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i優7954係浙江省農科院育成的秈型雜交水稻新組合,由不育係ii-32a與恢復係浙恢7954配組而成。該組合於2002年4月通過浙江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2003年推薦國傢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
據國傢兩年區試平均表現,全生育期136.3天,比汕優63(ck)遲熟3.0天。主要農藝性狀:株型適中,群體整齊,葉色濃緑、劍葉直立、長勢茂盛、穗大粒多、團粒型籽粒、熟期轉色中等,每畝有效穗15.7萬,株高118.9釐米,穗長23.9釐米,每穗總粒數174.1粒,結實率78.3%,千粒重27.3剋。抗性:中抗稻瘟病、中感白葉枯病,抗性均優於對照汕優10號。2000年在溫州市雜交晚稻區試中,平均畝産473.73kg,比對照汕優10號增産9.74%,達顯著水平。同年在杭州市單晚區試中平均産量526.57kg,比對照汕優63增6.60%(不顯著);2001年在溫州市雜交晚稻區試中,平均畝産483.1kg,比對照汕優10號增産4.86%,生産試驗中,平均畝産428.2kg,比對照汕優10號增産7.1%。同年在杭州市單晚區試中,平均畝産549.36kg,比對照汕優63增産4.95%;2002年參加全國南方稻區長江中下遊區試試驗,平均畝産615.2kg,居參試組合第一位,比對照汕優63增産10.96%,達極顯著水平;於2003年繼續參加全國南方稻區長江中下遊區試試驗和生産試驗,其中區試畝産526.6kg,産量居參試組合第一,比對照汕優63增産7.1%,達極顯著水平,生産試驗畝産514.9kg,産量居參試組合第一,比對照汕優63增産9.1%。
米質主要指標:根據國傢兩年區試平均表現,米根據國傢兩年區試平均表現,質主要指標:整精米率64.9%,長寬比2.3,堊白率47%,堊白度9.3%,膠稠度47mm,直鏈澱粉含量25.2%。
ii優7954適宜在長江流域及四川、重慶、雲南、廣西、貴州省的中、低海拔稻區(武陵山區除外)以及海南地區作一季中稻種植。ii優7954綜合性狀好、産量高、米質好,增産效果和經濟效益顯著。至2003年底,種植面積已達50萬畝,每畝增産稻穀50公斤計,共計增産稻穀2500萬公斤,每公斤稻穀1.0元計,增創經濟效益2500萬元。ii優7954經近幾年的示範,該組合表現出了很強的區域適應性和豐産性,2004年已推薦國傢品種審定,推廣範圍將大大擴大,應用前景十分廣阔,按2004年已銷售種子數量和製種面積,預計2004年、2005年兩年可推廣面積達200萬畝以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顯著。
栽培技術要點:1.適時播種、培育壯秧:Ⅱ優7954作單晚種植,宜在5月15-25日播種,秧齡25-30天為宜。作連晚種植,播種期一般比汕優10號早4天,秧齡控製在35天以內,超過35天采用二段秧。2.合理密植:單季種植密度為16.6 ×26cm或13.3×30cm(寬行窄株),種足落田苗6-8萬/畝,力爭畝有效穗達到17萬左右。作連晚種植可適當提高密度和落田苗。3.促控結合管好肥水:Ⅱ優7954屬大穗型雜交稻,基肥和分蘖肥占80%以上,重肥爭早發,適當施用穗粒肥。氮磷鉀比例為1:0.5:0.8。淺水勤灌促分蘖,劍葉抽出前適施穗肥保大穗,後期幹濕交替防早衰。4.做好種子處理和病蟲防治工作。播種前用“402”等農藥進行種子消毒,大田主要抓好螟蟲、稻瘟病、稻麯病等病蟲防治。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