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濤:荒誕的科幻作品rfc1606與ipv9 轉載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fc5407c01008jzil 1、為什麽可以確定rfc1606是一荒誕科幻作品
大多數惡搞性質的rfc文檔是普通人一眼就可以看出的,但rfc1606卻不完全是這樣。雖然如此,基本還是可以明顯確定這是一個惡搞性質的文檔。從附件a的rfc1606文檔裏可以明顯看出:這個文檔是一個表面看似一本正經,而事實上其內容完全是屬於和電影《黑客帝國》差不多的荒誕科幻小說式的東西。整篇文檔裏幾乎就沒有一個根據現實的科學理論和網絡技術能夠想像得出來的東西。如:(紅色字體為本文對rfc1606相關內容的評語)
“別的太陽係的智能生命的發現”——典型的科幻小說內容;
“超光速傳送棧的同時發現”,“ with the parallel discovery of a faster-than-light transport stack”——違反光速不變原理;
“緊湊磁盤全息圖(compact disk hologram)單元的使用是這種應用的代表”;“ 39層被用為器件的原子結構的試驗用途”……——ip地址是分配給網絡接口的,不是什麽東西都可以分配ip地址的;
“再加上早期的廣播風暴導致病人血液沸騰的問題”——什麽時候聽說過網絡廣播風暴會導致“病人血液沸騰問題”的?到現在都還沒實現互聯網可以聯到人身體裏面去,更別說“病人血液”裏去了。而這竟然還是“早期的”;
“穿着愚蠢的碟形衛星天綫帽的需要會使人覺得不好意思,當然除了在加尼福利亞,那兒這是最新的時髦。”——這都哪兒跟哪兒啊;
“(謠傳ipv9要使用)”(which is also rumoured to be ipv9 aware)——“謠傳”是嚴肅技術文檔使用的語言嗎?
“把血流既當作一個傳送帶也當作一個信息高速公路存在一些問題”——能想像得出這是什麽東西嗎?可以比較一下把人和機器縮小成細菌大小,然後用註射器註射到另一個人的身體裏的科幻電影;
“反對黨成員所謂的信息查詢,可以發現辦公室內人們的“異常”行為,是所謂隱秘的運動鞋網絡,鞋匠先驅的這個行動失敗了。市場還沒有準備接受發送詳細分析腳臭到製造商那裏的鞋子。”。“到目前為止,從遙遠的星係的黑客設置竊聽設備的情況還沒有被確定,這是由於從辦公室到傢的路上的遠端控製的查找問題引起的。”——可以比較一下電影《哈裏.波特》、特別是《黑客帝國》裏的情節;
“登有關於外太空割草機的文章”——令人想起電影《星球大戰》;
“最新的研究是誇剋-誇剋轉換器,可以讓原子當開關使用。製造這些東西非常昂貴(可能10倍於ipv9協議棧)”——外行人根本看不懂這說得是什麽東西,可惜內行人更看不懂這說得是什麽。
“使用ipv9的歷史觀察”、“ 最近幾年tcp/ipv9顯著興起”、“ 再一次因為地址耗盡,ipv9協議走嚮了有用生命的盡頭”、“不研究歷史的人,註定要重複它。”——文檔結尾包括文檔名稱是說“使用ipv9的歷史”。並且一定要搞明白這篇文章談得不是如何“設計和建立”ipv9,而是當“歷史”發展到ipv9地址已經再次耗盡,ipv9已經將要被淘汰時(天吶,這倒底是什麽日子?ipv4都還在使用啊),緬懷其光榮的“使用歷史”,和總結ipv9的“成功之處”。rfc1606的作者j.onions是在一開始就想像自己處在未來某個ipv9已經將要被淘汰的時間點上,對ipv9進行歷史總結回顧。比較一下有個科幻作品叫《回到未來》。這都是典型的時空完全顛倒到人的直覺根本無法想像程度的,不僅是科幻,而且是科幻藝術作品裏面最離譜的荒誕類科幻作品的寫作方式。
這是rfc1606純粹是一篇荒誕科幻作品最清楚明白的證據。
……
無論是支持還是反對ipv9的中國同胞們,相信大傢都沒認真看明白rfc1606說得到底是什麽內容。令人最遺憾之處就在這裏。
2、關於惡搞性質的rfc文檔
互聯網不僅很多網站有大量惡搞的內容,而且從其源頭上的ietf標準組織就有惡搞的傳統。一般技術標準組織都是相嚴肅的,其文檔即使不成功也都是嚴肅態度在做事。但互聯網標準組織ietf不是這樣。西方4月1日為愚人節。每年愚人節這一天,都有可能增加不嚴肅的rfc文檔。這種情況特別在1989年以後幾乎成了固定的傳統。這些不嚴肅的rfc文檔有些可能是一些根本不可能實現的技術設想,而且文檔本身就指明這是“非推薦的”,有些甚至是一首詩(如rfc527),有些是明顯相當搞笑的文章(如rfc2324,“超文本咖啡壺控製協議”,這名字一看就該知道屬於惡搞性質的)。但ietf卻都象模象樣地把它們與正常嚴肅的rfc文檔一起保存下來了。在rfc的index索引中,每年4月1日這一天發表的rfc文檔都特定標有具體日期,而一般的文檔衹標明月份不標明日期。可以參見: http://www.ietf.org/iesg/1rfc_index.txt。
註意一下這個rfc索引文件裏面每個rfc文檔april月份裏的時間標識。
當然,並不是說衹要是4月1日發表的rfc文檔就一定是不嚴肅的,但這一天發表的文檔卻的確相當大的比例都是不嚴肅的。以下是各個年份裏4月1日發表的不嚴肅的rfc文檔相對比較完整的匯總:
rfc 748 — telnet randomly-lose option. m.r. crispin. 1 april 1978. a parody of the tcp/ip documentation style. due to some people taking it seriously, for a long time it was specially marked in the rfc index with "note date of issue".
rfc 1097 — telnet subliminal-message option. b. miller. 1 april 1989.
rfc 1149 — standard for the transmission of ip datagrams on avian carriers. d. waitzman. 1 april 1990. updated by rfc 2549; see below. a deadpan skewering of standards-document legalese, describing protocols for transmitting internet data packets by homing pigeon.
in 2001, rfc 1149 was actually implemented by members of the bergen (norway) linux user group.
rfc 1216 — gigabit network economics and paradigm shifts. poorer richard, prof. kynikos. 1 april 1991.
rfc 1217 — memo from the consortium for slow commotion research (cscr). vint cerf. 1 april 1991.
rfc 1313 — today's programming for krfc am 1313 internet talk radio. c. partridge. 1 april 1992. certain portions of this rfc are obsolete: doppler shift while flying on the concorde is no longer a problem - the concorde has retired from service.
rfc 1437 — the extension of mime content-types to a new medium. n. borenstein, m. linimon. 1 april 1993.
rfc 1438 — 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 statements of boredom (sobs). a. lyman chapin, c. huitema. 1 april 1993.
rfc 1605 — sonet to sonnet translation. william shakespeare. 1 april 1994.
rfc 1606 — a historical perspective on the usage of ip version 9. j. onions. 1 april 1994.
rfc 1607 — a view from the 21st century. vint cerf. 1 april 1994.
rfc 1776 — the address is the message. steve crocker. 1 april 1995. without content, would we need information security?
rfc 1924 — a compact representation of ipv6 addresses. r. elz. 1 april 1996.
rfc 1925 — the twelve networking truths. r. callon. 1 april 1996.
rfc 1926 — an experimental encapsulation of ip datagrams on top of atm. j. eriksson. 1 april 1996.
rfc 1927 — suggested additional mime types for associating documents. c. rogers. 1 april 1996.
rfc 2100 — the naming of hosts. j. ashworth. 1 april 1997.
rfc 2321 — rita -- the reliable internetwork troubleshooting agent. a. bressen. 1 april 1998.
rfc 2322 — management of ip numbers by peg-dhcp. k. van den hout et al. 1 april 1998.
rfc 2323 — ietf identification and security guidelines. a. ramos. 1 april 1998.
rfc 2324 — hyper text coffee pot control protocol (htcpcp/1.0). l. masinter. 1 april 1998.
rfc 2325 — definitions of managed objects for drip-type heated beverage hardware devices using smiv2. m. slavitch. 1 april 1998.
rfc 2549 — ip over avian carriers with quality of service. d. waitzman. 1 april 1999. updates rfc 1149, listed above.
rfc 2550 — y10k and beyond. s. glassman, m. manasse, j. mogul. 1 april 1999.
rfc 2551 — the roman standards process -- revision iii. s. bradner. 1 april 1999.
rfc 2795 — the infinite monkey protocol suite (imps). s. christey. 1 april 2000.
rfc 3091 — pi digit generation protocol. h. kennedy. 1 april 2001.
rfc 3092 — etymology of "foo". d. eastlake 3rd, c. manros, e. raymond. 1 april 2001.
rfc 3093 — firewall enhancement protocol (fep). m. gaynor, s. bradner. 1 april 2001.
rfc 3251 — electricity over ip. b. rajagopalan. 1 april 2002.
rfc 3252 — binary lexical octet ad-hoc transport. h. kennedy. 1 april 2002.
rfc 3514 — the security flag in the ipv4 header (evil bit). s. bellovin. 1 april 2003.
rfc 3751 — omniscience protocol requirements. s. bradner 1 april 2004.
rfc 4041 — requirements for morality sections in routing area drafts. a. farrel. 1 april 2005.
rfc 4042 — utf-9 and utf-18 efficient transformation formats of unicode. m. crispin. 1 april 2005. notable for containing pdp-10 assembly language code nearly 22 years after the pdp-10 architecture was canceled by its manufacturer.
rfc 4824 — the transmission of ip datagrams over the semaphore flag signaling system (sfss). jogi hofmueller, aaron bachmann, iohannes zmoelnig. 1 april 2007.
因此,並非rfc1606一個文章是惡搞的,在rfc文檔裏惡搞的作品多了去了。
[url=]附件a:rfc1606中文翻譯的文檔
rfc中文文檔資源可參閱:http://www.chinaitpower.com/net/xieyi/rfccn/indexl
——————————————————————————————————
network working group j. onions
request for comments: 1606 nexor ltd.
category: informational 1 april 1994
使用ipv9的歷史考察
本備忘錄的狀態
本備忘錄是因特網社區的網絡號和自治係統號碼的狀態報告。本備忘錄無分發限製。
摘要
本論文回顧了舊的ip版本協議的使用。探討它的一些成功和失敗。
1.介紹
最近幾年tcp/ipv9顯著興起。衹有幾百萬臺主機的時代已經過去,網絡為人們所瞭解。隨着再一次因為地址耗盡,ipv9協議走嚮了有用生命的盡頭,這裏我們回顧一下本協議的一些成功之處。
2.路由
ipv9的深達42層的路由層次是它得到廣泛應用的關鍵特性。分配整個網絡,或者一組網絡給一個電子器件的能力是它興起的原因之一。緊湊磁盤全息圖(compact disk hologram)單元的使用是這種應用的代表。典型的,他們有一個37層的網絡號分配給每一個邏輯部分,一個36層的網絡號分配給整個設備。這使得cdh的管理協議可以把單元作為設備的一個元素控製。同樣,允許次芯片級的路由能夠使用38層的地址來下載新的微代碼。但是,40-42層還沒有發現需求,雖然當需要的時候,39層被用為器件的原子結構的試驗用途。
3.分配
ipv9協議的大量的號碼空間也使得分配地址可以用一種直接的方式。典型的,大部分高級街道商業互聯網提供者提供給每個房屋10億個地址。這些地址動態的分區成子網結構,允許百萬個地址的組可以分配給每個單元(比如:房間/地面等等)。子組的分配可以到控製器,比如電燈開關,電綫插座,同樣的可以到每一個插孔。分配過程可以再通過結構化分區的方式進行,每一個主要的應用從他的控製器請求一塊地址。通過這種方式,電燈泡從電燈開關請求一個地址,電燈開關從電氣係統,電氣係統從房間/地面控製器依次請求地址。由於地址空間很大地址衝突不會有特別的問題發生,這種方式是很成功的,
同時還有很多沒有分配空間的地址正在快速增長。別的太陽係的智能生命的發現以及超光速傳送棧的同時發現是主要的原因。這樣就可以和他們實時通信,世界範圍的地址空間的分配就有必要了,可以分配在第三層路由結構。有一個全局的(空間)第二層星係範圍的網絡可以分配給這個星係,可是在外太空建立的永久空間站開始消耗這個資源。最緊迫的問題是平行宇宙的情況。當然,假設沒有比平行宇宙更高級的外推是不完備的。。。
到目前為止,從遙遠的星係的黑客設置竊聽設備的情況還沒有被確定,這是由於從辦公室到傢的路上的遠端控製的查找問題引起的。
4.應用
身體監視器的引入,作為ipv9可以取址的單元註入到血液流中,還沒有作出結論。同時,在心髒,腎髒,大腦,等等中可以植入設備,在緊急情況下發送snmpv9捕捉消息,這已經是醫生的一個有用的監視工具,把血流既當作一個傳送帶也當作一個信息高速公路存在一些問題。在血流中移動的信號的幹擾和神經的信號的近似,意味着病人同時承受着多個事件,可能導致猛烈的痙攣。這樣,再加上早期的廣播風暴導致病人血液沸騰的問題,導致人們對這個問題重新思考。同樣,穿着愚蠢的碟形衛星天綫帽的需要會使人覺得不好意思,當然除了在加尼福利亞,那兒這是最新的時髦。
ipv9取址商品包裝的使用是討論的熱點。行銷人視他為神賜之物,它能夠反饋商品到底是如何使用的。同樣,直接廣播極大地改善了回收。“請所有紙板組成的包裝響應。”顧客對她是否是私生活的入侵並不在乎。猜物直接跳轉器的引入(謠傳ipv9要使用)發送直接的廣播包到本地的食物包裝網絡,有效的重置網絡掩碼為全1,意思是你選擇了這個食物。
ipv9雜志的出現受到普遍歡迎。能夠詢問一般雜志目錄在那裏是最有用的特性。如果和聯網報紙/雜志架結合起來,就有發現你把登有關於外太空割草機的文章的雜志放在那裏的能力。最終會有自動下載閱讀習慣到家庭控製器,然後告訴讀者那裏有同樣主題的文章的能力。反對黨成員所謂的信息查詢,可以發現辦公室內人們的“異常”行為,是所謂隱秘的運動鞋網絡,鞋匠先驅的這個行動失敗了。市場還沒有準備接受發送詳細分析腳臭到製造商那裏的鞋子。
5.製造
當然,製造代價是設計ipv9時沒有考慮的一個問題。它需要跳躍性的想象去相信有一天任何想要取址的東西都是ipv9可以取址的。他假設ipv9協議機隨着芯片技術的進步價格會下降。很少有人預見到使用基因技術讓病毒按指令建造納米技術ipv9協議機的代價。同樣,納米機器人是否有地方放這些東西。
最新的研究是誇剋-誇剋轉換器,可以讓原子當開關使用。製造這些東西非常昂貴(可能10倍於ipv9協議棧),除非有非常特別的需要。
6.結論
不研究歷史的人,註定要重複它。
7.安全考慮
本備忘錄不討論安全問題。
8.作者地址
julian onions
nexor ltd.
po box 132
nottingham ng7 2uu, england
phone: +44 602 520580
email: j.onions@nexor.co.uk
TUBA(IPv9,IETF RFC1347)
由於現有的IPv4協議地址空間為1.0.0.0到239.255.255.255(除去127.0.0.0到127.255.255.255)僅有42億個,加上Internet發展初期由於對互聯網的發展趨勢估計不足造成的IP分配不合理性,IP資源十分有限。因此,20世紀90年代初,業界以IETF和ISO/IEC等國際網絡標準組織為中心展開了對下一代互聯網的討論,其中曾經産生重要影響的有以下標準,統稱為下一代IP技術(IPng, IP for the Next Generation): 名稱 別名 RFC文檔 IPv6SIPP(Simple Internet Protocol Plus) RFC1710 等等 IPv7TP/IX, 後改為CATNIP(Common Architecture for Next Generation IP) RFC1475,1707 IPv8PIP(P. Internet Protocol) RFC1621,1622 ipv9TUBA(TCP and UDP with Bigger Addresses) RFC1347其中,IPv6成為目前國際公認的下一代互聯網標準,而ipv9(即TUBA,或者:包含更大地址空間的TCP和UDP)先是被吸收入CATNIP(IPv7),後被取消。
ipv9的設計目的是避免現有IP協議的大規模更改導致下一代互聯網不能嚮下兼容。設計的主要思想是將TCP/IP的IP協議替換為OSI模型中的CLNP協議。利用兼容兩種協議的路由器和同時能夠發送CLNP報與IP報的終端,設計者構想能夠通過一係列的協議,使得兩種數據鏈路層通訊協議(IP和CLNP)的地址能夠在互聯網中同時使用,逐步地替換當前的互聯網結構而不對當前的互聯網産生過大的影響。
由於TUBA的設計過於復雜,需要犧牲許多資源(尤其在不同類型地址通訊時),同時IPv6的兼容性問題也得到了較好的解决,因此TUBA作為下一代互聯網的備選方案不得不收到淘汰的結果。
RFC1606:愚人節玩笑
IETF(The 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 互聯網工程任務組)從1989年以來都有在愚人節發表幽默RFC文章的傳統。1994年愚人節,英國人J. Onions發表了《使用IP版本9的歷史觀》一文(編號RFC1606),以一個未來技術工作者的視角對當時對網絡技術發展方向的討論進行了幽默的解嘲,發人笑,更發人思。
中國IPv9及其爭議
1. 原始的“中國ipv9”定義
中國ipv9與RFC1347完全不同。根據《采用全數字碼給上網的計算機分配地址的方法》發明專利實施並發展而成的“十進製網絡”采用的是自主知識産權、以十進製算法(0-9)為基礎的ipv9協議,並將網上計算機進行互相連接,從而達到計算機相互通信和數據傳輸的目的。目前,十進製網絡係統主要有ipv9地址協、ipv9報頭協議、ipv9過度期協議、數字與名規範等協議和標準構成。數字域名是指0-9的阿拉伯數字替代傳統的英文字母做域名的方法上網。同時,數字域名也可以直接以ipv9地址交疊使用。數字域名是十進製網絡係統的一個組成部分。
ipv9協議是指0-9 阿拉伯數字網絡作虛擬IP地址,並將十進製作為文本的表示方法,即一種便於找到網上用戶的使用方法;為提高效率和方便終端用戶,其中有一部分地址可直接作域名使用;同時,由於采用了將原有計算機網、有綫廣播電視網和電信網的業務進行分類編碼,因此,又稱“新一代安全可靠信息綜合網協議”。
十進製網絡是指采用十進製算法和表示方法,將各種采用十進製算法的計算機聯成一個網絡,並可以與現有網絡實現互通的一個嶄新的網絡,為了區分現有的網絡故又稱為“新一代安全可靠信息綜合網”或“十進製網絡”。
目前,以上海為中心點(上海實驗區完成了12公裏24-96芯的主幹網)通過IPV4網絡采用隧道方式連接了北京、杭州,網絡試驗結果正常,達到預期要求。
本項目從一開始就得到了國傢有關部門的支持,特別是2001年8月10日,在上海召開信息産業部支持的有全國各地的運營商和有關部門參加的“十進製網絡標準工作會議”。並達成了共識。同年,信息産業部批準成立十進製網絡標準工作組。2001年12月信息産業部推進司,同意上海長寧區為“國傢信息資源開發利用綜合實驗區”,為十進製網絡技術、設備的進一步研究和運行提供了實驗基地。2002年7月31日信息産業部發佈《數字域名規範》作為行業標準(2003年列入國傢標準製定計劃)。
在十進製網絡係統中,從維護主權的立場出發,創造性的提出了互聯網上“主權平等”的概念;並在域名係統中采用十進製、多協議的數字域名係統,兼容英文、中文及其他域名,並將他們映射成全球唯一IP地址;建立分佈式跟域名係統,引入國傢地域概念,使每個國傢都有自己的根域名係統,以確立和維護其在互聯網上主權國傢的地位和形象。
基於《采用全數字碼給上網的計算機分配地址的方法》發明專利實施並發展而成的“十進製網絡”的主要創新內容
第一、在十進製互聯網絡上,除了計算機和網絡之間的數據傳誦必須二進製外,其他都采用十進製。
第二、同一的(用0-9阿拉伯數字)數字組合它既做ipv9地址、MAC地址又和替代現有互聯網上的英文字母或其他符號如中文等作域名。
第三、數字域名解析器兼容現有互聯網絡(IPV4網絡、IPV6網絡)的英文域名解析。
第四、基於個人IP地址可作:個人主頁、FTP服務、IP電話和可視電話(計算機到計算機)及身份證、稅務發票、物流碼等廣泛應用。
目前,我國擁有的兩套IPV4根域名器的解析能力為300萬戶/臺,50%的並發率。已可為我國和全球的現有網上計算機用戶提供域名解析及互連提供商業服務。衹要ISP將域名解析指針把我國的根域名服務器指為第一級,用戶就可在不改變任何配置的情況下使用數字域名和英文域名,從而達到方便用戶、降低成本、方便用戶上網和便利生活及保障網絡安全。
我國是目前世界上唯一能實現域名、IP地址和MAC地址統一成十進製文本表示方法的國傢。同時,也成為繼美國之後,第二個在世界上擁有根域名解析服務器和IP地址硬連接服務器的國傢和世界上第二個擁有自主的域名、IP地址和MAC地址資源的國傢及可獨立進行域名解析和IP地址硬連接,並可獨立自主的分配域名、IP地址和MAC地址的國傢。
本項目已經在下列工程中應用:
1.上海市長寧區國傢信息資源開發利用綜合應用實驗區數字域名係統的應用
1.1完成了數字域名係統長寧區科委電子政務網的應用工程。
1.2完成了數字域名係統上海市長寧區成人教育教育學院網的應用。
1.3實現了數字域名係統在VOIP上的應用。
以上是以ipv9的協議為基礎,由ipv9路由器組建主幹網上建立的組網應用和功能服務應用。使用的設備包括:ipv9路由器、可識別ipv9地址的終端、V9的NAT/PT、支持V9的數字域名服務器等。實現了ipv9的地址的分配、ipv9的域名解析、ipv9網與IPV4網的互聯互通。
2.上海市金山電信局數字域名係統的應用。
作為網絡應用的基礎設備,一套可支持300萬戶的數字域名解析係統負責金山區及全國的數字域名解析。日解析次數達1000萬次以上。
3.福建省進出境檢驗疫局相關工程項目的應用。
4.十進製稅控係統
本係統目前正在測試中。係統的主要目標是利用ipv9協議結合數字域名解析係統,為福建省的稅控係統提供一個安全高效的稅控平臺。結合稅控金融POS機及網上報稅係統,並與有關單位製定稅控金融POS機的統一標準。采用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ipv9地址和數字域名為每一個稅控金融POS機分配地址和域名,可以做到“一機一號”。不但保證了地址和域名的數量的可用性和安全可靠性,同時也保證了整個稅控係統的信息流得到可靠的安全 保證。
5.社會保障部同意在天津的社保網中應用。
國傢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已同意在天津的社保網中應用十進製網絡技術,本項目已開始前期的項目實施方案論證階段。
6.基於十進製網絡110報警係統軟件,於2002年研製完成並鏡實驗室反復實驗論證取得成功經驗後,嚮上海市交通戰備辦公室進行推薦使用。獲得好評。尤其是在2003年4月開始的抗擊“非典”的戰鬥始中,在上海吳淞安裝的監控係統對過往旅客和車輛進行了實時檢察,為抗擊“非典”作出了貢獻。
由於十進製網絡技術具有以上特點,所以十進製網絡技術特別適合於應用在政府部門、銀行、公安、保險等需要高度安全和保密的部門(單位),實現電子政務、辦公自動化、視頻會議、語音通信、監控等功能,解决以往基於傳統網絡技術上電子政務和電子商務所不能解决的諸多問題。
對於中國來說,積極發展ipv9重要的戰略意義在於:它將提供一個從引進技術轉變到引導技術發展的機會。
也許不久以後我們就將看到新一代的信息傢電。事實上,國外一些傢電廠商們已經開發出新的産品——包括電視機、冰箱、微波爐、空調、洗衣機等在內的傢用電器都可以獲得一個ip地址,與internet連接,人們即使外出也可以進行操作。
很顯然,能上網的將不再衹是計算機,大量的“信息化”産品將伴隨着更多新鮮的互聯網服務,與ipv9一起到來。
2. 爭議與批判
“中國ipv9”一經提出,就在網絡上引起了較大的反響。部分媒體和網民對此技術表示強烈支持,但是,許多專業人士卻提出了他們的質疑。媒體人瀋陽對此連續發文予以批駁,職業科學打假人方舟子也發表了《愚人節笑話怎成科研項目依據》一文,予以質疑。更多的專業人士則將這一項目看作業內的黑色幽默。
網絡上的質疑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如果“ipv9”是一獨立的互聯網協議。由IPvX標準的知識,IPvX必須對網絡層(IPv4為IP、ARP、RARP、ICMP、IGMP協議)和連接層(IPv4和IPv6為TCP和UDP)有所作為,而對應用層,主要影響DNS(因為其提供IP解析)。而從本文的表述,我們能得出兩個結論:一,“中國ipv9”研究者試圖采用“十進製”傳輸。如果理解為采用十進製電平,那麽,協議屬於物理層;二,“中國ipv9”研究者試圖對用戶終端兼容“十進製域名”,而域名屬於應用層。由此,文中所述的“ipv9”存疑。
第二,“中國ipv9”研究者混淆了IP協議與國傢安全的關係。IP協議製訂方為IETF,儘管以美國的計算機科學家為主,但是,IETF是一個與國傢無關的國際性科學標準組織,奉行以應用為引導,排除非技術影響的信條,其中毋庸置疑地有中國科學家以及華裔科學家的影響。最重要的是,與DVD論壇等産業聯盟不同,IETF的一切標準都在衹涉及互聯網的基礎應用,可以在其官方網站(http://www.ietf.org/)免費獲得,這對於一切國傢都是公平的。“中國ipv9”研究者也許會辯駁道,美國掌握了更多的細節。這也許可能,但是,IETF的發送和接收標準都是透明的,中國的科學家完全可以根據這些標準給出完整的應對措施,不接受不符合標準的內容。這一點,不存在任何疑問。
而“中國ipv9”研究者試圖通過數字定位計算機而不是域名來給出保護網絡安全的“新方案”,這是不現實的,因為IP協議簇的目的便是幫助不同網絡的計算機在一個虛擬的“共同網絡”上相互通訊,而不同的IP類協議衹是實現方式不同,而幫助網絡上的任意計算機相互通訊的目的是相同的。真正提升網絡安全的,是應用層協議和加密技術,或者量子信道等從根本上改變現有通訊方式的手段。也就是說,即便“中國ipv9”是真實存在的技術,這項技術很大程度上也無助於網絡安全的提升。
第三,“中國ipv9”研究者混淆了“數字化”和“十進製化”的概念。數字化,指的是將信息轉化為計算機能處理的形式,其要義是利用計算機高速的數據處理能力,使人們處理信息更方便。而域名(Domain Name)的出現,使得人們無需記憶復雜的以數字形式出現的IP地址,而能夠使用單詞就可以輕鬆連接到所需的計算機。而“中國ipv9”研究者將“數字化”誤解(或者有意麯解)為內容成為數字。按照這樣的理解,那麽,讀《紅樓夢》,把文字全部換成《新華字典》上的頁碼比直接讀文字更為先進。而這,是非常荒唐可笑的。
IETF郵件列表中也給出了IETF會員對“中國ipv9”的看法。IETF成員,思科公司IPv6高級技術主管Tony Hain認為,這是獲得科研經費的一種手段,並不值得ISP關註(...this is self-promotion of a single researcher looking to improve his funding...the service providers are ignoring it as a waste of time...)。IETF WG主席張振宏(James Seng)認為,“中國ipv9”衹是DNS的一種修改,目的是讓人們在運營商那裏註册自己的電話號碼(而這顯然是巨大的個人信息資源)(The technology is basically a modified DNS and the business model is to get you to registered your phone numbers with them.)。網民的個人實驗也證明所謂“中國ipv9”必須修改DNS才能使用,這也使得“中國ipv9”的真實性更加令人懷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