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 : 醫學 > 鼻竇囊腫
目錄
No. 1
  鼻竇囊腫
  概述
  鼻竇囊腫分為粘液囊腫、粘膜囊腫和發生於上頜骨的牙源性囊腫。粘液囊腫為鼻竇口的長期閉塞,竇內分泌瀦留而形成。粘膜囊腫係竇粘膜的粘液腺或漿液腺管口堵塞,腺體分泌膨脹而形成。此二類可采取手術切除並建立鼻竇和鼻腔的引流。牙源性囊腫分含牙囊腫和牙根囊腫。前者多發於青年,係牙發育異常所引起;後者由牙根尖肉芽腫退行性變形成,多發於年齡較大的病人。治療以摘除囊腫同時處理病牙。
  臨床表現
  1.外部畸形:鼻竇體表膨隆,觸之皮下光滑、乒乓球樣感覺。
  2.眼部癥狀:眼痛、復視、溢淚、眼球移位。
  3.鼻腔檢查:鼻腔外側壁嚮中綫移位。
  4.有死牙或齲病,好發於側切牙。缺牙或有發育不良乳牙。
  5.並發感染可全身不適、發熱、頭痛,局部紅、腫、痛。
  診斷依據
  1.鼻竇體表膨隆,觸之皮下光滑、乒乓球樣感覺。
  2.眼痛、復視、溢淚、眼球移位。
  3.鼻腔外側壁嚮中綫移位。
  4.有死牙或齲齒好發於側切牙,缺牙或有發育不良乳牙。
  5.鼻竇穿刺抽出粘液或粘膿液。
  6.X綫攝片見粘液囊腫鼻竇腔擴大,竇壁變薄或消失、囊腫陰影邊緣光滑、密度均勻。粘膜囊腫在上頜竇內有局限性邊界清晰的半圓形陰影。牙源性囊腫竇內含有牙齒或牙根骨質吸收和囊影。
  治療原則
  1.粘液囊腫:經鼻內或鼻外徑路摘除囊腫,引流口要通暢。
  2.粘膜囊腫一般不須手術,如癥狀明顯、反復發作,可行上頜竇根治徑路手術切除。
  3.含牙囊腫采用上頜竇清理術,切除囊腫保留上頜竇粘膜。牙根囊腫則切除囊腫並處理病牙。
  用藥原則
  1.該病主要以手術切除囊腫,建立通暢引流。
  2.牙源性囊腫尚需去除病牙。
  3.手術前後控製感染,可選用抗生素和其他輔助藥物。
  輔助檢查
  1.一般鼻竇囊腫檢查專案以檢查框限“A”為主。
  2.對牙源性囊腫或與腫瘤鑒別檢查專案可包括“A”“B”“C”。
  療效評價
  1.治愈:癥狀體徵消失、囊腫切除幹淨、鼻竇至鼻腔引流通暢,去除牙齒原發病源。
  2.好轉:癥狀體徵改善,引流口狹窄,但尚通暢,病源清除不徹底。
  3.未愈:癥狀體徵未改善。
  專傢提示
  鼻竇粘液囊腫為竇口阻塞所致,粘膜囊腫為竇內腺體阻塞所致,因此預防上呼吸道感染,重視變態反應因素,及時治療鼻炎、鼻竇炎,保持鼻腔通暢為預防該病的關鍵。及早檢查、發現、治療病牙,可預防牙源性囊腫發生。該病采用鼻內或鼻外進路囊腫徹底切除,建立鼻竇鼻腔通暢引流。牙源性者尚需去除病牙,可獲根治。
  各種囊腫資料:
  鼻竇囊腫
  (一)概述
  發生於上頜竇者最多見,可發生於各鼻竇內。粘膜腺阻塞,腺體內分泌物瀦留引起。此外,慢性鼻竇炎癥使粘膜下毛細血管壁受傷,漿液滲出,聚於鼻竇粘膜內的一層疏鬆結締組織內而形成假性囊腫。
  患者有慢性鼻竇炎癥狀,同側頭部持續鈍痛(以前額部疼痛較典型),病側頰部壓迫感,及同側上列牙齒疼痛等,極少有陣發性鼻內流出淡黃色液體史。
  臨床診斷多在上頜竇炎進行穿刺或拍片檢查時發現。做上頜竇穿刺時,抽出針芯後流出黃色液體,而非感染化膿性分泌物。x綫攝片(可攝平片或註入造影劑)見竇內有局限性邊界清晰的半圓形陰影。
  (二)激光手術
  鼻竇囊腫多以nd:yag激光,但根據鼻竇囊腫大小可采取的手術徑路而選用co2激光及nd:yag激光聯合治療。
  術前2小時肌註魯米拉鈉0.1g,阿托品0.5mg,手術規程按常規手術準備。對較大囊腫可經鼻腔上頜竇穿刺法在局麻下光刀切開竇壁(nd:yag激光功率30w),切口可適當擴大,光刀直進入竇內做多嚮式切割。退出光纖,排盡囊內液。調整nd:yag輸出激光10~15w,低輸出對上頜竇壁進行照射,照射完畢,退出光刀,用慶大黴素液或其它抗生素液(術前有用青黴未超過3天者,3天後須作青黴素皮試)衝洗竇內(衝洗法參照(附圖4)上頜竇穿刺術)。
  (三)術後處理
  術後防感染,給予抗菌消炎治療。恢復期病者有清液流出,有時呈淡黃清液,均係術後修復中表現。術後有輕微疼痛者,可給予止痛片治療,或無須止痛治療。術後2周防感冒,註意防寒保暖及保持鼻腔清潔。
  鼻竇粘液囊腫
  (一)概述
  粘液囊腫在鼻竇中多見於篩竇,其次為額竇,而上頜竇發生的比率較少。發病常為單側性,青、中年人發生率高。
  發病的因素與外傷、手術、鼻內畸形、炎癥、腫瘤及變態反應的影響有關,長期堵塞鼻竇口,緻引流障礙,竇內分泌物瀦留引起。粘液囊腫發展極緩慢,逐漸長大後可壓迫骨質,使竇壁變薄而並發生稀疏性骨炎、骨質吸收等諸多變化,此時囊腫迅速增大,發生顔面畸形。持續增大壓迫及侵入鄰近器官及組織,産生一係列癥狀。
  患者表現有面部畸形,額竇眶頂內側,內眥(篩竇)或面頰(上頜竇)等處膨隆。手捫診覺皮下有表面光滑的腫物,似按捺乒乓球或破蛋殼感覺,骨質破壞時可捫及缺損的骨質邊緣,可感覺腫物較軟且具彈性。
  額竇及篩竇囊腫較大可壓迫眼球使眼球移位,及産生眼痛、復視、流淚及瞼下垂等癥狀。眶上神經受壓時眉弓麻木,鼻淚管受壓時受阻産生淚溢。
  鼻部癥狀可見有液體自患側鼻腔流出。鼻內檢查時見中鼻道膨隆或篩泡變大(即篩竇囊腫),上頜竇囊腫時下鼻道膨隆或鼻腔外側壁被推壓而嚮鼻中隔移位。
  鼻竇囊腫如發生感染,可形成膿性囊腫。患者臨床癥狀有發熱、全身不適、頭痛等中毒癥狀。局部表現有發紅、腫脹、疼痛及壓痛。
  根據患者癥狀及檢查,進行囊腫穿刺(穿刺途徑如面部膨隆典型處,及經鼻內穿刺變大的篩泡,或經下鼻道穿刺上頜竇。同時,進行鼻竇攝x綫片,攝片時可註入選影劑對比。應與牙源性囊腫鑒別(牙源性囊腫可見牙根尖)。
  (二)激光術前準備
  按常規手術準備,並嚴格無菌操作。視囊腫大小及部位,决定采用鼻內或鼻外徑路。
  麻醉選擇局麻,術前給予鎮靜劑。
  (三)激光手術
  經鼻外法入路激光切除囊腫,手術切口選擇對手術治療以及術後恢復面部功能(美容)很重要,按常規手術切口進行。
  啓動激光,co2激光及nd:yag激光,功率前者25w;後者20~30w。切除已破壞的面顱囊腫骨壁,根據囊腫的破壞程度盡可能保留骨質。(皮膚切口用常規手術刀切開)切開囊腫,排盡囊內粘液。如為膿性囊腫,可用抗菌素液衝洗腔內,吸盡腔內液後用co2激光或nd:yag激光對囊壁汽化或炭化。註意根據囊壁情況隨時調整激光輸出量。汽化或炭化最大限於破壞內壁,切不可傷及正常骨質。汽化炭化手術中對病竈辨別睏難時,用濕紗布擦盡炭化組織再進行殘基處理。竇內壁co2激光切除不便時,換用nd:yag激光低功率切除內壁。術中於竇腔最低點嚮鼻腔內開一孔,做腔內鼻引流術。處理完竇腔後按解剖層次逐層縫合切口,皮膚縫綫選1號或更細絲綫縫合,盡可能少留縫合針印。
  較小囊腫,無面顱改變者手術選nd:yag激光刀。按激光機操作步驟啓動激光並調整功率(常用功率15w)。麻醉選擇鼻粘膜麻醉(1%~2%的卡因鼻腔麻醉10分鐘)。在鼻鏡下(也可藉助纖維支氣管及纖維鼻鏡)找到囊腫壁激光刀切開。切口適當擴大,切開囊壁後排盡貯留物。膿性者用抗菌素液衝洗腔內後再低功率對內壁照射。做腔內壁粘膜照射盡可能均勻,不留殘竈,可不同方向旋轉照射。治療原則以切開徹底處理竇腔囊內壁為原則,切忌損傷周邊正常組織。手術中輸出的激光功率要隨時調整,務必註意在手術中高功率,長時間輸出損傷過重而造成骨板穿孔。
  (四)術後處理
  激光術後,如囊腫為膿粘液性應給予抗菌素及支持療法,有疼痛反應時給予止痛劑連續治療7~10天。術後竇腔可用he-ne激光照射,常用功率8~30mw,1日1次,一次15~20分鐘。
  巨大鼻竇粘液囊腫外鼻手術入路術後面部有水腫反應者,一般數天後即可消失。術後可給予面部冷敷,也可用大功率he-ne激光散焦照射,照射時間20分鐘,照射中註意用防護鏡保護患者雙眼,保護物除防護鏡外也可用黑色較薄而不透激光的其它物品覆蓋雙眼。照射7~10天為一療程。
  術後註意鼻腔清潔,防感冒。觀察流出物顔色,如係新鮮血液流出,在配合藥物治療時應擴鼻找到出血點再用低功率nd:yag激光止血。雙翼鼻鏡擴開不易查見出血點時,可用纖維支氣管鏡或纖維鼻鏡尋找止血比較容易。
  [url=http://bk.baidu.com/view/815979l]牙源性囊腫(一)概述
  包括牙周囊腫及含牙囊腫(peridental cyst anddentigerous cyst)(見附圖9)。此病多見於年齡較大的病人。由於牙根發生感染及損傷後,根尖肉芽腫發生囊樣變而來,側切牙最多見。囊腫內覆鱗狀上皮組織,病牙根尖突入囊腫腔內。
  含牙囊腫為牙齒發育過程中,由正常牙濾泡發展而來。由於釉質器的星形網層發生囊腫樣變性,牙濾泡周圍液體滲入牙冠與上皮之間而成,年輕病人多見。下頜骨較上頜骨發生較多。
  牙周囊腫及含牙囊腫生長緩慢,但是可不斷地長大而壓迫上頜竇骨使之變薄及發生移位,或直接長入上頜竇內。巨大囊腫可破壞上頜竇各壁而致面頰、口腔前庭、硬齶及牙槽突等處隆起,由於張力的作用使眼球嚮上、嚮外移位,或膨脹嚮鼻腔發生鼻塞。無感染時局部往往無典型疼痛。
  臨床可根據牙科檢查結果,上頜竇穿刺、攝x光片(鼻竇攝片——平片或於囊腔內註入對比劑)等結果診斷。如果面頰部或口腔前庭處有膨隆時進行捫診,可解知其下有一表面光滑而具彈性,如按壓一乒乓球或破蛋殼的腫塊的感覺。
  牙周囊腫年齡較大者易患,其數目既可單發也可多發,而好發於側切牙根部。囊內物呈稀薄透明,有的呈薑黃色或醬色液體,內含膽固醇。
  含牙囊腫發病年齡較輕,單發最多見。好發於切牙及上列第三磨牙,也可為額外牙。其囊內物清亮,黑褐色或褐色液體,內含膽固醇。在x光片上牙周囊腫陰影見病牙之根部突入囊腔內。含牙囊腫片上可見囊腫內有單個或數個完整牙齒或牙冠,位置不固定,牙冠突入囊腔內。
  (二)激光術前準備
  激光切除囊腫術中對周圍組織損傷輕微,而且術中病人無典型不適。作者在臨床中根據囊腫大小及部位采用手術徑路不同。較典型的1例囊腫尚未進入上頜竇,但上頜竇底及前壁內板已被擠壓而移位,采用上頜竇根治術式激光切除囊腫並在術腔底開一孔(nd∶yag刀開孔極方便)通下鼻道引流。手術均可門診完成。
  1.器械準備co2激光,nd∶yag激光(前者功率20w,後者功率15w可調),nd∶yag石英光纖削去外保護層2mm。按常規手術準備輔助器械及物品。
  術前可根據囊腫大小及部位按手術要求對病人進行必要的身體常規檢查,特別對囊腫巨大,而高齡者更應作心肝脾肺腎的檢查,以瞭解有無合併癥以利術中術後監測及指導治療。
  術前2小時肌註魯米拉鈉0.2~0.3mg,硫酸阿托品0.5mg肌註(小兒酌減用量)。
  2.麻醉較小囊腫常規采用局部麻醉(1%~2%利多卡因液),巨大囊腫手術復雜者也可在選擇局麻時考慮全身麻醉。
  (三)激光手術
  手術入路根據囊腫部位及大小選擇。囊腫較小者,可在唇齦溝做切口(直接用co2激光聚焦按手術要求切開)。囊腫較大,對上頜竇擠壓移位者,按上頜竇根治術式治療(面部皮膚用常規手術切開)。骨壁用co2激光或nd∶yag激光切開囊壁,盡可能保護骨壁。排出囊腔液後如為膿樣改變,用抗菌素液(青黴素使用不超過3天,或慶大溶液及甲硝唑液)衝洗竇腔囊腔。清潔囊腔後用co2激光或nd∶yag激光切割囊內壁,註意激光切割囊內壁時應使用低功率激光,不能用原光束功率,否則切割時損傷粘膜下組織。常用功率co2激光5~10w,
  nd∶yag激光8w~10w。切割囊內壁既要達到術後粘膜分泌抑製,又要對粘膜下組織無損傷。牙周囊腫術中必須同時處理病牙,含牙囊腫術中須仔細找尋囊腫中的牙齒(可在術前拍攝的x綫片中判其位置及數目),予以取出。
  術畢囊腫腔內用抗生素液衝洗淨。上頜竇根治術應在切除囊腫時並在術腔開一窗孔通下鼻道,以利引流,特別是伴感染者,較小囊腫不必開孔。較大囊腫術畢按解剖層次逐層縫合切口。
  (四)術後處理
  術後患者輔以抗菌抗炎治療,對較大囊腫術後應給予支持治療。合併有其它伴發病患者術後根據具體情況調整治療方案。
  術後患者面部有輕微水腫反應,但疼痛輕,可不必給予止痛劑治療,對個別不能耐受反應較重者,給予去痛片一次0.5~1g,癥狀可改善。對面部切口術後用he-ne激光30mw,1天1次局部照射(照射時註意保護患者雙眼),一次15~20分鐘,可幫助減輕水腫、疼痛等,並有抗炎功能,對手術創面恢復愈合非常有利。
  術後患者保持口腔清潔,可用復方硼砂溶液、雅仕潔口劑每天含漱數次。對身體較差及上頜竇術式治療後應在術後輔助藥物治療的同時加強營養攝入,以利身體早日康復。上頜竇根治術做鼻腔開孔引流患者如有感染應進行無菌衝洗,並註意引流口堵塞。
疾病大全
  疾病名稱:
    鼻竇囊腫
  疾病編碼:
    478.115
  歸屬係統:
    耳鼻喉科
  藥療方案:
    一、鼻部用藥及配製時註意事項
  配製及鼻部用藥應根據鼻部解剖、生理特點。
  1.藥物必須無毒,對粘膜無刺激、腐蝕等作用,用後亦無副作用及毒性,以免刺激鼻粘膜或進入消化道,吸收後不致發生全身毒性作用及不良反應。
  2.一般不用粉劑藥物吹入鼻內。有人發現如鼻內水樣分泌物較多,粉劑噴於鼻腔後部,可停留半小時以上。
  3.常用的滴劑藥物其pH應略具酸性,粘稠度不宜大,最好用等滲液配製。
  4.藥物配製應無菌(正常鼻腔沒有細菌)。
  5.不宜使用苦味藥物,因滴鼻後流入咽部,病人不願使用。
  6.不宜使用妨礙鼻粘膜纖毛運動之藥物,如腎上腺素(0.1%)、青黴素(5000u/ml)等藥。
  7.不宜久滴粘稠度較大之藥物,如液狀石蠟不僅妨礙鼻粘膜的纖毛運動,還可能被吸入下呼吸道引起類脂質性肺炎等。
  8.藥物必須無着色作用。
  9.藥物內需加入適量的防腐劑,但不應影響藥物療效、藥物的吸收以及鼻粘膜生理狀態。
  10.鼻粘膜約有150cm2表面積,細胞表面有很多微絨毛,上皮細胞間有細胞間隙,上皮下層有豐富的毛細血管,其管壁呈多孔狀,淋巴毛細血管交織成網狀,這些構成了鼻腔在很短時間可大量吸收許多藥物,特別對小分子藥物吸收特快而大量,且炎癥狀況下也不影響其吸收功能。故鼻腔滴藥一次不能超過醫囑之劑量。近年來臨床上已在鼻腔內投藥,作為全身給藥之途徑之一,其利用度比口服藥物高出數倍而接近靜脈註射的利用度。
  二、鼻部常用藥物
  1.血管收縮藥物
  鼻粘膜血管收縮藥可分為兩類,即擬交感神經胺類和咪唑類半擬交感胺類。擬交感類又再分成環胺類藥如麻黃素等;鏈胺類如氟拉明和托明等。咪唑類如萘唑啉和賽洛唑啉等。擬交感類藥的局部作用比咪唑類弱而全身作用強,可産生迅速的血管收縮作用,而咪唑類的作用相反,局部作用強而持久,全身作用弱,但易引起藥物性鼻炎。
  (1)0.5%~1%麻黃素溶液(ephedrine)
  作用 收縮鼻粘膜血管,使粘膜體積縮小,鼻腔有足夠的氣流通道,恢復鼻的呼吸功能,使鼻竇口引流通暢。該藥不抑製纖毛運動,長期滴鼻無副作用。
  適用範圍 用於急、慢性鼻炎,急、慢性鼻竇炎及鼻出血時止血。每日至多3次每次2~4滴。在鼻出血時可用浸有此液的棉片塞入鼻腔止血。
  註意事項 不能用於鼻腔粘膜萎縮性及乾燥性病變。
  (2)0.05%~0.1%萘唑啉(naphazoline)溶液,商品名為滴鼻淨或鼻眼淨。
  作用 收縮鼻粘膜血管,使粘膜體積縮小,解除鼻阻。其特點是作用較強而持久。
  適用範圍 同麻黃素。
  註意事項 萎縮性鼻炎禁用。若滴入量多可引起心率加快,或中毒時心率緩慢,血壓下降,故小兒用0.05%的濃度,嬰兒、高血壓和甲狀腺功能亢進者慎用。此藥用後有反應性充血,久用常使粘膜增厚,引起藥物性鼻炎。
  (3)0.05%~0.1%賽洛唑啉(xylolnetazoline)溶液,商品藥名有天誠諾爾、諾通滴鼻液等。
  作用 該藥是一種新型長效鼻血管收縮劑,可直接作用於擬交感神經胺和鼻粘膜小血管上的。—受體,産生血管收縮,從而減少血流量,緩解鼻粘膜充血腫脹,消除鼻阻。其特點是起效迅速,作用持久,一次用藥可持續6~12小時。此藥副作用比萘唑啉少而輕,較安全。
  適用範圍 急、慢性鼻炎和鼻竇炎或變態反應性鼻炎輔助治療。
  註意事項 初用藥可出現一過性鼻腔乾燥感,咽幹,停藥後自動消失。
  (4)0.05%羥間唑啉(oxymetazo1ine)溶液
  作用 血管收縮作用強而持久,可維持12小時,繼發性血管擴張作用較輕。
  適用範圍 同上。
  (5)麻黃素地塞米鬆(或可的鬆)滴鼻劑(含1%麻黃素,0.5%地塞米鬆或可的鬆)。
  作用 收縮鼻粘膜血管及抗過敏,減輕鼻粘膜水腫的作用。
  適用範圍 變態反應性鼻炎及鼻竇炎。
  註意事項 用藥過量,久用有皮質激素的全身副作用。
  (6)0.1%腎上腺素(epinephrine)
  作用 強烈收縮血管。此藥加入局麻藥物中,可減緩局麻藥物的吸收,減低毒性,延長麻醉時間。
  適用範圍 急癥止血。粘膜表面麻醉時酌量加入藥中,可減低毒性,延長麻醉時間。
  註意事項 通常不能作鼻粘膜收縮劑使用,因其能抑製鼻粘膜纖毛,且呈不可逆反應。對患有心髒病者不宜加入註射用的麻醉藥液中使用。
  2.腎上腺皮質激素製劑
  (1)倍氯米鬆(beclomethasone)鼻噴霧劑,商品藥名:伯剋納、必可靈、安得新等。
  作用 此藥是一種強效局部用糖皮質激素,呈現強抗炎作用,增強上皮細胞和鼻粘膜間質溶酶體的穩定性,抑製免疫反應和降低抗原抗體結合,從而使鼻粘膜中組胺等過敏性介質釋放減少,活性降低,減輕炎癥,緩解鼻變應性癥狀等。
  適用範圍 常年性或季節性變應性鼻炎,藥物性鼻炎。鼻息肉術後輔助治療用藥。每日2次,每噴兩撤。
  註意事項 鼻及鼻竇伴有細菌感染應同時給抗生素治療。該劑每噴1次給藥很少約50ug,無全身作用,但不能多噴。對嬰幼兒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2)0.5%倍氯米鬆液(beclomethasone)或0.1%地塞米鬆液(dexanethason)
  作用 此藥對鼻粘膜局部有抗過敏作用,無全身性副作用(詳細作用見上項)。
  適用範圍 變應性鼻炎、鼻息肉術後,每日3~4次,每次2~4滴。
  3.過敏反應介質阻釋劑
  (1)色甘酸鈉(disodiwncrolnoglycate)幹粉噴霧劑。
  作用 本品作用是穩定肥大細胞膜,阻止肥大細胞釋放緻敏活性物質。
  適用範圍 常年性和季節性變應性鼻炎,每日2~4次,每次每側鼻內噴10mg。
  (2)2%色甘酸鈉滴鼻液
  作用 同上。
  適用範圍 同上。
  (3)0.15%酮替芬(ketotifen)溶液
  作用 過敏介質阻釋藥,且有抗組胺作用,維持時間較長。
  適用範圍 常年性及季節性變應性鼻炎。
  4.抗組胺局部用藥:左卡巴斯汀(1evocabstin)鼻噴霧劑,商品藥名立復汀(1ivostine)。
  作用 此藥為局部用的Hl受體拮抗藥,可直接作用於鼻粘膜發揮作用,對變應原和介質起到稀釋和清洗作用,從而迅速減輕癥狀。其藥效可持續12小時。局部吸收量微,全身作用小。
  適用範圍 季節性和常年性變應性鼻炎。每日2~4次,每次2噴。
  註意事項 噴鼻內其局部有刺激感,切勿過量噴霧。
  5.封閉性抗體誘導藥:大佛水鼻噴霧劑(dafushuinebulizer)。
  作用 本品為多種綜合性變應原及麻黃素製劑,噴鼻內可能激發機體産生封閉性抗體,解除鼻粘膜的過敏狀態。
  適用範圍 常年性和季節性變應性鼻炎。開始用時,每隔2~3日噴鼻1次,待能耐受時,可改為每5~7日噴霧1次,一般10次為一療程。
  註意事項 在使用本品初期可發生打噴嚏和溢清水樣涕。孕婦、高血壓、冠心病及心肺功能不全者應慎用。
  6.各種抗生素溶液
  作用 抑菌(特別是作用於桿菌之藥物),消炎。
  適用範圍 萎縮性鼻炎,粘膜糜爛等。
  7.各種抗生素眼膏
  作用 抑菌、殺菌,滋潤。
  適用範圍 鼻前庭炎、鼻中隔粘膜糜爛、滲血、乾燥結癡等。
  8.其他局部用藥劑
  (1)清魚肝油(oDdliver oil)滴鼻劑
  作用 滑潤、保護鼻粘膜。
  適用範圍 萎縮性鼻炎、幹性鼻炎。
  (2)復方薄荷油(menthol oi1 compound),其成分為薄荷lg,樟腦(carnphora)1g,石蠟油加至100ml。
  作用 潤滑鼻粘膜,刺激神經末梢,促使粘膜分泌,減少結痂,並有除臭作用。
  適用範圍 萎縮性鼻炎、幹性鼻炎。
  註意事項 每次用藥不宜過多,用藥時間不宜過長,以免吸入下呼吸道。
  (3)5%~10%魚石脂甘油(icthammol glycerine)
  作用 具有溫和的刺激、防腐、抑菌,可消炎、消腫、止痛。
  適用範圍 鼻前庭癤、炎等。
  (4)2%~5%氯化氨基汞(ammoniated mercuric chloride),又名白降汞軟膏。
  作用 抑菌、止癢、滋潤。
  適用範圍 鼻前庭炎,特別適用於慢性者。
  (5)復方硼酸軟膏(boric acid ointment),含硼酸5g,薄荷油2ml,液狀石蠟40ml,無水羊毛脂100g。
  作用 消炎,消腫。
  適用範圍 鼻前庭炎、鼻前庭癤,鼻前庭乾燥。
  9. 0.5%普魯卡因(procaine)作鼻下岬註射封閉療法。
  作用 此法用以阻斷或阻止鼻內的惡性刺激,提高或調整鼻內植物神經平衡,並改善粘膜營養狀態,恢復鼻粘膜正常功能,改善鼻阻塞的癥狀。
  適用範圍 早期或病程不長之慢性單純性鼻炎。
  註意事項 註射前,鼻下岬粘膜表面應先用2%地卡因行表面麻醉。0.5%普魯卡因註射於粘膜下,每次約2ml,間日一次,3~5次為一療程。可重複l~2療程。
  10.5%氯化鈣(calciumchloride),80%甘油,50%葡萄糖液等,鼻內局部註射。
  作用 註射入鼻下岬粘膜下或鼻中隔結節之粘膜內,作為硬化劑,使産生纖維組織壓迫靜脈竇,縮小下鼻岬體積,改善通氣。或使鼻中隔血管血栓形成而止鼻中隔區出血。
  適用範圍 慢性增生性鼻炎,下岬粘膜肥厚。鼻中隔前下血管性出血等。
  註意事項 註射時應先作粘膜表面麻醉,消毒後進行。註射於粘膜肥厚處,一般以綫狀註射為宜。每次註射約l~2ml,隔2~3天1次,3~5次為一療程,可間隔l周,重複l~2療程。
  11.腐蝕劑
  作用 用腐蝕性藥物燒灼鼻粘膜小區域之潰瘍,小蒂血管瘤,活動出血點。使血管凝固收縮,纖維性收縮而止血。
  適用範圍 鼻粘膜頑固性表淺小潰瘍、肉芽、活動性出血點。
  常用藥物 50%三氯醋酸(trichloroacetic acid),20%~50%硝酸銀(silver nitrate)溶液,鉻酸(chr01nic acid),純苯酚(phenolum,B11又名石炭酸)等。
  註意事項 嚴格掌握適應證,限用於患處,使用時以小棉簽蘸少許藥物接觸被燒灼區,勿使藥液外溢。燒灼前需先麻醉及收縮鼻粘膜。在鼻中隔上燒灼時不能於雙側對應部位同時進行,不宜過深,以免鼻中隔穿孔。萬一藥液過多,立即塗用碳酸氫鈉(sodi-um bicarbonate),以中和三氯醋酸,用酒精洗滌多餘的苯酚或用生理????水使硝酸銀發生沉澱。
  12.中藥口服劑
  (1)鼻淵舒口服液。此藥由中藥辛夷、白芷、柴鬍、黃芪等多味中藥材提煉加工而成的口服液。
  作用 具有抗菌,抗病毒,調節呼吸道免疫功能,改善鼻阻,解除頭昏、頭痛等癥狀之功能。
  適用範圍 急慢性鼻炎、鼻竇炎等。
  (2)鼻炎康片,由黃蘋、豬膽汁、藿香、鵝不食草及撲爾敏等製成。
  作用 抗菌、消炎及抗組胺作用。
  適用範圍 急慢性鼻炎、過敏性鼻炎等。
包含詞
鼻竇囊腫切除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