有太多的不定因素,不可能全部在設計規定之中,軟件質量還得依賴程序員的天才。但開發管理制度很好地執行下來,微軟形成了龐大而有效率的開發隊伍。微軟不像其他軟件公司雇傭有經驗的人,而喜歡從大學直接聘用沒有工作經驗的學生,因為年輕人更容易融入“微軟模式”之中。
  8 “應用程序大戰:失敗是成功之母”
  到微軟後,Simonyi領導開發的Multiplan電子表格軟件十分出色,Simonyi在Mutilplan第一次創造了多級菜單(Menu)控製,這以後成為軟件的工業標準。針對市場上最流行的電子表格軟件Visicalc,Multiplan采取了類似今天Java采取的策略,支持各種操作平臺和計算機,這在當時是很了不起的。但卻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由於IBM的堅持,Multiplan主要是為64K內存的電腦設計,性能上受到限製。一匹黑馬Lotus 1-2-3 在1982年推出,Lotus 1-2-3的目標是256。
  1983年9月,比爾•蓋茨準備與Lotus1-2-3一决雌雄,秘密安排了一次小範圍的研討,把微軟最高層的軟件專傢關在西雅圖的紅獅賓館裏,開了整整三天“頭腦風暴會”。比爾宣佈會議的宗旨衹有一個,那就是盡快推出世界上最高速的電子表軟件。
  ....微軟公司不準備隱瞞設計這套電子表軟件的意圖,從最後為它確定的名字“EXCEL”中,誰都能夠嗅出挑戰者的氣息。EXCEL——中文譯意就是“超越”!
  ....超越,對程序設計師來說,更重要的是超越自我。
  ....1984年,1-2-3依然在IBM PC世界穩坐頭把交椅,蓮花公司甚至還趁勢推出另一套裝軟件——Symphony,有人叫它Lotus1-2-3-4-5。它在1-2-3的基礎上又拼裝了字處理和通訊。表、庫、圖、文、通,五位一體,堪稱集成軟件之大成。然後,在不明對手底細的情況下,也準備涉足“蘋果—麥金塔”世界,五位一體的超級軟件取名Jazz。Symphony即“交響樂”而Jazz是“爵士樂”,看來卡普爾仍不忘舊情,對搖滾音樂主持人的身份一往情深。
  ....微軟公司探知到Jazz的“情報”,决心加快EXCEL的研製步伐,搶在“爵士樂”前吹響“超越”的號角。1985年5月,比爾•蓋茨帶着布魯門索等人,千裏迢迢來到紐約中央公園附近的一傢賓館,EXCEL新聞發佈會就要在這裏隆重舉行。
  ....微軟揮起EXCEL“寶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第一次擊敗Lotus,當然衹限於麥金塔電腦的領地。“蘋果園”的用戶們舉起雙手歡迎EXCEL,一位為他的公司安裝了1萬套EXCEL的經理說:“多年來我們一直是Lotus1-2-3的忠實用戶,但現在全都換成EXCEL。EXCEL與麥金塔聯姻真是天合之作!”贊美之辭,溢於言表。蓮花公司徹底地感到震驚,“爵士樂”比“超越”慢了三個星期,頓時發現恍若隔世。到1987年初,市場報告表明:EXCEL以89%比6%的懸殊比分,遠遠超越了Jazz。
  ....然而,在IBM PC電腦世界,Lotus1-2-3尚穩如泰山。想要掙脫“蓮花”的陰影,不能不把EXCEL的戰火燒嚮PC。“麯綫出擊”成功後,雄姿英發的比爾•蓋茨,手中已經掌握着一件神奇的“法寶”——Windows;微軟的航船,再也不會在突如其來的大風大浪裏觸礁擱淺。
  ....“EXCEL for Windows”——EXCEL的窗口版自然被微軟視為第一顆“重磅炸彈”,比爾•蓋茨命令原班開發人馬重新集結,啓用剋朗德的助手哈伯斯(J.Harbers)等人為設計師,參加人員多達50名。這一次,他親自擔任“三軍主帥”,“孩子董事長”對這一軟件的成功懷着無可名狀的期盼。
  ....皇天不負有心人,1987年10月Windows版EXCEL橫空出世,令軟件界同業大開眼界,一致公認它達到軟件技術的最佳專業水平。一傢軟件雜志經過比較測試後,竟不惜版面如金,用一係列醒目的照片為EXCEL義務宣傳,聲稱EXCEL代表着人類計算工具史上的里程碑:從IBM604計算器始,其後“進化”為APPLE II與VisiCalc,再就是IBM PC與Lotus1-2-3,現如今將由PC 386與EXCEL共同承當。
  ....比爾•蓋茨親自擂響戰鼓,微軟為宣傳窗口版EXCEL,投進數以百萬計的廣告費,創造了自公司建立以來的最高紀錄。1988年的市場反饋表明,“諾曼底登陸”PC機領域的EXCEL,已從Lotus1-2-3手裏奪到12%的“疆土”,並且還在不斷擴大戰果。
  ....幾乎在窗口版EXCEL運交客戶的同時,微軟公司又拋出第二顆“重磅炸彈”——Works,“轟炸”的目標瞄準蓮花的組件“交響樂”。
  ....Works是微軟公司為普及型電腦精心策劃的組合軟件,它包括了電子表格、數據庫、文字處理和通訊四大模塊,最顯著的特點是容易使用,並有聯機學習功能。當然,它也帶着Windows的外觀,配備鼠標和下拉式菜單。由於所有的技術都已趨成熟,Works的開發過程平靜無波,水到渠成。
  ....以比爾的本意,這套軟件衹是為了爭取初學電腦的用戶,是個“小兒科”産品。想不到Works後來會被專業人士看中,市場行情極為搶手。EXCEL尚不能最終占領1-2-3的地盤,Works居然像賽馬場裏突然串出的一匹“黑馬”,搶先實現了微軟多年的夙願。1987年8月,權威性專業雜志評比組合軟件,不知怎的,就把Works推上了排行榜首。
  ....“孩子比爾”統帥的Microsoft,終於在1987年取代Lotus公司成為全世界最大的軟件産業。光彩奪目的MS-DOS和Windows,星光燦爛的Multiplan、Word、Excel、Works和Office,托起輝煌的一輪朝陽。
  四、 Excel的各種版本:
  1、 Excel 2:
  作為Windows Excel的原始版本於1987年問世。因為當時Windows還不是很遊行,所以這個版本衹包括了一個Windows的運行版本,它是一種特殊的版本。,足以使Excel順利運行。根據現在的標準看,這個版本過於粗糙。
  2、 Excel 3:
  1990年底發佈。這個版本無論從外觀還是性能上都做了重大改進。它增加了工具欄、繪圖功能、工作表大綱、加載宏支持、3D圖表、工作組編輯等。
  3、 Excel 4:
  在1992年投入市場。這個版本在市場上産生了不小的反響,因為這時Windows已經傢喻戶曉。這個版本增加了很多新功能,並且可用性也增強了,使初學者在短時間內就可以掌握。
  4、 Excel 5:
  在1994年初投入市場,這個版本推出了更多的新功能,包括多頁面工作簿和新的VBA宏語言。
  5、 Excel 95(Excel 7):
  是在1995年夏天推出的。從表面上看,這外版本衹是重新組合了Excel 5,但是它還是産生巨大的影響,因為它是第一個使用更高級的32位代碼技術的Excel版本。
  6、 Excel 97(Excel 8):
  它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升級功能。它的工具欄和菜單的式樣也做了重大的改進,增加了更為先進的在綫幫助功能,工作表中可見行的數量比原來增加了3倍,編程環境(VBA)也嚮前邁了一大步。它還推出了新的文件格式。
  7、 Excel 2000:
  在1999年6月發佈。它提供的新功能不多,但是它的最大改進是把HTML作為可選的文件格式,它仍然把持標準的二進製文件格式。
  8、 Excel 2002:
  在2001年6月發佈的。這個版本提供了一些新功能,大多數功能都不是很重要,而且都是針對初學者的。這個版本最重要的新功能就是,當Excel崩潰時可以保存已完成的工作,它還可以恢復被破壞的工作簿文件,這些文件可以是很早以前被廢棄不用的。它還增加了背景公式錯誤檢查功能和新公式調試工具。
  9、 Excel 2003:
  是在2003年秋季發佈的。其中最為顯著的新特性就是導入和導出XML文件及數據映射到工作簿的特定單元格這一功能。還引入了“權限管理”這一功能,利用這一功能就可以對工作簿中的不同部分加以限製。它還帶來了新的幫助係統和新的查找功能,這樣就可以在“任務窗格”中查找不同的信息。
  10、Excel 2007:
  2006年11月發佈,在新的面嚮結果的用戶界面中, Excel 2007 提供了強大的工具和功能,用戶可以使用這些工具和功能輕鬆地分析、共享和管理數據。 Excel 2007的新增功能主要有:面嚮結果的用戶界面 、更多行和列以及其他新限製 、Office 主題和 Excel 樣式、豐富的條件格式、輕鬆編寫公式 、新的 OLAP 公式和多維數據集函數 、Excel 表格的增強功能 、共享的圖表 、易於使用的數據透視表、快速連接到外部數據、新的文件格式 、更佳的打印體驗 、共享工作的新方法 、快速訪問更多模板。
  ExcelHome簡介
  微軟技術社區聯盟成員,Excel教程下載和軟件下載中心,全球領先的Excel門戶,學習Office技術的最佳社區
  Excel Home(http://www.excelhome.net),中文名“Excel之傢”,於1999年11月創建,是一個主要從事研究與推廣Microsoft Office(特別是microsoft excel)應用技術的非營利性網站。目前是微軟在綫社區聯盟成員,同時也是全球最大的華語Excel資源網站,擁有大量原創技術文章、Addins加載宏及模板。
  Excel Home彙聚了中國大陸及港臺地區的衆多Office(特別是Excel)高手,他們都身處各行各業,並身懷絶技!在他們的熱心幫助之下,越來越多的人取得了技術上的進步與應用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先進管理思想轉化為解决方案被部署,同時,越來越多的人因此而加入了互相幫助,共同進步的陣營。
  無論您是在校學生,普通職員還是企業高管,都將能在這裏找到您所需要的。通過學習運用Office這樣的智能平臺,您可以不斷拓展自己的知識層面,也可以把自己的行業知識快速轉化為生産力,創造價值。這正是Excel Home的目標之所在——Let's do it better!
如何提高Excel工作效率
  Excel是我們常用的電子表格軟件。如何把Excel用得更有效率?下面嚮您介紹幾個快速使用Excel的技巧。
  1、快速啓動Excel
  若您日常工作中要經常使用Excel,
  可以在啓動Windows時啓動它,設置方法:
  (1)啓動“我的電腦”進入Windows目錄,依照路徑“Start MenuPrograms啓動”來打開“啓動”文件夾。
  (2)打開Excel 所在的文件夾,用鼠標將Excel圖標拖到“啓動”文件夾,這時Excel的快捷方式就被復製到“啓動”文件夾中,下次啓動Windows就可快速啓動Excel了。
  若Windows已啓動,您可用以下方法快速啓動Excel。
  方法一:雙擊“開始”菜單中的“文檔”命令裏的任一Excel工作簿即可。
  方法二:用鼠標從“我的電腦”中將Excel應用程序拖到桌面上,然後從快捷菜單中選擇“在當前位置創建快捷方式”以創建它的快捷方式,啓動時衹需雙擊其快捷方式即可。
  2、快速獲取幫助
  對於工具欄或屏幕區,您衹需按組合鍵Shift+F1,然後用鼠標單擊工具欄按鈕或屏幕區,它就會彈出一個幫助窗口,上面會告訴該元素的詳細幫助信息。
  3、快速移動或復製單元格
  先選定單元格,然後移動鼠標指針到單元格邊框上,按下鼠標左鍵並拖動到新位置,然後釋放按鍵即可移動。若要復製單元格,則在釋放鼠標之前按下Ctrl即可。
  4、快速查找工作簿
  您可以利用在工作表中的任何文字進行搜尋,方法為:
  (1)單擊工具欄中的“打開”按鈕,在“打開”對話框裏,輸入文件的全名或部分名,可以用通配符代替;
  (2)在“文本屬性”編輯框中,輸入想要搜尋的文字,最好是您認為是唯一的單詞或短語,以便搜尋更容易成功;
  (3)選擇“開始查找”即可。在找到滿足條件的文件前,“打開”對話框的狀態欄都會顯示“找到了0個文件”的信息,您應該耐心等待,衹有當“打開”按鈕由灰化狀態變成可用狀態時,纔表明搜尋結束。
  5、快速打印工作表
  若選擇“文件”菜單中“打印”命令來打印,會出現“打印”對話框讓您選擇,程序繁瑣。若要跳過該對話框,您可以單擊“常用”工具欄上的“打印”按鈕或者按下Shift鍵並單擊“打印預覽”按鈕,Excel將使用“選定工作表”選項打印。
  6、快速切換工作表
  按Ctrl+PageUp組合鍵可激活前一個工作表,按Ctrl+PageDown組合鍵可激活後一個工作表。您還可用鼠標去控製工作表底部的標簽滾動按鈕快速地移動工作表的名字,然後單擊工作表進行切換。
Office Excel實用技巧五則
  自定義模板
  進入C:Documents and Settings用戶名Templates文件夾下,在空白處右擊,選擇“新建”→“microsoft excel工作表”新建一個Excel文件,並把它命名為excel9.xls。雙擊excel9.xls文件,然後對其中的字體等作一些個性設置。
  以後在“資源管理器”中右擊鼠標,選擇“新建”→“microsoft excel工作表”,再雙擊新建文檔,你就會發現,它已經套用了在excel9.xls中的設置了。從而可以使用自己的個性Excel表格了。
  默認工作表自己改
  一般情況下,選擇“插入”→“工作表”,會使用默認工作表模板在當前工作簿中插入新工作表。不過,可以修改這個默認工作表:先建立一個衹有一張工作表的工作簿,並將其保存為名稱Sheet的模板,接着再把它復製到C:Program FilesMicrosoft OfficeOffice10XLStart文件夾下。以後,在Excel中新建一個文件時,將會以此文件作為模板來插入新工作表。
  獲得更多模板資源
  如果覺得Excel中內置的模板不能滿足需要,可從網上下載更多的模板:啓動Excel,選擇“文件”→“新建”,再在“新建工作簿”任務窗格,然後單擊下面的“Microsoft.com上的模板”鏈接,這樣就能打開微軟網站的中文模板庫。其中提供了很多類別的模板。衹要單擊網頁上的模板類型鏈接,就能在網頁上看到該類模板的名稱和提供商等內容。單擊模板名稱,並在“模板最終用戶許可協議”窗口中單擊“同意”按鈕,同時單擊“在microsoft excel中編輯”,IE會將模板下載回來,並自動用Excel XP打開模板。如果對模板效果滿意,再用“另存為”將它保存為模板,就可以像普通模板那樣調用了。
  小提示
  另外,現在網上有很多的Excel模板下載,如http://www.excelhome.net/、http://www.webyear.net/index.html等。
  模板也來共享
  對局域網中的windows用戶來說,自定義模板可以讓網絡上的其他用戶共享。將自定義模板放入某個共享文件夾中,並為該共享文件夾建立一個快捷方式。網絡上的其他用戶可以把這個快捷方式放入自己的C:Program FilesMicrosoft OfficeTemplates2052文件夾中,然後就可以像本地安裝的模板那樣調用了。
  讓默認工作簿更有個性
  很多用戶反映不能修改默認工作簿和工作表模板,其實這是他們沒有掌握修改方法所致,運行Excel將工作表Sheet1全部選中,使用“格式”或“行”菜單下的“行高”修改行高。再次將Sheet1全部選中,單擊“格式”工具欄中的“格式刷”。單擊工作表標簽切換至Sheet2,用“格式刷”單擊Sheet2左上角(即“1”和“A”交界處),則Sheet1的格式就會“剋隆”到Sheet2。重複上述操作,就可以將整個工作簿的格式修改完畢,然後把它保存名稱為Book的模板,再進入C:Program FilesMicrosoft OfficeOffice10XLStart文件夾下,刪除掉名為Book的模板文件(如果有的話)。最後再將前面修改後的Book模板復製到XLStart文件夾,則Excel再次啓動時就會使用該模板建立新的默認工作簿。
Excel常用函數的使用
  常用函數
  (1)求和:=SUM(參數表)
  (2)求平均值:=AVERAGE(參數表)
  (3)求最大值:=MAX(參數表)
  (4)求最小值:=MIN(參數表)
  (5)條件函數:=IF(條件,條件成立時的返回值,條件不成立時的返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