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 : 中草藥 : 中藥 > 黃花夾竹桃葉
目錄
No. 1
  黃花夾竹桃葉
  folium thevetiae
  (英)yellow oleander leaf
  別名 黃花狀元竹、酒杯花。
  來源 為夾竹桃科植物黃花夾竹桃thevetia peruviana (pers.) k.schum.的葉。
  植物形態 灌木或小喬木,高2~5m,有乳汁。葉互生,綫形或狹披針形,長10~15cm,寬6~12mm,光亮無毛,邊緣稍反捲,無柄。聚傘花序頂生;花萼5深裂;花冠色,漏鬥狀,裂片5,左旋,喉部有5枚被毛鱗片;雄蕊5,着生於花冠喉部;子房2室,柱頭盤狀,花盤黃緑色,5淺裂。核果扁三角狀球形,直徑3~4cm,熟時淺黃色,內有種子3~4粒。種子兩面凸起,堅硬。花期6~12月,果期11月至次年2月。
  廣東、廣西、福建、雲南、臺灣、江蘇、河北有栽培。
  采製 全年可采,曬幹。
  性狀 葉綫形或狹披針形,頂端急尖或短漸尖,基部楔形,多嚮下表面反捲成筒狀或槽狀,上表面深緑色或灰緑色,下表面淡黃緑或灰黃緑色,具密集白色小點,側脈羽狀平行。
  化學成分 含黃夾甙b、白堅皮醇[Ⅰ-(d)-bornesitol]。
  性味 性溫,味辛;有大毒。
  功能主治 解毒消腫。用於蛇頭癤。
  附註 種子亦入藥,有大毒,有強心作用。
No. 2
  黃花夾竹桃葉
  (《廣西藥植圖志》)
  【來源】為夾竹桃科植物黃花夾竹桃的葉片,植物形態詳"黃花夾竹桃"條。
  【採集】全年可采,曬幹,或鮮用。
  【化學成分】參見"黃花夾竹桃"條。
  【藥理作用】黃花夾竹桃葉(福建)的醇提溶液,對蛙、兔、貓心及貓心電圖均表現強心甙作用的特點,貓單位0.205剋,治療指數6.66,治療寬度0.07剋,蓄積性低,貓24小時蓄積17.3%,並能使傢兔、豚鼠子宮與腸管的活動及張力增加,甚至呈痙攣性收縮,這些現象不為阿托平所消除;對大白鼠子宮和腸管的影響不明顯;貓和犬服藥後出現嗜眠,似有鎮靜作用。
  【性味】辛苦,溫,有毒。
  ①《廣西中藥志》:"苦澀,平,有毒。"
  ②《福建中草藥》:"辛,溫,有大毒。"
  【功用主治】①《廣西中藥志》:"有強心作用。"
  ②《福建中草藥》:"解毒消腫。"
  【宜忌】內服宜慎。
  【選方】治蛇頭疔:黃花夾竹桃鮮葉,搗爛,和蜜調勻,包敷患處,日換二至三次。(《福建中草藥》)
黃花夾竹桃葉·版本二
  【出處】《廣西藥植圖志》
  【拼音名】Huánɡ Huā Jiá Zhú Táo Yè
  【來源】為夾竹桃科植物黃花夾竹桃的葉片。全年可采,曬幹,或鮮用。
  【原形態】常緑小喬木,高2-5m。全株光滑無毛。有乳液。樹皮棕褐色,皮孔明顯;小枝下垂,灰緑色。葉互生,無柄;葉片革質,綫形或綫狀披針形.長10-15cm.寬7-10mm.兩端長尖,鮮緑色,光亮,背面較淡,邊稍背捲;中肋明顯。聚傘花序頂生,長5-9cm;有總柄,通常6花成簇,黃色,芳香;花梗長約2cm;萼片5,緑色,三角形,長7-9mm ;花冠大形,漏鬥形,花冠筒喉部具5個被毛的鱗片,花冠裂片5,嚮左覆蓋,比花冠筒長;雄蕊着生於花冠筒喉部,花絲被銀白色毛;柱頭圓形,先端2裂;花盤缺;子房無柄,禿淨,2裂。核果扁三角球形,徑3-4cm,內果皮木質,生時緑色而亮,幹時黑色。種子2-4顆,長圓形,淡灰色。花期6-12月,果期8月至翌年春節。
  【藥理作用】黃花夾竹桃葉(福建)的醇提溶液,對蛙、兔、貓心及貓心電圖均表現強心甙作用的特點,貓單位0.205剋,治療指數6.66,治療寬度0.07剋,蓄積性低,貓24小時蓄積17.3%,並能使傢兔、豚鼠子宮與腸管的活動及張力增加,甚至呈痙攣性收縮,這些現象不為阿托平所消除;對大白鼠子宮和腸管的影響不明顯;貓和犬服藥後出現嗜眠,似有鎮靜作用。
  【性味】
  辛苦,溫,有毒。
  ①《廣西中藥志》:苦澀,平,有毒。
  ②《福建中草藥》:辛,溫,有大毒。
  【功能主治】
  ①《廣西中藥志》:有強心作用。
  ②《福建中草藥》:解毒消腫。
  【註意】內服宜慎。
  【附方】治蛇頭疔:黃花夾竹桃鮮葉,搗爛,和蜜調勻,包敷患處,日換二至三次。(《福建中草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