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竜缸投訴電話重慶旅遊投訴電話:023-63866315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
竜缸位於清水境內,距雲陽縣城80千米,是世界最大的岩溶大竪井。其狀為一罕見的環形天坑,形似水缸,竜缸口橢圓,口下有一約兩丈長的天然條石平伸入內,寬約尺餘,可於此俯伏窺視坑內特異景物。缸壁上部藤蘿覆蓋,野花點綴;下則石壁如削,呈青灰色,嚮坑內投石,需數十秒鐘方能聽到回聲,坑內似有小動物奔突其間;並有鳥往還,其名飛虎,翅利如刀鋒。傳說曾有人用粗麻繩下吊至半壁,飛虎襲擊,繩斷人亡。南邊缸楞上竪立着一塊巨石,約五米高,頂端橫臥一塊近兩米長的石條,一端偏嚮缸內,稍勾,酷似鷹嘴,人稱“鷹嘴岩”。 |
|
1、位於距雲陽縣城80千米處的清水境內,是世界最大的岩溶大竪井。其狀為一罕見的環形天坑,形似水缸。竜缸口橢圓,口下有一約兩丈長的天然條石平伸入內,寬約尺餘,可於此俯伏窺視坑內特異景物。缸壁上部藤蘿覆蓋,野花點綴;下則石壁如削,呈青灰色,嚮坑內投石,需數十秒鐘方能聽到回聲。坑內似有小動物奔突其間;並有鳥往還,其名飛虎,翅利如刀鋒。傳說曾有人用粗麻繩下吊至半壁,飛虎襲擊,繩斷人亡。南邊缸楞上竪立着一塊巨石,約五米高,頂端橫臥一塊近兩米長的石條,一端偏嚮缸內,稍勾,酷似鷹嘴,人稱“鷹嘴岩”。
2、明代著名陶瓷産品。時在景德鎮設有竜缸窯,專燒大缸,因缸上多飾雲竜紋樣,故名。燒製工藝較特殊。主要品種有青雙雲竜寶相花缸、青竜四環戲潮水大缸、青花魚缸、青花白瓷缸、青色瓷缸等。
雲陽竜缸風景區
雲陽竜缸地處重慶市雲陽縣境內,緊鄰湖北利川,重慶奉節、萬州。在長江中遊的這片千山萬壑之間,竜缸地質公園以她那獨具特色的地質遺跡景觀、引人入勝的地球科學奧秘彰顯着魅力。今年4月,雲陽竜缸被批準為重慶市級地質公園,如今,又正在申報國傢級地質公園。
美景——水、岩溶、構造、重力作用共同造就
竜缸史稱“爐缸”,因區內規模宏大的“爐”形天坑而得名。雲陽竜缸最具吸引力的主體景觀,便是以竜缺天坑為代表的岩溶地貌和以石筍河大峽𠔌為代表的峽𠔌景觀。它們都是距今6700萬年以來,經流水、岩溶,構造以及重力作用形成的典型地質地貌景觀。
雲陽竜缸地質公園位於著名的重慶平行嶺𠔌區的東南部,地勢總體上南高北低。海拔1625米的七曜山脈橫亙其中,與景區最低處黃陵峽𠔌底相差竟達1400米。在大地構造上,竜缸地處渝東褶皺帶及湘鄂川黔隆起褶皺帶之間的過渡地帶,受斷裂構造的影響,“薄皮構造的上、中、下三種褶麯形態形成的構造地貌類型在區內得以充分體現。
而構成景區成景基礎的中生代三疊係石灰岩厚達1115米。這些巨厚的可溶性岩層在地應力作用下,發育了大量節理、裂隙,從而為流水溶蝕提供了通道,同時也為成景提供了空間;到了距今6700萬年的新生代,地殼擡升,河流下切,在流水衝刷,氣候變換,以及物理、化學和生物等外動力的綜合作用下,便形成了區內最為驚心動魄的岩溶地貌和最為神秘的峽𠔌景觀。
竜缸——驚世的科學與美學價值
竜缸天坑,在平面上呈不規則的橢圓,長軸距離304~326米、短軸距離178~183米。深度達335米,這一深度位居我國第三,世界第五;竜缸天坑的坑壁近於90度,這種直上直下的形態更是“當驚世界殊”。
竜缸天坑,其險絶在史書中早有記載。當您登上缸緣的鷹嘴崖,腳下絶岸萬丈,壁立如削;四周群峰起伏,煙靄迷茫。當您俯身窺探缸底,更是“猿猱欲度愁攀援”。如果您具備足夠的膽量,沿缸緣而行,其險絶與刺激絶對難以用言語形容。而能下至缸底者,往往被視為當地英雄。古今中外,寥寥數人而已。
岩溶塌陷和溶蝕是竜缸天抗開成的主要原因。這裏位於多組節理、劈理的交匯處,岩石極為破碎。在這些岩層之中,流水溶蝕形成的多層溶洞交錯縱橫,在自然重力的作用下,破碎帶上的岩石産生坍塌,坍塌物隨即被暗河溶蝕帶走,竜缸就是在這樣反復的溶蝕—坍塌—溶蝕—坍塌中逐漸形成。竜缸天坑無論是成因、深度以及坑體的形態都具有不同於其他岩溶天坑的特點,因此研究價值和美學價值都極高。
竜缸天坑景觀組合有序,地表的石芽、峰叢、漏鬥與地下的三層溶洞自成係統。尤其是它的三層溶洞,第一層為望月洞,第二層叫月崖洞,第三層是位於缸底的地下暗河,暗河流嚮石筍河。
石筍河——穿峽越𠔌直抵長江
從竜缸天坑北側的懸崖,沿着一條極為狹窄的山路,經過四個小時艱難的跋涉,便下至最令人心醉的神迷的石筍河景區。源於七曜山的流水在這裏切割了巨厚的岩層,形成了極為幽深和神秘的大峽𠔌。大峽𠔌東岸,屹立着因溶蝕形成的巨型溶柱——石筍。石筍高達200米以上,巍峨偉麗,雄險如削。石筍河就是因為它而得名。
石筍河柔美而不失驚險,清澈而多姿。河水在幽深的𠔌內,蜿蜒奔流。或飛瀉成瀑,或積水為潭,或拋珠撒玉,或驚濤拍岸。峽𠔌內,河水對岩石的衝刷、溶蝕、雕刻形成造型怪異的奇石。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峽𠔌內體現得淋漓盡致。
乘橡皮船,順着石筍河穿過長長的大峽𠔌可以一直河流到長江,但沿途水勢無常,暗流險灘密佈。2003年,雲陽縣縣長肖敏和旅遊局副局長王萬田等考察石筍河時就曾經被睏在峽𠔌,三天後方纔獲救。石筍河的驚險與刺激由此而知。
羅漢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十領先羅漢峰,因十八座酷似羅漢的溶峰而得名。每一個溶峰旁邊都有一個窪地,常常是峰窪相連,錯落有緻。溶峰高度多在70~100米之間,這些小山體,或似錐狀,或似饅頭狀,在平面上呈鏈狀排列,面積可達幾平方公裏,可謂“遠近高低各不同”。溶峰和窪地之上,為森林所覆蓋,其間常有農田房捨擇旁而建。極目遠望,四周群山蒼翠欲滴,田野郁郁葱葱。山峰上森林密佈,峰腰雲霧飄繞,岩溶山泉或地下暗河從窪地邊緣汩汩流出;清澈透明。更有土傢族古樸的吊腳樓與小橋、流水相映成趣,點綴出一派迷人的景色,當是極佳人居環境。
森林覆蓋率較高的糟𠔌,以清水鄉附近為最。𠔌中濃蔭蔽日,𠔌邊峰叢高聳,𠔌底中崩塌巨石纍纍,巨石上藤蘿樹木密佈,糟𠔌忽明忽滅,忽寬忽窄,溶峰時高時低,森林時疏時密,槽𠔌中多有地下河出露,組合成一幅寧靜幽清的槽𠔌森林景色。
環境——一派桃源景色
區內岩溶洞穴密佈,最有名的當數大安洞。大安洞又名魚泉洞,發育於長江支流長灘河西岸的懸崖之上,是景區最大的溶洞。大安洞,洞體寬闊深長,由9個不同形態、不同大小的廳組成洞中套洞,景中生景的溶洞景鳳。洞內石筍、鐘乳石、石花、石幔、石鼓等鈣華景觀幻化成各種栩栩如生的景物,給人以無限遐想。
老竜口峽𠔌位於泥溪鄉境內的海蠃溪內,上遊為萬州市的潭漳峽𠔌景觀。峽𠔌中,在流水和岩溶共同作用下,河溪時而潛入地下,時而奔涌地表,形成十分有趣的地下暗河與地表河流交替出現的景觀。老竜口峽𠔌,瀑潭連綴,水質清澈。泛舟其間,奇峰怪崖、山石瀑溪相擁,如入桃源仙境。
區內自然生態環境優越,動植物資源豐富,植被主要以中低山常緑闊葉林帶和亞高山暗針葉林帶為主,原始植被多保存於深切割的高山山地及峽𠔌區,各類野生植物達1000餘種。位於景區以南的岐耀山,自然林曾遭破壞,但經過大規模的人工造林、植草,目前已恢復了較好的植被係統和生態景觀。岐耀山草場牧草豐美、環境幽雅,已經成為野營度假的好去處。
土傢風情——獨有的古樸遺風
竜缸所在的清水鄉是雲陽縣唯一的土傢族鄉。受地理位置及交通條件的限製,當地的土傢族過着原始質樸的生活,儘管語言和文字已經泯滅,但仍保留着奉祭白虎、住吊腳樓、渴油茶湯、唱土傢山歌、跳擺手舞等古樸的民風民俗和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尤其是擺手舞,集中體現了土傢族人民“天性勁勇、銳氣喜舞”、“崇祖、祈福”的古樸民風,是最能體現土傢族文化習俗的舞蹈。
位於竜缸以西的岐陽關是古老的“川楚孔道”的必由之路。在未通公路前的很長時間,川楚孔道是連接四川與湖北的商貿通道。川楚孔道的遺跡留存已經很少,但漫步在林間荒草中的青石板古道,恍忽還能看到先民們艱辛的身影和這條古路曾經的繁榮。
竜缸,雄險俊秀,多姿多彩;竜缸,自然科學的博物館,地質景觀的大觀園;竜缸,大自然的傑作,躍然出世。 |
|
- : dragon ja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