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綫姬鼠
黑綫姬鼠
學名 apodemus agrarius (pallas)屬嚙齒目,鼠科。
別名 田姬鼠、黑綫鼠、長尾黑綫鼠。分佈除新疆、青海、西藏外,全國各地均有發生。
寄主 番茄、西瓜、甜瓜、菜用玉米等蔬菜及農作物。
危害特點
作物播種期盜食種子,生長期和成熟期啃食作物營養器官和果實。
形態特徵
體長65—120mm,頭小,吻尖。耳長9—16mm,嚮前翻可接近眼部。尾長為體長的2/3,尾毛不發達,鱗片裸露呈環狀。毛色隨棲息環境的不同和亞種的分化多有一定的變化。背毛一般棕褐色,背毛基部多深灰色,上段黃棕色,有些帶有黑尖。背部具一條明顯黑綫,從兩耳之間一直延伸至接近尾的基部。體側毛棕色,無黑毛尖,腹面與四肢內側毛灰白色,毛基灰色,毛尖白色,尾毛短且稀,鱗片裸露,鱗片環清晰。頭骨細長,吻部較尖,眶上崎發達,臼齒咀嚼面具三縱列丘狀齒突。
(圖,在洞口取食的黃胸鼠(左)及黑綫姬鼠)
生活習性
棲息環境較廣泛,以嚮陽、潮濕、近水場所居多,在農田多於背風嚮陽的田埂、堤邊、河沿、土丘築洞棲息。洞係較簡單,分棲息洞和臨時洞兩種。棲息洞多為2—3個洞口,洞道長約1—2m,內有岔道和盲道,窩巢用於草築成,結構緊密堅實,不易脫落。臨時洞簡單,衹有一個洞,無窩巢。無存糧習性,主要以夜間活動為主,尤以上半夜最為活躍,白天一般不活動。不鼕眠。繁殖力強,在北方,一年繁殖2—3窩,春夏季為繁殖盛期。每胎産仔多為5—7個。
防治方法
防治本鼠應從生態控製途徑着手,當害鼠數量增加到生態失控時,需進行大面積突擊聯合藥物防治,防治適期主要掌握在春、秋兩個繁殖高峰來臨之前,即3月中旬至4月下旬和8月中旬至9月下旬(具體時間根據鼠情預報確定),其中春季防治效果較好,且此時雨季尚未來臨,毒餌在田間不易黴變,對滅鼠有利。(1)農田建設要考慮到防治鼠害,如深翻土地,破壞其洞係及識別方向位置的標志,能增加天敵捕食的機會。(2)清除田園雜草,惡化其隱蔽條件,可減輕鼠害。 (3)作物采收時要快並妥善儲藏,斷絶或減少鼠類食源。(4)保護並利用天敵。(5)人工捕殺。在黑綫姬鼠數量高峰期或鼕閑季節,可發動群衆采取夾捕、封洞、陷阱、水灌、鼓風、剖挖或槍擊等措施進行捕殺。有條件的地區也可用電貓滅鼠。(6)毒餌法。用0.1敵鼠鈉????毒餌、0.02%氯敵鼠鈉????毒餌、0.01%氯鼠酮毒餌、0.05%溴敵隆毒餌、0.03%—0.05%殺鼠脒毒餌,以小麥、莜麥、大米或玉米(小顆粒)作誘餌,采取封鎖帶式投餌技術和。一次性飽和投餌技術,防效較好。也可使用1.5%甘氟小麥毒餌,半年內不能再用,宜與慢放毒餌交替使用,且該毒餌使用前要投放前餌,直到害鼠無戒備心再投放毒餌。(7)煙霧炮法。將硝酸鈉或硝酸銨溶於適量熱水中,再把硝酸鈉40%與幹牲口糞60%或硝酸銨50%與鋸末50%混合拌勻,曬幹後裝筒,筒內不宜太滿太實,秋季,選擇晴天將炮筒一端蘸煤油、柴油或汽油,點燃待放出大煙霧時立即投入有效鼠洞內,入洞深達15—17m處,洞口堵實,5—10分鐘後害鼠即可被毒殺。(8)熏蒸法。在有效鼠洞內,每洞把註有3—5ml氯化苦的棉花團或草團塞入,洞口蓋土;也可用磷化鋁,每洞2—3片。(9)拌種法。播種時用甲基異柳磷拌種。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