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又稱,低位神經根綜合徵;臂叢下部綜合徵;內側索或臂叢神經炎。
病因病理病機
纍及臂叢(c8~t1)內側索和交感神經纖維的病變。感染和腫瘤占50%,創傷占50%。
臨床表現
手和臂內側感覺過敏或感覺缺失,手無力,繼而癱瘓。骨間肌、小魚際肌、尺側腕屈肌和指屈肌萎縮。常伴horner氏綜合徵。
鑒別診斷
(一)臂叢神經炎(brachial plexus neuritis)多見於成人,常在受寒、流感後急性或亞急性起病,疼痛首先在頸極部及鎖骨上部,迅速擴展至肩後部,數日後即傳布至臂、前臂及手。開始時疼痛呈間歇性,但不久即為持續性而纍及整個上肢。病人采取上肢肘屈的姿勢,並避免活動以減輕疼痛。臂叢神經幹上(鎖骨一、下窩或腋窩等處)有明顯的壓痛,上肢的外展或上舉動作牽引臂叢時即誘發疼痛,上肢肌力減弱,腱反射初期活躍,但不久即減低或消失,肌肉萎縮及皮膚感覺障礙常不明顯。其時由於臂叢神經均受纍,不僅僅衹表現臂叢下部徵群,尚有臂叢上部及中部徵群。
(二)肋鎖徵群及頸肋(costoclavicular syndrome and neck of rib)在鎖骨及第一肋骨間的狹窄區域中,由前斜角肌、頸肋及正常或先天畸形的第一肋骨壓迫臂叢,可引起c8及t1神經的損害,産生感覺運動癥狀。發病年齡30~50歲,以中年以上的婦女多見。
(三)肺尖部病變引起臂叢神經c8~t1的下肢損害時頸部疼痛嚮肢放散,伴有臂叢神經下部麻痹,有時伴有horner氏綜合徵。肺尖部病變最主要的是肺尖部肺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