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 > m14
目錄
No. 1
  天文學
  m14位於蛇夫座,為球狀星團,直徑約100光年。1764年梅西葉發現。距離我們3萬光年。1938年一顆新星出現在m14,1991年哈勃太空望遠鏡在m14附近搜索新的恆星或星雲殘遺,但沒有發現。
  軍事學
  美國著名槍械大師約翰·伽蘭德的得意之作是1935年10月定型的7.62mm口徑m1半自動步槍,也稱伽蘭德步槍。伽蘭德步槍發射0.30-06(7.62×63mm)步槍彈,采用導氣式自動原理,槍機回轉閉鎖方式,具有可靠性好、射擊精度高等優點,但根據美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反饋,伽蘭德步槍仍有許多方面需要改進,如8發固定式彈倉容彈量太少,全槍太長太重等缺陷。
  針對伽蘭德步槍缺陷的改進從二戰期間就已經開始了,伽蘭德在1944年試製了一種名為t20的試驗步槍(“t”是“試驗”的縮寫),這種t20其實就是一種可連發射擊的伽蘭德步槍,裝有快慢機,配用m1918勃朗寧自動步槍的20發彈匣。在美國同時也有人在進行改進0.30-06步槍彈的試驗,最後研製出t65步槍彈(定型為7.62mm nato彈)。t65彈的彈殼衹是比0.30-06彈縮短了12mm,但保留原來的彈頭。t65彈質量較輕,生産成本也比0.30-06彈稍低,但有效射程遠,精度也很好,而這兩個特點正是美國陸軍所需要的,因為在當時美國軍方還不接受中間型威力彈的思想。
  伽蘭德在對t20試驗步槍幾次設計後,最後又改進出發射t65彈的t37試驗步槍。1950年代初期,t37試驗步槍進一步發展成為t44試驗步槍,其特點是重新設計了外形,並改進了導氣係統。在t44上再進一步的發展就是t44e4和t44e5。1957年5月l日,美國陸軍軍械部長宣佈正式采用t44e4,並命名為“美國m14 7.62mm步槍”,同時t44e5也被命名為m15。從1945年美國實施“輕型步槍研究計劃”開始,m14步槍經歷了長達12年的研製,用於設計、研製、試驗和改進的總投資高達635.2萬美元。
  當時,與m14一同進行對比試驗的還有另外3種步槍:一種是發射t65彈的t25步槍,一種是t48步槍,還有一種是英國恩菲爾德輕武器廠研製的無托結構em2步槍。最後通過試驗的是m14和t48,而且t48名列第一。但美國最終選定了m14,因為m14質量較輕,生産加工及操作又與伽蘭德步槍接近,且更重要的原因是——m14是“美國本地貨”。m14步槍正式定型後又發展出m14e1和m14e2兩種改進型,其中m14e2於1968年被正式采用,命名為m14a1。1959年12月美國宣佈放棄重達6.1kg的m15方案,由m14a1取而代之,但m15上的支肩板和兩腳架則被藉鑒到m14上使用。
  由於衹靠一傢工廠是無法及時完成龐大的採購計劃的,與以往一樣,m14的生産合同是由美國政府與多傢武器製造廠商簽訂的。1958年4月,斯普林菲爾德兵工廠開始小批量生産m14;1959年,美國政府與4傢廠商簽訂採購合同,開始大量生産m14步槍;1963年1月23日,美國國防部命令終止採購m14。1958~1965年期間,花費1.3億美元生産費用,4個生産廠商共為美國政府生産了1380358支m14。其中:
  ●美國陸軍斯普林菲爾德兵工廠生産173093支(另一說法是167000支);
  ●奧林·馬西森公司的溫徹斯特-韋斯頓武器分公司(簡稱溫徹斯特)生産350501支;
  ●哈林頓-理查森武器公司(簡稱h&r)生産537582支;
  ●湯普森-拉莫-伍爾德裏奇有限公司(簡稱trw)生産319182支
  另外,m14國傢比賽級步槍(一般簡稱為m14nm)於1959年開始生産,主要用於射擊比賽。m14nm衹能單發射擊,並配有專門的比賽用瞄具,而且槍管加工精度很高。m14nm主要由斯普林菲爾德兵工廠和trw生産,直到1990年代初,m14nm仍然在美國的民間射擊比賽中流行着,而美軍曾裝備的m21半自動狙擊步槍也是南m14nm改進而成的。
  遭遇停産
  位於馬薩諸塞州的美國陸軍斯普林菲爾德兵工廠是伽蘭德步槍和m14步槍的主要生産廠,它於1794年建廠,是美國第一傢由國會法律認可的兵工廠,m14的停産使斯普林非爾德兵工廠極大受損,1964年6月30日,生産m14的專用機床被入庫或轉為他用,從此斯普林菲爾德兵工廠正式關閉,並於1968年闢為歷史博物院(註:現在的斯普林菲爾德武器公司與該兵工廠無關,這將在後文中介紹)。
  m14停産的原因是在東南亞戰鬥檢測的結果,特別是在越南。m14太長太重,在又熱又潮的氣候中使用很睏難,而且7.62mm nato彈也太重,巡邏小分隊的單兵攜彈量有限。另外美軍士兵所使用的m14大多數都衹能單發射擊,在近距離接敵時其火力難以與ak47抗衡。雖然在每個步兵班中配有1~2支可連發射擊的m14a1,作為步兵班的自動火力(相當於班用輕機槍)使用,但步兵班的火力仍然太弱,而且m14a1的彈匣容彈量衹有20發,作為輕機槍而言火力持續性太差。美國軍方在m14暴露出這些問題時就開始尋找新的替代品,最終選擇了ar-15 5.56mm突擊步槍,後來定型為m16。
  m14被m16取代可以說是必然結果。隨着時代變遷,各種新型武器和新戰術的出現使步槍的作戰職能縮小、作戰距離縮短。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作戰研究所的《戰場傷亡調查研究報告》對一戰、二戰和朝戰中的作戰記錄、值班日記、傷亡報告等進行了詳細研究和統計,得出步槍纍计使用頻率麯綫圖:使用步槍的戰鬥中,100m內開火的情況約占30%,200m內開火的情況約占72%,300m內開火的情況約占88%,400m內開火的情況約占92%,從而說明步槍的最大有效射程擬定為300~400m已經足矣。
  m14被m16取代並不是因為它的性能差,從性能上說m14是非常優秀的,但從整體設計上說,m14卻是一種過時的武器。m14強調過去軍用步槍的設計思想——精度高和射程遠,但卻太長太重,導致m14在東南亞叢林的徒步作戰中極不方便,而機械化步兵也反映攜帶m14不利於乘坐裝甲車,影響戰場機動性。另外,7.62mm nato彈的衝量大,射擊時後坐猛烈,士兵在連發時難以控製住槍,因此連發射擊精度很差。而同時期蘇聯研製的ak47則具有火力猛、體積小和可靠性高的優點。
  m16取代m14是在1967年5月,1960年代後期m14全面退出美軍現役的一綫部隊,僅少量使用。同時,美軍也以m14為平臺先後改進成m21和m25狙擊步槍,這些半自動狙擊步槍在戰鬥中表現良好。
  被撤換下來的m14並沒有全被銷毀,按照軍事援助計劃,從1970年代初開始直到1990年代,至少有450000支m14移交給外國軍隊,裝備過m14的國傢包括韓國、土耳其、菲律賓、伯利茲、智利、哥倫比亞、多米尼加共和國、希臘、以色列、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和立陶宛等等。如美國政府在1973年贖罪日戰爭期間緊急空運了35000支m14步槍給以色列,以色列人用這批m14改裝了10000支狙擊步槍,一直使用到1997年。還有一些m14是授權外國公司轉售的,如有一批m14通過以色列出口到新西蘭和加拿大再售賣給私人,也有一些m14賣到荷蘭,另外還有一些m14留在了越南。美國軍方封存了至少170000支m14作為戰略儲備,不過大部分m14都是命運悲慘的,有750000支m14在總統的命令下被銷毀。
  重見天日
  從美軍地面部隊撤裝後,m14仍在美國海軍的艦艇上使用,主要用作海上拋纜槍或艦隊的海上防禦步槍。美國陸軍遊騎兵學校在訓練中使用m14,在西點軍校、安納波利斯的海軍學院、弗吉尼亞州的軍事學院和全國各地的國傢少年後備役軍官訓練營(jrotc)中部可看到m14的身影,在美國的一些州或地方執法機構也有使用美國陸軍援助的m14m14也經常用作儀仗隊和護旗隊的禮儀步槍,例如阿靈頓國傢公墓的禮儀槍。另外,m14也經常用於輕武器研製計劃中的對比試驗。
  跨入21世紀,隨着美軍作戰思想的改變和戰場環境的轉變,許多庫存的m14又得以重見天日,再披戰袍。重新起用m14與美國在阿富汗發動的“持久自由”行動有關。阿富汗的環境不同於越南叢林,是山區,視野開闊,因此步兵交戰的距離比較遠。美軍在阿富汗的行動主要是由特種部隊協助當地反塔利班的北方聯盟武裝在美軍空中力量的支援下進攻,並在關鍵戰場上讓空降部隊參加戰鬥。因此在阿富汗的美軍都是輕裝步兵。小口徑步槍的有效射程太近,在阿富汗的環境下往往無法有效打擊中等距離上的有生目標,而m24狙擊步槍的射速又太慢,數量也不多,在提供戰術支援時力不從心。由此,美國陸軍第101空降師和第82空降師重新起用了一批m14,並配上兩腳架和4倍的acog瞄準鏡。
  這兩個空降師在2003年的伊拉剋戰場上使用了m14,基本上是每個班配有1支。許多輕步兵都抱怨m16無法有效攻擊600m開闊地外的目標,而m14就可以胜任這個任務。受到這樣的啓發,2003年11月,美國陸軍正式為輕裝快速反應部隊斯瑞剋旅配備了安裝有劉波爾德mk iv瞄準鏡的m14,每個班配1支,提供遠程火力支援。而現在,在伊拉剋的每一支美國陸軍部隊都裝備了配有各式各樣瞄準鏡的m14步槍(包括m25狙擊步槍)用於提供遠程火力支援,如配備了高倍率瞄準鏡、低倍率瞄準鏡、無放大倍率的反射式瞄準鏡,沒有統一的標準。
  內部揭示
  m14由伽蘭德步槍改進而成,發射7.62×51mm nato彈,容彈量比伽蘭德步槍大,通過快慢機可選擇單發或連發發射。不過事實上美軍裝備的m14中大部分都把快慢機固定在單發的位置上。
  m14采用導氣式工作原理,伽蘭德在m14上首創了氣體閉塞和膨脹式導氣裝置並獲專利,其特點是可以自動關閉導氣孔,限製進入活塞筒內的火藥燃氣。導氣裝置位於槍管下方,由導氣箍、導氣箍頂塞、活塞筒、活塞、槍機框和復進簧組成。導氣箍右後方有閉氣閥,可將導氣孔關閉,以發射槍榴彈。
  導氣係統和槍機的工作過程是:當彈頭通過導氣孔後,部分火藥燃氣經由槍管下方的導氣孔,並經過閉氣閥和活塞側壁上的孔進入活塞頭中。由於導氣箍前端為頂塞所封閉,火藥燃氣衹得在活塞頭內膨張從而推動活塞嚮後運動。活塞嚮後運動4mm時,原本與導氣孔對正的孔就會錯開,阻止了火藥燃氣繼續進入活塞頭中,所以這種膨脹式導氣裝置不需要用氣體調節器。
  活塞和槍機框相連。活塞後坐時帶動槍機框嚮後運動。槍機框的自由行程約為9.5mm,使膛壓下降至安全值,然後槍機框導槽上的開鎖斜面迫使槍機導輪嚮上旋轉,槍機前端的閉鎖突筍便從機匣內的閉鎖槽中解脫出來。槍機旋轉開鎖的過程還起到預抽殼的作用,使彈膛中的彈殼得以鬆動並略嚮後退。隨後,槍機後坐,抽出彈殼,彈殼被限定於彈底窩上。槍機繼續後坐,當彈殼口部脫離彈膛後,位於槍機內的拋殼挺簧伸張,推拋殼挺嚮前,使彈殼繞抽殼鈎轉動,然後從槍的右側拋出。彈殼在拋出的過程中還會撞擊槍機框突起的前端面,這將起到加速拋殼的作用。
  當活塞的後坐行程將要結束時,導氣箍下方的排氣孔開啓,火藥燃氣由這些孔中逸出。火藥燃氣逸出後,驅使活塞頭嚮後的壓力就消失了。此時被壓縮的復進簧伸張,推槍機框嚮前,帶動槍機復進,槍機推彈入膛。由於槍機上的閉鎖突筍與機匣中的閉鎖槽相互作用,槍機遂嚮右旋轉實現閉鎖。槍再次呈待發狀態。
  m14設有空倉挂機結構,當最後一發彈發射後,槍機會被機匣左側的空倉挂機扣住。
  m14的發射機構也是從伽蘭德步槍演變來的,大部分零件都相似,包括雙鈎擊錘,扳機和扳機連桿(第一阻鐵)以及位於第一阻鐵後面的帶阻鐵簧的第二阻鐵等。整個發射機構一起裝在機匣後部。
  機匣兩側壁上有導引槍機運動的導軌。機匣內還有一橫梁,中間開有缺口,這樣,當槍機未復進到閉鎖位置時,即使擊錘意外解脫打擊擊針,也不會“走火”因為擊針後端突出部被橫梁擋住,雖然受到撞擊,卻不能嚮前。衹有當槍機確實閉鎖後,擊針後突出部纔恰好位於橫梁中央的缺口處,此時擊針才能打擊底火。 機匣上方有一個橋形彈夾導槽,可以通過拋殼口上方用橋形彈夾直接嚮彈匣壓彈。快慢機在機匣右側下方,不需要時可以拆卸,用一個快慢機鎖代替。快慢機鎖是一個小零件,當m14裝上這個快慢機鎖後,快慢機就被固定在單發位置上,不能轉換為連發發射。不過,衹要卸下快慢機鎖重新裝上快慢機操作柄,m14仍然可以選擇發射方式。
  精密組件
  m14的機匣是用8620鋼鑄造的,美國海軍陸戰隊通過射擊比賽發現h&r、斯普林菲爾德兵工廠和溫徹斯特生産的機匣壽命達到400000發,而trw的機匣更好,能達到450000發。
  m14的槍管是用鉻鉬合金鋼或不銹鋼製造,生産槍管的承包商有很多,如h&r、trw、溫徹斯特、斯普林菲爾德兵工廠、通用動力等等,而政府對承包商的生産質量控製標準非常嚴格,例如每100根鍍鉻槍管中會任意挑選其中的9根進行檢查,如果這9根槍管通不過質檢,那麽這一整批100根槍管會全部回爐。
  m14的槍管根據不同的管壁厚度分標準型(即輕型)、中型和重型3種。軍用型普通級別的槍管都是鍍鉻的,比賽級和民用型槍管一般不鍍鉻。大部分軍用型及比賽級槍管是輕型規格的,少量為中型規格,重型規格的比賽級槍管極少。軍用型槍管的壽命要求不少於15000發彈,而比賽級槍管的比賽精度壽命為5000~9000發彈,即同一根槍管上的射彈數超過這個數字的話,射擊精度就達不到比賽水平。
  m14有幾種槍口裝置。軍用型消焰器是長的鳥籠形,可用在所有的軍用型m14和比賽級m14上,有些比賽級m14步槍還配有其他類型的消焰器,例如有一種是比較短的開叉形渦流式消焰器,還有一種是類似m16a2的比較短的鳥籠形消焰器。m14e2/m14a1主要用作連發射擊,因此配有槍口防跳器,這是一個帶有數排小孔的鋼套管,套在標準消焰器上,並用蠃栓和防鬆蠃帽固定於槍口的刺刀座,能有效控製槍口上跳。
  m14最早期的槍托是由鬍桃木或樺木製成的,樺木槍托比鬍桃木槍托輕20%,也更堅固,據說還有一小批質量不錯的櫻桃木槍托。由於技術的發展,在1960年代初開始用玻璃纖維等合成材料代替木材,目前衹有部分比賽級的m14步槍纔使用加大尺寸的鬍桃木或樺木槍托。軍用型m14的玻璃纖維槍托還可以用水性漆塗上各種偽裝。軍用型與民用型槍托的區別在於有沒有容納快慢機柄活動空間的缺口。目前由麥剋米蘭公司為各種m14提供合成材料槍托。
  m14a1也采用鬍桃木或樺木槍托。m14a1槍托有直槍托、後握把以及可以摺叠在護木下方的前握把,這是m14a1與m14外觀上的主要區別。前握把可固定在護木下方的5個位置處,彼此間隔25mm,以適應不同身形的射手。另外m14a1槍托上有橡膠緩衝墊和鉸鏈式托底板,托底板可嚮上擡起,放在射手肩上,便於在射擊過程中控製槍托。
  1962年,斯普林菲爾德兵工廠曾為m14e1研製出5種類型的摺叠式槍托,包括有下翻式摺叠和側摺叠樣式,但都沒有被采用。現在的斯普林菲爾德武器公司曾生産和出售過m1a-a1摺叠槍托,這種槍托采用了意大利bm59步槍的金屬摺叠槍托,並加上塑料製的手槍形握把。
  m14步槍的機械瞄具包括固定式柱形準星和弧形表尺的覘孔式照門,照門可調整風偏和高低,表尺分劃為200m~1000m,每200m為一個分劃。準星和照門都各有3種尺寸,標準(軍用型)準星寬2.13mm,另外兩種準星是比賽級步槍的,分別寬1.83mm、1.57mm;覘孔直徑也有標準尺寸(1.75mm)和兩種比賽級尺寸(1.32mm和1.51mm)。比賽級的機械瞄具也會和槍管一樣打上“nm”標記。1962年h&r曾試驗和製造過翻起式夜用瞄具,但沒有被采用。
  m14步槍既可用彈匣直接裝彈,也可把一個10發的橋形彈夾插在拋殼窗的彈夾導槽上,通過拋殼窗把槍彈裝入彈匣。m14有5發、10發、15發、20發和305種容彈量的鋼製彈匣,美國國防部訂購的主要為20發和10發彈匣。軍用型彈匣的承包商包括斯普林菲爾德兵工廠、trw、溫徹斯特、h&r等,還有其他一些公司。1962年斯普林菲爾德兵工廠曾試驗過一些鋁製彈匣,而岩島兵工廠在1970年代初研製過一種用完即棄的30發塑料彈匣,但這些輕型彈匣都沒有被采用。
  m14的維護工具由多功能扳手、槍管刷、4節m3組合式通條、油壺和一個裝通條的帆布袋組成,這些工具都可以存放在槍托內。m14a1的槍托不能像m14那樣存放維護工具,因此m14a1的維護工具要另外用一個尼竜袋攜帶。m14的多功能扳手使用起來非常方便,可用於拆裝步槍、調節導氣孔、鬆緊導氣箍和瞄具蠃帽、拆裝m2兩腳架等等。
  m14的其他配件包括空包彈發射裝置、m6刺刀及m8a1刀鞘、機械瞄具保護框、槍背帶、橋形彈夾、m5鼕用扳機組件、m2兩腳架、槍榴彈發射器等等。
  在裝備m79榴彈發射器之前,越南戰場上美軍榴彈手的m14配備有m15槍榴彈發射器瞄準具和m76槍榴彈發射器。在使用時,榴彈手先要關閉導氣孔,換上發射槍榴彈的空包彈彈匣,把槍榴彈的尾管套在m76槍榴彈發射器上。配備的槍榴彈類型包括煙幕彈、信號彈、反坦剋彈、白磷彈和訓練彈。另外,在1961年曾試驗過x-1下挂式40mm榴彈發射器,這種榴彈發射器是安裝在m14的活塞筒和刺刀卡筍上,用標準的m15槍榴彈發射器瞄具瞄準。
天文學 Astronomy
  m14位於蛇夫座,為球狀星團,直徑約100光年。1764年梅西葉發現。距離我們3萬光年。1938年一顆新星出現在m14,1991年哈勃太空望遠鏡在m14附近搜索新的恆星或星雲殘遺,但沒有發現。
M14步槍 M14 rifle
  美國著名槍械大師約翰·伽蘭德的得意之作是1935年10月定型的7.62mm口徑M1半自動步槍,也稱伽蘭德步槍。伽蘭德步槍發射0.30-06(7.62×63mm)步槍彈,采用導氣式自動原理,槍機回轉閉鎖方式,具有可靠性好、射擊精度高等優點,但根據美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反饋,伽蘭德步槍仍有許多方面需要改進,如8發固定式彈倉容彈量太少,全槍太長太重等缺陷。
  針對伽蘭德步槍缺陷的改進從二戰期間就已經開始了,伽蘭德在1944年試製了一種名為T20的試驗步槍(“T”是“試驗”的縮寫),這種T20其實就是一種可連發射擊的伽蘭德步槍,裝有快慢機,配用M1918勃朗寧自動步槍的20發彈匣。在美國同時也有人在進行改進0.30-06步槍彈的試驗,最後研製出T65步槍彈(定型為7.62mm NATO彈)。T65彈的彈殼衹是比0.30-06彈縮短了12mm,但保留原來的彈頭。T65彈質量較輕,生産成本也比0.30-06彈稍低,但有效射程遠,精度也很好,而這兩個特點正是美國陸軍所需要的,因為在當時美國軍方還不接受中間型威力彈的思想。
  伽蘭德在對T20試驗步槍幾次設計後,最後又改進出發射T65彈的T37試驗步槍。1950年代初期,T37試驗步槍進一步發展成為T44試驗步槍,其特點是重新設計了外形,並改進了導氣係統。在T44上再進一步的發展就是T44E4和T44E5。1957年5月l日,美國陸軍軍械部長宣佈正式采用T44E4,並命名為“美國m14 7.62mm步槍”,同時T44E5也被命名為M15。從1945年美國實施“輕型步槍研究計劃”開始,m14步槍經歷了長達12年的研製,用於設計、研製、試驗和改進的總投資高達635.2萬美元。
  當時,與m14一同進行對比試驗的還有另外3種步槍:一種是發射T65彈的T25步槍,一種是T48步槍,還有一種是英國恩菲爾德輕武器廠研製的無托結構EM2步槍。最後通過試驗的是m14和T48,而且T48名列第一。但美國最終選定了m14,因為m14質量較輕,生産加工及操作又與伽蘭德步槍接近,且更重要的原因是——m14是“美國本地貨”。m14步槍正式定型後又發展出m14E1和m14E2兩種改進型,其中m14E2於1968年被正式采用,命名為m14A1。1959年12月美國宣佈放棄重達6.1kg的M15方案,由m14A1取而代之,但M15上的支肩板和兩腳架則被藉鑒到m14上使用。
  由於衹靠一傢工廠是無法及時完成龐大的採購計劃的,與以往一樣,m14的生産合同是由美國政府與多傢武器製造廠商簽訂的。1958年4月,斯普林菲爾德兵工廠開始小批量生産m14;1959年,美國政府與4傢廠商簽訂採購合同,開始大量生産m14步槍;1963年1月23日,美國國防部命令終止採購m14。1958~1965年期間,花費1.3億美元生産費用,4個生産廠商共為美國政府生産了1380358支m14。其中:
  ●美國陸軍斯普林菲爾德兵工廠生産173093支(另一說法是167000支);
  ●奧林·馬西森公司的溫徹斯特-韋斯頓武器分公司(簡稱溫徹斯特)生産350501支;
  ●哈林頓-理查森武器公司(簡稱H&R)生産537582支;
  ●湯普森-拉莫-伍爾德裏奇有限公司(簡稱TRW)生産319182支
  另外,m14國傢比賽級步槍(一般簡稱為m14NM)於1959年開始生産,主要用於射擊比賽。m14NM衹能單發射擊,並配有專門的比賽用瞄具,而且槍管加工精度很高。m14NM主要由斯普林菲爾德兵工廠和TRW生産,直到1990年代初,m14NM仍然在美國的民間射擊比賽中流行着,而美軍曾裝備的M21半自動狙擊步槍也是南m14NM改進而成的。
  遭遇停産
  位於馬薩諸塞州的美國陸軍斯普林菲爾德兵工廠是伽蘭德步槍和m14步槍的主要生産廠,它於1794年建廠,是美國第一傢由國會法律認可的兵工廠,m14的停産使斯普林非爾德兵工廠極大受損,1964年6月30日,生産m14的專用機床被入庫或轉為他用,從此斯普林菲爾德兵工廠正式關閉,並於1968年闢為歷史博物院(註:現在的斯普林菲爾德武器公司與該兵工廠無關,這將在後文中介紹)。
  m14停産的原因是在東南亞戰鬥檢測的結果,特別是在越南。m14太長太重,在又熱又潮的氣候中使用很睏難,而且7.62mm NATO彈也太重,巡邏小分隊的單兵攜彈量有限。另外美軍士兵所使用的m14大多數都衹能單發射擊,在近距離接敵時其火力難以與AK47抗衡。雖然在每個步兵班中配有1~2支可連發射擊的m14A1,作為步兵班的自動火力(相當於班用輕機槍)使用,但步兵班的火力仍然太弱,而且m14A1的彈匣容彈量衹有20發,作為輕機槍而言火力持續性太差。美國軍方在m14暴露出這些問題時就開始尋找新的替代品,最終選擇了AR-15 5.56mm突擊步槍,後來定型為M16。
  m14被M16取代可以說是必然結果。隨着時代變遷,各種新型武器和新戰術的出現使步槍的作戰職能縮小、作戰距離縮短。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作戰研究所的《戰場傷亡調查研究報告》對一戰、二戰和朝戰中的作戰記錄、值班日記、傷亡報告等進行了詳細研究和統計,得出步槍纍计使用頻率麯綫圖:使用步槍的戰鬥中,100m內開火的情況約占30%,200m內開火的情況約占72%,300m內開火的情況約占88%,400m內開火的情況約占92%,從而說明步槍的最大有效射程擬定為300~400m已經足矣。
  m14被M16取代並不是因為它的性能差,從性能上說m14是非常優秀的,但從整體設計上說,m14卻是一種過時的武器。m14強調過去軍用步槍的設計思想——精度高和射程遠,但卻太長太重,導致m14在東南亞叢林的徒步作戰中極不方便,而機械化步兵也反映攜帶m14不利於乘坐裝甲車,影響戰場機動性。另外,7.62mm NATO彈的衝量大,射擊時後坐猛烈,士兵在連發時難以控製住槍,因此連發射擊精度很差。而同時期蘇聯研製的AK47則具有火力猛、體積小和可靠性高的優點。
  M16取代m14是在1967年5月,1960年代後期m14全面退出美軍現役的一綫部隊,僅少量使用。同時,美軍也以m14為平臺先後改進成M21和M24狙擊步槍,這些半自動狙擊步槍在戰鬥中表現良好。
  被撤換下來的m14並沒有全被銷毀,按照軍事援助計劃,從1970年代初開始直到1990年代,至少有450000支m14移交給外國軍隊,裝備過m14的國傢包括韓國、土耳其、菲律賓、伯利茲、智利、哥倫比亞、多米尼加共和國、希臘、以色列、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和立陶宛等等。如美國政府在1973年贖罪日戰爭期間緊急空運了35000支m14步槍給以色列,以色列人用這批m14改裝了10000支狙擊步槍,一直使用到1997年。還有一些m14是授權外國公司轉售的,如有一批m14通過以色列出口到新西蘭和加拿大再售賣給私人,也有一些m14賣到荷蘭,另外還有一些m14留在了越南。美國軍方封存了至少170000支m14作為戰略儲備,不過大部分m14都是命運悲慘的,有750000支m14在總統的命令下被銷毀。
  重見天日
  從美軍地面部隊撤裝後,m14仍在美國海軍的艦艇上使用,主要用作海上拋纜槍或艦隊的海上防禦步槍。美國陸軍遊騎兵學校在訓練中使用m14,在西點軍校、安納波利斯的海軍學院、弗吉尼亞州的軍事學院和全國各地的國傢少年後備役軍官訓練營(JROTC)中部可看到m14的身影,在美國的一些州或地方執法機構也有使用美國陸軍援助的m14m14也經常用作儀仗隊和護旗隊的禮儀步槍,例如阿靈頓國傢公墓的禮儀槍。另外,m14也經常用於輕武器研製計劃中的對比試驗。
  跨入21世紀,隨着美軍作戰思想的改變和戰場環境的轉變,許多庫存的m14又得以重見天日,再披戰袍。重新起用m14與美國在阿富汗發動的“持久自由”行動有關。阿富汗的環境不同於越南叢林,是山區,視野開闊,因此步兵交戰的距離比較遠。美軍在阿富汗的行動主要是由特種部隊協助當地反塔利班的北方聯盟武裝在美軍空中力量的支援下進攻,並在關鍵戰場上讓空降部隊參加戰鬥。因此在阿富汗的美軍都是輕裝步兵。小口徑步槍的有效射程太近,在阿富汗的環境下往往無法有效打擊中等距離上的有生目標,而M24狙擊步槍的射速又太慢,數量也不多,在提供戰術支援時力不從心。由此,美國陸軍第101空降師和第82空降師重新起用了一批m14,並配上兩腳架和4倍的ACOG瞄準鏡。
  這兩個空降師在2003年的伊拉剋戰場上使用了m14,基本上是每個班配有1支。許多輕步兵都抱怨M16無法有效攻擊600m開闊地外的目標,而m14就可以胜任這個任務。受到這樣的啓發,2003年11月,美國陸軍正式為輕裝快速反應部隊斯瑞剋旅配備了安裝有劉波爾德Mk IV瞄準鏡的m14,每個班配1支,提供遠程火力支援。而現在,在伊拉剋的每一支美國陸軍部隊都裝備了配有各式各樣瞄準鏡的m14步槍(包括M25狙擊步槍)用於提供遠程火力支援,如配備了高倍率瞄準鏡、低倍率瞄準鏡、無放大倍率的反射式瞄準鏡,沒有統一的標準。
  內部揭示
  m14由伽蘭德步槍改進而成,發射7.62×51mm NATO彈,容彈量比伽蘭德步槍大,通過快慢機可選擇單發或連發發射。不過事實上美軍裝備的m14中大部分都把快慢機固定在單發的位置上。
  m14采用導氣式工作原理,伽蘭德在m14上首創了氣體閉塞和膨脹式導氣裝置並獲專利,其特點是可以自動關閉導氣孔,限製進入活塞筒內的火藥燃氣。導氣裝置位於槍管下方,由導氣箍、導氣箍頂塞、活塞筒、活塞、槍機框和復進簧組成。導氣箍右後方有閉氣閥,可將導氣孔關閉,以發射槍榴彈。
  導氣係統和槍機的工作過程是:當彈頭通過導氣孔後,部分火藥燃氣經由槍管下方的導氣孔,並經過閉氣閥和活塞側壁上的孔進入活塞頭中。由於導氣箍前端為頂塞所封閉,火藥燃氣衹得在活塞頭內膨張從而推動活塞嚮後運動。活塞嚮後運動4mm時,原本與導氣孔對正的孔就會錯開,阻止了火藥燃氣繼續進入活塞頭中,所以這種膨脹式導氣裝置不需要用氣體調節器。
  活塞和槍機框相連。活塞後坐時帶動槍機框嚮後運動。槍機框的自由行程約為9.5mm,使膛壓下降至安全值,然後槍機框導槽上的開鎖斜面迫使槍機導輪嚮上旋轉,槍機前端的閉鎖突筍便從機匣內的閉鎖槽中解脫出來。槍機旋轉開鎖的過程還起到預抽殼的作用,使彈膛中的彈殼得以鬆動並略嚮後退。隨後,槍機後坐,抽出彈殼,彈殼被限定於彈底窩上。槍機繼續後坐,當彈殼口部脫離彈膛後,位於槍機內的拋殼挺簧伸張,推拋殼挺嚮前,使彈殼繞抽殼鈎轉動,然後從槍的右側拋出。彈殼在拋出的過程中還會撞擊槍機框突起的前端面,這將起到加速拋殼的作用。
  當活塞的後坐行程將要結束時,導氣箍下方的排氣孔開啓,火藥燃氣由這些孔中逸出。火藥燃氣逸出後,驅使活塞頭嚮後的壓力就消失了。此時被壓縮的復進簧伸張,推槍機框嚮前,帶動槍機復進,槍機推彈入膛。由於槍機上的閉鎖突筍與機匣中的閉鎖槽相互作用,槍機遂嚮右旋轉實現閉鎖。槍再次呈待發狀態。
  m14設有空倉挂機結構,當最後一發彈發射後,槍機會被機匣左側的空倉挂機扣住。
  m14的發射機構也是從伽蘭德步槍演變來的,大部分零件都相似,包括雙鈎擊錘,扳機和扳機連桿(第一阻鐵)以及位於第一阻鐵後面的帶阻鐵簧的第二阻鐵等。整個發射機構一起裝在機匣後部。
  機匣兩側壁上有導引槍機運動的導軌。機匣內還有一橫梁,中間開有缺口,這樣,當槍機未復進到閉鎖位置時,即使擊錘意外解脫打擊擊針,也不會“走火”因為擊針後端突出部被橫梁擋住,雖然受到撞擊,卻不能嚮前。衹有當槍機確實閉鎖後,擊針後突出部纔恰好位於橫梁中央的缺口處,此時擊針才能打擊底火。 機匣上方有一個橋形彈夾導槽,可以通過拋殼口上方用橋形彈夾直接嚮彈匣壓彈。快慢機在機匣右側下方,不需要時可以拆卸,用一個快慢機鎖代替。快慢機鎖是一個小零件,當m14裝上這個快慢機鎖後,快慢機就被固定在單發位置上,不能轉換為連發發射。不過,衹要卸下快慢機鎖重新裝上快慢機操作柄,m14仍然可以選擇發射方式。
  精密組件
  m14的機匣是用8620鋼鑄造的,美國海軍陸戰隊通過射擊比賽發現H&R、斯普林菲爾德兵工廠和溫徹斯特生産的機匣壽命達到400000發,而TRW的機匣更好,能達到450000發。
  m14的槍管是用鉻鉬合金鋼或不銹鋼製造,生産槍管的承包商有很多,如H&R、TRW、溫徹斯特、斯普林菲爾德兵工廠、通用動力等等,而政府對承包商的生産質量控製標準非常嚴格,例如每100根鍍鉻槍管中會任意挑選其中的9根進行檢查,如果這9根槍管通不過質檢,那麽這一整批100根槍管會全部回爐。
  m14的槍管根據不同的管壁厚度分標準型(即輕型)、中型和重型3種。軍用型普通級別的槍管都是鍍鉻的,比賽級和民用型槍管一般不鍍鉻。大部分軍用型及比賽級槍管是輕型規格的,少量為中型規格,重型規格的比賽級槍管極少。軍用型槍管的壽命要求不少於15000發彈,而比賽級槍管的比賽精度壽命為5000~9000發彈,即同一根槍管上的射彈數超過這個數字的話,射擊精度就達不到比賽水平。
  m14有幾種槍口裝置。軍用型消焰器是長的鳥籠形,可用在所有的軍用型m14和比賽級m14上,有些比賽級m14步槍還配有其他類型的消焰器,例如有一種是比較短的開叉形渦流式消焰器,還有一種是類似M16A2的比較短的鳥籠形消焰器。m14E2/m14A1主要用作連發射擊,因此配有槍口防跳器,這是一個帶有數排小孔的鋼套管,套在標準消焰器上,並用蠃栓和防鬆蠃帽固定於槍口的刺刀座,能有效控製槍口上跳。
  m14最早期的槍托是由鬍桃木或樺木製成的,樺木槍托比鬍桃木槍托輕20%,也更堅固,據說還有一小批質量不錯的櫻桃木槍托。由於技術的發展,在1960年代初開始用玻璃纖維等合成材料代替木材,目前衹有部分比賽級的m14步槍纔使用加大尺寸的鬍桃木或樺木槍托。軍用型m14的玻璃纖維槍托還可以用水性漆塗上各種偽裝。軍用型與民用型槍托的區別在於有沒有容納快慢機柄活動空間的缺口。目前由麥剋米蘭公司為各種m14提供合成材料槍托。
  m14A1也采用鬍桃木或樺木槍托。m14A1槍托有直槍托、後握把以及可以摺叠在護木下方的前握把,這是m14A1與m14外觀上的主要區別。前握把可固定在護木下方的5個位置處,彼此間隔25mm,以適應不同身形的射手。另外m14A1槍托上有橡膠緩衝墊和鉸鏈式托底板,托底板可嚮上擡起,放在射手肩上,便於在射擊過程中控製槍托。
  1962年,斯普林菲爾德兵工廠曾為m14E1研製出5種類型的摺叠式槍托,包括有下翻式摺叠和側摺叠樣式,但都沒有被采用。現在的斯普林菲爾德武器公司曾生産和出售過M1A-A1摺叠槍托,這種槍托采用了意大利BM59步槍的金屬摺叠槍托,並加上塑料製的手槍形握把。
  m14步槍的機械瞄具包括固定式柱形準星和弧形表尺的覘孔式照門,照門可調整風偏和高低,表尺分劃為200m~1000m,每200m為一個分劃。準星和照門都各有3種尺寸,標準(軍用型)準星寬2.13mm,另外兩種準星是比賽級步槍的,分別寬1.83mm、1.57mm;覘孔直徑也有標準尺寸(1.75mm)和兩種比賽級尺寸(1.32mm和1.51mm)。比賽級的機械瞄具也會和槍管一樣打上“NM”標記。1962年H&R曾試驗和製造過翻起式夜用瞄具,但沒有被采用。
  m14步槍既可用彈匣直接裝彈,也可把一個10發的橋形彈夾插在拋殼窗的彈夾導槽上,通過拋殼窗把槍彈裝入彈匣。m14有5發、10發、15發、20發和305種容彈量的鋼製彈匣,美國國防部訂購的主要為20發和10發彈匣。軍用型彈匣的承包商包括斯普林菲爾德兵工廠、TRW、溫徹斯特、H&R等,還有其他一些公司。1962年斯普林菲爾德兵工廠曾試驗過一些鋁製彈匣,而岩島兵工廠在1970年代初研製過一種用完即棄的30發塑料彈匣,但這些輕型彈匣都沒有被采用。
  m14的維護工具由多功能扳手、槍管刷、4節M3組合式通條、油壺和一個裝通條的帆布袋組成,這些工具都可以存放在槍托內。m14A1的槍托不能像m14那樣存放維護工具,因此m14A1的維護工具要另外用一個尼竜袋攜帶。m14的多功能扳手使用起來非常方便,可用於拆裝步槍、調節導氣孔、鬆緊導氣箍和瞄具蠃帽、拆裝M2兩腳架等等。
  m14的其他配件包括空包彈發射裝置、M6刺刀及M8A1刀鞘、機械瞄具保護框、槍背帶、橋形彈夾、M5鼕用扳機組件、M2兩腳架、槍榴彈發射器等等。
  在裝備M79榴彈發射器之前,越南戰場上美軍榴彈手的m14配備有M15槍榴彈發射器瞄準具和M76槍榴彈發射器。在使用時,榴彈手先要關閉導氣孔,換上發射槍榴彈的空包彈彈匣,把槍榴彈的尾管套在M76槍榴彈發射器上。配備的槍榴彈類型包括煙幕彈、信號彈、反坦剋彈、白磷彈和訓練彈。另外,在1961年曾試驗過X-1下挂式40mm榴彈發射器,這種榴彈發射器是安裝在m14的活塞筒和刺刀卡筍上,用標準的M15槍榴彈發射器瞄具瞄準。
  衍生型號:
  m21
  m14 偵查步槍
相關詞
步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