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資料指的是原來的冥王星,現在已失去名字,定義小行星序列號:134340
根據2006年08月24日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大會的决議:冥王星被視為是太陽係的“矮行星”,不再被視為行星。太陽係中有七顆衛星比冥王星大(月球, 木衛一, 木衛二, 木衛三, 木衛四, 土衛六和海衛一)。
公轉軌道:離太陽平均距離5,913,520,000 千米 (39.5 天文單位)
行星直徑:2274 千米
質量:1.27e22 千克
羅馬神話中,冥王星(希臘人稱之為hades哈迪斯)是冥界的首領。這顆行星得到這個名字(而不采納其他的建議)可能是由於他離太陽太遠以致於一直沉默在無盡的黑暗之中,也可能是因為冥王星(pluto)開頭的兩字母是percival lowell是縮寫。
冥王星是在1930年由於一個幸運的巧合而被發現的。一個後來被發現錯誤的計算“斷言”基於天王星與海王星的運行研究,在海王星後還有一顆行星。美國亞利桑那州的lowell天文臺的clyde w. tombaugh由於不知道這個計算錯誤,對太陽係進行了一次非常仔細的觀察,然而正因為這樣,發現了冥王星。
發現了冥王星後,人們很快發現冥王星太小及與其他行星運行軌道有差異。對未知行星(planet x)的研究還在繼續,但沒發現任何東西。如果采用了旅行者2號飛船計算出的海王星的質量,那麽另一個質量差異就消失了,也就不會有第十顆行星了。
冥王星是唯一一顆還沒有太空飛行器訪問過的行星。甚至連哈博太空望遠鏡也衹能觀察到它表面上的大致容貌
很幸運,冥王星有一顆衛星,冥衛一。也是靠着好運氣,它才能被發現。這是在1978年,它在嚮着太陽係內運行時,剛好運行到軌道的邊緣時被發現的。所以可能通過冥衛一觀察許多冥王星的運行,反之亦然。通過精密計算,什麽物體什麽部分在什麽時候被覆蓋以及觀察光亮麯綫,天文學家能夠繪出兩個半球光亮區域與黑暗區域的大致地圖。
冥王星的半徑還不很清楚,jpl(jet propulsion laboratory,噴氣推進實驗室)的數值1137千米被認為有+-8的誤差,幾乎近1%。
儘管冥王星和冥衛一的總質量知道得很清楚(這可以通過對冥衛一運行軌道的周斯及半徑精確測量和開普勒第三定律而確定),但是冥王星和冥衛一分別的質量卻很難確定。這是因為要分別求出質量,必須測得更為精確的有關冥王星與冥衛一係統運行時的質心才能確定測量出,但是它們太小而且離我們實在太遠,甚至哈博太空望遠鏡對此也無能為力。這兩顆星質量比可能在0.084到0.157之間。更多的觀察正在進行,但是要得到真正精密的數據,衹有送一艘太空飛行器去那裏。
冥王星是太陽係中第二個反差極大的天體(次於土衛八)。探索這些差異的起因是計劃中的冥王星特快計劃中首要目標之一。
冥王星的軌道十分地反常,有時候比海王星離太陽更近(從1979年1月開始持續到1999年2月)。
冥王星與海王星的共同運動比為3:2,即冥王星的公轉周期剛好是海王星的1.5倍。它的軌道交角也遠離於其他行星。因此儘管冥王星的軌道好像要穿越海王星的軌道,實際上並沒有。所以他們永遠也不會碰撞(這裏有十分細緻的解釋)。
就像天王星那樣,冥王星的赤道面與軌道面幾乎成直角。
冥王星的表面溫度知道很不很清楚,但大概在35到45k(-238到-228℃)之間。
冥王星的成份還不知道,但它的密度(大約2/立方釐米)表示:冥王星可能像海衛一一樣是由70%岩石和30%冰水混合而成的。地表上光亮的部分可能覆蓋着一些固體氮以及少量的固體甲烷和一氧化碳,冥王星表面的黑暗部分的組成還不知道但可能是一些基本的有機物質或是由宇宙射綫引發的光化學反應。
有關冥王星的大氣層的情況知道得還很少,但可能主要由氮和少量的一氧化碳及甲烷組成。大氣極其稀薄,地面壓強衹有少量微巴。冥王星的大氣層可能衹有在冥王星靠近近日點時纔是氣體;在其餘的冥王星的年份中,大氣層的氣體凝結成固體。靠近近日點時一部分的大氣可能散逸到宇宙中去,甚至可能被吸引到冥衛一上去。冥王星特快任務的計劃人想在大氣滑凝固時到達冥王星。
冥王星和海衛一的不尋常的運行軌道以及相似的體積牲使人們感到在它們倆之間存在着某種歷史性的關係。有人曾認為冥王星過去是海王星的一顆衛星,但是現在認為並不是這樣。一個更為普遍的學說認為海衛一原本與冥王星一樣,自由地運行在環繞太陽的獨立軌道上,後來被海王星吸引過去了。海衛一,冥王星和冥衛一可能是一大類相似物體中還存在的成員,其他一些都被排斥進了oort雲(kuiper帶中的物質)。冥衛一可能是像地球與月球一樣,是冥王星與另外一個天體碰撞的産物。
冥王星可以被非專業望遠鏡觀察到,但是這是不容易的。mike harvey的行星天像圖可以顯示最近冥王星在天空中的方位(以及其他行星),但是還得靠更為細緻的天像圖以及幾個月的仔細觀察才能真正地找到冥王星。由行星程序如“燦爛星河”可以繪製準確的天像圖。
2006年8月24日,該行星經布拉格會議討論,從九大行星行列中排除,正式降格為矮行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