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e的英文全稱為“integrated drive electronics”,即“電子集成驅動器”,它的本意是指把“硬盤控製器”與“盤體”集成在一起的硬盤驅動器。把盤體與控製器集成在一起的做法減少了硬盤接口的電纜數目與長度,數據傳輸的可靠性得到了增強,硬盤製造起來變得更容易,因為硬盤生産廠商不需要再擔心自己的硬盤是否與其它廠商生産的控製器兼容。對用戶而言,硬盤安裝起來也更為方便。ide這一接口技術從誕生至今就一直在不斷發展,性能也不斷的提高,其擁有的價格低廉、兼容性強的特點,為其造就了其它類型硬盤無法替代的地位。一般每個主板上有兩個ide接口(ide1和ide2)。每個接口可以分別接兩個硬盤或者兩個光驅。在機箱內主板上連接硬盤和光驅的接口就是ide接口。所以ide通道就是用來管理硬盤讀寫的通道(或者是光驅)。一般來講主要的ide接口是接硬盤的,次要的是接光驅的。所以主要和次要的ide通道分別是管理硬盤和光驅的讀寫的通道。在計算機我的電腦屬性設備管理器裏面,可用看到ide通道,在ide ati/atipi控製器的目錄下。在ide通道的屬性裏面可用看到,ide的一些基本的屬性和設置項目,包括常規,高級設置,驅動程序,詳細信息,資源5個選項。在常規選項裏面主要顯示該ide的基本屬性,製造商,運行狀態等。在高級設置裏面有設備類型和傳送模式兩個選項,設備類型裏面有自動檢測和無兩個選項。自動檢測是指對硬盤接口就是(就是ide接口)的檢測,這一項在一般情況下可以改成“無”,這樣對設備不會有什麽傷害,可以提高係統的啓動速度。傳送模式有dma(若可用)和僅pio兩種。dma的意思是直接內存訪問,是一種不經過cpu而直接從內存了存取數據的數據交換模式。在dma模式下,cpu衹須嚮dma控製器下達指令,讓dma控製器來處理數的傳送,數據傳送完畢再把信息反饋給cpu,這樣就很大程度上減輕了cpu資源占有率。pio模式是一種通過cpu執行i/o端口指令來進行數據的讀寫的數據交換模式。是最早先的硬盤數據傳輸模式,數據傳輸速率低下,cpu占有率也很高。另外還有一種ultra dma模式,這種模式的含義是高級直接內存訪問。udma模式采用16-bit multi-word dma(16位多字節dma)模式為基準,可以理解為dma模式的增強版本,它在包含了dma模式的優點的基礎上,又增加了crc(cyclic redundancy check循環冗餘碼校驗)技術,提高數據傳輸過程中的準確性,安全性得到保障。在ide屬性裏的另外三個選項裏面。驅動程序和詳細信息是ide的驅動和詳細信息的說明。資源一項是對其輸入輸出的範圍的說明和詳細的說明。隨着技術的發展,ide技術不斷完善。由於其價格低,兼容性好等優點比較受歡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