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文名:黑嘴端鳳頭燕鷗
拉丁名:thalasseus bernsteini
英文名:chinese lesser crested tern;chinese crested tern
別名:神話鳥 |
|
脊索動物門->脊椎動物亞門->->鳥綱->今鳥亞綱->->今顎總目->鸛形目 > 鷗科 > 燕鷗屬 |
|
黑嘴端鳳頭燕鷗又叫中華鳳頭燕鷗,是中型水鳥,體長38—42釐米。羽色與黃嘴河燕鷗較為相似,夏羽自前額經眼睛到枕部的頭頂部分,以及頭頂上的冠羽均為黑色,背部、肩部和翅上覆羽為淡灰色,幾乎呈白色,而黃嘴河燕鷗的羽色較深。初級飛羽的內 具楔形的白斑。尾上覆羽和尾羽為白色。尾羽呈深叉狀,外側尾羽逐漸變尖。頰部、頸側、後頸、頦部、喉部和下體均為白色。翼下覆羽和腋羽淡灰色。鼕羽和夏羽相似,但前額和頭頂為白色,頭頂具有黑色的縱紋。虹膜褐色。嘴比燕鷗類略粗,而且稍微彎麯,呈黃色,尖端具有黑色的亞端斑,與黃嘴河燕鷗不同,但鼕季嘴則完全變為黃色。腳和趾為黑色,與黃嘴河燕鷗不同。
黑嘴端鳳頭燕鷗與大、小鳳頭燕鷗的區別在黃色的嘴其端部三分之一為黑色。亞成鳥似小鳳頭燕鷗的亞成鳥,但褐色較重,翼內側色淺並具兩道深色橫紋,背及尾近白而具褐色雜斑。虹膜-褐色;嘴-黃色,前端黑色;腳-黑色。叫聲,沙啞的高叫。
黑嘴端鳳頭燕鷗主要棲息於海岸島嶼,關於它的食性、習性、繁殖等情況,目前尚所知甚少。
緻危因素為棲息環境的污染和破壞。 |
|
黑嘴端鳳頭燕鷗是鷗科鳥類中最稀少的一種,它們是目前世界上最瀕危的鳥種之——自1863年被命名以來,到2000年,人類對它們一共衹有6次確切的觀察記錄。因其稀少神秘,它們被學者專傢稱為“神話之鳥”。從前除了夏季在我國山東采得標本外,也於春秋季和鼕季期間分別在我國廣東、福建,以及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泰國和菲律賓等地采到過標本。因此估計它繁殖於我國山東沿海島嶼。遷徙和越鼕於我國南部沿海和東南亞。由於它自1937年以後一直未有任何可靠的報告,以至於人們都認為這一物種或許已經絶滅了,但在1978年和1980年又分別在河北和泰國有所發現,而1991年在黃河河口濕地也見到了3衹。直到公元2000年在馬祖列島燕鷗保護區發現其繁殖紀錄,這是世界第一次發現其有繁殖紀錄的地方。目前世界僅存不到100衹,由於數量稀少,瀕臨絶種,且經常混雜在鳳頭燕鷗鳥群中,不易觀察,因此又名“神話之鳥”。 |
|
全球性依賴保護(collar et al., 1994)。非常罕見,可能已近絶種。以往認為在山東沿海繁殖。
中國山東沿海為夏候鳥;福建及廣東沿海一帶為旅鳥。國外見於菲律賓群島。 |
|
《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鳥類》列為易危種;
iucn1994年列為未定種 。 |
|
《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鳥類》列為易危種;
IUCN1994年列為未定種 。
【相關媒體報道】
除了沿海多傢都市媒體報道,看到過在2008年11月的《國傢人文地理》上有關於黑嘴端鳳頭燕鷗的詳細報道和圖片。
能讓人比較係統地認識這種動物,和瞭解這種動物所面臨的睏局。
引用該刊——“荒誕的是,沿海大排檔的興盛,竟然造成了神話之鳥的新的危難。黑嘴端鳳頭燕鷗新的危險——卻是因為撿蛋的漁民和大排檔的食客,不知道這種鳥蛋的珍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