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黃金塔投訴電話巢湖市旅遊投訴電話:0565-2628971
安徽省旅遊投訴電話:0551-2821763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
黃金塔座落於無為縣城東北5公裏的鳳凰山上,西河之畔,為一座仿木樓閣式磚塔,平面六邊形,面闊3.4米,塔高35米,共9層,層層仿木鬥拱,鴛鴦交手,結構牢固,逐層內收,造型挺拔,歷經千年,巍然屹立。塔內設折式臺階,可盤旋而上,每層均設有不同方向的塔門,以便人們極目遠望。 | | 黃金塔
1.堡壘黃金塔
建於1220年,為阿拉伯風格的堡壘形建築,實際"12個等邊形磚塔,因為四圍塗有一層金粉而得名。
之所以叫黃金塔,還有一個原因是這裏曾是貯存黃金的金庫。據傳說,當年哥倫布發現美沙大陸後,西班牙殖民帝國從拉美掠奪了大量黃金、白銀,從海上運回來後先暫存在這座塔內,然後再從陸路運往馬德裏上繳王室。
2.安徽無為黃金塔
坐落於無為縣城東北5公裏的鳳凰山上,西河之畔,為一座仿木樓閣式磚塔,平面六邊形,面闊3.4米,塔高35米,共9層,層層仿木鬥拱,鴛鴦交手,結構牢固,逐層內收,造型挺拔,歷經千年,巍然屹立。塔內設折式臺階,可盤旋而上,每層均設有不同方向的塔門,以便人們極目遠望。
根據文獻記載和古建築學家的勘察鑒定,黃金塔建於宋鹹平元年即公元998年,為我省現存年代最早的古塔建築,北宋早期,無為縣境內佛教興盛,僧侶衆多,遂在汰水邊(現西河)闢地建寺,稱南汰寺,後又在寺中建塔,即黃金塔,形成規模宏大的佛教建築群,但由於時代變遷,戰爭毀壞,南汰寺與黃金塔也迭經動亂,從興到衰,後衹剩下一個古塔,據文獻記載,明清以來,曾先後於洪武、隆慶、萬歷、康熙、乾隆等年間整修,纔使得古塔安然無恙,清末至建國以後,由於年久失修,塔體下層磚石剝落,塔頂損毀開裂,草木叢生,“文革”期間,幸得當地群衆保護,纔免遭劫難。1981年,省政府公佈黃金塔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並撥巨款對該塔進行全面的測繪、整修,現黃金塔已燃然一新,成為一處重要的文物古跡和旅遊景觀。
在無為縣城東北5公裏的鳳凰山上,有一座聞名遐邇的千年古塔——黃金塔。該塔以其歷史悠久和命名別緻而飲譽國內外,成為安徽省現存的近百座古塔中的佼佼者。
清道光《無為州志》記載:“在太平鄉汰水南有古塔一座,宋鹹平元年(998年)僧登公開建,明洪武間僧惟了募修。”黃金塔的命名,也十分別緻。我國的古塔,多以寺命名,或以造型、年代、質地、地名、位置命名,而唯獨此塔之名奇特。古塔所在地附近,古代有黃金閘、黃金庵、黃金城,當地素有“十裏三黃金,鳳凰趕麒麟”之稱,加上黃金塔,便是“四黃金”了。然而其名所出,至今也沒有一個令人信服的解釋。
黃金塔坐落於無為縣原鳳河鄉東側的西河之畔,與渡口村緊緊相連。西河在歷史上叫作汰水,汰水東出黃金閘,是貫穿無為縣南北交通的一條主要河流。北宋早期,無為縣境內佛教興盛,僧侶衆多,遂在汰水邊闢地建寺,名叫南汰寺。後又在寺中建塔,形成規模宏大的佛寺建築群。宋代詩人會鼎曾寫《南汰寺》七律一首,描寫寺院的盛況:
玲瓏百殿擁鬆蔭,淨地真城地布金。
風細落花輕着砌,春深鳥啼亂穿林。
烹茶竈小竹煙溫,洗鉢池荒塔影沉。
香霧氤氳雲蓋結,梵聲齊震海朝音。
黃金塔為一座仿木樓閣式磚塔,其造型挺拔,凝重穩固,巍然屹立。平面六邊形,面闊3.4米,塔高35米,9層磚塔,層層仿木鬥拱,鴛鴦交手,結構牢固,塔體龐大,逐層內收,塔體內設折式臺階,可盤旋而上。每層均設有不同方向的塔門,以便人們極目遠望。該塔內原有一些建塔碑記,後均散佚。1960年代登過此塔的一些人回憶,在第二層壁上原砌一塊0.5米見方的石碑,上刻“楊八姐捐銀萬兩,焦贊、孟良監造”等字樣,可惜現在此碑已不知去嚮了。
由於時代變遷,戰爭毀壞,南汰寺與黃金塔也迭經動亂,從興到衰,衹剩下一個古塔。據文獻記載,明清以來,曾先後於洪武、隆慶、萬歷、康熙、乾隆等年間增修、重修,纔使得古塔安然無恙。清末至新中國成立以後,由於年久失修,塔體下層磚石剝落,塔頂損毀開裂,草木叢生,危在旦夕。“文革”期間,幸得當地居民保護,纔免遭劫難。1981年,省人民政府公佈黃金塔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隨後撥巨款對該塔進行了全面的測繪、整修。現在黃金塔已煥然一新,成為一處重要的文物古跡和旅遊景觀。 | | 黃金塔居委會, 黃金塔社區 黃金塔村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