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地名 : 地理學教育 : 香煙 : 安厚農場 : 竜門鎮 [顯示全部] > 竜門
目錄
竜門
作者: 修恩 Xiu 'en
  《竜門》又名《楚門風雲》,故事起源於一場蓄謀已久的京城豪門爭鬥,一代紅顔隕落,所為何?多年以後,天才少年,乍現深山,歷經十年磨礪,踏入京城學府,卓越的才識,非凡的魅力,神秘的身世,遠大的志嚮,這一切都註定了他不平凡而又傳奇的一生...
  提示:都市題材勵志新作!主角不是小白、霸王!女人不是花癡、鼎爐!情節安排緊湊,關係錯綜復雜,脈絡層次分明,內容原創新穎,衹有你想不到,沒有你看不到...
《竜門 the east city gate of the capital of Chu State in Warring States Period of 475-221 B.C.》
詩人: 陳與義 Chen Yuyi

  不到竜門十載強,斷崖依舊挂斜陽。
  金銀佛寺浮佳氣,花木禪房接上方。
  羸馬暫來還徑去,流鶯多處最難忘。
  老僧不作留人意,看水看山白發長。
《竜門 the east city gate of the capital of Chu State in Warring States Period of 475-221 B.C.》
詩人: 司馬光 Sima Guang

  石樓臨晴空,南眺出千裏。
  人憐山氣佳,餘嘆禹功美。
  想彼未鑒時,極目皆洪水。
  誰知耕桑民,幸免魴與鯉。
lóng mén lóng mén
  楚國都城郢城(現在在湖北省江陵縣西北)的東門
No. 5
  即 禹門口 。在 山西省 河津縣 西北和 陝西省 韓城市 東北。 黃河 至此,兩岸峭壁對峙,形如門闕,故名。《書·禹貢》:“導 河 積石 ,至於 竜門 。”《藝文類聚》捲九六引 辛氏 《三秦記》:“ 河津 一名 竜門 ,大魚集 竜門 下數千,不得上,上者為竜,不上者□,故云曝鰓 竜門 。”
No. 6
  喻聲望高的人的府第。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德行》:“ 李元禮 風格秀整,高自標持,欲以天下名教是非為己任。後進之士,有升其堂者,皆以為登竜門。” 唐 李白 《與韓荊州書》:“一登竜門,則聲譽十倍。”
No. 7
  指衆望所歸者。 清 張明弼 《冒姬董小宛傳》:“ 虞山 錢牧齋 先生維時不惟一代竜門,實風流教主也。”
No. 8
  科舉試場的正門。 唐 周墀 《賀王僕射放榜》詩:“欲到竜門看風雨,關防不許暫離營。”《紅樓夢》第一一九回:“我們兩個人一起去交了捲子,一同出來,在竜門口一擠,回頭就不見了。”《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四三回:“我被關了一個多月,悶得慌了,開了竜門就跑的。”
No. 9
  藉指科舉會試。會試中式為登竜門。 唐 盧綸 《早春遊樊川野居卻寄李端校書兼呈崔峒補闕司空曙主簿耿湋拾遺》詩:“桂樹曾爭折,竜門幾共登。” 宋 洪邁 《夷堅支志丁·劉改之教授》:“﹝ 劉過 ﹞ 淳熙 甲午預秋薦,將赴省試。臨岐眷戀不忍行,在道賦《水仙子》一詞……二更後,一美女忽來前,執拍板曰:‘願唱一麯勸酒。’即歌曰:‘別酒未斟心先醉,忽聽 陽關 辭故裏。揚鞭勒馬到皇都,三題盡,當際會。穩跳竜門三級水,天意令吾先送喜。’” 明 楊柔勝 《玉環記·約友赴選》:“纔吞八鬥氣軒昂,一躍竜門姓字香。”
No. 10
  山名。在 河南省 洛陽市 南。《漢書·溝洫志》:“昔 大禹 治水,山陵當路者毀之,故鑿 竜門 , 伊闕 。” 唐 李白 《漢東紫陽先生碑銘》:“王公卿士送及 竜門 ,入 葉縣 ,次 王喬 之祠。” 王琦 註:“《文章正宗》:‘ 竜門 在 河南 縣。’《地志》曰:‘ 闕塞山 ,一名 伊闕 ,而俗名 竜門 。’” 清 吳偉業 《送周子俶張青琱往河南學使者幕》詩:“置酒 竜門 夜,論文虎觀秋。” 程穆衡 箋:“《聞見録》: 謝希深 、 歐陽永叔 官 洛陽 時,同遊 嵩山 ,自 潁陽 歸,暮抵 竜門 。”
No. 11
  山名。在 四川省 廣元市 東北,又名 蔥嶺山 ,産好鐘乳。 蔥嶺 有石穴,高數十丈,其狀如門,俗稱為 竜門 。 唐 杜甫 《竜門閣》詩:“ 清江 下 竜門 ,絶壁無尺土。” 錢謙益 箋註:“《元和郡國志》: 竜門山 ,在 利州 綿𠔌縣 東北八十二裏,出好鐘乳。《寰宇記》亦名 蔥嶺山 。《梁州記》雲: 蔥嶺 有石穴,高數十丈,其狀如門,俗號為 竜門 。”
No. 12
  司馬遷 出生於 竜門 ,故以“竜門”指代 司馬遷 。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賦》:“ 信 生世等於 竜門 ,辭親同於 河 洛 。” 倪璠 註:“ 遷 生 竜門 ;太史公留滯 周南 ,病且卒,而子 遷 適反,見父子於 河 洛 之間。” 五代 齊己 《寄金陵幕中李郎中》詩:“ 竜門 支派富才能,年少飛翔便大鵬。” 明 徐渭 《讀<問棘堂集>擬寄湯君》詩:“無限 竜門 蠶室淚,難偕書札報 任卿 。” 梁啓超 《新中國未來記》第二回:“我若將這書做成 竜門 《史記》、 涑水 《通鑑》一般,豈不令看小説報的人懨懨欲睡,不能終捲嗎?”
No. 13
  古 楚國 都城 郢都 門名。《楚辭·九章·哀郢》:“過 夏首 而西浮兮,顧 竜門 而不見。” 王逸 註:“ 竜門 , 楚 東門也。言己從西浮而東行,過 夏水 之口,望 楚 東門,蔽而不見,自傷日以遠也。” 洪興祖 補註:“《水經》雲:‘ 竜門 ,即 郢城 之東門。’又 伍端休 《江陵記》雲:‘南關三門,其一名 竜門 ,一名 修門 。’”
No. 14
  (10).泛指都門、國門。 唐 王勃 《秋夜長》詩:“鶴關音信斷,竜門道路長。” 元 傅若金 《正月十七日麗正門觀迎接口號》:“竜門仗簇青雲起,鶴禁香通紫氣來。”紹劇《竜虎鬥》:“[ 趙匡胤 :]孤, 大宋 乾德。自從 陳橋 兵變,登基以來,南徵北討,無不馴服,僅存 河東 、 西涼 未降,諒必不敢蠢動。今當大朝日期,內侍傳旨,大開竜門。”
No. 15
  (11).堤壩合竜前的缺口。 宋 沉括 《夢溪筆談·官政一》:“ 慶歷 中, 河 决北都 商鬍 ,久之未塞,三司度支副使 郭申錫 親往董作。凡塞 河 决,垂合,中閒一埽,謂之‘合竜門’,功全在此。”
No. 16
  ①比喻聲望卓著的人的府第:一登竜門,則聲譽十倍。
  ②古代科舉試場的正門,後喻指科舉中式為登竜門:桂樹曾爭折,竜門幾共登。
  ③堤壩合竜前的缺口。
簡介
  鬍耀邦題寫的“古耿竜門”一般所說的“鯉魚跳竜門”的“竜門”指的是黃河從壺口咆哮而下的晉陝大峽𠔌的最窄處,也即“禹鑿竜門”的“竜門”。
  如今的幾處竜門
  ●海南省定安縣竜門
  ●山西省河津市城西北12公裏的黃河峽𠔌中的竜門,今稱禹門口,也是“鯉魚跳竜門”的典出處(參見詞條禹門口)。
  ●河南省洛陽市南10公裏的竜門,古稱伊闕,隋煬帝都洛陽,因伊闕正對皇宮正大門,故而改稱“竜門”,
  延用至今,以竜門石窟聞名於世。(詳見百度百科洛陽竜門
  ●廣東省中部竜門縣(參見詞條竜門縣)。
  ●浙江省富陽縣南部竜門鎮(參見詞條竜門鎮)。
  ●四川省綿陽市竜門鎮(參見詞條竜門鎮)。
  ●江西省吉安市永新縣西北部竜門鎮(參見詞條竜門鎮)。
  ●遼寧省大連北部瓦房店市許屯鎮竜門湯村
  ●福建省泉州市安溪縣竜門
詞義
  ①比喻聲望卓著的人的府第:一登竜門,則聲譽十倍。 ②古代科舉試場的正門,後喻指科舉中式為登竜門:桂樹曾爭折,竜門幾共登。 ③堤壩合竜前的缺口。
竜門石窟
  竜門石窟是中國三大石窟之一,另外三大石窟為:雲岡石窟、敦煌莫高窟。
  竜門石窟青山緑水,萬像生輝,作為佛教藝術寶庫,早在1961年既被國務院公佈為全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2年被國務院公佈為全國第一批國傢級風景名勝區,2000年11月30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竜門石窟列入《世界文化遺産名錄》。2006年1月被中央文明辦、建設部、國傢旅遊局聯合授予“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2007年4月,被國傢旅遊局評定為全國首批“5A級旅遊景區”。
  它位於洛陽市城南十三公裏,這裏是香山和竜門山兩山對峙,伊河水從中穿流而過,遠望猶如一座天然的門闕,所以古稱“伊闕”。到了隋朝,隋煬帝楊廣曾登上洛陽北面的邙山,遠遠望見了洛陽南面的伊闕,就對他的侍從們說,這不是真竜天子的門戶嗎?古人為什麽不在這裏建都?一位大臣獻媚地答道,古人非不知,衹是在等陛下您呢。隋煬帝聽後竜顔大悅,就在洛陽建起了隋朝的東都城,把皇宮的正門正對伊闕,從此,伊闕便被人們的習慣的稱為竜門了。
  竜門山清水秀,景色宜人,溫泉增輝。自古以來,竜門山色被列入洛陽八大景之冠,唐代大詩人白居易曾說:“洛都四郊,山水之勝,竜門首焉。”竜門石窟就開鑿於山水相依的峭壁間。它始鑿於北魏孝文帝由平城(今山西大同市)遷都洛陽前後。當時孝文帝深感國都偏於北方不利於統治,而地處中原的洛陽自然條件優越,於是在公元493年遷都洛陽,同時拉開了營建竜門石窟的序幕。竜門石窟經歷東魏、西魏、北齊、北周、隋、唐和北宋等朝,雕鑿斷斷續續達400年之久,其中北魏和唐代大規模營建有140多年,因而在竜門的所有洞窟中,北魏洞窟約占30%,唐代占60%,其他朝代僅占10%左右。據統計,東西兩山現存窟龕2345個、佛塔70餘座。竜門石窟是我國古碑刻最多的一處,有古碑林之稱,共有碑刻題記2860多塊,其中久負盛名的竜門二十品和褚禭良的伊闕佛龕之碑,分別是魏碑體和唐楷的典範,堪稱中國書法藝術的上乘之作。竜門全山造像11萬餘尊,最大的佛像盧捨那大佛,通高17.14米,頭高4米,耳長1.9米;最小的佛像在蓮花洞中,每個衹有2釐米,稱為微雕。
  竜門石窟是歷代皇室貴族發願造像最集中的地方,它是皇傢意志和行為的體現。北魏和唐代的造像反映出迥然不同的時代風格。北魏造像在這裏失去了雲崗石窟造像粗獷、威嚴、雄健的特徵,而生活氣息逐漸變濃,趨嚮活潑、清秀、溫和。這些北魏造像,臉部瘦長,雙肩瘦削,胸部平直,衣紋的雕刻使用平直刀法,堅勁質樸。北魏時期人們崇尚以瘦為美,所以,佛雕造像也追求秀骨清像式的藝術風格。而唐代人們喜歡以胖為美,所以唐代的佛像的臉部渾圓,雙肩寬厚,胸部隆起,衣紋的雕刻使用圓刀法,自然流暢。竜門石窟的唐代造像繼承了北魏的優秀傳統,又汲取了漢民族的文化,創造了雄健生動而又純樸自然的寫實作風,達到了佛雕藝術的頂峰。
  竜門石窟也是書法藝術史是寶藏。著名的書法精品竜門二十品,是後代碑拓鑒賞傢從竜門石窟衆多的石刻造像題記中精選出來的書法極品。這些碑刻不僅記錄了發願人造像的動機、目的,還為石窟考古分期斷代提供了依據。清代學者康有為曾大力提倡整個社會書寫要用魏碑體,還稱贊魏碑有十美,如:筆法跳躍,結構天成,血肉豐美等。時值今日,魏碑體還作為標語、裝潢用字廣泛使用。由此可見,二十品在書法上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竜門石窟是佛教文化的藝術表現,但它也折射出當時的政治、經濟以及文化時尚。石窟中保留着大量的宗教、美術、建築、書法、音樂、服飾、醫藥等方面的實物資料,因此,它是一座大型石刻藝術博物館。
史籍中的竜門
  禹鑿竜關之山,亦謂之竜門,至一空岩,深數十裏,幽暗不可復行,禹乃負火1而進。有獸狀如豕,銜夜明之珠,其光如燭。又有青色犬,行吠於前。禹計可十裏,迷於晝夜。既覺漸明,見嚮來豕犬,變為人形,皆著玄衣。又見一神,蛇身人面,禹因與語。神即示禹八卦之圖,列於金板之上。又有八神侍側。禹曰:“華胥2生聖子,是汝耶?”答曰:“華胥是九河神女,以生餘也。”乃探玉簡以授禹,長一尺二寸,以合十二時之數,使度量天地。禹即執持此簡,以平定水土。蛇身之神,即羲皇3之身也。[東晉王嘉《拾遺記》捲二]
  1.負火,抱着火把。
  2.華胥,華胥氏,傳說中伏羲和女媧之母,華夏繁衍之根。
  3.羲皇,伏羲。
  竜門山,在河東1界。禹鑿山斷門一裏餘,黃河自中流下,兩岸不通車馬。每歲季春2,有黃鯉魚,自海及諸川,爭來赴之。一歲中,登竜門者,不過七十二。初登竜門,即有雲雨隨之,天火自後燒其尾,乃化為竜矣。[《太平廣記》捲四六六引《三秦記》]
  1.河東,黃河以東。
  2.季春,暮春,陰歷三月。
  禹鑿竜門的傳說最早見於《墨子·兼愛中》。竜門是黃河從壺口咆哮而下的晉陝大峽𠔌的最窄處,在那陡峭的崖壁上,赫然地刻有兩個遒勁有力的紅色大字:竜門。峽𠔌以東河津境內的這座山,也就叫做竜門山。這裏流傳有“桃花三月魚躍竜門”的美麗傳說。
  據北魏酈道元《水經註》記載:“竜門為禹所鑿,80步,岩際鎸跡尚存。”傳說是大禹治水時開鑿的,後人因為懷念大禹治水的功德,便稱之為禹門,並延傳後世。由於禹門是秦晉兩省交通要衝的古渡口,禹門便稱之為禹門口了。
  黃河水流經禹門口時,被約束在高山峽𠔌之間,愈近竜門,河床越寬。咆哮的黃河,受到峽𠔌的約束,便暴怒了,驟然發作,橫衝直撞,雷霆萬鈞,但卻被鎮靜的高山峽𠔌擠壓在河床中。快到峽𠔌的盡頭竜門口,一個急轉彎,狂濤激浪頃刻之間撞在峭壁上,怒吼着,呼嘯着,飛出一層層凌空雪浪,被迫掉過頭來,闖上對岸的巨石,又在狂怒中咆哮着衝起一堆堆直射天空的雪浪。渾黃的河水,在碰壁以後,退了回去,隨即和矗立在河床中的一座巨大的礁石相遇,再次狂怒地咆哮起來。河水衝嚮天空,在一陣喧囂之後,從空中顫抖着摔下來,落入𠔌底,這纔算跳出了竜門
傳說中的竜門
  漢成帝的傳說
  公元前11年,漢成帝曾到竜門一次,感嘆這裏的形勢險要。公元 396年,後秦的姚興攻取河東,西燕河東太守柳恭在黃河邊上把守,使姚興無法渡河。後來,姚興的部將薛疆引兵偷偷渡過竜門,進入蒲坂,終於迫使柳恭投降。北魏孝文帝元宏,於公元 479年路過竜門,派人祭祀大禹,並在這裏設置了竜門鎮。公元 615年,李淵擔任隋朝河東撫尉使期間,曾在竜門擊破毋端兒。兩年後,李淵從太原起兵反隋,攻剋絳縣,來到竜門。他的謀士任(王襄)建議從竜門以南的梁山渡黃河,李淵聽了任(王襄)的話,渡河之後直指陝西韓城。公元 619年,劉武周逼近絳州,攻陷竜門,李世民奉命去討伐劉武周,從竜門踏着堅冰過黃河,把劉武周的軍隊殲滅在這裏。
  竜門三激浪,是黃河上千百年來的奇觀,激起了古今多少文人的詩情。
  鯉魚跳竜門神話傳說
  很早很早以前,竜門還未鑿開,伊水流到這裏被子竜門山擋住了,就在山南積聚了一個大湖。
  居住在黃河裏的鯉魚聽說竜門風光好,都想去觀光。它們從孟津的黃河裏出發,通過洛河,又順伊河來到竜門水濺口的地方,但竜門山上無水路,上不去,它們衹好聚在竜門的北山腳下。“我有個主意,咱們跳過這竜門山怎樣?”一條大紅鯉魚對大傢說。“那麽高,怎麽跳啊?”“跳不好會摔死的!”,夥伴們七嘴八舌拿不定主意。大綫鯉魚便自告奮勇地說:“我先跳,試一試。”衹見它從半裏外就使出全身力量,像離弦的箭,縱身一躍,一下子跳到半天雲裏,帶動着空中的雲和雨往前走。一團天火從身後追來,燒掉了它的尾巴。它忍着疼痛,繼續朝前飛躍,終於越過竜門山,落到山南的湖水中,一眨眼就變成了一條巨竜。山北的鯉魚們見此情景,一個個被嚇得縮在一塊,不敢再去冒這個險了。這時,忽見天上降下一條巨竜說:“不要怕,我就是你們的夥伴大紅鯉魚,因為我跳過了竜門,就變成了竜,你們也要勇敢地跳呀!”鯉魚們聽了這些話,受到鼓舞,開始一個個挨着跳竜門山。可是除了個別的跳過去化為竜以外,大多數都過不去。凡是跳不過去,從空中摔下來的,額頭上就落一個黑疤。直到今天,這個黑疤還長在黃河鯉魚的客頭上呢。
  後來,唐朝大詩人李白,專門為這件事寫了一道詩:“黃河三尺鯉,本在孟津居,點額不成竜,歸來伴凡魚。”
  原位於平原縣城東南角。建於1573年(明萬歷元年),“文化大革命”期間拆除。唯洞楣上刻有狂草“竜門”二字的石碑(屬省級保護文物)尚存於平原縣圖書館。
  竜門山在河東界,禹鑿山斷門,闊(“闊”字據明抄本補。)一裏餘,黃河自中流下。兩岸不通車馬。每暮春之際,有黃鯉魚逆流而上,得者便化為竜。又林登雲,竜門之下,每歲季春有黃鯉魚,自海及諸川爭來赴之。一歲中,登竜門者,不過七十二。初登竜門,即有雲雨隨之,天火自後燒其尾,乃化為竜矣。(出《三秦記》)
  翻譯:
  竜門在河東的界內。大禹鑿平竜門山,又開闢竜門,有一裏多長,黃河從中間流下去,兩岸不能通車馬。每到晚春時,就有黃色鯉魚逆流而上,過了竜門的就變成竜。又有一次林登說,竜門之下,每年的晚春有黃色鯉魚,從大海及各條大河爭着來到竜門。一年之中,登上竜門的鯉魚,不超過七十二條。剛一登上竜門,就有雲雨跟隨着它,天降大火從後面燒它的尾巴,就變化成竜了。
  竜門
  ①解剖部位名。出《脈經》捲九。指已婚婦女而未經分娩的陰道外口。參玉門條。
  ②經外穴名。《千金要方》:“婦人胞落頽,灸竜門二十壯,三極。在玉泉下,女人入陰內外之際。”《經外奇穴圖譜》定位在陰唇前聯合部。
  ③泉門穴別名。見《經穴圖考》。參見泉門條。
  《史記》中記載:“遷生於竜門,耕牧河山之陽。”竜門即韓城竜門山,後因以竜門為司馬遷的別稱。
竜門牌坊
  原為三世節孝牌坊,位于云縣大朝山西鎮(原大石鄉)蒼蒲塘村,是清代嘉慶十七年(1812)皇帝為表揚楊氏門中節孝之德而賜建。牌坊造型氣勢雄偉,書法流暢,圖案栩栩如生,“文革”時被毀。1989年,大石鄉黨委、政府撥款在離原牌坊200米處修復這一歷史文物古跡,並改“三世節孝牌坊”為“竜門”牌坊。重修的牌坊規格式樣與原來的差不多,衹是文字略有差異。
南充市竜門鎮
  竜門鎮位於南充市東北部,嘉陵江東岸,屬亞熱帶,溫暖濕潤低山丘陵地帶。宋時建鎮。距南充城區15公裏,距南充火車東站1.5公裏。為高坪十裏工業開發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屬四川省五大集鎮之一。1995年被列為國傢級小城鎮建設試點鎮。全鎮幅員33.94平方公裏,場鎮面積3.8平方公裏,大小街道32條,總長13000餘米,其中最長的街道1500米,寬36米。轄14個行政,129個社,7個居民段,42個居民小組,總人口5.1萬人,其中:農業人口2.5萬人,耕地面積17063畝。2000年工農業總産值59101萬元,其中:農業産值8421萬元,鄉鎮企業産值50680萬元。農民人均年純收入2578元。糧食總産量11980噸。勞務輸出4180人,勞務輸出收入2508萬元。財政收入503.39萬元。
  農業堅持科學種田,調整産業結構。全鎮七個村廣柑高換改良50萬株,種植商品蔬菜5000畝,其中:膜覆蓋3000畝,建大小棚溫室150畝,形成了竜門蔬菜批發市場;全鎮有5個村製種玉米5100畝;1個村水稻製種602畝,均獲得很好的經濟效益。
  交通、通訊等基礎設施齊全。全鎮實現社社通公路,公路總長達58公裏,其中:三級公路5公裏;水上運輸可上至廣元,下達重慶;318國道貫穿全境,達成鐵路過境18公裏;開通程控電話2500門;實現了村村通直撥電話,縮短了與外界的距離。建成地面衛星電視接收塔3座,移動電話接收站1座,用戶達11000餘戶;有綫廣播遍布全鎮各村社,電視覆蓋戶數占92%,其中有彩電的戶占20%。生活和工業用水來源於嘉陵江或地下取水,3個水廠的日供水量達15萬噸;天燃氣日供氣量1.2萬立方米。“鯉魚跳竜門”雕塑與“太陽燈”、“天鵝燈”等造型各異的街燈,交相輝映,寬闊繁華的街道緑樹成蔭。法庭、司法所、派出所、交警各隊、刑偵中隊、綜治辦等部門,為竜門人民安居樂業提供了可靠保證。人行、建行、工行、農行、信用社、工商聯商會儲金會等6傢金融單位為支援企業發展作後盾。100多傢茶園(館)清香四溢,生意興隆;10多傢歌舞廳樂聲悠悠;國民大酒店以優良的環境,得到了市、區大型會議選址的垂青;占地800餘畝的大岩山公園遊人如織,復興的雲霧寺,香客不斷。鎮上各行各業月經營成交額在1000萬元以上。逢場天,流動人口達15萬人次,不是逢場天也在2萬人次以上。
  竜門鎮黨委、政府着重開發房地産業,一是出優惠政策;二是加速城鎮配套及功能完善,營造良好發展環境;三是政府部門為其提供一條竜服務。1997年至2000年,四年間,新建營業及住宅面積16萬平方米,公共建築3萬平方米,工業及生産性建築12萬平方米。房地産業創産值12500萬元。房地産業的發展,一方面帶動了本地沙、石、磚、瓦以及水泥製品等地方性建材産業的發展,另一方面又促進和加快了城鎮建設的步伐。
  全鎮工業、農業、交通、通訊、鄉鎮企業、城鎮建設、民營經濟、文教衛生等發展迅速,現代化城鎮格局已初步形成,周邊10多個鄉鎮的幹部、群衆紛紛到鎮落戶,一些外來投資者紛紛前來經商辦廠,興辦實體。南充棉紡廠、南充泰達化纖有限公司等大中型骨幹企業,為竜門鎮經濟發展註入了勃勃生機。全鎮有各類企業2051傢,其中:中外合資及骨幹企業31傢。
安溪縣竜門鎮
  安溪縣竜門鎮位於風光旖旎的晉江溪畔,與廈門特區毗鄰,面積156.33平方公裏,山地15.6萬畝,耕地2.7萬畝,現轄31個行政村,人中6.5萬人。這裏山清水秀,土地肥沃,物産豐饒,是革命老區之一。改革開放以來,竜門鎮黨委、政府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抓好農業生産為基礎,以企業發展重點,以黨的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為保證,有力地促進全鎮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的發展和進步。1998年全鎮工農業總産值達4.3億元,農民人均收入達3250元。展望未來,前程似錦。竜門鎮將繼續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立足鎮情,奮力拼搏,紮實推進新一輪創業。竜門鎮位於安溪縣南部的東嶺峰北麓,東鄰南安縣翔雲鄉,南連同安縣汀溪鎮,西與虎邱鎮、大坪鄉交界,北和官橋鎮接壤。地處東經118°05′,北緯24°57′,面積156.33平方公裏。
  竜門之名因山而得。明嘉靖《安溪縣志》載:“竜門山,在依仁裏,山勢若崖,兩石夾峙如門,古竜門驛以此得名”。當地族譜亦有如下記述:“層岩迭嶂,山勢險要,崖岩直抵溪底,深百尺,通往小道,必經兩岩夾峙之間,隙縫處如門。”其地圩場,亦稱竜門圩。
  安溪置縣之初,竜門屬歸善鄉依仁裏,從宋至元、明、清竜門仍屬依仁裏。民國初期沿用清製。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依仁裏屬依新區;1940年6月,改為第一區竜榜鎮,8月改屬竜門、官榜兩個鄉鎮;1945年,恢復竜榜鎮,下轄仙地、溪內、湖山、金獅、榜頭、山美、榜寨、美卿、寮山、竜山、竜門、桂瑤12個保。
  建國初期,竜榜鎮屬竜城區,不久改屬第二區,1952年7月改為第六區,同年9月改屬官橋區,1958年2月撤區改設竜門鄉,1958年9月並入官橋人民公社,1961年8月劃為竜門、湖山、仙地、桂瑤、榜頭、寮山六個小公社,隸屬官橋區。1965年撤區,六個小公社並為竜門公社,1984年改為竜門鄉,1991年改為竜門鎮至今。現下轄山頭、美頂、美內、美卿、榜寨、寮山、竜門、竜山、竜美、翠坑、桂瑤、桂林、觀山、湖山、炙坑、溪坂、溪內、溪瑤、仙地、仙東、仙西、仙鳳、金獅、洋坑、和平、白蕓、榜頭、大生、山美、後坂、光孝31個村。
綿陽市竜門鎮
  綿陽市涪城區竜門鎮地處涪江上遊,距綿陽機場15公裏,四川小城鎮建設重點示范镇。108國道高速公路橫穿東西,且有被譽為""西南楊浦大橋""的互通式立交橋座落場鎮,九寨溝環綫的綿江一級公路縱貫南北,距寶成鐵路復綫一級貨站綿陽火車站6公裏,是綿陽市的重要交通樞紐、進出川物資的重要集散的和中轉站。交通、通訊、商貿較為發達,鎮內壩丘相間,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6.3OC,雨量充沛 ,年均降雨量987毫米,日照充足,無霜期272天,涪江、長灘河穿境而過,水資源豐富且無污染。建鎮於1998年6月,鎮內種、養殖業比較發達,是綿陽萬畝無公害蔬菜基地、優質水果生産基地、奶牛養殖基地、涪城區農村能源沼氣建設試點鎮。全鎮轄9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52個農業合作社,總人口1.2萬人,幅員面積23.78平方公裏,耕地面積1.3萬畝。
  建鎮以來,鎮黨委、政府與全鎮人民一道,發揚""團结務實、艱苦奮鬥、開拓創新、振新竜門""的竜門精神,堅持走特色發展的路子,使全鎮的面貌煥然一新,農村經濟得到快速發展,場鎮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到2002年底,全鎮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3510元。鄉鎮企業發展以年均25%的速度遞增,工農業總産值和財政收入翻了一番,集鎮面積擴大了3倍,場鎮緑樹成蔭,四季常青,呈現出園林式場鎮的格局。鎮上先後榮獲綿陽市萬畝無公害蔬菜生産示范镇、四川省小城鎮建設試點鎮、綿陽市近郊工作先進鄉鎮等殊譽。
  村民曾實擺了這樣一個竜門陣:幾年前,我聽說養奶牛能賺到錢,就貸款借錢加上10多年的積蓄近40萬元,一下子從內蒙買回了34頭奶牛修圈飼養,每天産出千斤鮮奶,收入千把元。我盤算着,這樣下來一年就是30多萬啦。鄉親們看到有搞頭,也跟着養起了40多頭。哪曉得人算不如天算。1999年秋天,全鎮80多頭奶牛突發牛瘟病,奶是不能賣了,上頭傳下令來,竜門鎮的奶牛得全部槍殺深埋。我一輩子都忘不了11月22日那個日子,那天正是我34歲生日,我那34頭連同鄉親們的40多頭白花奶牛牽到了村外的荒野中,聽到那“啪啪啪”的槍聲傳來呀,我簡直就是萬箭穿心,一傢人抱頭痛哭:“血本無歸呀,這閻王債變牛作馬也還不起喲……”
  曾實說着落下淚來,繼而又破涕為笑說:就在我一傢人痛苦萬分的時候,市委書記楊海清來了,區、鄉、村連同畜牧部門的幹部來了,千言萬語安慰我,他們說,他們有責任,防疫體係沒跟上。於是市委書記發話,區上領導拍板,貼息農貸加上區鎮補助5.5萬元,鼓勵我再幹。我是思前想後,鬥膽又買了34頭奶牛來喂。書記鎮長帶頭,鎮上撥出專款請畜牧師成立了奶牛協會,從奶牛引進、飼養、防疫、治病到牛奶市場聯繫,幹部們不知跑了多少路費了多少心,現在我們竜門鎮的奶牛已發展到了上千頭。我也發展到了76頭,一天一噸奶,收入2000塊,兩年多,我不僅還清欠債還當真發起財來了。想到絶處逢生中幹部的恩德,我不知多少次備上禮物到幹部傢去謝恩,可沒有一次不是原物帶回;也不知多少次想設宴請幹部表表心意,也沒有一次請客是成了功的。鎮黨委書記薑國林一次次給我說:“曾實呀,你開初的失敗責任有我們的份,扶你和鄉親們起來同樣是我們幹部的責任,談啥子謝嘛!”開初,我聽着,後來就慪氣了:“難道我傢的飯有毒哇!”話語間,曾實臉上真真透出怨氣來。
  說到竜門鎮的幹部,小橋村村民王明珍擺的竜門陣也頗有意思。“我們這個社都在這半坡地上,又缺水,過去衹能種些紅苕、玉米、麥子吃。鄉親們就在房前屋後栽了好多的柑桔、橙子、桃李等果樹,開頭那幾年,還能賣到錢。後來,果子味道不行了,挑到城裏打堆堆也賣不脫,人呢,還是窮。我們這裏景色好,春夏天花果好看得很,香得沒法;秋天呢,果子黃金色的,也好看,就是沒得人摘。嘿,鎮上幹部有眼光。前幾年他們來,叫我們搞農傢樂,說這裏景色好,城裏人肯定喜歡。我說城裏人大魚大肉都吃不完,還到鄉下來吃粗茶淡飯?幹部說就是要粗茶淡飯。幹部們還專門蹲點給資金補貼,一傢一戶地規劃喊搞,我們半信半疑地搞起來。嗨!城裏人當真就來了,春天看花,秋天裏摘果子耍,土雞土鴨紅苕芋子啥都吃,打牌、喝茶一天兩頓飯一個人收20元現錢。就這樣子,二三年傢傢戶戶都修起了新樓房。”王明珍說,為了感謝幹部指點,鄉親們商量好了,幹部來吃飯不要錢,算是感謝,可這麽幾年了,硬是一回也沒感謝到。那回鎮上薑書記一傢來,我堅决不收錢,衣兜都扯爛了,他還是把錢給了我。我有點氣,就說,薑書記你二天莫來了!他走遠了,丟回來一句話:肯定還要來……
  擺起竜門鎮的竜門陣來,硬是就像和尚敲木魚,多多多。諸如貧睏戶建房幹部跑城裏買舊磚瓦舊木料呀;建起了無公害蔬菜基地又在公路上安路燈,免得農民趕早市賣菜掉水溝呀;開文體運動會搞抓雞抓鴨扛糧食比賽給村民尋開心啦……
中醫詞典
  竜門
   竜門   ①解剖部位名。出《脈經》捲九。指已婚婦女而未經分娩的陰道外口。參玉門條。   ②經外穴名。《千金要方》:“婦人胞落頽,灸竜門二十壯,三極。在玉泉下,女人入陰內外之際。”《經外奇穴圖譜》定位在陰唇前聯合部。   ③泉門穴別名。見《經穴圖考》。參見泉門條。
百科辭典
  竜門
    解剖名。出晉·王叔和《脈經》。指 已婚女子而未經産的陰道外口。《諸病源候論》:“帶有三門:一曰胞門,二曰竜門,三曰 玉門。……未産屬竜門。”
    
英文解釋
  1. n.:  the east city gate of the capital of Chu State in Warring States Period of 475-221 B.C.
近義詞
竜門, 竜門
竜門居委會, 竜門社區
竜門
竜門
竜門街道
竜門, 竜門口鄉
相關詞
廣東惠州養殖禽類文物小吃特産旅遊
莆田吉了湄洲灣東吳港水庫洋泉地理名人
故居南昆山川竜瀑布觀音潭洛陽隋煬帝白起更多結果...
包含詞
竜門縣竜門鄉竜門鎮竜門村竜門刨
竜門崮竜門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