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 > ide通道
目錄
No. 1
  ide的英文全稱為“integrated drive electronics”,即“電子集成驅動器”,它的本意是指把“硬盤控製器”與“盤體”集成在一起的硬盤驅動器。把盤體與控製器集成在一起的做法減少了硬盤接口的電纜數目與長度,數據傳輸的可靠性得到了增強,硬盤製造起來變得更容易,因為硬盤生産廠商不需要再擔心自己的硬盤是否與其它廠商生産的控製器兼容。對用戶而言,硬盤安裝起來也更為方便。ide這一接口技術從誕生至今就一直在不斷發展,性能也不斷的提高,其擁有的價格低廉、兼容性強的特點,為其造就了其它類型硬盤無法替代的地位。一般每個主板上有兩個ide接口(ide1和ide2)。每個接口可以分別接兩個硬盤或者兩個光驅。在機箱內主板上連接硬盤和光驅的接口就是ide接口。所以ide通道就是用來管理硬盤讀寫的通道(或者是光驅)。一般來講主要的ide接口是接硬盤的,次要的是接光驅的。所以主要和次要的ide通道分別是管理硬盤和光驅的讀寫的通道。在計算機我的電腦屬性設備管理器裏面,可用看到ide通道,在ide ati/atipi控製器的目錄下。在ide通道的屬性裏面可用看到,ide的一些基本的屬性和設置項目,包括常規,高級設置,驅動程序,詳細信息,資源5個選項。在常規選項裏面主要顯示該ide的基本屬性,製造商,運行狀態等。在高級設置裏面有設備類型和傳送模式兩個選項,設備類型裏面有自動檢測和無兩個選項。自動檢測是指對硬盤接口就是(就是ide接口)的檢測,這一項在一般情況下可以改成“無”,這樣對設備不會有什麽傷害,可以提高係統的啓動速度。傳送模式有dma(若可用)和僅pio兩種。dma的意思是直接內存訪問,是一種不經過cpu而直接從內存了存取數據的數據交換模式。在dma模式下,cpu衹須嚮dma控製器下達指令,讓dma控製器來處理數的傳送,數據傳送完畢再把信息反饋給cpu,這樣就很大程度上減輕了cpu資源占有率。pio模式是一種通過cpu執行i/o端口指令來進行數據的讀寫的數據交換模式。是最早先的硬盤數據傳輸模式,數據傳輸速率低下,cpu占有率也很高。另外還有一種ultra dma模式,這種模式的含義是高級直接內存訪問。udma模式采用16-bit multi-word dma(16位多字節dma)模式為基準,可以理解為dma模式的增強版本,它在包含了dma模式的優點的基礎上,又增加了crc(cyclic redundancy check循環冗餘碼校驗)技術,提高數據傳輸過程中的準確性,安全性得到保障。在ide屬性裏的另外三個選項裏面。驅動程序和詳細信息是ide的驅動和詳細信息的說明。資源一項是對其輸入輸出的範圍的說明和詳細的說明。隨着技術的發展,ide技術不斷完善。由於其價格低,兼容性好等優點比較受歡迎。
No. 2
  IDE的英文全稱為“Integrated Drive Electronics”,即“電子集成驅動器”,它的本意是指把“硬盤控製器”與“盤體”集成在一起的硬盤驅動器。把盤體與控製器集成在一起的做法減少了硬盤接口的電纜數目與長度,數據傳輸的可靠性得到了增強,硬盤製造起來變得更容易,因為硬盤生産廠商不需要再擔心自己的硬盤是否與其它廠商生産的控製器兼容。對用戶而言,硬盤安裝起來也更為方便。IDE這一接口技術從誕生至今就一直在不斷發展,性能也不斷的提高,其擁有的價格低廉、兼容性強的特點,為其造就了其它類型硬盤無法替代的地位。一般每個主板上有兩個IDE接口(IDE1和IDE2)。每個接口可以分別接兩個硬盤或者兩個光驅。在機箱內主板上連接硬盤和光驅的接口就是IDE接口。所以ide通道就是用來管理硬盤讀寫的通道(或者是光驅)。一般來講主要的IDE接口是接硬盤的,次要的是接光驅的。所以主要和次要的ide通道分別是管理硬盤和光驅的讀寫的通道。在計算機我的電腦屬性設備管理器裏面,可用看到ide通道,在IDE ATI/ATIPI控製器的目錄下。在ide通道的屬性裏面可用看到,IDE的一些基本的屬性和設置項目,包括常規,高級設置,驅動程序,詳細信息,資源5個選項。在常規選項裏面主要顯示該IDE的基本屬性,製造商,運行狀態等。在高級設置裏面有設備類型和傳送模式兩個選項,設備類型裏面有自動檢測和無兩個選項。自動檢測是指對硬盤接口就是(就是IDE接口)的檢測,這一項在一般情況下可以改成“無”,這樣對設備不會有什麽傷害,可以提高係統的啓動速度。傳送模式有DMA(若可用)和僅PIO兩種。DMA的意思是直接內存訪問,是一種不經過CPU而直接從內存了存取數據的數據交換模式。在DMA模式下,CPU衹須嚮DMA控製器下達指令,讓DMA控製器來處理數的傳送,數據傳送完畢再把信息反饋給CPU,這樣就很大程度上減輕了CPU資源占有率。PIO模式是一種通過CPU執行I/O端口指令來進行數據的讀寫的數據交換模式。是最早先的硬盤數據傳輸模式,數據傳輸速率低下,CPU占有率也很高。另外還有一種Ultra DMA模式,這種模式的含義是高級直接內存訪問。UDMA模式采用16-bit Multi-Word DMA(16位多字節DMA)模式為基準,可以理解為DMA模式的增強版本,它在包含了DMA模式的優點的基礎上,又增加了CRC(Cyclic Redundancy Check循環冗餘碼校驗)技術,提高數據傳輸過程中的準確性,安全性得到保障。在IDE屬性裏的另外三個選項裏面。驅動程序和詳細信息是IDE的驅動和詳細信息的說明。資源一項是對其輸入輸出的範圍的說明和詳細的說明。隨着技術的發展,IDE技術不斷完善。由於其價格低,兼容性好等優點比較受歡迎。
  一直以來,如何加快Windows XP的啓動速度是廣大用戶所關註的話題。筆者在自己長期使用Windows XP(中文專業版)的過程中積纍了一些關於Windows XP係統提速的方法,現在共享出來希望對各位讀者有所幫助。
  一、和預讀文件說Bye-Bye
  熟知Windows XP啓動過程的用戶就會知道,真正與係統啓動速度關係最大的是Windows文件夾中的一個Prefetch文件夾。這是從Windows XP操作係統開始後增加的一項新功能——預讀取。微軟的本意是利用預讀取功能來提高係統性能、加快係統啓動和文件讀取的速度。但如果留心觀察,便會發現其中的文件會隨着使用時間的增加而日益增多,而且都是一些以PF為擴展名的文件。這是因為我們每啓動一個程序,Windows都會在Prefetch文件夾中留下一個索引(類似於Windows98中的Prolog文件夾),在開機時Windows XP就會將Prefetch文件夾中涉及到的常用程序讀入內存(這個過程也就是啓動時進度條滾動的時間段)。在這樣的情況下,係統在新安裝時大傢或許沒有感覺啓動速度很慢,但是時間一長,Prefetch文件夾中生産的預讀文件越多,係統啓動時需要預讀取的內容就愈復雜,係統啓動變緩也就不足為怪了。那麽能不能從Prefetch文件夾入手,來加速Windows XP的啓動呢?答案是肯定的。
  1.禁止索引文件的産生
  上面我們說過,Prefetch文件夾中是程序啓動後留下的索引文件(PF格式文件)。因此,我們衹要不讓係統自動生成索引文件便可以有效控製Prefetch文件夾的大小,不讓其成為延緩windows XP啓動的“禍害”。
  單擊“開始”→“運行”,輸入msconfig後回車即可打開係統配置實用程序。切換至“服務”選項卡,找到“Task Scheduler”這個項目。Task Scheduler可以說是産生垃圾索引文件的“罪魁禍首”,當它在後臺運行時,就會將我們硬盤中隨Windows啓動的每一個程序都建立一個索引文件並放入Prefetch文件夾內。衹要取消對該項的勾選,我們便可以為Prefetch文件夾“瘦身”了。
  2.設置預讀對象
  因為Prefetch文件夾中包含了所有隨Windows XP啓動程序的索引,所以我們可以進行一定的設置,使得係統在啓動時衹讀取其中的一部分內容,對未指定的內容不予讀取。這樣也能有效地加快Windows XP的啓動速度。
  單擊“開始”→“運行”,輸入“regedit”,打開註册表編輯器,並依次展開HKEY_LOCAL_MACHINESYSTEM
  CurrentControlSetControlSession ManagerMemory ManagementPrefetchParameters子鍵,雙擊右側窗口中的“EnablePrefetcher”鍵值項,即可打開編輯窗口並對Windows XP進行預讀取設置了。具體數值所對應的預讀設置如下:
  0——取消預讀功能;
  1——衹預讀應用程序;
  2——衹預讀WindowsXP係統文件;
  3——預讀Windows XP係統文件和應用程序。
  在這裏我們可將該值設定為“2”,即衹預讀取Windows XP自身的係統文件,忽略其他應用程序産生的索引文件。
  3.清空Prefetch文件夾
  由於有些應用程序甚至係統文件會在Prefetch文件夾中産生死鏈接文件,這樣就可能加重啓動時係統預讀取的負擔。而通過筆者實踐,定期刪除Prefetch文件夾中的預讀文件也能夠有效地提高係統啓動和運行速度。
  第一步:建立批處理文件
  新建一個記事本,在其中輸入以下內容:
  del %SystemRoot%\Prefetch\*.* /q,並將其保存為delpf.bat文件。
  第二步:設置每次關機時執行清空操作
  單擊“開始”→“運行”,輸入“gpedit.msc”啓動組策略窗口,然後依次展開“計算機配置“→”“Windows設置”→“腳本”,雙擊右側窗格中的“關機”選項,進入到關機屬性對話框。點擊“添加”按鈕,將剛纔建立的delpf.bat文件添加至關機任務中。這樣,每次關機時Prefetch文件夾都會被自動清空,下次係統啓動時便不需要進行預讀取操作,速度當然如飛了!
  二、避免係統無效檢測
  Windows XP在啓動時會自動重新檢測所有ide通道上的硬盤。如果其中有的ide通道不存在,那麽檢測速度就會變得比較緩慢,係統的啓動自然也被拖慢了。其實,如果你的IDE設備長期保持不變,比方說就衹使用一個硬盤,那麽就可以將不用的ide通道設置為NONE,這樣,係統在啓動時便不會在該ide通道上做無用的測試,節約了寶貴的啓動時間。
  在“我的電腦”上點擊右鍵,依次選擇“屬性”→“硬件”→“設備管理器”,分別進入“主要ide通道”和“次要ide通道”,在其屬性菜單中將不使用的設備類型改為“none”即可。
  當然,如果你經常更換IDE設備(經常拆卸和添加),那麽以上的方法就不適用了。
  現在大部分用戶都使用寬帶虛擬撥號軟件進行撥號操作後連接網絡,這樣ISP寬帶運營商會自動為電腦分配一個臨時的公網IP地址,所以並不需要我們手動對網卡綁定的TCP/IP協議進行設置。但這樣也帶來了問題,Windows XP在啓動時會默認搜索網絡中的DHCP來獲得IP地址,但實際上用戶並沒有在局域網內,更不會有DHCP服務器,因此Windows XP不停的搜索就會導致係統啓動延緩。為此我們可以使用為網卡指定一個IP地址的方法來解决。
  打開“控製面板”→“網絡連接”,選擇當前網卡的本地連接圖標,在其上單擊右鍵,選擇屬性。在彈出的設置窗口中依次選擇“Internet協議(TCP/IP)”→“屬性”,這樣就打開了TCP/IP設置窗口。選擇“使用下面的IP地址”,並為網卡添加一個固定的內網IP地址,比如192.168.1.1,確定後重新啓動係統將不會在搜索網絡,啓動速度也就大為提高了。
  三、利用啓動加速補丁BootVis
  BootVis是微軟公司專門提供的用來加速Windows XP啓動的補丁程序。利用它對係統進行最優化設置也可以加快啓動。
  下載地址:http://crc.onlinedown.net/down/bootviscn.exe
  將下載文件解壓縮後找到BootVis程序,雙擊即可啓動,單擊“工具”菜單的“選項”,在“符號”框中指定BootVis程序所在的路徑,點擊“保存”按鈕。然後在菜單欄上依次選擇“軌跡”→“下一個引導”後,單擊“確定”按鈕。此時BootVis程序會重新啓動電腦,並記錄啓動進程生成一個擴展名為BIN的記錄文件。進入係統後,BootVis將會自動運行。我們衹要在“軌跡”菜單中單擊“使係統最優化”命令即可完成。
  小提示:由於BootVis需要依賴Task Scheduler服務纔可以正常工作,因此如果使用BootVis就需要將前面方法一中禁用的Task Scheduler服務開啓才能正常使用。
  此外,還有一些比較常用的方式例如進行磁盤碎片整理、清理註册表、關閉文件和打印機共享、去除不需要的自啓動項目等等,在以前的雜志中都有過介紹,在此筆者就不贅述了。現在快來為你的係統“策馬揚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