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 >福建 >泉州 > 竜湖
顯示地圖
目錄
古代傳說黃帝乘竜升天之處 Legend of the Yellow Emperor of ancient dragon ascended to heaven,
  古代傳說 黃帝 乘竜升天之處。《樂府詩集·郊廟歌辭十·唐享太廟樂章》:“脫屣高天,登遐上玄。竜湖超忽,象野芊綿。”參見“ 鼎湖 ”。
喻指朝廷 Yu means the court
  喻指朝廷。 唐 許天正 《和陳元光平潮寇》:“竜湖膏澤下,早晚徧枯窮。”
竜湖聯繫方式地址
  竜湖聯繫方式地址:竜湖鎮區西南約3公裏泉圍公路西側。
  郵編:362000竜湖投訴電話泉州市旅遊投訴電話:0595-22162068
  福建省旅遊投訴電話:0591-87535640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竜湖節慶活動(一)過春節,道恭喜。此外上元節(元宵)也是大節日,傢傢挂花燈,小孩提紙燈,歡宵達旦。
  (二)清明節,春祭敬祖,掃墓燒紙錢,寄托對逝者的緬懷和哀思。
  (三)五月節也就是端午節,這時是黃梅季節要過渡到暑天,傢傢戶戶都做粽,俗稱“補天”,以祈求不再下雨;在鄉村,這一天要竜頭“採蓮”,村民們唱“嗦蓮”的採蓮歌,邊唱邊走,繞完全村,以此祈求豐收和健康。
  (四)“七娘媽生”,即七夕,起源於“董永與七仙女”的傳說,這一天傢傢要擺紙轎、胭脂盒、花粉,拜七娘媽,以求庇佑。
  (五)普渡日,就是中元節。農歷七月十日起,歷時一個月,分鋪分區祭祖先、設宴席、演戲、請客,最後一日再燒燈,擺些菜碗,喜慶結束。
  (六)中秋節,泉州人過中秋節的熱鬧程度僅次於“上元”。這時秋高氣爽,又是收成季節,婦女們就買月餅,蒸煮甘薯、芋頭,小孩們則到處撿磚瓦片造塔仔,當月滿天心,傢人團聚賞月、吃餅、或搏“狀元”餅,而小孩子分到月餅後,就結伴去拜他們造的塔仔公。泉州城裏,這一夜,許多人都到江邊泛舟賞月,有的在江邊悠然地吹奏南麯,很有雅趣。
  (七)九九重陽節,登高遠足,是一項很有詩意的活動。
  (八)鼕至,就是鼕節。用糯米粉搓丸,做成雞、鴨、狗、豬、羊、牛六畜的模樣;在鄉村,還舉行隆重的鼕祭。
  (九)做“年兜”。在除夕的前幾天,傢傢戶戶都“除塵”貼春聯,備辦年貨,蒸糕,還要送神。除夕當夜,傢人團聚點獨守歲,然後燃放鞭炮,送舊迎新。竜湖開放時間全天竜湖最佳旅遊時間最佳旅遊季節一般為每年的4-11月。竜湖特別提醒在石獅買東西最大的好處就是可以狠狠還價,無論是服裝還是小商品,衹要你是個還價高手,一定能淘到價廉物美的東西。到石獅購物一定不要忘記“貨比三傢”的古訓,這樣才能避免吃虧。竜湖美食竜湖內生長的“竜湖鱉”、“竜湖鱸魚”、“竜湖鰻魚”等湖中“三寶”。竜湖住宿泉州有各種檔次的賓館、酒店,可以滿足不同遊客的住宿要求。
  泉州酒店坐落於歷史文化名城泉州市中心,是泉州市唯一的四星級旅遊商務涉外酒店。提供吃、住、行、娛、購完整的商務。泉州華僑大廈聳立於泉州最繁華的百源清池畔。環境優雅、風景宜人,商業、銀行、外貿等機構近在咫尺,實為商務及旅遊之最佳選擇。竜湖購物衙口村生産的農特産品“衙口花生”是竜湖鎮久負盛名的特産。衙口花生久負盛名,其色、香、味膾炙人口,得益於獨特地理條件及製作工藝。衙口地處東南丘陵,耕地多為沙質旱地,所種植之花生,其表黃中透紫,其內仁實味美。裏人素有製作熟花生之傳統。清光緒間,大戶施性比(1845-1924)收成花生甚多,即苦心研究花生蒸煮工藝,終獲成功。其産品香脆可口,百食不厭,銷量日廣,爾後施性比則專業從事花生之加工與營銷。因而“衙口花生”一名亦以遠播。至民國中葉,衙口已有花生作坊十餘處,産品遠銷國內及東南亞等地。
  竜湖交通市郊區有到達竜湖景區的旅遊綫。竜湖玩法觀光、休閑、撒網捕魚、
  竜湖位於竜湖鎮區西南約3公裏泉圍公路西側,水面約1.6平方公裏,平均深2.5米,是晉江市最大的天然湖泊。竜湖水面寬闊,煙波浩渺,湖光瀲灧,湖上漁船悠悠,撒網捕魚,湖岸上田野毗連,稻菽迭翠,一派濃郁的閩南水鄉風光。湖畔有竜宮,為古代祈雨處。
河南省睢陽縣竜湖
  竜湖位於黃淮平原腹地——河南·淮陽,東西闊4.4公裏,南北長2.5公裏,圍堤14公裏,面積11平方公裏(16483),水域面積8000多畝。其氣勢,其規模,無不令杭州西湖、武漢東湖黯然失色。湖水環抱古城,古城屹立水中;湖中有城,城中有湖,補譽為內陸奇觀,中原名珠。
  萬畝竜湖,碧水瑩瑩、浮光耀金、柳絲垂岸、鷗鷺嬉灘、蒲葦蔥蔥、芙蓉鬥豔、風景宜人、秀色可餐。“彼澤之坡、有蒲有荷……,彼澤之坡、有蒲有茼……。彼澤之坡、有蒲有萏。”《詩經》、《陳風》中所描繪的那對情男癡女的約會地,就是在這個古老而神奇的竜湖湖畔。 宋代大文學家蘇軾曾被大湖神奇美麗的自然景色所陶醉,在《次韻子由柳湖感物》中詠道:“惟有柳湖萬株柳,晴陰與子共朝昏……朝看濃翠傲嚴赫,夜愛疏影搖清園,風翻雪陳春絮亂,春響吸木秋聲堅;四時盛衰各有態,搖落凄愴驚寒溫……。”這些詩 句不僅傾註了大學者對萬畝竜湖的愛慕之情,而且從陰晴、朝夕、風雪、四季等下角度,描繪、勾勒了竜湖的自然美景。倘若在乍暖還寒的初春來到湖畔,可以看到在那初融的湖面之上,一群群野鴨或鷗鷺嬉戲追逐,忽兒鑽入水中,忽兒浮出水面,忽兒撲楞楞飛起,消失在空空蒙蒙的淡藍之中。這一定會使你步入“春江水暖鴨先知”的意境之中。
  東湖 炎熱的仲夏,湖面被層層迭迭的荷葉覆蓋了大半,大朵大朵的荷花點綴在荷葉的懷抱之中。有的粉紅如脂,有的潔白如玉,象一個個不飾粉黛,又阿娜多姿的少女婷婷玉立,楚楚動人。偶爾還可以聽到“吭羅、吭羅”的趕魚聲和採蓮少女銀鈴般的嬉笑聲。這正是“江南可採蓮,蓮葉何田田”,“採蓮南塘 秋,蓮花過人頭”的境界。深秋時節,湖中蒲葉深切,蒹葭蒼蒼,陣陣秋風吹過,蘆花如雪,飄飛搖拽。如果你能駕起小舟,劈波斬浪,蕩遊隱匿在蘆葦深處,靜聽遠外打魚少女輕柔婉轉的歌聲。這時你一定會領悟到《詩經》中“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的意境是多麽令人神往。數九寒鼕,如果在大雪過後漫步 湖畔,可以看到萬畝冰封的湖面和湖邊銀裝素裹的垂柳,“萬條垂下銀絲縧”,“水面新磨一鏡秋”,一派千裏冰封的北國風光更具詩情畫意。
  淮陽竜湖還是“一座歷史文化的宮殿。”諸多名勝古跡象一顆顆璀璨的明珠散落在湖濱和湖中。湖中有畫卦臺、白龜池、弦歌臺、司城貞子閣,陳楚故城和蘇轍讀書臺。湖濱有巍峨雄偉的古建築群太昊伏羲陵,巍曹植的思陵塚和我國最早的古城址平糧臺。昔日遊船畫舫穿遊其間 ,文人墨客吟詩垂釣,為古陳淮陽譜寫了一頁頁輝煌的歷史,留下了一串串美好的傳說。也正是在這古老而神奇的華夏文化發祥地和風光綺麗的竜都湖鄉,纔為歷代聖賢學者和海內外竜的子孫所崇仰,所陶醉。
河南省新鄭市竜湖鎮
  竜湖鎮隸屬新鄭市,位於新鄭市北部,東鄰孟莊鎮,西接新密市界,南依郭店鎮,北靠鄭州市郊區,距鄭州市區11公裏,距鄭州新鄭國際機場18公裏。地理坐標為北緯34°33′—34°39′,東經113°35′—113°44′。總面積為97平方公裏,鎮區面積19平方公裏,是全市面積最大的鄉鎮。現轄28個行政村,分別是:魏莊、小喬、柏樹劉、荊垌、沙窩李、李垌、林錦店、鄭老莊、鄭堡、崔垌、東張寨、小喬溝、荊王、太山、劉口、王口、張溝、於寨、菜園溝、山西喬、古城、郭莊、山後杜、王許、西張寨、東徐、侯莊、梅山,217個村民組,1.29萬戶。有耕地3666.6萬公頃。鎮人民政府駐小喬村,郵政編碼為451191。地處伏牛山餘脈,地勢西南高,東北低,平均海拔高230米,西部屬淺山丘陵崗地,有泰山和梅山,十七裏河和十八裏河自西南流嚮東北,沿河建有古城、後鬍、山後杜和林錦店水庫等。全境為小丘陵崗地,屬北溫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區。野生動物有山雞、野兔、海狸鼠等,野生植物有槐樹、白蒿、野菊花、酸棗、桑樹、野樘梨等。土壤有立黃土、沙性白麵土和沙性黃土,宜植小麥、玉米、紅薯、花生、煙葉、果樹、蔬菜等農作物,主要特産有櫻桃、葡萄等,規劃面積2萬畝,蔬菜規劃面積1.8萬畝。礦産資源有煤炭、耐火石、耐火土和沙等。並形成了耐火材料産業群區。全鎮有7.05萬人,鎮區人口3.8萬人,有漢、回兩個民族,其中回族有520人,主要居住在山西喬村。鄭新公路、107國道縱貫南北,袁(堡)張(溝)公路、鄭州西南繞城高速公路橫穿東西。境內有建築業鼻祖李誡之墓、唐朝宰相裴杜之墓、荊王石塔等古跡。1953年由鄭縣劃歸新鄭,為第七區。1955年12月,小喬區劃分為小喬和山西喬兩個中心鄉。1956年12月改劃為林錦店、古城、荊王3個鄉。1958年5月改劃為林錦店和山西喬2個鄉。1958年8月建小喬公社。1961年7月撤銷小喬公社。1963年4月恢復小喬公社。1983年4月改為鄉。1994年撤鄉建鎮,改稱竜湖鎮。
  自1992年以來,註入資金數億元,完成了水、電、路、通訊、排污等配套基礎工程設施,建成了通訊快捷,電力雙回路供應,供水、排污網絡化的新型多功能城鎮。截止2003年底,已開通高標準道路14條,58公裏,鋪設排水管道58公裏。建成日供水能力5萬噸自來水廠1座,鋪設供水管道58公裏,可滿足10萬人的用水需求。建有5000平方米電信大樓,設計裝機容量達10萬門。有綫電視網絡已覆蓋整個鎮區,開通衛星電視頻道56個。4條竜湖鎮鎮區至鄭州市區的公交綫路已投入運營。現有110KV二座和35KV變電站一座,年供電量達8000萬千瓦時。西氣東輸管道穿境而過,可提供供氣服務,鎮區內供氣管網現已鋪設完畢。現設有郵政分局一個,建有郵政所3個,可服務全境。河南思達配送中心建在境內,是全省最大、規模最高的配送中心,可面嚮鄭州地區及周邊地區乃至全省思達超市供貨。新鄭市第三人民醫院位於鎮區。現有初中2所,成人教育學校1所,小學28所。
  1992年9月,成立竜湖科技教育園區,規劃面積19平方公裏,優化軟環境,建設硬環境,不斷增強承載服務功能,大力開展招商引資。截止2003年,已建成面積達19平方公裏,纍计引進項目116個,總投資額達46億元,其中投資超過千萬元項目74個,初步建成了以中原工學院、河南工程學院、鄭州大學升達經貿管理學院、河南職工醫學院、河南工業貿易職業學院、中原工學院信息商務學院、河南檢查官職業學院、河南法官學院等為主的文化教育園區,以鄭州機械研究所、河南航天壓力電子原件有限公司、河南嵩山重工機械為主的高科技工業園區和以竜湖度假村、泰昊陵生態農業觀光園、萬畝櫻桃遊覽區為主的休閑度假園區等三大産業群區。
  2003年,國內生産總值完成105163萬元,財政收入完成1213萬元,鄉鎮企業入庫稅金達1419萬元,主要工業增加值達16839。6萬元,固定資産投資完成20786萬元,農民人均收入達到3650元,出口創匯完成25萬美元,利用外資320萬美元。
  在鄭州市建設區域性中心城市未來發展中,竜湖鎮可與東部的鄭東新區、西部的國傢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遙相呼應,成為中心城市嚮南膨脹擴張的“橋頭堡”。
  【竜湖規劃】
  隨着招商引資和經濟建設的迅猛發展,竜湖鎮黨委、政府高瞻遠矚,立足長遠,在小城鎮建設上,改變了以往那種土地粗放竜湖鎮規劃利用,建設缺乏統一規劃的局面,走上科學規劃、合理佈局、綜合開發、配套建設的健康發展道路。根據新鄭市總體規劃,竜湖鎮確定為中心鎮,根據竜湖鎮的區位優勢,交通優勢和現在的發展狀況,竜湖鎮的發展方向為文化教育、休閑度假和高科技工業。據此,竜湖鎮聘請上海同濟大學規劃著名專傢從實際出發,從長遠着眼,高標準,高起點對鎮區各區域、各路段進行了詳細控製規劃。將生態觀念融入規劃,充分考慮生態環境,考慮人、建築、環境的協調發展。積極采取措施對鎮區以外的村莊建設也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高標準,高起點的規劃工作。規劃竜湖鎮東部為農業生産區,中部鎮區為綜合經濟區,西部為工礦建材、林果區。另外,竜湖鎮依據與鄭州市相近的優勢,利用鄭州建設區域性中心城市大好時機,積極分擔市區功能,接受市區的經濟信息、技術、資金、人才輻射,吸引鄭州市第二産業的轉移,不斷壯大經濟實力。
  1、通過對全鎮28個行政村歸類及對竜湖鎮鎮域的經濟發展和功能分區的分析,竜湖鎮村鎮體係為中心鎮——中心村——行政村三級機構:
  一級村鎮:即竜湖鎮區,人口規模近期15萬人,遠期22.5萬人。
  中心行政村:古城、山後杜、山西喬。人口規模;古城2305人,山後杜2156人,山西喬2772人。
  行政村:張溝等14個,人口規模455~1753人。
  2、鎮區建設規劃根據鎮區所處的地域空間及自身特點,中山路位於開發區的幾何中心,近期以中山路為中心,建設成為一條集商貿、文化娛樂、行政辦公一體的帶狀城市中心;遠期以泰山路為中心來發展。十七裏河、十八裏河和竜湖、後湖兩座水庫是鎮區寶貴的水面資源,可利用它開發划船、垂釣、遊樂等項目。規劃近期沿中山路兩側佈局,遠期嚮南、東方向發展。工業區:工業用地主要分三大塊。西南區地勢平坦,交通便利,且在鎮區的下風嚮,可佈置有輕度污染的大型工業企業,在與生活區交接部位設置生態防護帶;北部混合區,西側距後湖水庫近,嚴禁佈置有污染的工業項目。東側鄰近生活區,宜安排無污染或輕度污染工業;孫莊東北混合區,處在生活區附近,宜佈置高效益、低污染的工業,諸如電子、儀表、加工工業等,以免影響生活環境質量。倉儲用地:安排在後湖水庫東岸,主要以工業倉庫為主, 緊靠工業區,便於使用。居住區:考慮鎮區初期與工業區配套建設,分期實施,滾動發展的原則,工業區附近規劃有居住用地,可依托竜湖鎮現有的公共設施,使工業區、生活區都能在短期內迅速起步。遠期在沙窩李南溝附近建一個生活區,這裏地勢平坦,環境優美,可創造一個舒適方便、安寧宜人的生活新區。生活區內要設置中小學、托幼、商業服務等配套設施。搞好緑化,為人民提供散步、活動空間。建築要新穎別緻,風格各異,形成有特色的居住環境,以提高居民生活質量。沿河湖佈置幾片別墅區。以緑蔭濃密、建築稀疏來強化自然環境,利用河湖視野開闊、環境優美的自然條件來製造一個憩靜、安逸的生活氛圍。公共設施用地:考慮充分利用107國道的交通優勢,使鎮區能迅速起步,但又不宜沿107國道搞公共設施,而中山路靠近107國道,可起到替代作用。因此,公共設施用地集中在中山路兩側,主要分成商貿、文化娛樂、行政金融等中心。佈局上要點、綫、面結合,連續不斷,融為一個有機的整體。沿街設置大小廣場、遊園、景點等,做到步行、休息、活動、購物、娛樂兼有,形成市中心區繁華有序的商業活動環境。在商場路與107國道交叉口附近,西側佈置服裝、蔬菜、銀耳、幹鮮果品、建材五大市場;東側形成文化娛樂中心,設影劇院、文化活動中心、職教中心、體育場地、圖書館等項目。在中山路與黃河路交叉口附近佈置商場、文娛、體育場地、管理機構等。中山路與雙湖大街交叉口周圍,這裏處於中心地帶,佈置金融、保險、信息、服務、商貿、文娛等項目。為方便居民生活,在東部生活區安排兩個生活性服務中心。沙窩李南溝生活區設一處300床位的綜合性醫院。
福建省晉江市竜湖鎮
  【自然地理】
  竜湖鎮以湖得名,位於晉江市東南沿海,毗鄰石獅和深滬、金井、英林、永和四個鎮,距深滬6公裏、圍頭萬噸級碼頭10公裏,距泉州晉江機場20公裏。省道308綫、大深綫貫穿境內,是晉南的重要交通樞紐。全鎮面積63.9平方公裏,屬沿海丘陵地帶,海洋性季風氣候,海岸綫長5公裏,氣候溫和,年平均氣溫21ºC,雨量充沛,年均降雨量990毫米。轄42個行政村,84個自然村,總人口8.7萬人,總戶數1.68萬戶,福林粘厝埔、衙口粘厝粘氏為滿族、後溪郭氏為回族,其餘均為漢族。海外華僑、港、澳、臺同胞達12.5萬人, 全鎮共有僑屬6.5萬人,占總人口數的五分之四,素有“僑鄉中的僑鄉”之美譽。
  【歷史沿革】
  宋時屬安仁鄉弦歌裏,元至清代屬十七八都,1942年屬衙口鎮,1944年改屬霞坡鄉;1956年歸入西梧區, 1958年合併設竜湖公社,1978年由公社改為鄉建製,1991年經省民政廳批準,由竜湖鄉改為竜湖鎮建製。
  【行政區劃】
  轄區有42個行政村,84個自然村。
  行政村名稱:新豐村:大埔、新埔;後溪村:後溪;內坑村:內坑、新內坑;桿柄村:桿柄;埔頭村:埔頭、洋林、林埔內;魯東村:魯東;埔錦村:火夫埔、倒石埔、東厝;梧坑村:梧坑;秀山村:秀山、山頭、山腳、歷山、祖鈔茂;新街村:新街、下爐竈、頂爐竈;衙口村:衙口;南潯村:南潯、田頭、小埭、橋頭、灰窯、山前;石龜村:許厝;蘇坑村:蘇坑;埭頭村:埭頭;後宅村:後宅;楓林村:楓林;吳厝村:吳厝、洋安;湖北村:西潯、英厝、十三施、莊厝、翁厝、槍城;前港村:前港、新鄉;福林村:檀林、粘厝埔;西吳村:舊西吳、新西吳、蘇厝;古盈村:古盈、中山街;錫坑村:錫坑;古湖村:古湖;坑尾村:坑尾;南莊村:古婆莊;石廈村:東頭、中份、厝後、杏坑、竹山裏、劉厝;洪溪村:洪溪;鈔厝村:鈔厝、山尾;侖上村:侖上;杭邊村:杭邊、銀埕下、湖仔內;竜園村:竜園、西湖;陳店村:陳店;曾厝村:曾厝;溪前村:溪前、山邊;溪後村:新溪後、溪後、中堡;後坑村:後坑;竜玉村:竜湖亭、玉鬥;竜埔村:竜埔;燒灰村:燒灰、新燒灰;瑤厝村:瑤厝。
  【基礎設施】
  交通網絡:境內主幹道路包括省道308綫、竜英公路、大深綫、竜永路段、東環路和西環路,總里程33.6公裏;泉州市沿海大通道竜湖段北至桿柄村,南至前港村,全長6.4公裏;現有村級水泥道路188公裏,實現村村通水泥路。
  供水工程:鎮級自來水廠日一期日供水1.5萬噸,二期日供水3萬噸已建成並投入使用。
  供電工程:境內有裝機容量為11萬千伏的晉南供電站、石龜變電站、百宏變電站等3座。
  郵電通信:有1個郵電通信中心母局和2個模塊局。
  亮化工程:在省道308綫和大深公路竜湖段共架設路燈156枝,全長6.3公裏,現已全部通電照明。
  【城鎮規劃】
  完成全鎮63.9平方公裏總體規劃,鎮區7.8平方公裏和竜玉、埭頭等15個行政村的規劃會審工作。完成新一輪城鎮規劃修編工作,修編後的鎮區總體規劃已經市政府批準。認真貫徹落實“兩大工程、三個結合”,委托規劃設計部門對鎮區段省道308綫邊的楓林村及古盈村作舊村改造規劃設計,同時對鎮區規劃三橫三縱中的“三橫”作為重點進行改造。規劃建設前港湖現代居住小區,該區面積1000多畝,東鄰前港湖,南靠晉南醫院,西鄰省道308綫,北鄰村莊住宅區。
  【經濟發展】
  竜湖鎮立足僑鄉人文地源優勢,打好“僑牌”,用足“僑力”,發展外嚮型經濟,國民經濟穩步增長,社會各項事業協調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社會環境安定穩定。先後榮獲“福建省24強鄉鎮”、“省文明鄉鎮”、“省明星鄉鎮”等榮譽稱號。2004年12月,被中國紡織工業協會授予“中國織造名鎮”稱號。
  全鎮有晉南、燒灰和梧坑三個鎮級工業區,初步形成服裝紡織、五金拉鏈、塑料玩具三大支柱産業。全鎮共有鄉鎮企業932傢,其中三資企業182傢,有4傢企業集團和1傢股份製公司。
  全鎮企業獲ISO9000質量管理體係認證27傢,ISO14000環境管理體係認證17,獲泉州市知名商標3枚,獲福建省名牌産品企業5,福建省著名商標7枚,獲食品安全QS認證1,獲國傢免檢産品企業1傢,福興拉鏈獲中國拉鏈十大知名品牌。百宏紡織化纖、萬興隆集團、鑫華股份、南方織造等四傢公司被泉州市政府列為2005年-2006年度百傢工業重點企業,百宏集團、鑫華股份、福興拉鏈等8傢企業被晉江市政府確定為2005年-2006年度産業集群核心企業。
  2000年以來,竜湖鎮招商引資、稅收增長幅度等工作取得顯著成效,名列全市各鎮(場)前茅,多次被晉江市委、市政府評為“招商引資先進單位”。 2005年,全鎮實現地區生産總值40.44億元,工農業總産值76.28億元,其中,工業産值74.88億元,農業産值1.4億元,鄉鎮企業總産值79.28億元,三資企業産值60.0億元,社會出口交貨值24.0億元,招商引資9596萬美元,財稅收入18742.4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7371元。
  【農業産業】
  全鎮有8個“四五”高優基地,126個農業綜合開發場(戶),重點扶持建設的基地有7000畝蔬菜基地,3800畝竜眼基地,3000畝淺海養殖基地,50畝柑桔基地、1萬畝甘薯基地、6000畝玉米基地。侖上蔬菜基地百畝節水灌溉示範項目是省計委挂鈎單位,6000畝國傢立項農業綜合開發土地治理和節水灌溉蔬菜基地已初具規模。主要農業水利設施包括1個小一型水庫、5個小二型水庫、5個大型水閘、3 個大型抽水站和2條渠道。全鎮有全鎮承包100畝以上規模場戶17傢,新成立農場3傢,農業股份公司1傢。農業産業化企業8傢,其中泉州市、晉江市農業竜頭企業各1傢。其中,閩南水産有限公司是省級農業産業化竜頭企業。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全鎮現有中學4所,其中南僑中學為省二級達標中學,小學22所,幼兒園23所,其中,獨立幼兒園4所。
  衛生醫療:境內的晉南醫院為一級甲達標醫院,有64個村級衛生所。
  廣播電視:有綫電視進村入戶紮實推進,實現有綫電視光纜與市臺聯網並實現了有綫電視和有綫廣播電纜同纜傳輸。
  計劃生育: 2005年度,竜湖鎮總人口8.66萬人,出生635人,出生率7.33‰,出生政策符合率95.28%,晚婚率61.57%,性別比116.72:100,合格村及基本合格村率92.86%。
  其他社會事業:境內有施琅將軍紀念館、施氏大宗祠、真如殿、錢江典公陵園、竜宮、定光庵、福林寺等省級、市級文物保護單位。鎮級福壽堂已於2002年建成投入使用。全鎮村村建有老人活動中心,共有固定座位燈光籃球場73處,普通籃球場145處,門球場5處,非標準運動場所12處,室內運動房(館)27所。
  【旅遊景點】
  境內的深滬灣 (施琅將軍紀念館)是“泉州十八景”中的景點之一。深滬灣位於晉江東南海濱,從石獅的永寧到竜湖衙口、深滬形成一個秀麗的海灣,其間沙灘綿延數公裏,猶如一條銀色的項鏈鑲嵌在藍天碧海之間,是沙灘休閑、踏浪嬉水和開展各種海上沙灘活動的理想場所。沿岸而來,施琅將軍紀念館、施琅將軍雕像等人文、自然名勝掩映其中。
  【地方特産】
  衙口村生産的農特産品“衙口花生”是竜湖鎮久負盛名的特産,享譽海內外。竜湖內生長的竜湖鱉、竜湖鱸魚、竜湖鰻魚等“竜湖三寶”,以其獨特美味和藥餌價值聞名遐邇。
  竜湖鎮鎮域面積20.1平方公裏,轄15個村委會和1個居委會,現有人口55123人。2002年全鎮工業産值8.9億元,比增11.4%,外貿出口産值1800萬美元,工商稅收1331萬元。
  竜湖鎮人文薈萃,名勝古跡衆多。位市頭、市尾村的竜湖寨是一處保存較為完整的古建築群,寨內名文古第巨祠衆多,文化底藴深厚,文化遺産相當豐富,人文特色較為濃郁,名特産品聞名遐邇,具有較高的旅遊開發價值。鎮一方面加強對竜湖寨的保護和管理,一方面着力嚮外宣傳竜湖寨旅遊資源。
  竜湖鎮委、鎮政府堅持“工業立鎮”的發展思想,認真分析經濟形勢,正視經濟發展中出現的睏難和問題,大力扶持民營經濟的發展。引導企業加強內部管理,練好內功,加快産品的更新換代,提高産品的科技含量,實施名牌發展戰略;切實加強外引內聯工作,積極做好招商引資和扶持規模企業發展的工作,使企業的整體水平和綜合實力逐步提高。與此同時,堅持為企業搭好臺,讓企業唱好戲,精心組織外貿企業參加各類商貿活動,努力開拓國外市場,做活外經貿文章,壯大外嚮型經濟實力,紮實推進“外貿活鎮”的發展步伐,全鎮形成了以陶瓷、服裝、鞋料製品等出口為主的外嚮型經濟。全鎮擁有各類企業130多傢,其中“三資”企業8傢,享有自營進出口權企業6傢,年納稅超50萬元的企業4傢,出口創匯在100萬美元以上的企業4傢,年營業收入超千萬元的企業6傢。
  基礎設施日臻完善。在抓好道路、電力、通訊等基礎設施建設的基礎上。聘請了廣州地理研究所專傢對鎮進行全面勘查和規劃,初步形成了全鎮總體規劃,為全鎮村鎮建設提供了藍圖。有l萬伏變電站1站,燃氣庫1座,有13個村和市鎮區約90%人口用上自來水,生産生活用水便利;電話裝機容量達18000門,已開通9500門,電話普及率達到84%。農業生産穩步發展。2002年全鎮共落實糧食種植面積35155畝,糧食産量18919噸,農業産值17764萬元,農村人平純收入3996元。農業生産佈局得到進一步調整,新建成村級農貿市場2個,農村市場貿易活躍。
  社會各項事業全面進步。全鎮有1所完全中學,1所初級中學和14所小學,教育設施符合“普九”要求,高考、中考連年取得好成績;群衆性創建精神文明活動廣泛開展,已建成村級文化公園1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成效顯著;醫療、衛生、民政等事業均取得新的成績。
  【旅遊景點】
  晉江市竜湖鎮,為晉南舟車輻輳地,西挹村光,東收海色,萬頃匯瀾,諸宅競秀,有負郭襟海之勢。境內景點密佈:煥然一新的施琅故居、面海吟哦的施琅雕像、石材鋪築的靖海廣場,幽雅的石屋石巷石埕靜臥其間,沿海大通道如玉帶環繞而過。融入美麗的深滬灣海濱風景中。 施琅史跡如府衙、大宗祠、小宗祠自西往東 成一字形排列,周邊還有尚武墩、養馬場,風物猶存,令人幽思懷遠。 施琅故居靖海侯府,坐北朝南,占地2500餘平方米。係施琅受朝廷封賞,返鄉大興土木重建祠堂,並建造傢廟、侯府、都衙、東衙、西衙等8座相毗連的龐大官邸。人們在府衙門口買賣集散而成市,“衙口”一名由此而來,進而取代原地名南潯。其中侯府始建於清朝初年,成於康熙28年(1689年),迄今已有300多年歷史。原為三落(現存二落)雙護厝大型建築,墻體大多采用“出磚入石”和“一鬥一臥”。硬歇山頂式的典型皇宮式,五開間、穿鬥式建築,結構精巧。前附石埕,後帶花園,呈長方形,規模恢弘。由於年久失修,整座侯府破損嚴重。經過一年多的精心修復,靖海侯府與其面前修建的侯府廣場連為一氣,重現往日宏偉氣勢。 侯府廣場全用60公分見方的石板材鋪築而成,面積8500平方米。遠期規劃為1公頃,配套建設可容納30部大巴的停車場、附屬廣場及觀賞性園林小區,廣場上將修建臺灣12處風景名勝等多組雕塑群。 施琅紀念館創建於1986年,設於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衙口施氏大宗祠內,隸屬於晉江市博物館。新館將搬遷到修葺如故的靖海侯府內,重新設計、徵集實物、重新布展。中廳安放施琅將軍石雕像,次間到第三進大廳佈置實物、圖片、文字、音像,以展示施琅這位軍事傢、政治傢的戎馬一生及其歷史功勳。10多年來,已接待日本、美國、東南亞及港澳臺地區的專傢、遊客數十萬人次。 施琅將軍雕像,竪立在衙口村東面海灣,總高19.83米,其中臺座3米,立像16.83米(象徵施琅將軍於1683年率師攻剋澎湖),重1100噸。施琅雕像身着盔甲,外帶披風,仗劍挺立,狀如一座擎拄南天的石塔。他微仰歷盡風霜的面頰,朝海沉思,成為深滬灣的點睛之筆。竜湖鎮政府將以此為中心,興建施琅紀念園,砌建石碑林,陰刻施琅所撰《恭陳臺灣棄留疏》,擴展沙灘景觀和海濱休閑度假業。 施琅陵墓,位於惠安縣黃塘虎窟,占地108畝,由菲律賓和臺灣省施氏宗親捐資130萬元修建,1995年建成。整個陵墓分5級坪臺,坐北朝南。中間通道兩旁立有文武翁仲4尊,虎馬羊獅、華表各一對,諭祭碑亭3座,欽賜祭葬牌坊、龜趺碑亭各一座,顯得莊嚴肅穆
  福林寺:雖說是“天下名山僧占多”,佛寺多數築建在山巒高坡上面,但在晉江平原廣袤的土地上卻分離着許多佛寺,為“泉南佛國”生色增光。坐落在晉江市竜湖鎮檀林村的福林寺,就是馳名遠近的一座梵宇。福林寺始建於清同治五年(公元1879年),占地面積1000平方米,建築面積776平方米,分前、後兩殿,寺宇寬廣莊嚴、華麗壯觀。前殿為三寶殿,飛檐筒瓦;後殿為現代建築,三層樓房。一、二層分別供奉釋迦牟尼佛、觀音菩薩,頂層為藏經閣,在寬廣的廊中漫步,可遠眺四周鄰近的樓屋廠房,僑鄉的繁榮景色盡收眼底。福林寺處於繁榮集鎮之旁,卻極清雅幽靜,周圍樹木扶疏,緑草如茵;寺前一方花圃,60年前弘一大師贈送傳貫法師的一株罕見的紅菊花仍然生機盎然。左側一方池塘內植荷花,池上架一條拱橋,寬一米多,長三四十米,建築精緻典雅,名叫八角橋,俗稱“三代橋”,係一傢愛國華僑祖孫三代出資修造的。福林寺近代有多位名僧前來駐錫。南山律宗一代宗師弘一40年代來福林寺寄錫,緊隨其來的有:曾經提藉大量黃金支持中共泉州地下黨作為活動經費的廣空法師,有後來到新加坡弘法業績卓著的傳貫法師。近代著名文學家豐子愷專程來寺參謁弘一大師,並為其畫像。名僧轉道1941年3月募資鼎新寺宇。原開元寺住持妙蓮法師曾長期駐錫福林寺,並且在此“閉關”修持三年。
  值得一提的是,福林寺的楹聯十分引人註目。弘一大師親筆撰題的聯句很多。這些楹聯或直接署名“弘一”或署名“一音”。如“勝福無邊豈惟人天福,檀林安立是謂功德林”,橫披“離垢地”,這副楹聯暗藏了兩個“福林”;又如“福德因緣一一殊勝,林園花木欣欣嚮榮”;還有“無上勝妙地,離垢清源園”等等,琳琅滿目。觀賞這些書法藝術和佳聯佳句,又置身於景色美麗的清淨寺宇,確能産生出坐離垢之想。
  許婆莊:在竜湖許婆莊(今南莊村)歷史上一位較有影響的人物留從效。留從效是五代時受封於漳、泉一帶的“鄂國公”、“晉江王”。他在晉江從政20餘年,對發展晉江的經濟文化作過重大的貢獻。到宋代,留從效的後代賢才輩出,如其六世孫留正,官至左丞相,封魏國公;留正裔孫留志淑,歷任湖廣布政司參政,江西按察使等。史籍稱留從效及他的後輩是“永春籍,居晉江”。但居晉江哪個鄉裏呢?根據史學界行傢考證認為,就在金井福全所城南門外的留澳(現名溜江)。《閩書抄》載:留鄂公從效廟在郡東南留澳。溜江現有3000人口,以陳、王二姓為多,至今尚有少數留氏的傳人。據溜江村老人說,留從效小時就居住此地,以販魚為生,常在西路一個許氏老媼傢歇腳,受到款待,後來發跡,便賞賜她大量田宅,因此老媼所在的村莊就取名“許婆莊”。宋代以後,留澳留氏漸次式微,又有一些族人遷居到永和旦厝、竜湖侖上、南安官橋湖內等地,到五十年代初,溜江留氏僅剩3戶17人,現在纔又發展到10來戶100多人。
  清初,侖上村裏還有一座沿海“遷都”時僅存的古廟。廟門兩邊有一對石柱上刻着楹聯:“神降彭城參日月,忠扶漢室壯河山”。彭城,正是侖上村留姓世代相傳的“燈號”。說不定這裏就是史册上有名的“留鄂公廟”。
  竜湖新景點——溫陵魯東陳先生門生同朝十八士
  溫陵晉邑魯東勝跡
  (1)魯東文暉書堂門生齋捨“十八士”石雕群(村西南)
  (2)魯東耆士陳鵠先生故宅(村西)
  (3)魯東耆士陳鵠先生門生同朝十八士讀書處
浙江省瑞安市竜湖鎮
  浙江竜湖鎮位於瑞安市區西南33.5公裏、飛雲江中遊南岸,北與高樓鄉隔江相望,東南與平陽縣交界,西南與文成縣接壤,西北與營前鄉為鄰,東北與平陽坑鎮毗連。總面積32.6平方公裏,人口1.58萬人,轄1個居民區、23個行政村,鎮政府駐西村。明嘉靖間屬嘉嶼鄉四十八都。民國20年(1931)屬第四區(西區)江豐、江裕兩鄉;24年屬高樓區豐裕鄉。1949年仍稱豐裕鄉,1951年析置石竜、豐裕兩鄉,同年合併為石竜鄉;1958年為石竜管理區,l 961年為石竜人民公社;1984年復稱石竜鄉,1987年撤鄉設鎮,改為竜湖鎮。1958年至1992年為高樓區區公所駐地。
  竜湖鎮是革命老區,1931年紅十三軍一部曾在湖石村開展武裝鬥爭,1934年中共平陽縣委機關曾駐在張基、順溪、永安等村,1936年紅軍挺進師與中共浙南地方組織在永安村的葛騰湖會師,長期開展革命活動。解放戰爭時期,竜湖人民在共産黨領導下堅持遊擊戰爭,為解放瑞安縣城作出貢獻。
  全鎮地處山區丘陵地帶,山多地少,耕地7566畝;主要種植水稻、善薯、小麥、豆類等,主要經濟作物有甘蔗、西瓜、楊梅、柑桔、黃桃等;林業特産以馬蹄筍聞名浙南並出口國外,橡膠原料黑荊樹,為溫州市的主要生産基地之一。全鎮有工礦企業65傢,主要有機械、陶瓷、電力等門類,建有35千伏變電所1座,小型水力發電站5座,總裝機容量894千瓦;白坭礦開採已有30多年歷史,為溫州市各陶瓷廠提供原料。1996年工農業産值1779萬元。鎮區農貿市場擁有400多個攤位,年成交額超千萬元。
  鎮區道路總長11.4公裏,其中混凝土道路6.3公裏,橋梁2座,排水管道2公裏,防洪堤2.8公裏,路燈輸電綫3公裏,路燈34盞,自來水廠1座,日供水能力1000噸,賓館1座;全鎮住宅建築面積27萬平方米。鎮區建有有綫電視臺1處,影劇院2座,中小學14所,1996年在校學生2244人,教師147人;公厠4座,蹲位264個;液化石油氣普及率35%。
  竜湖鎮背山面江,交通方便,56省道穿境而過,並與57省道在鎮區交匯,東通市區,西達景寧、南抵平陽、北接青田。
  鎮總體發展規劃:將竜湖鎮建成西部山區的交通中心和工、貿結合的綜合集鎮。
近義詞
竜湖, 竜湖
竜湖社區, 竜湖居委會
竜湖
竜湖街道
相關詞
中國廣東汕頭潮汕河南風光淮陽企業傢
房地産竜湖地産竜湖集團新鄭大學城竜湖社區教育中學
晉江旅遊潮州潮安高級中學北京順義別墅
香醍重慶金科睿城
包含詞
竜湖區竜湖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