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書〉身體衰老、行動不靈便的樣子老態~。 |
|
年老體衰、行動不便的樣子。也指潦倒不得志的樣子 |
|
交結慚時輩,竜鐘似老翁。——李端《贈薛戴》 |
|
老態竜鐘 |
|
另指濕漉漉的樣子 |
|
亦作“ 竜鐘 ”。 1.身體衰老,行動不靈便者。 北齊 杜弼 《檄梁文》:“委慈母似脫屣,棄寵弟如遺芥,竜鐘稚子,痛苦成行。” |
|
衰老貌;年邁。 唐 沉佺期 《答魑魅代書寄傢人》詩:“竜鐘辭北闕,蹭蹬守南荒。” 宋 梅堯臣 《寄馬御史》詩:“卻顧舊埒老病馬,塵沙歷盡空竜鐘。” 清 王韜 《<淞濱瑣話>自序》:“此數十寒暑中,自孩提無知以迄乎竜鐘待盡,其間或疾苦,或顛連,或憂愁,備人世諸苦惱而一身受之。” 瞿秋白 《赤都心史》十二:“年老竜鍾襤褸瘦弱的乞丐雙手拱着等候基督教徒的慈悲。” |
|
失意潦倒貌。 唐 李華 《臥疾舟中相裏範二侍禦先行贈別序》:“ 華 也潦倒竜鐘,百疾叢體,衣無完帛,器無兼蔬。” 唐 白居易 《十年三月三十日別微之於澧上》詩:“莫問竜鐘惡官職,且聽清脆好文篇。” 清 唐孫華 《哭座主玉峰尚書徐公》詩之二:“卻恨竜鐘無報答,敢因時忌諱門生。” |
|
沾濕貌。 漢 蔡邕 《琴操·信立退怨歌》:“紫之亂朱,粉墨同兮;空山歔欷,涕竜鐘兮。” 唐 岑參 《逢入京使》詩:“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竜鐘淚不乾。” 清 陳維崧 《采桑子·正月二十日從吳天石處獲讀緯雲弟京邸春詞》詞之八:“年來怕作傷心句,雙袖竜鐘,左耳新聾,莫把箜篌唱懊儂。”《痛史》第十五回:“從此太皇太後得見了孫兒,卻又失了媳婦,可憐一掬竜鐘老淚,泣的沒有乾時。” |
|
行進艱難貌。 唐 蘇頲 《早發方騫驛》詩:“傳置遠山蹊,竜鐘蹴爛泥。” |
|
指竹。 北周 庾信 《邛竹杖賦》:“霜風色古,露染斑深。每與竜鐘之族,幽翳沉沉。” 唐 袁邕 《東峰亭各賦一物得陰崖竹》詩:“竜鐘負煙雪,自有凌雲心。” 清 曹寅 《移竹東軒和高竹窗學士來韻》:“稚子竜鐘當戶多,北堂曾種嚮南坡。” |
|
竜鐘 [lóngzhōng]
1. [decrepit;senile] 年老體衰、行動不便的樣子。也指潦倒不得志的樣子
交結慚時輩,竜鐘似老翁。——李端《贈薛戴》
老態竜鐘
2. 另指濕漉漉的樣子
【詞意探源】:
(1)指潦倒。
白居易《十年三月三十日別微之於澧上》詩:“莫問竜鐘惡官職,且聽清脆好文篇。”
(2)指淚流。
王褒《與周弘讓書》:“援筆攬紙,竜鐘橫集。”
岑參《逢入京使》詩:“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竜鐘淚不幹。”
(3)指行動不方便。 |
|
- n.: decrepit; senile
|
|
- adj. décrépit, sénile
- adj. décrépit / sénil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