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類 : 重點保護野生動物 > 黑腹沙雞
目錄
基本信息 Basic information
  中文名:黑腹沙雞 拉丁名:pterocles orientalis 英文名:black-bellied sand grouse、black-bellied sandgrouse
  物種命名人及年代: linnaeus, 1758
物種分類 Species classification
  脊索動物門->脊椎動物亞門->->鳥綱->今鳥亞綱->->今顎總目->沙雞目->->->沙雞科->->沙雞屬
分佈範圍 Distribution
  繁殖於中國新疆北部及阿勒泰、哈巴河、和豐、博樂、福海、托裏等地,遷徙時見於新疆西部喀什。
  黑腹沙雞在國外分佈幹歐洲的伊比利亞半島、非洲西北部、加拉利群島、亞洲中部、阿富汗和印度西北部,鼕季還遊蕩到伊朗、伊拉剋、印度、俄羅斯南部,以及意大利和德國等,在我國僅分佈於新疆北部的阿勒泰、哈巴河、和豐、博樂、福海、托裏和西部喀什、天山等地。
保護級別 Level of protection
  《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鳥類》中列為未定種 。
  此鳥自1930~1935年有過採集記錄外,1960年曾采到過標本。數量相當稀少。
外觀特徵 Exterior features
  黑腹沙雞為中型鳥類,體長29一34釐米,體重370—470剋。嘴的形狀與傢雞相似,但小而弱。後趾存在,但非常短小。尾羽短而尖,不延長。雖然它的名字也叫“雞”,但與雞類的親緣關係較遠,而與鳩鴿類的親緣關係卻較近。雄鳥的頭頂、頸部和上背為灰色,沾有草黃色,下背、腰部和尾上覆羽為暗灰色,中央尾羽為土黃色,具灰色的橫斑,先端為灰緑色,並具窄的土黃色邊緣,其餘尾羽具寬闊的白色端斑,同時顔色也依次變深,到最外側一對尾羽則變為暗灰色,僅基部沾棕色。頦部、喉部為慄色,並嚮頸側延伸,形成頸環。喉的下部有一個三角形的黑斑,並延伸至頸部。胸部為灰色,其後緊接一個黑色橫帶,並嚮兩側延伸至肩部的兩側,黑色橫帶之後還有一個寬闊的淺黃灰色帶。胸部、兩脅、腿覆羽的上部和肛區等均為黑褐色。雌鳥通體為淡沙黃色,頭頂有細的黑褐色縱紋,背部、腰部和尾上覆羽有黑褐色的斑紋或橫斑。中央尾羽的顔色與背部相同,外側尾羽較暗,均具有白色的端斑。額部、喉部為灰黃色而近白色,有細的黑褐色羽幹紋。頭側及眼先也有細的黑褐色羽幹紋。胸部為淡赭色,腹部珠灰色或污白色,兩脅黑褐色,形成大塊的腹斑,尾下覆羽、覆腿羽以及跗蹠上的羽毛均為白色。虹膜褐色,嘴灰褐色,先端較暗,趾灰褐色,爪黑色。尾羽短而尖,不延長。
生存習性 Living habits
  黑腹沙雞棲息於山腳平原、草地、荒漠和多石的原野。常呈小群活動,鼕季有時集成大群。善於奔跑,也善於飛行。飛行時兩翅煽動非常迅速,常發出“呼呼”的聲響,飛行的速度也比較快。白天常飛到數十公裏外的水源處去喝水,飲水的動作和鴿類非常相似,將嘴伸入水中,連續吞咽而並不擡頭。主要在地面上覓食平原和荒漠上的植物種子,也吃植物的葉、芽和昆蟲等。
繁殖特徵 Reproductive characteristics
  繁殖期為5一6月。3月中旬即開始配對。通常成對營巢於平原或有稀疏植物的低山丘陵荒漠地帶。巢大多衹是利用地面上的凹坑,或者由親鳥扒一個淺坑即成,裏面沒有任何鋪墊物,或僅有少許小的圓石頭。每窩産卵2一3枚。卵的顔色為淡灰色、土黃色,略微綴有緑色至橄欖色的斑,由雄鳥和雌鳥輪流孵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