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又稱,海綿竇綜合徵;垂體蝶骨綜合徵;海綿竇血栓形成綜合徵。
病因病理病機
由海綿竇外側壁腫瘤、垂體瘤、蝶骨腫瘤及海綿竇血栓性靜脈炎、海綿竇內動脈瘤等緻Ⅲ、Ⅳ、Ⅵ、Ⅴ(1、2支)顱神經麻痹。
臨床表現
癥狀因病變性質而異:
(一)腫瘤引起海綿竇外側壁受壓,逐漸出現Ⅲ、Ⅳ、Ⅵ、Ⅴ(第1支)顱神經麻痹,即瞼下垂,眼瞼和結膜水腫,眼球突出以及眼外肌麻痹,在三叉神經麻痹時,面部相應支配區有劇痛。 有時有三叉神經上頜支麻痹。
(二)海綿竇血栓形成多由口、鼻、額竇之局部感染引起海綿竇之血栓性靜脈炎。急性發熱起病,眼窩和咽部有感染時,則為亞急性或慢性起病,但亦有發熱和菌血癥的全身癥狀,亦有原因不明者。眼靜脈受纍後不引起眼底視盤水腫和出血。
(三)海綿竇內動脈瘤動脈瘤突然擴大時,先有同側頭痛和面痛,繼有三叉神經第1、2支感覺障礙、復視、瞼下垂,瞳孔擴大、縮小或固定等異常。
鑒別診斷
(一)垂體瘤(hypophysoma)出現本綜合徵時往往意謂瘤體已很大,突破蝶鞍嚮鞍上發展。腫瘤早期可僅表現為頭痛和內分泌紊亂癥狀,如停經、泌乳和肢端肥大癥等。相當多數病例早期可無任何癥狀,後期可出現頭痛,多數病例可致視交叉受壓而出現視力障礙。此癥顱壓增高癥狀多較輕。
(二)頸動脈—海綿竇瘻(carotid╟cavernous fistula)頸內動脈c4段與海綿竇之間有異常交通。病因以頭部外傷最多見,亦有特發性者。以眼球突出、眼球搏動與顱內雜音為其三大癥狀,此外還有球結合膜充血與水腫,眼外肌麻痹及視力障礙。
(三)海綿竇炎癥性血栓形成(caverneus sinus throm-bophlebitis)在廣泛應用抗生素之前是常見的原因,目前已極為少見。往往繼發於面部、眶部感染引起,在這種情況下常合併敗血癥。
(四)本綜合徵尚需與某些類海綿竇綜合徵鑒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