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世紀80年代初,國際空間界開始醖釀空前規模的國際空間探測計劃,結果提出由國際空間局協調組(iacg,由美國宇航局,歐空局及原蘇聯和日本的空間局組成)組織和協調“國際日地物理(istp)計劃”。該計劃是人造衛星發射以來的一個空間規模的國際日地空間探測計劃,其主要科學目標是:將日地空間作為一個整體係統,在日地空間各層次發射多顆衛星,對日地係統聯鎖變化的物理過程進行協調地探測和研究。
歐空局的cluster計劃(現稱為cluster Ⅰ計劃)就是在這種背景下於1985年底提出來的,ist p計劃是在1992年-1996年期間正式實施的。經過十年努力,cluster Ⅰ的四顆衛星(每顆1.2 噸)由歐空局新研製的阿麗亞娜5型火箭於1996年6月4日在歐空局的法屬圭亞那發射場發射。這是阿麗亞娜5型火箭第一次發射,由於該火箭飛行程序軟件的事故,致使發射失敗,歷經十年研製的阿麗亞娜5型火箭和它攜帶的四顆cluster衛星,頓地發生災難性的爆炸,在高空中化為一團煙雲和碎片。這一事件引起了國際空間界的震撼,對國際日地空間物理的發展造 成了嚴重的損失。
1996年6月4日cluster Ⅰ發射失敗,使歐空局的科學家和工程師們非常悲傷,但他們並未因此而消沉,反而激起了奮發圖強的精神。在歐空局科學項目主任r.m.bonnet教授的組織和領導下,開始醖釀新的cluster計劃。經過八個月的努力,終於在1997年4月4日正式通過了新 的cluster計劃,稱為cluster Ⅱ計劃。
cluster Ⅱ和cluster Ⅰ一樣,包括四顆相同的衛星,構成地球空間星座探測計劃。cluste r Ⅱ的軌道是:近地點是4re(這裏re為球半徑,re=6371.2公裏)遠地點是19.6re,傾角是90°。每顆衛星重1.2噸,各載有11項探測儀器。直至cluster Ⅱ發射成功之前,在空間的局部區域都是單顆衛星進行探測,衹有計劃是姊妹衛星的形式,進行兩點探測,因而 不能探測地球空間環境的三維小尺度結構。cluster Ⅱ的發展成功,開闢了地球空間探測的 新紀元。cluster的四顆衛星,可在空間中形成四面體,而且四顆衛星之間的距離可根據科學研究的要求進行調控。這四顆衛星的組合形式,好像四個秀麗的舞伴在太空中跳舞一樣,不斷改變姿勢。正因如此,歐空局將這四顆衛星分別用四種舞來命名,即將它們分別稱為“ salsa”、“samba”、“rumba”和“tamgo”。
歐空局cluster Ⅱ計劃的主要科學目標是探測和研究地球空間等離子體邊界層結構和動力學過程;主要創新是探測過去不能實現的地球空間環境三維小尺度結構及電磁場和粒子的時 空變化,解决過去不能解决的關鍵科學問題。現23周太陽活動峰年已經開始,cluster Ⅱ顆衛星的發射成功,對揭示太陽爆發事件引起地球空間災害環境的奧秘,將起十分重要的作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