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黎明洞投訴電話汕尾市旅遊投訴電話:0660-3364163
廣東省旅遊投訴電話:020-86681163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
位於汕尾市城區捷勝鎮西南一公裏許的小山崗。因水土流失嚴重,現成巨石疊壘的小石山,山上有塊面積達20多平方米的扁平如蓋的巨石,與其他10多塊較小之石覆蓋成一個面積達300多平方米的石洞。石洞南北,各有一個2米高、1米寬的岩扉,成為石洞的天然門戶。北門門額上橫刻“閫外光華”四個大字,下有一聯曰:“德仰泰山千古在;名留石洞萬年芳”。洞裏地面呈三角形,洞頂至地面距離為2至4米間,陽光充足,空氣清新,可容20多人住宿,是一個絶妙的天然石室,也是遊人理想的野營好處所。黎明洞以前叫“石厝洞”,廖天佐隱居此之後,纔署刻洞名為“黎明洞”。廖天佐生於明代萬歷三十年(1602年),卒於清代康熙年間,是陸豐縣甲子鎮人。廖天佐很有才華,10多歲就中秀纔,但後幾次鄉試卻因主考官索賄有偏而不第,此後即拋絶求取功名之念而隱居這石洞中。他盼望明王朝能結束黑暗朝政而喜見黎明,故命隱居石洞為“黎明洞”,並自稱“一窯天居士”。但明末朝政腐敗,積重難返,深使他失望。北門橫額的“閫外光華”四字,意指此處處於南粵海陲,黑暗朝政管轄不到,倒別有一綫光華。他更是一個愛國愛民的志士,他曾作《遷圖說》,慨怒控揭清王朝的為斷絶福建東南和粵東沿海人民支援鄭成功抗清而強行將他們遷入內地的暴行的“遷海令”。並因此而名氣大增。但他義不圖祿,最後隱姓埋名,不知所蹤。廖天佐還在他的棋盤西面的4米高的石壁上,刻着他有意留與後人揣度的一首缺字五律:水盡山窮處,天空雪囗時。桴因觀海泛,酒囗傲遊賫。留石非供囗,臨題若寄思。聖明餘暇日,悠哉和《毛詩》。 |
|
黎明洞位於汕尾市城區捷勝鎮西南一公裏許的小山崗。因水土流失嚴重,現成巨石疊壘的小石山,山上有塊面積達20多平方米的扁平如蓋的巨石,與其他10多塊較小之石覆蓋成一個面積達300多平方米的石洞。石洞南北,各有一個2米高、1米寬的岩扉,成為石洞的天然門戶。北門門額上橫刻“閫外光華”四個大字,下有一聯曰:“德仰泰山千古在;名留石洞萬年芳”。洞裏地面呈三角形,洞頂至地面距離為2至4米間,陽光充足,空氣清新,可容20多人住宿,是一個絶妙的天然石室,也是遊人理想的野營好處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