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 > 黠鼠
目錄
狡猾之鼠 Cunning of the rat
  狡猾之鼠。 宋 範成大 《曉起》詩:“黠鼠緣鈴索,飢鴉啄井欄。” 趙光榮 《裏湖紀遊》詩之五:“鑽穴黠鼠穿,負殼浮蠃漾。”
名稱
  黠鼠
發音
  xiá shǔ
釋義
  狡猾之鼠。
   相關文獻:
   宋 範成大 《曉起》詩:“黠鼠緣鈴索,饑鴉啄井欄。”
   趙光榮 《裏湖紀遊》詩之五:“鑽穴黠鼠穿,負殼浮蠃漾。”
詩賦
  《黠鼠賦》
  原文:
  蘇軾夜坐,有鼠方嚙,拊床而止。既而復作。使童子燭之,有橐中空,噀(xiāo)聱(āo)聱,聲在橐中。曰:“嘻!此鼠之見閉而不得去者也。”發而視之,寂無所有,舉燭而索,中有死鼠。童子驚曰:“是方嚙也,而遽死耶?嚮為何聲,豈有鬼耶?”覆而出之,墮地乃走。雖有敏者,莫措其手。(註:橐,口袋。)
  翻譯:
  蘇軾某夜閑坐,聽到有老鼠咬東西,他拍一下床,咬的聲音就停息了。過了一會兒,咬的聲音又響起來,蘇軾讓書童點着蠟燭照照看,這纔聽到空口袋中發出噀噀聱聱的叫聲。驚奇地說:“呀,這衹老鼠被裝在口袋裏不能離開了。”輕輕打開口袋一看,空空的什麽也沒有。將蠟燭舉起來尋找,(發現)口袋裏有一隻死老鼠。童子驚奇地說:“這老鼠剛纔還發出咬東西的聲音,怎麽這麽快就死了?剛纔那是什麽聲音,難道有鬼了嗎?”童子將口袋翻過來倒出“死”老鼠,然而,老鼠剛一着地就(箭一般)逃走了。即使眼疾手快的人,也來不及動手(抓住它)。
  字詞解釋:
  1、蘇子:指蘇軾,即蘇東坡。 2、撫:拍。 3、童子:指書童。 4、橐:皮帶。此指皮箱。 5、噀噀聱聱:象聲詞。老鼠的叫聲。
詩賦
  《黠鼠賦》
  原文:
  蘇軾夜坐,有鼠方嚙,撫床而止。既而復作。使童子燭之,有橐中空,嘐(jiāo)嘐聱(áo)聱,聲在橐中。曰:“嘻!此鼠之見閉而不得去者也。”發而視之,寂無所有,舉燭而索,中有死鼠。童子驚曰:“是方嚙也,而遽死耶?嚮為何聲,豈有鬼耶?”覆而出之,墮地乃走。
  翻譯:
  蘇軾夜裏閑坐,聽到有老鼠咬東西的聲音,便拍了一下床,咬的聲音就停止了。過了一會兒,咬的聲音又響了起來,(蘇軾)讓書童點着蠟燭照照看,聽到皮箱中發出嘐嘐聱聱的叫聲。驚奇地說:“呀!這衹老鼠被裝在皮箱裏不能離開了。”輕輕打開皮箱一看,空空的什麽也沒有。將蠟燭舉起來尋找,(發現)皮箱裏有一隻死老鼠。童子驚奇地說:“(這老鼠)剛纔還發出咬東西的聲音,怎麽這麽快就死了?剛纔那是什麽聲音,難道有鬼嗎?”(童子)將皮箱翻過來倒出死老鼠,老鼠一落地就逃走了。
  字詞解釋:
  1、蘇子:指蘇軾,即蘇東坡。 2、撫:拍。 3、童子:指書童。 4、橐:皮帶。此指皮箱。 5、嘐嘐聱聱:象聲詞。老鼠的叫聲。
  文言知識:
  釋“覆”。上文“覆而出之”中的“覆”,指翻,傾覆,意為把箱子翻過來讓老鼠出來,又“值大風,舟覆”,意為遇大風,船翻掉了。成語有“覆水難收”,
  比喻事已成定局,無法輓回。又有成語“天翻地覆”,其中“翻”和“覆”為同義。“覆車”即翻車,比喻失敗的教訓;“覆手”即反手,比喻事情容易辦到。
  闡述的道理
  最有智慧的人類,儘管可以“役萬物而君之”,卻難免被狡猾的老鼠所欺騙,原因全在做事時是否精神專一。專一則事成,疏忽則事敗。文章故事生動,寓意深刻,發人深省。
  文章第一段敘事,寫黠鼠騙人,得以逃脫;第二段分析老鼠騙人逃脫的伎倆,感慨身為萬物之靈的人也不免被老鼠所蒙騙;第三段揭示中心:自己不能專心緻志,反而受外物左右,這是人被老鼠欺騙的真正原因。專一而事成,疏忽則事敗。
  <<黠鼠賦>>,看其表面題旨當是通過黠鼠利用人的疏忽而乘機狡猾脫逃的日常小事,來說明人須集中精神,發揮智力,方能搏猛虎、役萬物,否則將猝不及防,而“見使於一鼠”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