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法】
黑磚茶,因用黑毛茶作原料,色澤黑潤,成品塊狀如磚,故名。現由湖南白沙溪茶廠獨傢生産。其原料選自安化、桃江、益陽、漢壽、寧鄉等縣茶廠生産的優質黑毛茶。白沙茶廠從70年代初對以往費工耗時的繁復工序進行了改革,按原來面茶、裏茶的比例一次拼好、一次壓製成型,白沙溪於1939年試産黑茶磚成功。製作時先將原料篩分整形,風選揀剔提淨,按比例拼配;機壓時,先高溫汽蒸滅菌,再高壓定型,檢驗修整,緩慢乾燥,包裝成為磚茶成品。
【外形】
傳統黑茶磚每塊重2公斤,呈長方磚塊形,長35釐米,寬18.5釐米,厚3.5釐米,磚面平整光滑,棱角分明;茶葉香氣純正,湯色黃紅稍褐,滋味較濃醇。為適應大衆化的需求,白沙溪研製了小規格的精品黑磚條茶,製作工藝更為巧妙,使茶品極具人性化,該品為半發酵茶,去除鮮葉中的青草氣,加以磚身緊實,不易受潮黴變,收藏數年仍不變味,且越陳越好,適於烹煮飲用,尚可加入乳品和食糖調飲。
【歷史】
湖南省安化縣生産黑茶歷史悠久,早在明朝萬歷年間由戶部正式定為運銷西北地區以茶易馬的"官茶"後,陝、甘、寧、晉地區的茶商,到朝廷在各地設置的茶馬司以金(貨幣)易領"茶引"(按:明製茶課引規定:上引五千斤、中引四千斤、下引三千斤),至安化大量採購黑茶磚,運銷西北地區以茶易馬(按:明洪武二十二年所定茶易馬分上、中、下三等:上等馬每匹一百二十斤、中等馬每匹七十斤、下等馬每匹五十斤)。大都運往蘭州再轉銷陝、甘、青、新、寧、藏少數民族地區。明末清初西北地區的"邊茶"十之八九由安化黑茶供應,多在陝西涇陽壓成茶磚。1939年,湖南省茶葉管理處在安化縣設廠大批量生産黑磚茶,産品分"天、地、人、和"四級,統稱"黑茶磚"。1947年,安化茶葉公司設廠於江南鎮,在茶磚面上印有"八"字,稱"八字茶磚",供不應求。新中國成立後,中國茶業公司安化磚茶廠(白沙溪茶廠前身)積極擴大生産,産品改稱"黑磚茶",主銷西北少數民族地區。
【原料】
黑磚茶的原料,過去分為灑面茶和包心茶兩種,灑面茶品質好,包心茶品質差。壓製時把差的茶葉壓在裏面,較好的茶葉壓在外面。這樣做,內外品質不一,壓製也較麻煩。70年代中期,安化白沙溪茶廠進行工藝改革,在提高面茶和包心茶質量的基礎上將面茶和包心茶進行混合壓製,不分面茶和裏茶,做到了品質表裏如一,同時又簡化了手續,提高了工效。現在壓製黑磚茶的原料成份為80%的三級黑毛茶和15%的四級黑毛茶,以及5%的其他茶,總含梗量不超過18%。這些不同級別的毛茶進廠後,要進行篩分、風選、破碎、拼堆等工序,製成合乎規格的半成品,做到形態均勻、質量純淨。半成品再經過蒸壓、烘焙、包裝等工序,製成黑磚茶。黑磚茶的外形為長方磚形,規格為35×18×3.5釐米。磚面端正,四角平整,模紋(商標字樣)清晰。磚面色澤黑褐,內質香氣純正,滋味濃厚微澀,湯色紅黃微暗,葉底老嫩尚勻。每片磚淨重2公斤。
【市場】
黑磚茶原産於湖南安化白沙溪,1939年前後開始生産。因磚面壓有“湖南省磚茶廠壓製”8個字,又稱“八字磚”。因磚面用凸字字模,蘭州市場稱黑磚為“鼓字名牌安化黑磚”。現在年産量約5000噸,主銷甘肅、寧夏、青海、新疆等省區,以蘭州為集散地。
【飲用方法】
1、清飲法
烹煮法:選用玻璃煮水器一套,過濾網、公道杯、品茗杯,衝泡先用沸水溫杯燙壺,將預先備好的茯磚茶投入壺中,投茶量一般以茶水比1:20(可視茶原料及個人喜好增減茶量)為宜,沸水潤茶後再註入冷泉水,煮至沸騰,將茶湯用過濾網瀝入公道杯,再分茶入品茗杯,即可品飲,烹煮過程中茯茶的菌花香彌漫室內,賞心悅目。
泡飲法:即直接衝泡飲用的方法,可以是飄逸杯、瓷質三纔杯,也可用紫砂壺、玻璃壺、投茶(茶水比1:20——30)、潤茶、衝泡12秒鐘,(可依茶的老嫩及個人口感愛好縮短或延長)、過濾等步驟,然後再註入品茗杯中,即可聞到茯磚茶特有的菌香,觀其橙黃明亮的湯色,細品醇和甘爽的滋味了。
2、調用法
奶茶:先將茯茶敲碎投入沸水中,投茶比一般為1:20,煮10分鐘後,加入相當於茶湯1/5——1/4的鮮奶(純牛奶)煮開,然後用濾網去茶渣即成。還可根據要求調成鹹味奶茶和甜味奶茶,甚至還可以加入一些炒製的陰米,既可飲又可嚼,香氣十足,茶味濃郁。
菊花茯茶:將茯茶以茶水比1:20的量投入壺中,煮10分鐘後,將茶湯濾出,再加入適量菊花,即成解渴生津、消暑的菊花茯茶了,若是酷暑季節,可待冷卻後稍冰凍再飲用,格外清涼甘甜,是炎熱季節降暑解渴的最佳飲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