酉陽土傢族苗族自治縣 : 永定縣 : 霍邱縣 : 唐河縣 : 桃源縣 : 嘉禾縣 : 漵浦縣 : 花垣縣 : 高安市 : 岫岩滿族自治縣 : 布拖縣 : 榮縣 : 宣威市 : 竜門縣 : 揭西縣 : 博白縣 : 涪陵區 : 貢井區 : 棲霞區 : 從化市 [顯示全部] > 竜潭鎮
顯示地圖
目錄
·廣東省揭陽市揭陽縣竜潭鎮 Jieyang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Jieyang County longtanzhen·廣東省從化市竜潭鎮 Conghua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longtanzhen·湖南省懷化市漵浦縣竜潭鎮 Huaihua City, Hunan Xupu longtanzhen
·江西省高安市竜潭鎮 Jiangxi Gaoan longtanzhen·福建省竜岩市永定縣竜潭鎮 Yongding County, Longyan City, Fujian Province, longtanzhen·河南省南陽市唐河縣竜潭鎮 Tanghe County in Nanyang City, Henan Province longtanzhen
·四川省自貢市貢井區竜潭鎮 Zigong Gongjing District longtanzhen·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白縣竜潭鎮 Bobai County in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longtanzhen·雲南省麯靖市宣威市竜潭鎮 Qujing Xuanwei longtanzhen
·廣東省竜門縣竜潭鎮 Guangdong Province, Longmen longtanzhen·湖南省桃源縣竜潭鎮 Longtan, Taoyuan County, Hunan Province·湖南省花垣縣竜潭鎮 Huayuan County, Hunan Province longtanzhen
·重慶市酉陽縣竜潭鎮 Youyang County longtanzhen·江蘇省南京市棲霞區竜潭鎮 Qixia District, Nanjing, Jiangsu Province longtanzhen·安徽省霍邱縣竜潭鎮 Huoqiu County longtanzhen
·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布拖縣竜潭鎮 Butuo County, Liangshan Yi Autonomous Prefecture of Sichuan Province longtanzhen·湖南省嘉禾縣竜潭鎮 Jiahe County, Hunan Province longtanzhen·重慶市涪陵區竜潭鎮 Chongqing Fuling District longtanzhen
·No. 19·安徽省六安市霍邱縣 Lu'an City, Anhui Province Huoqiu County·遼寧省鞍山市岫岩滿族自治縣 Anshan City, Liaoning Xiuyan Manchu Autonomous County
·No. 22·福建省竜岩市永定縣 Yongding County, Longyan City, Fujian Province·No. 24
·No. 25·河南省南陽市唐河縣 Tanghe County in Nanyang City, Henan Province·No. 27
·No. 28·No. 29·No. 30
·湖南省常德市桃源縣 Taoyuan County, Changde City, Hunan Province·湖南省郴州市嘉禾縣 Jiahe County, Chenzhou City, Hunan Province·湖南省懷化市漵浦縣 Huaihua, Hunan Xupu
·湖南省湘西土傢族苗族自治州花垣縣 Xiangxi Tujia and Miao Autonomous Prefecture in Hunan Huayuan County·No. 35·No. 36
·廣東省惠州市竜門縣 Longmen County, Hui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廣東省揭陽市揭西縣 Jieyang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JieXi·廣西玉林市博白縣 Bobai County, Yulin City in Guangxi
·No. 40·No. 41·重慶市市轄區涪陵區 Fuling District of Chongqing City area
·重慶市重慶市酉陽土傢族苗族自治縣 Chongqing Chongqing Youyang·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布拖縣 Butuo County, Liangshan Yi Autonomous Prefecture in Sichuan Province·雲南省麯靖市宣威市 Qujing Xuanwei
·英文解釋·近義詞·包含詞
·分類詳情·更多結果...
廣東省揭陽市揭陽縣竜潭鎮 Jieyang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Jieyang County longtanzhen
广东省揭阳市揭阳县龙潭镇
  竜潭鎮地處揭陽市揭陽縣境中部,東接南山鎮,西連河婆鎮,南鄰坪上鎮,北倚大北山。距縣城5公裏,面積77.825平方公裏,總戶數7361戶,戶籍人口35148人,海外華僑及港、澳、臺胞3.8萬人。轄1個居民委員會,15個管理區,90個村民小組。 建國初期,竜潭屬河婆區轄的鄉,1958年屬河婆人民公社。1961年1月建立竜潭人民公社。1983年改稱竜潭區。1986年開始改稱竜潭鎮
  該鎮積極培育和發展農業竜頭企業,以企業促基地帶農戶。竜源高科技生態示範園是該鎮竜頭農業企業,以種植無公害蔬菜和果樹為主,采用現代化高新農業技術,培育優新特果蔬品種,取得較好經濟與社會效益。如今該園區種植面積已達1500畝,形成了一定的規模效應,起到了農業高科技、新産品的示範與推廣作用。
  該鎮大力發展蔬菜基地。陂尾村的陂尾洋面積200多畝,主要以種植優質大芥菜為主。經過近幾年的大力發展,陂尾洋的大芥菜種植已形成了規模化,産品除供應揭西縣外,還遠銷至揭陽、汕頭、廣州等地。在陂尾洋大芥菜種植成功的基礎上,該鎮統籌兼顧,引導各村充分利用有利條件,結合地方實際,建設“一村一品”蔬菜基地。
  大力發展養殖業,是竜潭鎮建設“菜籃子”工程的另一舉措。該鎮是生豬養殖專業鎮,全鎮生豬養殖戶近2000戶,養殖母豬約1.3萬頭,今年生豬存欄量達6.5萬頭,出欄量約4萬頭。其中,竜東村是該鎮的養豬專業村,全村80%以上家庭辦養豬場,有50多戶家庭年産大豬100頭以上。該鎮積極聯繫外地知名養殖場,不斷引進生豬優良品種,引導農戶樹立生豬品牌意識,使全鎮生豬養殖業不斷做強做大。
  該鎮還大力發展珍禽養殖業和養魚業,現擁有天明、關山兩傢上規模上檔次的鷓鴣場,年産值300多萬元。此外,該鎮養殖的平塘羅非魚也遠近聞名。
  為了提高農業生産效率,竜潭鎮走“科技興農”路子。多次舉辦農業技術培訓班,不定期邀請華南農業大學等科研單位專傢教授前來講課傳經,引導農民崇尚科學,提高農業種養效率,實現“少投入、多産出”目標。
  搞好“菜籃子”工程,使竜潭鎮農民的“錢袋子”逐漸充實起來。全鎮農民人均收入預計達到4300元以上,目前在信用社的存款已超過8000萬元,比3年前翻了一番。
  人口數據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29022男15056女13966家庭戶戶數6530家庭戶總人口(總)28708家庭戶男14810家庭戶女138980-14歲(總)91500-14歲男47460-14歲女440415-64歲(總)1711915-64歲男899215-64歲女812765歲及以上(總)275365歲及以上男131865歲及以上女1435戶口本地住在本地28068
廣東省從化市竜潭鎮 Conghua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longtanzhen
广东省从化市龙潭镇
广东省从化市龙潭镇
广东省从化市龙潭镇
广东省从化市龙潭镇
  竜潭鎮(Lóngtán Zhèn)原從化縣轄鎮。在縣境西部。原稱鬆潭 ,因鎮區近處有深潭,又近鬆林,故名。清光緒年間(1875—1908)設圩,因有一小河流經, 喻“活竜戲水”,故改名竜潭。原屬清遠縣,1958年劃歸從化縣。1961年成立竜潭公社,1983年改區,1986年建鎮。全鎮面積103.47平方千米,轄19個村委會、1個居委會,總人口41720人。2004年撤銷竜潭、棋桿、民樂3鎮,將其行政區域並入鰲頭鎮。
  人口數據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37111男18928女18183家庭戶戶數9930家庭戶總人口(總)36211家庭戶男18196家庭戶女180150-14歲(總)111680-14歲男58310-14歲女533715-64歲(總)2245915-64歲男1157815-64歲女1088165歲及以上(總)348465歲及以上男151965歲及以上女1965戶口本地住在本地35392
湖南省懷化市漵浦縣竜潭鎮 Huaihua City, Hunan Xupu longtanzhen
  竜潭鎮位於湖南省漵浦縣南端,鎮域面積76.1平方公裏,轄竜泉、小貴州、岩板、營盤、金屏、金黃、金洲、金廠、金燕、金牛、金塘、貴坪、太和、馬廟、車嶺、新興、圭洞、白幼、蓮荷、肇山、梓金、梓坪22個行政村、大埠街、正街、建設街、新興街4個居委會,共31098人,其中勞動資源17500人,屬洪江、隆回、中方、漵浦、洞口五縣市交界的邊貿集鎮,是漵浦南部四鄉三鎮的交通樞紐和物資集散地,歷來商賈雲集,市場活躍。
  竜潭鎮交通便利、通訊發達,S312綫穿鎮而過,S224綫擦肩而行,距國道302綫僅17公裏,黃竜公路在鎮北部與之連接,全鎮26個村(居)已基本實現村村通公路,公路網絡縱橫交錯、四通八達;全面實現了村村通電話、通電視,形成了以竜潭為中心的強大的通信網、信息網。
  竜潭鎮土地肥沃,物産豐富,素有“擔不盡的竜潭”之美稱,主要農産品有藠頭、辣椒、蘿蔔、紅薯、生薑、藥材等,並不斷嚮高産、優質、高效發展,現有金秋梨、奈李等優質水果種植面積550餘畝;礦産資源有硅沙、花崗岩等;畜牧業以生豬、土雞飼養為主,年出欄商品豬2萬餘頭,出欄雞鴨20餘萬羽。
  農業 1978年以來,全鎮興修各類農田水利設施786處,其中骨幹山塘6口。每個村都有農田灌溉的水渠,稻田有效灌溉面積達97%以上。到2006年,全鎮糧食總播種面積達2.6萬畝,糧食總産量達11000噸。年內生豬養殖3.6萬頭,其中出欄24257頭,傢禽年內出籠23萬羽。1997年,進一步完善了家庭聯産承包責任製。2006年全鎮退耕還林1230畝,發展工業原料林1100畝,建成了以金銀花為主的中藥材基地1.3萬畝,中藥材收入達1300萬元。
  工業 1978年以前,竜潭鎮是以農為主、工業停滯的鄉鎮,僅有農機修配廠、石灰廠、酒廠、榨油廠等幾個小型集體企業和從事簡單農具加工的手工業作坊。由於竜潭交通、資源、技術等因素的製約,發展工業存在着一定的睏難。在歷屆黨委、政府的重視下,竜潭鎮的工業抓住了改革開放的機遇,積極引進資金技術,根據本地條件,大力發展私營和個體企業,先後創辦了造紙廠、五金塑料廠、水電站,預製廠、大米加工廠、副食品加工廠、陶瓷廠、傢具廠等一批集體和私營企業。到2006年底,全鎮共有工業企業229傢,從業人數1845人,實現産值960萬元。實現利稅180萬元。比1978年增長了15倍和12倍,鄉鎮工業收入占全鎮農村經濟收入的30%。
  商貿 竜潭鎮自古就是商貿名鎮,方園百裏的生産生活物質都在這裏集散,全鎮1978年僅有國營集體商業網點25個,從業人數136人。改革開放以來,我鎮的商貿得到了較好的發展,到2006年為止,全鎮共有私營個體工商戶728戶,從業人數3260人,其中各類超市就有12傢,由於市場繁榮,環境優化,毗鄰的邵陽、新化、黔陽、隆回等縣市來竜潭從事商貿活動的商販逐年增多,年集市貿易額達8000餘萬元。
  教育 1978年,轄區內共有中學1所,小學4所,在校學生不足300人。現有中學1所、中心小學2所、村小8所,4個教學點,在校學生2684人,在校教職員工202人,其中專科學歷108人,本科學歷17人。學校總建築面積16286平方米,圖書館總藏書48690册,學生人均擁有18册以上。1996年基本掃除了青壯年文盲,1999年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保學控流達100%。2006年共有公立、私立幼兒園8所,幼師15人,入學幼兒348人。教育投入不斷加大,教育教學環境不斷改善。
  衛生 1978年,鎮有衛生所1所,醫務人員13人,村衛生防疫員8人,醫療設備簡單。從2001年到2006年共投資了1800多萬元改建了鎮衛生院,新建了住院大樓,增加了B超機、X光片機、心電圖、腦電圖等醫療設備,現有醫生54人,護士23人,村村都有衛生所,極大地改善了群衆的就醫條件。
  交通通訊 1978,轄區內僅有一條通縣公路。2002年,全鎮實現了村村通公路。二十年來,通訊事業迅速發展。2000年,實現村村通郵路,2003年,實現村村通有綫電視、程控電話,至2006年開通了3600部數字程控電話,修建了6個移動電話信號發射塔和2個聯通電話信號發射塔,移動信號覆蓋全鎮22個村,40%的人群擁有手機。
  村鎮建設 1978年,我鎮房屋以木房為主。九十年代以後,鎮區街道新建房屋400棟,總投資4500萬元,其中農民進鎮建房320棟,投資3680萬元。2006年,實施小城鎮綜合改革,多方籌資560萬元,對車站至蓮河段的公路進行硬化,並安裝了高標準的路燈。加快了鎮區建設和發展步伐。
  改革開放二十多年來,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2006年底,農民純收入達到2782元,全鎮儲蓄存款額達1.5億元。
江西省高安市竜潭鎮 Jiangxi Gaoan longtanzhen
  竜潭鎮位於高安市區以西的320國道綫上,距省會南昌68公裏,距高安城區16公裏,交通十分便利。鎮域面積88平方公裏,其中耕地4。3萬畝,全鎮轄14個村委會、1個居委會,常住人口3。5萬人。
  竜潭盛産水稻、棉花、蔬菜,當地農民素有飼養豬牛的習慣,現全鎮有養豬專業戶傢,養牛專業戶28傢,存欄豬13759頭,存欄牛8728頭。竜潭有小型企業10來傢,個體工商戶122戶,運輸公司9傢,擁有大型貨運汽車500餘輛,是全省有名的汽車運輸大鎮。2003年全鎮國內生産總值20859萬元,實現財政收入573。9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600元。為促進當地經濟的快速發展,竜潭鎮政府擬在320國道旁老虎山地段開發3000-5000畝的工業小區作為招商引資的平臺。該地距贛西供電局灰埠110KV充變電站僅13公裏,距石腦35KV變電站僅5公裏,電力供電可*,且生産和生活水非常充裕,是投資創業寶地。
福建省竜岩市永定縣竜潭鎮 Yongding County, Longyan City, Fujian Province, longtanzhen
  竜潭鎮位於永定縣境之東,永定河上遊,東接新羅區適中鎮,南連南靖縣梅林鄉,西靠撫市鎮,北與培豐鎮毗鄰,面積 81.7 平方公裏。鎮政府駐地竜潭村,距縣城41 公裏。全鎮下轄7 個行政村,1 個林場,1 個果場。有83 個村民小組,28 個自然村,其中 5 個革命基點村。2000 年,全鎮有3352 戶12727 人。屬漢族,除聯中村兼講 “金子學”外,其餘均講客傢方言。
  民國以前屬豐田裏,解放前稱上豐鄉,解放後設竜潭鄉。1958 年,與溪聯、竜義、五湖、撫溪等村組建為撫市人民公社。 1959 年分設竜潭管理區。 1961 年單設竜潭鄉人民公社,1970 年 3 月並入撫市人民公社。1984 年屬撫市鄉。1992 年撫市撤鄉建鎮。1993 年從撫市鎮分出設竜潭鄉。1997 年撤鄉設鎮。
  礦産資源豐富,已探明煤炭儲量1 億多噸,石灰石儲量3 億多噸,鐵、錳、粘土礦開採已有多年的歷史。省屬竜潭、銅鑼坪兩大煤礦和昌福山煤田均在境內。森林資源豐富,2000 年,全鎮林木蓄積量16.7 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71.4% 。
  該鎮是永定的東大門,交通四通八達,是永定通往閩南沿海地區便捷的交通要道。連接 319 國道和省道福三綫的撫適公路貫穿全境。撫市——適中、竜潭——虞坑、竜潭——楓林 3 條公路幹綫同境內礦區公路、林區公路組成交通網絡。 2000 年,全鎮有運輸車輛 500 餘輛。
  1993 年分鄉以來,該鎮發揮資源和區位優勢,以市場為導嚮,有效壯大區域經濟,增加農民和財政收入為目標,以水泥企業為竜頭,促進采礦業、農業、運輸業及第三産業的經濟發展,全鎮經濟持續健康發展。1995 年被竜岩地委、行署確認為首批實現小康的鄉(鎮)之一。2000年,實現社會總産值5.36 億元,比1993 年9324 萬元增長4.68 倍,其中:農林牧漁業總産值3534 萬元,比1993 年1080萬元增長2.27 倍;工業總産值2.34 億元,比1993 年增長5 倍;農民人均純收入3801 元,比1993 年846 元增長3.49 倍。
  農業和農村工作成效顯著,通過大力進行山地綜合開發,調整大田種植結構,發展養殖業,不僅提高了農業經濟效益,還産生許多種養殖大戶。如竜潭村山子尾、上西村背頭坪都有百畝蜜柚園,年産蜜柚 20 萬斤以上。2000 年,全鎮耕地面積 10661 畝,比1993 年減少317 畝,糧食總産量4973 噸,比1993 年增加233 噸,增長4.9% ;烤煙總産量388 噸,比 1993 年減少36 噸;茶果種植面積2133 畝;水果總産量411 噸,比1993 年增加233 噸,增長131% ;生豬出欄13417 頭,存欄7915 頭,分別比1993 年增長202% 和減少4% ;肉類總産量1054 噸,比1993 年增加604 噸,增長134% 。
  鄉鎮企業快速發展,成為市、縣新興工業區。2000 年底,境內有來自新加坡、澳門、臺灣、香港等國傢和地區以及深圳、廈門的客商投資建成的金成、銅聯、天山、深閩、東興、金竜、竜發、第三、竜盛等 9 傢水泥廠,總投資 3 億多元,形成年産 100 萬噸水泥的規模,占全縣水泥總産量的三分之二,涌現出“玉象”、“仙湖”、“永吉”等一批在廈、漳、泉“金三角”暢銷的水泥品牌。全鎮有煤礦 200 多個,采石場 40 多個,年産煤炭和石灰石均在 100 萬噸以上。同時,大力發展運輸、飲食、服務等産業,該鎮汽車運輸有限公司是全縣規模最大、最具活力的運輸企業,有車輛400 餘輛,總噸位 1800 噸,年運輸量150 萬噸以上,産值5000 多萬元。2000 年,鄉鎮企業總産值5.01 億元,比1994 年1.98 億元增長1.53 倍。
  1993 年分鄉後,該鎮按照“高起點、高效能、重特色”的要求對集鎮建設進行總體規劃,着重抓好以一路(撫適公路過境路段)、一街(竜潭大街)、一市場(綜合市場)、一小區(辦公小區)、一中心(文化體育中心)“五個一”工程建設。新開發長 600 米、寬 32 米的竜潭大街和仙湖路,對撫適綫過境路段進行改造,開通老街至竜潭新大街的道路,新建占地 1800 平方米的竜潭綜合市場。 1995 年,投資 450 萬元的竜潭鎮綜合辦公大樓建成並投入使用,占地 7000 平方米的鎮政府大院實施緑化。 1998 年,投資 140 萬元的竜潭興竜自來水廠建成使用,解决了竜潭集鎮和周邊村莊 5000 餘人生産生活用水問題。
  境內有 110KV 和 35KV 的變電所各 1 座,裝機 1.5 萬 KV 的沿江電站的電能直供竜潭,全鎮農村電網改造全面完成。有程控電話 3300 門,戶均 1.2 門;手機 3500 餘部。實現電話、有綫電視村村通。
  2000 年,有中學 1 所,小學 7 所,幼兒園 8 所,在校中、小學生 2200 人,是永定縣最早普及九年製義務教育的鄉(鎮)和首批“兩基”達標鄉(鎮)。有衛生院 1 所,病床 15 張,醫務人員 21 人。
  竜潭鎮上在村是永定縣的主要僑鄉之一。有海外華僑 700 餘人,主要分佈在印度尼西亞。著名華僑盧國振生前熱愛家乡公益事業,先後為家乡建設和教育事業捐資 300 餘萬元。
河南省南陽市唐河縣竜潭鎮 Tanghe County in Nanyang City, Henan Province longtanzhen
  竜潭鎮地處豫鄂兩省結合部,唐河縣城西南32公裏,東臨湖陽鎮,西接蒼臺鎮,北連郭灘鎮和黑竜鎮,南與湖北省棗陽市毗鄰。轄區98平方公裏,現有9.2萬畝耕地,4.6萬人,21個行政村,118個自然村,282個村民小組,是一個典型的平原農業鎮。全鎮2006年國內生産總值完成3.09億元,財政收入完成359.7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910元。人口自然增長率為4.6‰。
  竜潭鎮,原名漢竜潭,歷史悠久,已有二千多年歷史。民國期間,是漢竜潭區公所所在地。一九四八年屬南縣第四區,一九四九年五月為唐河縣第九區,一九五六設竜潭中心鄉,一九五六年十二月屬湖衝區竜潭鄉,一九五八年成立竜潭人民公社,一九六一年屬湖陽區竜潭人民公社,一九六八年撤區並社後屬竜潭人民公社,一九八三年改社為鄉,一九九七年撤鄉建鎮。
  竜潭鎮氣候適宜,地勢平坦,土壤肥沃,適合多種農作物生長。該鎮中徐村、韓莊、北蓼河支流上,現存留壩基一段和南北水渠溝各一條,為漢代水利工程———漢當遺址。唐河的支流蓼陽河、礓石河從竜潭鎮自東嚮西穿過,境內修有太山水庫、五七壩水庫、卜山口水庫、梁泉水庫,水利條件較好。竜潭鎮是省農科院重點科技成果轉化實驗示範基地,1997年被中國農科院確定為科技示範基地,2001年被省政府命名為省級科技示范镇。全鎮農業資源豐富,産品科技含量高,品質優良。是唐南重要的棉花、小麥,花生、無籽西瓜、Bejo甘藍生産基地和高産開發鄉鎮之一,每年的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及三年的四萬畝(已完成二萬畝)農業綜合開發項目(總投資1700萬元,)極大的改善了農業生産條件。
  竜潭鎮工業發展迅速。植物油加工、棉花加工、面粉加工、食品加工和手袋生産比較發達,形成了比較完備的以農業資源為主的加工業體係。同時,該鎮大力唱響招商強鎮的主旋律,優化招商環境,真正做到引得來,留得住,發展的好,2006年共引資1.1億元,新上項目13個,其中工業項目5個。
  竜潭鎮畜牧業發展規劃不斷壯大,專業化水平不斷提高。竜潭鎮堅持以專業廠建設為重點,以標準化生産為方向,走專業化的黃牛繁育道路。目前已建成以嚴營村黃牛繁育場為代表的高科技、高標準專業廠4個。畜牧業上形成了以黃牛、生豬、波爾山羊、良種獺兔和蛋雞為主的養殖基地。
  竜潭鎮交通便利,有至唐河、新野、襄樊、棗陽的二級油路,東接省道49綫,交通四通八達。通信事業日新月異,電力事業發展迅速,有35千伏變電站一座,臺區81個。21個行政村,村村通電,通電話,通有綫電視。
  竜潭鎮圍繞“植樹造林,緑化祖國,造福後代”的林業政策,大力開展平原緑化建設,使該鎮成為速生用材林為主、生態林為補充、適度規模經濟林的林業發展態勢。目前該鎮農田林網控製率在90%以上,林木覆蓋率達18%。
  竜潭集鎮是豫鄂交界鄉鎮繁榮的商貿中心之一。鎮東一公裏處的太山水庫的主幹渠穿街而過,改善了鎮區環境。街東南有35千伏變電站一座。鎮區規劃面積4.6平方公裏,建成區面積3平方公裏,有井字型街道8條,呈四縱四橫網格狀分佈,交通便利。2006年被市委、市政府評為“三星級城鎮”。全鎮建有專業市場四處,服裝、百貨、布匹、副食、蔬菜、肉蛋、瓜、果、建材、農資、畜禽交易等市場齊全。2006年3月由新時代生活廣場老伴王峰投資800萬元在集鎮建成日常生活用品超市和高檔傢電、傢具二個超市,運行良好。集鎮從業人員5000多人,日上市流量約2萬人次,年商品零售額達2000多萬元,市場繁榮,經濟活躍,政治穩定,治安良好。
四川省自貢市貢井區竜潭鎮 Zigong Gongjing District longtanzhen
  自貢市貢井區竜潭鎮,地處旭水河兩岸,距市區25公裏,內有高黎路、貢雙路交叉穿境而過。全鎮面積52.8平方公裏,轄18個行政村,162個村民小組,1個社區,7個居民小組。總戶數9905戶(其中:農業戶數8235戶,居民戶1558戶),總人口31227人,農業人口27557人,居民3537人。耕地面積37071.78畝(其中:田24715.93畝,土12355.85畝)。全年糧食産量18961噸,生豬出欄36132頭。
  竜潭鎮是自貢市的二綫菜地,以幸福1組,苗山4、5組的規模發展為竜頭擴展全鎮,主要種植無公害蔬菜,狠抓反季節蔬菜,主要産品有西紅柿、茄子、海椒、蓮藕等。二OO五年蔬菜種植面積16370畝,其中:西紅柿9015畝,茄子2550畝,海椒245畝,蓮藕250畝,産量64442噸,其中:西紅柿53875噸、茄子8500噸、海椒85噸、蓮藕280噸。
  鎮農業服務中心充分利用“自貢市旭竜蔬菜公司”和“自貢市貢井區竜潭鎮蔬菜協會”兩塊牌子,堅持走“公司+農戶”和“協會+農戶”的路子,使竜潭鎮的蔬菜遠銷成都、重慶、瀘州、宜賓等地,使菜農獲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
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白縣竜潭鎮 Bobai County in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longtanzhen
  竜潭鎮位於博白縣南部,地處兩廣三縣市(博白、合浦、廣東廉江)交界處,靠近湛江港、北海港、鐵山港。全鎮轄14個村(居委會),總面積159平方公裏,總人口8.6萬人。有桂東南“金三角”之稱。
  竜潭鎮是國傢雜交水稻繁育製種基地,年水稻製種面積4.8萬畝,優質稻種遠銷國內外,逐步形成了具有一定規模的雜交水稻種子基地。鄉鎮企業方面,全鎮形成了製糖、建材、食品加工、木片、塑料、印刷、服裝、交通運輸業為主體的外嚮型經濟,2003年全鎮財政收入突破5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993元。交通、信息迅猛發展,博沙二級公路橫貫該鎮,北海至湛江高速公路的出入口距鎮政府駐地僅8公裏,鄉村四級公路縱橫交錯,距兩廣市場衹有16公裏。全鎮所有自然村都安裝了程控電話,移動、聯通信號覆蓋全鎮。
  該鎮有5所中學、47個教學點;有綫電視網、廣播普及全鎮:竜潭中心衛生院被定為自治區一級甲等醫院、愛嬰醫院。1999年以來,連續五年被評為縣“雙文明建設目標管理”特等奬,榮獲市、縣社會綜合治理一等奬、特等奬。被自治區評為“廣西經濟綜合實力百強鄉鎮”,排名第14位。那薄村被評為自治區“文明村”。2000年竜潭鎮中心校被國傢教學教育研究中心嘗試教育理論研究會評為“全國先進單位”,同年,竜潭鎮一中被評為“全區德育工作先進集體”、“全國讀書育人特色學校”。
  人口數據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67130男36338女30792家庭戶戶數14176家庭戶總人口(總)67038家庭戶男36261家庭戶女307770-14歲(總)254190-14歲男143890-14歲女1103015-64歲(總)3785415-64歲男1986015-64歲女1799465歲及以上(總)385765歲及以上男208965歲及以上女1768戶口本地住在本地66536
雲南省麯靖市宣威市竜潭鎮 Qujing Xuanwei longtanzhen
  竜潭鎮位於宣威市西北部,距市區32公裏,轄17個村委會、286個自然村、232個村民小組,有16669戶 60188人,其中男30695人,占總人口的521%,女29493人,占總人口的49%,農業人口58728人,占總人口的97.5%,非農業人口 1460人,占總人口的2.5%,人口自然增長率5.69‰,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裏189人。
  全鎮國土面積318平方公裏,耕地面積3417公頃,其中水田462公頃,旱地2955公頃,農業人口人均占有耕地面積600平方米。有林地面積2.2萬公頃,森林覆蓋率達54.4%。
  2006年實現國內生産總值2.5億元,比上年增13%,其中第一産業總産值8206萬元,增6%;第二産業總産值1.09億元,增23%;第三産業總産值6013萬元,增8%。農村經濟總收入1.6億元,同比增9.2%,農民人均純收入2004元,比上年增160元。全年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452萬元,比上年增25%,財政一般預算支出2044萬元,比上年增支438萬元,增加28.16%。年末居民儲蓄存款餘額4345萬元,貸款餘額5538萬元,分別比上年增825萬元和1385萬元。
  全年糧食總播種面積9.6萬畝,糧食總産量2.79萬噸,增産382噸,其中優質玉米播種3.65萬畝,産量1.57萬噸;馬鈴薯播種3.4萬畝,産量7278噸;建設優質玉米製種基地450畝;種植烤煙8500畝,收購煙葉200萬斤,實現産值1179萬元,實現稅收235.8萬元;畜牧産業迅猛發展,年末出欄肥豬9.8萬頭,大牲畜3940頭,羊5560衹,傢禽8.6萬衹,禽蛋産量189噸,肉類總産量1.2萬噸,畜牧業總産值8030萬元;生態環境進一步改善,2006年封山育林2500畝,人工造林200畝,義務植樹32萬株;為實現“萬元增收計劃”,在打烏、營上、得基、茨德、下格村種植核桃6136畝。
  年內,工商經濟迅速增長,全年生産銷售原煤70萬噸,比上年增22萬噸,實現煤炭綜合産值8000萬元,比上年增37%;農産品産供銷網絡建設成效明顯,發展農村經紀人51名;建築建材企業收入3200萬元;個體私營企業健康發展,實現産值2.5億元。
  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加大,全年共投資185萬元,投工1.2萬個,新修、維修市鎮公路、鎮村公路、村組道路85.3公裏;投資110萬元修復水毀竜潭河河堤48處2.5公裏;投資70萬元完成放馬坪尼剋村飲水工程;投資65萬元在下格、打烏村實施“七期長治”工程;投資195.7萬元建成二期煙田建設工程227件,共保護農田面積1500畝,治理水土流失面積5平方公裏,解决了1萬餘人的飲水睏難問題;“三村四化”新農村建設起步良好,纍计投入76萬元,在下格建成1100平方米的小集市1個,新建露天貨臺31個,橋涵2座,硬化完小學生運動場地750平方米,新建厠所、垃圾池各1個,維修、硬化村間道路6.4公裏,目前正積極籌建占地1090平方米的村委會和老年活動中心;投資10萬元,選址新建竜潭村、新啓村衛生所160平方米,群衆就醫環境得到改善。
  全力推進社會保障與救助體係的建立和完善,全年發放孤兒、五保、復退軍人等人員各項定期補助48.3萬元,發放救濟糧4.6萬公斤,衣服1351件,救濟1509人;針對5月霜凍災害和7—8月份的旱災,及時撥出救濟款4萬元,救濟糧2.5萬公斤,救濟重災戶、受災特睏戶477戶802人;資助3861名農村貧睏人口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收交農村火災保險費6.25萬元,參保率達98%;發放小額信貸資金300萬元;核定優質糧食補貼面積4.2萬畝,發放補貼資金45.5萬元,核定種糧綜合補貼面積4.3萬畝,發放補貼資金46.5萬元;投資80萬元實施完成了市級重點扶持村2個、“安居工程”150戶;組織勞務輸出564人次,轉移農村富餘勞動力1821人次,實現轉移勞動收入1149萬元。
  全鎮有初級中學2所,完小17所,村小34所。在校學生10643人,其中初中教學班48個,在校生3173人;小學教學班228個(含學前班33個),在校生7470人,現有在崗教職工522人。全鎮學校占地面積199409平方米,其中中心學校2000平方米,中學68000平方米,小學129409平方米;中心學校校捨建築面積2810平方米(其中成技校1780平方米),中小學校捨建築面積56892平方米。全年投資326萬元,對新茂上河小學、大坡完小、新坪完小、業肥完小、中嶺子完小等學校進行排危改造,新建校捨4806平方米,排除危房3259平方米;3509名貧睏學生享受免費教科書,所有中小學生免交學雜費,共減免35.1萬元;對381名中小學生給予貧睏補助,補助3.4萬元;享受雲南省農業人口獨生子女教育“三免費”181人,免費3.3萬元;小學入學率為99.58%,鞏固率為99.41%;初中毛入學率為99.02%,鞏固率為99.01%。
  全鎮有衛生院1所,醫務人員17人,病床32張,村級衛生所16個,衛生員48個,醫務人員26人,病原體床32張。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全鎮參合5.5萬人,參合率90%,5.9萬人次享受減免補償金68.1萬元(不含市級醫院)。有文化站1個,藏書3700册;有廣電站1個,專業技術人員2人,有2個村開通有綫電視,可視頻道40個。
廣東省竜門縣竜潭鎮 Guangdong Province, Longmen longtanzhen
  【概況】竜潭鎮位於竜門縣西北部,東經114°06′,北緯23°42′,距縣城17公裏。全鎮總面積257平方公裏,地勢西高東低,以山地、丘陵地分佈,屬典型山區鎮,是竜門縣農業、林業生産重鎮。種植業以水稻為主,林業以鬆、杉、常緑闊葉林為主,盛産丹竹、毛竹。地下藴藏褐釔鈳、鉛鋅礦、鎢、錫、石灰石、黃鐵等礦産資源。西溪筍為著名土特産。年平均氣溫20.5℃,年均降雨量約2300毫升。水資源豐富,小水電遍布全鎮。下轄14個村民委員會249個村民小組和2個居民委員會,總人口為25000人,其中常住人口2200人。
  【國民經濟】2004年,國民生産總值11350萬元,工農業總産值14003萬元,其中工業總産值6180萬元,農業總産值7823萬元;村委集體經濟收入63萬元,全鎮人均收入3331元,各種儲蓄存款餘額 3501萬元。
  【農業】竜潭鎮土地肥沃、雨量充沛、氣候溫和,農産品繁多,形成糧食、水果、竹筍三個農業生産基地。2004年全鎮農業生産總值7823萬元,註重對農業生産結構和産品結構調整,扶持發展“三高農業”,發展名優、特、稀、新品種。糧食種植面積1761公頃,總産12333噸,其中水稻播種面積1129公頃,總産12071噸;水果種植面積1200公頃,總産27333噸;竹筍種植面積860公頃,總産60000噸。
  【林業】竜潭鎮山地面積28000公頃,宜林用地22414公頃,森林覆蓋率為80%,大部分以常緑闊葉林為主,自然林種生長周期長。2004年,鎮人民政府落實可持續發展規劃,重視封山育林,造林緑化面積400公頃。引導農民改變觀念,因地製宜,發展種植高效益林種。吸收外來資金種植南洋楹、V6尾葉桉等高效豐産林450公頃,提高林業效益。2004年林業總産值960萬元。
  【名優特産】“西溪筍”是竜潭鎮的著名土特産,溪筍生産歷史悠久,尤以新寮村(在當地稱作“西溪”)所産竹筍最佳,其獨特的自然環境條件使生産的竹筍風味獨特,“西溪筍”已成為省“一鄉一品”項目。2004年,全鎮種植筍竹面積860公頃,年産鮮筍60000噸,産值43萬元,産品暢銷東南亞市場。
  【基礎設施建設】落實鎮人民政府提出的“以城鎮建設推動經濟發展,以經濟發展促進城鎮建設”措施,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投入,重視發展教育、衛生事業,生活和投資環境日趨完善。2004年,竜塘綫禾倉至土湖路段改造完成,投入1000萬元改造左南綫X222左潭路段。配合縣及有關部門完成了左(潭)鐵(崗)公路鐵崗路段和鐵(崗)南(昆)公路改造的徵地、拆遷補償工作,確保了工程按時動工。完成馬嶺至方尾、塘坑村榕樹下至坑尾2條村道共3.9公裏的水泥硬底化改造。籌備對新屋村新屋至三坑村道改造。總投資4864萬元的110千伏左潭輸變電工程竣工。程控電話裝機容量增加到2500門,全鎮村村通電話。
  【教育事業】竜潭鎮有2所中學,15所小學,2所幼兒園,在校教職工350 人。2004年,落實九年義務教育,實行素質教育工程,貫徹“百年大計、育人為本”的教育方針和“科教興鎮”的教育戰略,投入150萬元進行教育基礎設施建設,完善中學功能樓普及電教化、左潭小學語音室,村級學校大部份實現樓房化。2004年初中升學率排全縣前列。
  【教育事業】左潭鎮計劃生育工作“以綜合治理為核心,管理與服務並舉”,執行《人口與計劃生育法》和新修訂的《廣東省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計生工作重心下移,形成縣領導、鎮負責、村為主、組配合和戶落實的基層計生工作機製。2004年全鎮總出生240人,人口出生率控製在10.42‰,計劃生育率91.22%,自然增長率6.36‰,節育率90.85%,有效控製了人口增長,完成年度各項計生指標。
  【武裝工作】加強國防武裝和民兵預備役建設,貫徹“黨管武裝”方針,在中共竜潭鎮委的領導下,做好基層民兵營建設、民兵軍事訓練、兵役登記,國防教育、學生軍訓、預備役登記工作。組織和發動民兵參加兩個文明建設,維護社會治安,搞好武裝部的正規化建設, 2004年為國傢輸送合格兵員18名。
  【社會治安綜合治理】2004年,左潭鎮把維護社會穩定作為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主題,堅持群防群治,防治結合。重視發揮公安機關的作用,結合“嚴打”行動,打擊小偷小摸、外圍 “六合彩” 賭博等違法行為,做好信訪工作,及時化解群衆內部矛盾;搞好安全文明小區的建設,建立安全文明小區12個,以點帶面,創造良好的社會治安環境,沒有發生大的刑事案件;維護全鎮的社會治安穩定。
湖南省桃源縣竜潭鎮 Longtan, Taoyuan County, Hunan Province
  竜潭鎮位於桃源縣城西部,距縣城45公裏,1995年撤區並鄉時,由原丁傢坊、竜潭、鄢傢溪三鄉合併而成,1997年11月撤鄉建鎮,正式命名為竜潭鎮。面積256平方公裏,為全縣鄉鎮之最。東與佘傢坪、凌津灘兩鄉毗連;北與理公港鎮接壤;西與鐘傢鋪鄉交界;東南隅隔沅水與興隆街鄉相望,全鎮轄丁傢坊、杜傢坊、棗兒埡、皮傢育、株木山、水碓育、仙花山、王傢溪、郭傢界、左傢溪、落傢坪、黃傘坡、雙堰埡、同觀山、徐傢坪、楠木灣、花香坪、沉溪坪、桃花溪、湖田界、梨樹埡、剪傢界、鄢傢溪、鬆山寺、七鈴坪、金盆山、仙境埡、小伏溪、羅傢灣、仙峰、仙娘、梁皇殿、郭傢橋33個村,2個居委會,341個村民小組,3萬人,耕地面積4.78萬畝,城鎮規劃總面積1.56平方公裏,建成面積0.96平方公裏,現有城區常住人口6000人。 
  竜潭鎮是一個富有開發潛力的城鎮,它的地勢依山傍水,漆五公路橫貫中心;境內巍峨起伏的丫柱山、翠華山長滿翠緑、茂密的竹木,為林木、藥材基地的開發和畜牧業的養殖奠定了堅實基礎,並且藴藏着石灰石、銅、鉛、鋅、磷、重晶石等豐富的礦産資源;小洑溪流域水源豐沛,不僅水産資源豐富,是鯖、草、鰱、鱅等魚,蝦,龜,鱉生長的理想環境,而且為水力資源的開發利用,電力事業的發展壯大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肥沃的良田,為農業生産穩定奪豐收創造了可靠的保證。
  竜潭鎮是一個富有開發潛力的城鎮,它的地勢依山傍水,漆五公路橫貫中心;境內巍峨起伏的丫柱山、翠華山長滿翠緑、茂密的竹木,為林木、藥材基地的開發和畜牧業的養殖奠定了堅實基礎,並且藴藏着石灰石、銅、鉛、鋅、磷、重晶石等豐富的礦産資源;小洑溪流域水源豐沛,不僅水産資源豐富,是鯖、草、鰱、鱅等魚,蝦,龜,鱉生長的理想環境,而且為水力資源的開發利用,電力事業的發展壯大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肥沃的良田,為農業生産穩定奪豐收創造了可靠的保證;優美的風景,繁華的街道為國際、國內有識之士來投資開發提供了有利環境。
  人口數據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27675男14971女12704家庭戶戶數8029家庭戶總人口(總)27576家庭戶男14911家庭戶女126650-14歲(總)44110-14歲男23140-14歲女209715-64歲(總)2015415-64歲男1097415-64歲女918065歲及以上(總)311065歲及以上男168365歲及以上女1427戶口本地住在本地27115
湖南省花垣縣竜潭鎮 Huayuan County, Hunan Province longtanzhen
  鄉鎮簡介
  竜潭鎮位於湖南花垣縣西南部,距縣城15公裏。東與道二鄉交界,東北與團结鎮相連,東南與雅橋鄉接壤,西南與貓兒鄉交界,西北與茶洞鎮相鄰,總面積59.69平方公裏。轄16個村、1個居委會,63個自然村寨,110個村民小組,總人口3585戶14543人。花民公路縱貫全鎮東西,雅竜公路、竜團公路相繼在此交匯,是花垣縣通往黔東的交通要塞,是縣內重要的物資集散地之一。現有工業品市場、衡竜貿易市場和生豬市場各1個,其中生豬市場全縣最大。年末耕地面積15142畝,其中水田7400畝,旱地7742畝。地勢東、北、西部高,南部低,平均海拔500~600米之間,年降雨量147.49毫米,年平均氣溫28.2℃。鎮內礦産資源豐富,鉛鋅礦床較大,以李梅、土地、各弄3個村為主礦區,工業儲量113.1萬噸,遠景儲量872.48萬噸,居全縣第一。年內小城鎮建設形勢喜人,已新建興竜大街1700米,路基寬16米,拍賣屋基10處,配套排水、緑化等附屬設施正穩步進行。主要溪流竜潭河,發源於土地村後灣衝山下,骶?個村匯入兄弟河,年內利用國債資金改造河道,解决了水患。鎮內工商業發達,現有個體工商戶800戶,從業人員2400人,註册資金1000萬元;選廠21傢,從業人員3000餘人,年創産值7000萬元。2003年工農業總産值1億元,其中工業總産值8000萬元,農業總産值2000萬元,財政收入38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400元。
  行政轄村
  土地村豆旺村竜門村窩坨村幹塘村開支鋪村角弄村李梅村古老村竜潭村大坪村草坪村金溶村板塘村黃臘村張匹馬村
  人口數據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12845男6620女6225家庭戶戶數3050家庭戶總人口(總)12690家庭戶男6510家庭戶女61800-14歲(總)36080-14歲男19250-14歲女168315-64歲(總)814015-64歲男416715-64歲女397365歲及以上(總)109765歲及以上男52865歲及以上女569戶口本地住在本地12603
重慶市酉陽縣竜潭鎮 Youyang County longtanzhen
  竜潭鎮位於渝東南武陵山區腹地,面積1.5平方公裏,竜潭因伏竜山下兩個狀如“竜眼”的汆水洞常積水成潭,古鎮自“竜眼”之間穿過,形如“竜鼻”,因而得名。竜潭自蜀漢以來,曾相繼為“縣丞”、“巡檢”、“州同”、“縣佐”所在地,相當於州縣的分司或副職,已有1700餘年的歷史。自宋及清600餘年的“蠻不出洞,漢不入境”土司統治政策,造就了竜潭這一千年古鎮獨有的建築藝術和神奇的民族文化。
  古鎮順湄舒河而建,規模龐大,保存完好。現存3公裏的石板街被磨蹭得光可鑒人、青幽如玉,古老的海生物化石時隱時現。50多座土傢吊腳樓翹角飛檐,形態美觀。街上店鋪林立,巷道相互連通。封火墻壁壘森嚴,氣勢恢弘。四合院古樸幽靜,頗具特色。
  湄舒河自古以來就是連結酉水匯入沅江,通往江浙的大通道,自雍正末年廢除土司制度,取消“蠻不出洞、漢不入境”的禁令後,江浙、湖廣、重慶等地客商紛紛雲集竜潭古鎮,運來大宗食????、布匹等日用百貨,運出桐、茶、漆、朱砂、水銀等特産。古鎮上????號、商行、店鋪林立,有“貨竜潭”之稱。江西商人會館萬壽宮、湖南商人會館禹王宮等相繼建立起來,促進了當地少數民族與漢族的融合。抗日戰爭日期,竜潭古鎮成為淪陷區民衆避戰的大後方,1.5平方公裏的小鎮上雲集了8萬人,商賈雲集,人煙阜盛,使竜潭一時蜚聲全國,被譽為“小南京”。
  竜潭鎮磚木結構的居民房屋鱗次櫛比,建築工藝各有千秋。木結構的房屋,一般人傢是“三柱四騎”、“三柱六騎”。大戶人傢則是“四合天井”大院。青石柱砌成古樸典雅的大朝門,院內有“中堂”,用作祭祖、迎賓和辦理婚喪大事。臨街底層用木板裝修或磚泥砌成的櫃臺,是主人出售貨物的門市。文昌宮、軒轅宮、禹王宮、萬壽宮等古建築,窗花門楣、畫棟雕梁,飛檐翹角,秀麗美觀。昔日在春秋閣關公像前,有河北詩人題的“匹馬斬顔良,河北英雄齊喪膽。單刀會魯肅,江南名士盡低頭”的楹聯。
  竜潭鎮人傑地靈,是革命先驅趙世炎、原北京市委第一副書記劉仁、孫中山大總統府秘書、同盟會員王勃山、瞿秋白夫人王劍虹的故鄉。著名作傢瀋從文20世紀20年代住在竜潭,寫過18歲古怪“女匪首”王幺妹的動人故事,他在作品中多次描寫了竜潭古鎮優美的自然風光、悠久的歷史和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著名女作傢丁玲也描寫過古香古色的竜潭中學;著名戲劇作傢田漢在他離別竜潭時,吟了“酉陽孤塔隱山嵐,巨石撐天未可探,聞道鯉魚多尺半,把竿何日釣竜潭”的七絶。
  2000年,重慶市旅遊局對竜潭古鎮進行了詳細規劃,楊汝岱、費孝通、陳俊生、羅豪纔、賀國強、包敘定、汪洋、王鴻舉等一批批黨政領導和各地的文人墨客前來竜潭觀光,隨着旅遊業的發展,竜潭古鎮必將成為全國知名的旅遊勝地。
江蘇省南京市棲霞區竜潭鎮 Qixia District, Nanjing, Jiangsu Province longtanzhen
  竜潭鎮隸屬於江蘇省南京市棲霞區,位於省會南京以東30公裏,東鄰句容市(寶華鎮),南側有312國道東西嚮穿境而過,背靠滬寧鐵路綫、再往北便是長江。滬寧高速鐵路、城際鐵路已經開工建設,沿江大道已經竣工貫通。
安徽省霍邱縣竜潭鎮 Huoqiu County longtanzhen
  霍邱縣轄鄉。1949年建竜潭鄉,1958年成立飛躍公社,1983年改竜潭鄉,1992年撤區並鄉時石廟鄉並入。位於縣境西部,距縣城30.5公裏。面積101平方公裏,人口3.6萬。長(集)周(店)公路、105國道過境。轄竜潭、劉大竹園、小山、長郢、楊樓、新城、三裏、小河集、桃紅、大圩、五裏堆、廟崗、劉新樓、朱圩、西倉房、石廟、陳棚、東圩、西閘口、裴橋、金小店、新集、竜王廟、南樓24個村委會。以農業為主,産水稻、小麥、油菜籽、紅麻、大豆、蓮藕。鄉鎮企業有建材、專用肥、精米加工、印刷、植酸鈣等廠。
  經濟發展
  竜潭地處北溫帶,是漁米之鄉。山清水秀,人傑地靈,資源豐富,土地肥沃,崗灣交錯,河道縱橫,溝塘棋布,交通便捷。
  盛産石灰石、花崗岩和優質陶瓷土。農業以水稻栽培為主,適合小麥、油料、甘蔗、薯、豆、瓜、果、菜生長。引用梅山水庫和竜潭水庫水,排灌方便,旱澇保收。畜牧水産養殖得天獨厚,皖西白鵝、麻黃雞、板鴨、三元雜交豬的養殖久負盛名;中華鱉、河蟹、黑魚、鱔魚、鰻鱺、鱖魚、青蝦等名優水産打入國內外市場。林業以楊樹為多;盛産百部、百合、半夏、紫蘇等上百種中藥材,“霍紫蘇”自古即天下稱絶。
  人口數據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35179男18398女16781家庭戶戶數10072家庭戶總人口(總)35097家庭戶男18348家庭戶女167490-14歲(總)92970-14歲男49720-14歲女432515-64歲(總)2354515-64歲男1222515-64歲女1132065歲及以上(總)233765歲及以上男120165歲及以上女1136戶口本地住在本地34935
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布拖縣竜潭鎮 Butuo County, Liangshan Yi Autonomous Prefecture of Sichuan Province longtanzhen
  一、地理位置
  竜潭鎮位於布拖縣城以南約58公裏。地理位置約為:東經102°46′—102°54′北緯27°19′—26°24′。東與雲南省隔江相望,西與普格縣接壤,南北嚮與合井鄉和包𠔌坪鄉毗鄰。
  二、歷史沿革
  布拖為解放後的新建縣。解放前曾先後隸屬今昭覺、普格和西昌等縣(市),在奴隸社會、封建社會,布拖因交通不便,又為土司屬地,故歷代統治者雖將其歸入版圖中,但都很難進行實際的控製和管轄;
  解放後到1952年底,屬普格縣管轄;
  1953年起屬布拖管轄,1956年6月 建區公所;
  1968年9月26日 建立鄉革命委員會;
  1968年10月5日 成立區革命委員會;
  1978年6月15日 恢復區公所建製;
  1984年3月 恢復鄉建製;
  2007年3月 拆鄉並鎮;
  三、交通條件
  縣道“布交”路公路里程57公裏,為全鎮主要的對外交通道路,道路沿交際河,斜穿鎮域東北與包𠔌坪鄉和羅傢坪鄉相連。鎮域內有鄉村公路里程47公裏,2006年通車村數為5個,2007年實現村村通路。
  四、自然條件
  1.地形條件
  布拖境內以中山、山原地貌為主,東南部猶豫河流深切,地形復雜,海拔由535米到3891米,形成中山深切割地貌。竜潭鎮地處交際河沿岸,沿岸海拔在1000米以下,該地區河流切割強烈,地形破碎,山勢陡峻,水土流失嚴重,但因海拔較低,光熱條件較好,物産較為豐富,是縣內糧食及經濟作物的主産區之一。
  2.氣候條件
  竜潭鎮屬原交際河區,其氣候類型為亞熱帶半幹旱氣候,按照農業氣候分區,轄區內紅旗村、金江村和馮傢坪村屬低山河𠔌區;幸福村和勝利村屬中低山區;月平均最高氣溫23.7℃,月平均最低氣溫6.1℃,年平均氣溫15.8℃。
  3.水文
  竜潭鎮年均降雨量為947.9—1609mm, 境內河流主要為交際河、電廠溝、山楂河,水資源較為豐富,境內河流長15公裏。
湖南省嘉禾縣竜潭鎮 Jiahe County, Hunan Province longtanzhen
  竜潭鎮位於嘉禾縣縣境東部,距縣城19公裏。東與桂陽縣燕塘鄉相連,南與臨武縣三合、麥市兩鄉接壤,北與行廊鎮交界,西與袁傢鎮相接,西北與泮頭鄉毗鄰。鎮政府駐竜潭圩村,轄1個居委會,20個行政村。鎮沿用駐地村村名。
  全鎮總面積73.12平方公裏,耕地2005.5公頃,7175戶,26096人。鎮經濟以農業為主,年工農業産值為22817.16萬元,年財政收入為438萬元。省道322綫東西嚮貫通轄區。
  境內設有中學1所,小學14所,醫療機構2個。
  人口數據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21160男11010女10150家庭戶戶數6770家庭戶總人口(總)21061家庭戶男10916家庭戶女101450-14歲(總)54030-14歲男29800-14歲女242315-64歲(總)1387915-64歲男719115-64歲女668865歲及以上(總)187865歲及以上男83965歲及以上女1039戶口本地住在本地20758
重慶市涪陵區竜潭鎮 Chongqing Fuling District longtanzhen
  簡介
   竜潭鎮位於涪陵區西南部邊緣,地處北緯32°27′,東經107°07′,東鄰同樂鄉,西鄰大順鄉,南接南川冷水關鄉,北接青羊鎮。竜潭鎮東北距涪陵城63Km,南距南川城43Km,西距重慶城155Km。有涪(陵)南(川)路和兩條竜新(新妙、新村)公路穿越集鎮而過對外連接。集鎮建成區面積1.0 Km²,鎮區幅員面積129.3Km²,現有耕地面積68175畝,其中:田46965畝,土14910畝,有效灌溉面積37418畝,林地69553畝,覆蓋率達42%。鎮轄20個行政村,2個居委會,108個農業社,14個居民小組,13060戶,共45950人,其中:城鎮人口9700人,占總人口的21%。
  自然條件
  竜潭鎮屬淺丘低𠔌帶壩,以平壩低山為主,平壩面積占69%,山區、緩丘占31%,最低海拔高度為665.7m,最高海拔為1200m,中部平壩綫丘,地貌呈盆狀,東西北森林植被茂密,全鎮森林覆蓋率達36.4%,中小型水庫7座,山坪塘145口,真可謂:山上鳥語花香,平壩農田延綿。久負盛名的河潭蜿蜒穿越集鎮而過,土地肥沃,山水秀美,素有“漁米之鄉”之美喻。竜潭鎮鎮域氣候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常年平均氣溫17.7°C,最熱平均氣溫29.5°C,極低氣溫2°C。鎮區水資源較為豐富,藴藏總量2200萬立方米,可開發量1210萬立方米,用於發電1050萬立方米,可用於農灌130萬立方米,生産生活用水30萬立方米。我鎮的地質狀態多為頁岩、砂岩混合淺丘地貌發育,以紅棕紫泥和棕紫油泥為主。
  名勝古跡
  該鎮具有悠久的歷史文化和豐富的人文底藴。建於康熙年間的萬天宮,占地668m²,2000年8月被涪陵區佛教協會批準恢復,並更名為鳳翔寺,常年僧人念經,香客拜佛絡繹不絶,佛教信徒常出入此地,每逢廟會熱鬧非凡。著名數學家何魯為後人留下楹聯,現位於竜潭鎮中心衛生院。上聯:“拓地作名園幾樹紅梅添詩意”,下聯:“臨泊成勝景一灣緑水護草堂”,橫聯:“安之居”,行楷敞勁,此聯被列為區級文物保護。另外位於新樂村西南1.3Km,建於東漢年間的獅子嘴墓群,共有25座分佈在長200m,寬70m,距山腳10m的岩石上,同樣也是區級文物。鎮境內還有觀音閣、大堂寺、群樂宮、仙人崖石刻等29處名勝古跡。
  地方特色
  該鎮盛産大米——“竜潭牌大米”聞名於周邊10多個區、縣、市,獨占市場鰲頭,三無工業污染的環境優勢,竜潭大米清潔、衛生,外觀質體油浸,入口清香,口感滋潤,營養豐富,2002年至2003年在國傢工商局註册商標,2002年被中國糧食行業協會授予竜潭大米“放心米”,選入《中國名優産品》,2004年榮獲“中國著名暢銷品牌”榮譽稱號。
  農業經濟
  竜潭鎮是典型的糧豬型經濟,屬於城鄉二元化經濟結構,主要以種植為主,尤其是稻穀,素有“糧倉”之稱,2007年糧食總産量26175噸,經濟收入1040萬元,農業總産值13180萬元,比2006年增長41.05%,人均純收入3113元,與2006年相比增加18%。蠶桑發展歷史悠久,全鎮栽桑3500畝,産蠶3.65萬噸,産值430萬元,2008年榨菜大規模種植面積達 30000畝。全鎮苎麻面積8500畝,産麻650噸,産值35萬元。2008年全鎮大力推廣優質稻生産面積達20000畝,畜牧業生産位居全區榜首,2008年全鎮出欄生豬40150頭,産值2315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0.28%,傢禽出欄83.4萬衹,産值1679萬元。共和漁場年産水花魚種800萬尾。
  鄉鎮企業
  鄉鎮企業、財政稅收、金融發展 該鎮鄉鎮企業 27個,從業人員1893人,2008年鄉鎮企業總産值8576萬元,比2007年增長11%,全鎮工農業生産總值21682萬元,與上年同期相比約增長5%,財政收入209萬元,2007年GDP 實現31585萬元。2007年各項銀行存款金額達2億元,各項貸款3.3億元,各項指標在同行業中位居第一;保險事業成績顯著,2004年至2007年連續3年保費突破450萬元,2008年實現保費收入達1000萬元,參保人數多達萬人次。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15300人,占總人口的33%。
  科教文衛
   教育事業蓬勃發展 我鎮教育事業走國傢辦學與私立辦學相結合的路子,全鎮共有小學5所,高完中1所,占地50餘畝(涪陵第十七中學),2所幼兒園。其中:國傢辦高完中1所,小學4所,幼兒園1所。高中學生792人,初中學生2147人,小學生2750人,幼兒園600人,教職工265人;私立小學創辦於1999年秋(新星小學、幼兒園),現有教職工人數32人,學生550人。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涪陵第十七中學,自1996年創辦以來,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搞得有聲有色,教學設施完善,校園風景優美怡人,全校教職工有148人,教學班46個 ,學生 2939人,其中:初中32個班,學生2147人,高中14個班,學生792人;辦學12年來,學校實現了上規模,進檔次的目標。初中畢業升學考試各項指標都在全區同類學校的前茅,高中畢業升大學,連續幾年錄取平均率達78%。
  衛生、文化、廣播電視事業蓬勃發展 該鎮衛生院是一級甲等中心衛生院,是市級規範化衛生院,占地14550m²,建築面積15500m²,內設有內科、外科、骨傷科、放射科等科室,現有醫務人員100餘人,固定資産600多萬元。該鎮的文化廣播電視得到了有效的發展,2001年被區文體局評為“標準化站”、“先進文化鄉鎮”,2003年榮獲“重慶市億萬農民健身鄉鎮”,被國傢體育總局命名為“全民健身周先進單位”。現有寬帶用戶3000臺。
  人口數據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32436男16640女15796家庭戶戶數8617家庭戶總人口(總)32315家庭戶男16553家庭戶女157620-14歲(總)84660-14歲男45080-14歲女395815-64歲(總)2187715-64歲男1114815-64歲女1072965歲及以上(總)209365歲及以上男98465歲及以上女1109戶口本地住在本地31589
No. 19
  政府駐相榮,人口1.62萬人,面積192.46平方千米,轄11個村委會:鹿圈子、孤山子、梨灑溝、相信、竜潭、紅石砬子、相榮、北臺子、蜜蜂嶺、大房子、張傢堡。
安徽省六安市霍邱縣 Lu'an City, Anhui Province Huoqiu County
  竜潭地處北溫帶,是漁米之鄉。山清水秀,人傑地靈,資源豐富,土地肥沃,崗灣交錯,河道縱橫,溝塘棋布,交通便捷。
  盛産石灰石、花崗岩和優質陶瓷土。農業以水稻栽培為主,適合小麥、油料、甘蔗、薯、豆、瓜、果、菜生長。引用梅山水庫和竜潭水庫水,排灌方便,旱澇保收。畜牧水産養殖得天獨厚,皖西白鵝、麻黃雞、板鴨、三元雜交豬的養殖久負盛名;中華鱉、河蟹、黑魚、鱔魚、鰻鱺、鱖魚、青蝦等名優水産打入國內外市場。林業以楊樹為多;盛産百部、百合、半夏、紫蘇等上百種中藥材,“霍紫蘇”自古即天下稱絶。
遼寧省鞍山市岫岩滿族自治縣 Anshan City, Liaoning Xiuyan Manchu Autonomous County
  竜潭鎮位於岫岩西南,東與雅河辦事處、楊傢堡鎮接壤,西同莊河市、蓋州市交界,南和新甸鎮相連,北與前營子鎮為鄰。全鎮橫嚮距離43公裏,縱嚮距離4.47公裏,總面積192平方公裏。2003年合併北臺子村、紅石砬子村、孤山子村3個村,轄相榮、竜潭、鹿圈子、梨酒溝、相信、蜜蜂嶺、大房子、張傢堡8個村。屬遼南丘陵地帶,兩側山丘是千山山脈的延續。竜潭河是鎮內主要河流,長12公裏。鎮內屬北溫帶氣候,西部的鹿圈村的氣候幾乎比其它村晚近一個節氣。尤其是鹿圈村嶺上村民組,地處山嶺之巔,春遲霜早,被當地群衆稱為“二邊外”。
No. 22
  竜潭鎮 竜潭鎮位於永定縣東北部,距縣城40千米。轄7個行政村。
  [代碼]350822108:~201上在村 ~202上西村 ~203楓林村 ~204竜潭村 ~205銅聯村 ~206聯中村 ~207虞溪村
  [沿革]。1958年屬撫市鄉,1992年析置竜潭鄉。1997年,面積89平方千米,人口1.3萬,轄竜潭、銅聯、聯中、楓林、上西、上寨、虞溪7個村委會。1997年底,撤銷竜潭鄉,設立竜潭鎮
福建省竜岩市永定縣 Yongding County, Longyan City, Fujian Province
  竜潭鎮位於縣境之東、永定河上遊。東接新羅區適中鎮,南連南靖縣梅林鄉,西靠撫市鎮,北與培豐鎮毗鄰,面積78.2平方公裏。1993年從撫市分出設鄉,1997年撤鄉設鎮。鎮政府設於竜潭村,距縣城41公裏。2000年,有7個村委會,83個村民小組(其中革命基點村5個),3352戶12727人。除聯中村居民兼講“金子學”外,其餘均講客傢方言。境內有著名的喀斯特溶洞——仙湖洞。全鎮有初中1所,小學7所,幼兒園8所,衛生院1所。該鎮是永定的東大門,是永定通往閩南沿海地區的交通要道。連接319國道和省道福三綫的撫適公路貫穿全境。撫市—適中、竜潭—虞坑、竜潭—楓林3條公路幹綫和境內礦區公路、林區公路組成交通網絡。2000年,全鎮有運輸車輛500餘輛。該鎮礦藏豐富,已探明煤炭儲量0.9億噸,石灰岩儲量3.5億噸,鐵、錳、粘土礦開採已有多年的歷史。省屬竜潭、銅鑼坪兩大煤礦和昌福山煤田均在境內。2000年煤炭産量100萬噸。該鎮森林資源豐富,2000年,全鎮林木蓄積量16.7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71.4%。至2000年,境內有來自新加坡、澳門、臺灣、香港等國傢和地區及深圳、廈門客商投資建成的金成、銅聯、天山、深閩、東興、金竜、竜發、第三、竜盛等9傢水泥廠,年産水泥100萬噸,涌現出“玉象”、“仙湖”、“永吉”等一批暢銷廈、漳、泉“金三角”的水泥品牌。全鎮有煤礦200多個,采石場40多個。運輸、飲食、服務等産業也得以蓬勃發展。該鎮汽車運輸有限公司是全縣規模最大的運輸企業,有車輛400餘輛,總噸位1800噸,年運輸量150萬噸以上,産值5000多萬元。依托資源優勢,民營企業快速發展,使竜潭成為永定水泥、煤炭主産地,躋身於市、縣新興工業區行列。
No. 24
  面積92.2k㎡,人口35563人。 [郵編]330819 [代碼]360983112 [區劃]轄竜潭橋街居委會,竜潭、新鬍、南爐、洛城、小王、上港、塔水、梅口、萬善、羅塘、金傢、鄭傢、陵和、高湖等14個行政村,鎮政府駐竜潭橋街。
No. 25
  竜潭鎮 竜潭鎮位於唐河縣西南部,距縣城32千米,東臨湖陽鎮,西接蒼臺鎮,北連郭灘鎮和黑竜鎮,南與湖北省棗陽市楊當鎮毗鄰。面積98.5平方千米,人口4.6萬人(2008年)。轄竜潭、太山、小張莊、崗陳、白莊、高營、王謝莊、找子莊、嚴營、小井楊、小河陳、中徐、史橋、楊廟、段莊、趙河、李油坊、鐘莊、吊橋、龔莊、何莊21個行政村,118個自然村,282個村民小組。境內有蓼陽河、礓石河,修有太山水庫、五七壩水庫。
  [郵編]473410 [代碼]411328107:~200竜潭村 ~201太山村 ~202小張莊村 ~203崗陳村 ~204白莊村 ~205高營村 ~206王謝莊村 ~207找子莊村 ~208嚴營村 ~209小井楊村 ~210小河陳村 ~211中徐村 ~212史橋村 ~213楊廟村 ~214段莊村 ~215趙河村 ~216李油坊村 ~217鐘莊村 ~218吊橋村 ~219龔莊村 ~220何莊村
  [沿革]民國期間,是漢竜潭區公所所在地。1948年屬南縣第四區,1949年5月為唐河縣第九區,1956年設竜潭中心鄉,1956年12月屬湖衝區竜潭鄉。1958年建竜潭公社,1961年為湖陽區竜潭公社,1968年撤區並社後為竜潭公社。1983年改鄉。1997年撤鄉建鎮,面積98.5平方千米,人口4.3萬,轄竜潭、小張莊、王太山、崗陳、白莊、高營、王謝莊、嚴營、找子莊、小井楊、小河陳、中徐、大何莊、史橋、段莊、趙河、李油坊、鐘莊、楊廟、吊橋、龔莊21個行政村。
河南省南陽市唐河縣 Tanghe County in Nanyang City, Henan Province
  竜潭鎮地處豫鄂兩省結合部,位於縣城西南45公裏處,土地面積98平方公裏,原名漢竜潭,1983年改名為竜潭,1997年被省政府批準撤鄉建鎮。鎮轄21個行政村,46685人,耕地9.3萬畝,是一個典型的平原農業鎮。全鎮2001年國內生産總值完成1.88億元,財政收入完成547.4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067元。人口自然增長率為3.2%。
  近年來,竜潭鎮黨委、政府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調整農業結構為主綫,以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改善外部投資環境為重點,全力推動鎮域經濟和各項社會事業的健康發展。先後榮獲南陽市“小城鎮建設明星鎮”、“三星級城鎮”,省、市“科技示範鄉鎮”,省“平原緑化先進單位”、“衛生先進單位”,市“文化先進單位”、“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單位”、“計劃生育工作先進單位”、“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先進單位”等稱號。
  竜潭平疇沃野,氣候適宜,水量充足,電力豐富,公路通暢,通訊發達,是投資開發、經商貿易的理想場所。
No. 27
  轄:大屋、竜中2個居委會;丁傢坊、杜傢坊、棗兒埡、皮傢育、株木山、水碓育、仙花山、王傢溪、郭傢界、左傢溪、落傢坪、黃傘坡、雙堰埡、同觀山、徐傢坪、楠木灣、花香坪、沉溪坪、桃花溪、湖田界、梨樹埡、剪傢界、鄢傢溪、鬆山寺、七鈴坪、金盆山、仙境埡、小伏溪、羅傢灣、仙峰、仙娘、梁皇殿、郭傢橋33個村委會。
No. 28
  轄:竜潭居委會;社塘、大方元、衝下嶺、木嶺、羊司馬、廊裏、竜潭、扶塘、山口、雙蓮、金塘、上宅、霞塘、羅傢塘、杉樹下、石坡頭、大泉、王陽甫、梓木、馬傢坪20個村委會。
No. 29
  位於漵浦縣南端,鎮域面積76.1平方千米,轄22個行政村、4個居委會,共31098人。轄:大埠街、正街、建設街、新興街4個居委會;竜泉、小貴州、岩板、營盤、金屏、金黃、金洲、金廠、金燕、金牛、金塘、貴坪、太和、馬廟、車嶺、新興、圭洞、白幼、蓮荷、肇山、梓金、梓坪22個村委會。
No. 30
  轄:竜潭、馬黃塘2個居委會;土地、豆旺、竜門、窩坨、幹塘、開支鋪、角弄、李梅、古老、竜潭、大坪、草坪、金溶、板塘、黃臘、張匹馬16個村委會。
湖南省常德市桃源縣 Taoyuan County, Changde City, Hunan Province
  竜潭鎮位於桃源縣城西北部,距縣城45公裏,1995年撤區並鄉時,由原丁傢坊、竜潭、鄢傢溪三鄉合併而成,1997年11月撤鄉建鎮,正式命名為竜潭鎮。版圖面積256平方公裏,為全縣鄉鎮之最。
  竜潭鎮轄:2個居委會:大屋、竜中;33個村委會:丁傢坊、杜傢坊、棗兒埡、皮傢堉、株木山、水碓堉、仙花山、王傢溪、郭傢界、左傢溪、落傢坪、黃傘坡、雙堰埡、同觀山、徐傢坪、楠木灣、花香坪、沉溪坪、桃花溪、湖田界、梨樹埡、剪傢界、鄢傢溪、鬆山寺、七鈴坪、金盆山、仙境埡、小洑溪、羅傢灣、仙峰、仙娘、梁皇殿、郭傢橋。
湖南省郴州市嘉禾縣 Jiahe County, Chenzhou City, Hunan Province
  嘉禾縣竜潭鎮位於嘉禾、桂陽、臨武三縣交界處,總人口2.6萬,轄20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這裏民風膘悍,社情復雜,因煤礦過度開採,導致地質沉陷、河流污染而引發的矛盾糾紛和信訪案件比較突出。近年來,竜潭鎮充分發揮基層司法所職能作用,創新人民調解工作機製,全方位開展矛盾糾紛預防和化解工作,使大量的矛盾糾紛化解在萌芽狀態。去年以來,該鎮實現了“三無一降”(無民事案件轉化為刑事案件、無群體性糾紛械鬥、無異常越級上訪,刑事案件大幅下降)的好成績,並實現了涉法涉訴上訪案件的零記錄,確保了社會政治穩定,經濟和諧發展。一、以人為本,網絡建設抓基礎。一是加強村級調解組織建設。該鎮堅持重心下移,關口前移,以“村為主”做好矛盾糾紛排查工作,把人民調解工作作為各村目標管理考核的重要內容,配齊配強村組專職調解主任、調解員和信息員,聘請縣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擔任兼職調解員,組建以在傢離退休人員、老黨員為主體的志願者隊伍,建立健全村級調解網絡。目前,全鎮建立健全了22個調委會,216個調解工作小組,選聘了680名十戶調解員。二是加強鎮內企事業單位調解組織建設。由鎮調委會協調發展專業性調解組織建設,加強鎮屬企業內的勞資糾紛調處力度,建立對應經濟糾紛、消費糾紛、房地産與建築糾紛、環境糾紛等不同類型的各種專業性調委會;加快發展行業協會調解組織,發揮熟悉行業情況、成員聯繫緊密的優勢,提高調解行業之間以及本行業與其他社會主體之間糾紛的效率。目前,該鎮共有3個行業性調解組織,3個專業性調解組織。三是加強調解員隊伍建設。通過舉辦培訓班、組織交流、經驗介紹、現場觀摩、以會代訓、定期例會學習、分析案例等多種方式,加強對人民調解員的崗前培訓和在崗培訓,提高其法律政策水平、文化水平和調解工作技能。近兩年來,共舉辦人民調解員培訓班5期,進行業務培訓326人次。二、未雨綢繆,民情懇談抓預防。一是暢通信息渠道,深入開展民情懇談活動。鎮黨委、鎮政府製定下發了《竜潭鎮民情懇談活動實施方案》,引導鎮、村幹部與群衆懇談,變群衆上訪為幹部下訪、變事後處置為事前預防,暢通社情民意表達渠道,廣泛收集情報信息,排查調處矛盾糾紛,力爭把問題控製在基層、化解在萌芽狀態。去年以來,鎮村幹部組織召開民情懇談會230次,共有1800人次群衆參加,現場調解各類矛盾糾紛92起。
湖南省懷化市漵浦縣 Huaihua, Hunan Xupu
  位於漵浦縣南端,鎮域面積76.1平方千米,轄22個行政村、4個居委會,共31098人。
湖南省湘西土傢族苗族自治州花垣縣 Xiangxi Tujia and Miao Autonomous Prefecture in Hunan Huayuan County
  竜潭鎮位於花垣縣西南部,距縣城15公裏。東與道二鄉交界,東北與團结鎮相連,東南與雅橋鄉接壤,西南與貓兒鄉交界,西北與茶洞鎮相鄰,總面積59.69平方公裏。轄16個村、1個居委會,63個自然村寨,110個村民小組,總人口3585戶14543人。花民公路縱貫全鎮東西,雅竜公路、竜團公路相繼在此交匯,是花垣縣通往黔東的交通要塞,是縣內重要的物資集散地之一。現有工業品市場、衡竜貿易市場和牲豬市場各1個,其中牲豬市場全縣最大。年末耕地面積15142畝,其中水田7400畝,旱地7742畝。地勢東、北、西部高,南部低,平均海拔500~600米之間,年降雨量147.49毫米,年平均氣溫28.2℃。鎮內礦産資源豐富,鉛鋅礦床較大,以李梅、土地、各弄3個村為主礦區,工業儲量113.1萬噸,遠景儲量872.48萬噸,居全縣第一。年內小城鎮建設形勢喜人,已新建興竜大街1700米,路基寬16米,拍賣屋基10處,配套排水、緑化等附屬設施正穩步進行。主要溪流竜潭河,發源於土地村後灣衝山下,流經8個村匯入兄弟河,年內利用國債資金改造河道,解决了水患。鎮內工商業發達,現有個體工商戶800戶,從業人員2400人,註册資金1000萬元;選廠21傢,從業人員3000餘人,年創産值7000萬元。2003年工農業總産值1億元,其中工業總産值8000萬元,農業總産值2000萬元,財政收入38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400元。
No. 35
  位於竜門縣西北部,東經114°06′,北緯23°42′,距縣城17千米。全鎮總面積257平方千米。轄14個村委會,249個村民小組和2個居委會,總人口為25000人,其中常住人口2200人。
No. 36
  揭西縣轄鎮。在縣境中部。鎮人民政府駐白棉湖。因境內竜潭水而得名。
廣東省惠州市竜門縣 Longmen County, Hui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左潭鎮位於竜門縣西北部,距縣城18公裏。總面積156平方公裏,地勢西高東低,南北部為山區,中部為丘陵地,是竜門縣農業、林業生産重鎮。有山地16000公頃,耕地1133.3公頃,種植業以水稻為主,林業以鬆、杉、常緑闊葉林為主,盛産丹竹、毛竹。西溪筍為著名土特産。年平均氣溫20.5攝氏度,年均降雨量為2252.8毫米。水資源豐富,小水電遍布全鎮。下轄10個村民委員會150個村民小組和1個居民委員會,總人口為14000人,其中常住人口12000人。
  【國民經濟】 2001年,左潭鎮國內生産總值(GDP)6191萬元,同比增長7.7%,工農業總産值9500萬元,其中工業總産值4792萬元,農業總産值3183萬元;村委集體經濟收入40萬元,全鎮人均收入3183元,各種儲蓄存款餘額1253萬元,2002年,國內生産總值(GDP)6195萬元,工農業總産值9401萬元,其中工業總産值3444萬元,農業總産值4957萬元;村委集體經濟收入45萬元,全鎮人均收入3131元,各種儲蓄存款餘額 1568萬元。
  【農業】 左潭鎮土地肥沃、雨量充沛、氣候溫和,農産品繁多,形成糧食、水果、竹筍三個農業生産基地。糧食種植面積1133公頃,總産9649噸,其中水稻播種面積867公頃,總産9202噸;水果種植面積800公頃,總産20500噸;竹筍種植面積1066.7公頃,總産80000噸。2001年全鎮農業生産總值4708萬元。2002年,對農業生産結構和産品結構作了調整,扶持發展“三高農業”,發展名優、特、稀、新品種。糧食種植面積1130公頃,總産7914噸,其中水稻播種面積800公頃,總産7055噸。全鎮農業生産總值4957萬元。
  【林業】 左潭鎮山地面積1600公頃,宜林用地12814公頃,森林覆蓋率為72%,大部分以常緑闊葉林為主,自然林種生長周期長。2001~2002年,鎮人民政府落實可持續發展規劃,重視封山育林,造林緑化面積333.3公頃。引導農民改變觀念,因地製宜,發展種植高效益林種。吸收外來資金種植南洋楹、V6尾葉桉等高效豐産林650公頃,提高林業效益。2002年林業總産值980萬元。
  【名優特産】 “西溪筍”是左潭鎮的著名土特産,溪筍生産歷史悠久,尤以新寮村(在當地稱作“西溪”)所産竹筍最佳,其獨特的自然環境條件使生産的竹筍風味獨特,“西溪筍”已成為省“一鄉一品”項目。2002年,全鎮種植筍竹面積1066.7公頃,年産鮮筍80000噸,産值40萬元,産品暢銷東南亞市場。
廣東省揭陽市揭西縣 Jieyang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JieXi
  竜潭鎮地處縣境中部,東與南山鎮相連,西連河婆鎮,南鄰坪上鎮,西北與良田鄉為鄰,距縣城5公裏,面積78.7704平方公裏。2003年底,總戶數7361戶,戶籍人口35148人,海外華僑及港、澳、臺胞3.8萬人。轄1個社區居民委員會,14個村民委員會,90個自然村。是年,工農業總産值1.6275億元。國稅收入5.5萬元,地稅收入25萬元,人年均收入3280元。
廣西玉林市博白縣 Bobai County, Yulin City in Guangxi
  在博白縣南部。面積160平方公裏。人口6.2萬。轄13村委會,有277自然村。1952年設十四區。1958年改竜潭公社。1984年改置鎮。礦産有鐵和金。産甘蔗、竜眼、荔枝、柑橙、鬍椒、橡膠、劍麻等。有農場和電站。有中小學18所。鎮人民政府駐地竜潭圩,在博白西南64公裏。人口5130。唐竜池縣治。明末建圩。傳原有一竜潭得名。縣南部第一大鎮。為農副産品集散地。有農械、爆竹、印刷、塑料、紅磚等廠。玉北公路經此。
No. 40
  竜潭鎮 位於涪陵區西南部,距李渡鎮68千米。轄竜騰、金竜2個社區,萬壽、大同、義和、五顯、銅岩、萬衆、新義、石埡、團田、星光、新樂、民主、德勝13個行政村。涪(陵)南(川),石(沱)竜(潭)公路過境。
  [代碼]500102108:~001竜騰居委會 ~002金竜居委會 ~201萬壽村 ~202大同村 ~203義和村 ~204五顯村 ~205銅岩村 ~206萬衆村 ~207新義村 ~208石埡村 ~209團田村 ~210星光村 ~211新樂村 ~212民主村 ~213德勝村
  [沿革]解放後設竜潭鄉,1958年改公社,1983年復鄉,1985年建竜潭壩鎮,1992年大同、新村兩鄉並入改竜潭鎮。1997年,面積117.1平方千米,人口4.3萬,轄群樂、義和、曙光、新樂、德勝、民主、石埡、園壩、逸樂、五顯、安樂、銅岩、星光、大同、萬衆、一心、新義、萬峰、共和、吉樂、永樂、東方、團田、涪南、崇興、群星、新民、先鋒、人民、建華、青華、雙河、大寨、和睦34個行政村和老街1個居委會。
No. 41
  竜潭鎮 竜潭鎮位於酉陽土傢族苗族自治縣東南部,距縣城28千米。面積265平方千米。轄趙莊街、竜泉街2個社區,包傢、石營、渤海、柏香、梅樹、川主、五育、堰堤、官償、棗木、新田、花蓮、鵝塘、柳樹14個行政村。渝懷鐵路、319國道過境。有革命傳統教育基地“趙世炎同志故居”。
  [代碼]500242101:~001趙莊街社區 ~002竜泉街社區 ~200包傢村 ~201石營村 ~202渤海村 ~203柏香村 ~204梅樹村 ~205川主村 ~206五育村 ~207堰堤村 ~208官償村 ~209棗木村 ~210新田村 ~211花蓮村 ~212鵝塘村 ~213柳樹村
  [沿革]1935年置竜潭鎮,1958年改公社,1983年復置鎮。1997年,面積8平方千米,人口0.9萬,轄瓦廠彎、永興街、中心街、永勝街、永勝下街、操坪、順河街7個居委會和燈籠、復興、黃土3個行政村。
  2001年區劃調整後,竜潭鎮管轄原竜潭鎮、渤海鄉、竜東鄉、青華鄉、木桶鄉和苦竹鄉的川主村、文傢村、五育村、席傢村、雙江村等所屬行政區域,面積258平方千米,總人口54461,其中非農業人口25000人,轄49個村委會,7個居委會,鎮政府駐地竜潭。
  2004年,竜潭鎮劃入後溪鎮的蓋坪村4個組和江豐鄉的深溪村4個組及岩口村1組後,共轄14個村和2個社區、55518人,面積265平方千米。
  附:渤海鄉位於酉陽土傢族苗族自治縣東部,距縣城24千米。319國道過境。 [沿革]1924年置渤海鄉,1958年改公社,1983年復置鄉。1997年,面積62平方千米,人口1.6萬,轄包傢、渤東、石營、渤海、團山、柏香、新壩、梅樹、伏竜、青 、長壩、下河、上河13個行政村。
  附:竜東鄉位於酉陽土傢族苗族自治縣東部,距縣城30千米。竜潭鎮至木桶公路過境。 [沿革]原屬竜潭鎮,1953年析置竜東鄉,1958年改公社,1983年復置鄉。1997年,面積57平方千米,人口1.2萬,轄八一、新田、高堤、堰堤、官償、新寨、大帽、溪溝、棗木坪、面山、中寨、長溝、楓香、澄泉、洞坎、筆架16個行政村。
  附:青華鄉位於酉陽土傢族苗族自治縣東南部,距縣城40千米。林區公路過境。 [沿革]1950年置青華鄉,1958年改公社,1983年復置鄉。1997年,面積73平方千米,人口0.4萬,轄花蓮、鵝塘、水溪、陽橋、花秋、元壩、筍岩、保傢、河口9個行政村。
  附:木桶鄉位於酉陽土傢族苗族自治縣東部,距縣城43千米。 [沿革]原屬竜潭鎮境地,1953年置木桶鄉,1958年改公社,1983年復置鄉。1997年,面積30平方千米,人口0.2萬,轄柳樹、洞傢、段傢3個行政村。
重慶市市轄區涪陵區 Fuling District of Chongqing City area
  一、基本情況
重慶市重慶市酉陽土傢族苗族自治縣 Chongqing Chongqing Youyang
  竜潭古鎮始建於魏晉南北朝,距今1500餘年,是早期革命傢趙世炎和原北京市委書記劉仁同志的故鄉,早期同盟會會員王勃山也出生在這裏。該鎮距縣城40公裏,海拔450M,屬山間坡立槽壩,幅員面積15萬畝,清澈的竜潭河流經古鎮直到湖南常德,明清時期,這裏商賈雲集,一度曾是酉陽縣貨物集散地,商貿中心。新中國成立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壩區建成兩個中型水庫,加之國道319綫和渝懷鐵路貫穿其內和已開通多年的程控電話網,生産、交通、信息極為便利。古鎮以其豐厚的文化底藴和明顯的區位優勢吸引中外遊客和投資商到這裏旅遊觀光、辦企業
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布拖縣 Butuo County, Liangshan Yi Autonomous Prefecture in Sichuan Province
  布拖縣轄鎮。1956年屬聯合鄉,1961年屬金沙鄉,1972年改金河公社,1981年更名竜潭公社,1984年置竜潭鄉,1992年建鎮。位於縣境南部,距縣城58公裏。面積90.4平方公裏,人口0.5萬。縣級公路過境。轄紅旗、金江、馮傢坪、幸福、勝利、憲次機乃、四匪戈洛、老碾子、恩惹9個村委會。鄉鎮企業有小水電、糧食和飼料加工等業。農業主産水稻、玉米、小麥、馬鈴薯。種植煙葉、花生、甘蔗、油桐、柑橘、油橄欖。
雲南省麯靖市宣威市 Qujing Xuanwei
  竜潭鎮位於宣威市西北方向,距宣威市32公裏,東西最大橫距24公裏,南北最大縱距22公裏,邊界綫總長90公裏,國土面積318平方公裏。全鎮屬烏蒙山中列山係,山脊從鎮境南部(三尖地)折嚮西部(二九七),隆起突出,蜿蜒麯折,長達24公裏。由東部山尖地南北走嚮形成一分支山嶺,長45公裏,連接7個村委會,由西北部二九七東北走嚮開成一分支山嶺與得祿分界,兩個分支山嶺交匯為竜潭大河,流經6個村委會。最高海拔2302.5米,最低海拔1800米;全鎮分屬珠江水係(13個村委會)和長江水係(4個村委會)。
  2005年,竜潭鎮轄17個村委會,165個自然村,232個村民小組,有15638戶59607人,其中男32120人,占總人口的54%,女27487人,占總人口的46%。農業人口57931人,占總人口的97%,非農業人口1676人,占總人口的3%,人口自然增長率4.9‰,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187人。
  全鎮國土面積31800公頃,耕地面積3417公頃,其中水田462公頃,旱地2955公頃,農業人口人均有耕地600平方米。有林地面積2.2萬公頃,森林覆蓋率45%。
  年內,實現國內生産總值22272萬元,比上年增長13%,其中第一産業增加值7811萬元,增26%;第二産業增加值8703萬元,第三産業增加值5753萬元,一、二、三産業分別占35%、39%、26%。農村經濟總收入15044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527元,比上一年增10%,全年財政一般預算收入313萬元,比上年下降19%;全年財政一般預算支出1622萬元,比上年增3%;居民儲蓄存款餘額3520萬元,貸款4153萬元,分別比上年增774萬元和654萬元。
  糧食總産量27508萬噸,農民人均有糧475千克,玉米種植2485公頃,産量比上年增6.5%,馬鈴薯種植2153公頃,産量比上年增22%,水稻種植462公頃,産量比上年增0.07%,種植烤煙620公頃,收購煙葉95萬千克,實現産值1200萬元。為調整産業結構,還分別種植南韓幹椒500畝,嚮日葵70畝,秋洋芋3000畝,小春洋芋3000畝。
  工商經濟迅速增長,全年生産銷售原煤56萬噸,比上年增70%,實現産值6552萬元,比上年增87%,由於安全工作抓得好,被評為麯靖市煤炭安全生産先進集體。建築建材企業收入3200萬元,個體私營企業健康發展,營業收入17435萬元,實現産值11000萬元,增長28%。非工有製經濟總量7143萬元。
  全鎮有中學2所,完小17所,教學點34個,在校學生10441人,其中初中3122人,小學7319人,學前916人,小學入學率99.7%,鞏固率99.55%,普及率99.7%,初中入學率99.68%,鞏固率98.84%,普及率98.5 %。中小學有校捨建築面積57332平方米。其中:中學19575平方米,小學37757平方米。有衛生院一所,醫務人員20人,病床20張,村級衛生所17個,衛生員51人,病床17張。有文化站1個,藏書3700册;有廣電站1個,專技人員2人,有2個村開通有綫電視,可視頻道40個。
英文解釋
  1. :  Longtan Town
近義詞
竜潭古鎮, 竜潭
竜潭街道
包含詞
小竜潭鎮竜潭鎮竜潭大酒店南京市棲霞竜潭鎮金竜貼金工藝品廠
分類詳情
張開石廟村張開何莊村南坡村團山村團山村
山口村西山村永樂村幸福村幸福村
幸福村新村村興華村竜騰社區新興村
長嶺村星光村勝利村東方村高湖村
竜門村竜潭社區竜潭社區建設街社區竜潭社區
金竜社區紅旗村楓林村三裏村鄭傢村
金塘村金塘村馬廟村大坪村新義村
德勝村棗木村萬峰村白鶴村回竜村
金江村白鶴村回竜村李油坊村上西村
上西村竜潭村大嶺村竜潭村大安村
高山村大同村義和村新田村鵝塘村
四閤村共和村羅傢村彭傢村羅傢村
更多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