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 >福建 >竜岩 >竜岩市區 > 竜硿洞
顯示地圖
目錄
No. 1
  竜硿洞聯繫方式地址:竜岩市新羅區雁石鎮竜康村。
  郵編:364000竜硿洞投訴電話竜岩市旅遊投訴電話:0597-2336649
  福建省旅遊投訴電話:0591—87535640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竜硿洞景區榮譽4a級景區竜硿洞門票價格32元竜硿洞節慶活動娶親
  閩西客傢人的迎娶婚禮別有風情。男傢的迎親隊抵達女傢後,新娘要站在門口一個畫有八卦太極圖的米篩中換上新鞋,稱為過“米篩”,這是象徵留下娘傢的活土(財氣),到婆傢去重創業。接着新娘被背出傢門,上車時她的兄弟要用一碗水潑到車上,表示嫁出去的女,潑出去的水。此時,新娘便要放聲慟哭。
  到達男傢後,新娘還要跨過火紅的木碳爐,以示“興旺”。之後纔開始婚禮的各個程序。
  客傢涼帽
  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涼帽用薄薄的衊片或麥桿編成,鬥笠的頂部縫着布,帽沿四周除正面外,垂挂着五寸來長的彩布,未婚的姑娘還要在垂布的兩端挂五顔六色的彩帶。彩帶是客傢姑娘婚否的標志。涼帽除了有遮陽、防雨、防塵的功能外,亦是客傢婦女獨特的頭飾。
  姑田遊大竜
  元宵佳節遊大竜是連城縣姑田鎮的傳統文娛活動,始於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姑田紙紮竜直徑70釐米,長600餘米,由一百五十節組成,由600餘名青壯年參舞,被譽為“天下第一竜”。
  閩西木偶戲
  木偶多至36個,每個木偶由10多條綫操吊,木偶身長77釐米,眼珠會轉,嘴會張合,四肢能活動。分為文、武小生,文、武老生,正、武、醜、老旦,文、武淨和文醜等角色。木偶戲劇目達到幾百種之多。
  竜硿洞開放時間8:00-17:00竜硿洞最佳旅遊時間鼕無嚴寒,夏無酷暑,一年四季都很適合旅遊。竜硿洞導遊圖竜硿洞特別提醒教你識鮑魚
  1、網鮑體積較大,上桌有看頭。其外形是底邊闊大而平,鮑身肉厚,吸盤尾部較尖,枕底呈現清晰珠粒狀,色深啡。
  2、吉品鮑,也稱吉濱鮑。
  以平田五郎傢族製作最佳。外形有點似元寶,枕邊高而“企身”,入口有嚼頭。以鮑身隆起、色澤晶瑩者為上品。3、窩麻鮑,又稱禾麻鮑。
  以熊𠔌傢族製作最佳。身形較扁薄,又因用繩串起來曬,故鮑身左右有兩孔。食味軟滑,老人喜之,咀嚼容易且宜消化。
  中東幹鮑其特點是普遍頭數較多(即體積較小),一般以一斤30頭居多,10-20頭的已算是較大品種。其色澤明顯比日本鮑深沉及暗啞,且鮑身多鋪有一層薄薄的????灰。雖然不耐看,香味也不足,但鮑肉黏滑,質量較穩定。
  澳洲網鮑外形與日本網鮑相近,但枕邊珠形不規則。幹鮑要浸水多天,食味較韌和滋味不夠。
  南非幹鮑色澤較深而有光澤,容易分辨。質素較佳的南非幹鮑食味衹僅次於日本鮑,在日本鮑價格一直居高不下時,南非生曬的幹鮑以質優價平的優勢,已搶占幹鮑市場的一席之位。
  竜硿洞美食竜岩一帶的閩西地區聚居客傢人,這裏的飲食風味以客傢特色的菜餚和點心為主。客傢食物宜溫熱、忌寒涼,多用煎炒,少吃生冷,在使用香辣方面更為突出,菜餚有“鮮潤、濃香、醇厚”的特色。飲食口味略偏“鹹、油”。
  此外,客傢還融合了各地菜餚的特點,既有吳越地區的酸甜,也有巴蜀地區的辛辣,更有閩粵地區的醬腌味菜。這使得客傢飲食文化更加多姿多采。竜硿洞住宿竜州大酒店竜州大酒店坐落於竜岩市最繁華的九一南路與竜川西路的交叉口,潺潺的竜津河從門前輕輕的流過,登高山公園與酒店隔河相望。這傢酒店是竜岩市新羅區政府的對外接待單位,配套設施比較齊全。
  竜岩電力賓館這是一傢按三星級標準設計的綜合性賓館。位於竜岩市繁華的九一南路,毗鄰體育中心、蓮花山公園和金融中心,交通便捷,環境較好。
  閩西嘉源大酒店三星級標準酒店,擁有客房132套,其中包括豪華套房,配有國際衛星接收係統;同時設有歌舞廳、咖啡廳、美容廳、卡拉ok廳、酒吧、商務中心、大小會議廳、商場、地下停車場、洗衣房、農業銀行。
  竜硿洞購物清流筍幹
  清溪筍幹是用剛出土的春筍幹製成,稱為“閩筍尖”,色澤金黃,呈半透明狀,以嫩甜清脆著名,明清時代列為上京貢品。許多名菜如“燴三絲”、“禦爐肉”,都不可缺少閩筍幹。
  長汀豆腐幹
  “中國的豆腐也是很好吃的東西,世界第一。”這是瞿秋白在長汀獄中所寫《多餘的話》中的最後一句。瞿秋白對豆腐的贊語,與他在獄中常吃長汀豆腐是有關係的。據《天祿識餘》記載,豆腐為西漢淮南王劉安(公元前79-122年)門下術士首創,至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長汀豆腐幹始於唐朝開元年間,距今有1200多年的歷史。
  長汀豆腐的製法與其他地區不同,它采用酸漿作媒介,製作時適當控製火候,用大瓢盛酸漿往豆漿中徐徐註入,使豆腐腦緩緩凝結,再經濾壓而成。
  因此,長汀豆腐鮮嫩可口,不酸不苦,用它製作的各種食品,如東坡豆腐、釀豆腐、銀荷包、豆腐餃、生汆滿丸、徽州丸等,風味獨特,久食不厭。
  而居汀州八幹之首的長汀豆腐幹,尤以製作精細、配料講究、風味獨特、味美可口而、馳名中外。當年明朝朱元璋的大將朱亮祖帶兵駐汀州,吃了長汀的豆腐幹後大加贊賞。清末汀州左營把總邱洪得調臺灣晉升千總後,留戀家乡風味豆腐幹,便寫信並匯上路費給河田擅長製豆腐幹的親族,請他去臺灣專做豆腐幹。
  長汀有許多古樸美麗的村莊坐落在崇山峻嶺中,“千裏鶯啼緑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不論村莊大小,必有豆腐幹和酒一起經營的小店。本地的樸實農民、浙江的香菇客、江西的淘金老表及各地的來往旅客,經過酒店小憩,皆喜歡沽一碗米酒,買一塊豆腐幹,慢飲細嚼。豆腐幹的香、鹹、甜、韌,令人回味。
  永定菜幹
  永定菜幹有400多年的歷史,不僅省內外聞名,在南洋華僑中也頗有影響。在南洋居住時,就常托人帶去家乡的菜幹。
  永定菜幹有兩種:甜菜幹和酸菜幹。甜菜幹顔色烏黑油亮,味道香甜鮮美。製作時先將鮮芥菜洗淨,曬1-2天,至菜葉曬軟,然後用蒸籠熏蒸,蒸後再曬,曬後又蒸,如此反復三次以上,即所謂的“三蒸三曬”。
  有的加工精細的要七蒸七曬。酸菜幹顔色黃褐,味道酸中帶甜。
  製作時先將鮮芥菜洗淨,然後曬軟切碎,加????揉搓入甕內,使之發酸,待一周左右取出燜煮曬幹,再用蒸籠熏蒸,蒸後曬幹,曬後再蒸,蒸曬兩次以上後收藏。
  永定菜幹配肉炒、燉、蒸、煮皆味美可口。
  連城地瓜幹
  地瓜幹在閩西各縣都有,但連城地瓜幹卻以它獨特的原料與製作方法出名。它是用隔田、隔川、揭樂、大坪、李屋、洪山等地培植的紅心地瓜製作而成,所以又稱紅心地瓜幹。
  這些鄉村土質鬆軟,酸鹼適中,氣候適宜,很適合這種紅心地瓜生長。這種地瓜幹保留着自然的色澤和品質,顔色黃中透紅,味道清香甜美,質地鬆軟耐嚼,而且還有很高的葡萄糖和維生素a、b含量。
  製作方法一般是將整塊地瓜蒸熟去皮,然後壓製、烘烤。製成之後可保存幾年不壞,既可當零食,也可切成小塊,拌上面粉、雞蛋、香料,經油炸再沾上冰糖粉作為酒席名菜。
  所以,連城地瓜幹實為饋贈親朋之佳品。竜硿洞交通市區內有到達竜硿洞風景名勝區的旅遊專綫。竜硿洞玩法觀光、攝影、旅遊
  竜硿風景區位於竜岩市新羅區雁石鎮竜康村,距市區48公裏,屬喀斯特地貌,形成於三億年前的古生代,經海洋三次地殼運動和間歇演變而成。四周群山環抱,蒼鬆挺拔,修竹成林,雲海飄渺,是原野型溶洞山林風景區。為省級風景名勝區。
  竜崆洞四周群山環抱、修竹茂密、雲海飄緲,儼然是一個原野型溶洞山林風景區。迎面映入眼簾的是一座紅瓦白墻的亭臺水榭式建設──竜吟山莊。四周青山翠竹石岩相抱,如一漏鬥,真有種世外桃源仙境的韻味。從山莊出來沿水泥路過雙竜柱門拾階而上,有一空闊地,前方一牌上書福建省領導張傢坤題詞─“華東第一洞”,左邊一塊遊覽路綫示意圖牌,右手邊便是我們嚮往已久的竜石空洞入口了。洞口上方,原國傢旅遊局局長劉毅先生飄逸遒勁的題名“竜崆洞”三個字赫然在目。入洞口處石壁上青苔碧緑喜人,四周森然危岩,氣勢宏大。剛入洞口處石壁上青苔碧緑喜人,迎面而來的三色門轉到洞口頂壁上一些模糊不清的字跡。據說該洞在抗日戰爭時期曾為臺灣部分愛國民衆的根據地。這三色門把洞口一分為三,中間黃色為平安門,左邊為幸福門,右邊為發財門。進入三色門,擡頭見右手壁上平坦開闊如一張大床的石洞,頂上有石狀若睡枕人稱仙人床,傳說遊客在上躺一躺可保平安長壽,再往前行,幾步開外便有一憨態可掬的豸石、碓嘴岩懸在眼前,在燈光的打照下顯得格外瑰奇。沿着鵝卵石鋪就的小徑往前走,便是很多景點都會有的“一綫天”。
  然而這“一綫天”卻有點神奇,仰頭不見天,亦不見陽光,衹見一齒狀豁口罩一團迷蒙的折射光,擔負着全洞的採光通風的重任,也增添洞裏的神秘氣氛。再往前走,一幅氣勢宏大的大自然手筆圖景展現在我們面前──旭日東升圖。岩石錯落有緻,加之燈光映射,使人有種身臨其境的感覺,神智為之一震,在驚嘆自然偉力的同時,不由令人想起李白的詩句:“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鳴。”在嘖嘖稱嘆中我們轉到洞內的第一大洞。腳下是一開闊的仙人梯田,水面晶瑩清澈,田埂蜿蜒,梯次清晰,水波瀲灧,映着紅日白雲,讓人神思遐飛。仙人田田端隆起一臥石,狀若一大一小兩衹鳧水耕牛,互舐休憩。往上的石壁頂紅色燈光處是一柱巨石,仿佛《西遊記》裏的定海神針,撐開上下兩片石層。洞極開闊,可納千人,據說六、七十年代當地百姓曾於洞內開大會、放映電影,不僅通風,而且晴雨不愁鼕暖夏涼呢。出了大洞,便真的遭遇《西遊記》裏的孫猴頭撞石壁、白竜馬、唐僧拜佛,還有那癩蛤蟆吃天鵝等栩栩如生的諸多石岩,洞內大小石鐘乳千姿百態,石幔、石花、石筍、石盾,不一而足,亦幻亦真,直看得我們眼花繚亂,嘖嘖連聲,真可謂七情六欲皆備,瓜果稻飄香。
  出了第一個洞中洞就來到到了第二個洞中洞。這個洞中洞比前一個要寬敞得多,分兩個大石坪,可容千人聚集。徑邊一雙色巨石,上半黑如焦煤炭下半呈船形如漿色板。導遊介紹說是“石船運煤”,名實相形,象徵着竜岩礦藏豐富的地域特色。右邊有石蛙蹲踞,前有一景河淙淙流出。洞極開闊,可納千人,據說六、七十年代當地百姓曾於洞內開大會、放映電影,不僅通風,而且晴雨不愁鼕暖夏涼呢。再前衹見一突兀奇石橫亙頭頂,宛如飛雁雕塑,果然被稱之為“望夫雁”。
  
  傳說這與雁石鎮得名的那衹河中雁有段美妙的姻緣呢。到下層洞門,此時小徑已至分岔口。岔口側有一據說深不可測的無底洞,嶙峋洞內若有光,但不見底。右邊有幾個景點,未完全開發可略作探險,左邊還有一洞中洞。一聽說探險,有人雖怵然片刻但馬上便躍躍欲試,前呼後擁地去了。穿過羊腸小道,因石壁有水滲出,水中鈣質極高,手觸之滑如凝脂,不由得驚嘆連聲。自然造化真可謂神奇,怪不得杜甫會說“造化鐘神秀”了。
  到了第三個洞中洞。便見到一蘑菇狀石傘。撫摸它可保平安,故又稱“護身竜傘”。接着便是以《白蛇傳》神話為依托命名的石景,這便來到了第三洞中洞。衹見洞壁斑斕如畫,下方一白色石筍翹首而出,這便是白蛇了;青蛇呢?其隔小徑一邊不遠,一座塔形岩石矗立在前,底座間似有一蛇頭探出,這就是青蛇了。其側旁有一罩狀石柱壓着,活脫脫一個雷峰塔裏法老和尚水漫金山的故事摹景,讓人在贊嘆其逼真的同時,不由想起那美麗動人的白蛇癡情、人神真愛,感慨贊嘆兼而有之,都化作嘻噓一片,驚起洞中石雁撲楞無數。據說這石雁還是洞中特産呢!
  在麯折迂回之中,到了出洞口,其實僅是一暗河出口,後以人力通開與外湖相接,便可由此乘船而出。出得洞口,豁然開朗,一片湖光山色撲入我們眼際,方纔醒悟傳說中的“天上一日,人間千年”那種時空跨越感的浪漫神奇!
No. 2
  竜硿洞,地處武夷山脈南段,位於新羅區雁石鎮竜康村,距市區四十八公裏,有“福建最好的旅遊公路”直抵。屬喀斯特地貌,歷史悠久。據考證,此洞形成於三億年前的古生代,原是一片汪洋大海,經三次地殼運動和間歇演變而成,為我國現已探明的特大溶洞之一和福建省重點風景名勝區。
  此洞早在唐朝時就已被發現,歷代時有遊人到此探奇訪勝。至今為止,竜硿洞已探明面積達五萬四千平方米,分上、中、下三層,有兩條畫廊、八個大廳、十六個支洞、六十四處景觀、三千餘米遊程,空間宏敞;洞中有山,山中有洞;洞中有水,時隱時現;洞連着洞,洞套着洞,層層疊疊,麯徑通幽;大小石鐘乳千姿百態,亦幻亦真,真可謂七情六欲皆備,瓜果稻菽飄香。
  仙氣氤氳 洞口地處山坳,四周山石嶙峋,林木茂密。洞口上方,原國傢旅遊局局長劉毅先生題寫的 “竜硿洞”三個飄逸遒勁的大字,赫然入目。入洞口處,為一個大小可容納數十人的“三仙洞 ”,舉首仰望頂壁上有一些模糊不清的字跡,據說是抗戰時期部分臺灣抗日愛國民衆在此活動的遺跡,為這個天然溶洞增加了一絲歷史的份量。“三仙洞”前面,是“三仙門”,三門並列,左為幸福門,中為平安門,右為發財門。俗話說,平安是福,迫不及待穿過平安門,擡頭見右邊石壁上一平坦開闊處如一張大床,“床” 上有石狀若睡枕,人稱“仙人床”,傳說上“床”躺一躺可保一生平安長壽。
  沿着鵝卵石鋪砌的小徑往前走,便是很多風景區都有的“一綫天”。 不過,這“一綫天 ”有點神奇,仰頭不見天,亦不見一縷陽光,衹見一齒狀豁口罩一團迷蒙的折射光,全洞採光通風皆憑此豁口,增添了洞裏的神秘氣氛。再往前走,一幅“旭日東升圖”展現眼前,氣勢宏大,令人精神為之一振。
  嘖嘖稱奇中轉入第一個洞中大洞“觀音洞”,腳下是一塊開闊、層迭的“仙人梯田”,田中水波瀲灧,永不幹涸;田埂蜿蜒,梯次清晰,映着紅日白雲,讓人神思遄飛。田端隆起一臥石,狀若一大一小兩衹耕牛正臥於一汪清水中互舐休憩。一尊鐘乳觀音,白衣素裹,婷婷玉立。
  入“三仙門”,過“仙人床”,走出“仙人田”、“三仙論道”、“八仙過海”又迎面而來,以仙名景,伴以迷人的神話傳說,使得神秘的竜石空洞更加仙氣氤氳,不愧為仙宮洞府。
  “竜傘”奇景 出第二個洞中洞,前往第三個洞中洞,途中見一蘑菇狀石傘,張錦成蓋,傘面鐘乳密佈。這便是人人皆知的“竜傘”,人言鑽在“傘”下繞一圈或撫摸它,就可保平安如意,故又稱“ 護身竜傘”。“竜傘”已成為竜硿洞的一大奇觀及其標志性景物。至於其成因,至今仍是一個謎,引來了不少地質專傢來此考察。
  在竜硿洞中,以竜蛇狀名的石景頗多,如一條“白竜”,由石灰岩凝結於洞中石壁頂部,竜身碩長,時隱時現,張牙舞爪,凌空飛舞,十分逼真。
  竜康村中竜硿洞竜硿洞中“竜”“蛇”漫舞、“竜傘”護身,竜硿洞外又有竜井、竜蛋石、竜須瀑、竜潭湖等交相呼應,竜文化內涵豐富。由此頓悟,之所以稱為竜硿洞,蓋源於此。
  遊於洞中,如入竜宮,所見所聞皆與“竜”有關。
  遊於洞中,又恰如穿行畫中,奇異絢麗的石筍、石柱、石花、石幔、石盆,發育完整,比比皆是,鬼斧神工,儀態萬千。遊於洞中,可見水柱高處噴涌,又可觀水滴點點下落;可靜聽水聲,又可下潭嬉戲。貫穿洞中的地下暗河,水源難覓,時而聞其聲不見其蹤,時而見其蹤不聞其聲;時聚時散,終年不見天日,卻不定期潮漲潮落,變化無常。有了水,寂寥古洞多了幾份生機和情趣。這也是天下溶洞不可多得的一大奇景,正所謂“山得水而活,洞因水而奇”。
  原野風光 樂顛顛地來到出洞口,這是一個暗河出口。棄岸登舟,意猶未盡地蕩起雙槳,搖船出洞,亦為竜硿洞陸進水出之遊洞特色。出得洞口,豁然開朗,一片湖光山色撲入眼際,方纔醒悟傳說中“天上一日,人間千年”那種時空跨越感的浪漫神奇。
  竜潭湖水,洞中流出,特別冰涼清澈;湖中群魚遊弋,賞着倒映水中的山景,怡然自得。四周群山環抱,蒼鬆挺拔,修竹茂密,雲海飄渺;百年古樹數不勝數,蔚為壯觀。 萬竹園、古樹林、潺潺山澗、紅瓦白墻的亭臺水榭點綴山間,美景動人。
  時至秋日,百年古桂繁花盛開,香飄幽𠔌;楓林盡染,色可紅天,間以翠緑修竹,紅緑交加,煞是壯觀。竜硿紅葉,美景難尋;原野風光,美麗動人。
  山水風光、人文勝景遍布的福建,有着衆多大大小小的“洞”,如將樂玉華洞、寧化天鵝洞等等,吸引着遊客去尋幽探奇,而竜岩竜硿洞當屬“洞”中出類拔萃者,“神仙洞府,天然迷宮”、“華東第一洞”、“洞中桂林”等諸多美譽加於一身就是說明。
包含詞
仙府竜宮竜硿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