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 > icq
目錄
No. 1
  聊天軟件,名稱來自i seek you (我找你)
  網上尋呼機,它支持在 internet上聊天、發送消息和文件等.
簡介
  互聯網上最流行的即時信息傳遞軟件。 提示你何時朋友和同事連接到互聯網上,並可以通過這個軟件相互交流。 它支持在internet上聊天、發送消息和文件等。使用新版本icq,你可以查看、查找和打印消息歷史,設置隨機聊天,使用多種方式查找並添加別的用戶,獲得更詳細的用戶信息,接收你朋友的生日並把你自己的生日提前通知大傢,創建你自己的icq主頁,當你在綫的時候別人就可以訪問你的主頁,利用賀卡、語音郵件等icq插件發送賀卡和語音郵件,利用icq email發送、轉寄和復製電子郵件,使用你喜歡的字體、字號和顔色發送消息,為不同的事件選擇聲音以及配置打字的聲音效果,把你的名單分成不同的組,讓icq提醒你將來的事件和活動,利用記事功能把你的備忘錄或記事貼到屏幕上,通過icq進行網頁搜索,進行實時聊天並且可以回放保存的聊天內容,可以在聊天中插入動作和表情,等等。最新版本已經達到了7mb之巨,不過變化較以前版本比較大,首先它增加了一個頻道按鈕,包括有十幾個網友關心的內容,比如:技術與網絡、體育、遊戲、生活等,按下其中一個會彈出一個窗口顯示相關信息,不過目前它還沒有正式投入使用。從這點看,我們可以瞭解到icq的發展目標:通過廣大的用戶群作網友的門戶。從實際效果看,非常不錯,確實令人佩服。在界面上這個最新版也有了不少變化,感覺更漂亮了,而且用戶如果不喜歡高級界面中繁多的選項,完全可以使用簡單界面,這樣會清爽許多。 新版增強: 1.擴展了搜索功能、加強了關鍵字搜索引擎 2.全新的email簽名檔 3.加強了用戶屬性設置 4.改進了防火墻支持與檢測 5.增強了與winxp的集成。
  icq,作為im軟件領域的締造者,不得不說它成就了一個輝煌。1996年7月成立的mirabilis公司於同年11月推出了全世界第一款即時通訊軟件icq(目前icq已經歸aol旗下所有),取意為"我在找你"--"i seek you",簡稱icq
  這款軟件一經推出,即刻全球響應,憑藉着前所未有的創意很快在全世界擁有了大批的用戶,即使在當時互聯網不太發達的亞洲,市場用戶量也占到了70%,在國內更是占到了80%。但是到了現在,根據調查顯示,國內如今的im軟件排名中icq衹排到了第8位,差距竟如此之大。如此強大的反差,究竟是什麽原因呢?
同類軟件的興起
  icq一經上市,迅速取得了廣阔的市場,由於前景一片光明,所以同類軟件迅速的跟進。因為其本身的技術並不復雜,所以很快幾乎每一個國傢都推出本土的im軟件,搶奪了市場。
  以國內的騰訊qq軟件為例:騰訊qq脫胎於騰訊oicq,而oicq就是國內最早出現的即時通信軟件之一,軟件最初的設計完全仿照icq,從內容、形式等方面完全照搬。出於國內首創,所以很快積纍了大量的人氣,用的人越來越多,最終占領了市場。
icq版本語言單一
  在市場初期,icq並沒有註意其他的國傢的市場,所以在全球衹推出了英文版。這就給其他各自本土的im軟件帶來了機會,而國內oicq的風行很大一部分原因都是由於icq沒有中文版造成的。當時也沒有漢化補丁,國內很多人苦於icq的英文界面,所以當oicq一經上市,馬上拋棄了icq
  時至今日,icq也沒有推出中文版,國內用戶如果想要方便的使用,還必須安裝一個中文補丁。
icq自身的失誤
  icq本身的發展走了冤枉路,隨着版本的更新,icq太龐大了,龐大到太多的功能幾乎沒有用到過,這些集成的功能大多數時候看來都衹是毫無內在聯繫的大雜燴。而對於普通用戶,這些大而無當的功能除了增加使用難度之外,別無他用。儘管美國在綫aol的aim和icq整合以後,註意到這一點,在過去的一段時間裏做出了調整,沒有再推出大肆的擴展功能,做出了一個功能精簡版的icq lite版,但為時已晚。
  如今的im市場,形式大變,早已不是當年的模樣。國內的市場上,騰訊qq一人獨占了半個市場,msn搶奪剩下的1/4,僅剩的1/4,網易泡泡、朗瑪uc(現已被新浪收購,變成新浪uc)、yahoo通等等還在拼個你死我活。雖然國外的市場上icq迄今為止還是占有了一定的份額,但微軟處心積濾發佈的msn從xp版本開始,與操作係統進行了無縫的結合,社會的風氣逐漸嚮微軟傾斜,歷史似乎再次重演。
簡介
  互聯網上最流行的即時信息傳遞軟件。 提示你何時朋友和同事連接到互聯網上,並可以通過這個軟件相互交流。 它支持在Internet上聊天、發送消息和文件等。使用新版本icq,你可以查看、查找和打印消息歷史,設置隨機聊天,使用多種方式查找並添加別的用戶,獲得更詳細的用戶信息,接收你朋友的生日並把你自己的生日提前通知大傢,創建你自己的icq主頁,當你在綫的時候別人就可以訪問你的主頁,利用賀卡、語音郵件等icq插件發送賀卡和語音郵件,利用icq Email發送、轉寄和復製電子郵件,使用你喜歡的字體、字號和顔色發送消息,為不同的事件選擇聲音以及配置打字的聲音效果,把你的名單分成不同的組,讓icq提醒你將來的事件和活動,利用記事功能把你的備忘錄或記事貼到屏幕上,通過icq進行網頁搜索,進行實時聊天並且可以回放保存的聊天內容,可以在聊天中插入動作和表情,等等。最新版本icq V6.5,已經達到了16MB,不過變化較以前版本比較大,首先它增加了一個頻道按鈕,包括有十幾個網友關心的內容,比如:技術與網絡、體育、遊戲、生活等,按下其中一個會彈出一個窗口顯示相關信息,不過目前它還沒有正式投入使用。從這點看,我們可以瞭解到icq的發展目標:通過廣大的用戶群作網友的門戶。從實際效果看,非常不錯,確實令人佩服。
  icq,作為IM軟件領域的締造者,不得不說它成就了一個輝煌。1996年7月成立的Mirabilis公司於同年11月推出了全世界第一款即時通訊軟件icq(目前icq已經歸AOL旗下所有),取意為"我在找你"--"I Seek You",簡稱icq
  這款軟件一經推出,即刻全球響應,憑藉着前所未有的創意很快在全世界擁有了大批的用戶,即使在當時互聯網不太發達的亞洲,市場用戶量也占到了70%,在國內更是占到了80%。但是到了現在,根據調查顯示,國內如今的IM軟件排名中icq衹排到了第8位,差距竟如此之大。如此強大的反差,究竟是什麽原因呢?
同類軟件的興起
  icq:1996年,三個以色列人維斯格、瓦迪和高德芬格聚在一起,决定開發一種使人與人在互聯網上能夠快速直接交流的軟件。他們為新軟件取名icq,即“I SEEK YOU(我找你)”的意思。icq支持在Internet上聊天、發送消息、傳遞文件等功能。他們成立了Mirabilis公司,嚮註册用戶提供互聯網即時通訊(Instant Messenger, IM)服務。icq的使用用戶快速增長(案例資料 TX-1),6個月後,icq宣佈成為當時世界上用戶量最大的即時通訊軟件。在第7個月的時候,icq的正式用戶達到100萬。1998年,icq被美國在綫以2.87億美元收購,此時其用戶數超過1000萬。
  icq一經上市,迅速取得了廣阔的市場,由於前景一片光明,所以同類軟件迅速的跟進。因為其本身的技術並不復雜,所以很快幾乎每一個國傢都推出本土的IM軟件,搶奪了市場。
  以國內的騰訊QQ軟件為例:騰訊QQ脫胎於騰訊Oicq,而Oicq就是國內最早出現的即時通信軟件之一,軟件最初的設計完全仿照icq,從內容、形式等方面完全照搬。出於國內首創,所以很快積纍了大量的人氣,用的人越來越多,最終占領了市場。 然而,和騰訊QQ相比,icq的安裝垃圾和所傳病毒遠比QQ少,因此基本上屬於緑色軟件,而且icq的號碼是完全免費的,註册申請也隨時被接受,這和QQ的號碼逐漸成為一種有價格的商品相比是難能可貴的。
ICQ版本語言
  以前,icq並沒有註意其他的國傢的市場,所以在全球衹推出了英文版。這就給其他各自本土的IM軟件帶來了機會,而國內Oicq的風行很大一部分原因都是由於icq沒有中文版造成的。當時也沒有漢化補丁,國內很多人苦於icq的英文界面,所以當QQ一經上市,馬上拋棄了icq。 然而隨着英文在中國的普及和英文作為一種國際語言,這種情況多少被剋服了些。
  但現在,icq已推出26種語言,真正實現了“軟件全球化”。甚至打開icq.com首先出現在你眼簾的也是Chinese!
ICQ自身的失誤
  icq本身的發展走了冤枉路,隨着版本的更新,icq太龐大了,龐大到太多的功能幾乎沒有用到過,這些集成的功能大多數時候看來都衹是毫無內在聯繫的大雜燴。而對於普通用戶,這些大而無當的功能除了增加使用難度之外,別無他用。儘管美國在綫AOL的AIM和icq整合以後,註意到這一點,在過去的一段時間裏做出了調整,沒有再推出大肆的擴展功能,做出了一個功能精簡版的icq Lite版,但為時已晚。
  如今的IM市場,形式大變,早已不是當年的模樣。國內的市場上,騰訊QQ一人獨占了半個市場,MSN搶奪剩下的1/4,僅剩的1/4,網易泡泡、新浪UC、Yahoo通等等還在拼個你死我活。雖然國外的市場上icq迄今為止還是占有了一定的份額,但微軟處心積濾發佈的MSN從XP版本開始,與操作係統進行了無縫的結合,社會的風氣逐漸嚮微軟傾斜,歷史似乎再次重演。
  icq 下載:
  icq v6.5 簡體中文版(正式版)
  icq官方最新的版本是6.5的版本,需要的可以下載! (下載地址:http://download.icq.com/download/?icid=abhp_65_left(打開頁面後在頁面的“All localized icq 6.5 versions:”文字下面選擇“簡體中文”即可下載。))
相關詞
百度hi聊天軟件UcSTAR企業通通軟聯合GoCom時代cnnAOL
傳媒集團聊天工具網絡尋呼聊天網絡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