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 >遼寧 >大連 > 黃渤海分界綫
顯示地圖
目錄
No. 1
  黃渤海分界綫投訴電話大連市旅遊投訴電話:0411-84339970
  遼寧省旅遊投訴電話:024-86230222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
  “老鐵山頭入海深,黃海渤海自此分。西去急流如雲涌,南來薄霧應風生”。此即為地處老鐵山的黃海和渤海自然分界的壯觀景象。老鐵山角,位於遼東半島的尖端,延伸黃海和渤海之中,形成黃海和渤海的自然分界,在海水的顔色上可謂“徑渭分明”。東部黃海部分水是深蘭色,而西部渤海水卻顯得渾濁,略呈微黃色。這是因為所處海底地溝所形成的自然現象。黃海和渤海潮,由海角兩邊涌來,在此形成一條交匯綫。清晰可見的水流,黃、藍截然分明,交匯處出現幾米深的急流旋渦,發出呼呼巨響,濤聲伴隨着急涌的潮流,使人想起當地民謠:“無風三尺浪,有風浪三丈,誰過鐵山角,非把小命喪。”
No. 2
  “老鐵山頭入海深,黃海渤海自此分。西去急流如雲涌,南來薄霧應風生”。此即為地處老鐵山的黃海和渤海自然分界的壯觀景象。
  老鐵山角,位於遼東半島的尖端,延伸黃海和渤海之中,形成黃海和渤海的自然分界,在海水的顔色上可謂“涇渭分明”。東部黃海部分水是深藍色,而西部渤海水卻顯得渾濁,略呈微黃色。這是因為所處海底地溝所形成的自然現象。
  黃海和渤海潮,由海角兩邊涌來,在此形成一條交匯綫。清晰可見的水流,黃、藍截然分明,交匯處出現幾米深的急流旋渦,發出呼呼巨響,濤聲伴隨着急涌的潮流,使人想起當地民謠:“無風三尺浪,有風浪三丈,誰過鐵山角,非把小命喪。”
  在遼東半島的最南段有一處自然與人文完美結合的景觀,那就是聞名天下的塔觀雙海,她是2000年大連市新八景之一,即百年燈塔--老鐵山燈塔和黃渤兩海。
  老鐵山位於遼東半島的尖端,係天山山脈的餘脈,她與山東半島隔海相望,其間的老鐵山水道是我國最兇險、最涌急的水道。老鐵山燈塔就建在老鐵山角上,海拔86.7米,是清廷海關當局於1893年請法國人製造,由英國人修築的,雖歷經了1894年中日甲午海戰和1904年日俄戰爭,仍保存完好,至今仍為過往船衹導航。在老鐵山燈塔下方,是險峻陡峭險的懸崖峭壁,它與山東蓬萊的理論對角綫即為黃、渤海兩海分界綫。黃、渤兩海的浪潮,由海角兩邊涌來,交匯在這裏,由於海底地溝運動和兩海各自不同水色(黃海海水較藍、渤海海水略黃)的作用,形成一道"涇渭分明"的水流,即黃渤海分界綫
  "老鐵山頭入海深,黃海渤海自此分;西去急流如雲海,南來薄霧應風生。"這首詩形象地描繪出了它的壯觀景象。大連作傢鄧剛曾在他的小說《竜兵過》中形象而生動地描寫過這條兩海分界的水綫。據說,當年玉皇大帝分封渤海、黃海、東海、南海四竜王海疆領域時,東海、南海兩位竜王一直相安無事,而且互嫁竜女,成為兒女親傢。唯有渤海竜王和黃海竜王,倆人都是氣量狹小、斤斤計較的勢利眼。雙方巡海夜叉竜兵蟹將經常為海界之爭大打出手,糾紛不斷,又都不服對方,因為此事常常鬧到玉皇大帝那裏,玉皇大帝讓他們倆攪得大傷腦筋,無奈,他衹好派太白金星到黃渤兩海上空去巡視。太白金星來到現在的老鐵山前洋,見此處地勢險峻,而水色略有不同,又見巡海的兩海夜叉竜兵在此地帶氣勢洶洶地爭鬥,遂嚮玉皇稟報了實情,玉皇大帝立刻召見黃渤兩海竜王,問他們可否同意在老鐵山前洋劃分永久界限。倆竜王起初相互無言,轉念又想,長此爭吵下去,也不是個事,這樣由玉皇大帝出面欽定,也算是討了個說法,何不順水推舟,就此罷休得了。於是跪拜謝道"但憑玉皇恩準"。玉皇大帝當即命令太白金星手持令箭一支投嚮老鐵山前洋,衹見轟隆一聲巨響,濺起萬丈波濤,海底突然生出一道深深的溝塹,而與此同時,渤海變得略黃,黃海反倒湛藍起來。這樣一來,渤海竜王略有不快,太白金星又道,渤海竜王休要少見多怪,你領海的顔色變黃是因為從黃土高原帶來的沃土養料充足,對海裏的竜子竜孫與魚蝦繁衍大有益處,沒事你偷着樂吧。渤海竜王一聽也高興起來。從此,這一帶就成為黃渤海的自然分界綫,而渤海的海鮮水産也由於海洋中營養成分浮遊生物豐富,所以非常鮮美無比。然而,傳說,畢竟是傳說而已,黃渤海自然分界綫景觀的形成,卻為黃渤海自然分界綫景觀增添了文學色彩。
  在2000年的8月8日,渡海英雄--張健就是在此下水,歷時50小時22分鐘,成功地橫渡了渤海海峽,成為橫渡渤海海峽的世界第一男人。目前,這裏已成為旅順旅遊觀光的新熱點,許多知名人士與海外遊子都紛紛涌來。旅遊部門已經作出規劃,將它與鐵山怪坡、鐵山燈塔、鐵山鳥棧、德興隆港合為一體,劃為生態旅遊度假區,它是目前旅順最富生機與希望的重點風景規劃項目之一,在跨世紀的旅順旅遊經濟産業支柱中將發揮更大的作用。